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区域经济分析
湖南省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 ) 据来 源 与 样 本 选 取 。 标 数 据 来 1数 指
济协调发 展是湖南 省所面 临的重 大课题
源于 20 0 6年 中 国 城 市 统 计 年 鉴 . 有 较 高 分 析 , 出各 个 成 分 的 特 征 根 、 献 率 及 累 具 得 贡
展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用 2 0 采 0 6年 中国 城 市 统计 年 鉴 数 据 , 用 主成 分 分 析 方 法 , 湖 南省 1 运 对 3个 地 级 及 以 上城 市 经
济发 展 差 异进 行 定 量研 究 . 出 了协 调 湖 南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的对 策 建 议 。 提
湖南省 城 市经 济发展 差异 分析
胡 家 厚 1 向云 波 z
r l湘 西雅 思 实验 学校 湖 南 吉首 4 6 0 2华 东师 范大 学 上 海 70 0 20 6 ) 0 0 2
摘 要 分 析 了 区域 经济 发 展 差 异 及 其 成 因 , 定 有 针 对 性 的 区域 经 济 发 展 政 策 , 促 进 区域 经 济 协 调 发 制 对
了城 市 经济 的综 合 发 展 实 力 . 此 . 以把 因 可 它归 纳 为经 济综 合 实 力
定 的参 考 价 值
1 湖 南 省 城 市 经 济 发 展 差 异 的 主
成 分 分 析
11 构 建 指 标 体 系 .
正 指 :=凸iI 向标x 盏I u工 1 l _ ■ l 轰 儿 ^
湖 南 省 地 处 我 国 中部 地 区 .是 国 家 实
比较 合 适 . 累积 方 差 达 到 9 . 7 . 够 其 O5 % 能 6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分析
19 . 5 . 2 .5 . 30姗 2037 . 4 9 3 98 09 9301 901 2028 01 . .7603 1 1. 4. 3. 9 2 6 9 1 2 4 3
19 . 4 0 1 1 . 8 . 7 . 3 0 37 .16 1. 4 . 3 . 9401 1 . 0 2 1 1 1 03 .54039 99 75 24 9 2 0 5 0 9 2 9 4 7 19 O21 .28 022 021 . 1 0 31 0 37 98 4 . 3 . 95 . 8014 .6 . 1 3 4 . 5 .11 . 0 1 02 6 1 8 69 31 3 9 19 . 6 . 3 . 3 02 3 032 .62035 86 4 . 3 . 9602 601 202 7 .2 .1 0 32 .22 1. O 2 6 6 5 62 5 1 4 1 19 .04015 . 2 023 030 . 5 034 66 4 . 3.5 97028 .1302 4 .3 . 303 6 . 1 . 6 0 6 3 1 60 73 4
k
化 , 之 为 “ 构 效 应 ”; 称 结
k
s【是 产 业 集 中 程 度 引 I .
起 的 总 基 尼 系 数 变 化 , 之 为 “ 中 效 应 ” S△Cl 称 集 ; k 【 是 由于产业 结构 变化 和产 业集 中变化 两者综 合引起 的总基 尼 系数变 化 , 之 为 “ 合 效 应 ” 通 过 上述 称 综 。 分解 可 以 分 析 引 起 总 基 尼 系数 变 化 的产 业 结 构 原
差异。 1 基 尼 系 数 分 解 方 法 1 1 基 尼 系数 产 业 结 构 分 解 .
△ △ l +; C【I + G= C【 , △ l【 s.
湖南省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发展差异
湖南省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发展差异一、发展差异现状湖南省地处长江流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总面积21.18万km2,全省共有14个地级行政单元,122个县级行政单元。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省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四大区域经济板块——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其中长株潭板块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洞庭湖板块包括岳阳、常德和益阳,大湘南板块包括衡阳、郴州和永州,大湘西板块包括湘西、张家界、怀化、邵阳和娄底。
湖南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基础等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各地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导致全省区域经济存在差异。
图1和图2显示了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中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无论是GDP、财政收入还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远高于其他城市, 属于典型的“一城独大”。
图二湘南地区中, 衡阳的经济实力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郴州和永州;大湘西地区中, 怀化和娄底经济实力相似, 但娄底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怀化, 张家界经济实力略低于湘西, 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湘西。
总的来看, 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
图1 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GDP,财政收入图二二、产生差异的原因1.自然地理条件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自然地理条件虽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及演化仍起重要作用。
长株潭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水土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越,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区内经济差异呈发展式起伏上升后趋于平稳。
洞庭湖地区地处鱼米之乡,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历来以农业发展为中心,区内经济发展差距较小且变化不大。
大湘南矿产与旅游资源丰富,工农业发展兼备,近年来发挥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有望成为全省第二大经济增长极,2013年GDP占全省19.7%,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趋势与长株潭类似。
大湘西处于我国中部丘陵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交通大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中国家级贫困县8个,占全省57%。
缩小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分析
加强基础工业 优化存量 , 增强 实力 , 积极 调整 工业结构 , 协调采掘 、 能源 、 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 的发展 , 以新技术 的
在区域经济发展 中, 重大交通设施及交通枢纽 的分布对
应用为基础提高工业 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 步形成 以高新技 逐
第1 7卷第 6期
缩小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对策分析
刘一 良 曹 时军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商学院 ,湖南 长 沙 4 0 0 ;2 1 10 4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经济 学院 ,湖南 长沙 4 00 ) ◆ 10 4
[ 摘
要]作 为中部 的一个农业大省 ,湖南省域 内经济发展存在较 大的地 区不平衡性 。本 文从 区域 、产 业、人 力资本、
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全球性 的国际化问题 , 世界各 国都 面临着发展不平衡 的困扰 。作 为中部 的一个省 , 湖南省域 内 经济发展 亦存 在较 大的地区不平衡性。在中 国加入 WT O和 中央提 出中部 崛起 战略 的大好 形势下 , 如何 缩小湖南省 区域
和人文景观丰富的吉 首市的极化 , 强其集 聚效应 , 增 然后通 过点的扩散 , 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 发展。 ( ) 三 解决 贫困, 加快基础建设
湖南西部地 区发展滞后 的问题 , 某种意义上说 是贫困 从
造成的 。在 2 O个 国定贫困县 中 , 市( ) 中了全 省 4 % 三 州 集 5
的贫 困县 ; 1 省 定 贫 困 区县 中 , 市 ( ) 中 了 全 省 在 8个 三 州 集 5 %的贫困县… 。贫困问题不解决 , 0 湖南西部地区 的经济就
域 内的两条主要交通线 , 二者呈 “ ” 十 字型 分布。有 “ 黔门 滇 户” “ 、 全楚 咽喉 ” 之称 的 怀化 是这 两条 线 的交 点。因此 , 以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特点及趋势
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及趋势经济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经济结构的及时合理调整又是经济总量获得增长的必备条件。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发展,湖南经济在发展速度及总量扩张上虽有很大突破,但经济结构尚带有一定的计划经济体制痕迹与传统内陆封闭型经济烙印;同时,由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经济结构调整又碰到新的问题。
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属于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国际背景下的开放性调整,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的升级性调整,短缺经济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后的需求导向型调整,经济发展实现阶段性转变和体制转轨进入攻坚阶段后的战略性调整。
尽管机遇和挑战并存,但结构调整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认清和掌握我省经济结构的演变规律,对加快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效应对加入WTO后的各种挑战尤为重要。
本文就我省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作初步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湖南经济结构演变的特点(一)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经济发展过程也是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层次就越高。
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则随工业化的推进呈现倒U型曲线,即当一国工业化由初级阶段进入加速阶段,其增加值比重上升较快;当工业化进入成熟阶段,其比重则趋于缓慢上升继而停滞、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省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升级优化阶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46.99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3983亿元,年均增长8.8%,比全国同期平均速度高0.7个百分点。
伴随而来的是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继续得到相应发展;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基本的扭转,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促使湖南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迈进。
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40.7:40.7:18.6,演变成2001年的20.7:39.5:39.8(见表1)。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对策研究
其 中 , 第 k个 主 成 分 的 方 差 贡 献 计 算 相 应 各 指 标 因 子 在 主 成 分 中 的 载 荷 V一 表 2中 给 出 了标 准 化 原 始 变 量 用 2个 主 成 分 线 性表 示 的 近似 表 达 式 ,这 两 个 主
济 发 展 的 新 指 标 的综 合 得 分 ,然 后 加 以排 奎 一
在 中部 地 区仍 处 于落 后 地位 , 且 其 内部 经 济发 展 也 极 不 平衡 。 用主 成 分 分 析 方 法 , 湖 南 省 各 地 州 市 的经 济 而 运 对 发 展 水 平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与 评 价 : 用聚 类 分 析 法 , 1 采 对 4个地 4 市进 行 发展 层 次 的划 分 , 确 各 地 区 的 空 间分 布 " 1 I 明 格 局 ; 此 基 础 上 , 析 区 域 经 济发 展 差 异 的 原 因 , 出 了相 关 对 策 , 在 分 提 为促 进 湖 南 省 区 域 经 济 的 快 速 、 调 发 展 提 协
序, 比较 区域 经 济 发 展水 平 差 异 。 运用 主成
分 分 析 法 通 过 线性 变换 得 出 各 主 成分 的 贡
() 1
其 中 , 一 总 的 评 价 区 域 单 元 ,一 每 m n
邮 电业 务 总 量 ( 、 万 人 拥 有 中 等 学 校 个 评 价 单 元 总 的 评 价 指 标 , 第 i 区 x )每 X一 个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思考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思考摘要: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湖南省作为中部大省,在其市场以及政策作用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大幅发展,但是其内部经济发展仍不平衡。
本文以湖南省14市州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状态为基本参照,探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湖南省;协调发展在市场和政策作用下,无论国家领域还是区域内部,其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湖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大省,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经济发展成绩,其经济水平大幅提升,然而由于各地域地理环境、社会人文、政府政策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一、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体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省“3+5”城市群的发展,为湖南省区域经济带来了世纪经济发展大跨越,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趋于发展格局,但是,就其14市州内部发展状况来看,仍存在很大差异。
1、经济发展地区性差异湖南省经济总体取得了快速发展,2010年湖南省实现人均gdp242万元,十四市州长沙、株洲、岳阳、常德、郴州、衡阳、娄底、益阳、张家界、永州、怀化、湘西、邵阳646,330,325,281,261,236,199,180,165,164,148142,120,103(单位:万元)其偏离率,分别为201,051,047,022,011,-003,-020,-025,-036,-036,-041,-042,-050,-060,由此我们看出长沙、株洲、湘潭是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邵阳、湘西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2001年人均gdp来看,长沙是昭阳的45倍,到2010年则为53倍,这说明两者间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
而通过计算各州市的人均gdp偏差率,我们发现,湖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自东向西大致呈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集中于以长沙为中心的经济群,主要包括株洲、湘潭、岳阳,其主要在于京广铁路、湘江中下游以及107国道的复合线上,其工业化水平较高,主要集中由于第二三产业;第二阶梯是衡阳、娄底、怀化等,大多以湖南省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而第三阶梯则是分布在湘西、向南最边缘的地区,其农业生产率低,工业发展迟缓,交通闭塞等。
湖南省经济运行与发展分析ppt课件
2 产业集中度不高
•产业集中度不高表现在3个方面: •1是单项产业产值没有进入全国前5位 •2是产业空间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有 影响的产业积聚 •3是没有形成有影响的产业集团
支出
1998—20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98
2000
消费支出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3、重点区域带动作用增大
优势地区继续发挥带动作用,长株潭3市生产总值达2818亿元,增 长14.1%,比全省快2个百分点;“1点1线”地区生产总值为4770.15亿元, 增长12.9% 大湘西地区开发稳步推进,生产总值为814.24亿元,增长 11.6% “3+5”地区生产总值为5644.98亿元,增长13.2%
2.工业产业结构层次低, 工业企业规模小
1 轻重工业之比
2006年我省重化工业占工业比重达 68% ,说明我省工业1直偏向重化工业而轻视 轻工业,工业的重化工业趋势日趋明显 这种 重工业型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工业结构虽然 为我省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其弊端是 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
2 工业企业规模小,而且结构也不优
2 “长株潭”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有待加强
2006年,“长株潭”实现GDP2818亿元,第1次超过武汉,占全省GDP总 量的37.6%;3市1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湖南的城市无论从规模还是综合实 力方面都缺乏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湖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分析
湖南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研究学科专业:人文地理学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地理指导教师:杨兴礼研究生:周玉翠内容摘要本文是一篇定量研究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学术论文。
文章回顾了我国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现状,阐述了湖南省区域差异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评述了地区差异变动的主要理论:地区经济差异发散论、地区经济差异收敛论、倒“u”形理论、新增长理论、周期波动论等,分析了湖南省改革开放以来各市州经济差异的发散特征、部分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市差异的收敛特征及当前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动情况与倒“u”彤理论、周期波动论的相符之处。
文章从研究单元的确定、变量指标的选取、差异量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
本文采用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相结合的量度方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分析了107个县(市、区)的差异特征。
文章还建立了反映基础设旌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的23个主要指标构成的湖南省区域差异衡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差异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的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在14个市州中遥遥领先,反映了湖南省经济发展空间结构的“单极主导”特征;通过计算人均GDP的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水平及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演变趋势,发现90年代以来湖南省各市州人均GDP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在逐年扩大,其中绝对差异随年份直线上升,且这种差异扩大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通过计算各市州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的离差和比率、各市州发展速度的差异及产业结构的差异,认为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是:湘东京广沿线地区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湘西地区发展缓慢,地区差异不断扩大;通过以县为对象的差异研究发现在湘东湘西差异的大背景上还有核心区与边缘区的差异,它一方面表现为长株潭内层、围绕长株潭的中层、更远的外层的圈层差异特征,最落后的县分布于湘西、湘南、湘东边缘山区,另一方面表现为13个地级市周围地区较其它地区发达;文章还对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均衡发展论和非均衡发展论及其在我国及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讨论了不平衡发展在我国及湖南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不平衡发展应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模式,但这种不平衡应该有一个合理度,应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指导思想。
湖南调研的报告
湖南调研的报告湖南调研报告摘要: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湖南省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商机和潜力。
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湖南省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鉴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蓬勃发展的产业结构,湖南省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简介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既靠近华北经济区,又处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
省会城市长沙更是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条件是湖南省发展的重要支撑。
此外,湖南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和农产品资源等。
二、经济发展湖南省的经济总量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了4.2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湖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湖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三、文化特色湖南省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湖南湘剧、湘绣、湘菜等,这些传统文化代表着湖南人民的智慧和质朴。
同时,湖南省还以战略性文化新兴产业为重点,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湖南卫视的成功为湖南的文化产业发展树立了榜样,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
四、社会发展近年来,湖南省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湖南的高等教育机构数量庞大,并在吸引优秀人才、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增加了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潜在商机湖南的快速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商机。
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湖南拥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
政府大力扶持的创新型企业和初创企业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机会。
此外,湖南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张家界等,为旅游业提供了巨大机遇。
结论:综上所述,湖南省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优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商机和潜力。
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分析
2019年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图]一、湖南省概况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省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 其中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共有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122个县级区划。
403个街道、1138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合计1933个乡级区划。
湖南省行政区划分湖南省行政区划分地级市/自治州下辖县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长沙县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衡阳市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邵东市岳阳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湘阴县、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汨罗市、临湘市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津市市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安化县、桃江县、南县、沅江市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洪江管理区湘西土家族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苗族自治州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湖南省经济发展情况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湖南工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湖南工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南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近年来,湖南在推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湖南省的工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湖南工作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湖南省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根据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湖南GDP总量达到了3.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8.5%。
其中,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分别贡献了56.1%、39.8%和4.1%的GDP增长。
2. 产业结构调整:湖南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等发展迅猛。
湖南积极引进外资,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逐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3. 人才培养和引进:湖南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各级政府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人才开发基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同样,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湖南的建设事业。
4. 区域合作:湖南积极参与中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互动。
湖南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与周边省份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同时,湖南积极推动与中部省份的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合力。
二、湖南工作发展的未来趋势1. 继续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湖南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通过增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消费潜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
2. 加快工业升级和转型:湖南将继续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加大对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3.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湖南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打造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科研平台的建设,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湖南,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4. 深化区域合作与交流:湖南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湖南省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发展差异
湖南省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发展差异一、发展差异现状湖南省地处长江流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土地总面积21.18万km2,全省共有14个地级行政单元,122个县级行政单元。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全省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四大区域经济板块——长株潭、洞庭湖、大湘南、大湘西——其中长株潭板块包括长沙、株洲和湘潭,洞庭湖板块包括岳阳、常德和益阳,大湘南板块包括衡阳、郴州和永州,大湘西板块包括湘西、张家界、怀化、邵阳和娄底。
湖南自然地理条件与历史发展基础等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各地产业结构、城镇化进程、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亦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导致全省区域经济存在差异。
图1和图2显示了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图1中长株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无论是GDP、财政收入还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均远高于其他城市, 属于典型的“一城独大”。
图二湘南地区中, 衡阳的经济实力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郴州和永州;大湘西地区中, 怀化和娄底经济实力相似, 但娄底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怀化, 张家界经济实力略低于湘西, 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高于湘西。
总的来看, 湖南省14个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
图1 四大区域经济板块的GDP,财政收入图二二、产生差异的原因1.自然地理条件影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自然地理条件虽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及演化仍起重要作用。
长株潭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水土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优越,逐渐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网络,区内经济差异呈发展式起伏上升后趋于平稳。
洞庭湖地区地处鱼米之乡,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历来以农业发展为中心,区内经济发展差距较小且变化不大。
大湘南矿产与旅游资源丰富,工农业发展兼备,近年来发挥毗邻珠三角的区位与交通优势,有望成为全省第二大经济增长极,2013年GDP占全省19.7%,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趋势与长株潭类似。
大湘西处于我国中部丘陵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交通大多不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中国家级贫困县8个,占全省57%。
湖南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其中,T表示锡尔指数,/ 1 为将整个被研究区域划分 的单元数 ,Y 表示第 i 区域 的 G P占整 个区域 G P的 个 D D 比重 , P 表示第 i 个区域人口占整个区域的人口的比重。
使用锡尔指数 的一个好处就是 可以对其 进行分解 ,分
州, 共六个地级市,湘中包括邵阳、常德、益阳、娄底及
一
、
区域 经济差异研 究的基本方 法
价 格指数的影响 ,只能粗 略地 描述地 区之 间 的经 济差 异 。 相 对差异指 标 可 以消除 价格水 平 的影 响 ,能 够对 不 同 时
1 、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 指标 的选取 。对于 区域经 济 差异的测度指 标可 以分 为两 种 J ,一是 综 合指 标法 ,二
体的人均 G P D ,并且 有 =∑XP。 i
( )基尼 系数 G=1 P 2 i W 3 一 {( Q — ) () 3
式中 ,Q =x ,Wi i w =
… ‘
,W 为第 i G P占 组 D
I
-
划分 ( 分区的统计数据难 以取得) 4个市辖 区合并为 ,3 1 个市区,湖南省被划分为 11 3 0 个基本区域单元。在选
各个地区 的经 济上 的差 异 ,而忽 略 了区域 其 他 方面 的 指 标 ,与综合指标相 比单 一指标存 在某些不足 。但是单一 指 标与综合 指标又有 密切 的联系 ,一 个地 区的 人均 G P在 D
指数及偏态 系数来分 析湖南 区域差异 。 ( )极值 比率 :V x x 1 = 一/ () 1 式 中,V 表示极值 比率 ,x ~表 示样 本 中的极大 值 , x 表示样本 中的极小值 。
湖 南 区 域 经 济 差 异Βιβλιοθήκη 实证 分 析 何 灵 陈勇强
区域发展的经济文化背景分析--以衡阳市为例初稿
1.衡阳的地理位置衡阳市位于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有南北要冲、两广咽喉之称,处于“3+5”城市群的最南端。
目前,衡阳市城区人口达100万,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在全省排名第二。
就资源秉赋和区位条件而言,衡阳在“3+5”城市群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2.衡阳的经济背景2.1经济特色与地位对于衡阳要紧紧抓住“3+5”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开展“两型”社会建设,打造“长株潭衡”经济走廊,建设衡阳“西、南、云、大”“半小时”经济圈。
通过微调行政区划,营建“南岳衡山”和谐文化亮点,潜心挖掘衡阳在“3+5”城市群中旅游资源优势,努力使衡阳成为“3+5”城市群的重要一极。
综合考虑,衡阳区域发展的主要优势地位表现于:一、“长株潭衡”工业走廊,全国中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半小时经济圈”内部交通网,湖南中部“大交通”网络。
三、“南岳衡山”和谐文化广场,衡阳在“3+5”城市群中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全国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
四、“三水灵韵”,现代宜居生态城市。
五、政策倾斜和项目支持,“3+5”城市群资源型城市。
六、大流通网络和湘南商贸重要地位,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2.2地区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企业单位效益向好,职工收入增加;民营企业大部分职工以计件工资为主,计件工资比例高于其他工资一倍还要多。
行政事业单位第十三个月的工资也同时到位。
还有如教师绩效工资、企业职工年终分红、奖金、春节慰问金、加班费等等集中发放是本季度收入大增的重要因素。
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部份人员从事第二职业活动增加,收入渠道拓宽,其他劳动收入随之增加。
水费、燃料费大幅增加,家庭日用品购买增加,导致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杂项商品和服务消费的增长。
衣服价格下降、药品价格下降导致衣着、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的下降。
2.3市场化水平的价格指向一是2009年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市场粮价有可能继续小幅上升,也带动其制品价格的上升;二是基期价格从09年7月份开始逐月回落,今年下半年若不再出台提价项目保持目前价位,价格总指数将呈逐月回升态势;三是目前生猪、猪肉价格的回升,也将带动其副产品及制品的上升,推动总体市场价格上升;四是随着经济形势好转。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差异 是一个全球性 的国际化 问题 ,世界各 国都 面 临着发展不平衡 的 困扰 。湖南作 为中部的一个省 ,其 区域 内经 济发展亦存在较 大的地 区不平 衡性 。这不仅直接 影响到 湖 南省和谐社会 构建和新农村建 设,而且也对 中部地 区乃至 全 国 的 经 济 发展 产 生 消 极 影 响 。 因 此 , 有 必 要 对 其 区 域 经 济 差异形成原因进行 进一步的分析 。 历 史 原 因 湖南 省东部长株潭地 区历史上一直是湖 南省国 民经济发 展 的支柱 ,具有较为完 善的工业体系 ,较好 的基础设施 ,较 理想 的协 作配套条件 ,技 术先进 ,工人 素质 高,管理水平较 高 ,企业 的 自我积 累能力强。投资环境较 好,不仅易于从 国 内取得 资金 ,而且也 易于取得外资 的支 持,而且东部 的优势 区位 也便于其开 展与 国外 的技术 、产 品交流,参与世界经济 的循环 ,提高 区域经 济的整体素质 。而 湖南省 中西部地 区, 虽然有较好 的资源优势 ,但在一定时期内资源 开发 的条件差 , 不 仅公路、铁路等运 输 网络不完 善,而且开发所需 的配套 条 件 也不 理想 ,这往往导致开发资源成本高,投 资收益率低下 。 在 市场经济 条件 下,资金 的运 动受市场的支配 ,总 是从资金 收益率低 的地区流 向资金 收益率高的地 区,这就表 明,在一 定时期里 ,中西部地 区不仅 资金积累能力 因企业效 益低而较 弱 ,而且中西部的资金在市场 作用 下有 外流 的趋势 。 二 、 区位 原 因 湖南省农村经济受各种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条件 以及城市 经济等多种综合因素影 响,形成特色 比较 明显的五大经济区。 是洞庭湖 区,包括益 阳、常德和岳阳三个城市。该 区有全省 最肥沃的平 原区 ,人均耕地面积较大 ,排灌设施较好 ,农业科 研和技术推广力量较强,农 民文化素质较高,是全省农业综合 优质商品基地 。二是长株潭区。该区气候资源优越,农业生产 条件 良好,城市经济辐射力强,农副产品市场容量大,农业的 集约化程度、土地生产率、多种经营 比重,以及乡村企业均居 第 一位 ,属经济最发达、最 富裕的农业区 。三是娄邵区,该区 人 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面积少 ,农业基础 比较薄弱,干旱制约 着 农村 的发展,但柑橘、茶叶、黄花菜 、干辣椒等园艺作物在 全省居领先地位 。四是湘南区,包括衡 阳、郴州和永州三市。 该区土地面积较大,粮食、烟 叶、牲猪 以及用材林 、经济林等 的地位 比较重要,但农村经济尚不活跃,乡村企业 比较落后。 五是湘 西区,包括湘西 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三个城市。 该区山地资源丰富,是全省最主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也是水果、 茶叶、烟草 、油料和食草牲畜主要产区之一。但 由于耕地少, 交通 闭塞,科技水平和农 民文化素质低,粮食长期不能 自给, 农村经济落后,是湖南省主要的贫 困地区。 从水系方 面来看 ,省 内的长 江水系发达 ,流域 面积大。 湖南有吞吐长江的全国第 二大淡水湖洞庭湖 , 洞庭湖有湘 、 资、 沅 、澧 四水 ,四水纵横贯穿全省,四水的总长度为 2 8 8 0公里, 省 内流域面积有 2 0 4 0 7 5 平 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 的 9 6 % 。这 种情况是长江 流域其他 省市没有 的。其二 ,湖 南湘 江有连接 长江和珠江 、贯通东海和南 海的开发前景 。湘江 上游与珠江 支流西江 上游 相近 ,且有 水相连 ,开拓成湘 桂运河,就能实
湖南省市场分析报告
湖南省市场分析报告引言概述:湖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和潜力。
本文将对湖南省的市场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消费市场、投资环境和市场前景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经济发展1.1 经济总体情况- 湖南省的GDP持续增长,年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 湖南省的经济结构逐渐优化,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不断提升。
- 湖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2 区域经济差异- 湖南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长株潭城市群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 湖南省的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 湖南省的农村经济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1.3 外贸和对外开放- 湖南省的外贸进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 湖南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省份和国际市场的合作。
- 湖南省的外贸结构逐渐优化,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断提高。
二、产业结构2.1 传统产业- 湖南省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
- 湖南省的传统产业面临资源约束、环保压力等问题,需要转型升级。
- 湖南省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力度。
2.2 新兴产业- 湖南省的新兴产业涵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 湖南省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 湖南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3 服务业- 湖南省的服务业发展较快,包括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
- 湖南省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加。
- 湖南省将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
三、消费市场3.1 消费结构- 湖南省的消费结构逐渐升级,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加。
- 湖南省的消费市场需求多样化,中高端消费逐渐兴起。
- 湖南省将加大对消费市场的培育力度,推动消费升级。
3.2 电子商务- 湖南省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 6 5 4 3 2 1 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45.8%
2010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
34.6%
36.7%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8.7%
二、湖南省与国家、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比较
2010年全国三次产业比重
10.1%
第一产业
2010年湖南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14.5%
39.7%
43.1%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46.8% 45.8%
大湘西经济圈—————旅游经济圈(2小时经济圈)
1.大湘西经济圈是指武陵、雪峰、云贵 “112310”确立空间模块 高原环绕的广大地区,经济不发达但旅 1个中心——以吉首市为旅游发展 中心; 游资源特色明显,民俗风情独特,自然山 1个龙头——以张家界市为旅游产 水神奇,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业龙头; 尤其是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更是独 2个枢纽——以怀化市和常德市为 一无二。 旅游交通枢纽; 3个重点——以凤凰古城、洪江古 2.地处湘、鄂、渝、黔、桂5省,是武陵 商城、新宁山崀山作为大湘西地区 山经济协作区的一部分,是我国中、西 的重点,同时也分别是湘西州、怀化 和邵阳旅游业发展的龙头。 部两大经济地带的结合部位,是通往云、 10个特色旅游区——张家界、凤 贵、渝的门户地带,起着引东接西、连南 凰古城旅游区、桃花源生态旅游区、 通北的重要作用。 洪江古商城等 总结:地域偏僻,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 弱,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财源聚 集,其重要途径在于致力发展旅游产业。 朱镕基同志在考察湘西时指出:“发展旅 游产业是湘西最大的出路”,2004年以 后湘西成为湖南的旅游经济重心。
黔张 常
上瑞 高速
张家界
武汉
常德
岳阳
重庆
吉首
益阳
长沙
湘潭
株洲
娄底 怀化
贵阳
京广线
邵阳
衡阳
永州 柳州
郴州
京珠高速
南宁 凭祥 湛江
夏蓉 高速
广州
大湘南经济圈————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以衡阳为中心城市,包括衡阳、郴州、 永州市,重点构建“三极四带”产业 布局。即打造衡阳、郴州和永州三极; 形成以京珠高速和京广铁路、武广客 运专线,二广高速和洛湛铁路,泉南 高速和湘桂铁路,厦蓉高速和台南高 铁四组交通干线为主轴的四条“井” 字形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带,最终对接 华南经济圈。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土地、矿产、人 力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作为湖 南的南大门,大湘南是珠三角、长三 角经济圈、粤港澳经济辐射的重要基 地。
地形地貌
全省以山地、丘陵地形 为主。东、南、西三面 环山,中部丘岗起伏, 北部湖盆平原展开。
东北部经济发展良好, 中部相对落后,西部贫 困。
矿产资源
湖南省矿产丰富, 素以“有色金属之乡” 和“非金属之乡”著 称。目前已发现各类 矿产141种,其中锑、 钨、锰等41种的保有 储量居全国前5位, 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 有重要地位。
湖南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数比重
湖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数比重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 2001 2002 2003 2004 第一产业 2005 2006 2007 第三产业
数据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
2008
2009
2010
第二产业
湖南第一产业已无法对就业增长作出贡献。 第二产业就业弹性递减, 但其发展还可以容纳就业人口的增长。 第三产业就业弹性远高于第二产业,是吸收过剩和新增劳动力的主要领域。要 增加就业量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就业贡献率大的行业.
C、第三产业
湖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构成 50 40 30 20 10 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金融业
批发和零售业 房地产业
住宿和餐饮业 其他服务业
从湖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构成看,金融业比重明显上升;而其他服务业占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则由2005年的47.7%下降为09年的45.1%,内部结构进一步 优化。实际上我省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2009年湖南第三产业对经济 增长的贡献率为35.8 %,比2008年下降了12.7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第三产 业结构相对依旧较低,使得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是很强。
惟
楚有材
于斯为盛
结构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区域概况
未来展望
长株潭城市圈
区域概况
秋风万里芙蓉国 芙蓉国里尽朝晖
游山水 吃湘菜 瞻伟人 泡辣妹
自然地理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 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 省境南北,故简称湘。湖南东临江西, 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 北连湖北。土地总面积211829平方公 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21%,在 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10位。 “三湘 四水”是湖南的又一称谓,“三湘” 是指“潇湘”、“蒸湘”和“沅湘”。 四水则指湘江、资江、沅江和澧水。
4 3 2 1 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废弃资源废旧材料回收加工 饮料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家具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家具制造业 其他采矿业
1.212792
1.19207 1.181999 1.085111 1.081717 1.055873 0.974232
工业中各产业区位商
烟草制品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纺织业 塑料制品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 金属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其他采矿业
2010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2010年三次产业产值比
14.5%
39.7%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a.第一产业吸纳的就业人 口比重最高,处于低端就 业结构阶段。2010年,第 一产业的产值占总产值比 重的14.5%,但吸纳的就 业人口比重却高达36.7%。 表明我省第一产业的生产 效率低。 b.第二产业以28.7%的就 业人口数,生产了45.8% 的产值。 总的说来,现阶段我省工 业化处于中期。
a.第一产业高出全国4.4个百分点,说明湖南仍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在全省 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都是三次产业中的主导部分。 c.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低于全国3.4个百分点,表明湖南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 够理想,仍需大力促进。
中部六省份的三次产业结构
2010年中部六省份三次产业构成 60 50 40 30 20 10 0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西 安徽 河南
产业结构
一、三次产业演进及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湖南产业结构演进
5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湖南三次产业演 图
第三产业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湖南产业结构的发展基本上是与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一致。自从96年之后我省第一产业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不断上升。99年我省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此进入了持续六年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出现了产业结构虚高度化。2006年,我省产业结构理性回归到“二三一”。
b.现阶段湖南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集中在组织管理、 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利益机制等五个方面。
B第二产业
产业 烟草制品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3%的柑桔
旅游资源
•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 国家5A级景区:岳麓山、岳阳楼、湘潭韶山景区、南岳衡山景区、张 家界武陵源
人口、劳动力
人口结构
10%
18%
0-14 15-64 65以上
72%
2011年末户籍人口为7119.34 万,常住人口6568.37万,受 育龄妇女人口峰值因素影响, 近几年出生率呈现持续回升的 态势,2011年人口出生率有少 量增加。人口结构来看,老龄 化和少子化开始出现。全省常 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 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7%;具 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 为14.2%,文化程度总体不高。
张家 界
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1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 水产基地;横跨鄂中南和湘北,城市 密集,环绕着湖南常德、益阳、岳阳、 汨罗、沅江等十余座城市;洞庭湖担 着长江及四水调节功能 。
三条开发轴 东线的主轴线为京广铁路湖区段
西南线的主轴线为石门—长沙铁路,
中线的主轴线为联结石首-华容-南 县-茅草街-沅江-益阳的南北向公 路干线
在14个市州中,特大城市 主要分布在湘东、湘北 和湘南, 湘中和湘西城 市规模相对较小, 其中 湘西的城市规模最小。 可知湖南省城市等级分 布存在区域差异,这与 湖南的地形地貌有很大 关系。
图2 来源于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
交通网络
铁路三纵四横 高速公路五纵七横 五大航空机场 湘、资、沅、澧四大水运主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