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皮

合集下载

苦練(来源、别称、植物形态特征、用途、药用价值

苦練(来源、别称、植物形态特征、用途、药用价值

苦練(来源、别称、植物形态特征、用途、药用价值苦楝树(Melia azedarach):又称Chinaberry,楝科植物中的著名品种,又称苦苓、金铃子、栴檀、森树等。

别称:楝(本草径),楝树、紫花树(江苏),森树(广东)生长环境生于旷野或路旁,常栽培于屋前房后。

生于海拔500-2100m的杂木林和疏林内或平坝、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路边。

形态特征1.楝落叶乔木,高15-20m。

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

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cm,宽2-3cm,先端长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尖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花淡紫色,长约1cm;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mm;子房上位。

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1.5-2cm,淡黄色,4-5室,每室具1颗种子。

花期4-5月,果熟期10-11月。

2.川楝乔木,高达10m。

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

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

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

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

花期3-4月,果期9-11月。

分布情况分布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主要用途药物用途用药部位:苦楝皮、苦楝叶、苦楝子、苦楝花。

苦楝皮:以植物的树皮及根皮入药味苦;性寒;有毒杀虫;疗癣。

苦楝叶:以植物的叶入药味苦;性寒;有毒清热燥湿;杀虫止痒;行气止痛。

苦楝子:以植物的果实入药味苦;性寒;有小毒行气止痛;杀虫。

苦楝花:以植物的花入药味苦;性寒清热祛湿;杀虫;止痒。

苦荆皮的功能主治

苦荆皮的功能主治

苦荆皮的功能主治简介苦荆皮,又称为苦楝皮,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常见药材,来源于苦楝科植物苦楝的干燥树皮。

苦荆皮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被广泛用于中医药领域。

下面将介绍苦荆皮的主要功能与主治。

功能1.清热解毒:苦荆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它可以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对于由于热毒引起的各种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对于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痈疽等疾病,苦荆皮可以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

2.疏肝利胆:苦荆皮可以疏肝利胆,对于肝胆不调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例如,苦荆皮可以缓解胃脘胀闷、胁肋胀痛、恶心呕吐等肝胆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3.散瘀止痛:苦荆皮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

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疼痛。

苦荆皮还可以用于治疗瘀血经闭、痛经等妇女疾病。

4.润肠通便:苦荆皮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对于便秘、干燥热结型肠道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苦荆皮还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毒素,促进肠道排毒,保护肠胃健康。

5.镇咳祛痰:苦荆皮可以镇咳祛痰,对于痰湿郁滞引起的咳嗽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苦荆皮可以帮助咳嗽痰多、咳嗽有黄痰、咳嗽伴有胸闷等症状的患者缓解不适。

主治1.外感热病: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外感热病,如感冒、发热、咽喉红肿、咳嗽等症状。

它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发热不适,改善呼吸道炎症。

2.热毒邪传: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由热毒邪气引起的疾病,如扁桃腺炎、口腔溃疡、痈肿等。

苦荆皮可以发散湿热,消炎解毒,减轻疼痛和炎症。

3.肝胆湿热: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疾病,如黄疸、胸闷、恶心呕吐等。

它可以疏肝利胆,减轻湿热症状,改善消化功能。

4.风湿痹痛: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引起的关节疼痛和肌肉酸痛。

它可以散寒热,活血化瘀,减轻疼痛和炎症。

5.便秘: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便秘,尤其是因为大便干燥、热结肠道引起的便秘。

它可以润肠通便,改善肠道功能,缓解便秘不适。

6.妇女疾病:苦荆皮可以用于治疗瘀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等妇女疾病。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的药用价值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_苦楝皮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图片、苦楝皮的药用价值、苦楝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苦楝皮简介苦楝皮图片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的药用价值苦楝皮的药用附方苦楝皮的配伍应用苦楝皮的副作用*苦楝皮简介苦楝皮,中药名,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

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

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皱纹和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

气微,味苦。

*苦楝皮图片*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杀虫;疗癣。

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

1、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2、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3、《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4、《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5、《医林纂要》:杀疳、治疽。

6、《现代实用中药》:根皮对绦虫、蛔虫、蛲虫都有效。

7、《湖南药物志》:治冻疮。

*苦楝皮的药用价值【药名】苦楝皮【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来源】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

【主治】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

【用法用量】4.5~9g。

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注意事项】肝炎、肾炎患者慎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苦楝皮的药用附方1、治小儿蛔虫:樟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

此为有小毒。

(《千金方》)2、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

为末,每服一钱,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抵圣散)3、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功效与作用苦楝皮是一种经过炮制的中药材,其主要来源于苦楝树的树皮。

苦楝树是一种常见的乔木,分布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苦楝树的树皮经过特殊的炮制处理后,可以用于中药治疗。

苦楝皮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苦楝皮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芳香酮和醛类物质,这些化合物对于细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作用。

苦楝皮提取物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同时,苦楝皮还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一些病毒性感染具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其次,苦楝皮具有镇痛和消肿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其中的酮烯类物质对于减轻疼痛和消除肿胀有很好的效果。

苦楝皮可减轻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疼痛等。

同时,苦楝皮还具有较好的消肿作用,可以减轻局部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反应,加速伤口的愈合。

第三,苦楝皮具有抗瘙痒和抗过敏作用。

苦楝皮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苦楝素等,它们能够抑制炎症和过敏反应的发生。

苦楝皮可以抑制组胺的释放,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起到抗瘙痒和抗过敏的作用。

苦楝皮提取物可用于治疗多种瘙痒性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等。

第四,苦楝皮具有抗肿瘤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苦楝皮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苦楝皮中的生物碱类物质对于多种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毒性,可以引起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

苦楝皮提取物还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于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

第五,苦楝皮具有降脂降压的作用。

苦楝皮中的多种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脂肪含量。

苦楝皮提取物还可以抑制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调节血管张力,降低血压水平。

苦楝皮的使用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六,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苦楝皮中的生物碱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苦楝皮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急性感染和中毒症状产生的高热、中暑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中药“驱虫药”——苦楝皮

中药“驱虫药”——苦楝皮

中药“驱虫药”——苦楝皮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树皮和根皮。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

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切丝。

本品气微,味苦。

以皮厚、无粗皮者为佳。

生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苦,寒;有毒。

归肝、脾、胃经。

具有杀虫,疗癣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6克。

外用适量,研末,用猪脂调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孕妇、脾胃虚寒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楝根性寒,能追诸虫,疼痛立止,积聚立通。

三、临床应用1.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本品苦寒有毒,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病,为广谱驱虫中药。

治蛔虫病,可单用水煎、煎膏或制成片剂、糖浆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椰、大黄等同用。

治蛲虫病,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做保留灌肠,连用2~4天。

《湖北药物志》以之与石榴皮同煎服,治钩虫病。

2.疥癣瘙痒本品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日华子本草》谓其“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

单用本品研末,用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可治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瘙痒。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川素苦酮、苦楝酮内酯、苦萜醇内酯、苦酸甲苦楝子三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

其川棵能透过虫体皮,直接作用于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

本品对小鼠蛲虫有麻痹作用,并能抗血吸虫。

川楝素对肉毒中毒动物有治疗作用,使兔肠肌肌张力及收缩力增加,抑制大鼠呼吸等3.不良反应本品有毒成分为川楝素和异川楝素。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剧烈腹痛、腹泻、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全身麻木、心律不齐、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神志恍惚、狂躁或萎靡、震或惊厥,最后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亡。

致毒原因主要是用量过大,或用法不当,或患者体质原因。

苦楝皮《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楝皮《全国中草药汇编》
【拼音名】KǔLiàn Pí
【别名】楝皮(《斗门方》),楝根木皮(《纲目》),双白皮(《南京民间药草》)。
【来源】为楝科植物苦楝或川楝的根皮或干皮。四时可采,但以春末夏初为宜。砍下树干或挖出树根,剥取根皮或干皮,洗净晒干。
【原形态】
①苦楝(《证类本草》),义名:翠树、紫花树、森树、楝枣树、火棯树、花心树、苦辣树、洋花森。
②干皮
呈槽形的片状或长卷筒状。长短不一,长约30~100厘米,宽3~10厘米,厚3~7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较平坦,有多数纵向裂纹及横向延长的皮孔。内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层片状。气味与根皮同。以外表皮光滑、不易剥落,可见多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
【化学成份】
苦楝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板片状、槽状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厚2~6mm。外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粗糙,有交织的纵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无臭,味苦。
【鉴别】
(1)取本品一段,用手折叠揉搓,可分为多层薄片,层层黄白相间,每层薄片有极细的网纹。
【药理作用】
川楝、苦楝的根皮或干皮(剥去外层棕色粗皮的内白皮)中所含的苦楝素,有驱蛔作用。早年即证明,苦楝皮的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特别对其头部具有麻痹作用,自提得其有效成分苦楝素后,作用远较酒精提取物为强,与山道年相比,则缓慢而持久。对其作用原理有二种说法:用较高浓度(1:1000以上)的苦楝素对猪蛔作用的观察,认为它能麻痹猪蛔,特别是其头部的神经节;用较低浓度(1:5000~9000)的苦楝素,则观察到对猪蛔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并能持续较长时期(10~24小时)。此种兴奋作用乃是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所谓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长期受药物作用后而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貌似静止状态。临床上服苦楝素排虫时间较迟(24~48小时),排出的虫体多数尚能活动,由此可得到解释。

中药学驱虫药

中药学驱虫药

中药学驱虫药凡能将肠道寄生虫能杀死或驱出体外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肠内寄生虫(蛔虫、绦虫、钩虫、蛲虫等)所引起的疾患,病人常见腹痛、腹胀、厌食或善饥多食、面黄、消瘦等。

可以根据寄生虫的种类,选择药物。

服用驱虫药可麻痹或杀死虫体,使虫排出体外,能得到根本治愈。

对于体虚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驱虫时一般在空腹时服用,以便使药物与虫体易于接触,更好的发挥驱虫效果。

常配伍泻下药,促虫排出。

部分驱虫药毒性较大,孕妇慎用。

常用的驱虫药有苦楝皮、使君子、槟榔、南瓜子和雷丸等。

药理(1)驱蛔虫作用:苦楝皮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特别是猪蛔首有麻痹作用,其有效成分川楝素的作用比苦楝皮浸膏强。

不同浓度的川楝素对猎蛔首的作用随浓度递增而呈轻度、中度至完全抑制,然后可逐渐恢复活动。

对整体猪蛔,川楝素在高浓度时呈现麻痹,低浓度对猪蛔虫有明显兴奋作用,出现剧烈收缩,能扰乱虫体能量代谢,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排出体外。

川楝素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蛔虫头部神经环。

川楝素给猴口服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较快,分布广,消除慢,组织中药物浓度以胆、肝和十二指肠最高,脾、肾次之,在脑内各部分呈均匀分布,但浓度低。

多次重复给药有蓄积性。

使君子煎剂、乙醇提取物能抑制猪蛔虫。

使君子仁提取物水溶部分对猪蛔首有麻痹作用。

使君子驱虫作用与其浸膏经发酵除去糖质、灰分、草酸钾无关,其有效成分为使君子酸钾,具较高的驱虫效力。

使君子高浓度对蛔虫先兴奋后麻痹,此种兴奋作用亦为驱虫效果的原因之一。

(2)驱绦虫作用:槟榔碱为槟榔驱绦虫的有效成分,对猪肉绦虫全虫各部都有较强的麻痹作用,对牛肉绦虫的作用则仅使头部和未成熟节片麻痹,孕卵节片(中后段)也受影响变软,但不全瘫痪,效果较差。

槟榔对有钩绦虫、无钩绦虫及短小绦虫均有很强的麻痹作用。

南瓜子煎剂及其提出液使牛肉绦虫中后段节片变薄变宽,节片的中部凹陷,呈麻痹状态,头及未成熟的节片活动自如。

用L一过氯酸南瓜子氨酸及合成的dl-氢溴酸南瓜子氨酸治疗绦虫病犬,均能驱虫。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苦楝皮CORTEX MELIAE KǔLiàní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枝叶/树皮类苦寒有毒。

vvr西部①《别录》:微寒。

vvr西部②《日华子本草》:苦微毒。

vvr西部⑧《医林籍要》:大苦大寒。

脾;胃;肝经生于平坝或丘陵地带湿润处常栽培于村旁附近或公边。

分布于河南省、甘肃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地。

落叶乔木高15~20米。

树皮暗褐色幼枝有星状毛旋即脱落老枝紫色有细点状皮孔。

羽状复叶互生长20~80厘米;小叶卵形至椭圆形长3~7厘米宽2~3厘米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先端长尖边缘有齿缺上面深绿下面浅绿幼时有星状毛稍后除叶脉上有白毛外余均无毛。

圆锥花序腋生;花淡紫色长约1厘米;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两面均有毛;花瓣5平展或反曲倒披针形;雄蕊管通常暗紫色长约7毫米。

核果圆卵形或近球形长约3厘米淡黄色4~5室每室具种子1枚。

花期4~5月。

果期10~11月。

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树皮及根皮。

体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苦楝皮有一定的毒副反应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吐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vvr西部①《新修本草》:此有两种有雄有雌。

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

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vvr西部②《福建药物志》:苦楝根皮驱虫有效但有一定的毒性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等情况慎重投药。

vvr西部杀虫;疗癣。

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虫病;疥疮;头癣。

vvr西部①《别录》:疗蛔虫利大肠。

vvr西部②陶弘景:根:以苦酒摩涂疥;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vvr西部③《日华子本草》: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vvr西部④《滇南本草》:根皮杀小儿寸白虫。

苦楝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苦楝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苦楝皮药材名称:苦楝皮[毒]拼音名称:KULIANPI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

科属:为楝科植物楝或川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产地:楝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川楝主产于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性味:[性味·归经]苦,寒。

有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杀虫,疗癣。

中成药:共有8种中成药使用苦楝皮:小儿疳积糖复方岗松止痒洗液肥儿疳积颗粒化虫丸癣药膏杀虫丸健儿疳积散祛瘀散结胶囊应用:1、蛔虫,蛲虫,钩虫等病。

本品苦寒有毒,有较强的杀虫作用,可治多种肠道寄生虫,为广谱驱虫中药。

治蛔虫病,可单用水煎、煎膏或制成片剂、糖浆服用;亦可与使君子、槟榔、大黄等同用,如化虫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与百部、乌梅同煎,取浓液于晚间作保留灌肠,连用2~4天,可治蛲虫病。

与石榴皮同煎服之,可治钩虫病,如楝榴二皮饮(《湖北药物志》)。

2、疥癣,湿疮。

本品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单用本品研末,用醋或猪脂调涂患处,可治疥疮、头癣、湿疮、湿疹瘙痒等证。

配伍效用:1、苦楝皮配伍花椒:苦楝皮杀蛔虫;花椒杀虫止痛。

二者合用,共奏杀虫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蛔虫而有腹痛者。

2、苦楝皮配伍使君子:二者均有杀蛔虫之功效。

相伍为用,其功效更强,临床可用于驱杀蛔虫。

用法用量:煎服,4.5~9G。

鲜品15~30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久服。

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采收加工:四时可采,但以春、秋两季为宜。

剥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栓皮,洗净。

鲜用或切片生用。

炮制工艺:苦楝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贮藏储存: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苦楝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

在根皮、干皮中的主要苦味成分为苦楝素。

亦含印楝波灵A、印楝波灵B、葛杜宁、苦里酮、苦内酯、苦洛内酯、苦楝子三醇等。

在干皮中还有正卅烷、Β-谷甾醇、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是一种由苦楝树的树皮制成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

它有着许多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1. 抗炎抗菌作用:苦楝皮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对多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具有治疗作用。

2. 清热解毒: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热毒性疾病,如咽喉肿痛、牙痛、口腔溃疡等,能够有效减轻疼痛和消炎。

3. 改善皮肤问题:苦楝皮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皮肤问题,如痤疮、湿疹、皮肤瘙痒等,使皮肤更加健康。

4. 抗肿瘤作用:苦楝皮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的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5. 抗过敏作用:苦楝皮中的生物碱成分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功效和作用,苦楝皮还可以用于治疗湿疹、风湿病、消化不良、痢疾等症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苦楝皮具
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按照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1958年资料6 苦楝片中毒二例报告

1958年资料6 苦楝片中毒二例报告

(本文发表在1958年6期第401页上)
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楝皮是苦楝的根皮,金铃子为苦楝的果实。系楝科植物,产于四川、浙江、山东、福建、甘肃等地,以川产者为良,故又称川楝皮,川楝子。近年中药改进剂型,将苦楝皮制成片剂,乃称苦楝片。苦楝皮含有一种苦味结晶形膺硷——苦楝素(Margosine)其熔点为175℃,又含大量鞣酸(约7%),非结晶形苦味质(即树脂),及苦楝油(含硫质,有大蒜气)。能麻醉蛔虫,杀灭蛲虫。根据古今文献所载,有驱蛔虫和驱蛲虫的作用;另据个别文献报导,尚有驱钩虫及驱絛虫的作用。
(9)本文报告苦楝片中毒二例,均由于服药过量所引起,故使用苦楝片驱蛔剂量不宜过大,否则便有发生中毒的危险;苦楝片是晚近生产的一种中药新剂型,剂量及服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使用时以参考重庆市第二中医院的剂量及服法,较为安全。
(10)苦楝片中毒的治疗,适用一般中毒的治疗原则。以上二例经对症治疗而恢复,并用安息香酸钠咖啡因针皮下注射,收效较快可以采用。
病例报告
例1:陈×,男性,7岁,重庆市人,住院号4,470,于1956年5月12日20时20分因腹泻、呕吐已一天入院。患儿在入院前四天因腹痛至化龙桥××诊所诊治,据说有蛔虫,给予苦楝片16片,于11日上下午各服药一次,12日上午又服药一次,每次各4片,共服药三次计12片,简有4片未服。11日下午约8时突然发生腹泻,迄今已泻7一8次,大便稀如水,黄色,其中有蛔虫3—4条;第一次腹泻后并有呕吐,迄今已呕5—6次,呕出物为所服之药及所食饮食。12日下午约4时起有站立不稳,即自行倒床而卧,时而谵语,时而沉默不语,乃来院急诊。平素体质虽瘦弱但少患病。既往史无可述者。家族也无相关病史。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苦楝皮的功能主治

苦楝皮的功能主治

苦楝皮的功能主治1. 苦楝皮简介苦楝皮是一种中药材,属于楝科植物苦楝的树皮。

常用的中药材主要有浙楝皮、秦楝皮等。

苦楝皮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

2. 苦楝皮的功效苦楝皮具有以下的功效: - 清热解毒 - 祛湿止痒 - 消肿止痛 - 杀虫驱蛇3. 苦楝皮的主治苦楝皮主要用于以下疾病和症状的治疗: - 湿热病症: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湿热病症如湿疹、痤疮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病毒感染:苦楝皮具有抗病毒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感冒、风疹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 外伤肿痛:苦楝皮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扭伤、骨折等外伤引起的肿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疥疮痒症:苦楝皮可以祛湿止痒,对于疥疮、湿疹等痒症有一定的疗效。

- 蛇虫咬伤:苦楝皮可用于驱虫、杀虫,对于蛇虫咬伤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苦楝皮的用法和剂量苦楝皮的用法和剂量如下: - 内服:常见的用法是将苦楝皮煎煮成汤剂,每日分2-3次服用。

- 外用:苦楝皮可用于制作药膏、水煎剂等外用药物,涂抹患处或者用药膏包扎伤口。

5. 注意事项在使用苦楝皮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身体虚弱者慎用。

-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呕吐、恶心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 根据医师指导进行用药,不宜超过剂量和时间。

6. 结语苦楝皮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对于湿热病症、病毒感染、外伤肿痛、疥疮痒症、蛇虫咬伤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用法和剂量,并遵循医师的指导,以免出现不适反应。

苦楝皮

苦楝皮

苦楝皮【中药名】苦楝皮kulianpi【别名】川楝皮、楝木皮、楝皮、楝根皮、苦楝根皮。

【英文名】Meliae Cortex。

【来源】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et Zucc.的树皮及根皮。

【植物形态】乔木。

树皮灰褐色,有纵沟纹,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

2回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长卵圆形;花淡紫色或紫色;花萼及花瓣均为5~6,花盘环状;雄蕊数为花瓣的2倍,花丝连合成一管;雌蕊1枚,子房上位,瓶状,6~8室。

核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黄色或黄棕色;种子3~5粒;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

花期3~4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生于疏林潮湿处,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剥取皮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

【药材性状】树皮稍呈槽状,少数呈卷筒状。

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纵裂纹及细的横纹,可见横向皮孔。

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黄白色。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可剥离。

无臭,味苦。

根皮全形狭长,不规则条块状、卷筒状、槽状、厚2~3毫米,木栓层常呈鳞片状,剥落后呈砖红色。

余同树皮。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

归胃经、脾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驱虫、疗癣。

属驱虫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患处。

用治蛔虫和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

【药理研究】具有驱虫作用;抑制呼吸中枢;影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对肉毒中毒具有治疗作用,可影响心肌电和机械特性。

对实验性曼氏血吸虫病有一定疗效。

【化学成分】含有苦楝素及川楝素、苦楝酮、苦楝内酯、苦楝萜酮内酯、苦洛内酯、山柰酚、苦楝子三醇及鞣质。

另外,含β-谷甾醇、正三十烷及水溶性成分。

【使用禁忌】弱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孕妇及脾胃虚寒者均慎服。

亦不宜持续和过量服用。

苦楝皮有一定的毒性,服药中毒后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中毒,可出现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呼吸中枢麻痹,甚至休克、昏迷、死亡。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丹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丹皮,学名为苦楝皮,是中药常用的草药之一。

它具有许多功效和作用,常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以下是丹皮的主要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1. 清热解毒:丹皮含有丹皮素和丹皮酮等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可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喉咙炎、扁桃体炎等。

2. 消肿止痛:丹皮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痈肿、疮疡、关节炎等疾病。

3. 抑制过敏:丹皮中的苦楝素具有抗过敏作用,可用于缓解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4. 预防心血管疾病:丹皮中的丹皮酮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食用方法:
1. 丹皮煮水饮用:将适量的丹皮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然后煮约15分钟后即可食用。

每日可饮用1-2次。

2. 丹皮炖煮食用:将丹皮与其他的药材或食材一起炖煮,如丹皮花生炖猪骨汤或丹皮炖鸡等。

需要注意的是,丹皮属于中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于个体过敏或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应避免食用丹皮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苦楝皮

苦楝皮
②治小儿虫痛不可忍者: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 水-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 方》抵圣散)
③杀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 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④治钩虫病:苦楝皮(去粗皮)十斤加水五十斤熬成十斤;另用石榴 皮八两加水五斤熬成二斤两种药水混合搅匀成人每次服一两。(《湖南 药物志》)
苦楝皮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苦楝皮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 药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 内容仅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苦楝皮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 用药。
名称:
苦楝皮
英文名:
CORTEX MELIAE
拼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Kǔ Liàn í
别名:
楝木皮、楝树枝皮、苦楝树白皮、东行楝根白皮、 楝皮、楝根皮、楝根木皮、苦楝树皮、苦楝根皮。
岁 5 片均日服 2 次并可根据情况给予 50%硫酸镁 25 毫升。此外用 鲜苦楝根 4~6 两(不去皮)煎成 100%煎剂治疗胆道蛔虫病亦取得 一定疗效;12 岁以下每日 1 剂分 3 次服 12 岁以上每日 1 剂分 2 次 服 2~3 剂为一疗程。一般服药后 2~3 小时痛即减轻从第 1 次大便 开始即有蛔虫排出。一个疗程后尚有轻度症状者可隔 1~2 日后再续 服一个疗程。又苦楝根皮对驱除蛲虫、绦虫、鞭虫亦有一定效果。
①《新修本草》:此有两种有雄有雌。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 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②《福建药物志》:苦楝根皮驱虫有效但有一定的毒性应结合患者的 年龄、体质等情况慎重投药。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杀虫;疗癣。主蛔虫病;钩虫病;蛲虫病;阴道滴 虫病;疥疮;头癣。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解毒:苦楝皮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治疗火热症状,如高热、口干、咽痛等。

它能够抑制各类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对治疗痢疾、痰火、湿疹等具有显著疗效。

2. 杀虫止痒:苦楝皮所含有的生物碱具有良好的杀虫作用,可以治疗皮肤瘙痒等症状。

研究发现,苦楝皮中主要成分楝碱对多种常见的皮肤寄生虫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3. 消炎止痛:苦楝皮有明显的消炎作用,能够有效缓解由于发炎引起的疼痛。

它对治疗各种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效果,如扁桃体炎、结膜炎等。

4. 抑制肿瘤生长:苦楝皮中的活性成分楝碱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对一些肿瘤具有抗肿瘤作用。

研究显示,苦楝皮中的楝碱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和转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

5. 改善血液循环:苦楝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它对于治疗瘀血、淤血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损伤、瘀伤等有较好的疗效。

6. 抗菌消炎:苦楝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对一些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如咽炎、皮炎等。

总之,苦楝皮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消炎止痛、抑制肿瘤生长、改善血液循环、抗菌消炎等多种功效与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苦楝皮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时应按照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过量和长期使用。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苦楝皮

苦楝皮

苦楝皮(《名医别录》)
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

栽培或野生。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等地。

原植物生于旷野或路边。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碱、耐贫瘠,适应性强,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苦,性寒。

有小毒。

归肝、脾、胃经。

功效驱虫、疗癣。

临床用名有鲜苦楝皮、苦楝皮。

【本草汇言】
《名医别录》:微寒。

疗蛔虫,利大肠。

《日华子本草》:苦,微毒。

治游风热毒,风疹,热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景岳全书》:苦楝根味大苦。

杀诸虫,尤善逐蛔。

利大肠,治游风热毒恶疮。

苦酒和涂疥癞甚良。

【现代药理研究】
1. 苦楝皮具有驱蛔虫作用。

2. 苦楝皮有驱蛲虫作用。

3. 苦楝根皮醇提取物有抗血吸虫作用。

4. 苦楝皮水和醇提取物均有杀灭绦虫原头蚴的作用。

5. 苦楝皮有抗真菌作用。

6. 苦楝皮有兴奋肠平滑肌作用。

7. 印度苦楝叶粗提物增大剂量能显著降低血压并能减慢心率。

【苦楝皮】苦楝皮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苦楝皮功效与作用

催芽
春播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否则播后一两个月才开始发芽,幼苗出土慢而不整齐。处理方法是:播种前20天左右,将种子在太阳下暴晒两三天,用80℃的温水浸种,任其自然冷却。浸泡一两天,种子吸水膨胀后捞出,混3倍湿沙。沙的湿度为手握成团,松手即散。在温床上覆盖塑料薄膜催芽,约10天左右种子开始萌动。当有1 0%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1、驱虫作用:
经猪试验表明,该药煎剂或醇提取物均对猪蛔虫有抑制以至麻痹作用。驱蛔作用的有效成分为川楝素,比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低浓度(1:5000-9000)的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破坏其运动的规律性(活动增强与减弱相交替),持续10-24小时,最后逐渐转入痉挛性收缩。川楝素能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
川楝素对大鼠有不可逆地阻遏间接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但不影响神经的兴奋传导,也不降低肌肉对直接刺激的反应;川楝素是1个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前的神经肌肉传递阻断剂。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前神经末梢,作用方式是抑制刺激神经诱发的乙酰胆碱释放。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川楝素对小白鼠神经肌肉接头的亚显微结构有明显的作用,表现在突触间隙宽度增加和突触囊泡数目减少。这两种变化不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接头。
');
if(!window._addIvyID) document.write('');
1 苦楝皮的鉴别与应用
苦楝为落叶乔木植物,高10-20m。树皮暗褐色,纵裂,老枝紫色,有多数细小皮孔。该种不仅是材用植物,亦是药用植物,其花、叶、果实、根皮均可入药,用根皮可驱蛔虫和钩虫,但有毒,用时要严遵医嘱,根皮粉调醋可治疥癣,用苦楝子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此外,果核仁油可供制润滑油和肥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故用以驱虫时,不需另加泻药。其对肠肌的兴奋作用不被阿托品阻断,但
能被抗组胺药苯海拉明所拮抗。
研究表明:川楝素有抗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川楝素能显著延长肉毒中毒标本对间接刺激收缩反应的麻痹时间,提示其能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
印楝波灵B(Nimbolin B)、葛杜宁(Gedunin)、苦里酮(Kulinone)、苦内酯(Kulactone)、苦洛内酯(Kulolactone)、苦楝子三醇(Meliantriol)
等。在干皮中还有正卅烷(Triaconta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葡萄糖和其他微量成分。
肿胀变性、肝窦极度狭窄、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该毒性随单次剂量的增加而加强,但一般无弥漫性的肝细胞坏死,故为可逆性
的。如剂量减为8mg/kg 给予5次或15mg/kg 给予1次,则未见转氨酶升高。但肝病患者仍不宜应用。剂量一般应严格控制在5mg/kg (儿童)以下。口服大剂量
【注意事项】
宜忌: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
毒副作用:苦楝皮与川楝素的毒性较山道年低,比较安全。但其外层栓皮毒性较大,应予刮去。不同产地的川楝素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亦不同,四
川产者为277.0±46.1mg/kg;云南产者为479±63mg/kg;广西产者为1146±312.5mg/kg;在大鼠则为120.67±38.5mg/kg。
3. 对肌肉收缩的作用 实验表明:川楝素对骨骼肌由直接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有增强作用;对豚鼠平滑肌的自发收缩亦有增强作用,并可被阿托品所
对抗。但对大鼠心肌由直接电刺激引起的收缩反应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4. 其他作用 川楝素 200mg/kg 灌胃,能使兔在体肠肌张力及收缩力增
楝皮提取液尚有一定的抗血吸虫作用。
2. 抗真菌作用 苦楝子乙醇浸液(1:4)在试管内对黄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
癣菌、红色皮肤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热水提取物也有抗真菌作用。但水浸剂特别是煎剂较醇浸剂弱。
3. 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鲜苦楝树皮150g,鲜葱白100g,共捣烂,加醋适量调匀,用少量面粉制成团状药饼,外敷脐周,药干燥后再换。治疗30例,用药后
均在24~48小时内症状缓解,并排出蛔虫。〔湖南中医杂志 1986;(2):50〕
4. 治疗滴虫性肠炎 苦楝皮、苦参各9g,石榴根皮、乌梅、生百部各6g,水煎内服,日1剂。治疗48例,服药3~12天,皆愈。〔湖南中医杂志
苦楝素后,引起急性中毒的主要致死原因似为急性循环衰竭,此为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内脏出血,血压显著降低所致。川楝素的作用慢而持久,在鼠体
内一周以上才排完,有一定的蓄积性,故不宜连续使用。
临床应用本品一般无严重反应。治疗剂量偶有头晕、头痛、思睡、恶心、呕吐、腹痛、面红等,个别病人出现视力模糊、皮肤发痒等反应,无需特殊处
3. 治疗蛲虫:楝根皮二钱,苦参二钱,蛇床子一钱,皂角五分。共为末,以蜜炼成丸,如枣大,纳入肛门或阴道内。(《药物图考》楝皮杀虫丸)
4. 治疗疥疮风虫:楝根皮、皂角(去皮子)等分。为末,猪脂调涂。(《奇效良方》)
5. 治疗瘘疮:楝树白皮、鼠肉、当归各二
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其运动的规律被破坏,并持续较长时间(10~24小时)。此种兴奋作用是苦楝素透过虫体表皮,直接作用于蛔
虫肌肉,扰乱其能量代谢,导致收缩性疲劳而痉挛,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较高浓度(1:1000以上),则可麻痹猪蛔,特别是麻痹其头部
的神经节。所谓麻痹作用,可能是虫体长期受药物作用后而呈间歇性痉挛收缩的貌似静止状态。25%~50%苦楝皮药液在体外对小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苦
两,薤白三两,生地黄五两,腊月猪脂三升。煎膏成,敷之孔上,令生肉。(《刘涓子鬼遗方》坐肉膏)
配伍效用:
苦楝皮配伍花椒 苦楝皮杀蛔虫;花椒杀虫止痛。二者合用,共奏杀虫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蛔虫而有腹痛者。
苦楝皮配伍使君子 二者均有杀蛔虫之功效。相伍为用,其功效更强,临床可用于驱杀蛔虫。
1982;(1):小儿蛔虫:楝木,削上苍皮,以水煎取汁饮之,量大小多少。此为有小毒。(《备急千金要方》)
2. 治疗小儿虫痛不可忍:苦楝根白皮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每服一钱,水一小盏,煎取半盏,放冷,待发时服,量大小加减,无时。(《小儿卫
生总微论方》抵圣散)
阻遏作用。对B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川楝素及其衍生物对肉毒毒素中毒的动物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因
其毒副作用大,化疗指数低,故无实用价值。
川楝皮和川楝素在一般剂量,对血象、血压、呼吸、子宫等均无明显影响。川楝素能使小鼠自发活动降低,但与戊巴比妥钠无协同作用。
苦楝素对不同的动物毒性差异较大,其敏感程度依次为猪>猫>猴>狗>兔>大鼠>小鼠。苦楝素对胃有刺激性,以20~40mg/kg灌胃,能使大鼠胃黏膜
发生水肿、炎症和溃疡。因此胃溃疡患者慎用。8~10mg/kg 给狗灌胃,常使狗呕吐。大剂量苦楝素能损害肝脏。10mg/kg 间日给犬灌胃五次,可引起肝细胞
排虫时间最早4小时,最迟84小时。复查130例,转阴率为 92.8%。〔中华内科杂志 1962;10(8):491〕
2. 治疗绦虫病 苦楝根皮 60g(鲜品 120g),槟榔180g,加水1000ml,煎沸20分钟,滤出。将两次滤液混合煎煮浓缩至250ml,早空腹1次服完。小儿
酌减。治疗500余例,治愈率达98%。〔临床验方集锦. 第1版.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33〕
种子油含多种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果实油含肉豆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酸、棕榈油酸。
药理作用:
1. 驱虫作用 川楝、 苦楝的根皮或干皮中所含的苦楝素有驱蛔作用。其酒精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特别对其头部有麻痹作用。川楝素的作用较酒精提取物
为强。与山道年相比,川楝素对蛔虫的作用慢而持久。川楝素低浓度(1:5000~1:9 000)时对猪蛔及其节段(头部及中部)即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
理,可自行消失。严重反应或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呼吸中枢麻痹,类似莨菪类植物中毒症状及内脏出血、中毒性肝炎、精神失常,严重者可因呼吸和循环衰
竭而导致死亡。
为避免中毒,严重心脏病、胃溃疡、孕妇、贫血及体弱者慎用或忌用,肝病、肾炎患者禁用。
中毒救治:参见“川楝子”。
【医家论药】
“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日华子本草》)
燥湿、杀虫。主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内服:煎汤,6~9g(鲜品 30~60g );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苦楝含有多种苦味的三萜类成分。在根皮、干皮中的主要苦味成分为苦楝素(川楝素,Toosendanin)。亦含印楝波灵 A(Nimbolin A)、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蛔虫病 苦楝根皮浓缩煎剂,每次40~60ml;或苦楝根皮浸膏片,每次4~8片,睡前给药1次,次晨7时(空腹)给药1次,连用2~3天,温水送服。
治疗4757例,排出蛔虫者4451例,占93.6%。排出100条以上者204例,200条以上者16例,500条以上者15例,600条以上者11例,最多1例达1125条。服药后
苦楝皮
--------------------------------------------------------------------------------
为楝科植物苦楝 Melia azedarach L. 或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根皮或干皮。味苦,性寒。有毒。入脾、胃、肝经。功能:清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