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科学方法研究_从区别_省略_率统计_和_就业状况估计_两个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研究这是一项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的搜集与分析,我们将探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本研究以客观分析为主,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案例,为读者揭示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为相关机构和个人在就业决策上提供参考与指导。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调查数据和相关研究结果,对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概述。
我们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就业率据统计,近几年来大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同时也存在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情况。
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学校的声誉、专业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
1.2 就业结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结构在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之间存在差异。
传统行业如教育、医疗和银行等仍然是高校毕业生的首选,但新兴行业如互联网、金融和创业等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1.3 地域分布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大,很多毕业生会选择留在一线或二线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然而一些中小城市也呈现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长,这为部分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选择。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2.1 就业压力现实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高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除了来自同行的竞争,高校毕业生还可能面临行业结构调整、经济形势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
2.2 专业与岗位不匹配在就业过程中,很多高校毕业生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岗位存在差距。
这种专业与岗位不匹配的问题既存在于传统行业,也存在于新兴行业,高校教育与实际用工需求之间的对接仍需加强。
2.3 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往往面临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这使得他们在求职过程中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相关职业实践的机会和经验对于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高校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机遇3.1 各类人才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断增长。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孟庆子;赵丽丽
【期刊名称】《中国外资》
【年(卷),期】2011(000)012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就业率统计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发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进行动态化网络化就业率统计,建立高效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监督制度等观点,以期为政府就业率统计政策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页数】1页(P260-260)
【作者】孟庆子;赵丽丽
【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科学方法研究--从区别"就业率统计"和"就业状况估计"两个不同概念出发 [J], 杨学坤;吴树勤
2.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J], 孟庆子;赵丽丽
3.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 吴进华
4.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J], 孟庆子;赵丽丽
5.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研究 [J], 孟庆子; 赵丽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
】2 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虑 到统 计 口径 的连续 性 ,暂列 入就业 统计 范 围) ( ) 。 6 毕业生 出国、 出境 留学 、 工作等。 7 毕 () 业生参加国家 、 地方项 目就业。 这七种就业情 况 的毕业生人数 的总和构成了上述公式中已就业 避免各 地区和学校之间各行其 是,这就要求在 引人第三方专业 的统计调查机构 ,保证数 全国范围内统一毕业生就业率的标准 , 制定科 据不受人为因素的干扰 。政府将学校的办学成 学的统计方法 , 严格 按规范办事 , 并 只有 这样 , 效 , 教学水平评估 的指标都和就业率挂 钩 , 得 使 才能保证就业率 的可 比性1 3 1 。 很多 的高校为了能争取更多 的资源 , 弄虚作假 ,
业生已就业人数包括 以下情况 : 要全面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还必须 清楚毕业 职业 等 ; 升学 ; 毕业生 出国、 出境 留学 、 工作 等 ; ( )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 签订 就业 生就业 的岗位 、 1 薪资待遇和专业对 口率等等。 毕业生参加国家、 地方项 目 就业 ; 大学生毕业应 协议书, 领取就业报到证 , 到用人单 位就业 。2 () 3统计方法的改进 征人伍 。
l概述 随着我国高等教 育由精英化 向大众化 的转 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 问题也 日 益成为政府 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 而政府每年公布 的高校毕
业生就业率往往在社会上产生很大 的争议 。现 行 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的统计方法 中,有些统 计指标和统计方 法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形势 的发 展, 为了保证数据 的准确性 、 科学性 、 有效性 , 我 们必须在原来 的基础之上修改和完善 目前 的统 计方法。 2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和缺点
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行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方式
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行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的行业趋势以及研究就业的相关问题,做好行业调查与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行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方式。
一、调查方法的选择在进行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行业调查与研究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调查方法,以获取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广泛使用的调查方法。
通过编制针对大学生的专业就业问题的问卷,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回答者信息。
在设计问卷时,我们应该明确调查目的和研究对象,并注意问题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此外,在收集问卷数据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以获得有价值的结果。
2.访谈法访谈法是一种比较深入的调查方法,可以通过与大学生和相关行业从业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见。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即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问题进行提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根据对话的进程和回答者的回答情况进行跟进提问。
此外,访谈还可以采取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以获取不同角度的观点。
3.实地调研法实地调研法是一种主动主动地接触相关行业、企业和机构的调查方法。
通过亲身参观观察和与从业人员的交流,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机会。
这种方法对于深入了解某个具体行业或职业的情况非常有用,尤其适用于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
4.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报告和文献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我们可以查阅相关的统计数据、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等,从中获取和分析有关大学生专业就业的信息。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以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和视野。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在进行大学生专业就业行业调查与研究时,我们需要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指在某个特定时间点对大学生专业就业进行调查和分析的研究方法。
利用大数据分析研究高校学生就业情况
利用大数据分析研究高校学生就业情况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力推广和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群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就业问题一直是困扰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研究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很多研究者开始借助大数据的分析手段来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和规律。
本文将从大数据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
1. 统计分析毕业生就业率在高等教育普及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那么,如何利用大数据对毕业生就业率进行统计分析呢?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全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传播平台(以下简称“就业平台”)收集全国各个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接着,我们可以将不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数据整合和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大数据样本,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整体趋势。
在分析毕业生就业率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数据,探究就业率与毕业生人数、学科背景、地域背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某个高校而言,我们可以分析不同学科背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而分析不同学科就业竞争激烈程度的差异。
同时,我们也可以比较同一地区或不同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而探究地域背景对就业率的影响。
2. 探究行业就业趋势除了分析毕业生就业率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探究各行业的就业趋势。
通过收集利用就业平台收集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供需信息,我们可以分析不同行业的用人需求和用工供应情况。
同时,我们还可以追踪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不同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趋势。
这些分析结果对学生和毕业生选择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不同行业就业群体的薪资、晋升空间、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差异,来评估不同行业的就业优劣情况。
例如,某个行业虽然就业难度较大,但是有较高的薪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该行业依然具有较高的就业吸引力。
3. 挖掘就业信息交流平台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我们还可以深入分析就业信息交流平台,挖掘信息背后的数据价值。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分析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探讨当前形势下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就业人数统计根据最近一年的数据统计,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占据绝大多数,而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数量也逐年递增。
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如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就业率统计就业率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这一数据相对较高,对高校毕业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然而,尽管就业率较高,但是就业质量和职位匹配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毕业生并未能就业到自己理想的行业或职位。
三、就业状况分析1. 就业岗位结构从就业岗位结构来看,大多数高校毕业生选择就业的领域主要涵盖教育、金融、互联网、制造业等,其中服务业和创新创业领域逐渐受到更多毕业生的青睐。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行业的需求量有所减少,导致竞争更加激烈。
2. 地域分布差异根据就业地域的分布情况来看,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待遇,吸引了大量高校毕业生前往发展。
而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就业形势相对较为严峻,就业机会有限。
四、就业问题分析1. 技能与就业需求不匹配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技能与就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高校教育过于理论化,与实际工作要求相差较大,使得毕业生在求职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或技能。
这种不匹配导致了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增加。
2. 就业观念和心态问题一些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观念和心态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对就业岗位过于追求名利,过于重视薪资待遇,而忽视了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这种过于功利化的就业观念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五、应对策略分析1. 加强实践教育与课程设置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育与课程设置,使得毕业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一直是教育界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如何准确评价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1. 就业率就业率是评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就业率 = 就业人数 / 毕业生总数 × 100%2. 就业与专业对口率就业与专业对口率是衡量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该指标反映了毕业生所就业的工作与其所学专业是否相符,从而证明毕业生所受教育的实用性和适应性。
就业与专业对口率的计算公式为:就业与专业对口率 = 就业与专业对口的毕业生人数 / 毕业生总数 ×100%3. 薪资水平薪资水平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毕业生的平均薪资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以及所学专业的市场价值。
薪资水平的计算可以根据毕业生的月薪或年薪进行统计分析。
4. 就业满意度就业满意度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反映了他们对就业情况的满意程度,包括工作环境、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面试等方式获取就业满意度数据。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1.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毕业生的相关数据,如就业率、就业与专业对口率、薪资水平等,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取相关指标的数值并进行比较和推理,从而评价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编制调查问卷,涵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资待遇、就业满意度等内容,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评价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与评价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与评价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与评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毕业生个人的就业前景,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声誉和办学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与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指标。
就业率是最基本的指标之一,衡量了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
仅仅看就业率并不能完全反映毕业生就业的质量,还需要考虑就业结构、薪资待遇等因素。
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薪资待遇是否合理,对评价就业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应该注重个体差异。
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地区的毕业生在就业质量上可能存在差异。
在进行研究和评价时,应该分别考虑这些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对一些就业困难行业或地区的毕业生给予特殊政策或资源支持,提高其就业质量。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应该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培养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评价就业质量时,应该综合考虑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以及他们是否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与评价需要多元化的方法与指标。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就业满意度;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模型建立等方法量化和预测就业市场的需求;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与评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注重个体差异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采用多元化的方法与指标。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客观地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本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范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概述: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旨在了解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供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促进毕业生就业。
本报告包括调查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几个主要部分。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20所知名高校的毕业生发放了问卷。
问卷涵盖了毕业生的个人信息、就业意愿、就业方式、就业困难等内容。
共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1. 就业意愿: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毕业生希望能够在毕业后能够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且超过60%的毕业生希望就业地点在一线城市。
2. 就业方式:在毕业生选择就业方式时,近70%的毕业生选择了主动求职,而只有不到20%的毕业生通过校园招聘渠道找到了工作。
此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了创业和自由职业。
3. 就业困难:调查发现,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面临了一些困难。
包括缺乏实践经验、竞争激烈、岗位要求过高等问题。
此外,一些毕业生还存在就业观念不清、求职技巧不足等问题。
4.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 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市场需求与毕业生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导致了就业难度的增加。
(2) 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一些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需求不匹配,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的困难。
(3) 毕业生自身能力不足:一些毕业生在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不足。
结论: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办法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1) 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高校应加强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就业培训和实践机会,培养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技能。
(2) 多渠道拓宽就业途径:高校和用人单位应加强合作,开展校企合作、校园招聘等活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适应就业市场需求: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确保毕业生所学专业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匹配。
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行业调查与研究方法
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行业调查与研究方法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优化。
因此,对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行业调查与研究方法进行探究,可以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也可以为社会决策提供准确的就业数据和信息,以此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
本文将从行业调查的意义和目的出发,介绍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调查方法,并探讨相关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第一部分:行业调查的意义和目的行业调查是一种系统、全面地了解和研究某个特定行业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大学生专业就业来说,行业调查具有以下重要意义和目的。
1. 了解行业需求:行业调查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各个行业的需求情况,包括人才需求、技能要求等,进而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提高就业竞争力。
2. 预测就业趋势:通过对行业调查的细致研究,可以揭示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就业的前景,从而帮助大学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选择,避免选择过于冷门或过于饱和的专业。
3. 优化人才结构:行业调查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帮助高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第二部分:大学生专业就业的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调查方法之一,可通过编制调查问卷,针对目标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相关专家等进行调查,了解该行业的就业现状、发展趋势、企业需求等信息。
2.访谈法:通过面对面的访谈,与行业内从业人员、相关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行业的认识和看法,收集关于专业选择、就业前景等方面的信息。
3.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如行业报告、专业期刊等,了解行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从而推测出高校应该培养何种专业人才。
4.实地调研法:通过实地参观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观察行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要求等,与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全面了解行业的就业形势。
第三部分:相关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应用1.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收集大量的数据,对行业就业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和分析,从而得出量化的结论。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精编WORD版
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浅谈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2010-08-11 | 访问次数:129 | 编辑:rky | 【大中小】2010-8-11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前景,更是影响到了学校的生死存亡。
最近许多高校爆出的就业造假事件,从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校的社会形象,违背了国家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的初衷。
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有其产生和存在的意义,但现行的毕业生就业率统计途径和方法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不应该通过高校一个途径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应该通过专业的机构和人员,用更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而达到有效解决就业,监督高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我国教育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概念应运而生。
高校就业率对于国家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考核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情况,以及学校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工作成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招生计划、教学质量、划拨经费、教学评估、社会排名等评价内容挂钩,高校就业率就变成一个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前景,更是影响到学校的生死存亡的重要数据。
因此为了得到“叫人满意”就业率,某些高校不禁对就业率统计动起歪脑筋,于是出现了诸如为索取就业协议扣押学生毕业证、“被就业”的就业造假事件,从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校的公益形象,违背了统计毕业生就业率的初衷。
因此如何科学的看待毕业生高校就业率统计问题、如何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如何通过高校就业率考核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促进毕业生就业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社会各方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产生和受关注的过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出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人们对它的关注也是一个从轻到重的过程。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使得就业形势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毕业生就业率统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渐上升。
其中,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较2018年的82%有所提升。
从专业角度看,工科类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这主要得益于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而文科类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相关行业竞争激烈以及用人单位对文科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偏低有关。
二、就业行业分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也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制造业和教育行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选择。
其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就业数量最多,其次是金融服务和制造业。
与此同时,新兴行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也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门领域。
这些行业的高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对其技能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就业困境与原因分析虽然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所提升,但依然存在一些就业困境。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大学本科毕业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供需严重不匹配,导致竞争激烈。
很多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或者研究生,这给本科毕业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其次,部分高校专业设置滞后,导致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
最后,招聘信息不对称也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之一。
很多用人单位未能将招聘信息同步分享给毕业生,或者招聘要求过高,使得毕业生难以获得合适的工作机会。
四、解决方案与建议为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高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率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大学生就业率动态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宋刚福【摘要】针对高校内部各院系的大学生就业率排名方法单一的诸多弊端,引入激励(惩罚)特征的就业率动态综合评价方法.以院系分类为基础进行就业率综合评价排名。
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进行的就业率综合排名能够较好地反映学校内部各院系的专业特点,使评价者更好地看到各个学院的就业工作态势,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惩罚作用,使就业评估更科学、合理,推动了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l department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of a single ranking method of defects and introduce incen- tive (penalty) the employment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t is the basis of classification in college comprehensive list employment ratio. The result indicates, through the method of the employment ratio of integrated rank to better reac- tion inside the school depart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make the better see each colleg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play a good incentive and penalty in the role of the employment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the benign development.【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2(028)004【总页数】3页(P157-159)【关键词】就业率排名;激励(惩罚);综合评价【作者】宋刚福【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72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矛盾的逐步增长和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重视,各地方高教管理部门和高校都加强了就业评估和考核工作[1]。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报告随着社会发展和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实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备受关注。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改进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以真实客观的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为了全面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我们使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0所高校的毕业生作为调查样本。
每所高校的样本数量均为100人,总计1000人。
调查内容囊括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渠道、薪资待遇以及对就业政策的看法等方面。
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样本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0%。
这说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找到就业机会,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
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渠道:1. 校内宣讲会和招聘会通过校内宣讲会和招聘会,学校为毕业生提供了与用人单位对接的机会。
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约有30%的毕业生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工作。
2. 网上求职平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使用网上求职平台寻找就业机会。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约有35%的毕业生通过网络平台找到了工作。
3. 其他渠道除了校内宣讲会和网络平台,还有约15%的毕业生通过其他渠道找到了就业机会,如个人关系介绍、就业研讨会等。
四、高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薪资待遇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关注的焦点问题。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起薪介于2000元至5000元之间,占比达到70%。
相对较高的薪资水平(5000元以上)占比约为15%。
然而,也有约15%的毕业生的起薪低于2000元。
五、对就业政策的看法我们在调查中还了解到高校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看法。
其中,约60%的毕业生对现行的就业政策表示满意,认为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但仍有约40%的毕业生认为现行的政策措施不足以解决就业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探析(一)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探析(一)摘要: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大学生就业也由统包统配向自主择业转变,高校就业率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出高校实际的就业状况和办学水平,使之能够促进高校教育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就业率统计方式的形成、演变过程及现行就业率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就业率统计方法的改革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Abstract:WiththetransformationfromtheplannedeconomicsystemtomarketeconomicsysteminChinistimploymentandmanaginglevelofauniversity,sothatitcanpromoteahealthydevelopmentofuniversitysemployme ntratestatisticalmethodsinrecentyears,aswellastheproblemsinthecurrentemploymentratestatisticKeywords:university;graduate;employmentrate;statisticalmethod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特别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次贷危机更让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一个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职业前景的直观反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学校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市场的适应性,已经成为社会和高等教育消费者判断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最直观的工具,成为衡量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核心指标,同时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评判一所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现行的就业率统计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因此本文对我国就业率及统计方法的发展演进过程及具体统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及就业证明材料的相关说明
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及就业证明材料的相关说明教育部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及就业证明材料的相关说明一、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形式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
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定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出具接收函,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3、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
4、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
所谓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
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类是在劳动标准方面(包括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以及福利待遇等),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方面以及劳动关系协调运作方面达不到现代化大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
主要是指小型企业、家庭作坊式的就业,如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劳务工、小时工、派遣工等。
第二类是由于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发展,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引起就业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灵活就业,如目前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的非全日制就业、阶段性就业、远程就业、兼职就业、产品直销员、保险推销员等。
第三类是独立于单位就业之外的就业形式,包括自雇型就业,主要是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者;自主就业即自由职业者,如律师、作家、自由撰搞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等;独立服务型就业,如家政钟点工、街头小贩和其他类型的打零工者。
5、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二学位。
6、毕业生出国、出境留学、工作等。
7、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如支援西部、“三支一扶”、村官计划和特岗计划等)。
8、预征入伍。
二、毕业生待就业指毕业生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
三、毕业生暂时不就业包括暂无就业愿望、拟升学、身体健康原因及其他原因暂不就业。
四、毕业生就业率、待就业率计算公式1、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2、毕业生待就业率=(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说明:①、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②、已就业人数=协议人数+升学人数+参加国家或地方项目人数+预征入伍人数+合同就业人数+灵活就业人数五、毕业生就业证明材料毕业生就业证明材料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劳动合同书、就业协议、用工协议、工作证明、试用试聘证明等,但均须注明用人单位的地址、联系电话和联系人等要素。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研究方案: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率和就业结构等方面,对于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深入调查和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研:(1) 就业状况:调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就业行业和职位分布等。
(2) 就业满意度:调查高校毕业生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和职业发展的期望。
(3) 薪酬待遇:调查高校毕业生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就业行业、学历等因素的关系。
(4) 职业发展:调查高校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包括晋升速度、岗位稳定性等。
2.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合适的问卷,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调查。
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等方法,确保样本的有效性和代表性。
(2) 深度访谈:选取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就业经历和职业发展情况。
(3) 数据采集:通过调研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数据采集工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揭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和问题。
三、研究计划1. 研究阶段(1) 方案制定阶段:确定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编制调查问卷和访谈指南等。
(2) 数据采集阶段:组织调研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3) 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初步结论。
(4) 结果归纳和撰写阶段:总结和归纳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
2. 时间安排研究计划将按照以下时间安排进行:(1) 方案制定阶段:2周(2) 数据采集阶段:4周(3) 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6周(4) 结果归纳和撰写阶段:4周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1. 预期结果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调研和分析,我们将得到相关数据和结论,包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满意度、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模式改革研究
Apr. ,2020Vol.37,No.22020 年 4 月第37卷第2期长治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zhi University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模式改革研究王丽叶,李会(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客观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文章在对我国现行高校就业率统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构建了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 计模式,以此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真实性,并动态监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状况。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率统计;统计模式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 2020 )02-0030-05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等院校毕业生就 业状况和就业数量的核心指标,是评价高校办学质 量的重要依据。
高校可通过就业率的变化动态把握 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以此改进人才培养 模式、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
而现行高校毕 业生就业率统计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无法客观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因此文章在 对我国高校就业率统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的基础上,提出了重新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统计模式的设想,以此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 真实性,并动态监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发展状况。
1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模式1.1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时点我国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工作分为初次就业率和最终就业率两个时点,在实际操作过 程中,出于自身利益的驱动,各高校对初次就业率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最终就业率,因此每到毕业季,毕业班辅导员为完成学校就业工作任务,会积 极联系毕业生督促其就业,提供就业证明材料,因此难免出现毕业生被动就业,为了“就业”而草率签约、甚至“假签约”等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对职业的理性选择,也会带来因后期违约而扰乱人才市场 秩序、影响学校声誉等问题,违背了统计就业率的初衷。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在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倍受关注。
究竟大学毕业后去哪里工作?如何合理分配资源?近年来,不同地区或行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有不同的表现,经过一系列的研究,特别是数据的分析和访谈,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
据研究显示,2019年毕业生就业率约为89%,这个数字比2018年有所上升,说明我国已经走出了就业难的阴影。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就业率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全职、稳定的工作,而可能是兼职、短期的临时工作,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注意毕业生的工资水平、职业选择、就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就业岗位和选择也是我们十分关心的数据。
根据某高校的调查,2019年毕业生就业岗位中,专业对口程度最高的3个领域依次为教育、计算机和金融,而无业、好玩、旅游等与所学专业无关的行业也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选择。
特别是经济形势不佳时,从事相关职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临很大压力,大家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方向。
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更好的预测。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重视毕业生的薪酬问题。
调研表明,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毕业生的起薪水平整体有所提升,但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一些行业,甚至省份的毕业生薪资也会出现巨大的差异。
据报道,2019 年全国毕业生平均薪资为5,078元,不过相对于五一劳动节期间,一线城市毕业生薪酬水平较高,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平均工资在8000元以上,合肥、西安等城市也已经收入入前列。
同时,一些新兴行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也对高素质应届毕业生提供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且起薪水平相对较高。
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后就业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
作为个体,自身素质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因素都是影响就业的核心要素;而作为国家,如何切实保障和推进大学生就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支持,则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科学方法研究)))从区别/就业率统计0和/就业状况估计0两个不同概念出发p杨学坤1吴树勤2(1.吉林化工学院经管系,吉林长春132022;2.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1内容提要2/就业率统计0和/就业状况估计0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后者倾向于以传统经验视角组织资料,多含有先入之见的主观成分;前者多注重根据当前实际而运用客观科学的统计方式。
针对哪个概念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倾向于采用哪个概念所表现的研究方法,结果大不一样。
而我们往往混淆了这两个概念,结果很容易掩盖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水平。
仅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的传统经验,并不能解决当前/隐性就业0如何统计的难题。
因此,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借鉴国外大学科学的就业指导及统计方式,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科学完备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才能保证就业率统计的科学性,进而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有利的指导。
1关键词2大学生;就业率统计;就业状况估计;科学性1中图分类号2C913.21文献标识码2A1文章编号21003-3637(2004)06-0133-03随着我国高校普遍扩招后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并逐渐走向社会,有关其就业问题的讨论尤其是就业难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教育部门所公布的就业率更是引起人们争论。
如何看待就业率统计中出现的许多反常现象,如一些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反倒不如一些冷门专业的高,一些名牌院校的就业率反倒不如某些一般院校理想。
本文从区别/就业率0和/就业状况0这两个概念出发,试图澄清/就业率统计0概念的科学内涵,并分析当前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科学性的基本前提。
考察时下各地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就业情况所做的分析,普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使用标准不规范统一,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有意歪曲真实的就业水准等,这样的所谓/就业率统计0其实并不符合统计所必须具有的科学性标准的要求,为方便起见,我们称之为/就业状况估计0。
不科学的/就业状况估计0不仅达不到就业率统计的结果,还容易误导大学生择业。
因此,改革传统就业状况估计方式,催生科学的就业率统计方法已成当务之急。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从1999年开始,我国教育部门每年向社会公布直属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它是大学生就业由国家分配转向市场配置后的新事物。
我国建立起这项制度的目的是想通过定期公布就业率来推动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要把事业发展计划、专业设置和办学水平评估与就业率适度挂钩,从国家、地方、高校三个层面形成招生、培养、经费和就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以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¹。
尽管有着非常好的初衷,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但是社会各方面对公布就业率的争论也随之而来,主要针对就业率统计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就业制度的改革要求统计观念的转变我国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及其相关的就业服务体系是在改革过去长期存在的计划分配体制基础上过渡而来的,尽管已经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但目前仍有许多统计观念、统计行为和统计规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规则并不吻合。
计划经济时代,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的机制,实质上就业是由政府完全承担,因而政府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包括统计数据以实现计划调控,而学生没有必要去理解这些复杂的信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机制,过去的/毕业即就业0的局面必然要被打破。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主体,他们直接与市场打交道,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多方面的择业信息。
不仅学生个人的知识、技能、素质、观念影响着就业的结果,外界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和规模状况,等等,都将制约和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因此针对这一群体的就业率统计必须主要是为他们服务的,假如失去了这一功能,我们完全有理由质疑其统计的合理性前提。
(二)/隐性就业0问题导致统计的两难目前我国高校就业率统计都是由学校自己出具证明,外界监督评估的力度比较薄弱,统计出来的数据能否真正为学生服务还很令人怀疑。
我们试就当前我国高校对/隐性就业0的统计方法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在统计大学生就业率时往往并不是以实际是否工作为依据,而是掺入更多脱离实际或主观故意的虚假成份,主要表现为对两类/隐性就业0毕业生的统计。
一类是完全按照就业协议和派遣证统计,没有把那些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以及其它准备出国或考研等未办理就业手续的学生统计进去;另一类是某些学校为片面追求高就业率,不管学生对联系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就要求他们在限定时间内必须签约,否则就采取不给他们应得的毕业证等强制措施,也有学校甚至动员学生去联系单位开/假接收证明0,实际上该单位并未真正接纳该学生工作。
这两类/隐性就业0看似矛盾,实际上都揭露了我们在统计观念和统计方式等方面的弊病,它表明我们沿用的仍旧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硬性分配就业模式观念,因而往往以先入之见的主观判断为出发点,以学校自己的设想愿望来要求学生就业,以经验的眼光看待现实存在的一些矛盾并有意忽视它们,总之,是把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经验估计混同于客观的就业率统计。
(三)根据统计学原理,统计口径必须统一,统计才有效科学的就业率统计必须有客观的统计标准,同时各高校统计项目中的标准和分类必须与政府教育综合统计部门规定使用的标准和分类相一致,这样的统计得到的结果才有可比性。
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统计口径、就业理论平台的统一问题。
统计的每项活动都是具体的工作,诸如统计目的要明确,统计指标要确定,统计方法要合理适当,统计调查范围和时间业必须有具体规定,只有这样,统计才能获得效益º。
避免由于调查方法使用不当产生数据质量问题,给学生、家长等造成不必要的假象。
有了一个统一、准确的就业理论统计方法和平台的基础,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我们已经实施的各种促进就业的措施、政策进行科学分析,在科学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再对这些就业政策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更科学、更有效。
二、呼唤形成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就业率统计方式尽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是适应就业市场需要的积极举措,但由于现行的统计方法和手段还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模式的,两者的脱节就难免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要保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真实有效性,避免各地区和学校之间各行其是,这就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毕业生就业率的标准,制定科学的统计方法,并严格按规范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就业率的可比性»。
(一)规范就业率的统计口径就业率统计的指标必须合理、规范、明确。
与最初的就业率统计方法相比,这两年的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已经较科学,比如普遍将考研和出国深造的毕业生也列在了就业率之内。
广东省高教部门还把自主创业等/隐性就业0方式计入到一次就业率当中,还出台了核实就业率的措施,从核查就业学生是否真的有活干、有收入,到防止学生和学校在就业率方面做假等都有细致的条文规定。
现在,学生只要向学校提供该就业单位的工商登记、注册等证明,经核实确认后就可计入就业率之内。
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并正式纳入统计指标的。
西方国家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但并不以签约为就业标准,通常只要毕业生不是闲着,而是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合理合法获得报酬就算就业了。
在西方经济学理论中,还有一个/自愿性失业0的概念,即劳动者不愿接受现行货币工资和工作条件而引起的失业。
经济体制中(无论那种经济体制)总存在着一部分不愿意就业,而不能找到工作的人。
按国际惯例,世界各国在统计失业率时,都要排除/摩擦性失业0(由于季节性的、技术性的、经济结构等原因造成的临时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0,这两种情况被统称为/自然失业0,一般认为,充分就业就是要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0水平¼。
(二)细化统计指标衡量一个高校的教学水平的指标,除了需要依据准确的就业率统计数据外,同一院校不同专业的就业状况比较、不同院校相同专业的就业状况比较,尤其是该校毕业生择业的范围和择业机会都是需要加以考虑的。
从毕业生的角度,我们也需要考察他们所选择职业与所学专业的相关程度如何,对自己所选职业是否满意,收入多少,成就怎样,为单位为社会贡献多少,是否有长期在该单位工作的打算等。
从用人单位方面考虑,在用人时是否对毕业生的学校、专业和其它情况十分注重,对自己所挑选的毕业生工作满意程度如何,今后是否会继续去该校挑选人才等等。
我们还可以罗列许多评估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指标,所有这些都是评价高校或者毕业生是否优秀的重要参考。
另外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地区结构性差异也是应该加以重视的。
有专家认为现在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农村与城市,东部和西部,都是割裂的½。
我们的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去农村工作,因为去了不容易回来,户口、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很难办,所以宁愿没工作也要耗在城市里。
所以,我们在统计就业率时应该考虑到这种就业的地区结构性差异,把存在的问题揭示出来,以利于各方面体制的完善,进而促进就业。
(三)统一就业率的统计时间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主要有两种统计时间,一是截止到每年毕业离校前的6月1日;二是截止到12月31日。
但对外公布的一般都是前者,即所谓的初次就业率。
每年6月高校在统计毕业生就业率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情况时,还有一部分应届毕业生尚未落实工作,而此后却找到了工作。
例如,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45.11万人, 2002年7月初就业率为65%,2002年12月底就业率为80%。
2003年国家教育部门公布的信息情况也是如此,6月20日就业率为50%左右,而8月20日公布的数据则达到了76%¾。
不同时间统计的就业率是大不相同的,而一些地方院校总是把自己统计的数据与其它学校不同时间统计的数据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意义并不大。
在美国,尽管政府不公布,也不要求学校公布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一般高校的就业规划安置中心每年在学生毕业半年后会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就业流向等数据,统一向社会公布。
(四)规范统计机构由学校自身统计上报就业率的可信度也引起人们关注。
因为就业率关系到学校招生等方方面面,而且对越弱的学校影响越大,可以预见只要是对提高就业率有益的事,学校方面最起码是不会反对的。
据专家们反映,国外高校的就业率一般是让一些与高校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统计评估工作,这类机构在国外均以评估工作的公正合理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排行榜已行之多年,评价的标准相对稳定可靠,因此公众和大学都比较重视和认可。
三、建立完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保证就业率统计的科学性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顺应市场体制的一种趋势,高教改革,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适应这一潮流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借鉴国内外经验把好事办得更好,发挥就业率统计的积极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