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

合集下载

遗传的机制与分子基础

遗传的机制与分子基础

RNA翻译成蛋白质
遗传信息从DNA传递到RNA的过 程称为转录
翻译过程中,mRNA作为模板, tRNA作为运载氨基酸的工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遗传信息从RNA传递到蛋白质的过 程称为翻译
核糖体是进行翻译的场所,它能够 将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顺 序连接成多肽链
基因表达的调控
转录水平的调控:DNA到RNA的转录过程中,通过转录因子的作用,调控基因的表达。
DNA损伤修复:DN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损伤,细胞具有多种修复机制 来修复这些损伤,保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DNA的复制与突变
DNA复制是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的过程 DNA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DNA突变会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 DNA复制和突变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基因与基因组
基因突变是遗传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基因突变可以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和功能,从而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导致癌症等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基因突变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免疫缺陷等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基因工程与生物 技术
基因工程的原理与应用
生物安全与生物武 器:基因工程可能 增加生物武器的风 险。
基因资源与知识产 权:谁应该拥有基 因资源,并如何保 护知识产权?
基因组学与个性 化医疗
基因组学的概念与发展
基因组学定义:研究生物体基因组的学科 研究内容:基因组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化 研究意义:揭示生命本质,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 发展历程: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到个性化医疗的实践与应用
基因的概念与分类
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 基因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蛋白质编码基因和调节基因。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

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遗传基础知识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生物的繁殖、进化以及种群变化等方面。

八年级生物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遗传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针对八年级生物遗传基础知识展开讨论。

第一部分:遗传基础概念遗传基因是指父代向子代传递的遗传物质。

它包括了基因型和表现型两个方面。

基因型是指一个个体拥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

遗传物质DNA是基因的载体,它以特定的方式存储遗传信息。

DNA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鳞嘧啶)组成,这些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生物体内各种基因的特征。

第二部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对豌豆的实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遗传规律。

这些规律被称为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第一个定律是合子分离定律,也被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

它指出,每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分离成为两个不同的生殖细胞,然后与另一个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下一代。

第二个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它指出,不同的基因对在遗传中是独立的,它们的组合方式是随机的,不受其他基因对的影响。

第三个定律是显性和隐性基因定律。

显性基因会表现出来,而隐性基因则需要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能表现。

纯合子是指一个个体两个等位基因相同。

第三部分:基因突变和遗传变异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的变化,它是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突变两类。

点突变是指DNA序列内部的单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核苷酸插入/缺失等。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体内部的功能。

染色体结构突变则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造成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倒位、重复或移位等。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第四部分:遗传工程和克隆技术遗传工程是通过常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遗传工程技术包括基因插入、基因切除和基因修复等。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闭花传粉植物;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2)成熟后籽粒留在豆荚内,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

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

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用d表示。

(2)纯合子:相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

如DD或dd。

其特点是纯合子不含等位基因,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不同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

如Dd。

其特点是杂合子含等位基因,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如:DD×dd、Dd×dd、DD×Dd等。

自交:如:DD×DD、Dd×Dd等,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常用测交方法最省时间。

自交方法较省力,但时间长。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例:奶牛毛色黑白斑对红白斑是显性,要鉴定一头黑白斑公牛是否为纯合子,最快速的实验方案是: A.与纯种黑白斑母牛交配 B.与杂种黑白斑母牛交配C.与纯种红白斑母牛测交 D.研究其双亲的表现型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

核酸是遗传物质

核酸是遗传物质

吸附
注入
DNA复制 和蛋白质
合成
组装
释放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思路和步骤
(1)分别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发现位素 的32P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
(2)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 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或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
(3)分别用35S 或32P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 肠杆菌。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本质: 基因重组
S型菌 荚膜
加热 杀死
X基因进 入R型菌
重组
控制荚膜形 成的X基因
被破坏 的S型菌
X基因吸附在 R型菌表面
注意:只是少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R型菌转化 成S型菌
DNA 结构
DNA 纯度
DNA 作用
质疑:
DNA是遗传 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电镜图
3.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过程(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思考:怎样使菌体外侧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开?
搅拌后
Waring 搅拌器 [保存在斯普林港实验室的档案室]
离心后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
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 是蛋白质,也就是说,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 遗传给后代的,因此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生物(浙科版) 高中生物 必修二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
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成功地解释了遗传现象,并首先揭示了两条遗传定律。那 么控制生物性状世代传递的基因(遗传因子)到底是什么 物质?DNA和蛋白质在生物性状遗传的过程中各自发挥 了什么作用?它们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在这一章 将进一步探索遗传的分子基础,了解基因的本质及其发挥 作用的原理。

繁殖和遗传

繁殖和遗传

● 03
第3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物质的结构
DNA具有双螺旋结构, 由磷酸、糖和碱基组 成,碱基配对规律决 定了遗传信息的传递 方式。
DNA复制
01 DNA复制过程
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02 DNA聚合酶
是DNA复制的关键酶
03 半保留复制
新旧DNA分子各保留一根链
RNA转录和翻译
RNA转录
遗传工程与社会
倫理問題
遺傳工程對生命倫理和道 德觀念提出挑戰 需慎重考慮技術發展對社 會的影響
環境影響
遺傳改造生物釋放對生態 系統產生影響 需進行風險評估和管理
知識普及
大眾對遺傳工程知識的普 及程度不足 需加強教育宣傳以提高公 眾科學素養
法律規範
遺傳工程的發展需要相應 的法律規範 保障人類和環境的安全與 利益
● 04
第四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的概 念
遗传多样性是指在物 种内部和不同物种之 间存在的遗传差异。 这种差异造就了生物 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的基因型和表现 型使生物能够适应不 同的环境,保障了物 种的生存和繁衍。
遗传性强的个体 生存繁殖
遗传工程的应用
医学领域
基因治疗、基因 筛查
环境保护
修复受污染土地、 水域
生命科学研 究
基因功能研究、 人工合成生物
农业领域
转基因作物培育、 抗病虫害育种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
01 CRISPR-Cas9
一种常用的基因组编辑工具
02 TALEN
另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
03 ZFNs
锌指核酸酶技术,用于特定基因组位点的编 辑
遗传变异的类型
突变
突变是一种常见 的遗传变异方式

遗传学课后复习题

遗传学课后复习题

T–t是独立遗传的。指出下列各种杂交组合的:
(1)亲本的表现型、配子种类和比例;(2)F1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表现 型种类和比例。
1)TTrr× ttRR 2) TTRR× ttrr 3) TtRr× ttRr 4) ttRr× Ttrr
杂 TTrr×ttRRTTRR×ttrr TtRr × ttRr
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10个株系,试 问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的小麦若 干株?
由于F3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中PPRRAA的比例仅为 1/27,因此,要获得10株基因型为PPRRAA,则F3至少需270株表现型为 毛颖抗锈无芒(P_R_A_)。 12.设有三对独立遗传、彼此没有互作、并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Aa、 Bb、Cc,在杂合基因型个体AaBbCc(F1)自交所得的F2群体中,试求具 有5显性基因和1隐性基因的个体的频率,以及具有2显性性状和1隐性性 状个体的频率。
46%de 0.1932AB de 0.1932ab de 0.0368Ab de 0.0368aB de
4%De 0.0168AB De0.0168ab De 0.0032Ab De 0.0032aB De
4%dE 0.0168AB dE0.0168ab dE 0.0032Ab dE 0.0032aB dE
b,c为相引组时: 93ABC:93
Abc:7ABc:7AbC:93aBC:93abc:7aBc:7abC b,c为相斥组时:
7 ABC:7 Abc:93ABc:93AbC:7aBC:7abc:93aBc:93abC 8.纯合的葡匐、多毛、白花的香豌豆与丛生、光滑、有色花的香豌豆 杂交,产生的F1全是葡匐、多毛、有色花。如果F1与丛生、光滑、白色 花又进行杂交,后代可望获得近于下列的分配,试说明这些结果,求出 重组率。 葡、多、有6% 丛、多、有 19% 葡、多、白19% 丛、多、白 6% 葡、光、有6% 丛、光、有 19% 葡、光、白19% 丛、光、白 6% (先将两对性状连在一起,看第三对性状的比例是否为1:1)匍匐/丛生这对 性状与白花/有色这对性状是连锁的,交换值是24%;光滑/多毛这对性 状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与前两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之欧阳术创编

朱军遗传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半保留复制: 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制酶系统下,逐步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的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成DNA双分子链结构。

这样,随着DNA分子双螺旋的完全拆开,就逐渐形成了两个新的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

这种复制方式成为半保留复制。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叉中,后随链上合成的DNA不连续小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转录:由DNA 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RNA的转录有三步:①RNA链的起始;②RNA链的延长;③RNA链的终止及新链的释放。

翻译:以RNA为模版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即称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小核RNA:是真核生物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的剪接体的主要成分,属于一种小分子RNA,可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酸剪接体。

不均一核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有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欧阳术创编 2021.02.02 欧阳美创编 2021.02.02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称为不均一核RNA。

遗传密码:是核酸中核苷酸序列指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一种方式,是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密码。

密码子不能重复利用,无逗号间隔,存在简并现象,具有有序性和通用性,还包含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多聚核糖体: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成为多聚核糖体。

中心法则:蛋白质合成过程,也就是遗传信息从DNA-mRNA-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到DNA的复制过程,这就是生物学的中心法则。

2.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

分子生物学2第二章-DNA结构

分子生物学2第二章-DNA结构

第四节 DNA的物理、化学性质
DNA双股链的互补 是其结构和功能上的一个基本特征 也是DNA研究中一些实验技术的基础
一、DNA分子的变性
变性(denaturation 或融解 melting):DNA双螺旋区 的
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变成单链,这 一双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 1、条件:加热, 极端pH,有机溶剂( 尿素、 酰胺 ),低盐浓度等
PolyT/A TTTTTTTTTTT AAAAAAAAAA
TTTTTTTTTTT AAAAAAAAAA TTTTTTTTTTT AAAAAAAAAA
b、 分子组成
☆ PY/PU + PU (偏碱性介质中稳定) G*G 、 A*A 、
G*A+
☆ PY/PU + PY (偏酸性介质中稳定) 常见类型
点的A260值绘制成DNA 1.185
的熔解曲线
1.0

Tm = OD增加值的中点温度(一般为8595℃) 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这也是一般PCR实验技术中把变性温度定为94 ℃的原因
1、 影响 Tm值的因素 (1) 在 A, T, C, G 随机分布的情况下 ,决定于GC含量 GC%愈高 → Tm值愈大 GC%愈低 → Tm 值愈小 (2)GC%含量相同的情况下 AT形成变性核心,变性加快,Tm 值小 碱基排列对Tm值具有明显影响
* 类病毒(viroid): 使高等植物产生疾病的传染性因子 分子结构:含246~375 个核苷酸的单链环状RNA 分 子,没有蛋白质外壳。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三、 是否存在核酸以外的遗传物质 Prion (proteinaccous infections particle) 朊病毒---蛋白质样的感染因子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完整版)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完整版)
控制性状的物质存在于哪个细胞结构中? 克隆羊
控制遗传的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染色体、DNA和基因
染色体 性质:存在于_细__胞__核__中,容易被_碱__性__染__料___ 染成深色。 成分:主要由__D_N__A__分子和_蛋__白__质__构成。 规律:在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__数__目___ 是一定的,而且_成___对__存__在__。
染色体、DNA和基因
染色体 人的体细胞有___4_6___条染色体,___2_3___ 对。每一种生物的体___细__胞__中,染色体的数目 是一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这些成 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__父__方___,一条来自 __母__方___。
染色体、DNA和基因
DNA 性质:存在于_染__色__体__上,是主要的_遗__传__物__质__。 形态:是__长__链___状及_螺___旋___状的分子,每条 染色体上一般只有__一__个___DNA分子。
染色体、DNA和基因
基因 性质:包含遗传信息的_D__N__A__分子片段。 规律:一个DNA分子上包含__多__个___基因,在 体细胞中_成___对__存__在__。
染色体、DNA和基因
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示意图
染色体、DNA和基因
观察下面图片,说出几者的关系
染色体、DNA和基因
细胞核、染色体、DNA、蛋白质、基因位置关系示意图
概念图
课堂作业 1、整理教科书 2、练习册P57-59页习题
思考
祝你学业有成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10时57分37秒
北师大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第二十章
生物的遗 传和变异
性状遗传的 物质基础

02章生物大分子

02章生物大分子
核酸。
在生物体系中,除了蛋白质和核酸外, 碳水化合物、脂等生物大分子也含有可与 金属发生作用的含氧基团,但是,到目前 为止,有关它们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的了 解还很少。
第一节 蛋白质及其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核酸与其他生物分子
第一节 蛋白质及其组成与结构
蛋白质是生命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类生 物大分子,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载者以 及生命现象的主要物质基础。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蛋白质中大约有三 分之一为金属蛋白。
第二章 生物大分子 的结构及性质
生物无机化学的主体部分由金属元素的 配位化合物所构成。在生命体系中,金属中 心常常被给电子的各种配体所“包围”。
生物体系中的配体可分为两类: 1、简单的无机小分子或阴离子,如H2O、
S2-、O2-、OH-、PO43-、Cl-、HCO3-等; 2、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或多肽)和
鸟嘌呤、腺嘌呤的N7位置电负性最低, 是金属离子结合的主要位点。
二、其他生物分子
1、三磷酸腺苷 三磷酸腺苷(ATP)是生物体内广泛
存在的辅酶,是体内组织细胞所需能量的 主要来源。蛋白质、脂肪、糖和核苷酸的 合成都需要ATP的参与。
三磷酸腺苷中磷脂基可以和一系列金 属离子,尤其是硬金属离子结合。具估计, 细胞内大约超过90%的ATP与Mg2+结合, Mg2+-ATP是许多酶的底物或辅因子。
酶的催化特性:
1、高效性; 2、高度专一性; 3、反应条件温和;
第二节 核酸与其他生物分子
一、核酸
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
糖核酸(RNA)两种。 磷酸
核酸 核苷酸
核苷
戊糖 碱基
脱氧核糖核酸(DNA)是染色体的主 要成分,真核生物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 含有DNA,原核生物的质粒全由DNA构成。 除了RNA病毒和噬菌体外,DNA是所有生 物的遗传物质基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 储存在DNA分子中。

高二生物教案: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二生物教案: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

高二生物教案:探究遗传的分子基础一、教学目标1.了解DNA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DNA复制的过程和控制机制;3.了解RNA的结构和功能;4.掌握基因的表达过程和调控机制;5.发掘遗传信息,理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6.探究分子遗传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教学重点1.DNA的结构和功能;2.DNA复制的过程和控制机制;3.基因的表达过程和调控机制。

三、教学难点1.基因的表达过程和调控机制;2.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法;3.讨论法;4.观察法。

五、教学内容1.DNA的结构和功能(1)DNA的组成DNA是由核苷酸(nucleotide)构成的。

核苷酸的组成结构分为三个部分:五碳糖,磷酸基和一种氮碱基(nitrogenous base)。

DNA的花式组合构建了著名的双螺旋结构。

(2)DNA的功能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保存和传递信息。

DNA通过氮碱基的排列来编码蛋白质的合成指令,从而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

2.DNA复制的过程和控制机制(1)DNA复制的重要性DNA复制是生物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在细胞分裂时,DNA会被复制并分配到新的细胞,从而确保基因的传递和稳定性。

(2)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分为三个阶段:解旋,复制和连结。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酶和蛋白质参与其中。

(3)DNA复制的控制机制DNA复制的控制机制是复杂的。

在复制过程中,有一系列酶和蛋白质来监测和纠正错误,从而保证基因的准确复制。

3.基因的表达过程和调控机制(1)基因的结构基因是一个指定蛋白质合成的指令。

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启动子,编码序列和终止序列。

(2)基因的表达过程基因的表达过程分为两个步骤:转录和翻译。

转录将DNA转化为mRNA,翻译将mRNA转化为蛋白质。

(3)基因的调控机制基因的表达可以被诱导或抑制。

调节基因表达的因素包括DNA甲基化,转录因子结合和RNA 后转录调控。

4.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1)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是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的。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大单元学习过程设计——以“遗传的分子基础”大单元为例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大单元学习过程设计——以“遗传的分子基础”大单元为例

-088-2021年第43期(总第295期)教学案例《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整合和提升“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凝练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学习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并且强调大概念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地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和课时转变为注重大单元设计。

因为教学的“三维目标”往往不可能在一节课时得到,教师如果只以每一课时为单位进行教学设计,往往容易忽略前后课时之间的逻辑关系,变成聚焦碎片化的“知识点”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建构和深层加工。

这就需要借助大单元的设计,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一教学链条中进行课堂的转型。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不断优化和完善的过程。

大单元是由一个大任务或大概念统筹的学习单位。

大概念能有效地组织起学科零碎化的知识与技能,更具结构性、序列性和完整性。

将其应用于更加复杂的真实情境中,有利于知识的内化迁移。

整体建构单元学习过程设计是在对单元教学内容和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学生视角组织学习事件,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本文选用新课标的“概念3 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对应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第2~4章相关内容进行大单元学习过程设计。

一、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强调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从生物学事实或现象深入,突破浅层学习,掌握科学概念,从而达成对学科本质、思维方式等的深层发展目标。

这需要从大单元的学习目标出发,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对学习事件进行系统又进阶的规划。

大单元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针对整个大单元总体框架、学生需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而设计的,必须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

结合深度学习的要求,本大单元的学习目标设置为:第一,应用假说—演绎法分析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第二,认同科学家尊重事实、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认同科学探究是一个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社会责任);第三,理解DNA 结构特点及半保留复制等机制,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生命观念);第四,学习同位素标记等技术,举例说明物理、化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并尝试解决问题(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第五,学习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阐明生命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生命观念);第六,认同生物可能有共同起源(生命观念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生物大单元学习过程设计韩秋娜——以“遗传的分子基础”大单元为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089-2021年第43期(总第295期)教学第七,了解基因与性状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认同生物学中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尝试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因素的分析(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02遗传学 课后练习 复习题 总结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02遗传学 课后练习 复习题 总结 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本章习题1.解释下列名词: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二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

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

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

细胞壁内为细胞膜。

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

其DNA 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

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

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

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

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

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

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

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医学遗传学-遗传分子基础

医学遗传学-遗传分子基础

DNA分子及 其结构
0 1 DNA的双螺旋结构
03
核酸的 基本单位
0 5 戊糖 脱氧核糖
0 7 碱基
0 9 嘌呤:A G
0 2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
04
单核苷酸 nucleotide
0 6 磷酸
0 8 嘧啶:T C
1 0 遗传分子基础
DNA分子及 其结构
❖ DNA的双螺旋结构
4
一个基因家族分为若干群,成簇地分布在几条不同的染色体上,编码序列虽 有差异,但编码的是一组功能上密切相关的蛋白质 。
细胞内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存在形式
❖ 假基因(pseudogene)
在多基因家族中,有些成员不具有任何功 能,这些基因被称为假基因。假基因是一种核 苷酸序列同相应的正常基因基本相同,但不能 合成功能蛋白质的失活基因,常用符号ψ表示。
43 2
N
N NH
NH
N
NH2
碱基
54
N 3
612
NH
嘧啶(pyrimidine)
O
尿嘧啶(uracil,U)
NH
NH
O
胸腺嘧啶(thymine,T)
O
H 3C NH
胞嘧啶(cytosine,C)
NH
O
NH2
遗传分子基础
N
NH
O
DNA分子及 其结构
1 DNA的双螺旋结构 2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 3 遗传分子基础
遗传分子基础
DNA分子及 其结构
1
遗传分子基础
2
DNA双螺旋结构稳定因 素
○ 氢键 ○ 碱基堆集力 ○ 磷酸基上的负电荷被胞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高一生物(苏教版2019必修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高一生物(苏教版2019必修2)
DNA是主要 的遗传物质
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不能加“主要”二字。
思考延伸拓展 强化素养
1、动物和人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DNA
2、烟草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DNA
3、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RNA
4、细菌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DNA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核酸
6、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③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④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⑤ 糖类不是遗传物质 ⑥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A.①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
课堂小练
2.噬菌体在细菌体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需要( B )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第二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的探索
萨 顿

提出基因

在染色体

上的假说
科学家发现: 染色体的主要 组成成分的 DNA和蛋白质
提出“遗传因 子“,并总结 遗传规律
约 把“遗传因子”翰 命名为基因 逊


实验证明: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蛋白质 DNA
积极思维:





光滑(Smooth)
• 菌落光滑 • 有多糖荚膜 • 有毒性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几个实验
01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实验
02
格里菲斯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03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04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学案)答案

2.5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学案)答案

第2章第5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携带者【学习目标】1.掌握核酸的种类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基础梳理】一、核酸的种类及其分布1.种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另一类是核糖核苷酸。

2.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1.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

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DNA含有ATCG四种碱基,RNA含有AUCG四种碱基。

3.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RNA则是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一般情况下,在生物体的细胞中,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4. 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1.细胞是由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

在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都是大分子。

2.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

正是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3.以碳链为骨架的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糖类和脂质提供了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水和无机盐与其他物质一起,共同承担着构建细胞、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等重要功能。

细胞中的这些化合物,含量和比例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又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课堂练习】1.人的遗传物质的核苷酸有多少种()A. 4B. 8C. 5D. 22.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模型,其中正确的是()A. B.C. D.3.下列各图中,图形分别代表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在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连接中正确的是()A. B.C. D.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DNA与RNA的比较,正确的是()A.细胞内存在的主要部位相同B.构成的五碳糖不同C.通常都为双链D.构成的碱基相同5.小麦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A.5 种B.4 种C.1 种D.8 种6.核酸在细胞里的分布情况,下列哪项最合适()A.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全部在细胞质中B.DNA和RNA全部都分布在细胞核中C.DNA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中、RNA分布在细胞质中D.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7.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玉米种子中主要储能物质的单体依次为()A.氨基酸、核苷酸、果糖B.蛋白质、DNA、五碳糖C.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D.蛋白质、核酸、纤维素8.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B.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C.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中有5种D.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细胞中有8种9.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B.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D.氨基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10.某化合物由六个单体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为多肽,则其彻底水解时一定断裂5个肽键B. 若为淀粉的部分结构,则最终氧化分解的产物是葡萄糖C. 若为D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初步水解产物一定是4种D. 若为RNA单链的部分结构,则其彻底水解产物可能有6种1.答案:A解析: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根据其碱基不同可分为4种,即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故选:A.2.答案:C解析: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的基本单位,是--类由嘌呤或嘧啶碱基(AT/C/G)、脱氧核糖以及磷酸三种物质组成的小分子化合物,是构成生物体遗传物质DNA的物质基础。

《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遗传现象》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基因是DN分子上的一段序列,具有特定的功能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结构,由DN和蛋白质组成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在不同个体之间可能有所不同
染色体变异对基因的影响
染色体变异可能 导致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可能 导致基因缺失或 重复
染色体变异可能 导致基因位置改 变
遗传现象的研究意义
理解生物的遗传规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研究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指导人类遗传工程的应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03
遗传物质的本质
DN的发现
1869年,瑞士生物学家Friedrich Miescher首次发现DN 1928年,英国生物学家Frederick Griffith发现DN是遗传物质 1950年,美国生物学家Erwin Chrgff提出DN的碱基配对原则
基因突变和变异的例子: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唐氏综合症等遗传病,以 及一些植物和动物的变异现象。
染色体变异和疾病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目、结构或位置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与疾病:某些疾病与染色体变异有关,如唐氏综合征、白血病等
染色体变异的检测: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测序等技术进行检测
染色体变异的治疗: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但可通过产前诊断、基因治疗等手段进行预 防和治疗
染色体变异可能 导致基因表达异 常
05
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 规律,即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定律包括两个基本定 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孟德尔是奥地利生物学家, 被誉为“遗传学之父”
分离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 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8-20 后随链DNA的合成
RNA病毒中RNA的自我复制 先以自己为模板(“+” 链)合成一条互补的单链(“ -”链),然后这个“-”链 从“+”链模板释放出来,它 也以自己为模板复制出一条与 自己互补的“+”链,形成了 一条新生的病毒RNA。
三、真核生物DNA合成
真核生物DNA的复制与原核生 物的主要不同点: 1、DNA的合成只是在S期进行,原 核生物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 中都进行DNA合成 2、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 的,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则 为多起点的
(三)解链酶、引物酶和单链DNA结合蛋白
1.解链酶:利用ATP供能,作用于氢键,使 DNA双链解开成为两条单 链 2. 单链DNA结合蛋白: 在复制中维持模板在单链状态 保护单链的完整,避免被核酸酶水解 3. 引物酶:复制起始时催化生成RNA引物的酶
(四)、DNA连接酶
1.作用方式:
催化双股DNA链中一股缺口的3-OH和5-P 形成磷酸二酯键,从而使缺口两侧的DNA片 段相连接。 2.功能 DNA连接酶在复制中起最后接合缺口的作用 在DNA修复、重组及剪接中也起缝合缺口作用 也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之一
核酸分子的学结构
二、DNA的分子结构
1953,Watson和Crick根据: 碱基互补配对的规律 对DNA分子的X射线衍射成果 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 型。这个模型已为以后拍摄的 电镜直观形象所证实。
DNA
双 螺 旋 结 构 模 型
DNA分子模型最主要特点:
(1)两条多核苷酸链以右手螺旋的形式, 以一定的空间距离,环绕于同一轴相 互盘旋而成 (2)反向平行:5’-3’,3’-5’ (3)两条单链间以碱基间氢键配对相连: A T,C G (4)每个螺旋34Å (3.4nm),含10bp, 直径约为20Å (5)分子表面大沟和小沟交替出现
核酸的化学结构 一、两种核酸
* 核酸的构成单元是核苷酸, 是核苷酸的多聚体
* 每个核苷酸包括三部分: 五碳糖、磷酸、碱基 * 两个核苷酸之间由3’和5’位的 磷酸二脂键相连
两种核酸的主要区别:
DNA:脱氧核糖,A、C、G、T 双链,分子链较长 RNA:核糖,A、C、G、U 单链,分子链较短
构成核苷酸分子的碱基结构
5′
3′
拓扑异构酶 与DNA双链 结合,解开 超螺旋。
3′ 5′
DNA复制起始的过程
拓扑异构酶 单链结合蛋白 解链酶 引物酶及引发体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引物
3′
5′
3′
解链酶解开 DNA双螺旋
5′
DNA复制起始的过程
拓扑异构酶 单链结合蛋白 解链酶 引物酶及引发体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引物
三、DNA复制的过程
(二) (三)
(一) 复制的起始
复制的延伸 复制的终止
(四)
复制的忠实性
(一)
复制起点
复制的起始---方向性
复制叉 单向复制
双向复制
复制叉
复制起点
(一)
复制的起始---有关蛋白质
(一)
复制的起始---复制叉形成
拓扑异构酶
5’ 3’
复制叉----复 制开始后由 于DNA双链 解开,在两 股单链上进 行复制,形 成在显微镜 下可看到的 叉状结构。
三、原核生物RNA的合成
* 转录后形成一个RNA分子的一段DNA
序列称为一个转录单位 * 一个转录单位可能刚好是一个基因 ,也可能含有多个基因 * RNA转录分三步:(1)RNA链的起始 ;(2)RNA链的延长;(3)RNA链的终 止及新链的释放
一、DNA指导下的RNA的合成
定义:RNA的生物合成就是转录,即以 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合酶 的催化下,以4种NTP(ATP、CTP、GTP 和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合成部位:细胞核 合成原料:四种NTP
2、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Hershey等用同位素32P和35S分别标记 T2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
RNA接种到烟叶 → 发病
RNA
RNA酶处理RNA → 不发病
TMV
蛋白质:接种后不形成新的TMV 不发病
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 就是遗传物质
为了进一步论证上述的结论 , Frankel-Conrat和Singer实验:
转录特点:
1、转录单位:启动子 终止子 2、不对称转录:两条DNA链不同时 进行转录的现象。 编码链或反意义链;模板链或有意义链 3、RNA聚合酶:
全酶:有αα‘ββ ’ σ5个亚基组成
5’
3’
5’
3’
二、参与 DNA复制的因子
• • • • • 1.底物 dNTP(dATP,dGTP,dCTP,dTTP) 2.模板 单链的DNA母链 3.聚合酶 DNA聚合酶I 、II、III 4.引物 寡核苷酸引物(RNA) 5.其他酶和蛋白质因子 拓扑异构酶,解 链酶,单链结合蛋白,连接酶。
(二)DNA拓扑异构酶
1. DNA的拓扑性质
分类及作用机制
拓扑异构酶Ⅰ:切断DNA双链中一股链,使DNA解链旋转不 致打结;适当时候封闭切口,DNA变为松弛状态。反应不 需ATP。
拓扑异构酶Ⅱ:切断DNA分子两股链,断端通过切口旋转 使超螺旋松弛。利用ATP供能,连接断端, DNA分子进入 负超螺旋状态 功能: 松弛正超螺旋,变为负超螺旋; 又能连接磷酸二酯键 既能水解 、
1928, Griffith:首次将II R → III S,实现了细
菌遗传性状的定向转化 。被加热杀死的III S型肺 炎双球菌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变的活性物质
1944 ,Avery等用生物化学 方法证明这种活性物质是DNA 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 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 只能为DNA酶所破坏
活性: 5 3 的聚合活性 3 5外切酶活性
功能: 是原核生物复制延长中真正起催化作用的酶 对于DNA的复制也有校对功能 配合 DNA-polⅠ使复制的错误率大大降低
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DNA-pol DNA-pol DNA-pol DNA-pol DNA-pol 起始引发,有引物酶活性。 参与低保真度的复制 。 在线粒体DNA复制中起催化作用。 复制延长中起主要催化作用的酶,有 解螺旋酶活性。 在复制过程中起校读、修复和填补缺 口的作用。
二、原核生物DNA合成
1、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 2、有引物的引导,为RNA 3、延伸方向为5’-3’。 4、一条链一直从5’向3’方向延 伸,称前导链,连续合成 ;另一条先沿5’-3’ 合成冈 崎片段,再由连接酶连起 来链,后随链,不连续合成
图8-18 DNA解旋
图8-19 DNA合成之模型
* 在前导链上,DNA引物酶只在 起始点合成一次引物RNA, DNA聚合酶III开始DNA的合成 * 在后随链上,每个冈崎片段 的合成都需要先合成一段引 物RNA,然后DNA聚合酶III才 能进行DNA的合成。
单链结合蛋白 解链酶 引物酶及引发体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引物
3’
5’
冈崎片段 领头链 3′ ′ 5
随从链
3′
′ 5
复制起始流程图
拓 扑 异 构 酶
打开 DNA 超螺 链 打开双 螺旋
解 链 酶
单 链 结 合 蛋 白
防止 复螺 旋
引 物 酶
合 成
引 物 复 合 体
DNA复制起始的过程
拓扑异构酶 单链结合蛋白 解链酶 引物酶及引发体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引物
3′
5′
3′
引物酶合成引物
5′
DNA复制起始的过程
拓扑异构酶 单链结合蛋白 解链酶 引物酶及引发体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 引物
3′
5′
3′
单链结合蛋白 防止复螺旋
5′
(二)、DNA复制的延伸
1. DNA聚合酶把新生链的第一个脱氧核苷酸加 到引物的3′-OH上,开始新生链的合成过程。
3′
5′
3、所需的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 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 核生物要短 4、有二种不同的DNA聚合酶分别 控制前导链(δ)和后随链 (α)的合成 ;在原核生物 中由聚合酶III同时控制二条 链的合成 5、染色体端体的复制:原核生 物的染色体大多数为环状
RNA的转录及加工
一、三种RNA分子 1、mRNA 2、tRNA:最小的RNA,由70到 90个核苷酸组成,具有稀有 碱基的特点
图 8-6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图 8-7 两条多核酸链间氢键相连
A-T和C-G两种核苷酸对分子链内 排列的位置和方向只有四种形式:
A---T C---G
C---G A---T G---C A---T G---C A---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假设某一段DNA分子链有1000bp,则该段 就可以有41000种不同的排列组合形式, 反映出来的就是41000种不同性质的基因.
DNA构型之变异:
B-DNA:瓦特森和克里克提出的 双螺旋构型,是DNA在生理状 态下的构型 A-DNA:在高盐下存在形式,右旋, 每个螺圈含11bp Z-DNA:左旋,每个螺圈含12bp 其他构型
二、RNA的分子结构
绝大部分RNA以单链形式存在,但可折叠 起来形成若干双链区域。这些区域内,互 补的碱基对间可形成氢键。一些以RNA为 遗传物质的动物病毒含有双链RNA。
A A T C T A T A G
引物
DNA
聚合酶
组成 DNA 的脱氧核糖核苷酸一个个连接起来
3′ 5′
A A T C T A T A G T T
引物
5′
3′,5′-磷酸二酯键
G
DNA模板链
3′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