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21课《曹刿论战》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测试题一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曹刿论战》测试题一1.《曹刿论战》一文选自,传说是(人名)所作。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①齐师伐.我()②小大之狱.()③遂逐.齐师()④望其旗靡.()3.在文中,曹刿认为凭借什么条件可以与齐国一战?请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2分)4.文中何处体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5.本文记述的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这场战争中鲁国的胜利给人很多启示。
请从做人或做事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
(3分)《曹刿论战》测试题二1.《曹刿论战》相传作者是,时期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①公将鼓.之()②忠.之属也()③肉食者鄙.()④牺牲..玉帛()3.用自己的话说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的意思。
(2分)4.语言凝练,不加赘述,是“史家笔法”之一。
鲜明的人物形象,“因言语”便“可知”。
从曹刿的语言中,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进行简要分析。
(2分)5.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中举例说明,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分)《曹刿论战》测试题三1.《曹刿论战》是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所撰。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①弗敢加.也()②衣食所安.()③一鼓作.气()④齐师败绩..()3.战争题材在《左传》中写的最好,章句勾连,有声有色,这篇文章就是一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4.本文的精彩之处在于取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本文详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分)5.本文是一篇记述战争的佳作,作者既在叙事中吸取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
鲁庄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结合具体情节谈一谈。
(3分)《曹刿论战》测试题四1.本文选自,这是一部名著。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①彼竭我盈.()②公将驰.之()③又何间.焉()④小惠未徧.()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怎么看?(2分)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一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曹刿论战》章节试题练习题-九年级语文试题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1.阜新市(09辽宁省)(一)阅读回答9~12题。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2.河南省(09)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2)忠之属也。
属18、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怀柔区(09北京市)四、文言文阅读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3)小大之狱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肉食者鄙翻译:(2)可以一战翻译:(3)一鼓作气翻译: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4.莆田市(09福建省)(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3)既克,公问其故。
故: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
”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
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2)又何间.焉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3、下面句子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A.小惠未徧B.忠之属也C.齐师败绩D.望其旗靡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B.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事迹。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D.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爱国主义热情。
5.开明大戏院有一场文艺演出,你的一位同学给你买了一张票,约你一同去看,不巧你因故不能前往,你应该怎样回答你的同学呢?()A.对不起.你怎么买今晚的票?我正好有事,你另送别人吧?B.对不起,我正好有事,如果你诚心请我看,就去改换明晚的吧!C.谢谢你,这场戏,我已经看过了,你自己去看吧!D.谢谢你,听说这一场演出很吸引人,但因为我正好有事不能同你分享,实在遗憾。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其中的“我”是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请.见()(4)战则请从.()3、用原文回答(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答:。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21课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知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7分)给加点的字注音。
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小信未孚.牺牲玉帛.登轼.而望之夫.战,勇气也望其旗靡.。
2.(23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鄙.鄙:(2)何以.战以:(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专:(4)对.曰对:(5)弗敢加.也加:(6)必以信.信:(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福:(8)虽.不能察.,必以情.虽:察:情:(9)忠.之属也忠:(10)齐师败绩..败绩:(11)遂逐.齐师逐:(12)既.克,公问其故.既:故:(13)一鼓作.气作:(14)再.而衰再:(15)难测.也测:(16)可以..一战可:以:。
3.(3分)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肉食者谋之B.忠之属也C.公将驰之D.彼竭我盈,故克之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虽有名马公问其故.B.必以.分人以.中有足乐者C.其.乡人曰舍其.文轩D.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6分)补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1)必以分人(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6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7分)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2)“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战争的三大因素,其中,“人和”至关重要,鲁庄公的“”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
(3)“”和“”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和“”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8.(6分)某校准备以“拒绝校园暴力”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学校拟征集活动宣传标语悬挂于主会场,请将你拟写的标语写在下面。
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语言简练,切合主题。
九下文言文复习(重点题带答案)
九(下)文言文练习一.《曹刿论战》(一)解释加点的字。
1.又何间焉( )2.虽不能察( )3.辙乱旗靡( )4.神弗福也( )5.肉食者鄙( )6.小大之狱( )7.小信未孚( ) 8.必以情( ) 9.弗敢加也( )10.公将鼓之( ) 11.小惠未徧( ) 12.遂逐齐师( )13.牺牲玉帛( ) 14.公问其故( ) 15.一鼓作气( )16.彼竭我盈( ) 17.再而衰( ) 18.惧有伏焉( )19.既克( ) 20.公将驰之(驱车( )(二)翻译句子: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3.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三).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四).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答:(五).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答:_(六).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答:(七).有人说鲁庄公“鄙”,有人说“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答:(八)。
你认为“公”回答“何以战”的三个理由中哪一个最重要?为什么?答:(九)《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所编。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齐王纳谏( )何能及君(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期年之后( ) 皆朝于齐( ) 与徐公孰美( )时时而间进( )( ) 能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 ) 臣之妻私臣()王之蔽甚矣()闻寡人之耳者()2.通假字:孰视之( )3.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朝服衣冠()()③私我也()④王之蔽甚矣()⑤闻寡人之耳者()⑥吾妻之美我者()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说说古义①今齐地方千里()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③明日,徐公来()④能谤讥于市朝()⑤窥镜而自视()⑥暮寝而思之()⑦邹忌讽齐王纳谏()(5)一词多义者: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暮寝而思之( )③孰视之()④吾妻之美我者( )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④皆朝于齐()孰:①孰视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时时而间进()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之妻私臣③今齐地方千里④上书谏寡人者5.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九年级下册 第21课曹刿论战测试题 试题
第21课?曹刿论战?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完本钱作业用时:40分钟〕一、根底优梳理1.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文中“齐师伐我〞中的“我〞指鲁国;曹刿认为作战的根本应该是取信于民〔四字概括〕;在齐HY败走之时,曹刿反对马上乘胜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原文答复〕。
2.解释以下加点字的古今异义:B.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逐一审察,但也一定要凭感情办事。
C.大大小小的监狱,虽然不能一一视察,必定因为有特殊的情况。
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处理得符合情理。
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 A 〕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提醒了敌我双方士气的比照,“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①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假设定,擅长把握有利战机。
D.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8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二、探究新视点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习题 新人教版(2021-2022学年)
《曹刿论战》习题1。
填空本文选自《》,传说是所作.文中所记的战争是。
2.解释加线的词语A.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潭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雌雄3.翻译句子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
曹刿认为什么是作战的根本?5。
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这个成语是。
6.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7.有人说鲁庄公“鄙”,也有人说他“不鄙”。
你同意哪种说法?请简述理由。
8.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弱胜强的战役?9.本文主要通过和描写,塑造了一个的军事家曹刿的形象。
10.“既克,公问其故。
"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答案:左传;左丘明;长勺之战解析:【分析】《左传》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况..【点评】这是考查文史常识的题,需要认真背诵。
2.答案:伐:进攻;砍伐. 加:虚夸;戴. 安:养;怎么,哪。
解析:【分析】一词多义是特殊的文言现象,需要在比较中记忆。
【点评】这是考查解释词语的题,是基础题,需要平时结合课下注释认真背诵.3.答案: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解析:【分析】句子翻译通常考的都是原文中重点句子,比如写景的,点明中心的,发表议论的等,所以这样的句子平时要认真背诵。
【点评】是考查句子翻译的题,需要掌握句子翻译的方法,认真背诵,力求通顺流畅。
4。
答案:取信于民解析:【分析】取信于民的具体做法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点评】这是考查语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认真读一读原文,结合课文的中心作答.5.答案:一鼓作气解析:【分析】本文中出现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课内阅读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课内阅读练习
(一)
(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4)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7)忠之属也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
1-2题答案略
3.写曹刿进见鲁庄公的原因和他的远见卓识。
4.(1)交代了交战的两个国家(2)交代了战争的性质:是齐国对鲁国的一场侵略战争5.(1)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2)反衬曹刿的远见卓识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曹刿请见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1)居高官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2)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
10.有爱国心和责任感(二)
1-2答案略
3.第一段:叙述长勺之战的概况第二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4.(1)彼竭我盈(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6.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7.急躁冒进。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21曹刿论战习题新人教版
21曹刿论战1.作家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书中保存了大量史料,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文言知识归纳(1)通假字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2)古今异义又何间.焉(古义:参与,读jiàn。
今义:常指隔开,不相连接;读“jiān”时,作“中间”等讲。
) 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
)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舍弃个人利益或生命。
)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
今义:关押犯人的地方。
)再.而衰(古义:第二次。
今义:再次,又。
)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今义:忠诚。
)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
)(3)词类活用一鼓.作气(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4)一词多义【信】必以信(实情。
)小信未孚(信用。
)【以】何以战(介词,凭借。
)必以分人(介词,拿,把。
)必以情(介词,按照。
)【故】公问其故(名词,缘故,原因。
)故逐之(连词,因此。
)【焉】又何间焉(语气助词,呢。
)惧有伏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主题解说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有关战争的言论,阐明弱国在对抗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以逸待劳、把握时机、后发制人等,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4.重点突破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一:庄公的“鄙”表现在战前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灵,而不是百姓;战时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战后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曹刿论战》复习试题(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④坏:倒塌。⑤北面:
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以勇力事鲁庄公。 ( )
(2)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
马明风整理
》》》》》》》》》积一时之跬步 臻千里之遥程《 《《《《《《《《《《《
军 )勿迫 (逼迫 )。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今译》 )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 ) (2)公将驰之 ( ) (3)既克 ( ) (4)望其旗靡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
1.[甲 ]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
描写。 [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 ?
B.虽不能察,必以情。
1.齐师伐我 ( ) 2.又何间焉 ( ) 3.肉食者鄙 ( )
4.牺牲玉帛 ( ) 5.小信未孚 ( ) 6.小大之狱 ( )
7.可以一战 ( ) 8.齐师败绩 ( )
3. 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
1.伐 ( ) 2.将 ( ) 3.请( )
萧 萧
4.谋 (
)
5.惠 (
)
6.必(
)
风
鸣 4. 下面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曹刿论战》习题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曹刿论战》习题一、拓展运用1.《曹刿论战》这篇文章,篇幅极其短小,却将复杂的长勺之战这一事件,介绍得井然有序,清楚明白,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对文章结构的精心安排。
课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战前鲁国的准备——战斗过程——战后总结)为线索,各部分间又注意了巧妙的过渡和照应,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周密,表现出了一种结构的构思美。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也发生过许多的故事,请你依照本文的行文结构,写出一个故事构架。
二、美文赏练郦生见沛公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①。
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②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
郦生入,则长揖不拜③,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④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⑤!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⑥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⑦时。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⑧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夫陈留,天下之冲⑨,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⑩足下。
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①沛公:汉高祖X邦。
高阳:古乡名,在今某某杞县西南,当时属陈留。
传舍:旅舍。
郦生:郦食(yì)其,本为监门吏,后来成为X邦的谋士。
②倨:相当于“踞”,坐。
③长揖:旧时所行的一种见面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移动。
不拜:不跪拜。
④且:还是。
⑤竖儒:骂人的话,如同说“无见识的儒生”。
⑥相率:互相联合。
⑦从横:合纵、连横。
这里是泛指秦与六国之间的激烈斗争。
从,相当于“纵”。
⑧起:兴起,率领。
⑨冲:要塞。
⑩下:投降、归降。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郦生至,人谒(拜见)B.臣善其令(与……要好,有交情)C.延郦生上坐,谢之(感谢)D.遂下陈留(攻下了)3.补出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复习练习题及答案.doc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复习练习题及答案初三面临着中考,语文知识的记忆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所以大家在学习完知识点后要及时的进行练习,练习完之后才能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之处,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重点学习这些内容,下面为大家带来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曹刿论战》高效复习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做这些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练习检测: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②牺牲玉帛③小大之狱④小惠未徧⑤神弗福也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⑩公将鼓之⑾遂逐齐师⑿彼竭我盈⒀小信未孚⒁既克,公问其故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二.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肉食者鄙: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⑧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⑨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 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4.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1 曹刿论战01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肉食者鄙.( ) 又何间.焉( )小信未孚.( ) 牺牲玉帛.( )登轼.而望之( ) 夫.战,勇气也( )望其旗靡.(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肉食者鄙.(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5)齐师伐..我( )( )(6)可以..一战( )(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肉食者谋之B.忠之属也C.公将驰之 D.彼竭我盈,故克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公问其故.B.必以.分人以.中有足乐者C.其.乡人曰舍其.文轩D.又何间.焉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补出下面句子的省略成分。
(1)必以( )分人(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勇气也。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7.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决定战争的三大因素,其中,“人和”至关重要,鲁庄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
(3)“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鲁庄公的急躁冒进;“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结局证明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深刻思想,先贤读兵论战并不崇尚单纯以武力制胜。
古代兵家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之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常常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21 曹刿论战《左传》(练)(基础版,学生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智谋博人生第21课曹刿论战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未孚.(fú)卑鄙.(bì)脊髓..(jǐ suí)未徧.(biàn)B、深邃.(suì)譬.喻(bì)舴艋..(zé měng)咎.由自取(jiū)C、蓬蒿.(hāo)嫉.妒(jí)拙劣..(zhuō liè)潜.移默化(qián)D、伺.机(sì)带挈.(qì)狡黠..(jiǎo xiá)熠.熠生辉(yè)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倘佯聒噪糟蹋肉食者鄙B、作揖箫索恣睢东施效颦C、呕气拮据嗽口神弗福也D、窘迫振奋忐忑歇斯底里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试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释义(2分)①又何间焉(读音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读音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之”同“小大之狱”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B.臣之妻私臣C.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D.公将鼓之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用文中的句子填空:(2分)(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小大之狱.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夫战,勇气..也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àn) 牺牲玉帛.(bó) B.遂.逐齐师(suí) 下视其辙.(zhé) C.望其旗靡.(mǐ) 肉食者谋.之(móu) D.小信未孚.(fú) 公将驰.之(chí)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鲁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4.补出下列省略句中省略的部分。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必以分人。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④可以一战。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仿照示例,在理解画线词含义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成语。
示例:Ⅰ三而竭:殚精竭虑Ⅱ观其辙:南辕北辙①齐师伐我:②齐人三鼓:③惧有伏焉:④望其旗靡:⑤小信未孚:⑥夫大国,难测也:⑦未能远谋:⑧故克之:6.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链接材料:公元前260年,在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7.班级正在开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大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宇、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九(下)《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教师版)
九(下)《曹刿论战》中考复习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参与)B.肉食者鄙.(卑鄙)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D.小大之狱.(指诉讼事件)【答案】B【解析】B.“鄙”是古今异义词,在这里应解释为“目光短浅”。
故选B。
2.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A.衣食.所安肉食.者鄙B.小信.未乎必以信.C.肉食者谋.之未能远谋.D.肉食者.鄙二者.不可得兼【答案】C【解析】A.名词,食物/动词,吃;B.信用,诚信/实情;C.均指谋划,打算;D.……的人/……的东西,情况;故选C。
3.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答案】B【解析】“小大之狱”句意:大大小小的案件。
句中“之”是助词,“的”的意思,与B项意思相同;ACD三项,都是作代词;故选B。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战于.长勺躬耕于.南阳B.公将鼓之.小大之.狱C.登轼而.望之乡为身死而.不受D.何以.战必以.分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
A.于:介词,在/介词,在;B.之:音节助词/结构助词,的;C.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D.以:介词,用/介词,把;故选A。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简称《国策》,为国别体史书,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记事详备、文辞优美,《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的名篇。
C.《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蒹葭》一诗出自“小雅”,表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D.《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而《孟子》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精选题1.给加横线字注音1.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 )3.牺牲玉帛( )4.下视其辙( )5.登轼而望( )6.望其旗靡( )2.在括号中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1.齐师伐我( )2.又何间焉( )3.肉食者鄙( )4.牺牲玉帛( )5.小信未孚( )6.小大之狱( )7.可以一战( ) 8.齐师败绩( )3.用变双音词的办法解释下面的词1.伐( )2.将( )3.请( )4.谋( )5.惠( )6.必( )4.下面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惠未犏”的“偏”同“遍”。
B.“神弗福也”的“福”是动词。
C.“公与之乘”的“之”指代曹刿。
D.“齐人三鼓”的“三鼓”指击鼓进军。
5.下面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此句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B.小惠未编,民弗从也--此句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此句应读出“抒情”的语气。
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一此句应读出“感叹”的语气。
6.比较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编,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甲]文在写法上主要运用了描写。
[乙]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2.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吃苦在前,享乐在后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3.下面句子在语序上跟现代汉语习惯一致的一项是 ( )。
A.何以战?B.虽不能察,必以情。
C.可以一战。
D.微斯人,吾谁与归?4.[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5.[乙]文中文末画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6.[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
7.[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公(鲁庄公)与之(指曹刿)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
此用兵之法也。
(《孙子今译》)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 (2)公将驰之( ) (3)既克( ) (4)望其旗靡(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
(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却有人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5.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刺客列传(节选)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⑦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封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
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④坏:倒塌。
⑤北面:面朝北。
⑥就:趋向,回到。
⑦倍:通”背“,违背。
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以勇力事鲁庄公。
( )(2)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2)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横线?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晏子辞千金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使者反,言之公。
.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
晏子辞。
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
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
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予曰:“昔吾先君桓佘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晏子方食方:正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C.进取于君进:前进D.以振百姓振:同“赈”,救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C.①寡人不知②孰谓汝多知乎D.①忠臣不为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3.文中加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B.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C.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D.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分食食之②言之公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④一豆之食⑤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⑥婴闻之⑦以君之赐③寡人之过也A.①③⑥B.③⑤C.②⑧D.③⑤⑦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2)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产论政宽猛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惟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年。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郑国多盗,取人于萑符之泽。
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
”兴徒兵以攻萑符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左传》)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子必为政( )(2)夫火烈,民望而畏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
3.读此文后,你有什么认识?治理国家和百姓,是用宽政呢,还是用猛政?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诫太子勇杨坚我闻天道无亲,惟德是与。
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能长久者。
汝当储后,若不上舍天意,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重,居兆民之上?我昔曰衣服各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
又拟分赐汝兄弟。
恐汝以今曰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故今高颊赐汝我旧所带刀子一枚,并菹酱一合,汝昔作上士时,所常食如此。
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
1.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以自警戒”中的“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承宗庙之重。
B.恐汝以今曰皇太子之心,忘昔时之事。
C.上以为渤海太守。
D.属予作文以记之2.“若存忆前事,应知我心”一句中“我心”指什么?3.既是训诫之词,就应讲一番“大道理”,隋文帝在训诲儿子的时候,为什么说要给儿子留下旧时衣物服饰,一把刀子,一盒菹酱?12.写出生活中的惯用语。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13.成语对对子。
(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井然有序( )指鹿为马( ) 固若金汤( ) 精雕细刻( )雪中送炭( ) 伶牙俐齿( )14.给加横线字注音又何间( )焉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辙( )乱旗靡( ) 肉食者鄙()15.《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16.《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具体来说指的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开始追击的时机是。
17.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19.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0.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和,其中的“我”是指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