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风俗习惯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PPT课件】
冬至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 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冬至节习俗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 “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 、临沂周边地区,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 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 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过端午节,古老的 习俗有:女儿回娘家, 挂钟馗像,迎鬼船、悬 挂菖蒲、艾草,游百病 ,佩香囊,赛龙舟,比 武,击球,荡秋千,给 小孩涂雄黄,饮雄黄酒 、菖蒲酒,吃五毒饼、 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 等。
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或七巧节,农历七月 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 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 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活动
赏花灯 猜灯谜 耍龙灯
头牙
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 初二,俗称青龙节,又被称为 “春耕节”、“农事节”、“ 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 日。
“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名叫“年”的 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 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 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 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一样,都 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
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 ,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 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 。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 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 住,只好同意了。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傣族)2.三月街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
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白族)◇3.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基诺族)(拉祜族)4.踩花山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苗族)5.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傣族)
(彝族) (纳西)
(基诺族) (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苗族)
(阿昌族) (傈僳族)
(景颇族)
4.丢包
每年泼水节时,傣族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相对排成两行,女方把花包掷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装作不接花包,愉快认输,把礼物赠给姑娘,双双离场去倾诉衷肠。丢包时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动。
5.阿夏婚
云南宁蒗摩梭人旧时婚俗,“阿夏”系摩梭语,为“朋友”之意,男女双方不称夫妻而称“阿夏”,只要男女双方情投意合,交换信物之后即可偶居。其中走访婚最为奇特,走访婚是夜里男到女家望门访宿,次日黎明回到自己家中,不同吃不同劳动,无家庭经济联系,所生子女属女方,男女双方都可与其他人有同样的关系,这种婚姻是一种母系社会制的残余。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娱乐,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2.三月街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
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3.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4.踩花山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5.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
典礼开始,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的紫糯包,接着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帽领舞,各族同胞也跟着一起翩翩起舞,人们兴高彩烈,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发出“哦啦!”“哦啦!”的欢呼声。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民俗文化概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民俗文化的节日庆典•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起源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民俗文化不断积累、沉淀,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凝聚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民俗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了解民俗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教育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介绍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如汉服、蒙古袍、苗族银饰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茶酒文化等。
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及居住习俗,如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等。
030201阐述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族谱、家训、家风等。
家族制度介绍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及文化内涵,如婚礼中的拜堂、闹洞房,葬礼中的守孝、祭祀等。
婚丧嫁娶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节日庆典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及民间信仰等。
四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课件
VS
详细描述
中国传统服饰以汉服、唐装等为代表,采 用丝绸、麻布等天然材料制成,色彩鲜艳, 工艺精湛。不同时期的服饰也有不同的特 点,如汉代的宽袍大袖、唐代的华美长裙 等。此外,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也各具特 色,如苗族的刺绣、藏族的# 四年级上 册传统文化课件
04
传统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
总结词
描述盘古如何用斧头劈开混沌,创造天地的故事。
绘画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绘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提高审美水平。
中国绘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 题材,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 表现出自然美和意境美。
通过欣赏和创作中国画,学生可以深 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点和表 现手法。
戏曲
01
后羿射日
总结词
描述后羿如何射下九个太阳,为民除 害的故事。
详细描述
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大地 干裂,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只留下 一个太阳普照大地,从此百姓安居乐业。
精卫填海
总结词
描述精卫如何填平东海,不畏艰难的故事。
详细描述
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因在东海游玩溺水而亡,灵魂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石 头和树枝填平东海,不畏艰难,毅力坚定。
学习传统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中国传统音乐以五声调式为基础,注重旋律和节奏的表 现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和演奏中国传统乐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 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点。
03
传统习俗
饮食文化
总结词
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THANKS
感谢观看
最新中国56个民族风俗习惯简介(图片很全)
谢谢观看!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62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嘿罗嘿罗嘿罗嘿罗嘿...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 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 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过 手 米 线 耍 白 象
三道茶→
赫(he)哲族
鱼
皮
鞋
和
鱼
皮
生
服
鱼
装
片
回族
清 真 寺
油 香
基诺族
剁 生
大 鼓 舞
京族
独弦琴
顶杠
柯尔克孜族
(hu)
黎族
傈(li)僳(su)族
刀 杆 节
珞巴族
傩 舞
满族
旗袍
门巴族
苗族
银饰
仫 佬族 (mu4)
走 坡 节
赛 竹 球
纳西族
东巴文→ ↓
羌族
撒拉族族
塔塔尔族
土家族
吊脚楼
土族
维吾尔族 nang
佤族
乌孜别克族
锡伯族
瑶族
彝 族 (yi)
仡(gē)佬(lǎo) 族
壮族
藏族
朝 拜 酥油茶
知识小结:
1.中国最新的少数民族是? 2.中国最古老的民族是? 3.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省? 4.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文字? 5.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6.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嗜好烟酒
油 炸 花 蜘 蛛
布依族
布依人酷嗜狗肉, 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说
花江狗肉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得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 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得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与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2.三月街就是大理白族最盛大得传统节日,也就是云南省与全国少有得规模最大得物资交流盛会.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得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得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与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3。
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得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其中以彝族与白族得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得大火把,各家得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得火把,绕住房与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得歌声得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得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与比赛。
4.踩花山苗族盛大得传统佳节,一般就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得苗族人民身着鲜艳得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得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得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与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5。
目脑纵歌节就是景颇族盛大得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得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得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得广场举行活动。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2.三月街是大理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云南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
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3.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4.踩花山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5.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
典礼开始,鼓乐齐鸣,景颇族和其他民族同胞互赠鸡蛋、米酒等礼物,向来宾敬献用芭蕉叶包的紫糯包,接着由两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头戴美丽的孔雀羽帽领舞,各族同胞也跟着一起翩翩起舞,人们兴高彩烈,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发出“哦啦!”“哦啦!”的欢呼声。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一、传统节日◇1.泼水节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
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
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傣族)2.三月街是XX白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也是XX省和全国少有的规模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
据史料记载,三月街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最初带有浓厚的佛教庙会色彩,后来逐渐发展成交易货物的集市,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内容也更丰富,除集市经贸外,还有唱大本曲、打霸王鞭等传统文艺活动和赛马、赛龙舟、射箭、田径等民族体育表演或竞赛。
(白族)◇3.火把节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节最为隆重,最具代表性。
到了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竖起一个高丈余的大火把,各家的小火把放在大火把周围,以示团结齐心。
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围着火把唱歌跳舞。
高潮时,人们还要举着熊熊燃烧的火把,绕住房和田边地头巡游,边走边唱,并发出阵阵宏亮的歌声的吼声;火把相连,形成条条火龙,蔚为壮观。
火把节期间的白天,人们将参加摔跤、赛马、斗牛、爬杆等活动和比赛。
(彝族)(纳西)(基诺族)(拉祜族)4.踩花山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时场中锣鼓喧天,人们为爬杆英雄欢呼雀跃。
(苗族)5.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目脑纵歌”译意为“大伙跳舞”,盛大的目脑纵歌一般安排在农历正月中旬以后的几天,选双日为吉,并有相对固定的广场举行活动。
中国主要地方特产与风俗习惯
西北地区风俗习惯
饮食:以面食为主,如拉面、馒头、饺子等 服饰:以棉衣、皮袄为主,色彩鲜艳,图案丰富 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 婚俗:注重礼仪,讲究门当户对,婚礼仪式丰富多彩 丧葬:注重孝道,丧礼隆重,讲究入土为安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佛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宗教活动丰富多彩
湖南:湘莲、湘茶、湘绣、湘菜、湘酒、湘瓷、湘竹、 湘玉等
西南地区特产
重庆:火锅、小面、毛肚、 江洲司马青团
贵州:茅台酒、老干妈、贵 阳肠旺面、遵义豆花面
云南:过桥米线、鲜花饼、 宣威火腿、普洱茶
四川:火锅、麻辣烫、担担 面、夫妻肺片
西藏:酥油茶、糌粑、牦牛 肉、青稞酒
西北地区特产
甘肃:兰州拉面、牛肉面、 凉皮、臊子面
福建:武 夷岩茶、 福州鱼丸、 泉州肉粽
江西:景 德镇瓷器、 庐山云雾 茶、赣南 脐橙
山东:青 岛啤酒、 德州扒鸡、 烟台苹果
华南地区特产
广东:荔枝、龙眼、菠萝、香蕉、芒果、杨桃、番石榴、 木瓜、莲雾、黄皮、番荔枝、菠萝蜜、桂圆、荔枝干、 龙眼干、香蕉干等
福建:龙眼、荔枝、芒果、杨桃、番石榴、木瓜、莲雾、 黄皮、番荔枝、菠萝蜜、桂圆、荔枝干、龙眼干、香蕉 干等
春节:吃饺子、放鞭炮、 拜年
元宵节:吃元宵、赏灯会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赏菊
冬至:吃饺子、喝羊肉汤
华东地区风俗习惯
春节:吃饺子、放鞭炮、 拜年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挂艾草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提灯笼
冬至:吃汤圆、祭祖、扫 墓
华南地区风俗习惯
单击添加项标题
广东:春节舞狮、舞龙、放鞭炮
东北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基诺族) (拉祜族)
4.踩花山
苗族盛大的传统佳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节日期间,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涌入固定坝坡上,由村寨有威望的人将五彩花杆插好,进行跳舞、跳狮子、斗牛等活动,活动的优胜者将爬到花杆顶上取下奖品(一个猪头和两瓶好酒),此风俗习惯
一、传统节日
◇1.泼水节
傣族的新年称为“泼水节”,时间为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一般为3-4天。节日清晨,人们穿着盛装,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听佛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用象征吉祥的清水互相泼撒嬉戏,以示祝福。其间举行划龙舟比赛、跳象脚舞和孔雀舞,放升高,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青年男女则进行丢包活动,谈情说爱,选择配偶。 (傣族)
7.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婚恋习俗,又称走寨,每当月明之夜,小伙子们三五成群弹着月琴,吹着洞箫到村村寨寨去寻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弹唱,嬉笑娱乐,通过“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谊,甚至相恋而盟誓终身。
8.树叶信
在景颇、傈僳族中流行过的“实物信”,利用树叶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每种树叶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如男子用两片嫩叶加上蜂蜜等物,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女方有意则回赠草烟、芦子等,如表示拒绝则把两片树叶翻成背靠背送还给男方。住地相距较远的亲人如收到一条二指宽的剥皮牛肉就知道家中有人亡故等等。
6.播种节
佤族的传统节日,节日一般在佤历“气艾月”(农历二月)举行。届时,村村寨寨都将房屋修整一新,剽牛一头,将牛肉分给家家户户祭祀祖先,然后人们身着盛装,带上农具和食物到田间地头,长者唱撒谷调,男子打坑,女了点播。
(佤族)
7.赛马会
五月端午的赛马会是中甸藏族人民纪念格萨尔大王的盛会,是藏历新年,是高原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日子,每逢这一天,人们扶老携幼,争相前往舞凤山赛马场观看赛马,100多匹赛马将表演精彩纷呈的马术、马技;晚上各民族一起在大街上点燃篝火,跳舞狂欢。
中国民俗节日汇总和分析最新优质PPT课件
起源
? 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 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 “年,谷熟也”。春节(夏历新年)源自何时很难 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 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
? 实际上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
5
适用地区
?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 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 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6
习俗
? 放鞭炮 贴春联 拜 年 吃饺子
7
小年
?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 “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 ”指
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
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 “
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说法,
也就பைடு நூலகம்官府在腊月二十三
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
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
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
? 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的 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 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 夜。
11
吃年夜饭
?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 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 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 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 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 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 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 点。
13
“年”的传说
?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 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 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 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 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课件
文化所表现出来
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民俗的产生条件
•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 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 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 庆、娱乐、礼节和生产等诸方面。自然环境、生 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
• 少数民族对自己的风俗习惯是否被尊重十分敏感,往往把它看作 是否尊重他们的民族的问题。
•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少数民族,是民族平等原则 的体现,对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
• 党和国家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同时,也尊重少数民族改革 其风俗习惯的自由。民族风俗习惯又是发展变化的,不断除旧更 新的。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的进步,少 数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就会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而显现出落后性, 并将被历史所淘汰。
相关法律法规
•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依法享 有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的权利。任 何人都对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 习惯,对于侵犯消费者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 的行为,消费者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赔礼道歉、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情 节特别严重构成犯罪的,司法机关应当给予以刑 事制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第1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45、246、249、250、251条。)
•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改革是少数民族自己的事情,必须由少数民 族自己来决定,由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自己来做,而不能由外力 强制或者包办代替。
中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原则
• 1、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自愿的原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