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练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 2.A 3.B 4.A 5.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2、答案要点:这一说法不对。
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
它使无产阶级真正地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发展为自为的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从这样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第一章辨析题及材料题答案1A 2C 3B 4C 5D 6A 7C 8A 9D 10D 11B 12B 13B 14 C 15D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C 24C 25A 26B 27A 28D 29C 30A 31D 32B 33D 34B 35A 36A 37D 38D 39B 40C 41A 42D 43A 44B 45D 46D 47A 48B 49D 50A 51D 52B 53D 54D二、辨析题1、答案要点:(1)正确。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一、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答:从不同角度,作出不同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P14-18)\答:(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现实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科学回答了社会的物质性?(P33)答: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任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任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这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p45)答:矛盾的普遍性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 (3)
毛概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什么是辩证法?其基本规律有哪些?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灵魂,是研究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方法。
辩证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规律:1.矛盾规律:指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推动事物的发展。
2.质量辩证法:指事物质量变化的规律,即事物在数量积累一定程度后,质变发生。
3.否定之否定规律:指事物发展往往是通过否定旧事物而推动新事物的产生,新事物既保留了旧事物的有益成分,又有新的发展变化。
4.联系规律:事物通过内在联系而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5.运动规律:事物通过内在的运动变化而发展,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6.诸法之变规律:指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变化,而是在一个多样多变的条件下,通过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复杂多变的结果。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是什么?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是唯物论。
唯物论是一种关于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它认为客观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唯物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客观唯物论:认为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2.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3.精神唯物论:认为精神活动是物质活动的产物,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4.实践唯物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通过实践改造世界进一步认识世界。
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是唯物论,唯物论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辩证法则是一种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
第二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什么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社会生产活动建立起来的,以人的直接或间接交往为基础的统一体。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劳动: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基于人类的劳动活动,人类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创造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库及答案
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库及答案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1多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E)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2.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复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E)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4.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E)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5.唯物主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ADE)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C、庸俗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辩证唯物主义6.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有(BCD)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运动变化中的过程D、不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E、否认世界的可知性7.哲学上的二元论(BD)A、既是唯物论,又是唯心论B、最终必然导向唯心论C、本质上属于唯物论D、不能把自己的主张坚持到底E、是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基本派别8、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CD)A、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9、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BDE)A、否认世界可知性B、机械性C、否认自然规律客观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10、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BC)A、人的主观意识B、人的主观感觉C、人的心D、宇宙精神E、绝对观念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一、选择题Ⅰ1.【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的根本观点是能动的反映论,反映论是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的共同的观点,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
本题中"建构论"、"内省论"、"选择论"作为认识的本质均是唯心主义的。
在这里,承认认识有建构、内省和选择的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建构、内省、选择,就变成了唯心主义的观点了。
2.【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具体理解。
陆游的诗句反映了正确的认识要来自于实践即"躬行"。
选项A本身表述是错误的。
C、D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干内容无关。
3.【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准确理解。
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它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发展的。
依据对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所以本题选A。
4.【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客观真理指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人的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所以本题选A。
5.【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真理具有三个特性,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所以我们又说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客观真理,这样的表述不能理解为有三个真理,真理只有一个。
就真理的绝对性我们说有绝对真理,就真理的相对性我们说有相对真理,就真理的客观性我们说有客观真理。
所以本题选择命题C,即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6.【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认识的主体特征的把握。
认识的主体是指一定社会中从事认识和实践的人,它具有社会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其中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指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词源⾃古希腊。
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哲学之义是“爱智慧”。
哲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之⼤全C.关于⾃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从思维出发B.从实践出发C.从统⼀性出发D.从物质出发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的基础是对⾃然科学的概括4.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5.⼈们常说“⼼想事成”,这⼀观点在哲学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也”。
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C.形⽽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7.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主张,“宇宙便是吾⼼,吾⼼便是宇宙”。
这⼀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客观唯⼼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主义的观点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8.“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主观唯⼼主义观点B.客观唯⼼主义观点C.形⽽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A.物质第⼀性,精神第⼆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然和社会的关系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的唯物主义,这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旧唯物主义是形⽽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的辩证法11.20世纪西⽅的“上帝观”发⽣了变化,有⼈认为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上帝”观念代表的是⼀种终极关切,它是⼀种⼈⼼内在的价值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习题与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练习测试题1.名词解释(1)哲学(2)世界观(3)唯物主义(4)辩证法(5)马克思主义哲学(6)方法论(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2.不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③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④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④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
①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④唯物辩证法(5)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
①朴素辩证法②唯心主义辩证法③唯物辩证法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6)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
①历史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③主观唯心主义④先验唯心主义(7)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①科学之科学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具体科学的综合④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⑤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8)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
①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④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⑤真理多元化的表现(9)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①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②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④理论联系实际⑤急用先学,立竿见影(10)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①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②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④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⑤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11)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
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3版)课后习题(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圣才出品】
第4章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一、概念题1.普遍联系答:联系是普遍的。
普遍联系包括两重含义:(1)是指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2)是指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本身都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2.系统答:系统是指由一定数量并且相互联系的因素所组成的统一体。
系统论就是具体揭示对象的系统联系及其规律的观点和方法,它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普遍联系思想的正确性。
系统的基本特征:(1)相关性。
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相关性之中,事物内部诸要素也处于相关性之中。
这种相关性集中体现为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整体性。
事物的相关性形成了事物的整体性。
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由此认为,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3)有序性。
从系统的整体发展方向来看,系统的形成是从无序向有序、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的不断演化过程。
3.发展答: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相互联系包含着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
发展则是指事物上升的运动。
4.内容与形式答: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及其关系的一对范畴。
事物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1)内容决定形式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从根本上说,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事物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其形式迟早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2)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形式对事物的内容又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有两种基本情况,主要表现为:凡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凡不适合内容的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5.本质与现象答:本质与现象是揭示事物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及其关系的一对范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D) A. 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 以上都是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 矛盾斗争 B. 社会革命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土地革命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是从哪个方面阐述的(A) A.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B. 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C. 归纳和演绎推理 D. 逻辑分析和思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唯心主义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和规定。
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科学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斗争所引起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转变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习题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C. 阶级斗争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D.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C)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理论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B)A. 公有制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 阶级斗争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A)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B.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C. 公有制经济体制D. 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5.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D)A. 实现社会公正B. 无产阶级的解放C. 社会主义的建设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习题及答案(二)
⼀、选择题Ⅰ1.【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认识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上的根本观点是能动的反映论,反映论是所有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中的共同的观点,⽽形⽽上学唯物主义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是能动的反映论。
本题中“建构论”、“内省论”、“选择论”作为认识的本质均是唯⼼主义的。
在这⾥,承认认识有建构、内省和选择的能动作⽤,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把认识的本质归结为建构、内省、选择,就变成了唯⼼主义的观点了。
2.【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的具体理解。
陆游的诗句反映了正确的认识要来⾃于实践即“躬⾏”。
选项A本⾝表述是错误的。
C、D是正确的,但与本题题⼲内容⽆关。
3.【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准确理解。
实践标准是确定的⼜是不确定的,它的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标准是客观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它的不确定性是因为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不断发展的。
依据对实践标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认识,所以本题选A。
4.【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所谓客观真理指的是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客观性指的是⼈的正确认识中的客观内容,所以本题选A。
5.【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真理的含义与特征。
真理具有三个特性,即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所以我们⼜说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客观真理,这样的表述不能理解为有三个真理,真理只有⼀个。
就真理的绝对性我们说有绝对真理,就真理的相对性我们说有相对真理,就真理的客观性我们说有客观真理。
所以本题选择命题C,即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6.【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对认识的主体特征的把握。
认识的主体是指⼀定社会中从事认识和实践的⼈,它具有社会物质性、⾃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其中认识的主体性原则指的就是主体的能动性原则。
7.【答案】D【解题思路】本题是对认识和实践统⼀的特点的认定。
认识和实践的统⼀的过程中,当然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的问题,但不能仅仅归结为这些问题,符合题意的应该是命题D。
马哲课后习题的答案
第二章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6)答: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
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
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
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答: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
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马哲课后习题答案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p3)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
2021马原课后题答案完整版一、选择题1. B2. A3. A4. C5. B二、判断题1.正确2.错误3.错误4.正确5.错误三、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多样的、不断发展变化的。
物质决定意识,存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以矛盾为基础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发展过程。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历史的发展是一种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可变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是具有可变性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着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思维是受到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本观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观基本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历史发展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个阶级和社会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和价值目标。
而无产阶级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幸福。
•社会个人关系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社会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大幸福,个人的价值实现需要通过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来实现。
•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平等和公正,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马克思主义倡导消除阶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实现社会的公有制和社会福利。
马哲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
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的产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
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023版马原课后题答案
2023版马原课后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回答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回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同了人类的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并通过实践和思维的辩证关系,不断认知和改造世界。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有哪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事求是、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践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批判精神。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基础是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深化的。
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认识过程。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对立面,并通过对矛盾和对立面的分析和统一,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精髓之一。
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是一个阶级斗争的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阶段,每一个社会形态都有其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有哪些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
这些世界观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有哪些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包括:实事求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第一、群众路线等。
思修课本课后题答案
思修课本课后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世界观是人们的灵魂?答: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的总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本质及其各种联系与发展变化规律的根本看法和理论体系。
世界观是人们灵魂的原因,因为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是什么?答:世界观是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哲学的基础,而哲学是世界观的总结和理论化的形式。
世界观对哲学起着指导、激励和调节的作用,使哲学具有根本和稳定的立足点。
3.世界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世界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宇宙观的理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对人的本质和社会属性的看法,对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人类历史进步方向的判断等。
4.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点有哪些?答: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特点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实践的基本立场和方法;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二章:思维方式和方法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答: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是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全面、关联、历史和发展观,它强调事物的辩证关系,辩证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具有整体的、动态的和非一般性的思维方式。
2.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答: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是通过分析社会历史和社会变革的规律,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的规律,以此来指导人们实践和改造社会。
3.什么是实践的观点?答:实践的观点是指认为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起点,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和检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4.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答: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和道德实践等。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特点。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习题及答案第1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选择题Ⅰ,即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
根据词源学考证,在古希腊文里,哲学之义是"爱智慧"。
哲学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之大全C.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所有规律的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从思维出发B.从实践出发C.从统一性出发D.从物质出发3.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的基础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4.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D.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5.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能动反映论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6.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这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7)()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7.中国古代哲学家陆象山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这一观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8."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旧唯物主义观点9.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本题难度系数为0、85)()A.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C.实践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10.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本题难度系数为0、75)()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11.20世纪西方的"上帝观"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上帝存在能否得到证明不重要,"上帝"观念代表的是一种终极关切,它是一种人心内在的价值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00绪论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 5 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再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最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彻底的科学性是与理论的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的理论是一成不变的,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丰富发展他们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的理论。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
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过程。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教材 P26-27、P29)2 如何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 GDP 进入 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4、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人均 GDP 进入 1000-3000 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
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 GDP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
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概括,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世界怎么样;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万事万无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条件性,孤立和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题;第三,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是世界,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矛盾,不包含着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认识矛盾就是发现问题,解决矛盾就是处理问题。
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敢于承认矛盾,发现矛盾和处理矛盾。
这样,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第四,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总体上都是有低级向高级不断的发展,它的发展是由量的不断积累,超出度的范围,达到质的飞跃。
这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和中要重视量的积累,以便突破质的飞跃;第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我们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思想导。
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