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超特点

合集下载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进展陈国际;王一澎【摘要】浸润性乳腺癌由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征及生物学潜能等方面均不同的一组异质性病变所组成。

因此,正确的浸润性乳腺癌分类是判别病变范围、制定最佳治疗计划、评估疗效、判断预后及科研协作交流的重要条件和标准。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方法为WHO乳腺肿瘤分类法,该方法建立在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病变侵及范围、激素受体状态等基础上。

近年来,以基因表达谱和基因芯片为基础提出的乳腺癌基因分型发展迅速,初步研究已表明其能更精确地反应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并有利于选择和研究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5页(P411-415)【关键词】浸润性乳腺癌;分类;TNM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生物标志物;分子分型【作者】陈国际;王一澎【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北京 10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陈国际,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学会常委。

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从医30年,主要从事腹部与乳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1999年开始主要从事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及个体化综合治疗。

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乳腺癌规范化保乳治疗、触诊阴性乳腺癌的诊治、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I期乳房再造、乳腺化疗药敏检测等多项新技术、新治疗手段,始终与国际乳腺癌治疗新进展保持同步。

至今完成各种手术包括各类疑难手术近万例,承担及参与各级重点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2部。

同时担任《癌症进展》《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及特约审稿人。

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目前,浸润性乳腺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如基于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学侵袭范围的分类法——如传统的TNM分类(分期),基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学分级进行的分类,基于单个生物标志物(如激素受体状态、增殖指数等)的检测分类等;所有这些分类法基本囊括了已知的能够影响或预测患者预后、指导治疗方法选择的各种因素。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特征作者:曹力王晓红周华徐秀红蒋春兰全文静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第30期【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5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征。

结果形态学分型:团块型29例,结节型20例,囊实型1例;分叶征29例,毛刺征4例。

肿块形状:不规则形26例,圆形18例,卵圆形6例;边缘:不规整33例,规整15例,浅分叶2例;内部回声:低回声49例,等回声1例;钙化:有39例,无11例;后方回声:衰减19例,不变11例;淋巴结转移:有20例,无30例;CDFI示肿块内血流信号:有40例,无10例。

结论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特征性声像图的分析,明确其临床应用价值,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率。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乳腺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其中浸润性导管癌最为多见,约为45%[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目前是主要的影像诊断方法之一,尤其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能反映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对鉴别诊断很有意义。

近年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本院确诊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旨在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漏诊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选取自2000年至2010年50例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9~65岁,平均48岁。

1.1 仪器设备采用GE login 7 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2 MHz。

1.3 方法患者双臂上举,平卧位或半侧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和腋窝,超声扫查之前先对乳腺进行触诊,大致了解肿物的位置、大小、数目、硬度、活动度等,然后用直接扫查法,将乳房分为四个象限,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从乳腺边缘至乳头顺或逆时针方向,连续扫查整个乳腺。

扫查肿物时,重点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血流分布等情况,然后扫查腋窝,了解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

化生性乳腺癌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巩海燕;杜丽雯;栗翠英;邓晶;周文斌;王慧【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22(24)2【摘要】目的比较化生性乳腺癌(MPBC)与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DC-NOS)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患者MPBC 患者(MPBC组)及66例IDC-NOS患者(IDC-NOS组)的资料,比较两组超声特征及病理情况。

结果 MPBC组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囊实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占比(48.5%、42.4%、18.2%、45.5%)均明显高于IDC-NOS组(10.6%、13.6%、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MPBC组5例(15.2%)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IDC-NOS组26例(39.4%)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

MPBC组多表现为三阴型(20/33,60.6%),IDC-NOS组多表现为Luminal型(48/66,72.7%),其中Luminal B型居多(34/66,51.5%)。

MPBC组、IDC-NOS组Ki-67表达水平分别为(59.4±21.9)%、(37.5±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7,P=0.000)。

结论 MPBC与IDC-NOS临床表现类似,超声医师可从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后方回声增强、囊实性回声等方面综合判断,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影像学资料。

【总页数】4页(P143-146)【关键词】超声检查;乳腺肿瘤;化生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病理【作者】巩海燕;杜丽雯;栗翠英;邓晶;周文斌;王慧【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R737.9【相关文献】1.乳腺三阴性非特殊型浸润性癌与伴有髓样特征乳腺癌的超声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2.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研究3.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乳腺导管内癌及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超声特征及病理特征分析4.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5.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结果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1例

161综上所述,经阴和经腹联合彩超在宫角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将临床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临床推广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1]李娟,郑佳利.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诊断价值的对比观察[J].医学综述,2014,20(10):1895-1896.[2]马旭涛.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与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3(14):53-54.[3]李胡兰,聂青平.经腹部及经阴道彩超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6,6(14):150-151.[4]陈少锋,梁明,熊斌,等.血管内介入治疗子宫宫角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6):6124-6125.[5]王凤,金兰,张科勋,等.经阴道与腹部超声诊断宫角妊娠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6,27(22):3709-3711.[6]吴丽霞,罗友,魏春英,等.超声检查在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定位诊断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42(3):374-375,378.[7]王凯英.宫角妊娠的超声诊断特征与误诊分析[J].医疗装备,2017,30(7):119-120.[8]李培红.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4,20(5):314-315.1 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无明显临床症状来我院行乳房健康体检。

超声所见:双侧乳腺结构层次清晰,腺体回声欠均匀,左乳外上象限腺体层内可见范围约19mm×13mm×8mm 的低回声实性肿物,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探及血流信号。

右侧乳腺腺体未见占位病变。

双颈区、双锁骨下区、双腋下及双内乳淋巴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超声提示:左乳外上象限腺体内不规则实性肿物—癌不除外。

外院乳腺钼靶检查所见:双乳腺体呈片状,左乳外上象限腺体结构紊乱、纠集,呈不规则团块状,边界不清,边缘浸润,有刺,范围约20mm×20mm,边缘可见数枚泥沙样钙化,形态不整。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发布时间:2022-04-14T06:46:25.77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期作者:戴素娟,李俊韬,郭广秀[导读] 探究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戴素娟,李俊韬,郭广秀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方法:纳入2019年12月~2021年9月152例乳腺癌患者为例,其中ILC患者20例,IDC患者132例。

以两组患者个人信息,病情状况,激素水平以及病理分型情况对比其病理特征,同时对比淋巴结转移情况。

结果:患者年龄大小情况,ER,PR,Her-2,Ki-67阳性表达情况与阴性表达情况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数量ILC与IDC(P>0.05)。

结论:对比ILC患者ER、Her-2、Ki-67阳性率均高于IDC,其中PR阳性率ILC低于IDC。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病理特征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and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Dai Sujuan,Li Juntao,Guo GuangxiuGanzhou People's Hospital,Ganzhou341000[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mparativ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east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and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Methods:152 breast cancer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9 to September 2021,including 20 ILC patients and 132 IDC patients were included.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with personal information,condition status,hormone status and pathological typing,and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Results:Age of age,ER,PR,Her-2,Ki-67(P<0.05)and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LC andIDC(P>0.05).Conclusions:The ER,Her-2 and Ki-67 positive rates of ILC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DC,and the PR positive rate of ILC was lower than that of IDC.[Key words]Breast 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乳腺癌是发生于乳腺上皮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对女性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存质量均起到重要影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论文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论文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征。

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的结节,多伴后方回声衰减,钙化及液化较少见,血供多较丰富,且多表现为高阻动脉血流,部分可见腋窝淋巴结肿大。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多普勒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9-02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发的乳腺癌患者约120万,约50万死亡。

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城市已跃居女性肿瘤首位。

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癌,约占45%。

笔者研究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45例,术前均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为女性,年龄31-80岁,平均(51.2±10.3)岁。

45例浸润性导管癌均为单侧乳腺单发病灶,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多为乳房触及无痛性肿块或体检发现乳腺占位就诊。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飞利浦iu22、百胜du8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3.0mhz。

患者取仰卧位,脱去上衣,双手上举,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首先对乳腺各象限进行纵、横、斜切面扫查,观察并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灶及液性区等;观察肿瘤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情况,多普勒频谱分析肿瘤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最后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Ki-67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Ki-67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RHer-2Ki-67表达与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1. 引言1.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简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乳腺癌的70%至80%。

它起源于乳腺导管内皮,具有侵袭性和恶性程度高的特点。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通常具有细胞增生过快、异型性明显和侵袭破坏周围组织等病理特点。

在临床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往往呈现为乳房肿块、溢乳、乳头溢液、乳腺皮肤凹陷、乳腺皮肤改变等不同表现。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主要通过乳腺钼靶、彩超、乳腺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合乳腺癌相关标记物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得出。

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治疗,通常采取手术切除肿瘤,辅以放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措施。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已有研究表明激素受体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如ER (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Her-2(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2)以及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情况也对乳腺癌的分类、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

1.2 ERPR、Her-2以及Ki-67的作用ER、PR、Her-2以及Ki-67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常见的免疫组化指标,它们在诊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ER是雌激素受体,PR是孕激素受体,它们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可以指导内分泌治疗的选择。

乳腺癌患者中,约70-80%的患者ER和/或PR表达阳性,这些患者通常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而约10-20%的患者ER和PR均阴性,对激素治疗不敏感。

Her-2是一种重要的肿瘤相关蛋白,其阳性表达与恶性程度和疗效不佳相关。

Ki-67是一种核糖体蛋白质,其表达水平可以反映细胞增殖活性,高Ki-67指数常与乳腺癌的侵袭性生长及预后不佳相关。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形态结构的定量分析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形态结构的定量分析
维普资讯
昆 明 医 学 院 学 报
2 0 , f :2 ~ 7 0 8 2) 5 2
CN 3 —1 4 /R 5 o9
J u n lo n ig M e ia ie st o r a fKu m n dc lUn v riy
论 著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形态结构 的定量分析
U i r t,K n igY n a 5 1 1 hn ) n es y u m n u n n6 0 0 .C ia v i
l b ta t Obe t e T v sgt te una v hat c r a s f a cr e s nivs ebe s A src] jci o n et a a t i u rsu t e l i o c e l a1 rat v i i eh q te r u a ys n n c li n ‘ v
定 的基 础 .
[ 关键词]体视学 ;细胞核 ;核仁 ;浸润性 导管癌 [ 中图分类号]Q 7 ;Q 4 7 79 [ 2 1 2 ;R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7 6 (0 8 2— 0 5 3 0 3 4 0 20 )0 0 2 —0
T eQu n a ieUlr s r c u eAn l sso n e l h a t tv t a t u t r ay i fCa c rCe l i sn
探讨 乳腺浸 润性导管癌 晚期癌 润性导管癌癌 细胞 、细胞核 、核仁的 1 个形态参数进行测试分 析. 结果 7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 比较 ,有 7
个参数有 高度 显著差异 和显 著差异.其 中核仁体密度 、细胞 比表面 S、核平均截 面积 、核仁平均截面积 A 、核平均周 长 B 、核仁平均 周长 B 有 高度显著差 异 ;癌 细胞 的核仁 与核 的体积 之 比 有显著 差异 .结论 n I J 乳 腺 浸 润 性 导 管 晚 期 癌 细胞 核 7 形 态 参 数 发 生 变 异 , 为进 一 步定 量 研 究 晚 期 癌 细 胞 形 态 结 构 的 差 异 奠 定 了一 个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分析

高频彩超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分析

本 组病例 为 我院 2 0 0 9年 2月 ~2 1 0 1年 6月住
院患者 , 4 男 2例 , 3 女 8例 ; 龄 2 ~7 年 1 5岁, 平均 年
龄 5 . ; 程在 6个 月 ~ 7年 , 6 2岁 病 全部 患 者经 X线 胸 片和 B超 确 诊 有 中到 大 量 胸 腔 积 液 并 定 位 。其 中大量 胸 腔 积 液 3 3例 , 量 4 中 7例 , 单侧 胸 腔 积 液 4 例, 9 双侧 胸 腔 积 液 3 1例。 将 以 上 住 院 患者 随 机 分为 两组 , 照组 观 察 组 各 4 对 O例 , 察组 给 予 中 心 观 静脉 导管 引流 治疗 , 照 组给 予 常 规胸 腔 穿刺 引流 对 治疗 , 对两组 临床 疗效 进行 观察 分析 。
>0 7的肿 块 应 首 先 考 虑 浸 润性 导 管 癌, . 肿瘤 后 方
可 以有或 无衰减 , 小 簇 状 钙 化 的 出现 对 浸润 性 导 微 管癌 的诊断 较有 特 异 性 , 型 的浸 润性 导 管癌 不 难 典 诊断 , 但对 较小 的肿 块 的 鉴别 诊 断 仍是 超 声诊 断 方 面有待 研 究的课 题 , 时须 配 合 细针 穿 刺 活检 提 高 有 诊 断准确性 , 作为 一 种无创 的检 查手段 , 但 超声具 有
内 蒙 古 医 学 杂 志 InrMo g l dJ2 1 n e n oiMe 0 1年第 4 a 3卷 第 1 2期
19 43
4 5倍 , . 钙化 分 良恶 性 两 种 , 良性 较 恶 性 的 钙 化 大 ,
呈短 线 状或 弧形 钙 化 , 与 乳 腺 导管 等 分 泌性 疾 病 它 有关, 恶性 钙化 为组 织异 常而 产生 的钙盐 沉积 , 为营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

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价值。

方法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对其采取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患者诊断结果。

结果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经MRI诊断,好发于外上象限,以T1WI低信号和T2WI高信号为主。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变边缘呈不规则形态,多为毛刺样、星芒状、蟹足样对等改变。

病灶早期强化率(SIR)为128.5%~274.8%,乳腺癌诊断率为100%;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率为92.5%。

结论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采取MRI诊断,通过根据MRI影像学表现,可有效诊断和鉴别该病,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主要类型,是指癌细胞透过乳腺导管向周围乳腺间质浸润[1]。

MRI是目前临床诊断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且通过动态增强技术,可准确显示肿瘤形态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而对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诊断报道减少。

现作者以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为例,采取MRI诊断,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接受MRI诊断的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无其他类型乳腺癌;无MRI诊断禁忌证;凝血机制正常,无全身感染者;34例患者经扪及乳房肿块而就诊,6例到医院体检偶然发现;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1.6±6.9)岁;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1. 2 MRI诊断采取GE 1.5Temens Magnetom Trio Tim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俯卧位,双臂上举,适当垫高患者头部和肩部,双乳对称,自然悬垂在乳腺线圈中。

患者先行平行扫描,通过3D TSE T1WI横断面扫描,参数:TR 4.23 ms、TE 1.57 ms、层厚0.9 mm、层间距0.2 mm、矩阵448×332;T2WI 加抑脂横断位扫描,采取TST,参数:TR 6840 s、TE 82 ms、层厚3.5 mm、层间距0.8 mm、矩阵320×240;T2WI矢状位扫描,采用TST,参数:TR 3000 ms、TE 72 ms、层厚4.0 mm、层间距0.8 mm、矩阵320×240。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

乳腺癌影像学表现乳腺癌影像学表现1。

X线表现乳腺癌在X线片上的表现可归纳为主要征象和次要征象两大类。

主要征象包括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局限致密浸润,毛刺和恶性钙化;次要征象包括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酒窝征),乳头内陷和漏斗征,血运增加,阳性导管征以及彗星尾征等。

(1)小于临床测量的肿块:肿块是乳腺癌的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

约70%的乳腺癌患者在X线片上能清晰显示肿块影,但其显示率随乳腺本身类型及病理类型而异。

脂肪型乳腺的显示率高,而在年轻致密的乳腺中,因腺体组织掩盖,显示率较低。

癌瘤的密度在多数情况下比较致密,比同等大小的良性肿块密度高。

肿块的形状多呈类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

肿块的边缘多数可见轻微或明显的毛刺或浸润,或两者兼有。

(2)局限致密浸润:当乳腺某一区域的密度异常增高,或两侧乳腺比较发现不对称的较致密区,即为局限致密浸润。

此征象在多数情况下为良性病变,如增生、慢性炎症等,但约1/3系癌瘤所致,特别是小叶癌。

(3)钙化:钙化作为乳腺癌的一个主要X线征象,它不仅可帮助对乳腺癌的确诊,而且约有4%~10%的病例,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唯一阳性依据。

在所谓临床“隐性”乳腺癌中,至少有50%~60%是单独凭借钙化而做出诊断的。

乳腺癌的钙化多表现为成簇细砂粒状或针尖状钙化,可在肿块内或在肿块外,也可看不到肿块,只见成簇的钙化。

(4)毛刺:毛刺征为乳腺癌的一个重要X线征象,通常见于肿块或浸润区的边缘。

X线上,毛刺的形态表现为多种多样,它可表现为较短小的尖角状突起,或呈粗长触须状、细长状、伪足状、火焰状、不规则形等。

有的病例毛刺较细小,须用放大镜或放大摄影观察才能识别出。

(5)皮肤增厚和局限凹陷(酒窝征):乳腺癌中的皮肤增厚可能是由于癌瘤越过浅筋膜浅层及皮下脂肪层而直接侵犯皮肤,或由于血运增加、静脉淤血及淋巴回流障碍等原因所造成。

在出现皮肤增厚的同时,还可同时伴有邻近的皮下脂肪层致密、混浊,并出现粗糙网状交叉的索条阴影,悬吊韧带增宽、增密,浅筋膜浅层也显示局限增厚、致密。

探讨乳腺超声检查征象对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效能

探讨乳腺超声检查征象对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效能

探讨乳腺超声检查征象对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效能【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

方法 2022年01月一2023年01月,截选30例患者(32枚浸润性导管癌结节)设为研究组,截选32例患者(36枚乳腺良性肿块)设为基础组,两组均接受乳腺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检查征象,行因素分析,评价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

结果单因素分析下,浸润性导管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肿物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2)RI>0. 70;(3)造影剂向心性增强;(4)造影后范围扩大。

经分析,乳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灵敏度为89.35%,特异度为90.58%。

结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非典型侵袭性导管癌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乳腺超声;检查征象;诊断效能乳腺癌疾病中,浸润性导管癌虽然具有常见性特点,但是部分癌症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却缺乏典型特征,因此被称为非典型浸润性导管癌【1】。

目前,组织学检查被视为诊断该疾病的“黄金标准”,但由于没有无创性的检查方法,通常需要通过针吸活检术或外科手术来获取样本,因而在乳腺疾病早期诊断中,超声成为医生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手段。

然而,非典型乳腺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与良性病变存在重叠,导致对非典型乳腺病变的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变得困难。

但有文献报道,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技术以及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这三种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病变部位,更好诊断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2】。

鉴于此,本次试验主要探究不典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乳腺超声检查征象的诊断效能。

现将相关内容作阐述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01月一2023年01月,截选30例患者(32枚浸润性导管癌结节)设为研究组,截选32例患者(36枚乳腺良性肿块)设为基础组,均为女性。

研究组年龄区间31岁—59岁,经计算均值(45.49±5.40)岁。

基础组年龄区间32岁—60岁,经计算均值(46.79±5.98)岁。

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程度相关性分析

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程度相关性分析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IntJMedRadiol2020Mar 鸦43穴2雪:146-149ADC 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恶性程度相关性分析李贤华赵云辉王兵【摘要】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肿瘤间质比、肿瘤大小及肿瘤分级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纳入术前行乳腺DWI 和增强MRI 扫描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70例女性病人,年龄29~76岁,平均(49.58±6.81)岁。

依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富间质型组和少间质型组,记录每个病灶的间质比并进行病理分级。

在增强MRI 影像上测量病灶最大直径,计算肿瘤ADC 值。

采用t 检验、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 检验分别比较2组间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级及ADC 值的差异。

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ADC 值与肿瘤侵袭、恶性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富间质型组29例,少间质型组41例。

2组间肿瘤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少间质型组相比,富间质型组的最大直径更小,而ADC 值更大(均P <0.05)。

肿瘤最大直径、间质比及分级均与ADC 值呈负相关(分别r s =-0.651,r s =-0.636,r s =-0.451,均P <0.05)。

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 值与肿瘤直径、肿瘤间质比和肿瘤分级密切相关,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关键词】乳腺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肿瘤间质比中图分类号:R737.9;R445.2文献标志码:ARelationship betwee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malignancy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LI Xianhua,ZHAO Yunhui,WANG Bi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Shenzhen 518109,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and the tumor-stromal ratio,tumor size,and tumor grades in 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Methods Seventy female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wer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is study (mean age 49.58±6.81years,range 29-76years).The preoperative breast DWI and enhanced MRI data of were acquired from each patient.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rich and poor interstiti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The interstitial ratio of each lesion was recorded,and the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were conducted.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lesion was measured on enhanced MRI images,and the ADC of the tumor was calculated.Maximum diameters,tumor grades,and ADCs of les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y using two-sample t test,Chi-square test,and Mann-Whitney U test respectively.Spearman ’s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DC,the invasion,and malignant degree,while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dependent correlation variates with ADC.Result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umor grade between the stromapoor group (n =41)and stroma rich group (n =29)(P <0.05).The maximum diameter of stroma of rich group was smaller,and the ADC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troma poor group (all P <0.05).The tumor-stroma ratio,maximum diameter,and tumor grad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DC (r s =-0.651,r s =-0.636,r s =-0.451,respectively,all P <0.05).Conclusion The ADC of breast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size,tumor-stroma ratio and grades of the lesions,and can wellreflect histopathological information.【Keywords 】Breast cancer;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Tumor-stroma ratioIntJMedRadiol,2020,43(2):146-149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深圳518109通信作者:王兵,E-mail :szlhwangbing@ DOI:10.19300/j.2020.L17083论著乳腺癌的发病率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也是女性因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并且其发病呈年轻化趋势[1]。

乳腺癌的彩超特征与病理分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乳腺癌的彩超特征与病理分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乳腺癌的彩超特征与病理分型分析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和预后的影响非常大。

彩超作为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检测和诊
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癌在彩超上的特征和病理分型,以期提高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二、研究内容:
通过对乳腺癌的彩超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乳腺癌的彩超特征和病理分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彩超图像中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和密度特征等。

2. 彩超图像中乳腺癌的内部结构和边缘特征等。

3. 对乳腺癌进行病理分型,包括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型等。

4. 彩超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一定数量的乳腺癌患者的彩超图像进行分析和病理分型。

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乳腺癌的特征和病理分型。

四、预期成果:
1. 彩超图像中乳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和密度特征等的总结和分析。

2. 彩超图像中乳腺癌的内部结构和边缘特征等的总结和分析。

3. 对乳腺癌进行病理分型的总结和分析,包括分子分型和组织学分型等。

4. 彩超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的总结和分析。

五、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更详细地了解乳腺癌的彩超特征和病理分型,为乳腺癌早期检测和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乳腺癌的
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意义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意义

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意义周芳馨【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年(卷),期】2016(036)005【摘要】目的:浅析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意义。

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利用随机的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对这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结果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得到80例乳腺癌患者的8项超声指标:肿块的大小、内部回声、形态、边界、血流信号、后方回声、钙化灶、周围组织浸润。

结论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分型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具有特征性表现,对于临床确诊乳腺癌以及早发现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cancer in the ultrasonic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and clinica l significance.Methods From January 2010-January 2016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selection of 8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diagnosed,of the 80 cases of breast cancer with clinical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ultrasonic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nd to explore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improve patient surial rates.Results B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instrument,for breast cancer clinical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of ultrasonic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eight ultrasonic indicators:the size of the lump,internalecho,morphology,boundary,blood flow signal,rearecho,calcifications,surrounding tissue infiltration.Conclusion The clinical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of breast cancer lesions,the ultra-sonic ultra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 and early detection has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总页数】2页(P551-552)【作者】周芳馨【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江苏苏州215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相关文献】1.新疆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J], 王春;王玉环;申耀元;韩雯2.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对判断乳腺癌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J], 王蓓;周娜3.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对比分析 [J], 丁颖;龙汉安;叶入裴;夏天;马旭阳;肖秀丽;4.Ⅰ~Ⅲ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分子分型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J], 郭剑辉;王骞5.乳腺癌分子分型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研究 [J], 赵晶;付丽;刘红;顾林;谷峰;郭晓静;范宇;郎荣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

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诊断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65 岁 , 乳头溢血。右侧乳腺 内上象限乳头旁大小约 8mm × 5mm× 5mm 的极低回声肿块 , 纵径大于横 径 , 回声不均匀 , 边界清楚但极不 规则 , 无包膜 , 腺体结构中断破坏。 病理:浸润性导管癌。
肿块周边血流信号丰富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58 岁。 右侧乳腺乳头上方低回 声肿块, 大小约 15mm × 10mm × 10mm, 边界清楚 , 形态规则 , 内部回 声较均匀 , 二维图像酷似良性肿块。病 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弱回声肿块, 大 小约 54mm × 40mm × 13mm, 边界尚清楚 , 无包膜 , 形态 不规则 , 回声不均匀 , 肿块内血流信 号丰富 , 可见明显穿支动脉血流。
肿瘤滋养动脉穿入肿块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76 岁。 肿块大小约 24mm × 17mm × 21mm, 不均匀弱回声 , 边界 清楚 , 形态 不规则 , 蟹足样 , 纵径大于 横径 , 可见沙砾样钙化灶。病理 : 浸润 , 性导管
导管原位癌
超声表现 肿块多发生在乳腺中央区。对有乳头溢血而乳腺 无明显肿块时 , 一定要反复仔细观察乳头和乳晕周围 , 多 可以发现早期导管内癌。
典型的导管内癌 表现为肿块位于扩张的导管内或扩张的囊 腔内 , 呈乳头状弱回声凸起物 ,形态不规则 , 基底部较 宽 , 其内可见血流信号 , 频谱可为高速高阻型。
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表现
女性 ,47 岁。 左侧乳腺外上象限乳头 旁腺体层弱回声肿块 , 大小约 35mm × 34mm × 29mm, 边界清楚 , 形态欠 规则 , 回声不均匀 , 肿块内广泛散在沙 砾样钙化灶。病理 : 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癌彩超报告

乳腺癌彩超报告

乳腺癌彩超报告引言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彩超技术是诊断乳腺疾病常用的无创检查手段之一。

本报告将根据患者的乳腺彩超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并提供相应的建议。

检查信息•患者姓名:XXX•年龄:XX岁•检查日期:XX年XX月XX日检查结论•乳腺彩超示:乳腺癌病灶•非实性乳腺癌(非浸润性癌)•乳腺癌分期:T1N0M0•乳腺癌病灶直径:X cm解读与分析1.乳腺彩超示:乳腺癌病灶根据乳腺彩超结果显示,患者乳腺中存在一处病灶,具有恶性的特征,与乳腺癌的典型表现相符。

2.非实性乳腺癌(非浸润性癌)根据彩超图像特征,此乳腺癌病灶属于非实性乳腺癌,也可称为非浸润性癌。

这种类型的癌症在病理学上表现为细胞异常增殖,但未浸润至周围正常组织。

非实性乳腺癌通常具有良好的预后,治疗效果较好。

3.乳腺癌分期:T1N0M0根据乳腺彩超结果以及肿瘤大小的测量,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乳腺癌处于T1期,即肿瘤直径小于2cm。

N0表示乳腺淋巴结未受侵犯,M0表示无远处转移。

乳腺癌的分期是进行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4.乳腺癌病灶直径:X cm根据测量,患者乳腺癌病灶的直径约为X cm。

肿瘤直径是乳腺癌诊断和分期的重要依据之一,直径越大,通常代表病情更严重。

建议针对乳腺癌的彩超检查结果,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密切咨询专科医生乳腺癌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建议患者积极寻求专科医生的建议和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需要定期回访,密切监测疾病进展。

2.接受规范治疗乳腺癌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将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进行定期随访乳腺癌的定期随访是预防复发和监测疾病进展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定期复查乳腺彩超,进行乳房自检,以及遵循医生的随访要求,及时发现疾病变化,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结论根据患者的乳腺彩超结果,初步诊断为乳腺癌,属于非实性乳腺癌。

伴大汗腺分化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

伴大汗腺分化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肿瘤影像学》2021年第30卷第2期Oncoradiology 2021 Vol.30 No.278·论 著·伴大汗腺分化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冯桂英,钟婷婷,杨大艳,陈其青,谢 琳,景香香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超声科,海南 海口570311[摘要] 目的:探讨伴大汗腺分化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with apocrine differentiation ,BCAD )的超声特征。

方法:回顾并分析14个BCAD 病灶的临床及超声表现特点,总结其声像图特征。

结果:14个BCAD 病灶中,单纯性大汗腺癌(pure apocrine carcinoma ,PAC )8个,混合性大汗腺癌(mixed apocrine carcinoma ,MAC )6个,病灶多发生于外上象限(71.4%),且60.0%位于左乳外上象限。

超声检查示BCAD 可表现为实性低回声(64.3%)或囊实性回声(35.7%),其中50.0%的PAC 为囊实性回声,而MAC 以实性低回声为主(83.3%),PAC 、MAC 的形状多不规则(75.0%、83.3%),边缘均以成角为主(分别为62.5%、83.3%),多伴微钙化(分别为75.0%、50.0%),血供多为Adler Ⅱ~Ⅲ级(分别为87.5%、66.7%)。

BCAD 的超声定性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符合率为78.6%。

结论:BCAD 发生的位置及声像图具有一定特殊性,但声像特征不典型,确诊仍需进一步行病理学活检。

[关键词] 乳腺癌;大汗腺癌;超声DOI: 10.19732/ki.2096-6210.2021.02.003中图分类号:R737.9;R4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210(2021)02-0078-04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with apocrine differentiation FENG Guiying, ZHONG Tingting, YANG Dayan, CHEN Qiqing, XIE Lin, JING Xiangxiang (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Hainan General Hospital, Hainan Hospit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Haikou 570311, Hainan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ence to: JING Xiangxiang E-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of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with apocrine differentiation (BCAD). Methods: A total of 14 lesions of BCAD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nd ultrasonographic features, and the son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Eight pure apocrine carcinomas (PACs) and six mixed apocrine carcinomas (MACs) were included in the 14 cases, and 71.4% cases occurred at outer upper quadrant and 60.0% on the left breast. Ultrasound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64.3% lesions were solid hypoechoic and 35.7% showed complex echo, and 50.0% PACs were complex echo while 83.3% MACs showed solid hypoechoic. Most of PACs and MACs showed irregular shape (75.0% and 83.3%, respectively), angular protrusion of edge (62.5% and 83.3%, respectively), accompanied by calcification (75.0% and 50.0%, respectively), and blood Adler Ⅱ-Ⅲ grade (87.5% and 66.7%,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pathology results, the ultrasonic coincidence rate of BCAD was 78.6%. Conclusion: The sonographic findings and position of BCAD are certain particularity. Since sonography characteristic of BCAD is not obvious, the definitive diagnosis still requires pathological biopsy. [Key words ] Breast cancer; Apocrine carcinoma; Ultrasound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1365);海南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20A200265)通信作者:景香香 E-mail:***************** 在2012年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乳腺肿瘤分类(简称2012版分类)[1]中,将具有大汗腺细胞特点的浸润性癌均归类为伴大汗腺分化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 with apocrine differentiation ,BCA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