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设计关系,培养创新意识艺术设计人才论文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摘要:在美术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美术教学培养创新一、大胆幻想,鼓励创新富于幻想是学生心理的显著特点,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像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基石。
其特征是在于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来,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幻想,幻想往往是创造的先行者,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幻想能力,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比如可以用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课堂中加入音乐元素能够改变美术课堂的沉闷气氛,而且使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
如我教《小鸟》这一课时,课前,我与音乐教师联系,教唱好《快乐的节日》这首歌,上课铃一响,录音机里轻轻播放《快乐的节日》,教师随着音乐唱起来:“小鸟在前面带蹈,春风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小朋友们也跟着唱了起来。
唱着唱着,小鸟齐飞的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学习小鸟画法的想象。
二、激发灵感,培养观察能力现实生活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源泉,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倾向,它是推动人们主动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
居里夫人曾经把好奇心看成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伽利略、爱迪生、爱因斯坦等科学家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在学生的头脑中,他们把现实生活和心中想象的事物混在一起,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赋予事物生命、情感和意志的,观察到的现实生活与由好奇心产生的想象是分不开的。
他们的这种自我创造力,是无法阻挡的,是成年人无法比拟的。
美术教学中的绘画活动是一种“观察艺术”,美术素材的积累,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使学生画之有物。
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创新的教学意识,培养有创新思维的美术专业人才
以创新的教学意识,培养有创新思维的美术专业人才[摘要]本文以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为视角,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以创新的教学意识,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主动适应时代要求、社会现实需求为研究进路,指出师者要以新观念、跨学科、大胸怀,通过让学生主动学、深度学,发挥学生潜能,搭建交流平台,从而完成系统完整的美术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培育互动教学过程。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育美术专业教师学生作为一名美术设计专业教师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对基础美术、应用美术的生活要求、专业要求?下面谈几点看法:一、创新及创新思维对于这个信息传播媒体技术及数字化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创新技术正在重新组构我们的生活模式,它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和决定了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及其未来的发展。
那么何谓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指人类根据社会群体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发创造从来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欲望,并且在创造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设想及意向愿望。
它是是人们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二、创新思维对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作为一名美术设计专业教师,如何正确充分地传达教育理念是我们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改变保守的教学观念,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美术设计教师的自身素养和包容接纳新事物的能力,是适应现代美术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
1.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从“教授知识权威不容挑战”的位置转化为“服务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观念和角色进行转型。
2.要以跨学科教学为手段培养老师的全面素质。
以人为本,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多样化所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师的新使命。
要把好的传统教学与新的教学理念相结合,以便增强教师队伍的知识层面的连贯性和多元化性。
3.要以博大的胸怀为目标培养老师的师德。
推行素质教育,要求老师要有与时俱进的包容接纳新事物的能力,不要强制学生只接受一个模式,能容忍不同观念的存在新旧观念的存在,及学生对我们提出的教学疑问。
对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创新论文
对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摘要: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就是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具体的设计教育过程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创新创新能力21世纪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创新。
在艺术设计领域里,需要大量知识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综合的创新型艺术设计人才。
随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中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创新教育创新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创新,然后是教学手段和具体方法的更新。
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意精神,勇于探索,对新观念、新技术、新材料有高度的敏感。
此外,教学中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本身也应该具有高度的创新性。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创新教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在教育管理、课程编制、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和措施,这些凝聚着古今中外优秀经验的科研成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加速我国教育在相应方面的创新。
树立正确的设计艺术教育观念,强调创新能力,突出个性发展,已成为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所在。
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解放学生的设计创造力,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造性工作方法的系统。
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创新传统的课程体系依据“填鸭式”教学模式设定,各课程之间彼此孤立,缺少有机联系。
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严重,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训练不能保持同步。
传统艺术设计教育过于强调学科本位,不仅科目过多、缺乏整合,而且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在各门课程之间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融会贯通,从而最终影响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艺术设计是一门需要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科。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艺术设计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艺术设计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方法和重要性。
一、了解并熟悉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要培养创新意识,艺术设计师需要广泛了解不同领域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可以来自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各个领域。
通过研究和欣赏这些作品,艺术设计师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新思路。
例如,可以从绘画作品中学习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从建筑作品中学习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
二、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和敏感度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对细节的观察和敏感度。
艺术设计师应该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其中的细节和特点。
例如,可以观察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发现它们的形状、纹理和颜色等特点,然后将这些特点运用到设计中。
通过培养对细节的观察和敏感度,艺术设计师可以创造出独特而有创意的作品。
三、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
艺术设计师应该学会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不拘泥于传统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设计一个家具时,可以考虑使用非传统的材料或采用不同寻常的形状和结构。
通过跳出传统思维模式,艺术设计师可以打破常规,创造出独特的设计作品。
四、与其他艺术家和设计师交流与其他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交流对于培养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艺术设计师可以了解不同的创作观点和方法。
可以参加艺术展览、设计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艺术家和设计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艺术设计师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五、持续学习和不断尝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持续学习和不断尝试的过程。
艺术设计师应该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修班,学习最新的设计理论和技术。
同时,艺术设计师应该勇于尝试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不断挑战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培养自信和勇于表达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培养自信和勇于表达的能力。
艺术设计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少儿绘画创造性思维培养[论文]
浅析少儿绘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少儿绘画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少儿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就如何加强少儿绘画教学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改进工作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少儿绘画创造性思维绘画兴趣少儿时期是一个人大脑想象力开始形成和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培养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关键时期。
因此,在少儿绘画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授基本的绘画技巧,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提高少儿绘画的教学质量。
一、培养少儿绘画兴趣少儿时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严重的逻辑性错误,但是这种不受逻辑约束的思维,才是少儿最宝贵的的东西。
少儿的绘画能力与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掌握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特点,寻找并遵循少儿绘画的基本规律,通过美术启蒙教学培养孩子的感性思维、想象力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开发少儿的创造力。
但是,由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自制性较差,主动学习能力不强,为此,首先,教师应该以提高少儿对绘画的学习兴趣为立足点,使他们感觉绘画不仅仅是一项学习任务,更是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进而为学生的绘画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绘画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其次,教师应该对少儿的绘画内容进行积极的鼓励和启发,不能轻易否定他们的绘画作品。
他人的正确评价可以激发少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少儿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为此,教师的评价应该坚持“少批评、多鼓励”的原则,对学生完成的每幅作品进行认真的批阅,并定期对所有学生的绘画作品加以张贴,在绘画作品张贴期间,学生们会依据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异同,进行相互学习和交流,并自觉纠正自己绘画中的不足,吸收他人的优点,在这一过程中,少儿自主学习绘画的兴趣会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最后,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和对待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提问,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少儿在绘画过程中可能会提出诸如人物和景物怎么画,用什么颜色等问题,这时,如果教师直接将正确的答案告诉他们,可能会增加他们对教师提示的依赖性,降低自身绘画的个性。
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美术教学是对学生施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内容阐述就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美的感悟,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才能。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一个国家人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怎样发掘学科优势,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
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因为美术教育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
一、充分挖掘教材深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美术教学是相当具有艺术化的教学,它讲究的是一种直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彻底改变美术等于画画、等于设计制作的观念,不只是“简单地向学生奉送真理”。
而应该去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来启发并使之具有个性化。
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1]。
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深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
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分析毕加索的绘画为例,我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分析毕加索的绘画时着重分析了他的《格尔尼卡》这一张画。
分析前我在电脑屏幕上先示范了这样一个过程:找到一张写实主义的绘画作品,将它按大小不等的几何形体进行分割,然后再进行随意的拼凑,结果就产生了一张和原来作品风格完全不同的绘画作品。
如何在高中美术设计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高中美术设计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高中美术设计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笔者认为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是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有效地方法。
在教学内容上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要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设计课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想象力实践能力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完美的人格。
“创造美”是一个关键词,它是感受美、认识美的目的,是最具显性特点的美育目标。
通过美育培养人的创造才能,和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方向的一致性。
如何发掘美术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所有教师的愿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美术设计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因为设计的本质就是创新。
设计课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创新人格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下面笔者就结合湘美版高中美术设计教材的教学经历,谈谈个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认识及做法。
一、优化教学内容1、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内容。
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创作的动机。
例:《苹果中的五角星》——“借助不寻常的方式去观察寻常的事物”模块教学,笔者选用了一张拍摄水面倒影的摄影作品。
出示照片,提问“照片中的景象有何特殊之处?”,部分学生会发现照片中电线是以s型的姿态出现的,显然不合常理,这个发现能有效引起学生关注。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论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当前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
在此结合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这两大参与者,从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策和发挥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主体性两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教师;学生对美术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绘画中展开的想象力,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
一、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1.通过作品赏析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美术教学多以临摹为主,怎样才能在临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才行。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种潜能,需要不断挖掘,才能够逐步培养出来。
创新意识的潜在性,决定了学生所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强弱不同。
因此,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教会学生赏析临摹的画作,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观赏画作,分析自己从画作中读懂的女人,从而促使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个性临摹画作,在临摹中添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元素,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静物习作课上,教师给出的临摹作品是一只青苹果,让学生通过几分钟的赏析,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临摹。
学生在创新方面费了不少功夫,有的学生把青苹果划在一个女孩的脸上,有的学生在青苹果上添加了晶莹的水珠,有的学生在青苹果上稍微添加了一抹红色,有的学生在青苹果上添加了带露水的叶子,等等。
学生通过赏析,培养了创新意识,加强了对临摹作品的自我探究,从而减少了蓄意模仿,体现出作品的创新性。
2.创设情境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充分开启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展开想象力,对教学创设的情境进行再创作,构成新的意境,从而体现出创新力。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根据一个主体,对主体进行多角度演绎,通过主体的动态演示,充分展现同一主体不同构思的魅力,让学生沿着这种创作构思方式,自主进行主体构思,在作品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美术教学论文: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美术教育一般通过艺术审美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
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
而美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欣赏、绘画、工艺三大类课业非常直接地体现着这种直观性。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艺术技巧来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与之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
例如欣赏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可感受到作者通过构思,构图和色彩,表现了中华民族永远起来了的信心和气魄。
欣赏白石老人的国画《却教蜂蝶为花忙》,透过蜜蜂在艳丽的凤仙花旁飞舞采蜜的忙碌情景喻意颂扬了勤奋劳动的精神。
作者从普通的生活景致中表达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通过对作品的品味、鉴赏激起了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慕。
美术绘画课的教学除了学习线条、形体、空间、明暗、色彩和构图等艺术、语言”之外,还要学习临摹,写生和创作等艺术的表现手法。
例如静物写生课,不管是一瓶沐浴着阳光、摆在窗前的鲜花,还是随意堆在桌上的肥硕水果;不管是一组闪耀着光泽的玻璃器皿,还是刚买回来的新鲜蔬菜,那生意盎然的色彩、情趣横生的形态,都能人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
人物头像绘画课,不仅使学生明白头型的“八格”、五官的比例尺“三停五眼”,还要懂得“形神兼备”的意义。
人像的美,并不是“浓眉大眼”或“樱桃小嘴”等概念,关键是创造生活中有个性特征的感人形象。
例如周思聪先生的肖像画《老矿工》,极为生动地刻画了一位从旧社会生活过来的老矿工的形象。
在老矿工布满班痕的脸上,可以看到这位煤矿工人的艰苦劳动的一生,然而他又是那样善良,淳朴和敦厚。
美术作品并不是以“像不像”“美不美”“好看不好看”为评价标准。
教师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的感受、想象与思考,认识肖像画的艺术美,在思想上受到熏陶,在美的感受中受到教育。
工艺课是一种带有设计意识的艺术实践活动。
在美术课上学过色彩知识和造型规律,学生掌握这些形、色的审美常识,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盲目追求流行时装、奇怪发式的现象,有正确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思想品德的提高。
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及美术作品的艺术创新思维培养论文(优秀范文5篇)
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及美术作品的艺术创新思维培养论文(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幼儿美术教学中创造力及美术作品的艺术创新思维培养论文摘要: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幼儿创造力,培养美术作品的艺术创新思维,笔者从四个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教师;美术《纲要》指出,艺术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而美术教学是用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重要途径。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幼儿创造力,培养美术作品的艺术创新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引导幼儿发现、观察、欣赏生活中的美(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随机观察美术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所表现的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
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启发幼儿善于发现美,这是萌发幼儿审美情感的前提。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了解周围感兴趣的事物,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的色彩、世间万物的形态,从而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修养。
(二)观察要有目标,学习正确的观察的方法观察要有目标、重点,切忌盲目观察。
如外出时观察马路两边的楼房、路上行人的活动、奔驰或停在路边的汽车,在幼儿园观察自然角植物的生长变化、户外活动时小朋友游戏的场面等,还要引导幼儿随意及时地表现美、创造美,为幼儿今后进行美术活动积累素材。
(三)引导幼儿欣赏一些经典名画美术作品艺术创新包括题材内容的创新和表现手法的创新。
如凡高的《向日葵》、希菲乐德的名著《鲜艳的水果》,能让幼儿认识颜色的种类,感受鲜艳的色彩,通过观察大师的杰作,用渗透式的方式使幼儿深切感受美,学习表现手法,从而大胆地想象创作。
二、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一)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创作灵感美术活动中,要采用与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幼儿情感,唤起联想和想象。
如欣赏《动物音乐会》时,让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各种动物的走路姿态,幼儿自信、生动的表演栩栩如生,帮助幼儿展开想象,笔下的动物也就千姿百态跃然于纸上。
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谈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美术教师应把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套的程式化的方法,打破统一化、标准化、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发挥其独特性,倡导创新教育,在实际美术教学中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的创新人才。
一、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可造就独特的创造性,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
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不竭源泉。
大胆的想象,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形象思维和绘画水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教学中,如人教版初中美术“春天的畅想”一课,我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围绕春天这一主题流淌思想、大胆想象甚至幻想,及时肯定学生的奇思妙想,表扬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我认为只要学生表现出来的作品是他们对事物的独特认识,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创新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地完成作业。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主动参与到学习、创造中去,张扬个性,享受因创新所带来的快乐。
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使他们能畅所欲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肯定、表扬、鼓励。
这样学生才能观察灵敏、思维活跃,流畅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科学评价,鼓励创新要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境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无论学生的天份与潜质如何,只要适时地给予科学评价,他们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强迫为自觉。
心情愉快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就变得集中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从而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
当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时,学习效果也就会大不一样。
教师一句赏识的批语,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声轻微的夸奖,一丝会心的微笑,一个赞美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创造力的源泉和终生难忘的回忆。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相关推荐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论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而从属于艺术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作用。
那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就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认识。
一、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要创设各种相应的课堂结构,在美术教学中,绘画和手工课占相当的比重,因此我在美术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样获得的知识技能是学生自己的,而不是教师强加予他们的。
具体内容如下:1、启发引导法,导入新课。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良好的开端十分必要,当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导入新课。
学生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就表现出以浓厚的兴趣,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设置悬念、开门见山、录像投影、教师演示、游戏法、直接法、讲述故事、猜迷语、观现象说明原因等,但是教师设计时要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
2、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知识。
教师在课的开始,要求学生先自学、尝试练习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体会、寻找该课所包含的各种知识点,然后组织他们讨论,让他们把探索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不懂的知识讲给大家听,这样有利于提高审美情趣和形成较熟练的技能。
因此,自学与讨论这两个过程紧密相连,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3、通过练习巩固,学会进一步创新。
美术课中运用练习的方法是最普遍的,也是最有效的。
如《纸盒造型》一课,由于纸盒的形状、大小差异较大,教师在授课时难以面面俱到,可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练习中掌握造型的方法,不断创造出新的形象,教师只需在学生操作遇到具体困难时,适时加以引导。
在巩固新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启发学生提出与新知识有关系的问题或不理解的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或通过讨论来解决。
浅谈美术设计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美术设计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摘要] 美术设计教学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开发,是美术设计教学自身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笔者就是从自身的实际工作出发,始终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当作主线,结合美术设计与创新思维的关系,并行之有效地提出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 美术设计创新思维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一、新时期对美术设计教学的理解美术设计教学领域十分广泛,CI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美术设计不仅是一门实用性的艺术,而且也是美化生活的艺术。
美术设计已成为我国美术教育的一个主要领域。
美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其他专业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不具备公式化、无统一的创作答案是美术设计专业的根本特点。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针对其专业特色,根据社会的需要,在重视美术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开展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阔创作思维和灵感。
在社会实践上多下工夫,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
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实用性强、技术性强的专业美术人才。
二、美术设计与创新思维的关系美术设计的本质与核心是运用科学技术手段物质材料和艺术手段进行“造物”的创造活动。
设计者首先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设计的任务,是创造物质的功能和使物质的外在形式能够科学、合理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只要是视觉所触到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都是设计所服务的造型领域。
它关系到人们衣、食、住、行、用诸多方面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同时要设计、创作生活中不曾存在的物品。
从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空间以及生活环境。
绘画艺术发展及创新论文
绘画艺术发展及创新论文绘画艺术发展及创新论文摘要:绘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元素。
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注入新的艺术理念,坚持开拓创新。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社会情形下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和创新,然后从主体性、多元化、开放观念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了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和创新的方法,希望对我国绘画艺术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创新我国绘画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茁壮成长起来,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象,也构成了自己不可替代的审美体系、创作观念与表现形态。
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浸透了古往今来许多名家大师的汗水和心血,也遭遇过难以想象的困难。
现如今,要继续传承我国绘画艺术,就要潜心研究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一、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和创新从某种角度看,任何时代的文艺复兴和文化发展,都有着相对宽松稳定的政治背景,并以对外开放、百鸟齐鸣的理念为前提条件。
艺术文化发展要把人性深处的美好作为基础,同时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优秀的绘画艺术作品应该带有强烈的时代氛围,反映出当前社会的真实情况,要能让观赏者感受到时代气息。
如果一味坚持传统艺术思想,抵触并排斥新的艺术形式和外来艺术观念,就容易给自己设下障碍。
当前社会许多创作者的心态还比较浮躁,没有沉下心来认真研究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
绘画界中也雪藏了不少名家大师,没有真正发光发热。
如果能够发挥出社会的最大力量,引领绘画艺术朝着创新的方向不断发展,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真善美的作品。
只有引入了创新思想,推动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才可以吸收到新鲜的血液,从而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实际意义上的革新与发展。
二、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和创新的方法(一)坚持主体性,避免全盘西化或国粹化要发展和创新我国绘画艺术,就要坚持其主体性,不能完全被西方艺术思想同化,也不能过度强调国粹化。
虽然西方艺术文化也有其不足之处,但就目前整体情况来看,西方文化仍然是人类社会中较为先进的文化。
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论文
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初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美术课作为一门想象思维很强的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承文明、人文教化的任务,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到美术的独特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
如,让学生画出“人的表情”时,为了创设情境,我首先请几位善于表演的学生上台分别表演喜、怒、哀、乐,大家被他们逗人的脸部表情乐得开怀大笑。
这时,我很快用简练的线条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哈哈大笑的头像,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过来了。
趁此时机我用投影仪打出了一些表情各异的幽默头像,要求他们通过观察说出幽默头像的特点,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我总结了画“幽默头像”的方法,最后问他们是否也想画一个这样的头像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想”。
二、诱发想象,拓展学生思维空间问题能让想象力起飞,智慧起舞。
想象是创造的双翼。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循循善诱地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去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会动的画”这一课时,开门见山地问学生:“你们谁会做手影,请上来表演一下。
”好奇心驱使几个同学鼓起勇气上来试一试,这时我打开投影仪,学生的手在投影幕布上形成了各种图像,这些手影图像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美术课堂运用创新思维论文
美术课堂运用创新思维论文概要:在提高美术素养的大环境影响下,笔者越来越觉得彰显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让创新思维充盈课堂,以引导推进教学。
有了教师对学生的启发,能使学生具有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唤醒学生的探索欲望,体验喜悦和成就感。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创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与物,通过体验生活来感知美和提炼创作素材。
可通过课堂导入以情景设计或预设相关的体验环节来调动学生能更好地回忆与本课教学有关的生活感受。
但学生的审美感知与老师所预想的效果总有不小的差距,正如观察一个球体,有些学生也会有与众不同的体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100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100个哈姆雷特。
”所以老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更能够培养出学生善于观察、敢于表现、大胆创新的潜力。
例如,在上色彩的联想一课中,笔者设计了“看季节联想色彩”一环节,让同学们看到春天图片,想象生活中常见的色彩,许多同学说到了“嫩绿、天蓝色”,小然同学羞答答地说:“春天,让我联想到了很舒服,想睡觉。
”大家都笑话他答非所问,乍听一下感觉与色彩无关,但细想一下,他说的春天的天气就是“春眠不觉晓”的自然反映啊,笔者马上回应:“是啊,春眠不觉晓,特别是躺着在嫩绿的草地上,看着蔚蓝的天空,让人睡得特别舒服。
”老师激励性的评价,使他露出了笑容,激发出同学们大胆地发表自已独特的见解。
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思维才会变得活跃,创造力就更强,所以教师的巧妙引导可以激发他们的独特的个性,促进其进行绘画表现的意欲,以此来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形成敢于探索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必要时给学生适当的建议。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美术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创作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感知和体验转化为艺术作品。
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尝试新的创新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出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捕捉到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通过观察学习,学生可以不断发现新的事物和不同的角度,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
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拓宽学术思维。
美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艺术创作中,学生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践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会逐渐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能够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美术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往往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艺术作品。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沟通和协作,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能够更好地完成合作任务。
这样的合作经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美术教育,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美术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绘画与设计的关系,培养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当今,我们面对不断发展的现实世界,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对中国传统艺术带来的冲击,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涌现。
如何认识传统绘画造型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成为当下设计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如果完全背离传统艺术形式,一味模仿西方的现代艺术,惟西方现代艺术马首是瞻,简单地挪用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将使我们的艺术丧失民族的个性。
从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勇于吸收,敢于继承,善于交融。
无论是从我国早期华夏文化的形成直至达到两汉文化的高峰,还是盛唐文化受到西域、印度文化的影响而发扬光大,无不表明,只有勇于吸收,才能发展,只有敢于继承、善于交融才能最终真正成为自己文化的主人。
在艺术设计方面我们也还是应该“立足中华、面向世界”,既要尊重民族艺术的独特性,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又要反映现代人的内在精神追求。
在艺术设计中,我们也要“寻根”,寻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
特风采。
艺术始终要讲内在的延续,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及被容纳,需要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中包括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伦理道德、审美习惯等,构成潜在的深层文化结构,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调节和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介入。
在中国设计者的作品中,时时流露出传统绘画造型艺术潜移默化的影响。
分析这些影响,肯定某些积极的因素,将会有助于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
为了适应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必须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与专业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使绘画和设计基础课更趋科学、规范。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求该专业的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要与实践结合,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面对这样的培养目标,作为该学科的绘画与设计课程必须把握好它们的异同点,提高绘画与设计学科间的交叉与互动都会让我们的眼界更加扩展,着重培养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理解,更易产生灵感、激发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一、探究绘画与设计的关系
1、探究绘画和设计的区别。
a、绘画和设计的不同的个性表现我们说绘画是展示个性的艺术,是作者通过对形式美的领悟和理解,来创造新的美的形式。
设计与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商品的依附性上。
b、绘画和设计对美的不同追求对于绘画我们可以说艺术家追求的是一种“模糊的朦胧美”。
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是指不确定的耐人寻味的状态。
对于中国绘画来说:这是指绘画中的含蓄美,是说的一种难以描述的意境。
那么西方写实绘画中表现的对自然的真实描述,虽然其应用极其细腻的、逼真的方法表现实物形态,但是最终追求的还是要表现悠远深奥的精神境界。
而现代的各种艺术流派则
追求的是标新立异的多变、追求的是超现实的不确定。
这些状况都是在表现绘画的一种精神的、个性的、模糊的状态。
设计不同于绘画体现在对秩序美的追求上,现代设计对实体的进一步把握是形式法则。
从上述的例证来看,设计的美感体现在有秩序数理的韵律上,这一点与绘画有着本质的不同。
c、绘画与设计实现方式上的不同由于绘画与设计存在着巨大功能上的差异性,因此在工艺制作的实现方式上也就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绘画在制作过程中技术的成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而作为设计其产生与发展和商业行为结伴而来,是随着商品经济的激烈竞争而出现的。
2、探究绘画和设计的共性。
a、绘画是设计的基础绘画,是设计的基础。
绘画也是设计的源泉,绘画语言在设计中的价值更主要地取决于绘画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视觉文化积淀过程中所形成的情感化的、审美化的符号体系。
设计是从绘画艺术中派生出来的,设计与绘画艺术可谓关系十分密切。
设计离开了绘画艺术就会失去生命力,绘画对于设计而言存在着对造型语言和形式语言的原发性意义,更重要的是张扬艺术个性,表达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b、绘画是设计的生命渊源忽视绘画艺术对设计的内在意义,设计最终只能走向概念僵化、没有生命力的拼图排字游戏。
对绘画艺术语言的把握是对艺术气质的修炼,也是视觉艺术语言寻求原创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可以说,绘画艺术是一切艺术活动的始端,也是
开启艺术活动的使者,对设计更是如此,它可以激发设计视觉艺术的更多可能性。
二、培养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
绘画与设计的意义在于创新,设计的本质是创新。
而创新只有通过“个性化”才能够得以实现,重复的绘画没有生命力。
现代绘画与设计个性化的表现还体现在五花八门的创新手法上。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如何反映这一时代特征,是教育者、艺术家和设计师思考的问题。
近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目标正从“理论型”向“创新能力”方面转变。
作为担负培养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等专门人才的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1、创新性和应用性相结合。
绘画与设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和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造性工作方法的系统。
在设计创造中应重视设计创意定位的正确性和表现形式的综合评价力,注重设计元素的联想、选择、修改、组织等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创造境界与创造目的相关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设计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和应用的完美结合,仅有形式上的创新而无应用价值的设计是毫无意义的。
设计艺术是一种全新的创造性活动,应用目的十分明确,不能脱离社会应用。
这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理论研究是不同的。
设计艺术从创造开始就必须明确其基本功能、应用目的、市场需求和服务对象等各方面的
要求。
2、多元化的思维渠道和设计的个性化意识。
综合多元的思维渠道是设计教育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
单元线型思维很难应付设计的问题,只有多元的思维方式才能产生可供选择的方案。
多元化与其它教育体系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模式,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个性化设计。
培养个性发展是一个思想观念的变革,尽管一些人思想上已认同,实际行动上却还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依照学生不同的需要和兴趣,实施特点各异的教育,建构弹性化的教育体系,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由知识传授型向个性化教学方式转变。
我们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掌握和运用现代的教学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应尽快更新观念,适应现实,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现代的启发引导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转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我们只有不断增强设计艺术教育观念的创新意识,同时对教育本身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4、加强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并且把这一教学环节放在首位。
结合市场对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高职艺术设计的教学及实践环节必须加以改革,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制定适宜的培养方案,并且将课堂教学有意识地拓展到课堂外、企业、
市场,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只有这样有系统地、有意识地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且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求该专业的任何一门专业课程都要与实践结合,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面对这样的培养目标,作为该学科的绘画与设计课程必须把握好它们的关系,提高绘画与设计学科间的交叉与互动关系,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新。
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与专业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使我们的眼界更加扩展。
使绘画和设计课程的关系更趋向科学性、规范性,才能适应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设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