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我有幸观摩了夏老师执教的《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因此,我仅就夏老师的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一、重视实践操作,体现学生主体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夏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有意义的学生小组活动,课堂采用谈话方式导入,问孩子气们:“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我们周围的植物有什么变化?”从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的变化开始,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激发了学习兴趣。
夏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完整的大豆植株、苍耳和葡萄的果实等丰富的材料。
学生特别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自己能像科学家那样,亲眼观察平时没注意过的植物果实和种子,亲手做实验,那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
所以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认真态度,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整堂课夏老师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而教师自身已经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教材的处理上,黄老师对书中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并进行了大胆的处理。
新课开始,当老师刚拿出成熟的大豆时,学生马上认出这是毛豆。
而夏老师没有进行纠正,而是告诉学生你们看到的又绿又嫩的毛豆是它年轻时的名字,现在它老了,成熟了叫大豆。
听了这样的解释,学生们都笑了。
虽然这种非科学语言的解释有些调侃的成分,但是对于异校而教的学生来说起到了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也认识了大豆不同时期的名称,可谓一箭双雕。
接着教师出示整株大豆,介绍大豆就是长在这样的植株上。
当大豆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时候,他们惊喜地瞪大了眼睛,急不可耐地去摸、去观察。
豆荚上有绒毛、部分爆裂的豆荚卷曲了、干枯了等等。
当教师提出:它会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时,学生立刻回答:风吹雨打、有动物走过,这是受到外力的作用,在太阳的曝晒下温度升高,豆荚也会自动炸裂。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的第五章“植物的种子”中的第一节“种子的散布”。
学前掌握了种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了解常见的几种散布方式,本节课将着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体验,从中感知和理解种子之间散布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种子的散布方式,包括重力散布、风散、动物传播等2.能够了解种子散布的规律和特点,如同一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散布方式不同等3.能够了解种子的重要性,如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和传宗接代的重要途径4.能够初步分析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如石竹花的种子贴附于毛细血管上,利用强风环境散播等能力目标1.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定程度的操作实验,观察结果并简要阐述2.能够收集相关素材和图片,撰写简单的分析报告3.能够借助工具和其他资源,获得信息并处理4.能够理解和控制观察中的变量,并进行合理的思维和表达情感目标1.通过实验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性思维,提高科学素养和方法论2.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合作精神,增进友谊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种子散布的几个途径及不同植物种子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2.掌握实验规范和步骤,以及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难点1.如何理解种子散布的规律和特点,如何初步分析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2.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并将数据反映到分析报告中四、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模式本节课采用问答式教学和实验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1.问答式教学:利用图示化展示、场景还原等方式,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2.实验式教学:以多媒体、茶余饭后、情境模拟等方式组织实验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总结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观察力教学方法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进行实验学习,调整个体差异,促进小组协作沟通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问题,提升自主学习能力3.课题探究:让学生在实验学习和课后作业中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中,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受限于水流条件
水流的速度、流量和流向等因素 会影响种子的散播效果,因此选
择合适的水流条件至关重要。
水力散播的实例
河流两岸植被恢复
通过在河流两岸设置散播装置,将种子散播至两 岸,有助于恢复和丰富河流两岸的植被。
湿地生态修复
在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中,水力散播被用来快速恢 复湿地的植被,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
矢车菊也是通过风力散播种子的植物 之一。矢车菊的种子具有薄而干燥的 外壳和一定的翼状结构,能够随风传 播,扩散到其他地方。
蒲公英也是一种依靠风力散播种子的 植物。蒲公英的种子具有细长的伞状 结构,能够在风中飘荡,传播到其他 地方。
03
动物散播
动物散播的原理
动物散播是指通过动物的活动, 将种子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
森林培育
在森林培育中,人们通过飞机等 机械将树种播撒到宜林地,促进 森林的生长和发育。
城市绿化
在城市绿化中,人们将草种、花 种等散播到城市绿地、公园等区 域,增加城市绿量和美化环境。
06
结论
种子散播的意义
促进物种繁衍
种子散播是植物繁衍后代的重要方式,通过将种子散播到 更远的地方,可以增加物种的繁衍机会,促进生态系统的 平衡和稳定。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 引言 • 风力散播 • 动物散播 • 水力散播 • 人为散播 • 结论
01
引言
种子散播的重要性
促进物种繁衍
种子散播是植物繁衍的关键过程, 通过将种子散播到远处,可以增 加种群数量,降低近亲繁殖的风
险,促进物种的繁衍。
维持生态平衡
种子散播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通过在不同地点的散播,可以增 加生物多样性,防止某一地区内 物种过于集中,降低生态系统崩
教科版科学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教科版科学四下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种子散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和特点。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种子散播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对种子散播的过程和方式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种子散播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种子散播的原理和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
2.难点:种子散播的原理和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种子散播的奥秘。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种子散播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验材料:准备不同植物的种子和实验器材,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3.教学视频:收集相关植物种子散播的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散播的现象。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种子是如何散播到远处的吗?”2.呈现(10分钟)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
视频中可以包括风力散播、动物传播、自体传播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植物种子的散播特点。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把种子散播到远处_教科版-精选文档
四年级下科学教案-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播撒到更广的地方,有利于繁殖后代。
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利用实验的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兴趣。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种子的传播的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把种子播种到地里会长出绿油油的庄稼,可是野地里的花草树木没人为它们播种,它们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资料,请你观察并思考:视频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这几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播放视频)二探究新知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学习有关种子传播的知识。
板书课题:把种子撒播到远处。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课件)(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
外壳有什么特点?(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师明确小组合作要求:先来看观察提示:(课件幻灯片出示观察提示)小组合作探究。
汇报交流。
归纳总结:像大豆凤仙花这类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干燥而坚硬的果荚,在阳光的烘烤下,常常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果荚里的种子就像飞出枪膛的子弹一样被弹射到远处,这种传播方式称为弹射传播,也是自体传播的一种方式。
拓展:哪些植物的种子也是靠弹射传播的呢?提问:种子成熟后如果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会怎样?(可能被动物吃掉,进行二次传播;大量种子聚在一起种子在萌发时营养不足,种子成活的机会很少。
)过渡:既然种子成熟后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不利于繁殖后代,那么植物有没有更聪明的办法把种子撒播得更远呢?下面继续利用观察猜测验证的方法小组自主探究种子传播的其他方式。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本次公开课的主题为《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属于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中的内容。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通过本次公开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种子如何散播、移动和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种子如何散播、移动和生长的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中课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三、教学步骤与内容1.导入环节老师将植物的种子,例如花生、葵花籽等,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识种子;并且放映一些种子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理解种子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2.主体环节(1)学生手中拿着一张图片,通过观察图片中的植物,得出可以移动的种子有哪些,整理记录下来。
(2)老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让学生取得种子的不同方法以及观察种子的芽生长过程。
(3)老师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记录下来的植物名称,选取不同的种子放置在一个试管或者纸杯中,并且注水,放置在教室窗台或阳台处。
(4)在选择的种子植物体生长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芽生长方式和生长环境来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被牵涉到的因素。
观察三天。
3.总结检测环节(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学习自己种植的植物所需要遵循的种植方法(如选择肥沃的土壤、不同的浇水方法等)。
(2)自由表达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任意发表自己对本次公开课学习到的内容的看法,或者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以生动、形象的种子和图片作为引入,加深了学生对种子的了解,让人印象深刻。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将知识点和实践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是,在实践环节中,由于时间有限,一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充分时间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后续我将加强课堂的实践时间。
说课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doc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说课稿老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科教版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四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花、果实和种子,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的学习又为下节种子的萌发做铺垫。
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主题新的生命的学习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科学概念:①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②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2能力目标:与他人分工合作的能力以及对科学现象的初步探究能力与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激发学生长久的观察研究自然事物的兴趣。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的学习成果。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本着小学课程新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弹射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这四类种子传播方式。
2、知道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两个重点,才能在生活中运用该知识分辨植物属于那种传播方式,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讨论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得出种子的传播方式难点的依据:由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得出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一个概括过程,学生总结是有难度的。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学生学情、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上谈谈:四、说学情分析为了延续生命,植物要把种子散播出去,这是学生已经从生活中积累的原有经验,然而植物为什么要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又是利用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这些是不被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注意的。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4课时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2、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2、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观察种子传播的方式。
【教学难点】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演示:椰果,水槽分组:油菜、鬼针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实和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回忆:在种植凤仙花的过程中,你发现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种子怎样传播出去的?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二、探究过程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
外壳有什么特点?(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一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散播到远处的?(3)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
(4)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裂。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1)鬼针草种子的传播。
回忆:上山时裤脚经常会粘上什么?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番茄种子的传播。
a发放番茄观察。
b推测传播方法。
c讨论交流。
d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a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你有什么发现?b推测一下蒲公英是怎么散播种子的?c设计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d分组设计记录表,测量蒲公英的飞行距离。
e汇报测量结果,得出结论。
f还有哪些植物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相似?(4)教师演示:在水中漂浮的椰果。
3、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4、阅读教材。
三、总结。
水流传播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四、质疑讨论。
种子成熟后,不散播到远处,都掉落在植物近旁,会产生怎样的情况?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收集有关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
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PPT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最新资料推荐------------------------------------------------------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PPT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PPT 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PPT 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PPT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观察:观察对象果实的特点推测传播种子的方式油菜果荚鬼针草果实番茄果实蒲公英果实☆填一填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等;靠________传播,如槭树等;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等;靠星 ________传播,如诲椰子等。
☆连一连苍耳幸水流传播莲蓬凑弹射传播蒲公英血风力传播凤仙花使动物传播☆选糠一选 1、根据下列植物刻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范,利用风来传播种子的是,纹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砸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破然炸裂 B、轻篙,带翅或绒毛 C、有小极刺或多肉好吃奢 D、圆形,散落时娜能滚动 2、根据右图植就物果实的特点推测,它是利访用来传播种子的。
A、水流肢B、弹射C、风力D、动物赐☆想一想种1 / 3子成熟如果痪都掉落在植物的近旁,会产布生怎样的情况呢?☆你知道嘘吗? 树木可以依靠风力超长臀距离传播种子科学呛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埠,树木依靠风的力量能把种询子扩散到数公里以外。
朱悬铃木的种子带有一顶小小孩的降落伞,借助风力,粥它能把自己带到很远的地方创。
但是很多树木的种子并不舞像悬铃木种子这样幸运:它桐们比较重,并且没有这种帮拖助飞行的结构。
科学家推测凄,它们也有可能被森林中偶喊然产生的上升气流带到较远狱的地方。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 2.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说课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29—31页《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承接“开花形成果实与种子,种子成熟后就需要传播出去”这一认识发展的脉络,让学生经历猜想、观察、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
因此说,本课是本单元呈现结构与功能最为明显的学生在生活中对苍耳和蒲公英的传播方式也有一些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并不太难。
另外,三年级植物单元,孩子们经历了凤仙花的种植和生长过程的观察,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开始进行观察研究,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设计思路】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落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为学生准备丰富的实物,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或实际观察来认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的果实与种子有什么样的特殊结构,它们具备的这些结构适合于它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它们将种子散播到远处去。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小组合作,观察讨论并记录等形式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过程之中,在经历一个个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同时搜集素材、制作课件、安排活动、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植物结构与功能联系的认识。
【教法、学法】以推测——假设——验证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架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演绎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交流、比较、重组的科学思维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
同时,利用实物让学生观察部分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并猜想、推测其散播方式。
在本课教学中,我除了采用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作适当的点拔,还将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渗透到科学教学中去,有针对性地提供的植物各式各样的传播方式等视频资源,用于学生欣赏、了解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公开课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进行操作和观察。
但是对于种子传播的细节和复杂过程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行深入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过程,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种子的传播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传播的方式和过程。
2.难点:种子传播的细节和复杂过程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种子传播的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过程,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种子的传播过程。
3.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的传播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种子传播的方式和过程。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种子传播的方式和过程,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可以设计一个种子传播的过程图,标注种子的传播方式和过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发言和课后作业来进行。
重点评价学生对种子传播方式和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节课的说课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四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农民伯伯在春天播下一粒粒种子才有了秋天的大丰收。
春种秋收,农田里的植物才一代代繁衍下来。
那么,大自然中其它的植物呢?没有人播种它们又是怎样一代代生存下来的?比如大家来看(出示图)(评价: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很精彩的一步!)师:房顶上怎么会有小草呢?草儿的种子是怎么到了瓦片的夹缝中安家落户的呢?先让学生猜一猜。
相信学了这一课,你就能弄明白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传播方式一一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板书课题:《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二、共同探讨:1、自体传播:(1)研究豆荚传播种子的特点:*用眼观察:现在我们就从身边熟悉的植物一一豆角开始我们的研究之旅吧。
大家观察一下豆角的豆夹,它的外壳有什么特点?生预设:皮上有花纹,果夹很薄,很脆,用手捏或扭转种子会出来,容易开裂。
*用手捏:师:根据果夹的这些特点,大家先猜测一下,要捏果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果皮会裂开,豆子会滚出来。
(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猜测与推理不等于事实,科学讲究的是实事求是)。
那就赶快动手吧,同桌互相比一比谁的种子滚落或弹射的远?活动结束后,师:谁能来说一下里面的种子有什么特点?生预设:种子是近似于圆形的,很光滑,能滚动。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来推测一下这种植物的种子是靠什么方式传播的?生预设:通过太阳烘烤,外壳就会爆裂开,秋天在收豆角的时候,如果收迟了,很多种子就会滚落出来;,当有大风的时候,也会把外面的果皮吹裂,使种子滚落出来;用手捏,也会使外壳裂开,种子跌落。
师:大家的生活经验真多!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在三年级时研究的凤仙花和油菜的种子,和上面研究的两种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凤仙花的果实有什么特点?油菜花呢?学生分析外壳和种子的特点;强调种子会自动爆裂,或是稍遇外力就会炸裂,果夹里面的种子就像子弹一样被弹射到远处。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新的生命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背景和目标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生长的领域,以使物种繁衍。
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果实和种子的结构与它的功能(传播种子)是有联系的。
在研究植物的种子传播时,课前要让学生多采集一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或带领课外小组的同学采集一些野生花草或树木的果实和种子。
上课前,教师也要准备几套靠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和弹射传播的果实和种子.在学习种子传播方式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们认识这些种子的植物和果实及叶子的形态,以达到扩大学生眼界,增长知识和复习前边学习过的一些知识的日的.本课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出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第二,观察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将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
科学概念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
利用测量、实验等方式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探究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欲望。
.培养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二)教学准备为学生小组准备:油菜、蒲公英、苍耳等的果实和种子,一些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学生将在这节课中认识各种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种子的传播方式其实是和植物的果实结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清楚植物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
教科书以“种子成熟后,它们是怎样传播出去的?为什么要有这么多传播方式呢?”的提问方式开始了本课的探讨活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种子散播的重要性,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自然界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种子散播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掌握种子散播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
2.难点:种子散播的方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制作PPT课件。
2.学生准备:带好观察记录本,准备好实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自然界中各种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散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呈现种子散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散播的两种方式:自体繁殖和异体繁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
5.拓展(5分钟)讨论种子散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种子散播的方式和过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观察记录本,回家后观察身边的植物种子散播现象,和家长分享学习收获。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种子传播的方式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了解不多,需要通过实例和观察来提高他们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能说出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
2.难点:能说出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植物种子,如苹果、豆子等。
2.准备PPT,内容包括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实例分析等。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种子的传播。
2.呈现(10分钟)展示准备好的植物种子,如苹果、豆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传播方式。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总结学生提出的各种传播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每种传播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种子传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种子传播方式,并写在日记中。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种子传播方式、实例分析等。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下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把种子散播到远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第二单元第四课。
这一课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通过探究不同植物种子散播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繁殖特点和适应环境的策略。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知识,对植物的种子有所了解。
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较强,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但部分学生对植物的繁殖特点和适应环境的策略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植物种子散播的方式,掌握植物的繁殖特点和适应环境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植物种子散播的方式。
2.教学难点:植物的繁殖特点和适应环境的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标本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植物种子散播方式的好奇心。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讲解植物的繁殖特点和适应环境的策略。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不同植物种子散播的方式。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加深对植物繁殖特点和适应环境的策略的理解。
5.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观察其种子散播方式,并撰写观察报告。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植物种子散播方式1.风媒传播2.动物媒介传播3.自身传播4.其他特殊传播方式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把種子散播到遠處教學背景分析:植物開花以後,經過傳粉、受精形成了果實和種子。
果實和種子成熟以後,必須散佈到各處才能擴大後代植株生長的領域,以使物種繁衍。
每種植物的果實和種子都有一定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結構特徵是與它的傳播方式相適應的。
在研究植物的種子傳播時,課前要讓學生多採集一些花草或樹木的果實和種子。
上課前,教師也要準備幾套靠風傳播、水傳播、動物傳播和彈射傳播的果實和種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植物傳播種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為了能將種子散佈得更廣,有利於繁殖後代。
2.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是有聯繫的。
過程與方法1.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假設。
2.利用測量、實驗等方式尋找證據驗證推測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有探究植物種子傳播方式的欲望。
2.培養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意識,產生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觀察種子傳播的方式。
教學難點:種子和果實的外部形態、結構與種子傳播方式之間的聯繫。
教學準備:演示:椰果、水槽,視頻:植物各式各樣的播種方式、椰子樹的生長及多種用途。
分組:油菜、鬼針草、蒲公英、番茄的果實和種子板書設計:種子的傳播水流傳播彈射傳播風力傳播動物傳播教學過程:一、引入1、在種植鳳仙花的過程中,你發現鳳仙花果實成熟後,種子怎樣傳播出去的?板書課題:種子的傳播二、探究過程1、觀察油菜散播種子的方式(分組觀察)(1)觀察成熟的油菜果莢。
外殼有什麼特點?(2)輕捏油菜果莢,你發現了什麼?與鳳仙花比較,推測一下:你覺得油菜的種子是怎樣散播到遠處的?(3)油菜種子的結構特點:品質輕。
(4)油菜果莢的結構特點:乾裂。
2、其他植物散播種子的方式(1)鬼針草種子的傳播。
回憶:上山時褲腳經常會粘上什麼?結構上有什麼特點?(2)番茄種子的傳播。
a發放番茄觀察。
b推測傳播方法。
c討論交流。
d類似的植物。
(3)觀察隨風飛行的蒲公英種子a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蒲公英的種子:你有什麼發現?b推測一下蒲公英是怎麼散播種子的?c設計實驗驗證你的推測。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把种子分布到远处【授课内容】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4 课【授课目的】科学看法:1.认识几种植物流传种子的方式,知道植物流传种子都是为了能将种子分布得更广,以有利于生殖后代。
2.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流传方式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的基础进步行合理的假设。
2.利用实验等方式搜寻凭据考据推测的过程。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研究植物种子流传方式的兴趣。
2.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授课重点】观察种子流传的方式。
【授课难点】种子和果实外面形态、结构与种子流传方式之间的联系。
【教法学法】谈论法,合作研究法。
【授课准备】1.分组:鬼针草,苍耳,葡萄,蒲公英,油菜果荚。
2.多媒体授课课件,视频。
【授课过程】一、发言导入1.观察图片:无人居住的房屋,本应是光秃秃的房顶和院子,却被很多很多植物所覆盖。
大多数植物要长出来需要种子,又没有人故意把种子播散到这,这些种子是怎么来的呢?2.思虑:种子怎么来的?3.引出课题;今天研究的内容——植物是怎样把自己的种子分布到远处的。
二、研究植物种子的流传方式1.油菜分布种子的方式:(1)提问:油菜是怎样流传种子的呢?(2)察当作熟的油菜果荚,推测:油菜的种子是怎样分布到远处的,并说说这样推测的原由。
(3)经过观察,考据推测。
(小组活动 )观察提示:①察当作熟的油菜果荚有什么特点?②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现象?③观察油菜的种子有什么特点?(4)小结:像这种靠植物自己流传的,其实不依赖其他的流传媒介,这种流传方式,叫自体流传。
(5)有没有其他植物流传种子的方式和油菜果实是相同的?2.其他植物分布种子的方式其他种子流传的方式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连续再研究。
(1)出示观察提示:①仔细观察各种成熟果实或种子的结构特点。
②依照你们观察的果实或种子的特点,推测种子是怎样流传的。
③依照推测种子流传方式的结果,给植物进行分类,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4课《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课题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植物开花以后,经过传粉、受精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果实和种子成熟以后,必须散布到各处才能扩大后代植株的生长领域,以使物种繁衍。
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传播方式是相适应的,也就是说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和它的功能(传播种子)是有联系的。
【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科学语言的准确描述和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培养与提高。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让学生观察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学生要观察油菜种子,在捏油菜果荚的活动过程中发现其特点,推测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
采用观察、假设、测量、实验等方式,经历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探究过程。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种子和果实的外部形态、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是有联系的。
3、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的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获得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发现各自的特殊构造,了解种子的不同传播方式,理解植物巧妙地利用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远处。
【教学难点】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假设、猜想和推测不同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法。
【教学准备】豌豆荚、苍耳果实、实验探究记录单、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课题1.观看图片:思考屋顶上的小草是怎么来的?(学生讨论交流)2.类似的情景你还见到过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植物是如何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
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下册《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案2
猜测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出示其他一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根据刚获得的相关知识,猜测它们传播种子的方式。
强化认识。
用图片展示,强化学生认知,补充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质疑激趣。如果种子成熟后,都 Nhomakorabea在植物的近旁会产生什么后果?
拓展思考,强调将种子散播到远处的重要意义。
归纳总结。
抽生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重难点:分析植物果实的形态构造和其传播方式的关系。理解植物的四种传播方式:风传播、水传播、动物传播和自体传播。
措施:借助媒体,直观展示植物果实的形态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假设。
学习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较浓的学习兴趣,经过前几期的科学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也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准确描述。也缺少对种子结构特点与传播方式间的联系的认识,本班学生大多生活在城市,对一些植物的认识基于图片和影像,缺乏直接观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引入
谈话:
同学们,植物的种子在植物繁殖下一代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植物种子成熟时,常常要传播到远处去,那么它们会依靠什么办法去传播种子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
出示课题,直接进入学习。
交流汇报,形成概念。
整理记录,进行交流。
预期:学生能结合果实和种子的特征推想植物靠风、动物、人、水等传播种子,具有把传播方式和结构特征建立联系的意识。
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比较归纳,使认识从直观向抽象发展,形成的较为清晰的观点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科学评课稿-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科版
我有幸观摩了夏老师执教的《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因此,我仅就夏老师的课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本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肯定:
一、重视实践操作,体现学生主体
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
夏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安排了有意义的学生小组活动,课堂采用谈话方式导入,问孩子气们:“现在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我们周围的植物有什么变化?”从发生在学生的身边的变化开始,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激发了学习兴趣。
夏老师还为孩子们提供了完整的大豆植株、苍耳和葡萄的果实等丰富的材料。
学生特别感兴趣,对于学生来讲自己能像科学家那样,亲眼观察平时没注意过的植物果实和种子,亲手做实验,那是再高兴不过的事了。
所以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出人意料的认真态度,教师把知识溶于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对实验的结论有了更深的认识。
整堂课夏老师都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而教师自身已经真正成为了整个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
二、大胆处理教材,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在教材的处理上,黄老师对书中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并进行了大胆的处理。
新课开始,当老师刚拿出成熟的大豆时,学生马上认出这是毛豆。
而夏老师没有进行纠正,而是告诉学生你们看到的又绿又嫩的毛豆是它年轻时的名字,现在它老了,成熟了叫大豆。
听了这样的解释,学生们都笑了。
虽然这种非科学语言的解释有些调侃的成分,但是对于异校而教的学生来说起到了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同时也认识了大豆不同时期的名称,可谓一箭双雕。
接着教师出示整株大豆,介绍大豆就是长在这样的植株上。
当大豆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时候,他们惊喜地瞪大了眼睛,急不可耐地去摸、去观察。
豆荚上有绒毛、部分爆裂的豆荚卷曲了、干枯了等等。
当教师提出:它会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时,学生立刻回答:风吹雨打、有动物走过,这是受到外力的作用,在太阳的曝晒下温度升高,豆荚也会自动炸裂。
学生对各种因素的推测也就水到渠成了。
课堂上,研究大豆的传播方式是在教师带领下让学生一步步认识植物怎样传播种子而获得科学的研究方法,而研究其它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就是采用半扶半放的教学方法,其中还借助视频帮助学生理解。
从而很好地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效果良好,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整堂课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
础上都有进步。
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
通过逐层递进的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
学习的乐趣也尽在其中,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效果。
当然,本节课也有遗憾的地方,如果课堂上研究的植物的种子都能有实物观察,或者做模拟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
总体来说,我认为夏老师这节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