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1 比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什么是比、怎么化简比、解决按比分配的问题 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比例、比例的应用,为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做铺垫。
表1:《比例》单元前后知识联系己学相关知识单元主要内容后续学习内容六年级上册:比例的认识六年级下册比的意义比例的应用变化的量比的化简比例尺正比例比的应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反比例(二)单元学习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比例、比例尺等相关知识。
表2:《比例》单元学习内容课题知识方法核心素养比例的认识比例的认识作图理算操画推计凡何直观 运算能力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比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解比例比例尺认识比例尺,了解其在生活的应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应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简单图形 的放大与缩小练习二比例和比例的应用二、单元学习目标(一)学科性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中内项的积等于外项的积”的规律,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理解比例。
2. 经历观察、操作与交流等活动,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能按照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 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 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4.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创新性目标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发展空间观念。
(三) 教育性目标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删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单元三课规划(-)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比例》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二)单元三课教学规划内容建议课时数情境课题知识课题比例的认识比例的认识1比例的认识(试一试)比例的基本性质1比例的应用比例的应用1比例尺认识比例尺1比例尺(试一试)求实际距离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练习二2表4:《比例》单元三课教学规划目的课型内容建议课时数知识概览单元课比例比例1知识形成学时课比例的认识比例的认识1比例的应用比例的应用1比例尺比例尺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和应用1知识应用整合课比例比例1四、单元三课规划(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2. 学习目标(1)学科性目标①初步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提出自己的疑问,形成本单元的结构性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北师大
版
教学目标
•认识比例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比例的定义解决实例问题;
•掌握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能熟练运用比例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将比例的定义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学生对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理解难度较大,需要较多的实例演练。
课前准备
•根据教材与学生学情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准备教案与课件,讲解比例的概念、定义与性质,以及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准备练习题目,进行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
1.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通过PPT讲解比例的概念,并给出比例的定义及性质;
•引入第一道例题进行讲解:在一所中学的200名学生中,男生占80%,则女生占_____;
•家庭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集里选出10道题目,讨论其定义和性质。
2. 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通过PPT带领学生认识平行线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并讲解这些图形中比例的应用;
•引入第二道例题进行讲解:一幢房屋模型高18米,实际房屋高54米,则房屋模型的比例尺是_____;
•家庭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集里选出10道题目,讨论其应用。
3. 实例演练
•布置课堂练习,共10个小组,每个小组解答2个练习题;
•课堂上进行讲解与答疑,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
•家庭作业:完成比例的练习题目。
教学评价
•在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中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在实践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補充和强化。
2022年北师大版小学《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word版)
比例的认识。
(教材第16~18页)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局部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拟、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通过比照和比例的比拟,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课件。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1.比拟发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图A、B、D中每幅图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呢生1:6∶4、3∶2、12∶8。
生2:6∶4=1.5、3∶2=1.5、12∶8=1.5。
师:说一说图C、E中每幅图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呢生1:3∶8、12∶2生2:3∶8=、12∶2=6。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生1:12∶6、8∶4。
生2:12∶6=2、8∶4=2。
师:那么再来算一下其他任意两张图片的长与长、宽与宽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同桌进行计算。
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一会)生1:根据每幅图片的长与宽的比可知比值相等的图片就像,也就是图片A、B、D像。
生2:比值不相等的图片不像,也就是图片C、E不像。
2. 引导探索。
师:我们继续观察上面几幅图片。
两幅图片长与宽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怎样生:比值相等,这两个比也就相等。
师: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6∶4=3∶2或4∶6=2∶3)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一些比,也用像这样的式子来表示吗生1:6∶3=4∶2。
生2:3∶6=2∶4。
《比例的认识》教案二:通过图表理解数学比例
《比例的认识》教案二:通过图表理解数学比例。
什么是比例?在开始讲解如何通过图表理解比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比例。
简单的说,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比例表示为一个比例式,例如 a:b,表示“a与b的比值”。
这个比值或比例可以写成分数或小数的形式,例如 2:5 或者0.4。
当然,相对大小关系不仅限于两个量之间,可以是任意多个量之间。
在多个量之间的比例中,我们常常用“比例尺”来表示各个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例如,在一个地图上,我们可以使用比例尺来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如果比例尺为1:10,那么地图上一厘米的距离就相当于现实中的十厘米。
通过图表理解比例在《比例的认识》教案二中,学生需要看懂并分析图表,从而理解比例的概念。
这里我们以一张漂流瓶数据图表为例,来说明如何通过图表理解比例。
该图表中,展示了 60 个漂流瓶被捡到后的归属地及其比例关系。
通过分析这个图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信息:-看到各地捡到的漂流瓶数目,我们可以判断哪个地方是比较多漂流瓶的地方,哪个地方是比较少漂流瓶的地方。
-看到各地所占比例,我们可以了解到各地捡到的漂流瓶占全部数量中的比例。
-看到三个地方的占比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可以比较各地捡到漂流瓶的多少。
通过这个数据图表,我们可以发现,日本收到的漂流瓶最多,在所有三个地方中占比最大。
而中国大陆捡到的漂流瓶比例是最低的,只有不到 10%。
应用中学所学知识通过图表理解比例不仅仅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学习方式,更能帮助学生应用中学所学的知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处理比例和比例尺的问题。
例如在设计建筑物或平面图时,我们需要按照比例来规划建筑的大小和设计元素的比例。
在商业领域中,比例和比例尺也是重要的概念,帮助我们计算商业数据和优化商业策略。
通过图表理解比例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加流畅地应用所学知识。
总结通过图表理解数学比例是学生在学习比例概念时的一种重要方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2单元比例的认识 教案
2.1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课题 比例的认识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 六年级学习 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与比例的区别,并能正确地书写出比例的内外项。
2. 通过探索、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能力。
3. 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激发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难点 懂得区分比与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1、他们在吵什么?谁 说 的 对 ?2、谁说的对呢?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指名说一说通过两个小朋友的争吵,引出本课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1)出示P15情境图,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利用比的知识,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怎么样的两张图片像,怎么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2)认一认。
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3)比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612=48 (4)比与比例的区别:比是一个除式,是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而比例是一个等式,是表示两个(1)比相等的像,比不相等的不像。
(2)认识比例的意义与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比例也可用分数表示出来。
(4)清楚比与比例的不同出示情境图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同时还能引出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内项和外项、表达方式以及比与比例的区别,方便了小数的理解。
(2)把7m =8n 改写成四个比例。
6、(1)写出右图中图A 和图B 的周长的比,这个比和长的比能组成比例吗?(2)写出两个图形面积的比,长的比和面积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五、拓展提高1.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等于2,比例的外项是0.08和0.6,写出这个比例。
2. 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4,如果一个外项是41,那么另一个外项是( )。
3. 写出两个比值是31的比是( )和( ),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 )。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起立总结帮助学生明确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板书比例的认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6-17内容及“练一练”【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起始课,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用比例来解的。
《比例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基础上来教学的。
本节课是“比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后面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基础,也为后面学习正、反比例起到关键的作用,更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感受函数的思想,也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因此本节课理解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能仅仅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应该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动手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关键条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在认识比例、学习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法】我的思考: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按照教材的情境引导进行教学,先写比,再求比值,观察相等后,直接告诉学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最后练几个习题就结束了。
渐渐地,我感觉这样的教学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教学,老师觉得没什么讲,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的完成任务而已,没有数学思考,没有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的数学北师版六年级的下册《比例的认识》教案(1)
小学数学北师版六年级下册《比率的认识》教课方案课题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率的认识》课型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具准备学具准备教课方法教课步骤创建情境导入新课新讲课课时第1课时1、联系图形的放大和减小理解比率的意义,经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比率的意义。
知识目标2、理解比率的意义,掌握构成比率的要点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可否构成比率。
使学生在察看、比较、思虑和沟通等活动中,感觉比率在生活能力目标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空间看法。
学生在认识比率的过程中,联系列表策略,初步领会数学领域感情目标不一样内容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促使有效学习,培育学生对数学的踊跃感情。
理解“比率”的意义。
应用比率的意义判断两个比可否构成比率,并能正确地构成比率。
教课 PPT讲话法、议论法、练习法。
教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 师 ] 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议论过“图片像不像” 的问题,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想如何的两张图片像?如何的两张图利用学生原有的片不像?比的知识,借助(课件出示图片)学生疏小组睁开讨直观手段,指引论,沟通反应:学生进行察看、[ 学生 ] 比相等的像,比较,归纳出两比不相等的不像,比个比相等的关如: D 和 A 两张图片,系,在教师指引长与长,宽与宽的比下主动研究比率相等,即 12:6=8:4,的意义。
进而明因此就像。
确新看法与原有[学生]图 A长与宽的认知构造中相关比是 6:4,图 B 长与看法之间的关系宽的比是 3: 2, 6:改组原有认知结4=3: 2,因此也像。
构。
板书: 12: 6=8: 46:4=3:2教师揭露:(板书) )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率。
[ 师 ]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率的认识。
(板书课题)合作研究,成立模型1、认识比率的名称[ 师 ]12:6叫做什么?[ 学生 ] 比。
[ 师 ]12:6=8:4叫做什么呢?[ 学生 ] 比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 第1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认识第1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比例的认识。
通过图片比较和情境调制蜂蜜水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中的各部分名称,并学会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以及学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二、教学目标:1. 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2. 经历自学和合作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找到相等的比,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
能通过化简比或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用两种形式表示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和合作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有关比例的基础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他们对情境化的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也适应了一定的合作学习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对于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如花朵的大小、饼干的味道等,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哪些图片是相等的比?为什么?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理解相等比的概念,并与教师一同总结相等比的特点。
Step 2: 情境活动教师提供一个情境:调制蜂蜜水。
教师将蜂蜜和水按比例调和,然后向学生们倒出一部分蜂蜜水。
学生观察蜂蜜水的颜色和味道,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蜂蜜和水的比例是否合适。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和判断依据。
Step 3: 认知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出示一个比例表达式,如2:6=5:15,然后问学生:这个比例中的2和15 代表什么?5和6 代表什么?请给出对应的名称。
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知2和15代表比例的外项;5和6代表比例的内项。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案
1、比例的认识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3、感受数学的奥秘,培养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学法指导: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我们讨论“图片像不像”的问题。
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比值相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探究。
回顾产生疑问二、互动解疑1、比例的意义。
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要求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写出每个图片的长与宽的比(2)求出各比的比值(3)观察特点,写出规律板书:图片A:6:4=3:2=1.5图片B:3:2=1.5图片C:8:3=2.66……图片D:12:8=3:2=1.5图片E:12:2=6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连接起来,这种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比例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
结论:像12:6=8:4, 6:4=3:2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巩固练习:(1)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教师巡视指导且批阅。
(2)要求每个学生写出一个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题,完成后由教师批改。
2、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该比例的项。
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的(),6和8是比例的()。
先独立思考,再指名汇报。
三、启思导疑1、同学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2、这节课我们一直类比着比学习比例,比与比例仅一字只差,它们会有什么区别呢?(比是两个数相除,是一个算式;比例是两个比相等,是一个等式)指名谈发现。
四、实践运1、填一填。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百分数的知识,以及比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比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比例关系,并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自主发现比例的性质,理解比例的概念。
3.巩固新知: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现象,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比例知识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以及比例的计算。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比例现象,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比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求法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尺的求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建筑物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衣服的尺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现象与数学中的比例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例的认识。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如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作用。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认识》优质教学课件
的比例。
(选自教材P18 T3)
10∶1.5 和 8∶1.2
6∶9 和 12∶18
因为10×1.2=8×1.5, 所以10∶1.5=8∶1.2。
因为6×18=9×12, 所以6∶9=12∶18。
1 4
∶1 9
和
1 3
∶1 2
因为
11 4 ∶2
≠
1∶1 93
所以
11 4 ∶9
和
1∶1 32
不能组成比例
蜂蜜与蜂蜜的比是3∶2,水与水的比是15∶10
(2)判断3∶2与15∶10能否组成比例。
方法一 用求比值法判断。
因为3∶2= 3 ,15∶10= 3 ,所以
2
2
3∶2与15∶10能组成比例。
方法二 用化简比的方法判断。
因为15∶10=(15÷5)∶(10÷5)=3∶2,
所以3∶2与15∶10能组成比例。
9∶12和 1 ∶ 1 6 18
因为
9
×
1 18
≠ 12 ∶
1 6
所以 9∶12 和
1∶1 6 18
不能组成比例
4.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把能组成比例的写出来。
(选自教材P18 T4)
能,示例:210∶3=350∶5(答案不唯一)
不能 能,示例4∶0.5=48∶6(答案不唯一)
2、根据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 成比例。
小试牛刀
在比例 1 ∶2=1∶10里,( 2 )和( 1 )
5 是内项;在比例
1.2 4
=
3 10
里,(
1.2
)和(
10
)
是外项。
例 判断:8∶2=4 是比例。
《比例的认识(试一试)》(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例的认识(试一试)》(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认识(试一试)》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比例的认识(试一试)》这一章节,我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以及比例的应用。
我将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难点是比例的应用。
我将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将准备PPT和练习题,学生需要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如果一辆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两辆车同时出发,多久后第二辆车追上第一辆车?”2. 讲解:我将通过PPT展示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并解释比例的应用。
我会用生动的例题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3. 练习: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巩固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
4. 讨论: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应用,以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例的概念和性质,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比例是两个比相等的式子,例如a:b=c:d。
比例的性质包括,如果a:b=c:d,那么ad=bc。
问题:一辆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另一辆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两辆车同时出发,多久后第二辆车追上第一辆车?答案:设x小时后第二辆车追上第一辆车,根据比例的性质,有60x=80x,解得x=4。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_-2.2《比例的应用》北师大版_(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XX中学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比例的应用》这一节课。
一、教材分析《比例的应用》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比例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深入理解比例的应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能够运用比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比例问题,并运用比例知识解决。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讲解法: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假设小明和小华约定,如果小明做家务的时间是小华的两倍,那么小华做的家务所得的报酬是小明的两倍。
已知小明做了10分钟家务,小华做了5分钟家务,问小明和小华分别得到了多少报酬?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五、说教法
在教授本节课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引导法、实验法、观察 法,探索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实现教学目标。这样,既充分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力 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去从事观 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B两张 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 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 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蜂蜜水 3 15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板块三、课堂练习 1.一辆汽车上午3小时行驶210千米,下午4小时行驶280千米。 (1)上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2)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 (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从36的因数中选4个数组成不同的比例,你能写出几个?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1、练习: 1)、什么叫做比? 2)、比有几项?分别叫什么? 3)、还记得怎样化简比和求比值吗? 化简比.15:18= 4/1= 求比值.30:36=
0.5:2=
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 两张图片不像呢?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 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北师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
《比例的认识》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16-18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二、思考并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三、作业布置。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内容:第40页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和比例的意义。
执教人:张仁昌授课学校:则戎学校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1、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请计算下面比的比值。
1:4 4:6 5:20 52:53 0.6:0.2 91:93二、课中议学1、感知相等的比师: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根据以上这些比的比值,能不能将这6个比分分类? 感知比例式师:你真会比较,谁的分法和他一样的吗?师:观察屏幕上的比,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式子吗?(学生写,指名板演)师: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写?(生:因为他们的比值相等)师:比值相等的两个比会怎么样?(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相等)师:剩下两个比能用等号连吗?为什么?(生:因为他们的比值不相等)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板书:比例]师:以前学过比还有另一种写法,根据比的另一种写法,你们能写出另一种形式的比例来吗?2、概括比例的意义师:那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这两个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师:谁听明白了他的意思了,谁再来说说看师:同学们说得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这样说[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齐读意义)师:谁来说说看组成比例必须要符合哪些条件?[根据回答板书:两个比、比值相等]3、深化理解比例的意义(1)出示情境图师:老师收集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1 23 4师:同桌交流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交流,指名回答)师:你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数据][课件出示活动要求]1、根据四幅图任意写成几个比。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例的认识》(2)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比例的认识》(2)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求解比例,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他们对分数和小数有一定的了解,但比例的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总结等方式,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比例的求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交流分享成果。
4.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求解和运用。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拓展: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等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1)
8:9=16:18 0.6:0.7=6:7 3:2=12:16 3/4=6/8,生1:第一个是比例,因为16:18化简后是8:9,所以是比例。
生2:第二个是比例,因为0.6:0.7同时扩大十倍就等于6:7.它是比例。
生3:第三个不是比例,3:2比值是1.5,12:16比值明显小于1,所以不是比例。
生4:第四个是比例,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就变成3:4=6:8,是比例。
3. 加深理解 认一认师:同学们非常棒,还把比和分数与比例联系了起来,同学在以后学习中要注意比例的分数形式。
12∶6=8∶4 在中间的两项叫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外项。
那这个比例的外项12和4,内项是6和8,是交叉的。
4. 写一写。
师:右图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基于以上练习,同学们应该很快根基表格写出比例。
2:3=10:15 3:2=15:10 10:2=15:3 2:10=3:155. 想一想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呢?生:买文具。
我买一支笔是两元,买四支笔是8元。
48612=1.(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长之比:3∶9 宽:2∶6 能组成比例 生:3∶2 9∶6 能组成比例2. 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16 4:8和5:20生: 第一个和第四个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 15∶18=30∶36 111139618 ::2:5.0161:41和181619131: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认识。
(教材第16~18页)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讨论、推理、概括、归纳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3.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存在,并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通过对比和比例的比较,使学生深刻体会比例的意义。
课件。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比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
下面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想一想图中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呢?请大家先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并把这两个比化简或算出比值,然后看一看有什么发现?1.比较发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图A、B、D中每幅图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呢?生1:6∶4、3∶2、12∶8。
生2:6∶4=1.5、3∶2=1.5、12∶8=1.5。
师:说一说图C、E中每幅图片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呢?生1:3∶8、12∶2生2:3∶8=、12∶2=6。
师:我们再来看一看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生1:12∶6、8∶4。
生2:12∶6=2、8∶4=2。
师:那么再来算一下其他任意两张图片的长与长、宽与宽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同桌进行计算。
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一会)生1:根据每幅图片的长与宽的比可知比值相等的图片就像,也就是图片A、B、D像。
生2:比值不相等的图片不像,也就是图片C、E不像。
2. 引导探索。
师:我们继续观察上面几幅图片。
两幅图片长与宽的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怎样?生:比值相等,这两个比也就相等。
师: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等号连接。
(板书:6∶4=3∶2或4∶6=2∶3)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一些比,也用像这样的式子来表示吗?生1:6∶3 = 4∶2。
生2:3∶6 = 2∶4。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1: 6∶3=2,4∶2=2,所以6∶3 = 4∶2。
生2:3∶6和2∶4的比值相等,所以3∶6 = 2∶4。
师:你们的理由都很充分,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式子“4∶3=6∶2”你们认为老师想到的式子正确吗?生:不正确。
4∶3和6∶2的比值不相等,不能用等号连接。
(教师对该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师:上面三个正确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生1:都是由两个组成。
生2: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生3:都由四个数组成。
师:像这样的式子有个名字,叫作比例。
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比例?生1:有两个比组成的等式,叫作比例。
生2:比例是有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组成。
生3:两个比值相等的比写成等式,叫作比例。
师:我们看看书上是怎样给比例下定义的?生齐读: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板书:比例)师:你认为这个定义中哪些词比较关键?生1:两个比。
生2:相等。
3. 自主探索。
师: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吗?(学生看书自学比例各部分名称)生: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师:谁能上台来根据上面的比例来讲解一下?学生说出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4 = 3∶2师:你看,在6∶4=3∶2这个比例中,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生:内项是4、3,外项是6、2。
师:4∶6=2∶3呢?生:内项是6、2,外项是4、3。
师:你们知道吗,比例除了一般写法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如12∶6 = 8∶4,也可写成=。
师:把12∶6 = 8∶4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后,它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谁?同桌交流。
生:内项是6、8,外项是12、4。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生: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师:那么谁能说出一个比例?学生会说出很多个,重点板书有错误的几个,并进行订正。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先写出了比,然后又组成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比和比例它们有什么区别?(小组交流)生1:不一样。
生2:形式不同。
因为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生3:意义不同。
因为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4.学以致用。
师:很好!你们说得非常正确。
那么,你们知道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生: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师:既然这样,我们来看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第3个问题)根据蜂蜜和水的配比表中提供的数据,你能写出四个比吗?(同桌两人讨论)生1:我先来!蜂蜜水A中的蜂蜜与蜂蜜水B中的蜂蜜的比3∶2,蜂蜜水A中的水与蜂蜜水B中的水的比15∶10。
生2:蜂蜜水A中的水与蜂蜜的比10∶2,蜂蜜水B中的水与蜂蜜的比15∶3。
师:那么这四个比它们能分别组成两个比例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生1:能。
因为3∶2=1.5,15∶10=1.5,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3∶2=15∶10。
生2:10∶2=5,15∶3=5,比值也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10∶2=15∶3。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①蜂蜜水A中的蜂蜜与蜂蜜水B中的蜂蜜的比是3∶2,二者水与水的比是15∶10。
3∶2=1.515∶10=1.5比值相等所以能组成比例3∶2=15∶10。
②蜂蜜水A中的水与蜂蜜的比是10∶2,蜂蜜水B中的水与蜂蜜的比是15∶3。
5.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生:如果两个比化简后相同或它们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师:刚才,你们是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我不是这样想的,可以很快就判断出,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开这个秘密吗?那就请你以12∶6=8∶4为例,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全班交流。
生1:通过计算,在比例12∶6=8∶4中,两个内项6×8=48与两个外项12×2=48。
生2:我也试了,其他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也是相等的,如15∶5=9∶3……生3:所有的比例都具有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师:下面我们可以采用举例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
那现在,咱们就看一下教材第17页“试一试”第1题,先写出前面学习的几个比例再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学生独立验证)生1:12∶6=8∶46∶4=3∶23∶2=15∶1010∶2=15∶3。
生2:我发现了12×4=6×8,6×2=4×3,3×10=2×15,10×3=2×15。
师:谁还能任意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吗?生1:15∶12=10∶8,15×8=12×10。
生2:1.5∶0.5=3∶1,1.5×1=0.5×3。
师:根据上面的观察、验证,你们发现了比例的什么规律?生: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指导学生学习与教材有关内容。
师:大家通过动手操作、交流想法,进一步理解了比例的意义,掌握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以及验证比例是否正确的方法,大家来总结一下吧。
生1:就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如果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生2:可根据“两个外项的积等不等两个内项的积”进行验证。
比例的认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6∶4=3∶212∶6 = 8∶4可以写成=。
12∶6=8∶46∶4=3∶23∶2=15∶1010∶2=15∶312×4=6×86×2=4×33×10=2×1510×3=2×15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A类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①6∶10和9∶15②20∶5和1∶42.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6∶10=9∶15(考查知识点:比例的意义,明确比例中各部分名称;能力要求:能正确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熟练地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B类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2、3、4 和6(考查知识点:比例的组成;能力要求: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写出比例)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1.①6∶10 = 9∶152.B类:2∶3=4∶63∶2=6∶4教材第17页“练一练”1.(1)2∶63∶9能组成比例(2)2∶36∶9能组成比例2.15∶18=30∶36∶=∶3.10∶1.5=8∶1.26∶9=12∶184.(1)能组成比例3∶210=5∶350(2)不能组成比例(3)能组成比例0.5∶4=6∶48(4)不能组成比例5.340∶1=680∶2680∶2=1020∶31020∶3=1360∶4(答案不唯一)6.(1)边长的比为1∶2,周长的比为1∶2,所以能组成比例。
(2)面积的比为1∶4,不是1∶2,所以不能组比例。
7.9∶1.2=3∶0.4 1.2∶9=0.4∶33∶2=b∶a2∶3=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