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可以阻断或杀死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和滥用抗菌药物的问题,科学家和医生一直在呼吁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使用。

本文将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的重要性,阐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并介绍一些推广和实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措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在抗菌药物的作用下逐渐产生耐药性,使得一些细菌株对已有抗菌药物失去了敏感性。

这种抗药性的发展使得治疗感染变得更加困难和复杂,可能导致治愈失败甚至死亡。

因此,我们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主要包括:正确诊断和指导使用、减少滥用和不必要使用、优化抗生素治疗方案、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加强监管措施。

首先,正确诊断和指导使用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

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准确诊断感染类型,并根据不同细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此外,医生还应正确指导患者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等。

其次,减少滥用和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有些感染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病毒没有作用,滥用抗菌药物只会增加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因此,医生在治疗感染时应该综合考虑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优化抗菌素治疗方案也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一环。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剂量和用法。

此外,医生还应该在治疗开始后密切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人对抗菌药物有误解,将其与其他类型的药物混淆。

公众应该知道抗菌药物只对细菌感染有效,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此外,公众还应该知道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从而增加治疗困难和风险。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护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护理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对医务 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 教育。
监测与报告
建立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系统,及时 发现和报告耐药菌株,为临床提供用 药依据。
宣传教育
加强公众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行购买 和使用抗菌药物。
05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护 理实践
护士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角色与责任
01
02
03
遵循医嘱
护士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抗 菌药物处方,确保药物的 正确使用。
监测疗效
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对抗 菌药物的反应,及时向医 生反馈疗效情况。
预防感染
护士需加强患者的基础护 理,预防院内感染和交叉 感染。
护士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的 说明,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与护理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contents
目录
• 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护理 •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护理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护理实践
01
抗菌药物概述
抗菌药物概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2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 则
抗菌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意事项等。
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 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记录护理过程
详细记录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病情状况和护理措施,为医生提供 参考。
提高护士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知与实践能力
培训教育
定期组织抗菌药物合理使 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 高护士的专业知识水平。
实践操作
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提高 护士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 用和护理操作技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给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了当今医学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以期提高人们对抗菌药物使用的认识和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控制细菌感染、减少耐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1.1 减少耐药性的发展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对药物的耐受性,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1.2 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抗菌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保护患者的健康。

1.3 节约医疗资源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成本,还浪费了医疗资源。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效益。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下是一些原则和指导:2.1 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敏感性不同。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细菌感染的类型和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2.2 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各国和地区都有相应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这些指南是根据当地细菌耐药性情况和临床实践制定的。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相应的指南,以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抗菌药物应由合格的医生开具处方,并在合法的药店购买。

患者不应自行购买和使用抗菌药物,以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2.4 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细菌感染的类型确定。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过度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2.5 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广谱抗菌药物对多种细菌有杀灭作用,但也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该根据病原菌的类型、药敏试
验的结果、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来选择使用。

不应该滥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或产生其他不良反应。

2.选择适当的药物:选择抗菌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的类型、药敏试
验的结果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应优先使用狭谱抗生素,避免
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对正常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

3.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情况确定抗菌药物
的用药时间和剂量,不应过度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4.防止交叉感染: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的发
生,避免在医院和社区中传播抗药性菌株。

5.监测和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定期监测和评估抗菌药
物的使用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总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公共卫生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指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同时尽量减少耐药性形成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知识有:
1、准确使用抗菌药物:根据细菌类型和药物敏感性,选择对症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或误用。

2、按照医生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药物使用。

3、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不应将抗菌药物用于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也不应当作为预防性药物随意使用。

4、了解药物的副作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了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肠道紊乱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5、倡导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另一方面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卫生,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5、注意预防和控制感染: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包括手部卫生、食品安全、接种疫苗等,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从而减少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应用抗菌药物时,需根据病人所感染的微生物种类、病人的机体状态以及药物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即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选择性和对机体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后,选择最佳的抗菌药物和制订最佳治疗方案。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应有效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3、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综合考虑感染的病原体、药物敏感实验和药物的抗菌谱进行选择。

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即尽量使用抗菌谱窄、老一代的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口服制剂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针剂,肌肉注射能控制感染的就不用静脉滴注。

4、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通常原则是,病原体未明确的严重感染;已应用或考虑应用单一抗菌药物难以控制的感染;机体深部感染或抗菌药物不易渗透部位的感染;慢性难愈的感染。

为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联合用药时可将各药剂量适当减少。

5、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疾病多为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包括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混合感染、难治性感染、二重感染及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发生而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疾病。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制度

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制度
引言
本规范制度旨在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内抗菌药物的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标
1. 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滥用和错误使用。

2. 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的能力。

3. 降低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规范制度
1. 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 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

- 设立抗菌药物使用审查制度,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 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原则
- 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南和流程。

- 鼓励医务人员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进行治疗。

- 鼓励采用最少、最短的抗菌药物疗程。

3. 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评估
- 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 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数据,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抗菌药物使用的培训和教育
- 定期开展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使用培训。

- 提供抗菌药物使用相关资料和教育资源。

5. 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和宣教
- 宣传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和后果。

- 教育公众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能。

总结
本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规范和管理医疗机
构内的抗菌药物使用,降低抗菌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保证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1.应有效地控制感染,争取最佳疗效;2.预防和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3.注意合适的剂量和疗程,避免产生耐药菌株;4.密切注意药物对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影响;5.根据微生物的药敏试验,调整经验用药,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确定给药途径,防止浪费。

滥用抗菌药有何危害?滥用抗菌药危害既多且大,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危害:1.诱发细菌耐药。

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不断地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

几乎所有抗生素都存在耐药现象,已出现“超级细菌”。

2.损害人体器官。

抗生素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

如喹诺酮类可致年幼动物软骨损害。

此外,四环素、利福平、红霉素均可引起肝损害。

3.导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菌群在互相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

如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菌群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群则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浪费医药资源。

新的抗生素价格昂贵,滥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细菌和病毒感染区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要领1.防止滥用:疱疹、水痘或者单纯病毒性感冒、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一般不宜选用抗菌药物,除非明确有细菌感染;2.切莫随意用药:病情较重者不要随意用药,最好到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不可自行乱服抗菌药物;3.用药剂量须控制:剂量过小不仅无效,反而可促使细菌耐药;剂量过大疗效不一定增加,反而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机体损害;4.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能口服者不用肌注,能肌注者不用静注或静滴;5.把握用药疗程:疗程要足,以免感染复发,一般认为抗菌药物最短疗程为5~7天,一般不少于3天。

对于一般急性感染,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可继续用药2~3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建议“三不政策”1.不自行购买———抗生素是处方药,不要自己当医师,感觉不好就买抗菌药物服用,有病一定要去看病;2.不主动要求———抗生素是用来对付细菌的,所以要在确定细菌感染时才有疗效,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1.仅在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仅限于确诊、高度怀疑或经严格评估后的细菌感染。

不能轻易将抗菌药物用作常规预防措施,因为这样可能会提高微生物对药物的耐药性。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临床情况、细菌感染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具有最佳治疗效果的抗菌药物。

医生应根据当地的指南和协议来选择抗菌药物,同时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的变化。

3.标准化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长:抗菌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长应该遵循科学证据和指南,以确保有效的治疗,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4.避免常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通常不应用于预防性治疗,除非存在高风险感染或手术等特定情况。

对于预防细菌感染,应优先考虑非药物预防措施,如手卫生、免疫接种等。

5.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是指非必要或错误的使用抗菌药物,常见的滥用情况包括未经细菌感染的确认而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错误的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不足或过高等。

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无效的治疗、微生物的耐药性发展和不良反应的增加。

6.加强宣教和监管: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和公众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教育,提高他们的认知和素养。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店和生产企业的监管,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7.鼓励研发新药物: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需要鼓励和支持研发新的抗菌药物来应对不断出现的耐药菌株。

总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包括仅在必要时使用,选择适当的药物,标准化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长,避免常规预防使用,避免滥用,加强宣教和监管,以及鼓励研发新药物。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有效地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展,保护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原则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应用中,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抗菌药物,并合理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疾病的发展,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出现,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和社会负担。

因此,探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遵循个体化治疗、避免滥用和误用、加强监测和评估以及提高患者教育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

一、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在临床实践中,正确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是实现合理用药的基础。

首先要根据感染部位、感染类型以及细菌耐受性等因素进行细致分析,并参考相关指南或专家建议进行选择。

其次要根据抗生素的药理学特点,选择具有良好抗菌谱、高效、低毒副作用的药物。

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以及其他合并症等因素,以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二、遵循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特点,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抗菌药物使用中,个体化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和降低不良反应。

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孕妇状态以及肝肾功能等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在用药过程中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反应和不良事件,并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其他适宜抗生素。

三、避免滥用和误用滥用和误用是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避免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首先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不应将抗菌药物作为非感染性疾病的常规治疗手段。

其次要遵循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和指南,严格按照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等要求进行用药。

另外,不应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混合使用,以避免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此外,在临床实践中还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

四、加强监测和评估为了确保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

抗生素合理使用ppt课件

抗生素合理使用ppt课件
• 对Bush I组染色体介导的β内 酰胺酶稳定性高于第三代头孢 菌素,对细菌外膜通透性增加
• 血半衰期2h,主要自肾排出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3
+1
+2
+2
+1
+3
+2
+4
G+:四代≤一代≥二代>三代 G-: 一代<二代<三代≤四代
厌氧菌 +1
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
• 头孢替安Cefotian
抗菌活性仍弱。
• 头孢尼西
• 除头孢孟多外第二代头孢菌 素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 肾毒性较小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头孢唑肟 头孢地嗪 头孢甲肟 头孢哌酮
头孢他啶 头孢匹胺 拉氧头孢 头孢泊肟 头孢他美
头孢克肟 头孢特仑 头孢布烯 头孢地尼
• 对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活性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合理用药基本原则
及早确立致病原
熟悉药物特性(抗菌特性、药动学特性、不 良反应等)
病员状况(生理特点、肝肾功能、免疫状况) 避免滥用(预防用药、局部用药、病毒感染、
联合用药) 正确的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 细菌性感染者方有应用指征 • 根据病原学检查依据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利福平、头霉素、碳青霉烯类也可采用
分枝杆菌
• 结核杆菌:人型、牛型 • 麻风杆菌: •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
深部真菌
• 念珠菌类
念珠菌属:白色、热带、克柔、平滑
隐球菌属:新型
• 曲菌类
曲霉菌属…
• 双相型真菌 组织胞浆属
• 毛霉目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指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遵循科学的、临床证据支持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正确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尽量减少对细菌的选择压力和抗药性的发展。

为了实现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目标,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政策措施。

1.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根据患者的病原体、感染病情和患者的个体特征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时要权衡疗效、安全性和费用等因素,优先选择狭谱抗菌药物,并遵循抗菌药物的谱系分类。

对于常见的感染病,可以采用经验性治疗原则,即根据临床经验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选择。

2.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抗菌药物的使用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包括是否有临床明确的感染证据、严格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等。

对于一些常见的感染病,应当依据临床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进行治疗。

3.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当基于明确的适应症,同时注意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的限制。

禁忌症包括对该抗菌药物过敏、危重患者的治疗、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

4.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剂量的确定和疗程的选择。

剂量应当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因素进行调整。

疗程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临床情况和病原体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5.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控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还需要进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对于高危人群和高感染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预防性的抗菌药物。

而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采取综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卫生和注射器安全等。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规定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减少抗菌药物过度使用、预防抗菌药物滥用和减少细菌耐药性发展非常重要。

各国应当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和教育,建立监测和报告系统,推动医疗机构内部的抗菌药物管理和应用评估,加强溶菌酶、免疫强化药、活菌乳制剂等监管,推动多学科的合作和共识等,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保护公众健康。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1.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准确了解患者的病原菌信息,包括药敏试验结果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抗菌药物。

同时,应对抗菌药物的谱效性、毒副作用、耐药性等进行评估,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2.根据病原菌的特点选择抗菌药物: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医务人员应根据病原菌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药物。

例如,革兰阳性菌一般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而革兰阴性菌则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

3.分清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抗菌药物针对的是细菌感染,而对病毒感染无效。

因此,在判断患者是否需要抗菌药物时,医务人员应先分清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4.合理使用联合治疗:有些严重感染病例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的抗菌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

但医务人员应根据需要,合理选择联合治疗的药物,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控制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确定合适的用药剂量。

同时,应坚持规定的用药时间,不可随意更改或停止用药。

6.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滥用和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是导致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务人员应遵循“有菌则治,无菌则不治”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7.关注药物的安全性和毒副作用:抗菌药物也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医务人员应对这些毒副作用进行评估,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以便及时处理。

8.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情况: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耐药情况,对疗效不佳或出现耐多药菌株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9.宣传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注意事项等,以避免误用或不当使用。

总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是保证抗菌药物疗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应始终以患者的健康为出发点,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落实。

讲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讲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讲稿---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一、抗菌药物概念: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药物的总称。

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定义是指在有明确指征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

(二)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考虑的因素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考虑到病、人和药三个因素。

(三)何时服用抗菌药物比较合适?1、空腹服用,药物如: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林可霉素等;2、餐后立即服用,药物如:头孢咲辛酯等;3、餐后服用,这类药物如:替硝唑、磺胺类等。

(四)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确切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可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可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不可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五)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1、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重症感染;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三、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一)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造成的危害1、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恶化。

2、可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

3、可诱发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ceftriaxone
头孢噻肟
Cefotaxime
拉氧头孢 头孢地嗪 头孢布烯
Latamoxef Cefodizime
商品名 凯复啶 复达新 先锋必
菌必治
凯复隆
塞吗灵 莫敌 先力滕


1.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2. 突出的抗绿脓杆菌活性
3. 对 MRSA、肠球菌、脆弱拟杆菌作用差
1. 具有抗绿脓杆菌活性,仅次于头孢他啶的作用
突出特点是有较强抗厌氧菌活性 突出特点是有免疫调节作用 1. 对肠杆菌科和某些 G+菌有较强作用 2. 对β-内酰胺酶稳定 3. 对绿脓、不动、肠球、金葡、脆弱拟杆菌无效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特点:
IV代特点:
1.对G+菌包括产酶金葡菌有较高活性; 2.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相当于第三代头孢; 3.穿透细胞膜能力强; 4.对β-内酰胺酶相当稳定,对ESBLs菌株可能
(三)广谱青霉素
➢ 1.氨基青霉素 主要有氨苄西林、阿莫西林
特点: (1)对青霉素G敏感菌的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 (2)对G-杆菌作用超过青霉素G(目前耐药菌多,值得注意); (3)对肠球菌有效; (4)不耐酶,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葡菌无效; (5)绿脓杆菌和克雷伯杆菌对其天然耐药。
2.羧基青霉素 主要有羧苄西林、替卡西林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特美汀Timentin)
哌拉西林/他唑吧坦 (特治星Tazocin)
6. 广谱青霉素+耐酶青霉素
阿莫西林/氟氯西林 (新灭菌、氟羟西林)
阿莫西林/双氯青霉素 (克菌)
(一)天然青霉素类
➢ 代表 青霉素G 特点: 1.杀菌作用强,毒性小; 2.除G+球菌外,对阳性杆菌、阴性球菌及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一、引言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在医学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细菌的出现成为当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耐药细菌的威胁,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

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1. 临床适应症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 2. 用药剂量严格按照药物的用药剂量和频次使用,避免过量使用或不足使用抗菌药物。

### 3. 疗程控制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控制疗程,避免过早停药或过度使用,以避免耐药细菌的产生。

### 4. 药物种类选择根据病原体的敏感性及患者的过敏史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过于广谱的抗菌药物。

三、抗菌药物的管理
1. 严格监控使用
医疗机构应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控系统,追踪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 2. 抗菌药物的配给医疗机构应根据临床需要合理配置抗菌药物,避免过度配给或短缺的情况发生。

### 3. 教育和培训医护人员应定期接受有关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 4. 宣传和倡导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患者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推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的理念。

四、结语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举措。

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共同努力,制定科学的管理政策和规范,推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应对耐药细菌问题,共同维护人类健康。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在临床上发挥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细菌耐药
性的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挑战。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显
得尤为重要。

首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要根据病情选择药物种类和用药剂量。


同的细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而且在用药过程中应当根据
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疗程时间,不能盲目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其次,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用药规范。

不能随意更改用药剂量、频次和疗程,更不能擅自中断用药。

只有严
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才能确保治疗效果最佳。

另外,避免滥用抗菌药物也是合理使用的重要一环。

很多情况下,
感冒、咳嗽等症状并不一定需要使用抗菌药物,应当通过其他方法进
行治疗。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无法治愈疾病,还会加重细菌耐药性,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此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需要注重药物的配伍性和不良反应。


些抗菌药物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当避免盲目搭配药物,遵守医生的建议。

总的来说,抗菌药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疾病
时起到了关键作用。

然而,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合理使用抗
菌药物,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避免滥用和搭配,对于维护公共卫
生和临床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认识,共同维护好公共卫生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概述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是对病原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药物。

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性感染最主要的手段。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医务人员在预防、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具体患者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采取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减少细菌耐药、保护患者不受或少受用药有关的损害。

抗菌药物的选择应依据抗菌谱,以及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点,同时要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分类•青霉素类(青霉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菌素类(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其他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其他抗生素(克林霉素、磷霉素)•糖肽类•喹诺酮类(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噁唑)抗(耐)药性(resistance)1、含义:固有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又称天然耐药,由细菌染色体基因决定,代代相传。

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是指细菌在接触抗生素后,改变代谢途径,使自身不被抗菌药物杀灭的抵抗力。

这种耐药菌可通过耐药基因的传代、转移、传播、扩散、变异等,形成高度和多重耐药。

交叉耐药,cross resistance:细菌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从未接触的抗菌药也产生耐药性。

2、细菌耐药性变异的趋势:近年来临床上发现的耐药细菌的变迁有以下6个主要表现:1.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RSA)感染率增高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引起感染增多3.耐青霉素肺炎球菌(PRP)在世界范围,包括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4.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感染5.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的出现6.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3、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合理选用抗菌药2.足够的剂量和疗程3.必要时联合用药4.有计划的轮换供药5.开发新的抗菌药。

β-内酰胺类抗生素1、分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青霉素G(penicillin G)〔性状〕干燥粉末,水溶液中极不稳定。

〔体内过程〕不宜口服,肌内注射吸收快而完全。

c.s.f 中浓度低,炎症时可达有效浓度,几乎全部以原型经尿排泄。

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混悬液制剂。

〔抗菌作用〕窄谱对G+球菌、G+杆菌、G-球菌、螺旋体及不产β-内酰胺酶的厌氧菌有良好活性。

〔临床应用〕敏感菌感染的首选:如:1.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蜂窝织炎、丹毒、扁桃体炎、心内膜炎……;2.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肺炎、脓胸、支气管肺炎……;3.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4.脑膜炎;5.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6.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需同时应用相应的抗毒素以中和外毒素。

〔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皮肤过敏、血清病样反应较多见;过敏性休克:最严重,表现有循环衰竭、呼吸衰竭和中枢抑制。

2.局部刺激症状:红肿、疼痛、硬结;3.大剂量应用可引起精神错乱、抽搐;高血钾症或高钠血症。

〔临床应用提示〕•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用前要按规定方法进行皮试(浓度为500单位/ ml,皮内注射0.05 ml~0.1 ml)。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应立即肌注0.1%的肾上腺素0.5 ml~1 ml,临床症状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给药1次,同时配合其他对症治疗。

青霉素类药物为杀菌性抗生素,杀菌疗效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在短时间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时对治疗有利。

若采取静脉滴注给药,宜将一次剂量的药物溶于约100ml 输液中,于0.5小时~1小时内滴完。

一则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二则可减少药物分解并产生致敏物质。

头孢菌素类第一代常用品种有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头孢克洛等。

其中除头孢唑林只能供注射外,其他的均可用于口服。

肺炎链球菌(但肠球菌耐药)、葡萄球菌(包括产酶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志贺菌等。

不同品种的头孢菌素可以有各自的抗菌特点,如头孢噻吩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较优,而头孢唑林则对某些革兰阴性菌有一定作用。

第二代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

主要品种有头孢呋辛、头孢孟多、头孢替安等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而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为优异,表现在:1.抗酶性能强:一些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易对第一代头孢菌素耐药。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这些耐药菌株常可有效。

2.抗菌谱广: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较第一代有所扩大,对奈瑟菌、部分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部分枸橼酸杆菌、部分肠杆菌属均有抗菌作用。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代(个别品种相近),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二代头孢菌素更优越。

头孢他定、头孢派酮、头孢曲松等1.抗菌谱扩大: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比第二代又有所扩大,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杆菌、不动杆菌、消化球菌、以及部分脆弱拟杆菌有效(不同品种药物的抗菌效能不尽相同)。

对于粪链球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等无效。

2.耐酶性能强:对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一些革兰阴性菌株,第三代头孢菌素常可有效。

〔临床应用〕第一代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和尿路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第二代可用于敏感菌所致肺炎、胆道感染、菌血症、尿路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第三代用于治疗对其他多数药物耐药的病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肺炎、骨髓炎、尿路的严重感染,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无效;第四代具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对染色体β-内酰胺酶更为稳定。

〔不良反应〕•常见者为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休克。

过敏者约有5%~10%对头孢菌素有交叉过敏反应;•静脉给药可发生静脉炎;•第一代的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大剂量时可出现肾脏毒性,这与近曲小管细胞损害有关;•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偶见二重感染;头孢孟多、头孢哌酮高剂量可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或血小板减少。

氨基糖苷类抗菌谱主要含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产碱杆菌属、不动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等。

有的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结核杆菌等也有抗菌作用。

1.耳毒性:前庭功能失调:多见于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

耳蜗神经损害:多见于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其他品种也均可引起。

孕妇注射本类药物可致新生儿听觉受损,应禁用。

2.肾毒性:主要损害近端肾曲管,可出现蛋白尿、管型尿,继而出现红细胞,尿量减少或增多,进而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排钾增多等。

肾毒性的大小次序为卡那霉素=西索米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

大环内酯类作用于细菌细胞核糖体50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于生长期抑菌剂。

本类药物的抗菌谱包括葡萄球菌、化脓性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粪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产气梭状芽胞杆菌、布氏杆菌、军团菌、螺旋杆菌、钩端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等。

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

[不良反应]•肝毒性:在正常剂量下,肝毒性较小,但酯化红霉素则有一定的肝毒性,故只宜短期少量应用。

同类药物也有肝毒性反应。

主要表现为胆汁瘀积、肝酶升高等,一般停药后可恢复。

•耳鸣和听觉障碍:静脉给药时可发生,停药或减量可恢复。

•过敏:主要表现为药物热、药疹、荨麻疹等。

•局部刺激:注射给药可引起局部刺激,故本类药物不宜用于肌内注射。

静脉滴注可引起静脉炎,故滴注液宜稀﹙<0.1%﹚,滴入速度不宜过快。

喹诺酮类喹诺酮类是一类合成抗菌药。

主要作用于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旋转酶和DNA拓扑异构酶IV,从而影响细菌DNA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达到抗菌目的。

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

喹诺酮类按发明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四代。

主要作用于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弱。

第三代喹诺酮类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其特点是对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也有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2.中枢反应: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并可致精神症状。

由于本类药物可抑制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因此可诱发癫痫,有癫痫病史者慎用;3.光敏反应:少数喹诺酮类药物如洛美沙星较明显,因此,服药期间应避免紫外线和日光照射;4.关节损害与跟腱炎: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发育,孕妇、未成年人不可使用;5.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6.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7.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8.干扰糖代谢:糖尿病患者使用时应注意。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1.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附件1)选择抗菌药物。

2.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应用于消化和泌尿系统外的其他系统感染;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3.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按“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和“特殊使用”分级管理:“特殊使用”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美洛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朵利培南;•甘酰胺类抗菌药物:替加环素;•糖肽类与噁唑酮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去甲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利奈唑烷;•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伏利康唑(口服剂、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

4.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和监管•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案例分析配伍禁忌用药:患者,女性,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咳嗽,胸闷,全身疼痛去村卫生所就诊,给予头孢曲松钠4g、地塞米松5mg、利巴韦林6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混合静脉滴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