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

合集下载

第九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九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九章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9.1总量控制指标的确定原则在确定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时,遵循以下原则:1、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污染物达标排放标准。

2、各污染源所排污染物,其贡献浓度与环境背景值叠加后,应符合即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3、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削减污染物的排放量,使排污处于较低的水平。

4、各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以采取治理措施后实际所能达到的排放水平为基准,确定总量控制指标。

9.2 水环境容量与总量控制9.2.1水污染物环境容量及削减量水质监测表明,目前大门口水道的水质较差,污染物超标较严重,已没有水环境容量。

需要对沿岸排入水道的污染物进行大力消减。

一、三灶阳光嘴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截引流入南、北排河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水经污水处理厂达标处理后在排入大门口水道,这样可大大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净化河流水质。

在阳光嘴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前,首先要消减进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量,才能允许本项目的污水达标排放。

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

要使处理达标后的废污水排入大门口水道,必须首先削减排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量。

经预测计算,水污染物削减量分别为CODcr1.07t/d(321t/a)、BOD50.13t/d (39t/a)。

9.2.2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目前大门口水道水质严重超标,若要使今后大门口水道保持二类水质功能目标,必须削减CODcr和BOD5排入该河段的污染物的量,尤其在项目建成运行前必须大量削减CODcr和BOD5的排放量。

根据区域发展必须留有余地的原则以及按国家“增产不增污”的原则,三灶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可以削减当前排入大门口水道CODcr和BOD5的排放量。

根据估算,当进入大门口水道的污染物CODcr、BOD5分别消减1.07t/d (321t/a)、0.13t/d(39t/a),则大门口水道的水质可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79-1997)二类标准要求。

试论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试论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试论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前,我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实施,采用的是层层分解减排指标、逐级明确减排责任的模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国家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权重或影响系数,下达到辖区内各地、市或行业。

各地、市根据省分解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按照污染物的不同来源,依据城市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核定分配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其中,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分配,依据污染源所在的区环境功能、所属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排污申报登记和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进行总量核定,下达指标。

一、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存在问题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对提高污染防治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缓生态环境恶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总量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施范围太小,影响了总量控制的权威性目前总量控制实施对象主要是工业污染源,而对日益严重的生活污染、农业源污染重视不够,约束力较小。

在工业污染控制中,仅有少数重污染企业及新污染源按要求规范化设置排污口,建设了在线监测仪和远程监控设备,而大部分企业没有上述设施设备,环保部门无法获得污染物治理和排放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因而也就不能明确区域排污总量。

只能通过几次抽样检查或调查,估算或推算出排污总量,总量控制的完成往往被概念化,缺乏权威性。

2、环境容量的不稳定性,影响了总量控制的指导性由于环境容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如季节变化、气温变化、地质地貌等,呈现出动态的、变化的特点;而总量控制计划是固定的、量化的,因此与环境容量之间无法形成稳定的量化关系,削弱了总量控制体系的指导性。

3、基础性工作不到位,影响了总量控制的实效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建立在排污许可证制度基础上,其实施成效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许可证制度的实施情况。

但在一些地方,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率不高,区域排污总量的核定缺少基础数据,成为无源之水,大大影响了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效性。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按国家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在核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提出⼯程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是建设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之⼀,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应包括国家规定的指标和项⽬的特征污染物。

国家规定的“⼗五”期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
①⼤⽓环境污染物:⼆氧化硫、烟尘、⼯业粉尘。

②⽔环境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

③固体废物:⼯业固体废物。

项⽬的特征污染物,是指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未包括,但⼜是项⽬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如电解铝、磷化⼯排放的氟化物,氯碱化⼯排放的氯⽓、氯化氢等。

这些污染物虽然不属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但由于其对环境影响较⼤,⼜是项⽬排放的特有污染物,必须作为项⽬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评价中提出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其单位为每年排放多少吨。

国家对主要指标(如⼆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实⾏全国总量控制,根据各省市的具体情况,将指标分解到各省市,再由省市分解到地沛)州,最终控制指标下达到县。

为了更科学地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全国组织对主要河流的⽔环境容量和主要城市的⼤⽓环境容量进⾏测算,使全国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更加科学合理。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提出的项⽬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必须满⾜以下要求:
①符合达标排放的要求,排放不达标的污染物不能作为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②符合相关环保要求,⽐总量控制更严的环境保护要求(如特殊控制的区域与河段)。

③技术上可⾏,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实现达标排放。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探讨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探讨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产生 的根 本 原 因在 于 人类 生 产 、 生活 排 入环 境 的污 理 的政 策 . 施 污 染 物排 放总 量 控 制 已势 在 必 行 。 实 . 法 染 物总量超过 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 从而影 响到人类的生产 、 生活 和人 32 加 快 总 量 控 制 政 策 、 规 和标 准 体 系 的 研究 和建 设 体 健 康 。 染 物 总量 控 制 是 以保 持 、 复 或 改善 区域 的 环 境 质 量 , 止 污 恢 遏 制定和完善与总量控制相关的政策、 法规 、 制度和标准 , 是依法实 环 境 恶 化 的 趋势 .实 现 该 区 域 环境 功 能 修 复 或 环 境 质 量 达 标 为 目标 , 施 总 量 控 制 的 前提 条 件 。要 在 总 量 控制 政 策 、 规 和制 度 极 不 完 善 的 法 以控 制 一 定 时 间段 内 该 区 域 所 有 污 染 源 污 染 物排 放 总 量 为 核 心 的环 条件下 , 执行总量控制几乎难 以实现。由浓度 控制 向总量控制转变 的 境管理方法体系。 过 程 中 , 有 与 浓 度 控 制 相 适 应 的 政 策 、 规 和 制 度 等 已 逐 渐 不 适 应 原 法 总 量 控 制 的 要 求 。 因此 . 须 加 快 总量 控制 的政 策 、 规 和 制 度 建 设 , 必 法 1 实 施 污染 物 排 放 总 量 控 制 的必 要 性 和 紧 迫性 对 地 方 性 污 染 肪 治法 规 按 照 污 染 物 排放 总量 控 制 的要 求 进 行 修 订 , 或 依据我省实际制定 污染物总量控制单行条例 , 同时逐步 出台与其相配 1 环 境 质量 和污 染 防治 现 状 决定 了必 须 实 施 总 量 控 制 . 1 法规 、 度 和规 范 。 制 近 二 十 年 来 ,运 用 以浓 度 排 放 标 准 为 核 心 的污 染 物 浓 度 控 制 政 套 的政 策 、 经 策 , 经 济取 得 快 速 发 展 的 同 时 , 步 遏 制 了环 境 恶 化 的 趋 势 . 得 了 33 重 视 市 场 、 济 手 段 在 总 量 控 制工 作 中 的运 用 在 初 取 . 运用市场、 经济 手 段 促 使 企 业 积极 治污 提 供 了 有 利 条件 。 场 、 市 经 很 大 的 成 就 。 是 , 境 污 染 状 况仍 然 比较 严 重 , 些 污染 物 累积 后 开 但 环 某 保 始爆发。同时 . 随着人们生 活水 平的提高 , 对环境质量 的要求越来越 济 手 段 的运 用 将 会 极 大 地 增 强 总 量控 制 的效 果 。 证 总 量 控 制 的 各 项 经 高 ; 济 的 发 展 、 市 化 和 现 代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对 环 境 的压 力 也将 会 越 措 施 得 以 有效 执行 。总 量 控 制 中 的 市场 、 济 手 段 可 以分 为 强 制 手 段 经 城 强制手段 有总量收费 、 对重污染企业实行差别税率等。 强 来 越 大 。按 照 目前 的环 境 状 况 , 境 给 予 经 济 发 展 的 纳 污 容 量 越 来 越 和激励手段 。 环 计入企业的生产成 小 , 仅 实行 浓 度 控 制 已 不 能完 全 控 制 污 染 的 发 展趋 势 。 仅 因此 , 境 质 制手段可以使原有 由社会承担的外部费用 内部化 , 环 强 量 要 达 到较 高的 标 准 , 现社 会 、 济 和 环 境 的 协 调 发 展 , 施 污 染 物 本 中。 制 手段 中的 总 量 收 费 还 可 以使 企 业 认 识 到 环境 容 量 的稀 缺 性 实 经 实 和 有 价性 。市 场 、 济 的 激励 手 段 有 很 多 , 排 污 权 交 易 、 水 处理 设 经 如 污 排 放 总量 控 制 是 污 染 防 治工 作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势 。 施投 资建 设 运 行 的 市 场化 、 测 的市 场 化 、 府 补 贴 等 等 。 市场 、 济 监 政 经 1 国家 已把 污 染物 总量 控 制 作 为 我 国 环境 保 护 的 一 项 重 大举 措 . 2 我 国 19 修 正 的 《 污 染 防 治 法 》 定 , 级 以 上 人 民政 府 对 的激 励 手段 可 以 为 企 业 治 污提 供 动 力 。 9 6年 水 规 省 4 全 实 现水 污 染 达 标 排 放仍 不 能 达 到 国家 规 定 的水 环 境质 量 标 准 的水 体 , 3 加 强 环 境 监 测 网络 和 能力 建 设 . 面 实 施 排污 许 可 证 制 度 _ 实 施 污 染 物排 放 总量 控 制 给 环 境 监 测 提 出 了很 高 的要 求 , 它要 求 可 以实 施 重 点 污染 物 排 放 的总 量 控 制 制度 , 对有 污 染 量 削减 任 务 的 并 及 企 业 实 施 该 重点 污染 物 排 放 量 的 核 定制 度 。 水 污 染 防 治 法 实施 细则 》 监 测 的数 据 能 够较 为 准确 、 时 地 反 映 污 染 源 污 染物 排 放 量 和环 境 质 《 甚 则 对 水 污 染 物排 放 总量 控 制 的 有 关 内容 和要 求 作 了较 为 具 体 的规 定 。 量 的变 化 情 况 , 至还 要 求 能 反 映 污 染 物 排 放 量 与 环 境 质量 的 响应 关 国家 的《 民 经济 和 社 会 发 展 “ 五 ” 划 和 2 1 远 景 目标 纲 要 》 国 九 计 0 0年 把 系,而现有基 于浓 度控制的环境监测手 段将 不能满足总量控制 的需 因此 , 适 应 总 量控 制 的要 求 , 须 加强 环 境 监 测 网络 和 环境 监 测 为 必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控 制 正 式 作 为 中 国 环 境 保 护 的一 项 重 大 举 措 。 加 入 要 。 包括环境监测站的标准化建设 , 环境监测人员 的技术培训 , WT 后 , 国 的市 场 经 济 必 将 更 快 速 的发 展 , 别 是 近 年 来 涌 现 出千 能力建设 , O 我 特 实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余 个 “ 业 园 ” “ 色 经 济 园 ” , 界 人 士 都 希 望 在 现有 环 境 管 理 体 应用现代 网络技术 、 时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 工 、特 等 各 可视 化 等 等 。 系 上 , 展 、 拓 符 合 可 持 续 发 展 要 求 和 适 应 市 场 经 济 的新 型 环 境 管 实 现 总 量 控 制数 据 信 息 管 理 的 系 统 化 、 发 开 同时 , 根据排污 企业的排污动态变化情况 . 定相应的排污 申 要 制 理 体 系 。 据发 达 国家 的经 验 , 根 以及 先 进 省 的实 践 , 立 以 总量 控 制 为 创 报 登 记 办法 , 强 排 污 申报 登 记 及 其数 据 管 理 的动 态 和 有 效 的依 法 监 加 主 的 管 理体 系 已非 常 迫 切 。 督 管 理 。有 效 的监 督 管 理 包 括 加 强监 督监 测 、 施 重 点 源 总 量 监 测 月 实 2 实施 污 染 物 总量 控制 的 基 础 条 件分 析 报制度、 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等。要 以实现排污 申报登记及其数据动态 建 全 21 有利条件方面 : . 除国家有关 的法律 、 法规如《 水污染 防治法》 《 、 大 管 理 为 目标 。 立 一 套 科 学 的排 污数 据 管 理 系 统 . 面 实 施 排 污许 可 证 制度 。 气 污染 防治 法 》 和有 关 政 策 、 件 中均 已对 实 施 污 染 物 排 放 总 量 控 制 文 . 5 分 规定外 , 国家 下 达 各省 的 污染 物 总 量 指 标 已下 达 至 各 市 、 县政 府 , 的 3 积 极 组 织 开 展 总 量 核定 、 配 等 总 量 控 制 相关 技 术 研 究 有 开 展 总 量 控 制 相 关 技术 的研 究 是 顺 利 实 施 总 量 控 制 的 技术 支 撑 。 地 方 已将 总量 分 解 下 达 给 排 污 单 位 , 总量 控 制 已 部 分 列 入 了政 府 计 总量 控 制 是 一 项 崭新 的 环境 管 理 制 度 , 是一 项 长期 的 、 杂 的 、 术 又 复 技 划。 其 有 22 不利 因素 : . 污染 物排放总量控 制缺乏具体 可操 作的规 章、 规范 。 性 强 的 工作 , 内 容 涉 及 污 染 防治 的各 个 方 面 , 许 多 相 关 的技 术 问 对 总 量 控 制 实施 的重 要 性 和 必 然性 认 识 普 遍 不 足 ,既 没 有 实 施 框 架 , 题 需 要 解 决 。 污 染 物排 放 总量 控 制 制 度 是 控 制 污染 物 排放 的有 效 手 段 , 实 行 是 更 缺 乏 深入 研 讨 。 双 达 标 ” 仅 是指 工 业 污 染 源 中 个 别 污染 物指 标 达 “ 仅 排 污 许 可 的 基 础 。也 是 体 现 预 防 为 主 的 原 则 。 强对 水 污染 物 的源 头 加 标 ( 家 考 核指 标 限定 的 后 遗症 ) 国 。

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CATALOGUE目录•工作概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污染物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改善工作•工作成效与亮点•工作展望与建议CHAPTER工作概述工作目标与任务目标确保年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改善环境质量。

任务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组织实施减排工程,加强企业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估。

工作计划与安排组织开展减排工程,包括实施重点企业减排、推广清洁能源等。

推动清洁生产,引导企业采用环保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和时间节点。

加强企业监管,督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严格落实减排措施。

开展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和环境质量变化。

工作成果与亮点CHAPTER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制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关政策,明确控制目标、任务和措施。

政策制定为确保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采取一系措施实施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进行监督监督与管理010203总量控制政策与措施排放源调查监测方案制定监测实施030201排放源调查与监测01排放量核算02数据汇总与分析03报告编制排放核算与报告排放许可与执法许可制度制定许可审查与颁发执法检查与处罚CHAPTER污染物减排工作制定年度污染物减排计划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减排实施区域减排与协同治理鼓励减排技术创新与应用减排政策与措施03化工行业减排01电力行业减排02钢铁行业减排重点行业与领域减排长三角区域减排在长三角地区开展区域协作,推动重点行业、领域的联合减排,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珠三角区域减排在珠三角地区加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减少大气、水等污染物的排放。

京津冀区域减排同减排,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

区域减排与协同治理推广先进的减排技术加强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减排技术创新与应用CHAPTER环境质量改善工作监测点位设置根据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点位,确保全面掌握环境质量情况。

浅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_许付仁

浅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_许付仁

生 态 与 环 境 工 程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183 -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由来197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就已开始进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进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系统研究,部分城市结合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一些排污单位进行了排污总量的控制。

1996年在全国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限制,其总量控制目标可以按环境容量确定,也可以将某一时段排放量作为控制基数,确定控制值。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核心内容是确定某一范围,如一个城市、一个流域、一个功能区、一个行业的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和各排污单位污染物的允许排放总量。

为制定和实现总量控制目标,需要进行总量控制因子的确定、总量控制基数的核定、总量控制目标的规划分配、总量的考核管理、总量控制方案的制定等工作。

1996年,国家根据全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三大类十二项污染物作为“九五”期间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即废水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氰化物、铅、镉、砷、汞六价铬;废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

“十一五”国家提出主要污染控制因子,即废水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废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

“十二五”主要污染控制因子,即废水污染因子:化学需氧量、氨氮;废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3 总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按照总量控制目标的判定方法,总量控制主要分为三种方法。

(1)容量总量控制。

按照受污染环境的保护目标和容量确定环境总量控制目标,并根据该目标规划分配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环境容量:在污染物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或者基准的前提下,某地区所能允许的最大排放量。

环境容量是一个变量,因地域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环境要素不同以及环境质量要求的不同而不同。

(2)目标总量控制时代。

以某一时段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基数,规划分配总量控制目标。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及总量控制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及总量控制

第7章污染防治措施分析及总量控制污染防治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其处理效果的好坏及运行正常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而影响环境质量。

因此,对建设项目污染防治措施的选择要本着工艺可行、技术成熟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并且在运行中的日常维护与管理要严格要求。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

本章将重点评述废气、废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针对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最大限度的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为环境工程设计及运行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7.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本项目废气主要有熔铝炉烟气、合金炉烟气、保温炉烟气、渣处理粉尘、氟铝酸钾处理炉烟气、轧制油雾、混料粉尘及高钛铁车间的破碎粉尘、筛分混料粉尘、落料粉尘和焊接烟尘。

全厂共设置3根排气筒,其两个中铝钛硼车间共用1根排气筒,铝中间合金车间1根排气筒,高钛铁包芯线车间1根排气筒。

项目采取的废气污染防治措施见下表:表7-1本项目废气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本项目废气污染物主要有熔铝炉烟气、合金炉烟气、保温炉烟气、渣处理粉尘、氟铝酸钾处理炉烟气、轧制油雾、混料粉尘及高钛铁车间破碎粉尘、筛分混料粉尘、落料粉尘和焊接烟尘。

上述各产尘环节均采用了布袋除尘的治理措施;针对扎制油雾采用油雾净化器的治理措施;本项目熔铝炉烟气、合金炉烟气、保温炉烟气、氟铝酸钾处理炉烟气除含有烟尘以外,还含有少量的酸性气体,在经过收尘以后采用碱液喷淋的方式进一步去除氟化物、氯化氢和二氧化硫。

7.1.1烟(粉)尘治理措施分析袋式除尘器的过滤特点属于表面过滤层,除尘器的过滤效果与阻力损失与除尘器的结构形式、滤料性质、粉尘特性、含尘气体的浓度、清灰方式和过滤风速等因素有关。

袋式除尘器具有本体结构简单、适应废气量广、处理效率稳定、除尘效率高等优点,是广泛应用的高效除尘器,特别适宜处理粒径小于100μm收尘,只要选择合适的滤料,合理的过滤风速和可靠的清灰方式,袋式除尘器的处理效率和产尘浓度及风量有很大关系,产尘浓度越大,处理效率越高,甚至高达99.99%以上。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

污染治理效果评估
环境质量改善
通过实施污染治理措施,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空气、水质等 环境指标均有所提升。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均有所下降, 达到了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目标。
社会经济效益
污染治理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如 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
加强环保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环保产业 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大环 保投入,推动环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05
资源保障与协作机制
资源保障措施
资金保障
加大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工作的投入,确保各项治理 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技术保障
引进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污染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 本。
作的计划和目标。
02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总结
总量控制制度实施情况
总量控制制度建立
成功构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 责任,为推进污染减排提供了有
力保障。
总量控制指标分配
根据区域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 和产业特点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分 配了总量控制指标,确保了指标的 可操作性和公平性。
污染治理工作不足与问题
治理措施不够全面
当前的污染治理措施主要集中在 工业和生活领域,对农业和其他 领域的污染治理措施相对较少,
需要进一步加强。
治理效果不够稳定
部分地区和领域的污染治理效果 不够稳定,存在波动和反弹现象 ,需要持续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

资金投入不足
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目前一些地区和领域的资金投入 不足,制约了污染治理工作的深

6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6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排污总量控制对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其总量控制因子和总量考核因子如下:()大气:;()废水:、氨氮;()固体废物:无。

排污总量控制分析我公司总量控制因子产生量和排放量情况见表。

总量控制平衡途径及完成分析()废水污染物我公司废水排入徐州市三八河污水处理厂,废水接管量,其中:、:,在徐州市三八河污水处理厂范围内平衡。

()废气我公司排放(含甲苯、二甲苯):,其中甲苯:、二甲苯:,向云龙区环保局申请总量平衡途径。

()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申请总量。

对象方法目标风险识别储存物质储存装置综合评价法确定危险因素确定风险类别环境风险评估风险评价指导思想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根据《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环发[]号),本次风险评价拟按照风险评价导则”的要求,通过分析项目中主要物料的危险性、毒性和储存使用量,确定评价等级,识别潜在危险,并就最大可信事故的概率和发生后果进行影响预测。

本风险评价着重评价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根据《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号)的要求, 风险评价需识别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消除环境风险隐患,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次生事故的发生。

评价重点为分析主要风险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预测事故造成的污染影响、风险预防和应急措施。

评价工作程序本次评价结合本项目自身的特点,将技术工作程序大体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评价、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及应急计划等几部分内容。

1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0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10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针对工程分析、环保治理措施及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的结果,贯彻清洁生产的原则,结合当地环保部门的管理要求确定该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确定本项目废气、废水污染物和固废排放总量的控制平衡方案,为环境主管部门提供监督管理的依据。

10.1 总量控制目的和原则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苏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是实现仪征市环境保护目标的重大举措之一。

由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实施总量控制将促进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实施总量控制可以较好地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仪征市经济开发区科研三路以西、弘润机电以东、仪泗河以南(原扬州市乐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占地范围内),属于扩建。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有关规定,该建设项目必须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取得排污指标方可进行生产。

总量控制的原则为:(1)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2)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满足当地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或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

(3)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措施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10.2 总量控制因子根据《江苏省排放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指南》及《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结合拟建工程的排污特征,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考核)因子为:水:COD、SS、氨氮、TP、TN;(接管考核量)大气:烟(粉)尘、VOCs(含NMP)、SO2、NO x;(NMP无现行有效监测手段,因此以VOCs申请总量监管)固废:固体废物综合处置量。

10.3 排污总量及申报指标根据项目情况,本次扩建项目实施前现有项目已获得总量并符合相关要求,现有项目无需增加总量,因此本次评价不再列入现有项目总量分析,而是仅列出本次扩建项目总量,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见表10.3-1。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10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10.1总量控制基本原则、规划和对象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考核各级政府和企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指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之一。

其原则是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总量控制方案的确定,应在考虑区域总量控制目标及当地环境质量、环境功能和环境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项目的实际条件和污染控制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进行。

目前,国家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本程序是:由各级政府层层分解、下达区域控制指标,各级政府再根据辖区内企业发展状况和污染防治规划情况,给企业分解、下达具体控制指标。

“十三五”期间国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规定,“十三五”期间国家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种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管理。

本项目无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废气排放,因此无需申请总量。

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需申请总量:C0D:0.61t/a;氨氮:0.029t/ao10.L2总量控制的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将有利于对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进行总体优化,有利于推动区域污染源合理布局,从而有计划、有目标地控制环境污染。

总量控制注重环境质量与排放量之间的科学关系,个别污染源的削减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因此总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实现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目标。

总量控制分析应以当地环境容量为基础,以增加的污染物排放量不影响当地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不对周围地区环境造成有害影响为原则。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第三条明确规定:建设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在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区域内,还必须符合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影响环境变化的项目,确保环境保护预防性措施的统一性,在影响环境变化的项目实施前,充分调查、描述和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6 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6.1排污总量控制对象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其总量控制因子和总量考核因子如下:(1)大气:VOC;(2)废水:COD、氨氮;(3)固体废物:无。

6.2排污总量控制分析我公司总量控制因子产生量和排放量情况见表6.2-1。

6.3总量控制平衡途径及完成分析(1)废水污染物我公司废水排入徐州市三八河污水处理厂,废水接管量3179t/a,其中COD:0.76 t/a、NH3-N:0.01t/a,在徐州市三八河污水处理厂范围内平衡。

(2)废气我公司排放VOC(含甲苯、二甲苯):0.14t/a,其中甲苯:0.008 t/a、二甲苯:0.132 t/a,向云龙区环保局申请总量平衡途径。

(3)固体废物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不申请总量。

1页2页7 环境风险评估7.1风险评价指导思想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根据《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国环发[2005]152号),本次风险评价拟按照“风险评价导则”的要求,通过分析项目中主要物料的危险性、毒性和储存使用量,确定评价等级,识别潜在危险,并就最大可信事故的概率和发生后果进行影响预测。

本风险评价着重评价事故引起厂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预测和防护。

根据《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的要求,风险评价需识别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风险隐患,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消除环境风险隐患,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及次生事故的发生。

评价重点为分析主要风险源、确定最大可信事故、预测事故造成的污染影响、风险预防和应急措施。

污普数据为“十四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明确方向

污普数据为“十四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明确方向

M p E n viro n m en tal^ Economy污普数据为“十四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明确方向□韩红张君臣贺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提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成为重 要的环境管理手段,“十三五”时期国家继续对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 有机物排放总量实施控制。

2020年6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发布。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摸清了全国 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包括数量、结构和分 布状况,健全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 数据库,形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一张 图”。

“十四五”时期,我们应利用好普查数据,深入推进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 物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

水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分析根据《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2017年,全国水污染物排放量前四位分别为: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前四位分别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见表1、2)。

鉴于此,这8项污染物应是“十四五”时期污染物减排的重点。

普查数据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应用按照《“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65)总第295期OPINIONS表1水污染物排放量前四位汇总分析亏染物污染源化学需氧量(单位:万吨)化学需氧量占比氧氣(单位:万吨)氨氮占比总氮(单位:万吨)总氮占比总磷(单位:万吨)总磷占比工业源90.96 4.24% 4.45 4.62%15.57 5.12%0.79 2.50%农业源1067.1349.77%21.6222.44%141.4946.52%21.267.22%生活源983.4445.87%69.9172.57%146.5248.18%9.5430.25%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2.450.12%0.360.37%0.560.18%0.010.04%合计2143.98100%96.34100%304.14100%31.54100%注:移动源无水污染物排放表2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前四位汇总分析污染物污染源二氣化硫(单位:万吨)二氧化硫占比氮氧化物(单位:万吨)氮氧化物占比颗粒物(单位:万吨)颗粒物占比挥发性有机物(单位:万吨)挥发性有机物占比工业源529.0875.98%645.936.18%1270.575.44%481.6647.34%生活源124.7217.91%72.92 4.08%378.1222.45%296.6329.15%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0.440.06% 1.520.09%0.420.03%——移动源42.08 6.05%1064.8859.65%35.01 2.08%239.1623.51%合计696.32100%1785.22100%1684.05100%1017.45100%注:农业源无大气污染物排放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001万吨、207 万吨、1580万吨、1574万吨以内,比2015年分别 下降10%、10%、15%和15%。

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研究摘要: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让我国人民诱发疾病,基于此,从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管制制度的实施模式、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强化总量控制的措施和建议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后续研究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污染物;排放总量管制;对策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工业、农村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废物不断增加,于是,环保问题也相应形成。

管理污染物的规模,要针对本地的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即针对本地的工业、生活污染类型,把污染规模限制在适当范围内,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从而避免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害,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危害。

污染规模管理是实现新的发展观、构建先进社会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中国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管制体系的模型目前,我国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行的是逐级分解减排指标,逐级明确减排责任。

每个区域都要根据自己的法律,建立一个总量的控制指标,然后根据这个指标,将这些指标传递给各个城市,每个城市都要根据自己的发展程度,来确定自己的排放量。

而且,污染的治理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减排标准,并根据企业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减排标准,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

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中的一些问题2.1执行范围过窄,制约了总量管制的权威目前,我国重点控制的重点是工业污染源,而对生活污染和农业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相关部门显然没有足够的重视和采取措施。

在工业污染防治中,只有少数的重污染企业和新的污染源才能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污水处理,而且都配备了在线监测和远程监控,但是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安装相应的设施,所以环境保护部门无法收集到污染的全部信息,也就无法消除整个地区的污染。

仅靠一个简单的抽样,就能估算和估算出总的污染,而完成总量控制的往往是概念,这就造成了数据缺乏科学性。

2.2环境容量的不确定性对总量调控的指导作用产生了影响环境容量的变化,受环境温度、湿度、地质条件、季节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又由于受到现代技术的制约,很难对环境污染类型、规模等进行准确监测,所以在检测准确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及运用分析

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及运用分析

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及运用分析流域水环境污染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解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中,控制污染物总量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就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及其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是指通过对流域范围内所有污染源进行统一管理,控制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从而达到对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改善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制度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排放许可制度和流域环境容量分配制度,明确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限额,并对各企业和单位进行排放许可管理,确保实现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有效控制。

2.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监测和评估技术。

通过建立完善的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流域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掌握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为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技术手段。

通过对各类污染源进行技术改造和提升,采用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降低排放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现对流域水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

1. 技术适用范围分析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通过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总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可以有效降低流域水环境的污染程度,改善水质状况,保护水资源健康。

3. 技术存在问题分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

流域范围内各类污染源分布不均,治理难度较大;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监测和评估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压力;各污染源管理单位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不一,管理难度较大。

三、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推动流域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推进:3. 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

山东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山东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生态水利
? 25 ?
山东省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娄山崇 王立萍 刘祥栋 邢文洁 于志强
摘 要 :通过对山东省水功能区划内河流基本情况的分析
,采用适宜的数学模型来客观描述水体自净或污
染物降解过程 ,建立水体中污染物的排放与受纳水体水质之间的关系
,在给定功能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质目
( C s ) 是根据过渡
区的下断面浓度应用式
( 2 ) 反推得到 。 ②排污控制区
下接除过渡区外的其它水功能二级区
, 则它的下断面
浓度 ( C s) 即为下一个功能区的水质目标

2 纳污能力计算成果 根据设计条件计算
,山东省 COD 和 N H 3 - N 的
纳污能力分别为 16 1 78 万 t/ a 和 01 95 万 t/ a ,其中淮
,
确定以 CODcr 和氨氮作为纳污能力计算和污染物总
量控制的因子 。
11 21 2 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
( K)
对于径流量较小的河流
,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是
决定河流水体纳污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该系数
常用实测资料率定或水团追踪法求取
, 也可用已有研
究资料经类比分析确定
。 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
K值
的实测资料率定通常用二断面法
标 、设计水量 、水质背景条件 、排污口位置及排污口排放方式的前提下 ,定量地给出现状的和规划的水功能区纳
污能力 。根据各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预测各规划水平年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和入河量
。依据水体
功能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 ,结合纳污能力计算成果 ,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功能区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 有近半数的功能

徐州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研究概述

徐州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研究概述
中图分类号 : X 3 2 1 2 文献标识码 : A
An Ov e r v i e w o f S t u d i e s o n T o t a l Qu a n t i t y Co n t r o l
o f Po l l ut a nt Di s c h a r g e
2 . Xu z h o u Ka i d a F i n e C h e mi c n l C o .,L t d,Xu z h o u,J i a n g s u 2 2 1 0 1 1 ,C h i n a )
Abs t r ac t: To t a l q ua n t i t y c o nt r o l o f p o l l a t a n t d i s c h ar g e s i s an i mp o r t a n t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r o t e c t i o n s y s t e m i n Chi na . Th e c o n n o t a —
实 施排 污总 量 控 制 是 中 国环 境 管 理 制 度 的一
了可 喜成 绩 , 在2 0 1 1年 化学 需 氧量 、 氨氮、 二 氧 化
项 重大 革 新 , 是 改 善 环 境 质 量 的重 大 举 措 。 1 9 9 6
年, 全 国人 大通 过《 国 民经 济 和 社会 发 展 “ 九五” 计
项 重大 举 措 。二 十 多 年 来 , 中 国 以污 染 物 浓 度 控 制政 策结 合 十几 年 的总量 控制 政策 , 初 步遏 制 了 环境 恶 化 的趋 势 , 环 境 质 量 得 到 了 明显 改 善 。但 是, 随着 经济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环 境 承 载 的 纳 污 容 量 已经 逐 步缩小 , 甚 至有 的地 区 和流域 已经 没有 了某

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方向探析

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改革方向探析

1国内污染物总量控制现状我国“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国发〔2016〕65号)中明确指出了当前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减少的有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 x),实行区域性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有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地区总氮、重点地区总磷。

1.1控制指标不合理国务院及各地明确将污染物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但是就全国各地实际落实情况而言,仍然存在对上级污染物总量控制精神领会偏差,在实际操作中指标及方法也存在差异。

我国当前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施行层层分解目标的方式,国家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配各省(市、区),各省(市、区)再分配给各环境单元(实际上大部分是以地、市、州为环境单元),再分配到各排污单位。

按照行政区域划分污染物排放总量其优点固然是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够全面了解污染物对环境社会的危害,不能协调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即各地的目标实际上是不准确的。

在各地实际操作中,部分地区对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总量预留较少,将指标过分向工业企业倾斜;部分地区对辖区企业总量指标不落实到户;部分地区对是否为电力二氧化硫指标没有明确区分;还有的地区随意调整已经下达的指标,截长补短确保地区总量不超标准。

1.2行政执法力度弱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正式落地,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例如针对水、大气的专门法律法规都有着有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明确条款。

然而,实现总量控制其关键从来不是法律体系是否完备健全,其症结在于执法是否严格。

长期以来环境执法都是薄弱环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各地常态,目前,各地在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中主要问题是执行力度不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地方政府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责任尚未建立完善的问责体系,“属地原则”滥用,上级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保护职责过分下放给下级政府,导致上级环保主管部门权力大、责任小,下级权力小、责任大,尤其对没有行政执法权、缺乏技术手段、人员经费严重不足的基层政府而言,更难以胜任职责。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范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范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范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进行限制和管理,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范进行详细阐述。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意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可以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减少雾霾、酸雨等恶劣天气的发生频率,提高大气环境的质量,让人们能够呼吸到更清新、健康的空气。

其次,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

大气污染物会对土壤、水体、植被等生态要素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总量控制能够减轻这些损害,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再者,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严格的排放控制促使企业采用更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污染治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种类繁多,常见的需要进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颗粒物(PM)、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二氧化硫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主要来源于燃煤发电厂、工业锅炉等燃烧过程。

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₂),汽车尾气、工业生产中的高温燃烧等是其主要排放源。

颗粒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₁₀)和细颗粒物(PM₂₅),其来源广泛,如工业粉尘、建筑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

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臭氧和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自化工、涂装、印刷等行业。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在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总量控制目标的确定和控制措施的制定应基于科学的研究和监测数据,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容量、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8.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8.1.总量控制原则总量控制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而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它不仅是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有力措施,同时也是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到环保与经济的相互促进。

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因地制宜,以区域环境容量为基础,目标总量为手段,实施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排放标准,规范化设置排污口,达到环境功能标准要求。

此外,根据本项目性质、周边环境质量要求、环境目标及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的要求,本项目总量控制既要为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可利用的环境容量,又要保证环境质量要求,进而实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8.2.总量控制因子根据新颁布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结合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确定本项目总量控制因子为:废水:COD、氨氮;废气:SO2、NOx、烟粉尘、TVOC(苯酚+VOC+甲醇);8.3.拟建项目污染物总量指标核算8.3.1.本环评核算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本项目所需蒸汽来自天华公司动力车间,根据天华及富邦公司目前实际蒸汽消耗量(约为204t/h),目前天华动力车间仅开了1台220t/h燃煤锅炉和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

待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天华动力车间需同时启动原环评批复的2台220t/h 燃煤锅炉,可满足本项目所用蒸汽(218t/h)的需要。

鉴于本项目启用的1台220t/h燃煤锅炉产生的SO2和烟尘排放量已在《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利用清洁生产技术3×220t/h锅炉节能扩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复(见附件21)中下达了污染物总量指标,故本次环评不考虑锅炉SO2和烟尘排放总量,仅将锅炉NOx的排放量纳入本项目环评进行核算。

本所排SO2和烟尘来自加热炉、焚烧炉和模头清理炉;NOx来自加热炉、焚烧炉、模头清理炉和依托天华公司220t/h锅炉;粉尘来自添加剂配制工序和模头;TVOC主要来自DPC生产装置区、PC生产装置区和罐区。

具体参数详见废气排放一览表(表3.5-1和表3.5-2)。

根据工程分析,统计出本项目建成后公司最终排放废气污染物排放量见表8.3-1。

项目废气污染物排放量(t/a)SO2NOx 烟粉尘苯酚VOC甲醇有组织排放 3.61 54.45+128(锅炉) 6.57 5.76 9.19 -无组织排放- - - - 9.44 0.56合计 3.61 54.45+128(锅炉) 6.57 5.76 18.63 0.56 本项目实施后,每年排放SO2 3.61 吨、NOx182.45 吨、烟粉尘6.57 吨、TVOC (苯酚+VOC+甲醇)24.95吨。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尾气洗涤塔排水、循环水站排水、装置区地面冲洗水、生活设施排水。

本项目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40m3/h)经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到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送园区污水处理厂,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后经小殿溪最终排入长江。

本项目废水进、出园区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排放量见表8.2-2。

项目废水量(万m3/a)COD NH3-Nmg/L t/a mg/L t/a项目废水出厂区进园区32 100 32 5 1.6污水管网总量项目废水出 园区污水处理厂总量32 50 16 5 1.6 备注: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 标。

8.3.2. 根据《暂行办法》核定的排放总量根据新颁布的《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4]197号,简称《暂行办法》)提出了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环评就目前国家要求控制的总量指标SO 2、NO X 、COD 和NH 3-N 四项指标,采用《暂行办法》)提出的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核算。

(1) SO 2排放总量核算本项目所排SO 2来自加热炉、焚烧炉和模头清理炉。

根据泸州市环保局下达的环评执行标准,加热炉和模头清理炉烟气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4标准,即SO 2排放浓度为100mg/m 3;焚烧炉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6标准,即SO 2排放浓度为100 mg/m 3。

本项目按标准核算的SO 2排放总量见表8.3-3。

污染源 废气量排放标准mg/m 3 SO 2达标排放核算量Nm 3/h 万m 3/a kg/h t/a 热油炉烟气 93307464100 0.933 7.464 模头清理炉烟气2500 30 (1年排5次24h/1000.250.03次)焚烧炉烟气36000 28800 100 3.6 28.8合计- 36294 - 4.783 38.264 由上表可见,根据本项目执行的排放标准核算,本项目SO2排放总量为38.264 t/a。

(2)NOx排放总量核算本项目所排NOx来自加热炉、焚烧炉、模头清理炉和依托天华公司220t/h锅炉,根据泸州市环保局下达的环评执行标准,加热炉和模头清理炉烟气执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表4标准,即NOx排放浓度为150mg/m3;焚烧炉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表6标准,即NOx排放浓度为180 mg/m3;现有锅炉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表1标准即NOx排放浓度为200 mg/m3。

本环评按标准核算的NOx排放总量见表8.3-4。

污染源废气量排放标准mg/m3SO2达标排放核算量Nm3/h 万m3/a kg/h t/a热油炉烟气9330 7464 150 1.4 15.67模头清理炉烟气250030(1年排5次24h/次)150 0.38 0.05焚烧炉烟36000 28800 180 6.48 51.84气锅炉烟气160000 128000 200 32 256合计- 164294 - 40.26 323.56 由上表可见,根据本项目执行的排放标准核算,本项目NOx排放总量为323.56t/a。

(3)COD、NH3-N排放总量核算项目废水出厂区的COD和NH3-N的排放量,按照废水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核算,项目废水最终进入长江的污染物排放量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核算。

本环评按标准核算的COD、NH3-N排放总量见表8.3-5。

项目废水量(万m3/a)COD达标排放核算量NH3-N达标排放核算量排放标准mg/Lt/a排放标准mg/Lt/a项目废水出厂区进园区污水管网总量32 500 160 45 14.4项目废水出园区污水处理厂总量32 50 16 5 1.6备注: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

8.4.总量控制指标分析根据四川省环保局关于《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详见附件7):为了切实保护“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质,“规划报告书”以2005 年园区现有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园区总量控制的指标,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COD 2364t/a 、氨氮572t/a 、非电行业SO2 2970 t/a、烟粉尘3000 t/a;根据国家总局有关规定,电力行业新增SO2排放总量指标7200 吨/年由国家另行下拨。

根据合江县环保局出具的2015年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情况说明(详见附件15):按照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初步核定的环境统计数据,2015 年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 407.24t/a、氨氮49.62 t/a、SO2 758.02 t/a、NO X319.53 t/a。

其中:四川天华股份有限公司2015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19 1.43 t/a,氨氮30.50 t/a,SO2 385.33 t/a,NO X 229.08 t/a;四川天华富邦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015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 64.01 吨,氨氮5.13 吨。

本项目本项目环评核算新增的SO2 、NO X、COD和氨氮占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剩余指标的比例见表8.4-1。

表8.4-1 本项目新增污染物占临港工业园区剩余指标的比例项目废气污染物废水污染物* SO2NOXCOD氨氮合江临港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批复的总量控制指标(A)[详见附件7] 2970 -2364 5722015年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量(B)[详见附件15] 758.02319.53407.2449.622015年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剩余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C=A-B) 2211.98 -1956.76522.38拟建项目本项目环评核算污染物排放量(D) 3.61182.45 16 1.6 所占园区剩余总量指标比例D/C0.16% -0.82%0.31%备注:废水污染物排放量以本项目废水出园区污水处理厂总量计。

由上表可见,本项目建成后,新增SO2、COD和氨氮占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剩余指标的比例分别为0.16%、0.82%、0.31%,所占比例很小。

因此合江县临港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量可控制在2005年水平。

8.5.总量控制指标来源本项目建议总量控制指标以本项目环评核算新增污染物计,根据泸州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请求确认泸州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10万吨聚碳酸酯工业化示范项目总量指标来源的报告(泸市环【2016】147号),详见附件14,本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来源见表8.5-1。

项目总量控制因子本项目建议总量控制指标(t/a)建议指标来源废气SO2 3.61*2014年关停的中明建陶(泸州)有限公司实现削减的SO2 28.3吨,而古蔺县四通煤矿整合工程和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盐酸金刚烷胺及金刚烷衍生物项目已调剂使用SO2 13 .4吨,本项目新增SO2在剩余的SO2 14.9吨中调剂。

NOx 54.45+128(锅炉)2013年关停的泸县长青玻璃有限公司、泸县利达平板玻璃厂、泸县吉达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四川省泸州市琦星纸业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削减NOx10吨、12吨、13吨和8.82吨(小计削减NOx 43.83吨)。

2014年关停中明建陶(泸州)有限公司实现削减NOx 37.9 吨,而古蔺县四通煤矿整合工程和四川众邦制药有限公司盐酸金刚烷胺及金刚烷衍生物项目已调剂使用NOx 22 .45 吨,剩余NOx 15.45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