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I卷
【2023 语文 新高考I卷(大试题版)】 - 题目版
2023 语文新高考I卷(大试题版)【试卷说明:本试卷共90分(不含作文),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惟人”为中心思想的书,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
《红楼》文化有“三纲”:一曰“玉”,二曰“红”,三曰“情”。
先讲“玉”纲。
雪芹之书,原本定名为《石头记》。
这块石头,经女娲炼后,通了灵性——即石本冥顽无知之物,灵性则具有了感知能力,能感受,能思索,能领悟,能表达,此之谓灵性。
灵石又幻化为玉,投胎入世,衔玉而生——故名之曰“宝玉”。
宝玉才是一部《石头记》的真主角。
一切人、物、事、境,皆围绕他而出现,而展示,而活动,而变化。
中华先民经过长期的品味,了解了玉的质性品德,冠于众石,堪为大自然所生的万汇群品的最高尚最宝贵的“实体”。
“玉”在中华词汇中是最高级的形容、状词、尊称、美号。
比如,李后主说“雕栏玉砌今犹在”,是建筑境界的最美者。
称赞人的文翰,辄曰“瑶章”,瑶即美玉。
周郎名瑜,取譬也是美材如玉。
称美女,那是“玉人”“玉体”“玉腕”“玉臂”……“玉”在吾华夏文化传统中,总是代表一切最为美好的人、物、境。
次讲“红”纲。
《石头记》第五回,宝玉神游幻境,饮“千红一窟”茶,喝“万艳同杯”酒,聆《红楼梦曲》十二支——故《石头记》又名《红楼梦》。
宝玉所居名曰“怡红院”,他平生有个“爱红的毛病”,而雪芹撰写此书,所居之处也名为“悼红轩”。
“红”是七彩之首,是美丽、欢乐、喜庆、兴隆的境界气氛的代表色。
过年了,千门万户贴上春联,那是一片红。
结婚了,庆寿了,衣饰陈设,一片红。
不论哪时哪地,只要有吉祥喜庆之事,必然以红为主色,人们从它得到欢乐和美感。
它还代表鲜花,花有各种颜色,但人人都说“红花绿叶”。
而人之中,“红”就属于女性了,“红妆”“红袖”“红裙”“红颜”“红粉”……都是对女性的代词与赞词。
新高考全国 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I 卷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诗人心灵的映照。
意象的运用,使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比如,梅花常被赋予高洁、坚贞的品质;菊花象征着淡泊、隐逸;杨柳则代表着离别、思念。
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组合也能创造出丰富的意境。
不同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可以形成不同的意境。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青松、清泉、山石等意象的组合,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的意境。
此外,意象还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现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出了雪景的美丽。
材料二:在现代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也非常广泛。
现代诗人常常通过独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
与古典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现代诗人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中选取意象,如汽车、高楼、电脑等。
同时,现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更加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达。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也更加自由和灵活。
诗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随意组合各种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然而,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意象都是诗歌的灵魂。
它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意象”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意象是诗人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能使诗歌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
B.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象征意义,如梅花代表高洁坚贞,菊花象征淡泊隐逸。
C.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可从日常生活事物中选取,也更注重内心世界表达。
D. 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都很自由灵活,能创造出独特意境,激发读者联想想象。
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过,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些真相为沟通者提供了多大的灵活性。很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 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我将它 们称为“竞争性真相”。
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利马人终于开始尊重我们这些高原人和我们的传统了。”玻利维亚西南 部有一片遥远而不适合居住的区域,那里到处都是盐湖和休眠火山。在那里,我看到了由藜麦资金支持的当地急需的开发和旅
游项目。千百年来勉强能够养家糊口的自耕农开始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投资。我在2017年4月听到的玻利维亚人对于 该作物的唯一抱怨是,日益增长的供给正在拉低价格。玻利维亚的藜麦种植面积增长了两倍多,从2007年的5万公顷增长 到2016年的18万公项。马克·贝勒马尔后来对我说:“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结局,因为它的价格不太可能再度回升。”在风
• 如何确定答题区域?
4、 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 争性真相”? ①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
倍;②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③藜麦种
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④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
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食品。
(一点1分,只能答事实、数据、背景,不能答成结论,比如不能答成“当地家 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或“藜麦:对你有利--对 玻利维亚人有害”,或“进口垃圾食品”等)
D. 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指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 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
2023年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解析(完整版)
2023年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解析(完整版)高中常考语文基础知识点【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
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
《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
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
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州】参见“郡”条。
《隆中对》:“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2023年全国卷新高考I卷语文真题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1.C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
根据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
现在,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知,应是“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
2.D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断“造成了真正的伤害”错误。
“造成了”或然变必然,原文最后一段中是说“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
3.A分析论点、论据第二段的观点是“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A 项,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
B项,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与第二段的观点相悖。
C项,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关联不大。
D 项,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
故选A。
4.①《独立报》通过片面的事实和数据,称藜麦价格的上涨使玻利维亚人吃不起藜麦了;②《纽约时报》直接援引他人研究,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③《卫报》与《独立报》使用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标题强调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理解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首先要明确答题区间,由题干中“西方媒体在报道时”可确定答题区间为第一段;其次要理解“竞争性真相”这一概念的含义,即第四段中的“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一起事件,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而这些“方式”在上文中有所体现,如“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数字、背景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等;然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思考,第一段所涉及的西方媒体的报道通过哪些方式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比如《独立报》以“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这一片面的事实和数据,得出“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这一结论;比如《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得出“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的结论:再比如《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独立报》用“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这一具有明显情感倾向的标题来强调藜麦价格上涨对藜麦种植者造成的伤害。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卷(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号;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古建筑往往是某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一木一瓦一柱均记录着历史的更迭,蕴含着古老的智慧。
同时,不同地方的古建筑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的气候环境、地域文化。
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洋环境影响,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色,如福建土楼、广东客家围屋都是沿海地区建筑的代表。
北方的古建筑又是另一种风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庄严肃穆的孔府孔庙便是其中的代表。
那么,如何用音乐讲述古建筑的故事,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文化?跟古建筑一样,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同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与古建筑,它们背后的地域文化是相同的。
因此,创作中,有的音乐家会以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现代音乐语言表达人们对古建筑的独特感知,赋予古建筑特殊含义。
比如,由北京民族乐团打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以北京特色曲调为音乐语汇,让听众在变化的节奏与音韵中,感受钟鼓楼、永定门、神武门等古建筑背后的人文韵味和文化内涵,进而领会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在结构上有相通之处。
除了选用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作为表现手段,音乐家还会根据古建筑与音乐在结构布局与节奏韵律上的相通性来建构作品,以音乐结构的布局展现古建筑的布局。
取材于福建土楼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就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
同时,作品还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运用《新打梭镖》《唔怕山高水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独唱、树叶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交响乐丰富的音色变化中展现土楼的层次感与色彩感。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参考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参考答案解析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语 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 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赝.品/摇曳. 概.况/愤慨. 咽.喉/哽咽.B.溯.源/夙.愿 憧.憬/C.斟.酌/甄.别 荟萃./猝.然 模.样/楷模.D.商榷./证券. 燥.热/烦躁. 降.临/降.伏【参考答案】A【解析】A项yàn/yè,gài/kǎi,yàn/yè;B项sù,chōng/tóng,shà/xià;C项zhēn,cuì/cù,mú/mó;D项què/q87ikuloltyt以后xiáng。
⒉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
A.莘莘学子B.运筹帷幄C.首当其冲D.栋梁之材【参考答案】C【解析】A“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子,此处符合语境。
2024年新高考I卷语文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适用地区: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河南)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四五)中国由劣势到平衡到优势,日本由优势到平衡到劣势,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
(四六)于是问题和结论是: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必须是持久战。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我以为是正确的。
(四七)讲到这里,亡国论和妥协论者又将跑出来说:中国由劣势到平衡,需要有同日本相等的军力和经济力;由平衡到优势,需要有超过日本的军力和经济力;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因此上述结论是不正确的。
(四八)这就是所谓“唯武器论”,是战争问题中的机械论,是主观地和片面地看问题的意见。
我们的意见与此相反,不但看到武器,而且看到人力。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如果中国人的大多数、日本人的大多数、世界各国人的大多数是站在抗日战争方面的话,那末,日本少数人强制地掌握着的军力和经济力,还能算是优势吗?它不是优势,那么,掌握比较劣势的军力和经济力的中国,不就成了优势吗?没有疑义,中国只要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其军力和经济力是能够逐渐地加强的。
而我们的敌人,经过长期战争和内外矛盾的削弱,其军力和经济力又必然要起相反的变化。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语文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I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潮,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她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己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她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她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全国新高考I卷语文试题及答案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
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真题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适用地区: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广东、福建)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菜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
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试题(带答案解析)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I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上涨了两倍。
2011年,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新课标I卷(语用和写作)-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6、表示比较 例句: 闰土的眼圈,像父亲一样红肿着。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羽毛球。
7、表示举例 例句: 像这样能歌善舞的老师,我们怎会不喜欢。 8、表示说明 例句:猎人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 得像个主人。” 9、想象联想 例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好像面对着大海。
《现代汉语》等大学教材,有必要多多阅读。
2、主观题为主,题型多样,致力于创新。
语言基础方面: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成语;辨析修改语病; 正确使用标点。
语言表达方面:语句衔接,语句补写;修辞手法,变换句式; 压缩语段,仿写句子;语言得体,图文转换; 语言简明、准确、生动;逻辑思维规律与推理。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2、好的故事如何发挥力量?如讲好故事要坚持正确导向,要符合时 代要求,要合理适度,要讲究技巧,要创新形式,做好能引发共鸣, 能提升传播效能等。
3、为什么好故事有力量?如为何能生动有趣,为何能感人至深,为 何能通俗易懂,为何能思想深刻等等。
作文片段示范 1、好故事有什么力量?
你看,他独立于湘江之畔橘子洲头,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的 感慨,他坚定告诉自己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他故事里的救国图强 梦。你看,他大步走在南海边的莲花山上,发出“大胆试验,以点带面” 的号召,他恒久的鞭策自己要只争朝夕,排除万难,这是他故事里的改革 开放梦。你看,他踮起脚尖挽袖弓腰,手持稻穗,仔细端详。他终其一生 的“禾下乘凉梦”,不仅是中国的好故事,更是新时代的强国根基。他是 毛泽东,他是邓小平,他是袁隆平,他们的故事烛照民族的黑夜,探索强 国的路径,成就国家的脊梁,让更多的青年人时刻准备着冲在一线,绽放 光芒。
19. 语句①可修改为: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语句⑥ 可修改为:这导致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语句⑨可修改为:但 是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
2022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I卷)
2022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I卷)2022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I卷)简答题(综合题)本大题共90分。
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简答题分值: 9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2023全国新课标i卷语文
高考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美满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B.作家只有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泥土里,才能写出反映时代的优秀作品。
C.由于汉字电脑录入技术的广泛运用,使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
D.能否彻底治理酒后驾车的乱象,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2.仿照示例,运用所给三组材料仿写三个句子,要求逻辑严密,语意连贯,信息完整,句式一致,并与所给示例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卧冰求鲤,叨陪鲤对,敬养母聆父训,中国人向来都不缺乏孝顺意识。
第一组:诚信建功抗争第二组:诛暴秦御外侮轻生死重然诺持金戈破巨浪第三组:立木取信闻鸡起舞军民抗倭尾生抱柱破釜沉舟击楫中流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我校将于9月1日如期开学,相关事宜欢迎家长来函垂问。
B.拙作已经寄出,心中惶恐不安,望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感谢您的家父雪中送炭,明日我将从百忙中专程到府上致谢。
D.令郎不愧生在丹青世家,他的奔马图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以及乐曲与你之间的故事,如《童年》让你想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②不管你什么年龄,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你重新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就会触动你那颗敏感的心,引起你久久的怀念。
③这些故事包括乐曲本身的故事,如《月光曲》与贝多芬、《二泉映月》与阿炳。
④感人的乐曲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
⑤想一想,哪一首最让你怀念,哪一支曲子最让你浮想联翩,由此你联想起怎样的故事。
A.②④①⑤③ B.②④⑤①③C.④②⑤③① D.④②①③⑤二、古诗文阅读(一)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各题。
篇1: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
酴醿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浅酒片时清。
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醿:一种植物,古有“酴醿花开春事了”的说法。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I卷(余雯)(有答案)
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试题解析〔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及其推断的能力。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一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存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别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_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根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主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开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
D. 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气候容量无限,就不必对气候变化进行伦理审视、讨论气候的正义问题。
B.如果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的长期目标能落实,那么后代需求就可以得到保证。
C.只有每个人都控制“碳足迹”从而实现了代际共享,才能避免“生态赤字”。
D.气候容量的公平享有是很复杂的问题,气候正义只是理解该问题的一种视角。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门别开得太大!”“找根棍子撑住!”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饰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枝叶,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秘,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气“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5分)(6)小说已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3.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形象。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进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材料二: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拾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群众收视率与总体群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群众相对于总体群众的收拾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群众的收拾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
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
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国家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用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磁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A.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在内容编辑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电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