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2019春四年级数学下册 2.1《乘除法的关系》教案4 (新版)西师大版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乘法表和除法表中的基本口诀。
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乘法表和除法表中的口诀。
3.通过实际应用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1.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用场景。
2.通过图片和例子,展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模仿操作。
3.给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
2. 掌握乘法表和除法表中的口诀1.展示乘法表和除法表,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介绍口诀。
2.让学生跟读口诀,并进行练习。
3. 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计算1.设置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小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2.教师进行练习和指导,协助学生解决疑惑。
4. 通过实际应用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1.通过生活中实际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和除法的实用性。
2.给学生一些习题,鼓励学生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情况,是否能够掌握乘法表和除法表中的口诀。
2.观察学生在习题练习中的能力表现,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计算。
2. 结果性评价1.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掌握程度。
2.给学生进行一次测验,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后记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乘法和除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并能够运用于实际应用中。
以后的学习中,将更深入地学习和应用乘法和除法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乘除法的关系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2. 能够运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问题。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知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体验乘除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2.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难点:1. 理解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乘法口诀表。
2.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那么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除法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15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乘除法的关系。
例如,让学生用小棒表示乘法,然后通过分组来表示除法,让学生体验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2. 讲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是相互联系的。
3. 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问题,让学生体验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乘除法的关系。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2. 强调乘法口诀在除法计算中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体验了乘除法的关系,培养了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关系的关键步骤。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乘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2. 提问: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探究乘除法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过程,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乘除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相反的运算,乘法是将两个数相乘,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份。
3.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验证乘除法的关系,如:2 × 3 = 6,6 ÷ 3 = 2。
三、应用乘除法的关系(10分钟)1. 提问:如何利用乘除法的关系进行计算?2. 学生自主思考并回答问题,如:已知两个数的乘积,求其中一个因数;已知一个数和它的倍数,求另一个因数等。
3.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应用乘除法的关系,如:已知 2 × 5 = 10,求10 ÷ 5 = 2。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提供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乘除法的关系,提高运算能力。
五、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乘除法的关系。
2. 强调乘除法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乘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乘除法关系的掌握程度。
备注:本教案适用于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教学时间约为50分钟。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乘除法的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四)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科书p5页至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谈话。
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看吧(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二、新知学习(一)理解乘法的意义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6.学生汇报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7.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思考:与第(1)题比,(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四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尤其是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乘数、被乘数、因数、积、商等。
3.能够运用乘除法的基本法则进行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将乘除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乘除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组织一次校园购物活动,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乘除法的作用,从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例子,总结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乘除法问题进行讨论,如:分配水果、购物找零等。
2.各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这个问题中涉及哪些乘除法部分?
-这些乘除法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这个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已有一定经验,具备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自信,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学生在本年龄段好奇心强,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欲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第二单元第1课《乘除法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1课《乘除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乘法算式推导出对应的除法算式;2.掌握使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如何使用乘除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在课前认真预习课本内容,掌握乘除法的相关知识点。
2. 导入新知1.回顾第一单元中学到的乘法知识。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一下乘法是怎么进行运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澄清乘法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2.引入除法的概念。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一下除法是怎么进行运算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澄清除法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3.带领同学们通过具体的例子,让他们掌握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使用乘法算式推导出对应的除法算式。
3. 拓展练习1.带领同学们通过课本上的例题进行讲解,让他们掌握如何正确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让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通过数学实际问题,模拟运用乘除法的计算过程,准确地求出运算结果。
4. 课堂反馈请同学们根据乘除法的相关知识点,写出5个实际问题,根据自主练习的过程,将这些问题分成不同的组别,进行讨论后,由每个小组代表汇报,加深同学们对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后作业1.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复习今天讲授的课堂内容,并完成课后习题;2.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适合使用乘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在下次上课时做出报告。
五、教学参考书目1.《数学(四年级下册)- 西师大版》2.《小学数学教育新课程标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3. 乘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乘除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①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② 乘法的计算方法:先乘后加,依次计算。
(2)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①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② 除法的计算方法:先除后乘,依次计算。
(3)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① 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两种运算。
② 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乘法 = 除法÷ 除数。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理解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乘除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乘除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通过乘法推出相应的除法,通过除法推出相应的乘法。
2.掌握乘法口诀表,能够熟练背诵并应用到实际的计算中。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相关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2.1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关系,能够通过乘法推出不等式组中的对应除法;通过除法推出不等式组中的对应乘法。
•熟悉乘法口诀,能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进行相关计算。
2.2 乘法口诀表•理解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记忆乘法口诀表的内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表进行乘法计算,以及相应的问题解答。
三、教学准备1.课件。
2.乘法口诀表小抄。
3.练习册。
4.作业本。
5.相关的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4.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乘法口诀表的认识与背诵。
教师可提问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乘法口诀的应用。
4.2 引入教师通过课件向学生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乘法推出对应的除法,通过除法推出对应的乘法。
4.3 讲解教师提供一组不等式题目,让学生通过乘除法的关系解答每一道题目,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联系。
教师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相关的示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4.4 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乘除法相关的练习题。
学生可以在乘法口诀表小抄的帮助下解答每一道乘除法练习题,教师在其中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乘除法的关系,更好地理解该知识。
4.5 结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的生活学习场景,更好地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注意到学生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了解,但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一些技巧和巧妙的思路。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操作技巧和巧妙思路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区域中更好地应用该知识。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2.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的乘除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举例、讨论等方式,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
4.巩固提高(1)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次数、合作学习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2.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给予了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课堂练习和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教材:小学数学课本(四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乘除法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举例、讨论等方式,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乘除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乘除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与除法相互关系,掌握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转化;2.掌握乘法口算基本算法,熟练使用乘法口诀;3.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乘法口诀求解除法;4.学会较复杂的应用题目的分析和解法。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与除法相互关系;2.掌握乘法口算基本算法,熟练使用乘法口诀;3.能够利用乘法口诀求解除法;4.较复杂的应用题目的解法。
三、教学难点1.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2.学会较复杂的应用题目的分析和解法。
四、教学准备1.乘法口诀表;2.单元习题册;3.铅笔、橡皮、尺子、计算器;4.适当的实物和图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知识1.让学生考虑以下问题:“如果我们知道了3×5=15,怎样才可以用15来求3÷5呢?”2.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5.2 讲解新知识1.通过分类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讲解乘法口算基本算法,教学乘法口诀的使用方法。
3.让学生通过例题练习,掌握乘除法的相关知识。
5.3 拓展探究1.让学生找一些能够用乘法口诀求解的除法,进行练习。
2.针对性的让学生进行较复杂的应用题目的分析和解法。
3.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乘法口诀表或其他乘除法相关的学习资料。
5.4 小结归纳1.对前面几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和归纳。
2.强调乘法与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乘法口诀的重要性。
3.让学生重新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教授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乘法口算基本算法及乘法口诀的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丰富的例题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相关的知识点。
在拓展探究环节,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乘法口诀表或其他乘除法相关的学习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小结归纳最后让学生重新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人教新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3. 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进行数量关系的表达。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乘除法的各部分间的关系。
2. 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乘除法教具。
2. 学具:学生用乘除法练习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乘除法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1. 利用教具讲解乘除法的意义。
2. 通过实例演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练习与讨论1. 让学生进行乘除法的计算练习。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乘除法的应用。
应用与拓展1. 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
2. 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 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 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乘除法计算练习。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如何?2. 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是否提高?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需要进行哪些调整?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严谨的用词,使学生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乘除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乘除法的关系︳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1.了解乘除法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演示,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能够利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乘法表、除法表;
2.乘法口诀、除法口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用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例如:
小明今天买了3盒草莓,每盒草莓有6个。
那么小明总共买了多少个草莓?
•教师先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并让一部分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完成计算后,教师可以推导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用“3×6=18”来表示;
•然后再用除法来表示这个答案,即“18÷3=6”,强调“6”是每盒草莓的个数,这样我们利用除法得到的结果就是每盒草莓的个数;
•经过这个例子,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知
1.教师简单介绍乘法和除法的定义;
2.让学生通过乘法口诀和除法口诀的背诵,初步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律;
3.分别介绍乘法和除法的符号、用法及注意点;
4.分类演示乘除法的基本应用。
举例练习
1.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一些相关的题目,并进行相互交流;
2.同学们共同讨论解题方法,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
1.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要将乘除法的规律巩固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建议布置一些复习练习;
3.在教学中可以多使用举例讲解,让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掌握乘除法的应用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够掌握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使用乘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运用。
3.能够积极思考并解决有关乘除法的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运用乘除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1.明确乘除法的本质含义。
2.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针对本节课的PPT课件。
2.含有乘除法题目的习题集。
3.集体讨论时所用的黑板和白板笔。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展示乘除法的符号,并与学生说出其意义。
例如,乘法符号“×”表示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的结果,除法符号“÷”则表示除法的运算。
并将两个符号在黑板上演示出来。
2.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以类比的方式比较其异同之处。
第二步:学习乘除法之间的差异1.给出乘法算式,例如:2×3=?,让学生求解答案。
2.接着,给出除法问题,例如:6÷3=?,让学生求解答案。
3.引导学生比较乘、除两种算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步: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展示应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算式,并由学生完成相应的解题过程。
2.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对学生进行示范解释。
第四步:巩固练习1.在黑板上给出多组乘除法实例,让学生练习。
2.通过小组对抗形式和单独作业形式,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应的训练。
教学评测1.通过具体问题让学生应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并对其解答方法进行掌握。
2.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和灵活运用情况。
3.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实时评测学生学习情况。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自己编写三道乘除法实例,进行解出答案并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对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通过实际问题的演示完成了对于这一概念的引入。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运算和思考,更好地掌握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019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课时2 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案
备课教案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课时课时二.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使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能力目标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出示例2(1)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3×4=12师: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理解除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出示例2(2)(3)教师板书(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列式计算:12÷3=4 12÷4=3(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练习:“做一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12页中例题1、2和“课堂活动”1、2以及练习1——4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乘除法关系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探究。
课堂小结
课堂活动
今天这节可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
1.教材14页第一题,师先示范,然后同桌的互对口令。
2.第2题,先读题,问:从题目的要求你明白了什么?请同学们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并写出依据。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一题,学生独立做在作业本中。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我们书上就有这样一幅游乐园的情景图,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请大家翻到11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景图,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抽生说,老师板书出算式。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在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学生进入学习状况,仔细观察、思考。
探究新知
一、教学12页例题1
刚才我们从情景图中知道: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48个灯笼。通过这两个信息我们列出了三道算式,那你知道这三个算式分别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看一看除法和乘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中的三个数量在黑板上,你能根据上面三个数量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请你写在13页上。抽生板演。
请大家比较上面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抽生汇报结果并板书。齐读两遍。
由此,我们便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注意:0不能做除数。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独立思考,对有困难的同学可在小组中互相商量。
仔细观察、体会。不必说得很详尽,只要体会到便行。
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独立完成。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商量。
4.第二题和4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求说出依据。
5.第三题,生读题后,先独立思考,然后抽生提出问题后,生独立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