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石榴_苏教版
《石榴》一课,是苏教版国标本三上的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标准的习作例文。
把这一篇文章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粗粗揣度出编者的意图:在学习美文的同时,初步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品“序”初读这篇文章,感觉其条理性非常清晰。
除课文的第一小节总起之外,文章均按照季节顺序、石榴生长顺序一一道来。
你看: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叶子;夏天,“开出”石榴花;秋天,“结出”石榴果。
在有顺序的同时,作者的笔墨轻重也能轻易读出。
用一小节来写春夏之季的叶与花,用两小节来写秋天的果实。
这无疑给读文的三年级学生一个准确的信息:写文章一定要有条理,才能读得明明白白;在有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章的详略,读起来才会显得有张有弛,非常有节奏感。
二品“形”地感知叶、花、果在不同季节中生动的形象。
由色彩看去,叶子春天是嫩绿;夏天则郁郁葱葱;而秋天,已是绿黄色。
花,则是火红色,像一团团火焰,在一树葱绿中燃烧。
果的颜色“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黄,一半儿红。
“逐渐”一词,尽显动态之美。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层递,正恰当地回应了前文“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到的,要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再看“子儿”的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果实那明亮的色彩真叫人喜爱。
三品“神”序清、形显,不足以体现这篇文章的精妙。
其最夺人眼目之处,便是石榴作为一个生命体那生气勃勃、热烈奔放的生命成长图景。
作者赋予石榴以人的特征,极具传神的魅力。
那石榴花,一朵朵“挂”在枝头,而走近看呢,“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你凝神听,说不定真能听到“小喇叭”奏出的欢快乐曲呢!化视觉为听觉的通感,使石榴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每一个阅读者的眼前,充满了生命的张力,真可谓“热闹”。
成熟了的石榴“笑”起来,又是那样的肆意张狂,让人为之动容。
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
阅读:《石榴》教案帮你掌握文学艺术精髓!
作文《石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短篇小说之一,由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创作于1957年,被誉为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份精品阅读教案,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该作品的文学艺术精髓。
一、教案梗概教案着重于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分析、鉴赏《石榴》这一文学作品。
教案共计3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导入引入、文本解读、语言鉴赏、情感交流、后续作业等。
二、导入引入针对《石榴》这一作品的导入引入,包括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旨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及情感的宣泄。
具体导入内容如下:提问:“你读过《石榴》吗?这是一篇什么样的作品?你对这篇小说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小组讨论:“张爱玲给予了你怎样的启示?”三、文本解读针对《石榴》这一文本的解读,主要是从人物、情节、主题、文学手法等方面为主线展开。
具体解读内容如下:1、人物分析《石榴》这一短篇小说的人物主要分为五种:道姑、潘金莲、刀客、酒楼老板、马雅航。
其中,道姑是整个故事的主角,其他人物都是在她周围围绕的。
道姑坚持的是一种信仰和思想,这种信仰和思想是其他人物所没有的。
潘金莲和刀客就是这个故事的反派,酒楼老板则代表着这个时代小民阶层的代表,马雅航则代表着新一代年轻人。
2、情节分析《石榴》这一短篇小说的情节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道姑到达马雅航酒楼前的情节;第二部分是道姑和潘金莲的对话;第三部分是道姑遇到刀客的情节。
整个故事以这三部分的衔接组成,以一种旁征博引的方式,宣扬了一种文化的精髓。
3、主题分析《石榴》这一短篇小说的主题是爱情。
道姑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纯粹的爱情,而潘金莲之流则代表的是丑陋的欲望,而刀客则代表的是势力的专制。
作者用这些人物的角色对于纯洁与丑陋、高傲与挫败、背叛与忠诚所进行的对比,来探究人类心灵内部最本质的矛盾对抗。
4、文学手法分析《石榴》这一短篇小说的文学手法主要包括叙事性和象征性。
其中,《石榴》这个词就是整个故事的象征。
《石榴》这个字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着一种慈爱和善良。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石榴》课文
原文: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
本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手笔,但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一一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范文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
(嫩绿、郁郁葱葱)(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
(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2、学习第三小节。
最新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充分贯彻这一思想,下面对《石榴》的教材解读也充分体现了我的个性化阅读。
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想通过以抛砖的行为达到引玉的效果,和大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石榴》这篇课文较短,只有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课文整体结构是一个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下面几段按照石榴生长的时间顺序,从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来对石榴作了介绍。
课文虽短,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什么是驰名中外?可以让学生以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驰名中外,如闻名中外、闻名遐迩、等等这些词都讲了一个意思,就是枣庄的石榴园在中国外国都很有名。
读到这里我们就产生了一定的阅读期待,这里的石榴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中外有名?带着这种阅读期待我们往下读:第二自然段从石榴的叶、花这两方面作了介绍。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这句中的两个动词一个抽出,一个长出,让我们感受到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石榴树的勃勃生机,可以问一问学生这两个词语换着用行不行?来引导学生感受,抽出的是细长的条,而长出的是密密的叶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从叶子的变化来看,在春天叶子是嫩绿的,是新生儿,而到了夏天是郁郁葱葱的绿叶,石榴树也由春天的嫩长到夏天的茂盛。
再来看石榴花,通过抓词“火红”“一朵朵”“密”“盛”“满”我们可以把握住花的两个特点“红”、“多”。
而石榴花的多不是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突然多,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还可能越开越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能越开越大、越开越红,越开越美来体会这石榴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挂满枝头的过程。
在这里用了挂满枝头,而不是开满,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形状像小喇叭似的石榴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丛中,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篇课⽂。
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字⾥⾏间流露出作者对⽯榴的喜爱之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榴》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三年级语⽂《⽯榴》原⽂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有驰名中外的⽯榴园。
春天来了,⽯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朵朵⽕红的⽯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近看,仿佛是⼀个个活泼的⼩喇叭,正⿎着劲⼉在吹呢。
热闹了好⼀阵的⽯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个个⼩⽯榴。
⽯榴⼀天天长⼤,⼀天天成熟。
它的外⽪先是青绿⾊,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半⼉红,⼀半⼉黄。
熟透了的⽯榴⾼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笑破了肚⽪,露出了满满的⼦⼉。
这些⽯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的叶⼦朝外张望,向⼈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个⽯榴,剥开外⽪,只见玛瑙般的⼦⼉⼀颗颗紧偎在⼀起,红⽩相间,晶莹透亮。
取⼏粒放⼊⼝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
2.⼩学三年级语⽂《⽯榴》教案 ⼀、教学⽬的: 1、知识⽬标:学习⽣字,了解⽯榴的⽣长过程,学写植物特点的⽅法。
2、能⼒⽬标:能体会⽂中优美的语句,逐步提⾼学⽣的语感。
3、情意⽬标:激发学⽣对⽯榴的喜爱,对⼤⾃然的喜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中优美语句,知道作者介绍⽯榴的顺序。
三、教学⽅法:创设情景,以读为主线,让学⽣看看、读读、议议、练练从⽽不断感悟。
四、教学准备:⽯榴娃娃的卡⽚、多媒体课件。
五、板书设计: 颜⾊ ⽯榴形状特点(可爱) 味道 六、教学过程: 第⼀课时 ⼀、教学⽬的: 1、知识⽬标:学习⽣字,掌握⽣字的⾳、形、义。
2、能⼒⽬标:能体会⽂中优美的语句,能⾃⼰探索、学习课⽂内容。
3、情意⽬标:激发学⽣对枣庄⽯榴的喜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弄清⽯榴的⽣长过程,学习⽣字词。
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精品】
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收集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石榴》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
三年级说课稿《石榴》(通用5篇)
三年级说课稿《石榴》(通用5篇)三年级《石榴》篇1下面是三年级说课稿《石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材分析《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
(嫩绿、郁郁葱葱)(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
(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苏教版三上语文 16.石榴分析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 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 告着成熟的喜讯。
拟人写法
花丛中的小蝴蝶开心地挥舞着翅膀,招 呼着同伴去参加歌舞会。
天空中的小鸟( )。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bāo)开外皮, 只见玛(mǎ)瑙(nǎo)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wēi) 在一起,红白相间(jiàn),晶莹透亮。取几粒 放入口中嚼(jiáo)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 时感到清爽无比。
石榴子儿
回忆一下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吃过的水 果,仿照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种水果。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bāo)开外皮, 只见玛(mǎ)瑙(nǎo)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wēi) 在一起,红白相间(jiàn),晶莹透亮。取几粒 放入口中嚼(jiáo)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 时感到清爽无比。
形态: 紧偎在一起 颜色: 红白相间 味道: 酸溜溜、甜津津 品尝感受:清爽无比
玛瑙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 热闹劲读出来吗? 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 火红的石榴花。花越开 越密,越开越盛,不久 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 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 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 呢。
说说在作者眼中这 些石榴花的样子:
颜色: 火红
形状: 像小喇叭
美
数量: 多
生命力: 旺盛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
枣庄位于山东省,枣庄石榴园有 石榴树五百三十余万株,建于 西汉 年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是 我国最大的石榴园 。
自读课文:
1、标上自然段序号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 序写的?
石榴 仿佛 成熟玛瑙
劲儿
子儿
一半儿
个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表先 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 半儿红,一半儿黄。
《石榴》教材解读
《石榴》教材解读礼貌者这篇课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即: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来描写的,字里行间显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同时我认为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
此文结构明朗,详写了石榴的花和果(就这两者而言,果更为突出。
)故在教学中重点应把握这两点展开。
第二自然段写了枝条、嫩叶和石榴花,重点写出了花。
分别写了花的色:“火红”;花的多:“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花的形:“小喇叭”。
写出了石榴的爽朗、漂亮,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石榴的美。
从学生角度看,此节“抽出”一词学生可能提出疑问,或不易明白得,教师要做好预备:让学生比较句子来揣测其用词的妙处。
举例如下:春天来了,石榴树长出了新的枝条。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
让学生在不断的品思中领会其用词的准确生动。
假如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学生不能深入明白得。
第三、四自然段它的果实——石榴。
要紧写了它的两个方面:一、课文的第三节,写石榴的成熟过程及它的外形。
它的生长过程是:结出小石榴——天天成熟——熟透了;它的外形(随着生长过程而变化):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对熟透了的石榴描写特生动:熟透了的石榴快乐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此段写出了石榴成熟的喜悦,同时也是作者及农民伯伯内心的欢乐!此外此段也突出了石榴所特有的特点:即成熟后易破皮!二、课文第四节,写石榴子粒的形状和它味道。
此段学生易于把握。
但有一词“玛瑙”学生没有感性认识,我们能够找相关图片关心学生明白得。
这一段另有一重要训练项目——让学生仿写。
我自己认为,能够选择桔子(我之因此选择是因为桔子吃的过程与石榴的步骤有点相近。
因此也能够用其它水果来写,但考虑到本班的学生实际,依旧简单一些好操作些,过难了反而达不到训练目的。
)为要紧写作对象,让学生在课上亲自照着课文的步骤试一试,如此学生当场亲自投入其中,写起来也可不能空穴来风。
三年级说课稿《石榴》
三年级说课稿《石榴》三年级说课稿《石榴》下面是三年级说课稿《石榴》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教材分析《石榴》是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自然段写在春天和夏天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景象,重点写了石榴花的色彩和形态;第三自然段写在秋天石榴成熟的过程,重点写了石榴熟透后的形态;第四自然段写石榴子儿的形状与味道,表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本课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二、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石榴生长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四、设计思路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1、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
(嫩绿、郁郁葱葱)(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
(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石榴》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语⽂是语⾔和⽂化的综合科。
语⾔和⽂章、语⾔知识和⽂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字能⼒和知识,⽂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是⼝头和书⾯的语⾔和⾔语的合称,是语⾔规律和运⽤语⾔规律所形成的⾔语作品的⾔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榴》原⽂、知识点及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榴》原⽂ 我的家乡在枣庄,这⾥有驰名中外的⽯榴园。
春天来了,⽯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朵朵⽕红的⽯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近看,仿佛是⼀个个活泼的⼩喇叭,正⿎着劲⼉在吹呢。
热闹了好⼀阵的⽯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个个⼩⽯榴。
⽯榴⼀天天长⼤,⼀天天成熟。
它的外⽪先是青绿⾊,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半⼉红,⼀半⼉黄。
熟透了的⽯榴⾼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笑破了肚⽪,露出了满满的⼦⼉。
这些⽯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的叶⼦向外张望,向⼈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个⽯榴,剥开外⽪,只见玛瑙般的⼦⼉⼀颗颗紧偎在⼀起,红⽩相间,晶莹透亮。
取⼏粒放⼊⼝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
【篇⼆】⼩学三年级语⽂《⽯榴》知识点 字:枣、抽、⿎、劲、咧、嘴、露、扒、摘、剥、偎、嚼 词:⽯榴园、枝条、嫩绿、喇叭、活泼、成熟、逐渐、熟透、张望、喜讯、玛瑙 四字词:郁郁葱葱、晶莹透亮 重点句⼦: 1、春天来了,⽯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朵朵⽕红的⽯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热闹了好⼀阵的⽯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个个⼩⽯榴。
⽯榴⼀天天长⼤,⼀天天成熟。
它的外⽪先是青绿⾊,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半⼉红,⼀半⼉黄。
3、熟透了的⽯榴⾼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笑破了肚⽪,露出了满满的⼦⼉。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石榴_苏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教材分析石榴_苏教版
《石榴》一课,是苏教版国标本三上的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标准的习作例文。
把这一篇文章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粗粗揣度出编者的意图:在学习美文的同时,初步掌握状物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品“序”
初读这篇文章,感觉其条理性非常清晰。
除课文的第一小节总起之外,文章均按照季节顺序、石榴生长顺序一一道来。
你看:春天,石榴“抽出”枝条,“长出”叶子;夏天,“开出”石榴花;秋天,“结出”石榴果。
在有顺序的同时,作者的笔墨轻重也能轻易读出。
用一小节来写春夏之季的叶与花,用两小节来写秋天的果实。
这无疑给读文的三年级学生一个准确的信息:写文章一定要有条理,才能读得明明白白;在有条理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文章的详略,读起来才会显得有张有弛,非常有节奏感。
二品“形”
地感知叶、花、果在不同季节中生动的形象。
由色彩看去,叶子春天是嫩绿;夏天则郁郁葱葱;而秋天,已是绿黄色。
花,则是火红色,像一团团火焰,在一树葱绿中燃烧。
果的颜色“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黄,一半儿红。
“逐渐”一词,尽显动态之美。
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层递,正恰当地回应了前文“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正如《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到的,要让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再看“子儿”的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果实那明亮的色彩真叫人喜爱。
苏教版三上《石榴》说课稿(通用10篇)
苏教版三上《石榴》说课稿(通用10篇)苏教版三上《石榴》篇1一、说教材《石榴》是国标本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枣庄石榴园的石榴成熟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而体会作者借对石榴的描写所表达的志向、抱负。
二、说学生情况《石榴》一课分二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学生能初步理解生词在文中的含义;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了课文的思路,了解了课文大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运用结合语言环境、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之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读读描写石榴的句子,初步理解拟人化的写法。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说一段话(机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难点。
另外,学以致用,在读懂本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课前板书课题:石榴2、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按一定的顺序出示本课的词语和短语,要求学生认读。
如:嫩绿郁郁葱葱(叶)火红热闹(花)咧嘴张望(果)红白相见晶莹透亮(子儿)虽然生字词的学习已经不再是三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但字词句教学是学生阅读学习的基础,所以在本课时的一开始引导学生认读生词,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为本课时阅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分段教学,逐步感悟。
(一)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要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叶子。
(嫩绿、郁郁葱葱)2、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叶子中又看到了什么?引出石榴的花。
(火红、多、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读出石榴生机勃勃的劲儿。
【素材】16《石榴》教材分析
16、石榴
教材分析:
《石榴》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文章,文章介绍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和品尝石榴的过程。
本文虽然不是出自名家手笔,但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精当的比喻和拟人流露着作者的情感,读来饶有趣味,是学生学习语言和习作的范例。
由于此文编排于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又是本册唯──篇状物类文章,因此对作者表达特点的体悟,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领悟写法应该是本文学习的价值所在。
对于刚刚由二年级升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的能力应该具备,但对于文中一些多音字容易出现误读,需要进行方法上的点拨和学习实践。
在内容理解方面,学生能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孩子能理清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但对于作者情感的体悟、写作手法的运用、观察事物的方法等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K12学习】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知识点整理苏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石榴》知识点整理苏教版【原文】我的家乡在枣庄,这里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字词学习】字:枣、抽、鼓、劲、咧、嘴、露、扒、摘、剥、偎、嚼词:石榴园、枝条、嫩绿、喇叭、活泼、成熟、逐渐、熟透、张望、喜讯、玛瑙四字词:郁郁葱葱、晶莹透亮【重点句子】1.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2.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
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3.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4.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中心思想】《石榴》一文通过描写石榴从刚开始发芽到长出绿叶,结出果实的过程,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的把石榴刻画的栩栩如生,本文让大家了解了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同学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榴》文本解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为了充分贯彻这一思想,下面对《石榴》的教材解读也充分体现了我的个性化阅读。
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想通过以抛砖的行为达到引玉的效果,和大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石榴》这篇课文较短,只有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晰。
课文整体结构是一个总分结构,第一段总述,下面几段按照石榴生长的时间顺序,从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果实成熟来对石榴作了介绍。
课文虽短,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记述条理清楚,是学生学习语言与习作的范例。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我”的家乡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什么是驰名中外?可以让学生以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驰名中外,如闻名中外、闻名遐迩、等等这些词都讲了一个意思,就是枣庄的石榴园在中国外国都很有名。
读到这里我们就产生了一定的阅读期待,这里的石榴有什么特别之处能中外有名?
带着这种阅读期待我们往下读:
第二自然段从石榴的叶、花这两方面作了介绍。
春天来了,石榴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
这句中的两个动词一个抽出,一个长出,让我们感受到在万物复苏的春天,石榴树的勃勃生机,可以问一问学生这两个词语换着用行不行?来引导学生感受,抽出的是细长的条,而长出的是密密的叶子。
体会用词的准确。
从叶子的变化来看,在春天叶子是嫩绿的,是新生儿,而到了夏天是郁郁葱葱的绿
叶,石榴树也由春天的嫩长到夏天的茂盛。
再来看石榴花,通过抓词“火红”“一朵朵”“密”“盛”“满”我们可以把握住花的两个特点“红”、“多”。
而石榴花的多不是那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突然多,而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越开越密,越开越盛,还可能越开越怎样?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能越开越大、越开越红,越开越美来体会这石榴花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挂满枝头的过程。
在这里用了挂满枝头,而不是开满,火红火红的石榴花,形状像小喇叭似的石榴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绿叶丛中,像一个个喜庆的小灯笼挂满了枝头。
结合花的颜色与形状来想,我们便会体会到“挂满”用词的恰当与生动。
我们在引导学生体会“挂满”的恰当时可以设计以下环节:
1、挂满可以用开满代替吗?
2、石榴花挂满枝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3、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读出来?想象朗读。
4、同学们读的这么美,想不想看一看?看图直观感受石榴花挂满枝头。
老师可以简单小结一下:用词精准可以帮助我们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神韵,同学们在写作时也要准确用词。
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一句比喻句形象的写出了花的形状。
鼓着劲让我们形象感受到花开朵朵,竞相开放,争奇斗艳,也正符合第三段中热闹二字。
走近看,这三个字,是对观察顺序的一个提示,近看是这个样,远看是什么样呢?老师可
以设计:
夏天的石榴树远远望去,()绿叶中挂满()的石榴花,漂亮极了!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把文字变成图像,整体感受到石榴树的美,可供观赏。
第三自然段介绍了石榴果。
“结出一个个小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
先是、逐渐、最后”这些词语都让我们感受到石榴果实渐渐成熟的过程。
本段重点向我们介绍了石榴果实成熟后裂开的情景,课文中用两句拟人句把石榴写成了一个小娃娃,写的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这两句中的三个“笑”字,一个“喜”字,把石榴娃娃成熟的喜悦,那高兴劲,直白的写了出来。
石榴娃娃急切的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急切”用来形容的是一种心情,什么心情?一个小娃娃有了骄傲的资本后,急于表现自己的那种迫切心情。
“张望”写的是动作,什么样的动作?躲在绿叶后面怯生生的、若隐若现的,仿佛跟你捉迷藏似的吸引着你,看着你。
一个急切,一个张望,从心理上,从动作上,把石榴娃娃写活了。
我设计了下面4个小环节来引导学生体会急切和张望:
1、急切去掉行不行?怎样读就能读出急切的心情?
2、张望可以不可以换成看?换成瞧?
3、做一个张望的动作,来体会张望。
如果你就是这个小石榴,你张望到了什么?孩子可能会说:我张望到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参天的大树,喜悦的人们,这美好的世界。
4、进行朗读训练: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石榴娃娃的可爱?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从感官入手,从自己的视觉、味觉这两方面介绍了成熟的石榴果实。
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从作者写的这个角度来学。
让学生手拿实物,边读课文,边看边尝,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
玛瑙般的子儿、红白相间、晶莹透亮这三个词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只要你用词大胆、恰当,就能把一粒小小的石榴子儿,写的如珍珠般闪耀。
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仿写这一段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多感官来看、来尝、来闻等等,也要引导学生用上四字的,ABB结构的词语,以求达到同样闪耀的效果。
学完全文,我们再回到驰名中外这个词,枣庄的石榴园为什么驰名中外?因为石榴树的生长过程一直充满着勃勃生机,郁郁葱葱的叶和火红的花看起来是一幅美丽的画,可供观赏。
石榴的果实不仅好看,充满了趣味,而且还吃起来酸溜溜、甜津津、清爽无比,这三方面就是枣庄石榴驰名中外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