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静夜》学案.doc(精品)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郭沫若诗两首_鲁教版(五四制)
制)
学习
设想
前置
预习
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把握是个朗读的方法;
2.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观赏诗歌描画的画面美;
3.感受想象和联想的表达成效,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难点观赏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课堂
流程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
一目标认定2分钟
现代诗兴起于五四之后,它既保留古代诗歌的韵律节奏之美,又句式
灵活,表达自由,题材广泛。
《天上的街市》取材古代神话又不同于古代神
话的结局,在诗歌中,作者又借此表达了如何样的情感那?
明确目标,带着
任务学习
二自主学习18分钟●结合阅读“前置预习”相关任务,进行自主阅读。
1、交流查到的文学常识资料,相互交流补充;
2、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诗歌朗读中节奏、重音及情感、语气的把握,
先在组内展现交流,对节奏、重音、语气的明白得先批注到课本
上
(如用/来划分节奏,用▲来标识重音);
3、诗歌不但音韵优美,而且向我们展现了想象世界的漂亮画面,试
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内容;
示例:第一节叫“星灯辉映图”既能概括诗歌的内容又要语言简
洁凝练。
4、诗歌语言简练,但极富表现力,试赏析诗歌的语言美,注意句子
和词语的表达成效。
能够用如此的句式:从句子/词中,我读出了。
5、结合查阅到的背景资料,试分析作者什么缘故改变传统的神话故
情况节,对牛郎织女美好生活的描写寄予了诗人如何样的社会理
想和追求?
组长组织好组
内的自主学习,
明确任务,做好
圈点勾画。
《静夜》教案范文
《静夜》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作品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2. 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作品风格;3. 诗歌的审美价值和人文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静夜》;2. 参考资料:关于《静夜》的背景资料、评论文章、相关诗歌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轻柔的音乐,创造宁静的氛围;(2)引导学生闭目聆听,感受夜晚的宁静;(3)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静夜》,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合作探讨(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态度;(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对比其他诗人的作品,分析《静夜》的独特风格。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欣赏诗歌,分析其艺术价值;(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喜爱之处,交流审美体验;(3)教师点评并总结,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教师引导学生在诗歌中寻找情感共鸣,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3)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7. 课后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静夜》的背景和创作意图;(3)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对比分析其异同。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静夜》过关习题.doc
《静夜》习题一、基础题1.《天上的街市》和《静夜》的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笼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疏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题1.选择填空。
(1)《静夜》中体现夜色朦胧的词是()A淡淡B笼罩C团团D漏出(2)《静夜》中直接触发诗人想象鲛人对月流珠的事物是()A月光B白云C天河D海雾2.《静夜》全诗紧扣住一个“_______”字,对人间世界和天上世界进行了描写,以笼罩天地的“_______”营造出_________的氛围,使这首诗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三、提高题1.将"言谈""德行""美貌"三个词语分别填入下诗括号中:德国近代文化巨匠歌德写下这样的诗歌:少年,我爱你的()壮年,我爱你的()老年,我爱你的()形象地写出了人生成长的经历:由外表到内心的成熟与完美。
2.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基础题1.郭沫若郭开贞诗人学者《女神》《星空》《屈原》2.解释下列词语。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海滨仲夏夜》习题(精品)
《海滨仲夏夜》习题一、基础题: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霍霍(huò) 幽美(yōu)煞白(shà)B.闪烁(shuò) 混合(hǔn)绯红(fēi)C.仲夏(zhòng) 广漠(mò) 酣畅(tián)D.徘徊(huí) 苍穹(qióng) 岗位(gǎng)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休憩 状观 凉爽 肃穆B.漫步 鱼鳞 透雨 吹拂C.炙晒 嘻闹 点缀 辉映D.橘红 皎洁 次弟 呈现 3.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 天空的霞光渐渐的淡下去了,_ __ 的颜色变成了__ _ ,_ __ 又变为__ _ 。
最后,当这一切_ _ _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A浅红 B红光 C绯红 D深红(1).A C C D B (2)A D D C B (3)D C C A B (4)D AA C B 二、提高题:1.《海滨仲夏夜》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
本文节选自散文集《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所有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
B.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C.夜色加深,苍穹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D.(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3.选择恰当的动词填空。
( )的晚霞 ( )的启明星 ( )的明灯( )的沙滩 ( )的海风 ( )的人们三、综合题:多谢西风多谢西风!它把后园的桂花一齐吹放了,桐叶的飘零与黄花憔悴,是诗人的形容词。
这里只有花的芬芳,水的澄清,天的庄严而纯洁,以及一切虫儿的歌唱。
我曾徘徊池边;那池中的游鱼,两两三三,交头接耳的过去了,戏水的白鹅,清影在波中浮耀,红掌儿翻向青天,年轻的鱼儿羞躲了;绿衣仙女似的翠鸟儿,嘤然一声,仿佛报道晨妆才了;白鹭有时飞到堤边,静悄悄的站着,恰似一个披蓑衣的钓叟。
静夜优秀教案范文
静夜优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静夜》;(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作者茅盾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描写手法描绘静夜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静夜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美景的情感;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静夜》;(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欣赏文学作品,体会作者情感;(2)运用描写手法描绘静夜景象。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静夜》;2. 相关资料:关于茅盾的简介、作品背景等;3. 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静夜的美好氛围;(2)板书课题《静夜》,引导学生思考并对静夜产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静夜的美好;(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情感;(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5. 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静夜”为主题,运用描写手法描绘静夜景象;(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推荐学生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拓展文学视野。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静夜》;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以“静夜”为主题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6 郭沫若诗两首 静夜导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学案
26 郭沫若诗两首静夜课题备课人案序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
2、在熟读美读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复述、扩写、改写等再加工创造。
学习内容及教师导学过程学生活动一、激情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在这样月光如水的晚上,你会有哪些遐思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节课,让我们再随同诗人观赏奇景,驰骋想像。
二、朗读品味1、听〈静夜〉诗歌朗诵,配上二胡曲〈月夜〉。
思考:这首诗哪部分是写实,哪部分是想象?写实与想象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2、学生自己朗读第一节,描述一下作者所描绘的夜景景象。
3、在这样的月夜,作者想到了什么呢?诗人面对缥缈的星空,浮想连翩。
晴夜高穹,银河该在何处?4、多么奇瑰的想像,你能结合诗的意境,发挥你的想像,探究出诗人所“泣”的内容吗?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或者是无穷的思念?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和注释来理解。
接着让学生发挥想像,畅所欲言,然后教师谈谈自己的理解。
最后明确: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让人产生无尽的回味和神往!三、再次朗读,探究解疑。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请同学朗读,思考: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一节的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
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
1、两首诗歌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可从内容、意境、语言、写法等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2、两首诗歌有何异同?相同点: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 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
不同点:《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五、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莺》学案 第一课时(精品)
《莺》学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文学常识以及与莺有关的好词佳句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所介绍的莺的特性。
3.品味优美的语言描写。
学习过程朗读课文,使用“手机”拍照,分享给全班同学。
一、基础知识积累:1.积累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阴mái ( ) 弥漫()萧条()休眠()欢畅()迁xǐ( )hán养() tián静()天真无邪()千呵万护()无忧无虑()(2)解释词语:销声匿迹:千呵万护:无忧无虑:2.积累好词佳句:(提示:搜集和“莺”有关的成语、古诗词或对联,写在下面)成语:古诗词:对联:3.积累文学常识:(1)作者:本文选自《》,作者,国人,家、家。
作者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
1939年起担任皇家公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了36册《自然史》。
②文体:《莺》是一篇科学小品。
科学小品文也称知识小品或文艺性说明文。
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即借助某些文学写作手法,将科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
二.小试牛刀:初读课文,试着完成下面的问题,相信你能行!4.(1)填空:的莺(①用文中的词语填空;②词语一定要体现“莺”的特点。
)(2)联系描写“莺”的古诗词和对联,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从搜集的诗句和对联当中,莺给我们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是。
(提示:用诗词和对联中的词概括)由此可以看出,莺最突出的特性是。
5.用横线画出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或概括段意。
三、阅读下列短文,思考回答问题:松鼠布封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学案(精品)
《静夜思》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静夜思》里的“静”、“夜”、“故”等新字。
2.学会朗读古诗的方法。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2、重点难点
1.学习《静夜思》诗歌里的生字。
2.学会领悟诗歌的朗诵时表达的情感。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偏旁“攵”的字你还知道有哪些?
2.你可以像同学分享一首关于李白的诗歌吗?
3.李白的“静夜诗”是什么意思?
四、参考资料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1]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冬夜的灯光》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冬夜的灯光》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美好的语言。
3.练习朗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4.理解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从而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文章主旨的重大作用。
5.整体感悟课文,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美好情感。
感受人间急人所急,相互关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1.重点(1)理解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
(2)感悟文章的人文内涵。
2.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对突出文章主旨的重大作用。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要交待清楚。
)2.读了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四、参考资料莫里斯·吉布森(1864——1941年),出生于法国里昂。
父亲是船主。
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高尔依读中学时,就认识了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听福楼拜讲述动人的文学故事。
后来,勒布朗又认识了莫泊桑与左拉。
年轻的勒布朗有机会从文学大师那里获得创作经验,这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产生了影响。
勒布朗中学毕业后,他父亲安排他到工厂去管理业务,勒布朗对机器声无法忍受,决心放弃继承父业,他不顾父亲反对,去巴黎学习法律。
1887年发表处女作《一个女郎》。
1900年,他开始了记者生涯、1907年,“福尔摩斯热”的浪潮已经影响了法国的出版界,他受法国侦探小说家爱弥尔·加波里奥的影响,开始涉足侦探小说。
巴黎一位出版商邀请勒布朗为一份杂志写侦探推理小说,并讲明要塑造一个法国侦探,来与英国侦探福尔摩斯一比高低。
这个要求是有难度的,但也是诱人的,这对勒布朗来说既是一个机会,又是一次挑战。
他决定尝试一下,并想标新立异,塑造一个不是侦探但同样令人喜爱的文学典型。
勒布朗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侠盗。
他的《侠盗亚森·罗宾》问世后,果然大受欢迎,好评如潮。
这部小说的成功,奠定了勒布朗的文学地位。
在世界侦探小说史上,勒布朗以50多本《侠盗亚森·罗宾》引人注目。
六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郭沫若诗两首 静夜 鲁教版
延伸拓展
(一)请阅读下面的小诗,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父 亲(节选)
那是我小时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
把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
一壶老酒
(1)《父亲》(节选)侧重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这一天,小鱼下锭决心要问明原因,它问波浪说:“我要到海底安静安静,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呢?”
问完话,小鱼就紧紧牵着波浪的裙子,被冲到很远的地方。
波浪无奈地说:“我也很想到海里安静一下,可是不行啊!波浪只能生活在海面上浅浅的地方,进入海底就死了。而且,我们波浪是(勇往直前、无拘无束、不由自主、情不自禁),被后面的浪推着前进,一起风,跑得快累死了,潮汐一变,又被拖得全身发颤,真希望我能变成小鱼,潜入深深的海底,休息休息……”
郭沫若诗两首(第二课时)
班级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① 领悟诗情,理解诗意。学习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常识。
② 学习理解联想和想像在诗中的作用。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激发学生诗情,鼓励学生写诗。
重点难点
重点:
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难点:
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在诗中的作用。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1先认真看课本142—144页,完成自主互助学习部分,准备教师检查。
天 河 何 处?
远 远 的 海 雾 模 糊。
怕 会 有 鲛 人 在 岸,
对 月 流 珠?
拓展延伸
任何两个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递进的联想,建立起联系。
如“木质”和“皮球”是两个意义相距很远的词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四步中间的联想,就可以从“木质”联想到“皮球”: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 郭沫若诗两首《静夜》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对月/流珠?
2.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理解诗意。
第一节写的是哪些景物?
(月光──松林──白云──疏星)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给人的感觉是──朦胧、恬静的美)
第二节写了哪些景物?
(天河──海雾──鲛人──流珠)
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
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1921年,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时的一个夜晚,面对朦胧的月色,引发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抒发了诗人无尽的情怀。
意象的选择要更多
活动一
朗读诗歌,描绘画面
1.朗读,齐读,读准节奏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静夜》教学设计
课题
《静夜》
课时
1
时间
课标要求及学情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教材分析
此诗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借此表达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写得清幽、典雅,静谧,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如一首小夜曲,流过人们的心田,给人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情,理解诗意。
2.理解诗中的用想象联想写景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联系想象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写景。
难点:最后两句诗的含义。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学生活动
研讨活动
《静夜》的教学教案设计
《静夜》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静夜》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3)能够欣赏和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静夜》的主题和情感。
(2)分析诗中的意象、节奏和韵律。
2. 教学难点:(1)诗中隐喻和象征的理解。
(2)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静夜》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和诗歌创作背景的信息。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播放音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宁静的氛围。
(2)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晚。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讨论诗中的意象和隐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探讨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表达。
(2)讨论诗中的象征意义,如“静夜”代表什么?4.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欣赏和感受。
(2)引导学生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写一篇关于《静夜》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创作一首以“静夜”为主题的诗歌,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评价:(1)通过学生的读后感,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程度。
(2)通过学生的创作,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相关作品欣赏:(1)为学生推荐其他关于静夜主题的诗歌,如《夜泊牛渚怀古》、《夜雨寄北》等。
(2)让学生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夜色海景》等画作,感受艺术作品中对夜晚的描绘。
2. 创意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海滨仲夏夜》学案(精品)
《海滨仲夏夜》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变化写景的手法。
3.体会贴切的比喻对表现景物的作用。
学习过程:使用手机搜集图片拍照,分享给全部同学。
1.给加点字注音。
霍霍.( ) 煞.白( ) 闪烁.( ) 绯.红( ) 仲.夏( ) 广漠.( ) 酣.畅( ) 苍穹.( ) 休憩.()炙.晒()2.解释下列词语:霍霍:苍穹:皎洁:广漠:次第:绯红:3.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峻青和他的作品《秋色赋》《黎明的河边》等。
4.品析词语。
找出一例你觉得用词精妙的句子,像下面这样品析:示例: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燃烧”一词能换成“映照”吗?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形象感。
而“映照”在程度上要逊色些。
5.仲夏是什么时候?课文都描写了海滨仲夏夜哪些景物?6.本文主要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海滨仲夏夜”的景色?请你找出标志性的词。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提示:此练习目的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
在练习的过程中,能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的词语。
第一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组画面________段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你仔细观察我们学校秋天的景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特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我们校园最有特点的秋天景物。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教案 (1)(精品)
《静夜思》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
认识新偏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落实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读物的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教学时间:1课时课前准备:1.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猜谜语导入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谜底:月亮)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再看图选字意。
静:安静。
夜:夜晚。
思:思念。
(2)看挂图说说“静夜思”就是诗人在什么时间怎么样?(在静静的夜晚引起对家乡的思念。
)2.理解第一行诗句。
说说明月是什么意思?(明亮、皎洁的月亮。
)板书:明月光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床前地面上一片银白色的月光。
)3.理解第二行诗句。
《静夜》教案设计
《静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线索法、想象法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夜晚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运用线索法、想象法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夜晚的认知和印象。
(2)引导学生关注夜晚的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进行口头练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如描绘、渲染等。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练习。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线索法、想象法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夜晚的感悟和思考。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词和短语。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夜晚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 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3. 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4.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静夜》的教案
《静夜》的教案《静夜》的教案【说教材】《静夜》安排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具有古典诗歌韵味的新诗,是郭沫若五四以后的作品。
这单元共五课九篇文章:有童话;神话;诗歌和寓言。
它们通过虚构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揭露鞭挞现实生活中的丑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赞美呼唤人间真情。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通过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忧国、爱国的情。
【说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为:1、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习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及修辞方法;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情感目标: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体会诗人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陶冶自已的情操,进而达到纯熟的境界。
【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1、使学生体会诗所饱含对光明、理想、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修辞手法。
本课的难点:使学生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说教法】1、明确目标,减少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无效思维。
2、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
3、提问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写法及风格,学习联想和想像的手法。
4、小结巩固,紧扣要点,帮助学生形成思维整合。
5、练习提高,文字的联想和想像,引导学生作联想、想像的训练。
6、手段及依据:用简单课件辅助教学课件,以“文本学习为主,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方法。
【说学法】1、朗读感悟,感受音乐美。
2、探究内容,理解意境美。
3、探究写法,领悟情感美。
4、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说教学过程设计】1、师生互动,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2分钟)我将设计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激情导入,请学生向他一样开动脑子成为聪明的孩子!学生的心弦被扣动,有表现自己才智的欲望,营造了民主、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2、比较引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能有节奏、有感情的背一背李白的《静夜思》吗?然后我请同学们一起配乐背诵李白的《静夜思》问:⑴ 诗人看见了什么?(月光)⑵ 诗人由月光联想到什么?(白霜、故乡)⑶ 李白思的是什么?(故乡、亲人)郭沫若的《静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都表达了一种在静谧的夜晚中的感情流露,那郭沫若的诗又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打开书,听录音。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6《郭沫若诗两首》 鲁教版五四制
我探究
悲剧变喜剧,表 达作者怎样的 情感?
我探究
鲛人在岸,对月 流珠.诗人望着 星空,他又在想 什么呢?
《、自 由、幸福、 美好生活的 向往、追求
对时代失望和 对祖国、家乡 和亲人思念的 淡淡的哀伤。
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对前途 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 和追求。
作者的心思我能猜 写星星: 明星(闪、现) (那朵)流星(走) (几颗)疏星(漏)
写天河: 浅浅的 不甚宽广 远远的 海雾模糊
语气: 定然 怕会
妙你 ?认
为 哪 些 词
语 用 的
我创造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你 喜欢的诗句,相信你你也 会运用联想和想像,你会 比作者写的还美!
一个无眠的深夜里,我静静地站在暗夜里的 天空下,默默地望着那无边的苍穹——
看!那天上一闪一闪的,是什么?是天上闪耀 的繁星?还是在两侧照明了天路的街灯?
那天上的仙人们啊,你们都在忙些什么?没 有了人世间的叨扰,你们的生活是否逍遥?你们 的天路里,是否有尘世间难觅的珍奇?
是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那久别 的牛郎和织女,现在又在做些什么呢?织女纺着 素绢,牛郎吹着牧笛,他们沉醉在了这个静谧的 世界里,牛郎的水牛角上还挂了一盏灯笼,悄悄 的,照亮了整个天际……
多么美丽的街市,多么幸福的仙人们,多么 让人羡慕的生活,我好想好想飞到天上去,享受 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做一个逍遥快乐的神仙。
月光恍恍,仿佛一个哀怨的梦,流淌着我无奈的悲哀。漫步在这 荒村的郊外,松林丛丛,冷峻而挺拔。
心事重重,忧郁而凄苦。月光如同薄雾,笼罩着世间的一切,一 切都如此虚无……
何处是我理想的家园?给失落的心一缕可以期待的曙光? 何方是我心灵的净土?给游子的漂泊一片可以追寻的蓝天? 举头问天,天不语。苍茫阴郁,如同我的思绪。 白云团团,寻寻觅觅。白云啊,你是在找寻那遥远的记忆?你是 在迷恋那曾经的绚丽?无可奈何花落去…… 几点疏星,稀稀落落,冷冷清清…… 孤独的夜,孤独的星。 别问天河何处,茫远而模糊,如同海雾。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积水而居的鲛人啊,你为何孤独地黯然神伤?你为何孤独地对月 流泪?仿佛是我…… 冷冷的月,冷冷的风…… 以泪为酒,与君同销万古愁!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海滨仲夏夜》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海滨仲夏夜》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积累本课新词。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2.感受海滨仲夏的美景。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你眼里的夏天是怎么样的?
2.你有看过哪些关于夏天的文章?
四、参考资料
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
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
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
著《海滨仲夏夜》,被加入西师版小学五年级教材。
历任胶
东《大众报》记者,新华社前线分社随军记者,昌维地区武工队小队长,《中原日报》编辑组长,中南人民广播电台编委兼宣传科长,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代理党组书记,《文学报》主编。
《海滨仲夏夜》选自散文集《秋色赋》,节选了原文开头、中间和结尾几个描写海滨仲夏夜景色的片段。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教案(精品)
《静夜思》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认识1个偏旁“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增加自己的诗歌颂读的能力,增加自己的对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流利的朗读诗歌,体会古诗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法,评价法,具体语言环境法。
课前准备课件,上课的课文挂图,生字的卡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你会背哪首古诗?能背给大家听吗?(指名回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
2、新课学习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示“思”读平舌音,交待作者。
)“静、夜”这两个字你认识吗?你怎样记住这两个字?你能简单地说出这两个字的意思吗?思路: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针对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引起学生对古诗的浓厚兴趣,并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演示:出示课件或挂图,问:图上都画了什么?看到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么?(适时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你能把课下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展示出来,并介绍一下他吗?思路: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收集、展示资料的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话平台2.范读。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思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古诗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中,在欣赏优美画面和动听的音乐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自读。
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夜》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示范,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2.通过探究结构,理解诗中景物描写(实写)与联想想象(虚写)的关系。
3.通过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领会诗中恬静而略带忧伤的意境。
2、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一)初读诗歌——整体把握、读准语音。
1.课文朗读一遍,然后给词注音并解释。
笼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疏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再读诗歌——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1.请找出本诗联想和想象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诗人笔下这幅图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细读诗歌——把握结构、赏析语言。
1.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知道天河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感到“海雾模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开发思维。
1.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任选两题)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笼中的小鹦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月光照在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