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血虚、血寒,中医来支招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调理血热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调理血热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调理血热血热是指体内阳气过盛,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身体发热、烦躁、口渴等症状的一种体质状态。

中医养生强调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通过一系列的方法来调理血热。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

一、饮食调理1. 温热型血热患者可以饮用一些滋阴润燥的汤剂,如鲜芦根汤、粳米薏仁汤等。

这些汤剂可以清热解毒,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2. 饮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可以多食用清凉的蔬菜水果,如黄瓜、西瓜等,有助于降低体内的热气。

3. 适当喝一些凉茶,如菊花茶、绿茶等,能够清热解毒,起到调理血热的作用。

二、生活习惯调理1.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阳气过盛,加重血热症状。

2.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加重血热的症状。

3. 多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舒缓血热的症状。

三、中医药调理1. 中医药可以根据个体情况来调理血热。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玄参、知母等。

但是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2. 中医药调理血热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曲池等,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调理体内的阳气。

四、心理调节1. 学会宽容和包容,保持良好的心态。

情绪波动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加重血热的症状。

2. 保持愉快的心情,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减少孤独感,有助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调理血热的方法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理、中医药调理和心理调节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调理的同时,也需要注重个人的体质和症状,以及专业中医的指导。

通过综合调理,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血热的症状,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养生专家陈允斌话血虚 血瘀血寒血热调理

养生专家陈允斌话血虚 血瘀血寒血热调理

养生专家陈允斌话血虚、血瘀、血寒、血热调理1.血虚:补血重点是调脾血虚的症状血虚的症状:脸色发白、没有血色、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心悸、头晕、失眠血虚的食疗方法:当归黄芪茶当归黄芪茶的做法:黄芪和当归的份量是5:1的比例,如黄芪30克、当归6克; 将黄芪和当归三煎三煮,然后将三次煮好的水倒在一起喝当归黄芪茶中黄芪补气,当归补血,能达到补血补气同时进行血虚的人每天可将煮好的当归黄芪茶当水喝,气血虚弱、久病初愈,老年人都可以喝;阴虚火旺,体质瘦弱的人尽量少喝当归黄芪茶,身体有大病的时候,不要喝当归黄芪茶,感冒期间不要吃黄芪补血的时候用当归身煮蛋、保健的时候可用整只当归煮蛋,男女都可食用,有很好的补气作用2. 血瘀血瘀的症状:脸色暗沉、唇色深发乌发紫、身体局部疼痛血瘀的人易得心血管疾病、易发胖血瘀的食疗方法:桂圆核桃茶桂圆核桃茶的做法:一份桂圆(有头晕症状最好不要去壳)加两份核桃冷水下锅,开锅后煮20分钟,每天把这个水当茶喝,把桂圆和核桃都吃下去失眠、心神不宁、产妇贫血、痛经、血脂高的人可以喝桂圆核桃茶来治疗疾病3. 血寒血寒的症状:怕冷、肚子和腿会冷痛、手脚冰凉血寒的食疗方法:生姜红枣茶生姜红枣茶的做法:取五六个红枣与生姜片一起放入锅中,把水煮沸,起锅前加红糖当茶饮。

生姜红枣茶最好早上喝不能超过中午、必须喝热的,喝生姜红枣茶的最佳时间:从立夏到入伏的头一天,每天都喝生姜红枣茶的功效:治疗女性下巴长痘,治疗消化不良,风寒感冒,调和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4. 血热血热症状:1. 身体发热、有出血现象、流鼻血、牙龈出血、尿血、咳血2. 白头发、心烦气燥、情绪不稳定血热的食疗方法:凉拦马齿苋凉拦马齿苋的做法:用热水焯一下、加调料凉拌着吃平时不宜生吃马齿苋,治疗疾病时可以生吃马齿苋马齿苋可以预防治疗小孩子的手中口病;治疗预防肠炎和痢疾引起的肚子痛;可以明目、治疗少白头。

在本期的节目中,陈允斌女士继续讲食疗方法。

血液科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血液科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血液科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血液科常见病症是指一些影响人们血液系统功能的常见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

对于这些疾病,中医学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液科疾病的中医治疗。

一、贫血的中医治疗方法贫血是指红细胞数量或功能减少,导致组织缺氧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贫血主要与脾功能失常、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

治疗贫血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补益脾气、益气养血等。

1. 补益脾气:中医认为脾气是造血的重要脏器,当脾气功能减退时,容易导致贫血。

补益脾气的中药主要有党参、黄芪等,可以通过调节脾气功能促进新血细胞的生成。

2. 益气养血:中医强调气血的相互关系,气血充足有利于调节血液系统功能。

益气养血的中药主要有当归、山药等,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补充气血来改善贫血状况。

二、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治疗方法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出血倾向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血小板减少症主要与气血不足、虚火上扰等因素有关。

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养血止血、清热凉血等。

1. 养血止血:中医认为血小板减少症与气血不足有关,因此补充气血可以改善这一状况。

养血止血的中药主要有黄耆、川芎等,可以通过活血止血来提高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2. 清热凉血:中医认为虚火上扰是导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热凉血的中药主要有生地黄、丹参等,可以通过清热降火、凉血止血来改善血小板减少症状。

三、白血病的中医治疗方法白血病是一类由于骨髓异常增生导致的血液恶性肿瘤。

中医学认为白血病主要与体内湿热、虚实两种病机有关。

治疗白血病的中医方法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益气化瘀等。

1.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湿热是导致白血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热解毒的中药主要有金银花、连翘等,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来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生。

2. 益气化瘀:中医认为体内气血不畅是导致白血病的另一个原因。

益气化瘀的中药主要有三七、当归等,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改善白血病患者的病情。

治疗血热的中药方

治疗血热的中药方

治疗血热的中药方
中医认为,如果体内阳气过盛,火气很大,血液过热则血行加速,脉搏跳动变疾,甚至会伤害脉络、耗损阴气。

血热的最好方法就是“凉血”。

食疗方法:中医认为,莲藕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无论凉拌、榨汁、清炒都可以,此外雪梨、苦瓜、苦菜、丝瓜、鲜芦笋、螃蟹、鸭肉也是凉血之物。

中药滋补:一般多喝点菊花水就可以了,必要时可加点丹皮一起泡水,西瓜皮、绿豆汤,也可用凉血药物,如生地10克、丹皮6克、白茅根6克、芍药6克,煎水喝。

日常调养:不宜做日光浴,血热的人本来就阳气盛,如果在阳光下曝晒,吸收阳气,等于雪上加霜。

要做温和运动,例如瑜伽,静态运动有利于调节体内血运,抚平情绪波动。

保证在黄金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的睡眠,给皮肤一个修复、调整的时间,它才能在白天展现最好的状态。

中医调理血虚的方法

中医调理血虚的方法

中医调理血虚的方法血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质失衡问题,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乏力、手脚发冷等症状。

中医药具有调理身体功能的独特优势,下面将介绍几种中医调理血虚的方法。

一、药膳调理法1. 补血汤:将当归、党参、熟地黄等中药材煎煮成汤,每日饮用一次,可起到滋补血液的作用。

2. 枸杞粥:将枸杞浸泡后煮成粥,早晨空腹食用,有滋补肝肾、益精血的功效。

3. 黑米红枣粥:将黑米与红枣一同煮粥,具有补血益气的作用,适合血虚体质者食用。

二、针灸调理法1. 补益气血穴位:针灸中的“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有益气血的作用,可以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来调理血虚。

2. 点穴导引:通过针灸刺激足少阴肾经中的“大椎”、“神阙”等穴位,以引导气血上行,起到滋补肾气、益血的效果。

三、按摩调理法1. 经络刺激:使用手指按摩手臂内侧的“血海”、“神门”等穴位,刺激经络,促进气血畅通。

2. 腹部按摩:以顺时针方向对脐周进行按摩,可以刺激脾胃功能,增加食欲,达到改善血虚的目的。

四、运动调理法1. 气功调理:通过练习气功中的“八段锦”、“五禽戏”等动作,可以加强气血运行,调理血虚。

2. 散步锻炼:每天进行适度的散步运动,有助于提高氧气供应,激活血液循环,改善血虚状况。

五、日常调理法1. 合理饮食:增加富含铁、蛋白质、维生素C等的食物摄入,如瘦肉、豆类、新鲜蔬菜,有助于补充营养,改善血虚。

2.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有利于血液恢复和调理。

在使用中医调理血虚方法时,需要根据个体体质和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建议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此外,中医药仅为辅助调理方法,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在使用药物时应注意遵循医生的用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量或过长时间使用。

在饮食调理和运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不要过度或过于频繁。

只有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调理,才能有效改善血虚问题,恢复身体健康。

中医气血辨证之血病辨证

中医气血辨证之血病辨证

气血辨证之血病辨证血病辨证,是根据血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分析辨认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用以指导临床,诊断疾病。

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至肌肤,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若外邪干扰,脏腑失调,使血的生理功能失常,即可出现寒热虚实的病候。

血病临床主要病理变化为血液不足,或血行障碍,其常见证型有血虚证、血脱证、血瘀证、血热证与血寒证。

一、血虚证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临床以面、睑、唇、甲、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妇女经血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导致血虚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血液耗损过多,主要见于各种急慢性出血;或久病、重病耗伤阴血;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虫积肠道等。

二是血液生化乏源,可见于禀赋不足;或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或进食不足;或因其他脏腑功能减退不能化生血液;或血瘀阻络,新血不生等。

血虚头面失养,故面色淡白或萎黄,口唇、眼睑色淡,头晕眼花;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失眠多梦;血少不能濡养筋脉、肌肤,故肢体麻木,爪甲色淡;女子以血为本,血海空虚,冲任失养,故月经量少、色淡、愆期,甚或经闭;血虚舌脉失于充盈,则舌淡脉细无力。

【辨证要点】面、睑、唇、甲、舌色淡白,脉细等为主要表现。

二、血瘀证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瘀血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证候表现】有疼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等表现。

其疼痛:痛如针刺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肿块在体表者,色呈青紫,在腹内者触之坚硬,推之不移;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有血块;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或舌下脉络曲张;脉多细涩,或结、代。

【证候分析】引起血瘀的原因很多,外伤、跌扑及其他原因造成的体内出血,离经之血未及时消散,蓄积而成;或者气滞血行不畅,以致血脉瘀滞;血液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受寒血脉凝滞;或者因热血液浓缩壅聚;或因痰浊、湿浊等实邪阻滞,血运受阻;或气虚、阳虚推动无力,血行缓慢,均可导致瘀血产生。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的中医学辨证论治

月经不调【辨证论治】月经不调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病证。

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房室不节,饮食劳倦,或受其他疾病的影响,均可引起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和经质等方面的异常改变而出现病态者。

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和月经过少等。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一月来两次,并连续3 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如仅提前三、五天,并无其他不适的,或偶尔提前一次者,都不属月经先期范围。

【病因病机】引起月经先期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妄行或气虚不固两种。

1.血热妄行嗜食辛辣或外感邪热致阳盛血热;或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热迫冲任,致经血先期而下。

2.气虚不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饮食失调,或忧思伤脾,使脾气虚弱,统摄无权,冲任不固,以致月经先期而下;也可因产育过多或房室过劳,肾气不固,冲任失约而为月经先期。

【辨证论治】1.血分实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量多质稠,色鲜红或紫红,兼有面红唇赤,烦热口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清经散加减。

药如生地、丹皮、白芍、玄参、地骨皮、青蒿、旱莲草、黄柏。

经行有块加泽兰、丹参活血化瘀;乳房、小腹胀痛加川楝子、橘叶行气止痛;经量较多者酌加地榆、槐花、仙鹤草收敛止血。

2.肝郁化热【临床表现】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色鲜红或紫,常夹瘀块,经前乳房、胸胁或小腹胀痛,烦躁易怒,苔微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清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药如柴胡、当归、白芍、白术、丹皮、栀子、香附、炙甘草。

经量少而有块者,加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有寒热往来者,去白术、白芍、加半夏、黄芩和解少阳;有潮热者,去柴胡,加青蒿、鳖甲清虚热。

3.阴虚血热【临床表现】月经提前,量少色鲜,经期偏长,兼见颧红面赤,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清热【方药】两地汤加减:药如生地、地骨皮、玄参、白芍、麦冬、阿胶。

虚热甚者,可加银柴胡、胡黄连;午后潮热者,加青蒿、鳖甲养阴清热。

血热怎么调理呢?

血热怎么调理呢?

血热怎么调理呢?
关于《血热怎么调理呢?》,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热的状况是需要重视恰当的调养,在生活起居之中应当留意维持充裕的歇息睡眠质量,尽可能不要熬夜,留意健身运动锻练,并且要科学研究的饮食搭配是有必要得话,也可根据一些中药调理。

1、平时调理
血热的人原本就气血盛,假如太阳底下暴晒,消化吸收气血,相当于始料不及。

确保在金子睡觉时间的睡眠质量,给皮肤一个修补、调节的時间,它才可以在大白天呈现最好是的情况。

血热的人原本就气血盛,假如太阳底下暴晒,消化吸收气血,相当于始料不及。

确保在金子睡觉时间的睡眠质量,给皮肤一个修补、调节的時间,它才可以在大白天呈现最好是的情况
2、健身运动锻练
要做柔和健身运动,比如瑜伽健身,静态数据健身运动有益于调整身体血循环,平复心态波动。

3、肌肤护理
血热的人的皮肤会油腻感通红、易得痤疮,那样就便会造成皮肤问题,因此血热的人要用清爽的清理的商品。

4、饮食疗法方式
中医学觉得,连藕有清热凉血的功效,不管拌凉菜、打汁、炒海都能够,除此之外梨子、茄子、苦麻菜、黄瓜、鲜茭白、大闸蟹、鹅肉也是散血的东西。

5、中药材滋补养生
血热的人一般多喝些菊花水就可以了,必要时可天赋加点丹皮一起泡茶,西爪皮、绿豆粥,也能用散血药品,如生地黄、丹皮、白茅根、芍药花,煎水喝。

6、忌刺激性食物
每每我们吃刺激性食物的情况下都会觉得到全身出汗,有一种“容易上火”的觉得,这时肝火非常大,血液超温则血液循环加快,脉搏跳动变急,假如身体气血自身就非常的充沛,便会造成血热。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治疗

妇科经病中医辩证医治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指出月经病和肾功能有关,和脾、肝、气血、冲脉、人脉、子宫也相关。

主要分为两种:一是虚证,即“不荣则痛〞,是由于气血虚弱或肝肾亏损造成的,这类人平常应注意调补,补气养血或滋补肝肾。

二是实证,即“不通则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造成的,这类人宜祛淤止痛,活血通气。

现代人缺少运动,多为不通之症:①血虚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②肾虚型: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

③血寒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或色淡质稀,伴有小腹冷痛,喜温喜按,得热则减,或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无力。

④气郁型: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排出不畅,伴有小腹胀痛,乳胀胁痛,精神抑郁,舌正常或稍暗,脉弦涩。

⑤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

⑥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症。

中医学认为医治月经不调应先明确病症原因,即可对症施治。

医治月经不调,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中医效果在于对病症的标本兼治为中医较好的方法,需要患者依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可因为误用西药而耽误就医。

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

通过调理使得肾气充分,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

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脾的功能是化生血液,补脾胃可以充分身体的血源。

扶脾法以健脾升阳为主。

而疏肝理气的目的则在于调畅气机,疏通气血,如果气血调和,则月经通调。

疏肝法需掌握郁结之主症。

一、月经病辩证月经病是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色、经质的异常,并伴随月经周期出现病症的疾病。

月经病主要是依据期、量、色、质来辩寒热、虚实。

一〕从热分析,有实热、虚热和郁热1.实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多,经色深红,质地粘稠,夹有血块;2.虚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少,经色红,质地粘稠;3.郁热的表现是月经先期,经量或多或少,经色紫红或红。

血证的四法及临床应用

血证的四法及临床应用

血证的四法及临床应用
在中医诊断中,血证是一种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其包括血瘀、血虚、血热和血寒四种情况。

血证的辨别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四法入手,探讨血证的特点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血瘀是指血液在经络中滞滞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起
疾病发生。

血瘀的临床表现包括经络阻滞、疼痛不透、紫斑瘀结等。

治疗血瘀应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例如桃仁、川芎等药物,促使血液
流通,达到舒筋活络的作用。

其次,血虚是指机体气血不足,无法滋养脏腑组织,导致机体功能
低下,出现疾病症状。

血虚的表现包括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月经量
少等。

治疗血虚可选用益气养血的药物,如黄芪、当归等,以补益气血,恢复机体功能。

再者,血热是指血液内部存在炎热因素,导致机体内热气上升,引
起各种炎症症状。

血热的表现包括口渴、便秘、口舌生疮等。

治疗血
热可使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金银花、黄连等,清热凉血,解除病症。

最后,血寒是指血液受寒邪侵袭,造成血液凝滞,导致机体阳气不足,出现寒凝症状。

血寒的表现包括畏寒肢冷、脉沉紧、肌肉僵硬等。

治疗血寒采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如艾叶、肉桂等药物,暖阳散寒,疏
通经脉。

综上所述,血证的四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辨别血
证类型,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方法,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
疗,提高疗效,并对患者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希望临床医师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血证的四法,更好地服务患者,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血的名词解释中医基础学

血的名词解释中医基础学

血的名词解释中医基础学医学作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守护者,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医学的世界里,有许多涉及血液的名词,这些名词不仅包含了深刻的医学知识,也反映了中医基础学的重要性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本文将通过解释几个涉及血液的名词,来探讨中医基础学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血液”的概念。

血液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生命之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认为,血液是由心脏通过经络系统进行输送的,它包含了营养物质和氧气,为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提供了养分和氧气。

血液的正常循环对于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它能够保持体温平衡、输送养分、排出废物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中医基础学中,我们经常听到“血虚”和“血瘀”这两个词。

这两个词反映了中医对于血液状态的重视和研究。

血虚指的是血液中的养分不足,导致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无法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

血虚的表现常常是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疲倦无力等。

中医通过调整脾胃、益气养血的方法,来治疗血虚症状,促进血液的健康循环。

相反,血瘀指的是血液在体内的循环不畅,导致血液凝结、淤积,从而影响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血瘀的表现常常是疼痛、肿胀、皮肤暗黄等。

中医通过疏通经络、化瘀活血的方法,来治疗血瘀症状,保持血液的流畅。

除了血虚和血瘀,中医基础学还涉及到“血热”和“血寒”这两个名词。

血热指的是血液中的热量过高,导致体内阳气过盛,出现面红、口渴、烦躁不安等症状。

中医通过清热解毒、凉血降火的方法,来治疗血热症状,降低体内热量,恢复血液的平衡。

相反,血寒指的是血液中的热量不足,导致体内寒气过重,出现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症状。

中医通过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血寒症状,调节体内热量,恢复血液的正常循环。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个名词,中医基础学中还包含许多与血液相关的名词,如“血气”、“血糖”、“血脂”等。

这些名词都反映了中医研究血液功能和调节的深入程度。

中医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调节脾胃功能,保持充足的气血供应,来维持人体血液的正常状态。

陈允斌教你生活补血妙法

陈允斌教你生活补血妙法

来源:湖南卫视百科全说,陈允斌教你生活补血妙法引起血液问题的四种类型:血虚、血瘀、血寒、血热1、血虚,补血,重点调脾1〕症状:脸色发白,没有血色〔唇色发白、舌头发白〕,夏天怕热〔血液能调节身体热量〕,冬天怕冷,心悸〔血养心〕,头晕,失眠2〕方法:当归黄芪茶〔黄芪补气当归补血,气血双补〕3〕用量:黄芪与当归5:1,一般体质黄芪30g,当归6g,血虚厉害可以加倍用量4〕做法:三煎三煮法a) 用冷水先泡一下黄芪b) 将黄芪和当归煮开后再煮30分钟,倒出,然后再加水煮开再煮20分钟,倒出,再加水煮开再煮20分钟,进行三煎三煮,最后把三次煮好的水混合在一起喝5〕食用:血虚的人可以每天将煮好的当归黄芪水当茶喝6〕注意:a) 阴虚火旺,瘦弱的人,尽量少喝当归黄芪茶b) 经期、身体有大病的时候不能喝c) 感冒一定不能喝黄芪,黄芪固表,会把邪气锁住7〕适合人群:气血虚弱、久病初愈、手术恢复期的人8〕其他方法:当归煮蛋是温和黄芪当归茶,当归头止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活血2、血瘀,活血1〕症状:脸色发黑发暗,唇色深发乌发紫,局部疼痛〔刺痛的感觉〕,容易有心血管疾病,易发胖,2〕方法:桂圆核桃茶〔桂圆活血,核桃养心〕3〕治疗:失眠、心神不宁,产妇失血过多、痛经、血脂高、血管堵4〕做法:桂圆肉1份,核桃仁2份,〔如果头晕最好桂圆带壳,核桃不需要捣碎〕桂圆核桃仁冷水下锅,煮开后20分钟就可以喝了,同时吃下桂圆和核桃3、血寒,暖血1〕症状:怕冷、肚子和腿会冷痛、手脚冰凉、下巴长痘痘〔说明气血不足〕2〕方法:生姜红枣茶3〕做法:a) 五六个红枣冷水下锅煮b) 水开后5分钟c) 加三片生姜煮5分钟d) 起锅前可以加红糖〔红糖是不可以下锅久煮,但是由于红糖可能有螨虫,所以需要过一下热水;最好用原汁红糖,方块状,能长时间储存,组织比较紧密不容易有螨虫〕e) 最好早上喝,不要超过中午,保温喝4〕其他成效: 治疗消化不良、风寒感冒、调和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5〕最正确时间:从立夏到三伏的头一天,每天喝,可以去除春冬积聚的邪气,一般体质的人冬天不要喝,会张开血管,反而容易入寒4、血热,凉血,重点调肝1〕症状:身体发热、有出血现象、流鼻血、牙龈出血、尿血、咳血、少年白头、心烦气躁、情绪不稳定2〕方法:凉拌马齿苋3〕做法:洗净后,用热水焯一下,加调料凉拌吃4〕成效:a) 长寿菜,杆红叶绿花白籽黑,五味五色,五行菜,滑肠b) 可以明目,治疗少白头c) 最好焯一下,不要生吃,但是如果肠道有病菌可以生吃,可以预防小孩的手足口病d) 可以治疗预防肠炎和痢疾引起的肚子疼,可以加速肠道排毒引起血液问题的四种类型血虚:补血,重点是调脾血瘀:血淤是指中医辨证中的一种证型。

中医妇科学证型和常用方剂

中医妇科学证型和常用方剂

中医妇科学方剂一•月经病1. 月经先期1.1.气虚证1.1.1 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升阳举陷功独擅,气虚发热亦堪斟。

1.1.2 肾气虚证:固阴煎景岳书中固阴煎,三补人参远志兼;炙草菟丝五味子,益肾固冲调经先。

1.2 血热证1.2.1 阳盛血热症:清经散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1.2.2 阴虚血热证:两地汤(两地胶芍麦玄参)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1.2.3 肝郁血热证:丹栀逍遥散逍遥散中归苓芍,柴胡白术加甘草;薄荷生姜加少许,丹栀解郁疗效好。

2. 月经后期2.1 肾虚证:当归地黄饮景岳当归地黄饮,山萸山药杜仲引;再加牛膝炙甘草,滋肾养血通经灵。

2.2 血虚证:大补元煎大补元煎用山药,山萸熟地加枸杞;当归杜仲人参草,滋补肝肾益血气。

2.3 血寒症2.3.1 虚寒证:温经汤《金匮要略》温经汤用桂萸芎,归芍丹皮姜夏冬;参草阿胶调气血,暖宫祛瘀在温通。

2.3.2 实寒症: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良方温经汤,川芎牛膝人参当;桂芍莪术丹皮草,温经行滞效力彰。

2.4气滞证:乌药汤乌药汤中当归草,香附木香五药找。

3月经先后无定期3.1肝郁证:逍遥散3.2 肾虚证:固阴煎3.3肝郁肾虚:定经汤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期之好。

4月经过多4.1 气虚证:举元煎景岳书中举元煎,参芪炙草升术添;升阳举陷摄气血,血崩血脱服之敛。

4.2血热证:保阴煎加地榆、茜草、马齿苋保阴煎中两地苓,柏草芍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4.3血瘀证: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失效蒲黄五灵同,祛瘀止痛建奇功。

5. 月经过少5.1肾虚证:归肾丸景岳书中归肾丸,杜仲枸杞菟丝含;三补茯苓当归合,调经益肾治同源。

5.2 血虚证:滋血汤滋血汤中含四物,参芪茯苓山药入。

5.3血瘀证:桃红四物汤5.4痰湿证:苍附导痰汤仓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川芎神曲枳壳当,痰浊经闭此方商。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血虚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血虚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血虚血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体质问题,指的是人体血液不足或质量不佳。

血液是人体的“营养之源”,血虚会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身体各个系统功能下降。

为了调理血虚,中医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养生技巧。

1.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补血为先”,因此饮食是调理血虚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多食用一些有助于补血的食物,如红枣、糯米、黑豆、黑芝麻等。

同时,适量摄取富含铁、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也是必要的,如猪肝、鸡蛋、菠菜、豆腐等。

此外,避免过多食用寒凉食物,尽量选择温补性的食材。

2. 草药调补中草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理血虚也有一定的功效。

常用的中草药有当归、熟地黄、白芍等。

这些草药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可以通过煎煮或者熬煮成药膏、药汤等形式服用。

但要注意,中草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中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念,来达到调理人体气血的目的。

常用的气功练习有“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

这些气功练习能够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改善血虚症状。

4. 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的一种疗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改善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

对于调理血虚,可以按摩一些与血液循环相关的穴位,如中庭穴、三阴交穴等。

按摩时要用力适中,以轻柔的方式按摩,每天坚持几分钟即可。

5. 合理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调理血虚也非常重要。

中医养生推荐一些适合血虚人群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这些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气血的质量。

总结起来,中医养生对于调理血虚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饮食、草药调补、气功调理、穴位按摩和合理运动,可以改善血虚症状,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但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方法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错误使用或者过度使用。

最终,希望每个人都能够通过中医养生的方式,调理血虚,拥有健康的身心。

治疗血热的最佳方法

治疗血热的最佳方法

治疗血热的最佳方法
血热是中医中一种病理状态,常见于中暑、疟疾等疾病,表现为发热、口干、咽燥、皮肤干燥等症状。

治疗血热,中医认为应根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施治。

一般来说,中医治疗血热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中药饮片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病人的体质、症状等不同,医师会对症下药,选择适合其的中药。

比如,感觉头热可以服用薄荷,感觉口渴可以服用枸杞或生地黄等。

2.中医针灸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协调阴阳,起到治疗血热的效果。

一些经脉与穴位也有预防和治疗血热的功效。

3.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身体内的气血运行,相对缓解血热状态,同时还有助于刺激人体抗病能力,从而加快血热的恢复。

4.中西医结合
在某些情况下,西医药物也可以起到治疗血热的效果。

中西结合可以使疗效更好,常见的药物如阿莫西林等。

总的来说,治疗血热既要根据病因病机施治,又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

因此,在治疗血热时,最好由专业的医师根据病人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血虚怎么调理最有效

血虚怎么调理最有效

血虚怎么调理最有效血虚这是由于我们人体缺血从而导致身体不舒服的一种情况,产生血虚的原因也有很多,例如:不良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以及失血过多等等都有可能。

患有血虚情况时会让人有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等等情况,而血虚的调理也有很多方法,例如:饮食调理、注意休息等等,那么血虚怎么调理最有效呢?中医治疗血虚的原则及方法主要有健脾和胃、益气生血、补肾生血、祛瘀生血、解毒生血。

★一,健脾和胃脾胃是血液生化之源,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

所以,补血必须先健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

常用的方药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

★二,益气生血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

清代李中梓《医宗必读》说:“血气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

”《温病条辨》说:“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

”《景岳全书》则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等;常用的补气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黄精、山药、大枣等;配以养血之药,如当归、白芍、阿胶、熟地等。

★三,补肾生血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

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又包括五脏六腑后天之精。

精能生髓,髓能化血。

同时,肾中之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

所以,中医有“生血根本在于肾”。

临床上,治血虚,必当补肾以填精,精髓足,血自旺。

常用方剂有菟丝子饮、二仙丹等。

常用补肾药有鹿茸、鹿角胶、阿胶、龟板胶、巴戟天、锁阳、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附子、肉桂、首乌、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等。

★四,祛瘀生血无论脾胃所化之营血,或精髓所化之血,都必须通过经脉和髓道进行释放和传输,并循环全身。

精髓化血,禀于先天,而养于后天,后天水谷之精微,五脏六腑之精,亦赖经脉输送,汇于冲脉——血海,与肾之大络相会以滋肾,以营骨髓。

中医关于血的疾病也有很多,教你快速辨别

中医关于血的疾病也有很多,教你快速辨别

中医关于血的疾病也有很多,教你快速辨别分享5种不同的血病:1血虚、2血热、3血寒、4血淤、5血溢
除血虚外,血热、血寒、血瘀属实,血溢有虚有实。

虚证者以补血养血为主,实证者,以凉血、散寒、化瘀为主。

【1】血虚证:头晕目花,心悸少寐,四肢发凉,唇爪无华,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脉细无力;为血虚不荣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养所致。

治以补血养血为主,方用四物汤加减
【2】血热证:身热,神昏谵语,烦扰不安,口渴,吐衄、下血,斑疹紫黑,面红目赤,舌红绛起刺,脉细数;为火热炽盛、入营动血所致。

治以凉血清热为主,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3】血寒证:手足厥冷,口唇皮肤青紫,筋脉拘急,肢体麻木,腹中冷痛,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脉沉紧;为血为寒凝、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方法: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方药选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细辛、芍药、炙甘草、通草、大枣等
【4】血瘀证:痛处固定不移,或刺痛拒按,面色黎黑,肌肤甲错,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舌青紫或瘀点,脉细涩;为血行不畅、停滞为瘀所致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方用桃核承气汤加减
【5】血溢证:本证分为阴阳两型、虚实两证。

阳络伤者,以咳血、吐血、鼻衄、齿衄和肌衄为主;阴络伤者,以便血、尿血、月经量多为主。

其相同的治疗原则是止血,但各证又有所不同
实证中:
火热迫血妄行所致者,治以清热凉血为主,方用三黄泻心汤加减
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为主,方选用茜根散加减
虚证中:
多为气不摄血所致,治以补气摄血为主,方用归脾汤加减。

血虚的调理方法

血虚的调理方法

血虚的调理方法血虚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月经量少等症状。

血虚的调理方法可以通过中医养生、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多种方式来改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血虚的调理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补血养血是调理血虚的关键。

中医认为,血虚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引起的,因此补血养血是最基本的调理方法。

可以通过食疗、药膳等方式来补充营养,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猪肝等食物都具有补血的功效。

此外,一些中药材如当归、熟地黄、川芎等也可以作为药膳或药物来调理血虚。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调理血虚的重要方法。

血虚的人应该多食用一些补血养血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豆类、黑芝麻、核桃等。

此外,还应该多摄入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菠菜、紫菜、海带等绿叶蔬菜。

同时,要避免食用一些寒凉性食物,如生冷食物、生冷饮料等,以免伤害脾胃,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另外,适当的运动锻炼也对调理血虚有益。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改善血虚症状。

适合血虚的运动方式有散步、慢跑、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调和气血,有助于改善血虚症状。

此外,调理血虚还可以通过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心态调节来实现。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有助于恢复体力,改善血虚症状。

同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极,有助于调和气血,改善血虚症状。

综上所述,血虚的调理方法主要包括补血养血、饮食调理、运动锻炼、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心态调节等多个方面。

在调理血虚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改善血虚症状,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阴虚血热的中药方

阴虚血热的中药方

阴虚血热的中药方有很多,具体如下:
1. 清经散:由牡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黄、青蒿、茯苓、黄柏组成,被誉为“清火之良方”。

其中熟地黄补血补肾滋阴,白芍养血滋阴,茯苓行水泻热,青蒿、牡丹皮、地骨皮、黄柏清虚热,透阴分之伏热,合奏清热、养阴、凉血之效,可有效治疗血热、量多、色深红等症状。

2. 两地汤:由生地黄、玄参、白芍、麦冬、地骨皮、阿胶珠组成,诸药配伍可有效治疗阴虚火旺和血热出血的各种问题。

3. 小蓟饮子:组方中君药小蓟甘凉入血分,功擅清热凉血止血,利尿通淋。

臣药生地黄、蒲黄、藕节助君药凉血止血,并能消瘀,使血止而不留瘀。

佐药滑石、竹叶、木通、栀子清泄三焦之火,当归养血和血,防止诸药损伤阴血。

使药甘草和中调药,此方很好地治疗了血热证急症。

4. 十灰散:其中君药大蓟、小蓟相须配伍,凉血止血;臣药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根增强凉血止血的效果;佐药栀子、大黄、丹皮清热泻火、凉血祛瘀,诸药合用,使火降而助血止,有效治疗血热证。

此外,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中成药也可以治疗阴虚血热。

六味地黄丸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用于治疗阴虚为主,血热不是太明显的阴虚血热。

知柏地黄丸清热凉血的作用增强,适用于
阴虚而且血热症状明显者。

大补阴丸用于虚火较重,血热明显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专业医疗建议,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服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热该如何调理?
实热 实热的一般症状较重,很多都有明显的
病症,如发热、斑疹等,需及时就医,常 用一些清热、解毒、凉血等方药,针刺疗 法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泄热除邪的效果。 虚热
虚热大多表现的症状比较轻,容易被忽 略,且多为慢性经过,从临床体会来讲, 一般较难迅速治愈。因此,日常调养就特 别重要。症状重一点可在医生指导下,用 养阴凉血的方药,如生地、丹皮、赤芍、 玄参、知母等,当然也可以食用甲鱼、鸭 肉、墨鱼、竹笋、甘蔗、猕猴桃、桑葚等。 青蒿炖甲鱼、麦冬炖鸭肉、墨鱼煲汤都是 很好的滋阴凉血的佳肴。
血寒
手脚冰凉,原来是血寒惹的祸
相信很多女性都有这样的症 状,总是觉得肢体麻木疲软、皮肤 色淡、手足冰冷、怕冷恶寒、月经 后期常有痛经。其实,这些症状都 是血寒引起的。血寒,即血分有寒 , 一般多因寒邪侵犯血脉,或因阴寒 内盛,凝滞脉络而成。临床表现除 了上述症状外,还多兼血瘀证,如 唇舌青紫,月经色紫暗夹血块。
封面报道 封CO面VE报R S道TORY COVER STORY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如弱柳扶风;清代徐瑶在 《太恨生传》中写到,女虽支离憔悴,而委婉之态,楚楚动人。这些人物都是古 人眼中的美女,也都是玉体纤弱的“著名”病人。那她们的病根在哪里呢?
血热、血虚、血寒,
中医来支招
特约记者 / 李晓强 采访专家 / 刘春援 江西中医药大学 教授
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均可以引起血虚, 主要与失血过多、饮食不节和慢性损耗三 种因素有关。
失血过多:一般血虚多见于女性,若 月经量大而经期较长,可造成慢性失血,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血虚。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生冷不忌,饮 食不洁,易伤及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 生化之源,若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气血 生化无源,就会造成血虚。
临床上,还有一些病症 与血虚有关,如失眠、多梦、 神志不宁、健忘等。中医有 “血舍魂”之说,血虚则魂 不能归舍于肝,就会表现为 诸多神志问题。很多中老年 女性,常常被失眠、心神不 宁、健忘困扰,其实这就是 因为血虚阴亏,魂不守舍所 致。
足三里穴、血海 穴、三阴交穴等 穴位,具有疏经 通络,益气养血 的作用。
导致血寒。 血寒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怕冷、
痛经、手足冰凉,还可引起很多更 为严重的病症,如不孕症等。
中医认为,血寒则寒凝血脉, 血脉不利则气血不能正常输布,就 会引起脏腑失养,尤其是肢体末端 最容易受气血不利的影响。肢体不 能濡养温煦,就易感受风寒,进而 加重肢体的病症。因血寒常与瘀血 同时出现,血寒日久可引起很多因 瘀血而出现的疑难杂症。
实热多为邪热引起,表现为吐 衄、溺血、烦躁、口渴喜冷饮、口 干、便秘、舌绛红、脉数等。例如, 多发于小儿的麻疹、风疹等病毒疹, 因小儿腠理未固,易受到外来邪热 侵袭,这些疾病多表现为全身皮肤 发鲜红色斑疹,伴发热,是典型的 血热之实热。
虚热多为阴伤后,阴不制阳所 致,常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面 颊潮红、舌红。如很多女性月经量大, 且颜色较红,伴有面色潮红、心烦、 盗汗,脉数而弦细,这就属于血热 之虚热。
慢性损耗:如熬夜、过度疲劳等因素 均可造成阴血耗伤。
因此,对于血虚之证,不要一味补血,调养 脾胃、作息规律、劳逸结合才是正确的调摄方法。
如血虚症状比较严重,仅靠调养很难快速改 善,这时需要一些食药辅助,常见的中医补血方 剂有四物汤。另外,红枣、龙眼肉、阿胶等都是 很好的补血佳品。
虽然针对血虚有很多治疗调理方法,但有部
TCM HEALTHY LIFE-NURTURING 17
封面报道 封CO面VE报R S道TORY COVER STORY
分人存在“虚不受补”的情 况,即身体比较虚弱,多为 阴阳气血俱虚,因脾胃功能 较弱,即便给予较好的滋 补药物调理也不能很好地吸 收,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 起到反作用。对此,除了准 确辨证施治之外,需要首先 调理脾胃。
有人认为自己总是爱出汗不是阳亢就是 血热。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虽然血热 和阳亢均有出汗的症状,但这种出汗是指病 理状况下的出汗,如发热出汗、盗汗。若是 平常稍有运动便大汗淋漓,那可能就是表虚 的表现了。中医认为“血汗同源”,因血和 汗均由人体水谷精微化生而来,若长期大量 出汗,亦会造成阴伤血亏。
“中医有‘女子以血为本’的说法。”江西中医药大学刘春援教授介绍说, 林黛玉和《太恨生传》中女子的病证都在一个“血”字上,但血证又有所不同。
血热
血热是怎么一回事?
刘春援
擅长治疗妇、儿科 疑难杂症,对于抗衰 老、营养药膳与中医 食疗学颇有研究。有 个人专著及参编专业 著作多部。
血热是中医证型的一个独特术 语。简单地讲,就是热入血分。一 般多因外来邪热侵入血分,或情志 郁结,五志过极化火所致。根据不 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实热和虚热。
血寒的患者几乎都伴有阳虚, 常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口唇偏 青。其中,怕冷、手脚冰凉是最常 见的表现,这是因为身体中阳气不 能温煦远端肢体及肌肤所致。
哪些不良因素可引起血寒呢? 除体质因素,还有很多不良的 生活习惯可引起血寒,如夏天过食 冰冷的瓜果及饮料,或是冬天感受 风寒之气等,均可造成外来寒邪侵 袭身体,久而久之,伤及脾阳,阻 碍脾之运化,气血不生,阳气不升, 加重血分之寒。鉴于此,对于广大 女性朋友来说,过食冷饮,尤其经 期是引起血寒的最主要因素。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因爱美 心重,冬天穿着过少,感受风寒,
四 物 汤
封面报道 COVER STORY COV封ER面ST报OR道Y
血虚
血虚就是贫血?
就血虚而论,它的内涵更为宽泛。中医认为一 切阴血亏虚的病症均可称之为血虚。常说的贫血也 是血虚的一种表现。
血虚临床表现主要有面色萎黄、少华,唇甲淡白, 脉虚细等,严重者有头晕神疲、眩晕、心书中对她描述可推断,除了血虚, 她还兼有气虚、气郁。
无论是实热型的血热证或是虚 热型的血热证,均自觉手脚发热。 如何区别?一方面看手脚发热的表 现,如是否出汗潮湿,是否有时间 上的规律,一般虚热型的多有潮热, 夜间尤甚,实热型则相反。另一方 面要看其他症状,如是否有盗汗、
16 《中医健康养生》2018 年 9 月刊
心烦,或是失眠等症状。需要综合判断,否 则极易误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