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新中国成立后图书馆史料汇编

合集下载

国家图书馆馆藏方志来源与书目编次

国家图书馆馆藏方志来源与书目编次

国家图书馆馆藏方志来源与书目编次
杨印民古籍馆
[摘要]国家图书馆馆藏旧方志7000余种、12万余册,约占全部存世旧志的80%左右。

其来源主要有清内阁大库拨交;国子监移藏;北海图书馆并入:民国教育部征集;建国后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拨交;南京图书馆移交;坊间购得;各地机构和个人捐赠等方式渠道,目前仍在不断搜集完备之中。

国家图书馆具有编修方志书目的良好传统,并涌现出以缪荃孙、袁同礼、谭其骧、袁宝琳等为代表的一批海内外知名方志、目录学家,对馆藏古籍文献的保护、整理、开发和利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方志;书目;来源
改百部,总计5:寺言,时任国立三年来采购范口旨之著录。

第E京图书馆馆史!
K、日累子尔,中四蛆1k图:纂《顺天府志》《湖北通元5,奏请缪荃孙调北京创办享本书目》八卷,《各省志:是国成立后,他移居上海,
,,明志约占全部I『总体修志状况是‘区域之广,质量之
二代,一同偏离人们j!勃然兴起,以黄炎±£达他们对国家和氐£视科学和民生,增jR点.插入照片和统一
原为国立北平匿南武定彝文经典献现皆珍藏于匡桎§大学校长。

录 ̄际1r且袋爹芍《生为配合“综录”的Ig有2000多种编成l亍,但成果为《中国地
志、专类地志三大部、总志及从先秦到民江、珠江流域以及地门、海南从传统旧志
卷事业又迎采Jr一次;到文献采访和信息目养一支致力于方志建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查苦干本能真正代表国。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01 02
技术进步推动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得以迅速发展。早期 的数字图书馆主要依赖于静态网页和文件服务器,而现代的数字图书馆 则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
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通过电子方式,人们 可以轻松地访问世界各地的图书馆资源,从而扩大了可用的信息范围。
中世纪图书馆的影响
文化传承
中世纪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对 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起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用,使得许多珍贵文献
得以保存和流传。
学术研究
中世纪图书馆为学者们提供了丰 富的学术资源,促进了学术研究
的开展和学术交流的活跃影响,还对当时的社会观念、 教育体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
图书馆的历史沿革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9
目录
CONTENTS
• 古代图书馆 • 中世纪图书馆 • 近现代图书馆 • 数字图书馆 • 未来图书馆展望
01 古代图书馆
CHAPTER
图书馆的起源
01
图书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用泥板记录文字 ,形成了最早的文献资料。
可远程访问
由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存储在电子格式中,用户 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这些信息。这打破了物 理图书馆的访问限制,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 和任何时间访问图书馆资源。
可定制和个性化
数字图书馆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定制他们的阅 读体验。例如,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字 体大小、阅读模式等。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
未来图书馆的发展将推动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文化 素质和文化软实力。
谢谢

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史料建设:现状与展望

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史料建设:现状与展望

1 4 ) 、 钱亚 新 集 》《 9 4 》《 、 钱亚 新文 集 》 《 、 毛坤 图书 馆档
案学 文选 》《 开 明图书馆 学论 文 选集 》《 文 郁先 、裘 、严
在写到历史 时基本 上都 是在 以讹 传讹 地抄 载 , 了一 害 代又一代的学子 , 一般 的学人就更不 用说 了”[ 的严重 3 3 后果 。对刘 国钧“ 要素 说” 的误 读[ 就是 明证 。所 以说 4
补充 作用 的 口述 史料 和年 谱 、 物 工 具 书等 汇 总性 、 人
工具 书性 史料 。这 是 从 史 料 的 作 用 、 质 角 度 为 叙 性
业 余 对 中 国 近 现 代 图 书 馆 学 人 史 料 搜 集 的 切 身 体
会 , 者深 有感 触 。此外 , 念 图书馆 学 人 最 好 的方 笔 纪
没有必要和充 足 的史 料 , 图书馆 学人 研究 将 是无 本之 木 、 源之水 和无米之 炊 , 究 出来 的“ 果” 能是空 无 研 成 只
生 图书馆 学论 文 集 》 。一 些 纪 念 文 集 也 收 录 了部 分 廛 学 人 的作 品 , 李 小 缘 纪 念 文 集 》 《 小 缘 纪 念 文 固 如《 、李 集 ( 0 7 》《 2 0 ) 、 陈训 慈百 年诞 辰 纪念 文集 》 。此外 还 等
替代的 。史料是史学研 究 的基 础 , 管傅斯 年“ 学便 尽 史
是史料学” 的观点颇有争议 , 但我们不能否认“ 其实离开
史料 , 历史简直无从研 究起”' 。缺乏扎实史料根基 的 2 ] 图书馆学人 研究极 易 导致 研究 的片 面性 , 至 离历 史 甚 真相相去甚远 , 造成“ 许多被 图林 当作 大师 的人 物凡是
字化 , _ 协 作开展 档 案 史料和 口述 史料 建设 , 学术评价 制度 上 鼓励 图书馆 史料 建设 。 分 T - 在 关键 词 近现 代 图书馆 学史 图 书馆 学人 史料 中国

百年记忆—中国国家图书馆

百年记忆—中国国家图书馆

-----------08级城市规划建筑与文化专题讲座论文百年记忆—中国国家图书馆姓名杨鹏班级 0809072学号 *********专业城市规划百年记忆——中国国家图书馆摘要:中国的建筑史,就是中华民族建筑风格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历史。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建筑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

中国国家图书馆除了具有它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反映了中国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在时空性、地域性、人文性和社会性上保证了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在长达百年的岁月时空中,中国国家图书馆包含了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融合,也包含了民族性建筑文化与世界性建筑文化的转变。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文化历史1.京师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建于清代的京师图书馆。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皇西逃。

一年后回到北京,慈禧大受刺激,她被迫开始推行新政改革。

大清国从血泊和耻辱中逐渐明白政治变革才是强国富民的关键所在。

到了1909年春天,宪政已经成为社会历史上最热门的谈资。

民间报刊入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此时无论是朝廷,一般大臣还是知识分子对图书馆这一名词和它所代表的一整套现代理念已经不再陌生。

1909年9月,朝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的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

建立公共性的现代化图书馆,才能既保了国粹、又进了新学,从而达到国富民强的目的。

1912年8月27日,京师图书馆在广化寺开馆京师图书馆成立后,缪荃荪首任监督。

江翰、夏曾佑、梁启超等先后任馆长。

鲁迅等知名学者为它的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

从1909年国立图书馆诞生的时候,那时国家是积贫积弱,建馆的时候连馆所都没有,很长一段时间四处漂泊,没有经费。

梁启超担任馆长的时候连工资都发不出,还是梁启超用他的人寿保险做抵押,在银行贷来钱给员工发工资。

这是旧中国在国家很贫困的情况下,图书馆的发展也是非常受限的。

中国图书馆发展史简介

中国图书馆发展史简介

中国图书馆发展史简介在我国,关于图书的起源,《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

可见在周代以前早已有了藏书之举了,不过没有载于典籍罢了。

到了周代就:有了“史”这一官吏,来掌管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事。

《史记》说,老子曾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也说,老子做周的史官,博览古今典籍。

可见老子担任过当时的“图书馆馆长”是确凿无疑的了。

孔子周游列国,得读120国的宝书。

当时图书馆之多,藏书之丰富,于此可见。

进入封建时代,中国的图书馆有了一个大发展。

但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古代的图书遭受了一次大摧残。

到了汉代,惠帝取消了禁书的法令。

武帝时,下令征求遗书,并设立了国家图书馆,设置专门抄写书籍的人员,并定出标准本。

后来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了这个办法。

汉朝的兰台、石室、麒麟阁等都是藏书的地方。

公元前26年,汉成帝派陈农到全国各地征求书籍,并命令学者刘向等人分别加以整理。

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继承父业,编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之一。

发明造纸之后,抄写书籍的人多了起来。

到了七、八世纪,便出现了专门买卖书籍的书店。

南朝梁武帝时,仅文德殿藏书就有二万三千一百零六卷。

又据史书记载,西晋大臣文学家张华有书三十车,南朝梁代文学家任防藏书万余卷。

隋文帝时,秘书监(即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牛弘派人到民间搜求异书,每卷赏绢一匹,抄写完毕,原书归主。

如此抄录书籍,共三万余卷。

唐玄宗特设修书院,专掌抄校书籍,用女子做管理员,在长安抄写了五万一千多卷书,藏在乾元殿。

安史之乱,损夫殆尽。

唐文宗时,又重行抄写了一次。

此外,南北朝以后各代朝廷还曾大量收藏佛经,可惜后来也大都毁于战火。

宋太宗建立崇文院,是专门藏书的地方。

后来另设书库,叫做秘阁。

元朝先设宏文院,后立艺林库,专为收藏书籍之用。

明代的文渊阁也是一个大图书馆。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定都北京,令将文渊阁藏书各取一部送到北京,共一百柜。

图书馆发展史ppt课件

图书馆发展史ppt课件

这幢斯巴达式建筑的内
核是一个类似于万神殿
那样的古老房间类型,
地板中心还有一个1平
方米的喷泉,屋顶上方
为天窗。室内以白色为
.
基本色调,配上浅11蓝的
现代图书馆是从 19世纪末开始 出现 的。随 着科学技 术 的飞跃发展,给人类带来知识的 爆炸性增长,促使了知识载 体的繁衍、提高 和大量增加,也促使图书馆专业设备的产生 和广泛应用。仅 仅经过短 暂历 史时期 的近 代 图书 馆管理模
.
13
作为图书馆的代表国家公立 图书馆一直都是国家文化体
面的象征。
.
14
西班牙国家图书馆
.
15
.
16 16
英国国家图书馆
.
17 17
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Российская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
18 18
美国国会图书馆
.
19
建筑永不止步
当代,随着 科技的快速 发展,人民 的物质生活 水平 有了 很大的改善, 同时人们在 精神生活上 的要求也不 断提 高。 图书馆的建 设进入了快 速发展的时 期, 再爱 未来图书馆 能给我们带 来跟多想不 到的惊喜。
圆形屋顶下 没中央 大厅 的构造 形 式 。在 空间形 式上依 然 比 较单一,但在设计、建筑技术上 都有很大的进步。在精神上 也给 人以宁静肃穆、博大崇高、置身 其中如入知识宝殿 的 感觉
.
4
特拉霍夫修道院( Strahov Theological Hall) 位于捷克首都布拉 格,是一个保留着 中世纪风貌的古老 修道院,现在作为 捷克民族文学博物 馆70年,哲学家兼 神学家Jeronym Hirnheim成为了斯 特拉霍夫修道院院 长。今天的神学图 书馆就是他留给后 世的作品,也成为 了修道院最具价值 的部分。在 Jeronym Hirnheim 的指导下,神学图 书馆在1679年完工

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类目表中

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类目表中

新中国古籍整理图书总目录类目表 ( 中)许逸民三、文化艺术类历代教育、文化、艺术、饮馔、娱乐著述及其资料汇编入此。

下设教育、书画、音乐、器物、饮食、杂占命相、游艺、资料汇编八个子目。

1.教育历代《孝经》注疏、蒙学读物及书院志入此。

先《孝经》,次蒙学,次书院志,均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2.书画历代书画类著述入此。

下设总论、法帖、画谱、画论题跋四个子目。

(1)总论历代书学、画论著述入此。

按作者时代先后为序。

(2)法帖历代法帖入此。

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3)画谱历代画谱入此。

按作者时代先后为序。

(4)画论、题跋历代书画题跋入此。

先书后画,分别按作者时代先后为序。

3.音乐历代音乐著述入此。

下设总论、琴谱两个子目。

(1)总论历代乐理、律吕及琴学著述入此。

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2)琴谱历代乐谱入此。

按作者时代先后为序。

4.器物历代文房器物、日用衣物著述入此。

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5.饮食历代食品、馔肴著述入此。

先食品,后馔肴,均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6.杂占、命相历代易占、堪舆、命相、遁甲、梦书类著述入此。

先按类别,后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7.游艺历代棋谱、联语、谜语、酒令类著述入此。

先按类别,后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8.资料汇编今人纂辑的文化艺术类资料汇编入此。

按以上类目分编排序。

四、历史类历代历史学著述及其资料汇编入此。

下设纪传、编年、纪事本末、杂史、典章制度、军政、诏令奏议、传记、史评、笔记、金石考古、资料汇编十二个子目。

1.纪传纪传体史书入此。

下设丛编、通代、断代三个子目。

(1)丛编历代纪传体史书的丛刊入此。

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2)通代兼记数个朝代的纪传体史书入此。

按成书时代先后为序。

(3)断代专记某一朝代的纪传体史书入此。

按所记时代先后为序。

2.编年历代编年体史书入此。

下设通代、断代两个子目。

(1)通代兼记数个朝代的编年体史书入此。

按所记时代先后为序。

(2)断代专记某一朝代的编年体史书入此。

按所记时代先后为序。

编修情况与特点:21世纪以来的图书馆编史修志

编修情况与特点:21世纪以来的图书馆编史修志

编修情况与特点:21世纪以来的图书馆编史修志那艳,张雨浓0导言进入21世纪,我国相当数量的图书馆已有百年馆龄。

党和政府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图书馆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依照盛世编史修志传统,不少图书馆在重大纪念日推出自主编写或邀请专家编修的馆史、馆志及纪念集,但因为存在编写过程的不规范和体例的高同质化等问题,一些成果的社会评价不如预期,编史修志工作亟需科学指导。

目前,学术界屡有从编撰团队、编撰体例、编撰方法、资料采集等角度对编史修志过程与成就进行讨论,再加上全社会对民国文献挖掘程度的加深,图书馆界也加强了对20世纪前半叶图书馆建设中重要人物、事件的考据,现今已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编史修志研究。

比如,吴漂生统计2010-2017年我国图书馆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认为“图书馆史”作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知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学科的追根求源和未来发展都有着深层次的价值。

整体而言,无论是实践工作还是理论研究,图书馆编史修志工作俨然成为近期图书馆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并产出大量文献。

摘要图书馆编史修志在史料收集、再现历史、传承文化、审视工作、启迪学科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我国图书馆界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共同关注的热点。

21世纪以来各级各类图书馆已出版120余本馆史馆志,发表了700多篇论文。

文章基于该领域高质量论文,从编撰原则、资料来源与处理、资料考证3个主题展开分析,发现编史修志具有实践工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下持续发展的特点。

关键词图书馆史编史修志图书馆事业引用本文格式那艳,张雨浓.编修情况与特点:21世纪以来的图书馆编史修志[J].图书馆论坛,2022,42(9):53-60.Literature Review on Library History Compilation in the21st Century:Status and FeaturesNA Yan&ZHANG YunongAbstract The compilation of library histo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ollecting historical materials,recreating history,inheriting culture,analyzing practical work,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disciplines,therefore,it has become a common concern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library practices.About120works and more than700journal papers related to library history compilation have been published into the21st century.Based on relevant quality papers,this article conducts a thematic analysis on the compilation of history books and annals in the library field,focusing on compilation principles,data sources and processing,and the studies on literature materials;and it goes on to indicate the features of the compiling work such as integrating practice with theory and retain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Keywords library history;compilation of history books and annals;librarianship从写作主题看,相关论文主要包括编史修志理论原则的思辨[2]、对已出版馆史馆志的书评[3]、结合自身编撰经验对编史修志工作的回顾[4]。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

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以下是一些关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重要历史资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系列战争。

1945年至1949年期间,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击败了国民党军队,最终取得了全国革命胜利。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这份纲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临时宪法,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30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首个土地改革法。

该法通过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财产,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实现了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政地位。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对国家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和人民基本权利进行了规定。

6. 三大改造运动:指农村、城市和社会主义教育体育文化领域的三大改造运动,分别是农村中的土地改革运动、城市中的工业改造运动和对知识分子实施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这些运动在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初期逐步展开,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7. 《大跃进》运动:1958年至1961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运动,称为《大跃进》。

这场运动的目标是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工业和科技,但结果却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和人道主义灾难。

8.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毛泽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运动,称为文化大革命。

这场革命的目标是推翻中国共产党内的保守势力,重塑中国社会和思想,但导致了持续十年的社会混乱和广泛的人权侵犯。

图书馆的古籍与文化遗产

图书馆的古籍与文化遗产

古籍的艺术鉴赏价值
01
古籍作为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其装帧、 版式、书法、绘画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
02
通过对古籍的鉴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艺术的特点和风格
,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古籍的收藏和鉴赏也有助于推动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促进文化
03
产业的繁荣。
古籍的历史研究价值
数字化图书馆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数字化图书馆具有便捷性、可检索性、可复制性和可分享性等优势,使得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下 载和打印古籍文献。
挑战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确保数字化图书馆的数据安全、版权保护以及长期保存成为亟待解 决的问题。同时,如何平衡古籍的保护与利用,防止过度商业化也是数字化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03
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与数 字化图书馆
古籍数字化技术
扫描与OCR识别
数字化存储与备份
通过高分辨率扫描将古籍转化为数字 图像,并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 技术识别文字,实现全文检索。
将数字化的古籍数据存储在服务器或 云端,并定期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 全可靠。
数字化修复
针对古籍的破损和老化现象,采用数 字化技术进行修复,如数字拼接、去 污、增色等,以恢复古籍原貌。
图书馆的古籍与文 化遗产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8
目 录
• 图书馆古籍的概述 • 图书馆古籍的类型 • 图书馆古籍的数字化与数字化图书馆 • 图书馆古籍的文化遗产价值 • 图书馆古籍的保护与利用 • 图书馆古籍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图书馆古籍的概述
古籍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籍是指古代的文献资料,包括 手抄本、印刷本、石刻本等,具 有历史、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 价值。

史料编纂工作总结范文(3篇)

史料编纂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编纂工作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系统工程。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扎实推进编纂工作。

现将编纂工作总结如下:二、编纂工作背景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

自古以来,各民族就在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为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党中央决定开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编纂工作。

三、编纂工作组织与实施(一)组织架构为确保编纂工作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教育部、文化部等相关部门组成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促编纂工作。

同时,各省级、市级、县级也成立了相应的编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的编纂工作。

(二)编纂方案根据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编纂方案,明确了编纂目标、编纂原则、编纂内容、编纂方法、编纂时间表等。

1. 编纂目标: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支撑。

2. 编纂原则: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3. 编纂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包括历史文献、出土文物、民族文献、地方史志、档案公文、报刊资料、民间文献等。

4. 编纂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专家论证等多种方法,确保编纂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5. 编纂时间表:根据编纂方案,确定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编纂工作按时完成。

(三)编纂实施1. 立项与经费保障:各省级、市级、县级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争取立项,并将编纂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编纂工作顺利进行。

与新中国史相关的书籍

与新中国史相关的书籍

与新中国史相关的书籍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者:王树声)这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经典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自19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要时期。

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史》(作者:杨立松)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包括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

3. 《建国史》(作者:茅海建)这本书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包括建国背景、政治体制的建立、经济建设、社会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4. 《新中国史纲》(作者:陈云)陈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这本书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对新中国历史进行了概括性的回顾和总结。

5.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作者:胡绳)这本书是对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建国以来九十年的历史进行了详细的回顾和分析,包括党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经济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6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作者:汪晖)这本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包括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重要时期和事件。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者:王树声)这本书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而详实的叙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8 《邓小平时代》(作者:吴晓波)这本书以邓小平为中心,系统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9. 《文化大革命十年》(作者:费孝通)费孝通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这本书中详细回顾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影响,对这一时期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思考。

10. 《新中国史》(作者:茅海建、董绍峰)这本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的历史

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的历史

110周年馆庆专辑国家图书馆善本阅览的历史张伟丽善本阅览作为国家图书馆特色的阅览服务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建馆肇始,她的历史与国家图书馆的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在西学东渐风气的影响下,在京师创建一座有别于传统藏书楼的全新的图书馆,以开民智、强国家,成为迫切的需要,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应运而生。

1910年,当时的学部拟定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图书馆应设藏书室、阅览室,还写明了阅览券及借阅规则等条目,此时设立包括善本阅览在内的阅览服务已经提上日程。

一切准备就绪,1912年8月27日,京师图书馆借广化寺场地正式开馆,阅览场地窄小,设施也比较简陋。

后来在近10年的时间里,馆舍又几经变化,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尚能做到一年接待读者11000余人,提供6万余册图书,令人佩服。

在此期间,善本阅览服务也不断发展,到1917年1月时,可以为读者提供《四库全书》、善本古籍和舆图的阅览服务。

具体的阅览办法是购买阅览券,当时的阅览券分6种:普通阅览券、新闻杂志阅览券、学生阅览善通书券、学生阅览新闻杂志券、善本书阅览券、四库书阅览券。

凡到馆阅书者,须先购甲种或丙种券;欲阅善本书者加购善本书阅览券;需要阅览四库全书者,加购四库全书阅览券。

凡购善本及四库书阅览券者;至特别阅览室者看书。

这个特别书室主要阅览宋元时期旧刊本,应该就是善本阅览室的前身。

后又专设舆图阅览室、善本阅览室、四库阅览室。

建馆十余年后,为提高服务质量和馆舍的整体质量,建造一座新馆的要求愈加迫切。

1925年10月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签订契约,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后因故中止,中基会遂在1926年3月另创办北京图书馆(1928年改名北平北海图书馆,1929年8月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合组),新馆舍的建造工作便由北京图书馆承担。

筹备处在北海公园内,于1927年6月16日先行开放阅览室。

阅览室位于琼岛之上,长约17米,宽约4米,可容纳40人左右。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世界顶尖的图书馆之一。

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期刊、报纸等,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国家图书馆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发展,不断推进新技术、新服务、新模式,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历史沿革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09年,当时北洋政府创立了京师图书馆,创始人是梁启超。

在此基础上,1931年成立了民国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古籍,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民国图书馆改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同时成为新中国成立後中央重要的文化机构。

195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始大规模建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在建馆初期,中国国家图书馆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内外搜集书籍的运动,其中包括了中外各类出版物、地方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图书、少数民族文字文献、民间出版物等,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7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舍始建新址,2019年,新馆舍竣工后,中国国家图书馆重归于位,恢复了它的地位和荣誉。

二、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建筑与藏书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现代化建筑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这座图书馆被誉为“世纪之馆”,展现出我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成就。

同时,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也在不断增长,目前,它的藏书已经超过了4224万册,其中珍贵古籍就有300多万册,主要涵盖古代汉、藏、满、蒙、维吾尔等民族文字文献和各胡同流变等珍贵专著以及海内外各类专业书籍,几乎涵盖了中外所有的学科门类。

三、中国国家图书馆的科研成果中国国家图书馆也是中国图书情报界的重要科研机构,开展了大量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攻克了一批关键领域技术难题,打造出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

其中著名的科研项目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化运动书目整理工程”、“中国现代文献研究与整理工程”、“中国古籍善本数字化技术研究与资源构建”等。

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

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

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引言: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畅销书的出现和演变,不仅反映了人们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的变迁,更是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的。

一、新中国初期的畅销书及其受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国内正处于战后重建的时期,经济相对困难,人民普遍对基本生活用品怀有热切需求,因此畅销书也以教育、农业、医疗等实用指导类图书为主,如《救急手册》、《新农村建设教程》,这些书籍往往能满足人们对生活技能提升的迫切需求。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畅销书及其主题进入195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科技等领域。

畅销书的内容也逐渐扩大,涵盖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

政治类畅销书主要有《毛主席语录》、《共产党宣言》等,它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中国特色。

三、文化大革命期间畅销书的现状进入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巨大社会运动。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畅销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畅销书快速增长的背后,既有革命口号的宣传图片类畅销书,也有以红卫兵运动为背景的小说类畅销书,如红色系列文艺作品。

这些畅销书常常成为青少年和广大读者了解并参与到社会运动中的重要媒介。

四、改革开放时期的畅销书浪潮1978年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的巨变,国内经济逐渐开放,文化交流与思想解放也开始深入人心。

畅销书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出现了大量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图书。

此期间,教育类图书、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本、经济管理类图书等成为畅销书的热门类型。

这些畅销书不仅扩大了读者群体,也为人们提供了与世界接轨的窗口。

五、畅销书的时代变迁记录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畅销书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时期社会发展的轨迹。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简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简表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类目简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图书分类法。

下表为“中图法”类目简表。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A2 列宁著作A3 斯大林著作A4 毛泽东著作A49 邓小平著作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B 哲学、宗教B0 哲学理论B1 世界哲学B2 中国哲学B3 亚洲哲学B4 非洲哲学B5 欧洲哲学B6 大洋洲哲学B7 美洲哲学B80 思维科学B81 逻辑学(论理学)B82 伦理学(道德学)B83 美学B84 心理学B9 宗教C 社会科学总论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社会科学现状、概况C2机构、团体、会议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统计学C91社会学C92人口学C93管理学[C94] 系统科学C95 民族学C96人才学C97 劳动科学D 政治、法律D0 政治理论D1 中国共产党D33/37 各国共产党D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 世界政治D6 中国政治D73/77 各国政治D8 外交、国际关系D9 法律E 军事E0 军事理论E1 世界军事E2 中国军事E3/7各国军事E8 战略、战役、战术E9 军事技术E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F 经济F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 经济学基本问题F02 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3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4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5 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6 经济学分支学科F08 各科经济学F09 经济思想史F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和经济地理F11 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F12 中国经济F13/17各国经济F2 经济计划与管理F20 国民经济管理F21 经济计划F22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 会计F239 审计F24 劳动经济F25 物资经济F27 企业经济F28 基本经济建设F29 城市与市政经济F3 农业经济F30 农业经济理论F31 世界农业经济F32 中国农业经济F33/37 各国农业经济F4 工业经济F40 工业经济理论F41 世界工业经济F42 中国工业经济F43/47 各国工业经济F49 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 交通运输经济F50 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1 世界各国概况F53 铁路运输经济F54 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 水路运输经济F56 航空运输经济F57 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0 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591 世界旅游事业F592 中国旅游事业F593/597 各国旅游事业F6 邮电经济F60 邮电经济理论F61 邮政F62 电信F63 世界各国邮电事业F7 贸易经济F71 国内贸易经济F72 中国国内贸易经济F73 世界各国国内贸易经济F74 国际贸易F75 各国对外贸易F76 商品学F8 财政、金融F81 财政、国家财政F82 货币F83 金融、银行F84 保险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 文化理论G1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2 信息与知识传播G20 信息与传播理论G21 新闻学、新闻事业G22 广播、电视事业G23 出版事业G24 群众文化事业G25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6 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 档案学、档案事业G3 科学、科学研究G30 科学研究理论G31 科学研究工作G32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G35 情报学、情报工作G4 教育G40 教育学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42 教学理论G43 电化教育G44 教育心理学G45 教师与学生G46 教育行政G47 学校管理G48 学校建筑和设备管理G51 世界教育事业G52 中国教育事业G53/57 各国教育事业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2 初等教育G63 中等教育G64 高等教育G65 师范教育G71 职业技术教育G72 成人教育、业余教育G74 华侨教育、侨民教育G75 少数民族教育G76 特殊教育G77 社会教育G78 家庭教育G79 自学G8 体育G80 体育理论G81 世界各国体育事业G818 运动场地与设备G819 体育运动技术(总论)G82 田径运动G83 体操运动G84 球类运动G85 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G86 水上、冰上与雪上运动G87 其他体育运动G89 文体活动H 语言、文字H0 语言学H0-0 语言理论与方法论H002 语言规划H003 语言的分类H004 语言的分布H01 语音学H02 文字学H03 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H04 语法学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H059 翻译学H06 词典学H07 方言学H08 应用语言学H09 语文教学H1 汉语H1-0 汉语理论与方法论H102 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H109.2 古代汉语H109.3 近代汉语H109.4 现代汉语H11 语音H12 文字学H13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H14 语法H15 写作、修辞H159 翻译H16 字书、字典、词典H17 方言H19 汉语教学H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 常用外国语H31 英语H32 法语H33 德语H34 西班牙语H35 俄语H36 日语H37 阿拉伯语H4 汉藏语系H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H61 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H62 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H63 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H64 东北亚诸语言H65 高加索语系H66 乌拉尔语系H67 闪-含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H7 印欧语系H81 非洲诸语言H83 美洲诸语言H84 大洋州诸语言H9 国际辅助语I 文学I0 文学理论I1 世界文学I106 作品评论和研究I1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I11 作品集I2 中国文学I20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I206 文学评论和研究I207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I21 作品集I22 诗歌、韵文I23 戏剧文学I239 曲艺I24 小说I25 报告文学I26 散文I269 杂著I27 民间文学I28 儿童文学I29 少数民族文学I299 宗教文学I3/7 各国文学J 艺术J0 艺术理论J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2 绘画J29书法、篆刻J3 雕塑J4 摄影艺术J5 工艺美术[J59] 建筑艺术J6 音乐J7 舞蹈J8 戏剧艺术J9 电影、电视艺术K 历史、地理K0 史学理论K01 史学的哲学基础K02 社会发展理论K03 史学专著K04 年代学K05 史料学K06 历史研究K09 史学史K1 世界史K10 通史K11 上古史(公元前40世纪以前)K12 古代史(公元前40世纪~公元476年)K13 中世纪史(476~1640年)K14 近代史(1640~1917年)K15 现代史(1917年~)K18 民族史志K2 中国史K20 通史K21 原始社会(约60万年前~4000多年前)K22 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K23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K2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K28 民族史志K29 地方史志K3 亚洲史K4 非洲史K5 欧洲史K6 大洋洲史K7 美洲史K81 传记K810 传记研究与编写K811 世界人物传记K82 中国人物传记K833/837 各国人物传记K85 文学考古[K852] 古文献学K853 纹章学K854 考古方法K86 世界文物考古K87 中国文物考古K883/887 各国文物考古K89 风俗习惯K9 地理K90 地理学K91 世界地理K92 中国地理K93/97 各国地理K99 地图N 自然科学总论N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 自然科学现状及发展N2 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N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N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N79 自然科学非书资料、视听资料N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4 系统科学[N99] 情报学、情报工作O 数理科学和化学O1 数学O1-0 数学理论O1-6 数学参考工具书O1-8 计算工具O11 古典数学O119 中国数学O12 初等数学O13 高等数学O14 数理逻辑、数学基础O15 代数、数论、组合理论O17 数学分析O18 几何、拓扑O19 动力系统理论O2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O22 运筹学O23 控制论、信息论(数学理论)O24 计算数学O29 应用数学O3 力学O301 牛顿定律、达朗伯原理O302 力学中的数学方法O303 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O31 理论力学(一般力学)O32 振动理论O33 连续介质力学(变形体力学)O34 固体力学O35 流体力学O369 物理力学O37 流变学O38 爆炸力学O39 应用力学O4 物理学O4-0 物理学理论O4-1 物理学现状与发展O4-3 物理学研究方法O41 理论物理学O42 声学O43 光学O44 电磁学、电动力学O45 无线电物理学O46 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O469 凝聚态物理学O47 半导体物理学O48 固体物理学O51 低温物理学O52 高压与高温物理学O53 等离子体物理学O55 热学与物质分子运动论O56 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O57 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O59 应用物理学O6 化学O6-0 化学原理和方法O6-1 化学现状与发展O6-3 化学实验(实验化学)O6-6 化学参考工具书O61 无机化学O62 有机化学O63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O64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O65 分析化学O69 应用化学O7 晶体学O71 几何晶体学O72 X射线晶体学O73 晶体物理O74 晶体化学O75 非晶态和类晶态O76 晶体结构O77 晶体缺陷O78 晶体生长O79 晶体物理化学过程O799 应用晶体学P 天文学、地理科学P1 天文学P2 测绘学P3 地球物理学P4 大气科学(气象学)P5 地质学P7 海洋学P9 自然地理学Q 生物科学Q1 普通生物学Q1-0 生命科学总论Q10 生命的起源Q11 生物演化与发展Q13 生物形态学Q14 生态学 (生物生态学)Q15 生物分布与生物地理学Q16 保护生物学Q17 水生生物学Q18 寄生生物学Q19 生物分类学Q2 细胞生物学Q2-0 细胞生物学理论与方法论Q2-3 细胞生物研究方法Q21 细胞的形成与演化[Q23] 细胞遗传学Q24 细胞形态学Q25 细胞生理学Q26 细胞生物化学Q27 细胞生物物理学[Q291]细胞分子生物学Q3 遗传学Q3-0 理论与方法论Q3-3 研究方法与实验遗传学Q31 遗传与变异Q32 杂交与杂种[Q33] 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Q34 遗传学分支学科[Q36] 微生物遗传学[Q37] 植物遗传学[Q38] 动物遗传学[Q39] 人类遗传学Q4 生理学Q4-0 生理学理论与方法论Q4-3 生理学研究方法Q41 普通生理学Q42 神经生理学Q43 分析器生理学(感官生理学)Q44 运动器官生理学Q45 内分泌生理学Q46 循环生理学Q47 呼吸生理学Q48 消化生理学Q491 排泄生理学Q492 生殖生理学Q493 新陈代谢与营养Q494 特殊环境生理学、生态生理学Q495 比较生理学与进化生理学Q5 生物化学Q5-3 生物化学研究法Q50 一般性问题Q51 蛋白质Q52 核酸Q53 糖(醣)Q54 脂类Q55 酶Q56 维生素Q57 激素Q58 生物体其他化学成分Q591 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Q592 体液代谢Q593 器官生物化学Q594 比较生物化学Q595 应用生物化学Q6 生物物理学Q6-3 生物物理学研究与实验Q61 理论生物物理学Q62 生物声学Q63 生物光学Q64 生物电磁学Q65 生物热学Q66 生物力学Q67 物理化学生物学Q68 物理因素对生物的作用Q691 辐射生物学(放射生物学)[Q692]仿生学Q693 空间(宇宙)生物学Q7 分子生物学Q71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Q73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Q74 生物小分子的结构和功能Q75 分子遗传学Q77 生物能的转换Q78 基因工程(遗传工程)Q81 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Q811 仿生学Q813 细胞工程Q814 酶工程[Q815] 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Q816] 蛋白质工程Q819 生物工程应用[Q89] 环境生物学Q91 古生物学Q93 微生物学Q94 植物学Q95 动物学Q96 昆虫学Q98 人类学R 医药、卫生R1 预防医学、卫生学R2 中国医学R3 基础医学R4 临床医学R5 内科学R6 外科学R71 妇产科学R72 儿科学R73 肿瘤学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 皮肤病学与性科学R76 耳鼻咽喉科学R77 眼科学R78 口腔科学R79 外国民族医学R8 特种医学R9 药学S 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S2 农业工程S3 农学(农艺学)S4 植物保护S5 农作物S6 园艺S7 林业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 水产、渔业T 工业技术TB 一般工业技术TB1 工程基础科学TB2 工程设计与测绘TB3 工程材料学TB4 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TB5 声学工程TB6 制冷工程TB7 真空技术TB8 摄影技术TB9 计量学TD 矿业工程TD-0 矿业工程理论与方法论[TD-9] 矿山经济TD1 矿山地质与测量TD2 矿山设计与建设TD3 矿山压力与支护TD4 矿山机械TD5 矿山运输与设备TD6 矿山电工TD7 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TD8 矿山开采TD9 选矿TD98 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TE 石油、天然气工业[TE-9] 石油、天然气工业经济TE0 能源与节能TE1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TE2 钻井工程TE3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TE4 油气田建设工程TE5 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TE6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TE8 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TE9 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TE99] 石油、天然气工业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TF 冶金工业[TF-9] 冶金工业经济TF0 一般性问题TF1 冶金技术TF3 冶金机械、冶金生产自动化TF4 钢铁冶炼(黑色金属冶炼)(总论)TF5 炼铁TF6 铁合金冶炼TF7 炼钢TF79 其他黑色金属冶炼TF8 有色金属冶炼TG 金属学、金属工艺TG1 金属学与热处理TG2 铸造TG3 金属压力加工TG4 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TG5 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TG7 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TG8 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TG9 钳工工艺与装配工艺TH 机械、仪表工业TH-3 机械仪表工业研究方法、工作方法[TH-9] 机械、仪表工业经济TH11 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TH12 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TH13 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TH14 机械制造用材料TH16 机械制造工艺TH17 机械运行与维修TH18 机械工厂(车间)TH2 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TH3 泵TH4 气体压缩与输送机械TH6 专用机械与设备TH7 仪器、仪表TJ 武器工业TJ-9 武器工业经济TJ0 一般性问题TJ2 枪械TJ3 火炮TJ4 弹药、引信、火工品TJ5 爆破器材、烟火器材、火炸药TJ6 水中兵器TJ7 火箭、导弹TJ8 战车、战舰、战机、航天武器TJ9 核武器与其他特种武器及其防护设备TK 动力工程[TK-9] 能源与动力工业经济TK0 一般性问题TK1 热力工程、热机TK2 蒸汽动力工程TK3 热工量测和热工自动控制TK4 内燃机TK5 特殊热能及其机械TK6 生物能及其利用TK7 水能、水力机械TK8 风能、风力机械TK91 氢能及其利用TL 原子能技术[TL-9] 原子能技术经济TL1 基础理论TL2 核燃料及其生产TL3 核反应堆工程TL4 各种核反应堆、核电厂TL5 加速器TL6 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 TL7 辐射防护TL8 粒子探测技术、辐射探测技术与核仪器仪表TL91 核爆炸TL92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与制备TL929 辐射源TL93 放射性物质的包装、运输和贮存TL94 放射性废物管理及综合利用TL99 原子能技术的应用TM 电工技术[TM-9] 电工技术经济TM0 一般性问题TM1 电工基础理论TM2 电工材料TM3 电机TM4 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TM5 电器TM6 发电、发电厂TM7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TM8 高电压技术TM91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TM92 电气化、电能应用TM93 电气测量技术及仪器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N-9 电子工业经济TN0 一般性问题TN1 真空电子技术TN2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TN3 半导体技术TN4 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TN6 电子元件、组件TN7 基本电子电路TN8 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TN91 通信TN92 无线通信TN93 广播TN94 电视TN95 雷达TN96 无线电导航TN97 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TN98] 无线电、电信测量技术及仪器TN99 无线电电子学的应用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TP-9] 自动化技术经济TP1 自动化基础理论TP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3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6 射流技术(流控技术)TP7 遥感技术TP8 远动技术TQ 化学工业[TQ-9] 化学工业经济TQ0 一般性问题TQ11 基本无机化学工业TQ12 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TQ13 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TQ15 电化学工业TQ16 电热工业、高温制品工业TQ17 硅酸盐工业TQ16 电热工业、高温制品工业TQ2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TQ31 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TQ32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TQ33 橡胶工业TQ34 化学纤维工业TQ35 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TQ41 溶剂与增塑剂的生产TQ42 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TQ43 胶粘剂工业TQ44 化学肥料工业TQ45 农药工业TQ46 制药化学工业TQ51 燃料化学工业(总论)TQ52 炼焦化学工业TQ53 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TQ54 煤炭气化工业TQ55 燃料照明工业TQ56 爆炸物工业、火柴工业TQ57 感光材料工业TQ58 磁性记录材料工业TQ59 光学记录材料工业TQ61 染料及中间体工业TQ62 颜料工业TQ63 涂料工业TQ64 油脂和蜡的化学加工工业、肥皂工业TQ65 香料及化妆品工业TQ9 其他化学工业TS 轻工业、手工业[TS-9] 轻工业、手工业经济TS0 一般性问题TS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TS2 食品工业TS3 制盐工业TS4 烟草工业TS5 皮革工业TS6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工业TS7 造纸工业TS8 印刷工业TS91 五金制品工业TS93 工艺美术制品工业TS94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TS95 其他轻工业、手工业TS97 生活服务技术TU 建筑科学TU-0 建筑理论TU-8 建筑艺术[TU-9] 建筑经济TU1 建筑基础科学TU19 建筑勘测TU2 建筑设计TU3 建筑结构TU4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TU5 建筑材料TU6 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TU7 建筑施工TU8 房屋建筑设备TU9 地下建筑TU97 高层建筑TU98 区域规划、城乡规划TU99 市政工程TV 水利工程[TV-9] 水利经济TV1 水利工程基础科学TV21 水资源调查与水利规划TV22 水工勘测、水工设计TV3 水工结构TV4 水工材料TV5 水利工程施工TV6 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TV7 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TV8 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TV91] 运渠(运河、渠道)工程[TV92] 港湾工程[TV93] 农田水利工程U 交通运输U1 综合运输U2 铁路运输U4 公路运输U6 水路运输[U8] 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 航空V4 航天(宇宙航行)[V7] 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X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 环境综合研究X3 环境保护管理X4 灾害及其防治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X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X9 安全科学Z 综合性图书Z1 丛书Z2 百科全书、类书Z3 辞典Z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 年鉴、年刊Z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浅析中国图书馆发展史

浅析中国图书馆发展史

浅析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作者:马浩然来源:《报刊荟萃(上)》2017年第09期摘要:图书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图书馆在我国的发展也是由来已久,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图书馆从先秦时期直到21世纪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图书馆在我国文明的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图书馆;发展史;藏书楼一、古代图书馆发展史1.先秦时期我国最早的关于图书的记录要从夏朝说起,《吕氏春秋·先识》记有:“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晋太史屠黍见晋公骄无德义,以其图法归周。

”由此可见,夏朝就有图书典籍。

《易经·卦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

说明在周朝之前已经有了藏书这一行为,并且周朝专门设有“历史”这一官职,该官职的职责就是管理天下图书典籍,可以说是我国有记录的最早专门针对图书设立的官职了。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第三》记有“老子者,姓李氏,名耳,谥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也说,老子是“周柱下史”,这里的“守藏室之史”与“柱下史”从本质上讲,都是管理国家图书典籍的工作,可以说老子是当时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除了老子,我国的另一位圣人孔子也曾经周游列国,读各国图书典籍,并且还把读到的知识教给学生们,开创了“门徒三千”的壮举,并且晚年还带领弟子整理了《春秋》等典籍,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可谓功不可没。

2.封建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虽然有秦始皇“焚书坑儒”,烧毁了大量的图书,可谓是图书典籍的一次毁灭性灾难,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还是取得了很大发展。

到了汉朝,汉惠帝取消了禁书令,图书又可以在百姓间流通;到了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国家图书馆,征集天下图书,并且专门设立了抄书的人员,制定了书籍的相关标准,这可以说为以后的图书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成帝命陈农到全国各地收集图书,命刘向等人整理。

刘向去世后,他的儿子刘欲继续图书整理的工作,编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七略》,该书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图书目录,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图书目录之一。

2021图书馆不同时期的特征与管理特点范文1

2021图书馆不同时期的特征与管理特点范文1

2021图书馆不同时期的特征与管理特点范文 图书馆作为搜集、整理、保管、传播和利用图书情报资料的科学、教育、文化机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从而形成了文字,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

文字打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当人们能够用文字完整地表达思想和感情、准确地记录事物的时候,文献也就随之产生了。

"文献"就是记录在物质载体上的信息,文献交流是间接交流中最早产生的一种形式。

有了文献,就产生了如何整理、保存和利用文献的问题,就自然需要一个专门收藏管理文献的场所,从而形成了最初的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传播装置。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要对文献信息输入、编码、储存、提取和利用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研讨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对于实现图书馆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向人类社会传播文明信息,实现思想、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教育水平,提高社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一、时期不同,图书馆自身的特点不同 自古以来,图书馆大约经历了"古代图书馆、近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三个发展阶段。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古代图书馆"以藏为主" 古代图书馆形态和功能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注重收藏和保存以及封闭是古代图书馆最显着的特征。

在古代,图书馆含义为"藏书之所".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古代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据《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殷墟甲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实物,因此保存甲骨卜辞的处所,可以说是图书馆的萌芽。

周朝藏书机构,称为"藏室".老子就是"守藏室之史",即国家图书馆馆长。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5月至1998年5月出版,共20册,780万字。

本书是第一部系统公布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17年间党和国家重要文献
的大型文献集。

收录文献的起止年限为1949年9月至1965年12月。

这些重要文献,包
括中共中央、全国人大、政务院、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最基本的文件及批转的所属部
门的一些重要文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有代表性的讲话和文章;有关部门负责人代表中
共中央和政府发表的讲话和文章;体现中央精神的重要报刊的社论;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较
大影响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非正式文件和讲话记录等。

有近一半文献是首次公开。

这部
文献集的编辑,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客观而全面地反映
了历史实际,反映了党领导人民立国、治国、建国的重大实践,所提供的史料全面、系统、可靠,为广大干部学习和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了解和研究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过程,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正确性,提供了权威读本。

国家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国家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国家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作者:马丽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8年第15期国家图书馆的前身是京师图书馆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的东北角,有一组恢弘壮丽的建筑群。

这座建筑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一期馆舍大楼,它是北京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地标。

中国国家图书馆最早产生于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

1909年9月9日,清朝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奏请宣统皇帝,请求建立一座国家级图书馆,这就是国家图书馆的前身——京师图书馆。

馆址坐落在什刹海北岸的广化寺。

据统计,京师图书馆最早的藏书有善本书880部,阅览书4544部,加上敦煌遗书8662卷。

这些藏书基本上至今还都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绝大多数堪称无价之宝。

这其中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有着两百三十多年历史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和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永乐大典。

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图书馆由北洋政府教育部接管。

由于广化寺条件简陋,面积有限。

1917年1月26日,教育部将其搬迁到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

此时馆藏图书已经增长到13.6万册。

北伐战争之后北洋政府解体,1928年6月京师图书馆被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改名国立北平图书馆。

1929年1月10再次迁址至中南海居仁堂。

1931年国立北平图书馆文津街馆舍正式落成,揭开了国家图书馆新的一页。

文津馆馆舍是国家图书馆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专门为其建设的专业馆舍。

新馆具备藏书50万件册的能力,可容纳200位读者阅读。

阅览室与书库间设有运书机,大书库的书架均是钢架结构,设备在当时堪称一流。

著名学者夏曾佑、梁启超、蔡元培等都曾经在这里担任过馆长。

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国立北平图书馆的藏书已达140余万册,也抢救陛地收藏了不少孤本、善本图书,为保护中国文化做出不少贡献。

解放后,北平图书馆被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接管。

1951年6月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归文化部领导。

由于种种原因,北京图书馆在文津街这个地方一待就是20多年。

那时候北京图书馆平均每年要增加50到60万册图书的馆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 围 以与 图书 、期 刊 的 编译 、出版 、印刷 有 直 接 关 系 的为 主 ” ,[ 2 3 包 括各 种 图书 、报 刊 以及 印刷技 术 、出 版
[ 摘
要]新 中国成立后 7 0 余年 ,中国
的 图书馆 史料 汇编 ,代表 了 当代 国 内图 书馆
史料 整理 的 主要 成就 ,也 反 映 了国 内图 书馆
下 ,有着 不 可 忽视 的学 术 启 示意 义 。
严格 意 义上 来 讲 ,1 9 5 0 年 的资 料 汇编 还 不 能算 是 纯粹 的图 书馆 史 资 料 ,它 们 的性 质 更 多 的 属 于 图 书馆 学史 料 ( 或 者说 属 于 广义 的图 书馆 史料 ) 。 5 O年代 末 ,李 希 泌在 国家 图书 馆 ( 时称 北 京 图书 馆) 联 合 目录组 就 负 责 编写 了 放 前 全 国 中文 期 刊 联 合 目录 ( 1 8 3 3 —1 9 4 9 ) ) ) ,共 著 录 旧期 刊一 万 条 种 , 此书 1 9 6 1 年 出版 ,是 我 国第 一 部 大 型 的 期 刊 检 索 工 具 书 ,同 时也 具 有 广 义 的 图书 馆史 料 价 值 ,不过 仍 不 属 于典 型 的 图书 馆史 料 著作 。
年 以来 的较 大发 展 三 个阶段 。 中国 图书馆 史
料整理与图书馆 史研 究,仍然相 当薄弱 ,应
该 引起 学界 重视 ,推 进 其 进 一步 发展 。特别
是新 中国成 立后 的 图 书馆 史料 汇 编 ,其 中的

等必备参考书 ,其成就至今无人超越 。 “ 其中 《 中国
近 代 出版 史 料 ( 初编) 》和 《 中 国 近代 出 版 史 料 ( 二
史 的研 究状 况 。 大体 而言 ,我 国 当代 的 图 书
馆 史料 汇编 经 历 了 “ 文 革 ”前 的 初 步 发展 、
“ 文革 ” 时期和 8 0年 代 的 顿挫 与 恢 复 、 1 9 9 0
法 令 等 ,同时还 有 编 者 附加 的各 种 书 影 、图片 ,几 乎 都 是珍 贵 的第 一 手资 料 ,极 具 史 料 价 值 。这 7 部 史料 是 研 究 中 国近 现 代 图书 文 化史 、中国 近现 代 图书 馆 史
可 视 为 图书 馆史 研 究 的一 种 特 殊形 式 ,也 属 于 图 书馆
( 清)孙庆增著 《 藏书记要》、叶德辉 著 《 藏书十约》
等 9部 中 国古 代 藏 书史 方 面 的重 要 文 献 。这些 著 作 的 结 集 出 版 ,在 当时 图 书 馆 史 料 不 受 重 视 的 学 术 环 境
就 可 以看 作 是 一个 新 中 国成立 初 期 图 书馆 史 料 方 面 的 巨大 收 获 。这 套 书搜 集 、整 理 了 从 1 8 6 2年 清 朝 设 立 同文 馆 到 1 9 4 9 年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 约 9 0年 的 出版 史 料 ,反 映 了 近现 代 出 版 、印 刷 事 业 的沿 革 。 “ 取材
史研 究 的一 部分 。新 中 国成 立后 的 图书 馆 史 相关 学 者 们 ,有 意 识 进行 了一 定 的搜 寻 和 整理 ,他 们 在 取得 了 相 当 可观 成 绩 的 同时 ,也 留下 了不 少 经 验 教 训 ,其 中 的成败 得 失 ,值得 我 们 总结 、探 究 与反 思 。
1990年以后的20余年里与北京图书馆馆史资料汇编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资料长编性质相似或相近的个案馆史料汇编还有一批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九十年记略吴梋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浙江图书馆新馆建设资料选编应长从古越藏书楼到绍兴图书馆龚天力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秦图书馆资料汇编秦皇岛图书馆编2002年出版山东省图书馆新馆建设资料汇编王运堂主编南海出版公司2003出版等但这些个案馆史料汇编无论从史料内容的历史跨度丰富翔实程度还是从史料选择与编排有明显差距学术价值与影响相对较小
些经验值 得借 鉴 。
编) 》收 录了比较多 的有关 晚清 图书馆 和图书馆学术
史 的 史料 ,虽 然 这些 史 料 著作 并 非 专 门 的 晚清 图书 馆 学 术 史 史料 著 作 ,但 是 它 们是 新 中国 成 立后 收集 整 理 晚清 图 书馆 学术 史 的先 导 。 ” 同时 ,1 9 5 7 年 ,上海 古 典 文 学 出版 社 重 印 了包 括
[ 中 图分类 号 ]G 2 5 9 . 2 9
[ 文献 标 志码 ]A
[ 文章 编 号] l 0 o 5 —8 2 1 4 ( 2 0 1 5 ) 0 2 —0 0 6 2 —0 5 在 图 书馆 史 学研 究 中 ,史 料 是 基 础 ,史 料 整 理 既 颇 见功 力 ,又对 史 学研 究 具 有 重要 的推 动 作 用 。 图书 馆史 料 的挖 掘 、考 订 、整 理本 身 ,也 暗 含 一种 研 究 整 理 者 的 主 观选 择 与 隐 性 阐 释 。因 此 ,史 料 整 理 本 身 ,
6 0年代 ,李希泌 、张椒华二人合编的 《 中国古代
藏书与 近代 图书馆史料 ( 春秋 至 五 四 前 后 ) 》 一书 , 则 就 具 有 明确 、典 型 的 图 书 馆 史 料 性 质 。李 希 泌 在 《 编 辑 说 明》 里 强 调 :该 书 “ 试 图 给 研 究 和 编写 我 国
但 如 果 从 广义 的图 书馆 学 视 角来 看 ,将 书 刊 出 版
史 料 视 为 图 书馆 史 料 的组 成 部 分 ,那 么 ,1 9 5 3~1 9 5 9
年 期 间 ,张静 庐 陆 续 辑 注 出版 的 7部 ( 8 册) 《 中 国
文献学
●原 , J 、 平 ( 河 南 师 范 大 学图 书 馆 事 业 与 文 化 发 展 研 究 中 心, 河 南 新 乡 4 5 3 0 0 键 词 ] 图书 馆 史 ;史 料 ;汇 编 ;整
理 ;当代
近代 出版史 料》等有关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 的著作 ,
1 1 9 4 9—1 9 6 6年 的 图 书馆 史 资料 汇编
新 中国成 立 初期 的 1 9 5 0 年代 ,国 内学 术 界对 图 书
馆学和图书馆史能否作为一 门学科 ,还存在一定 的争
议 。_ 1 ] 因此 ,有 意识 地 、系 统 地 进行 图 书馆 史 料 搜 集
汇 编 ,也就 无 从谈 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