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案(详案)第1课时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104~105第1题,完成教材P107~110“练习二十五”第1、2、16题。
教学目标: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进一步巩固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数、写数以及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整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序数含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基数与序数含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建成长小档案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小学生活的第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数学本领。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整理一下,创建自己的成长小档案,在小组内说说这学期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先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预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从中学会有条理地回顾整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位置、认识钟表和认识图形。
师:想一想,在学习中遇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先复习20以内的数。
二、复习20以内的数师:学习数学离不开数,这学期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各数。
师: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数。
【预设】学生可能会1个1个地按顺序或倒序读数,2个2个或5个5个地读数,按单数、双数读数等。
师:在这些数中找到一个数,你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这个数吗?【预设】学生选择一个数,可能用小棒摆出来,也可能画图表示,还可能用计数器拨出来。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指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和组成。
)课件出示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105第1题第(1)~(5)题。
指名汇报。
【预设】第(1)题:学生能清楚地知道一个数前面的数比它少1,后面的数比它多1。
第(2)题:指导学生准确数数,找到第几行,区分第几和几。
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第二行出示的“3、5、7、9、11”填出缺少的“2、4、6、8、10”;根据第三行出示的“4、6、8、10、12”填出缺少的“3、5、7、9、11”……学生可能有多种走法,要求学生一边读数一边画出路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9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9 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和掌握解决基础数学问题的方法。
2.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理解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2. 掌握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
难点: 1. 确定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和条件。
2.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案、板书设计、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引入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学习内容,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解决问题的主题。
第二节:学习方法
1.示范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一起分析解决方法,引导他们清楚问题的关键点。
2.介绍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和学生一起实践。
第三节:练习与巩固
1.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系列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认真批改学生的练习。
第四节:拓展应用
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举一些例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鼓励学生多思考,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1.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应用所学知识,注重实际操作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
为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和巩固。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1-100之间的数字顺序;2.学会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100之间的数;3.了解数轴的概念,并能够在数轴上标出一些简单的数。
二、教学重点:1.数字的顺序掌握;2.用阿拉伯数字表示1-100之间的数。
三、教学内容:1.数字的顺序;2.数字的读写;3.数轴的介绍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粉笔;2.教学资源:数字卡片、数轴示意图。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利用数字卡片将数字1-100顺序排列在黑板上;2.让学生观察数字的顺序,指导学生读出数字的顺序。
第二步:学习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1.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阿拉伯数字1-10的写法,并向学生解释每个数字的读法;2.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阿拉伯数字1-10的写法,并能够准确地写出这些数字。
第三步:理解数轴的概念1.准备数轴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并解释数轴的概念;2.带领学生观察数轴上各个刻度的位置,理解刻度与数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四步:数轴的应用1.使用数轴示意图,引导学生在数轴上找到指定的数字,如找到数轴上的数字10;2.带领学生进行数轴上的简单加减法运算,如在数轴上找到数字5,向右走3个单位,得到数字8。
第五步:练习与巩固1.提供大量的数字顺序练习题,让学生熟悉数字顺序;2.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如填写数轴上缺失的数字。
六、教学延伸:1.进行数轴游戏,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各种运动,如从数字1跳到数字10;2.制作数轴课件,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数轴对比和练习。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数字的顺序和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的方法。
通过数轴的介绍和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字大小和数轴刻度的理解。
通过丰富的练习题和课堂互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得到了提高。
八、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2.完成相关的作业册练习;3.制作数轴游戏并进行游戏。
以上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字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以及数轴的概念与应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9加几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一、例1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 —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二、练习反馈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乘车 ︳北师大版(秋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9 乘车︳北师大版(秋)教学目标1.学生能正确说出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的名称和特点。
2.学生能够识别“小汽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并简单描述其特点。
3.学生能够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了解正确的交通安全知识。
4.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
2.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式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设计能培养学生思维的课堂活动和任务。
教学内容1.交通工具的名称、图片及特点。
2.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及交通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1.带有各种交通工具图片的幻灯片。
2.不同种类的小车模型。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打开幻灯片,在让学生观看各种交通工具图片的同时,口头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及特点。
2. 知识探究通过模型展示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猜测模型代表的交通工具,然后逐一展示与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名称、图片及特点。
3. 听听交通安全知识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交通安全知识的短小视频,然后通过询问问题,让学生了解乘坐不同交通工具时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4. 讨论交通工具的分类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然后,让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分类方式。
5. 交通安全知识应用教师可以利用所选定的交通工具,设计一系列穿插了交通安全知识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
6. 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简单总结本节课中所介绍的交通工具及其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安全乘坐。
总结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各种常见交通工具及其特点,并掌握交通工具的安全乘坐方式以及交通安全知识。
本节课通过课堂游戏、模拟乘坐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交通安全知识的认识,并且培养了学生的分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复述1-10这些数字序数词。
2.能够模仿老师念出1-10之间任意一个数字的序数词。
3.能够正确书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二、教学重点
1.1-10的数字和序数词的对应关系。
2.正确书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数字和序数词的含义。
2.正确区分数字和序数词的书写形式。
四、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序数词卡片first-tenth。
3.小动物标识物。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温故知新
1.复习1-10的数字顺序,让学生念出来。
2.给学生出示序数词卡片,让他们对应数字念出相应的序数词。
第二步:新知讲解
1.讲解序数词的概念和用法。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序数词的位置和意义。
第三步:巩固练习
1.将混乱顺序的数字卡片发放给学生,要求他们按顺序排列。
2.老师呼唤出一个数字,学生念出对应的序数词。
第四步:拓展运用
1.老师出示标识物,让学生写下标识物的序数。
2.设计活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序数词的运用。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序数词。
七、课后作业
1.默写1-10的数字和对应的序数词。
2.找出身边10个事物,写下它们的序数词。
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认真复习,下节课见!。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20以内的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20以内的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总复习20以内的数”,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读写、认识和运用基础上的一个总复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数能力、数的运算能力和数的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复习中提高,提高中复习。
二.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20以内数的读写和认识,对数的运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存在差异,有的学生可能对数的读写还不是很熟练,有的学生在数的运算上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提高数的运算能力,能够运用20以内的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读写,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2.教学难点:运用20以内的数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对数的运算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游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比赛,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复习20以内的数。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对20以内数的认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数字10以内的加法运算方法。
2.能够用直观的方法解决小于10的加法题目。
3.能够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加法运算题。
二、教学重点
1.加法的基本概念。
2.1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小于10的加法问题时的思维方法。
2.运用适当的加法运算符号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讲台、黑板及白板笔。
3.数学练习册和练习纸。
4.数字卡片和计算棒等教具。
5.课堂布置及学生桌椅布置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数学故事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的实际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
1.介绍加法的概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
2.介绍10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重点强调个位数相加时的规则。
3. 案例演练
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掌握10以内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逐步熟悉加法的计算过程。
4. 练习考核
布置一些课堂练习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对其进行检查和纠正,巩固学生的加法运算能力。
5. 拓展延伸
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加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加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提高加法运算水平。
六、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加法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检查和讲解。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的内容。
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能够解决进位加法的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归纳法、列竖式计算的思维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进行数学探究、团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概念,解决进位加法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教具、小黑板、练习册、教学PPT等。
2. 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进位加法的兴趣,激发学生好奇心。
2. 呈现新知(15分钟)通过PPT展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竖式计算,解释进位的概念和方法。
3. 基础训练(20分钟)老师出示数张小黑板,出示几个进位加法算式让学生上台进行计算,并对计算过程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白进位的具体操作。
4. 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由合作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5. 拓展延伸(15分钟)利用教具“进位进位块”进行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巩固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例如,教具中的小球每5个可以通过一个进位块进位。
6. 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总结并理解今天所学的进位加法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7. 作业布置(5分钟)将练习册中的部分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留部分题目供学生课后进行练习。
8. 课堂小结对本堂课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表达。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准备和实施,学生能够初步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是,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延伸题目,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运算的应用水平。
教学上可以引入一些具体实物完成进位加法的计算,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进位的概念。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全部教学设计
生:我还认识了0-20,我认识了加减法……师:本学期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梳理一下本学期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首先让学生简单回忆一下本学期知识,大体了解重点知识,为后面环节知识点详细复习做铺垫,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畅所欲言,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
]【环节二:梳理知识,巩固练习】(1)20以内数的顺序师:同学们有关20 以内的数,你能回忆起那些知识点?生:我们学习了数的组成,知道了1个十是10个一……生:我还会从0数到20……师:同学们,让我们一个一个从0数到20 (生齐数)师:你会2个2个的数吗?5个5个的呢?(生齐数)师: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对数的组成掌握的怎么样了,你们有信心吗?(PPT出示题目)(2)“20 以内的加法和20 以内的不退位减法”的复习。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的加法吗?你能将加法分分类吗?生:有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加法。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生:比如9+2=11就是进位加,用凑十法计算。
11+3=14就是不进位加,直接用各位和个位相加结果写在个位。
师: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吧!(PPT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师:老师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整理了一下,同学们跑火车口答。
(3)“认识钟表”的复习。
师:除了数字,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一位生活总很重要的帮手,谁想起来了?生:钟表!师:下面的钟表,你认识吗?判断是几时的方法是什么?(PPT出示题目)生回答问题。
师:下面这个钟表不是几整了,你还会认吗?(PPT出示题目)生:回答问题。
(4)“认识图形”的复习。
师:本学期我们还学习了几个图形,谁想起来了?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追问:你知道他们的特点吗?生回答特征,师及时补充。
教学难点:1.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理。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回顾导入:亲爱的同学们,我们这学期已经进入了复习阶段,请大家回忆一下,这学期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知识?通过上节课的复习,我们可以怎样进行梳理?你在学习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呢?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第9单元 总复习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第9单元总复习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复习本学期所学的基础数学知识,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方面。
2. 巩固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 数与代数:复习整数的认识,理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2. 图形与几何: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理解图形的变换,掌握简单的几何测量。
3. 统计与概率:复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1. 数与代数:理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2. 图形与几何:理解图形的变换,掌握简单的几何测量。
3. 统计与概率: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工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与代数一、复习整数的认识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认识,包括整数的读写、大小比较、数的顺序等。
2. 学生进行整数的基本运算练习,如加法、减法等。
二、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加减法运算,包括整数的加法、减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进行整数加减法运算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复习整数的乘除法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整数的乘除法运算,包括整数的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2. 学生进行整数乘除法运算的练习,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第二课时:图形与几何一、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 学生进行平面图形的分类和识别练习。
二、复习图形的变换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等。
2. 学生进行图形变换的练习,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复习几何测量1.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几何测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方法。
2. 学生进行几何测量的练习,提高测量技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课时 冀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1课时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掌握数1,数2的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了解数的变化规律及数字的含义。
4.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数1,数2的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
2.数的变化规律及数字的含义。
难点:1.结合数学符号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1,数2的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了解数的变化规律及数字的含义。
同时,通过图形呈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安排本课时将采用以下教学手段和形式:时间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形式10分钟引入讲解教学目标和内容了解教学主要内容教师讲授,引导思考15数1,数2的讲解数1,数2的含掌握数1,数2教师讲授,学生分钟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义,引出加法运算,引出交换律,结合律的相加及其交换律、结合律跟读,小组讨论15分钟数字的含义运用图形呈现的方式了解数字的含义,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了解数的变化规律及数字的含义教师讲授,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展示作品10分钟巩固和拓展数学游戏,让学生积极思考、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热爱数学的学习兴趣小组活动,游戏形式5分钟总结总结本堂课教学内容巩固学习内容,确保掌握程度教师讲授四、教学策略1.案例分析法:通过图形示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五、教学评价1.课堂测验:进行小测验考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本次授课的内容。
2.课后作业评分:通过作业考核学生吸收的程度。
3.行为观察:观察学生表现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1-20的写法。
2.能够进行数字1-20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3.熟练掌握数字1-20的排列规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数字1-20的写法。
2.进行数字1-20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3.认识并能应用数字1-20的排列规律。
三、教学准备
1.数字卡片1-20。
2.小学生认知卡片。
3.黑板、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0,并让学生快速读出每个数字。
2. 数字1-20的认知
1.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读出1-20的数字。
2.教师展示不同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数字。
3. 简单加减法计算
1.教师出示简单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2.学生互相交换算式,进行互相验证。
4. 数字排列规律
1.教师出示一串不连续的数字,让学生帮助排列成正确的数字序列。
2.学生尝试用数字卡片自行设计数字排列规律。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数字1-20的写法,进行了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同时也加深了对数字排列规律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习题。
2.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字排列游戏。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读法、数码及其顺序,并能够正确地读出1-50的数。
2.掌握数的大小关系、数的前后顺序。
3.认识简单的数学符号“+”、“=”。
4.能够简单的加减数的数量,计算数的结果,并用符号“+”、“=”来表示。
5.掌握1-50内简单的数学问题-solving问题,如“一个班上午有24位同学,下午又来了10位,一共有几位同学?”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为:数的认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的读法和数码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50以内的数的读法以及数码的颜色,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认识这些数字。
例如,发现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公交车号码)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地掌握这些数字。
2. 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比较给出的不同数字,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数的前后顺序。
教师可以采用“比大小游戏”等活动来强化这些概念。
3. 加减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加号和减号的符号,并通过各种视觉手段来巩固这些概念。
例如,通过让学生使用实物(如水果或玩具)来模拟加法和减法运算符。
4. 数学问题解决通过提供简单的场景,例如9个苹果散落在地上,其中有2个被某个学生摘下。
问这个学生还有几个苹果。
以此为例来引导学生通过加减法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操作性教学法:通过操作实物等场景将数学概念直观化,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命题教学法: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寻找规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件和演示文稿:通过演示文稿展示不同数字的介绍,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将容易理解和记忆数字的顺序与名称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1:就每位学生的基本概念开展讨论,并让他们清楚了解数的性质。
步骤2:给学生展示宝贵的数学实物,以解决诸如9 + 3 =?之类的简单数学问题。
每次通过班级中代表数量的物品改变原数量来展示加&减法的用途。
步骤3:指导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介绍两种符号的使用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排列顺序;2.掌握数字2-9的大小关系;3.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4.能够在数字2-9的范围内进行数的排列。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的大小比较;2.数字的排列。
三、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字2-9的大小关系和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在数字2-9的范围内进行数的排列。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演示法:通过举例模拟数的比较大小和数的排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概念;2.实践法: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合作学习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练习和任务,提高合作和交流能力;4.游戏法:通过数学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2.通过数字卡片进行数的比较演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二步:讲解1.介绍数字的大小关系和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2.通过举例演示数字的排列方式。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2.小组合作完成数的排列任务;3.数学游戏练习。
第四步:归纳总结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强化概念,复习重点。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帮助老师查看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巩固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本单元的教学难、重点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选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及时,有效地了解了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之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但展示课的时间比较紧张,需要有更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与代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与代数》教案教学设计1数与代数第2课时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备课解决方案备教材内容1.本课时复习的内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相关练习题有106页2题,107~108页4~10题。
2.通过完成这些练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提高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3.提高10以内的加法的口算能力,巩固数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1.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研究算法,理解算理。
2.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形成数的概念,发展初步的概括能力;初步渗透符号思想和对应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索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合作意识,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备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难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备知识讲解考点一加减法的计算例1直接写得数。
7+2=10-3=分析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主要利用10以内数的组成来计算。
计算7+2时想:7和2组成几,7和2组成9,所以7+2=9。
计算10-3时想:3和几组成10,3和7组成10,所以10-3=7。
解答97例2计算。
8+6=12+3=分析8+6属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凑十法”计算比较简便。
计算时把6分成2和4,先算8+2=10,再算10+4=14。
12+3属于十几加几的不进位加法,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十位上的数,即先算2+3=5,再算5+10=15。
解答1415例3计算。
5+2+3=9-5-2=14+3-6=分析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都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计算5+2+3时,先算5+2=7,再算7+3=10;计算9-5-2时,先算9-5=4,再算4-2=2;计算14+3-6时,先算14+3=17,再算17-6=11。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数一数教材分析: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
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
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
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
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
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
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
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
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
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教
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2.帮助学生掌握本单元重点概念和方法。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数的认识和排序。
2.数的比较大小。
3.用图形表示数字。
教学内容
1.复习1-20的数字认识和排序。
2.复习数字的大小比较。
3.练习用图形表示数量。
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数字认识和排序
1.让学生用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排列。
2.找几组学生进行比赛,看谁排序最快。
第二步:数字大小比较
1.出示一些数字,让学生两两比较大小。
2.让学生用比较符号“>”、“<”或“=”来表示大小关系。
第三步:用图形表示数量
1.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估算其中图形的数量。
2.让学生用数字来表示图形的数量。
第四步:综合练习
1.给学生出一些综合练习题,检测他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馈
1.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夸奖表现优秀的同学。
2.针对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题。
2.复习本单元知识,准备期末考试。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数字0-20的读写和表示
2.复习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诀
3.复习十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运算
4.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0-20
2.加法和减法运算
3.数学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准备
1.黑板、彩色粉笔
2.数学教具:数字卡片、小球等
3.教学PPT或教学手册
教学过程
1. 复习数字0-20的认识
•让学生通过游戏或图片识别数字0-20
•学生用数字卡片组合出给定的数字
2. 复习十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诀
•教师呈现十以内加法和减法口诀表,让学生背诵
•学生通过口算题目训练口算能力
3. 复习十以内的整数加减法运算
•布置一定数量的十以内加减法运算练习题,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4. 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布置一些观察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结果
5. 强化数学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结合课堂所学内容,布置综合性的数学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给教师检查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总复习,学生加深了对数字0-20的认识和对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练习,同时锻炼了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复习数字0-20的写法和读法
3.背诵十以内加减法口诀
参考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本文档仅供教学参考使用,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
新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及课堂练习题第一课时总复习(1-20的各数)教学内容:书105页第1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题。
教学目标:1、巩固1-20各数,20以内各数的组成及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注重计算速度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计数器,各种卡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归纳收获多:1、读数、写数、数数、数序:①、读数。
读数是语文汉字,例如:19读作:十九 8读作:八读作:“一十五”是错误的。
②、写数。
写数时数学数字,例如:十二写作:12 二十写作:20十六写作:“106”是错误的。
③、数数。
A、能按熟练地数出20以内各数。
例如:从7数到15。
从9数到20。
从13数到19。
B、两个两个数,例如:从2数到20。
从4数到14。
④、数序。
基数:“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是多少。
序数:“第几个”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
指特定的那一个。
2、数的组成:①、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②、计数器:表示“11”,这两个“1”的意思不相同。
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
③、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
7个一和1个十组成17。
注意:“个”左边是数学数字,右边是语文汉字。
3、数的顺序、大小:例如:17前面的一个数是16,后面的一个数是18。
12和14中间的数是13。
4、加、减法的含义。
①、加法:用实线圈起来表示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加号②、减法:用虚线圈走或者用斜线划掉的表示去掉,用减法计算。
“-”—减号。
③、根据图写出两个加法和两个减法算式。
注意: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减法是用全部数量减掉虚线圈走的或斜线划掉的。
④、大括号“”表示合起来。
“”?表示求一共的,用加法计算。
“?”表示求其中一个部分,用减法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9加几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一、例1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
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二、练习反馈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
(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反思: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
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9加几的练习课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学生操作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教师板书:9+7=16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
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2、6、7题。
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发言积极。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用数学9加几小学数学第一册101页,10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八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陵目标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二)过程性目标1.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教具准备:投影仪1台,录音机,算式卡片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9+29+59+49+99+79+69+89+32.拍手游戏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
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3(1)放录音(合唱)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
请学生回答(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列式、板书:9+5(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圃片)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2.完成做一做(1)投影出示图(2)小组合作,要求: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三、师生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反思:学生说:我是摆出来的,还有的会说:我可以把凑成10,还有的说我可以把5凑成10,还有人说因为5+5等于10,所以9+5等于14让学生多种角度说。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8、7、6加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
6加几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刨设情境,揭示课题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
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7+3+2=8+2+5=7+3+48+2+6=7+3+9=8+2+7=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
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
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1.学习例1(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
(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化的方法。
)2.试一试(1)教师出示8+9=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3)指名回答交流。
2.练一练(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
(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讲述: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完成得多出色呀!在第三关里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
(出示游戏材料)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反思:学生说:我可以把8凑成10,还可以把7凑成10,也有的说,因为7+7=14,所以8+7=15;因为7+8=15,所以8+7=15等很多方法。
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抢答)6+56+78+69+38+89+86+87+49+48+58+77+9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
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1、练习十九的第3题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
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题用课件出示贝壳图。
让学生讲图意,问:一共有多少个贝壳?你会用算式表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3、练习十九的第8题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12、13、14、15的算式。
在加几个得数不是12、13、14、15的算式。
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反思:学生会说:5+5=10,所以可以把7凑成10,还可以把5凑成10。
大部份学生思维活跃,也有个别还讲的不太清楚。
还须多加锻炼。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照例4画面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看卡片口算。
8+37+66+58+68+87+58+47+76+67+42.听算。
8+29+49+57+38+39+68+76+410+87+5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4。
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
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
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