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1 认识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圆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的第1~5题。
教学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重点: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的关系。
教具学具课件,实物投影,一些较硬的纸片,圆规。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一组平面图形(5个正多边形和一个圆)。
提问:观察下面的图形,你能把它们分类吗?2.圆与正多边形的关系。
提问:你是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学生可能以边的数量为分类标准)提问:让我们想象一下,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用电脑验证)二教学实施1.介绍“神奇的圆”。
老师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例如:圆是一种看来简单实际上却很神奇的图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
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在兽牙上打的孔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圆圆的木头可以滚动,搬动重物时可以省力;大约六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制成了第一个轮子;大约四千年前,人们发明了车子。
古埃及人认为圆是神赐予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描述圆时说到“一中同长也”,也就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
2.初步感知圆。
老师:圆是如此的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学生借助圆形的实物,画圆并剪下来。
组织交流:画圆与画用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的特征——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1)认识圆心。
让学生拿出剪下的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引出圆心,让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画出圆心,并用字母O表示出来。
板书:圆心O(2)认识直径。
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刚才折的每一条折痕的长度,你又发现了什么?提问:谁能说一说直径是一条什么样的线段?在纸片上画出一条直径,并用字母d标出。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7课时_有关“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实际问题》(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7课时_有关“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人教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几何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实际问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概念。
2.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概念。
例:某广场是一个正方形,其内部有一个圆形花坛,求广场的面积。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和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概念。
例1:一个正方形内部有一个半径为2米的圆形,求正方形的面积。
例2:一个圆形内部有一个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求圆形的面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1:一个正方形内部有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求正方形的面积。
练习2:一个圆形内部有一个边长为6米的正方形,求圆形的面积。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课人:刘小青执教教师:上课日期月日第节。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2)》是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圆的认识,主要包括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圆的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原理,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体验,加深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剪刀等。
2.教学素材: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3.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实验室,以便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车轮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引发学生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
2.掌握计算圆的面积的相关公式和方法;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面积公式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
1.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2.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
A. 导入新知识
1.引入课题,带领学生观察一张圆形图案,让学生自己提出与圆形有关的概念。
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圆的相关概念,包括圆心、半径、直径等。
B. 讲解新知识
1.介绍圆的面积公式,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2.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以及运用该公式计算圆的面积的方法。
C. 练习和巩固
1.分组练习计算圆的面积,可以使用实际物品来帮助学生进行计算,如橡皮、盘子等。
2.课堂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D. 拓展和应用
1.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圆形物品的面积,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2.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法,并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五、课程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圆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圆的面积的相关公式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在课堂的练习中,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圆
定义✅圆心
✅半径
✅直径
面积公式πr²。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及圆环的面积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圆的外切正方形和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局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圆的半径与它的外切正方形及内接正方形的边长的特别关系,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两点:1.注重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知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画图策略是众多的解题策略中的根本策略。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援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2.提倡算法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舞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本设计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来算出两种图形之间的面积差,使学生在不同的计算过程中感受到两种图形面积之间的变量关系。
课前打算教师打算PPT 课件学情检测卡学生打算纸卡圆规彩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图形世界是美丽的、奇异的,世界因为有了五彩的图案而更加美丽。
谁来说一说你了解哪些美丽的图案?它们是由哪些根本图形组成的?课件出示教材69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提问:你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外方内圆和外圆内方的物体吗?外方内圆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外切正方形,外圆内方的图形我们称它为圆内接正方形。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怎样求这两种图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圆有关的组合图形,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有主动学习的欲望。
⊙实践探究,觉察规律1.探究圆外切正方形与圆之间局部的面积。
(1)画一画,觉察半径与边长的关系。
①用直尺画一个边长为10 cm的正方形,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②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
你能说出你是怎样确定这个圆的圆心和半径的吗?(要搜集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推断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评选最优方法,并指出做错的同学错在哪里)③学生到实物投影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答复半径是多少及半径与正方形边长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表格式))
第五单元圆
通过观察与欣赏以及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还经常见到有关圆形物体?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的。
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学习新课。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
半径 r r=
、在下列个图形中,你能分别画出几条对称轴?
圆的认识(二)例3
圆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无数条对称轴。
、同学们:填空、作图都没有难倒你们,那么下面的题是否有信心做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圆的基础上学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的认识等知识,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研究曲线图形时,无论是思想还是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通过对圆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圆的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掌握扇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学
习
重
难
点
1、圆的认识以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及其应用,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2、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课
时
安
排
教科书把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以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学习。主题图呈现了自然界和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圆,为学习提供了生活素材,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再让学生通过剪、折、画、量等活动认识圆。而在教学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都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化曲为直”将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得出计算方法。
学一般图形(物体)周长的技能,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知道圆的特征,但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在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时,跟前面用到的方法有显著的不同。由此,教学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适当加以指导和启发。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确定起跑线》人教版
(3)内第二条跑道的长度是();内第三条跑道的长度是();……
(4)出现这些跑道差别的原因是();在比赛中,解决这个差别的方法是();
3.总结归纳:
出现这些跑道差别的原因是(跑道的圆周长度不同,因为直径的长度逐渐增加了);在比赛中,解决这个差别的方法是(把增加的长度减去,即把跑道向前提前相应的长度);
只要知道跑道的宽度,就能够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三、巩固练习,展示提升;
1.小学生运动会的跑道宽比成人比赛的跑道宽要窄些,要开小学生运动会,你能帮裁判计算出相邻两条跑道的起跑线又该相差多少米吗?
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2.我会做:
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学校(六)年级(数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执教时间: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圆
总(1)课时
课题
确定起跑线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进一步搜集相关数据资料,通过计算确定相关多少。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
2.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田径跑道的结构源自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教学准备、资源
卡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揭示课题;
(一)圆的面积怎样求?求一个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圆的面积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第五课时,主要内容是圆的面积。
在这一课时中,我们将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2. 能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难点是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的模型,直尺,圆规,黑板。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支笔,一把剪刀,一些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拿出一个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他们能从这个模型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们可能会说圆的形状,圆的周长,圆的直径等等。
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否能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那样计算圆的面积呢?2. 讲解:我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并标出圆的半径。
我解释说,圆的面积可以用公式πr²来计算,其中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r是圆的半径。
我让学生跟我一起大声说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3. 演示:我拿出一些圆形的物品,如圆形的饼干,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圆的面积。
然后我让学生用剪刀剪出一个圆,并用量尺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然后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圆的面积。
4. 练习:我在黑板上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如: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们可以用圆的面积公式πr²进行计算,得出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板书,包括了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πr²,以及一些练习题的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直径为1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多少?2. 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1. 3.14 × (12 ÷ 2)² = 113.04 平方厘米2. 3.14 × 5² = 78.5 平方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圆的面积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都比较清晰,但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有些学生还存在着一些错误。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
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
2.掌握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板书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引入圆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并绘制相关示意图。
3. 活动:让学生自己绘制一个圆,并找出其中的圆心、直径、半径。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测验。
2. 讲解:教授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
1. 梳理:总结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
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圆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五单元《圆的面积》(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圆的面积》,这是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材中的第五单元。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对面积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掌握了如何计算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
本单元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了解圆面积与半径的关系,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概念,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圆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培养其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增强其对数学美的感知。
教学难点1.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尤其是对圆面积与半径平方关系的理解。
2. 如何将圆面积公式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圆模型、直尺、量角器、计算器。
2. 学具:圆面积计算练习册、草稿纸、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矩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如何计算。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剪切和拼接圆,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 讲解:详细讲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强调圆面积与半径平方的关系。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巩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5. 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可以使用图表和色彩来增加视觉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一些基础的圆面积计算题,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面积公式解决。
3. 思考题: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圆面积的本质和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圆一、教学内容1.圆的认识2.圆的周长3.圆的面积4.扇形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会利用直尺和圆规,在教师指导下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3.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6.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究、分析、反思等过程,培养数学活动经验,在解决一些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7.使学生在推导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中体会和掌握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
8.通过生活实例、数学史料,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三、主要变化与具体编排(一)主要变化1.改变圆的各部分名称的引入方式。
实验教材在引入圆时,先让学生利用圆形杯盖、圆柱体物体、三角板上的圆孔描出圆,再把圆剪下来,通过多次对折等方式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在认识了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点之后,再专门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考虑到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初步的用圆规画圆的知识,本次修订时,对于“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这一问题,教材同时给出了用杯盖、三角尺上的圆孔、圆规画圆的方法,符合真实的学情。
接下来,利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水到渠成,这样的引入方式也能更好地体现圆“一中同长”的本质特征。
接下来,通过让学生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探讨直径、半径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增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内容。
“圆,一中同长也”,这是《墨子》中对圆的定义。
只要确定了“中”和“长”,圆的位置与大小就确定下来了。
解析几何中圆的解析式(x-a)2+(y-b)2=r2中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一事实,过去虽然没在教材中明确指出,但实际上学生已经在自觉应用了。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这一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也有所差异,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对圆的认识。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圆有什么认识?圆有哪些特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同时,解释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面积是指圆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圆》整理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圆》整理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复习第五单元《圆》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通过对圆的特征、半径、直径、弧等概念的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圆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圆的基本知识,对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圆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引导学生关注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回顾圆的基本概念,如圆的定义、特征、半径、直径等。
通过示例,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组关于圆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选取部分答案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如自行车轮胎的直径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圆桌的面积和直径之间的关系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圆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和画圆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再到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认识圆周率;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正确、灵活地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意识;通过介绍圆周率等数学史料,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1.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圆的认识。
圆是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之一。
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出示一组图(5个正多边形和1个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圆是由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这个正多边形就会越来越接近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要做到不拖沓,点到为止。
关于画圆,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借助一些圆形实物画圆,这样画圆有两个目的:其一,从用眼看,用嘴说,到动手画,让学生逐步感知圆的特点;其二,为进一步认识圆心创造研究材料。
第二个层次,为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创造研究材料。
第三个层次是用圆规画圆,体会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等。
在学生操作时,老师要给学生指出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2.该推理时要推理,不要一味地从操作学具做起。
教学“认识圆”,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练一练”等活动中认识圆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所有认识都要从动手开始,该推理时就要推理,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对“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的认识。
3.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综合应用。
本单元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有: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归纳的思想方法及猜想与实验验证等。
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出最佳方案。
课时安排
1 认识圆………………………………………………………………………….2课时
2 圆的周长………………………………………………………………………….2课时
3 圆的面积………………………………………………………………………….3课时
4 认识扇形………………………………………………………………………….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确定起跑线……………………………………………………………………………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