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哀伤丧亲女孩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
儿童箱庭疗法个案分析报告
儿童箱庭疗法个案分析报告作者:曹丽影孙秀颖李亮李明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33期摘要:箱庭疗法的趣味性,非言语性,很适合给儿童尤其内向的儿童,通过箱庭作品的治疗,揭示深层的心理问题,沟通意识与无意识,经过18次箱庭治疗,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得到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儿童成长问题箱庭干预1.引言本研究采用通过对咨询现场的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探讨箱庭疗法对儿童父母教养方式造成的性格以及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2.个案基本情况2. 1 接待许某的母亲电话咨询本校心理咨询中心,许某在学校情绪紧张、不合群;在家情绪不稳定,波动极大;害怕狗、下水管子。
2. 2 成长经历及现状许某出生后,基本都由母亲照顾,父亲工作忙,孩子很少见到父亲。
在幼儿园时,由于身体或情绪不适,很少上幼儿园,离开母亲后哭闹。
小学期间, 在校情绪紧张,与同伴交往有困难。
放学后,不能离开妈妈,否则哭闹。
初步印象:安静、胆怯,与母亲分开有分离焦虑。
2. 3 心理评估根据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问卷(EMBU)和儿童十四种人格评价量表(CPQ)诊断结果:EMBU:母亲过度保护,但不理解孩子;父亲严厉、拒绝,不理解孩子。
CPQ:敏感性、紧张性、焦虑性为高分项,有恒性、稳定性、敢为性为低分项。
许某的问题缘由:母亲过度保护,和孩子缺乏沟通;缺少父亲的爱和影响。
3.治疗工具3. 1 箱庭材料沙箱:2 个玩具模型:共有人物、动植物、交通工具等类别。
3. 2 记录工具数码相机、箱庭记录表3. 3 治疗者治疗者为某大学心理硕士研究生,具有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经验,接受过箱庭和学家庭治疗系统培训。
4.治疗过程整个治疗过程历时4 个月,共18 个治疗单元。
4. 1 治疗过程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 母子箱庭2 次;2 家庭箱庭 1 次;3 个体箱庭15次。
4.2 箱庭制作4.2.1 箱庭指导语个体箱庭请把手放在沙子上,闭上眼睛,去感觉沙子的质地、温度、触感带给你的感觉。
复杂哀伤丧亲女孩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
复杂哀伤丧亲女孩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徐洁张日昇陈顺森张雯(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漳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漳州363000)(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学院,北京100101)摘要通过19 次个体箱庭和2 次家庭箱庭治疗,对一名12 岁复杂哀伤的丧亲女孩W 进行了个案研究。
发现:(1)箱庭治疗能提高丧亲青少年的个体和家庭功能,促进青少年个体和家庭哀伤任务的完成;(2)W 的个体箱庭经历了在混乱重复中寻找秩序、重建自我、转化与整合、自我治愈力展现四个阶段;(3)W 的哀伤经验经历了在治疗者促进下分享—象征性表达—主动地象征性表达—直接而主动地表达哀伤经验最终获得哀伤任务完成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复杂哀伤,丧亲,箱庭疗法,个案研究。
1 引言自弗洛伊德关注哀伤问题以来,哀伤心理咨询在西方受到了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的关注[1]。
在临床方面,哀伤咨询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咨询方向,但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哀伤咨询方法有限。
有研究者认为箱庭疗法对丧亲儿童青少年的哀伤咨询更适合[2]。
以此为线索对箱庭疗法与哀伤咨询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二者在理论上具有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3]:(1)箱庭疗法的非言语特性可以提供安全表达哀伤的空间;(2)箱庭疗法为丧亲者提供过渡性客体;(3)箱庭制作能引发哀伤;(4)箱庭疗法能促进自我成长;(5)箱庭疗法与哀伤咨询的治疗理念相符;(6)箱庭疗法适用于家庭;(7)箱庭疗法与哀伤咨询都注重个案的独特性。
在理论思考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考察箱庭疗法对丧亲青少年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2 个案评估及治疗方案W (女)经转介由父亲带来咨询,12 岁,小学六年级。
主诉问题是学校适应(学习成绩差,无同伴交往)、亲子关系(与父亲常有语言和身体冲突)和问题行为(偷家里的东西、撕纸)。
通过临床观察和治疗前两次深度访谈,了解W 及其家庭背景信息。
W 在7 岁时母亲患癌症,家庭成员对W 隐瞒母亲病情,9 岁时母亲去世,这对W 是非预期性的。
箱庭疗法案例
一名遭受性虐待儿童的箱庭疗法案例一、案例概要1、C:7岁,女孩,样貌小巧可爱2、家族:父亲51岁,母亲43岁,哥哥10岁,4人家庭3、来访前:根据儿童虐待报告进行了现场调查,被判断为受到身体、精神、性的虐待以及养育放弃,和哥哥一起被实施了远离父亲的分离保护措施。
首次与咨询者进行了关于分离保护经过的面谈。
在开往咨询中心的车子中,对于分离保护完全没有表现出不安,与哥哥高兴地聊天。
着装虽然不清洁,但是可以看得出是精心打扮的一件带有蕾丝花边的短裙。
4、家族史生于西南部A地都市。
本来是家族4人一起生活,但是C四岁的时候,由于父亲的家庭暴力导致母亲离家出走。
母亲出走后,父亲离开A市,与哥哥一起搬到B市。
在B市,3个人度过了2年的风餐露宿生活。
之后,3人住进救助机构一段时间,然后就开始租房住。
在这期间,父亲与住在C市的母亲再次见面,由于父亲的暴力再次致使母亲离家出走。
父亲由于酒精中毒而患上了肺病。
5、问题史父亲对C的暴力实施从脸部遍及全身。
父亲很易怒,经常在没有喝酒的情况下反复地实施暴力性言语攻击。
而父亲喝醉了的时候,更是经常不让C睡觉连续整晚进行暴力行为。
住在A市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开始了对她的性虐待。
在B市的救助机构居住的时候,这种行为被发现,C去了小儿精神科接受治疗。
之后,继续受到来自父亲的性虐待。
除去暴力和性虐待之外,父亲还经常不让C吃饭,只给她一些点心吃。
分离保护时的生活环境是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和其他露宿生存者一起居住的。
二、咨询经过1、心理判定(1)社会面:由于家庭的解体,没有受到适当的养育,双亲的不合关系、来自父亲的暴力以及性虐待、养育放弃等等造成C不安程度很高。
母亲的离家出走导致C对与母亲的憧憬以及情绪上的缺乏陷于深度紧急状态。
(2)心理面:实施KEDI-WISC,HTP,KFD,SCT在智力测验中得分93属于平均水平。
其中,模型再构成能力、对抽象刺激的视知觉能力比其他能力优秀。
相反地,右脑的处理能力、对有意义刺激的视知觉能力、集中力、对刺激群进行分析和分类的能力略低。
一名13岁适应性障碍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
一名13岁适应性障碍女孩的箱庭治疗个案研究发表时间:2018-02-07T11:34:50.1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36期作者:刘兆庆1 郑汉峰1 肖德蓉2 [导读]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一种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1]。
(1重庆合川康宁医院精神科重庆 401520)(2北碚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重庆 400712)【摘要】本研究使用箱庭治疗对13岁女来访者的适应性障碍进行干预。
从结果来看,箱庭疗法有效的改善了来访者的适应性障碍。
随着治疗的进行,来访者的焦虑症状得到了缓解和消除,并逐渐实现了与自我和他人的和谐相处。
由此可知,本研究表明箱庭疗法能够有效地治疗个体的适应性障碍症状。
【关键词】适应性障碍;箱庭治疗;个案研究【中图分类号】R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326-04 1.引言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一种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1]。
常指与适应新环境有关的心理反应。
这些处境包括离婚、工作与居所的重大变化(如升学、移民)。
临床表现包括焦虑、担忧、注意力难以集中、抑郁、易激惹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唤起而出现的躯体症状,如心悸和震颤等。
也可能出现攻击行为,单次或反复的蓄意自伤[2]。
本研究采用箱庭疗法(sandplay therapy)对一名适应障碍女中学生进行心理治疗,考察箱庭疗法的治疗过程特征和效果。
通过对咨询现场的过程记录和分析,为适应性障碍的心理治疗探究新的思路和方法。
2.心理评估与确立治疗方案2.1 心理评估治疗者(小C)在父亲陪伴下来诊,通过第一次咨询及后续的治疗,获得相关背景信息和主诉问题。
背景信息:小C是某重点中学初一女生,性格内向,朋友少,父母均为普通工人,家境一般,独生女。
针对丧亲群众的哀伤辅导技术
面对丧亲者的特殊需求和挑战,哀伤辅导需要更加灵活和个性化,以适应不同个体的需求和情况。同时,也需要 尊重丧亲者的意愿和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06
哀伤辅导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哀伤辅导的普及与推广
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推 动哀伤辅导的普及和推广, 提高公众对哀伤辅导的认 知和接受度。
青少年哀伤辅导
01
02
03
04
倾听与共情
倾听青少年的感受,理解他们 的困惑和痛苦,与他们共同度
过哀伤过程。
生活指导
提供生活技能和情绪管理方面 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
失去亲人的痛苦。
学校支持
与学校合作,提供心理支持和 教育资源,帮助青少年重建学
习和社交能力。
长期关怀
定期回访,持续关注青少年的 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接受阶段
丧亲者逐渐接受亲人离世的事 实,开始适应没有逝者的生活。
哀伤反应的多样性
01
02
03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哀伤反应都可能 不同,取决于他们的性格、 生活经历和与逝者的关系。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对死亡和哀伤的 态度和习俗可能影响哀伤 反应。
丧亲类型
不同类型的丧亲事件(如 自然死亡、意外或暴力死 亡)可能导致不同的哀伤 反应。
建立评估标准
建立哀伤辅导的评估标准,对哀伤 辅导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反馈。
哀伤辅导的跨文化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哀伤辅导
01
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哀伤辅导方法和效果,比较不同文化之
间的差异和共性。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02
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分享哀伤辅导的经验和技术,推动哀
个案:居丧危机的箱庭治疗 - 副本
对居丧者的箱庭治疗时间:2016年5月27日来访者:谢XX咨询师:本人(静默见证者)一、个体箱庭:内容、指导语和程序感受沙子“请把手放在沙子上,去感觉沙子带给你的感觉。
”制作作品治疗者不给予任何指导,由来访者自由创作。
“请用这些玩具在沙箱里做个什么,想做什么都可以。
”体验作品“这是你自己的世界,你能体验并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对话交流就作品对话,了解作品主题、内容和来访者心理状态;在互动中,通过支持、解释、整合、疏通、启发帮助来访者澄清制作的作品所代表的意思和表现的主题,达到对来访者的共感理解。
“这是什么呢,能说明一下吗”、“这是什么,这个是什么意思”拆除作品对箱庭作品进行拍照存档后,请来访者拆除。
二、作品分析框架:箱庭作品的空间配置、沙的使用、玩具使用及象征(意义)、主题、自我像。
三、对作品的表现及分析规则1、整合性:整体感受。
包括作品的均衡性、丰富程度、细致程度、流动性、生命力等。
即整个作品中分散的、支离破碎的、杂乱无章的、贫乏的、机械的、固定的成分少。
2、空间配置:沙箱空间的左右配置、玩具摆设状况。
沙箱左侧可以看成是人的内在世界、潜意识世界,右侧可以看成是外部世界、意识世界。
一般来讲,山丘、森林、佛像、神像、寺庙、教堂、神社等表示人的无意识部分的东西,配置在左侧的倾向较强。
车船、飞机、动物、人物和河流等若是朝向一个方向,朝向左侧意识着退行,朝向左侧则意味着进行。
在沙箱作品完成之后,又将玩具摆放在沙箱之外,可能说明其存在模糊感或有点模糊,对自己来讲,有点难以接受、容忍。
如果移到沙箱外玩,往往反映了来访者自我界限尚不确定,或者可能有一种超越自我去表现自己的冒险性。
来访者5月27日制作的沙箱作品,在沙箱中间留下一块空地,没摆放任何玩具,只在周围摆放转起来的积木玩具,可能反映其对表现自我有一种恐惧和不安。
3、主题:有时是单一作品表现主题,有时是一连串作品表现主题,本案例属于后者,其主题的中心,一般表现为来访者无意识的自我心象,即意象。
箱庭疗法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_张日升
武警医学 2012 年 7 月 第 23 卷 第 7 期 Med J Chin PAPF,Vol. 23,No. 7,July,2012
553
专家论坛
箱庭疗法在心理临床中的应用
张日昇
【关键词】 箱庭疗法; 心理临床 【中国图书分类号】 R749. 055
箱庭疗法( sandplay therapy) ,也称沙盘游戏疗 法,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 选玩具,在盛有细沙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 一种心理疗法[1,2]。箱庭疗法是笔者 1998 年从日本 引进的,立足于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园林盆景艺术 的精髓,考虑到其对东方文化的继承,以及与中国传 统园林庭院和盆景盆栽艺术的相似性,在“箱子里制 作庭园”可以更好地表现瑞士心理治疗家卡尔夫的 “Sandplay”原 意,故 沿 用 河 合 隼 雄 将 其 介 绍 到 日 本 时命名“HAKONIWA”的汉字“箱庭”这一名称。
虽然笔者不主张将箱庭作为诊断工具来使用, 但箱庭的确具有某种程度的诊断功能,通过与常模 群体的特征比较,可以作为对来访者进行初步判断 的依据之一。因此,对特殊人群进行箱庭特征研究 有利于更 好 地 把 握 这 类 人 群 的 心 理 状 态 及 心 理 特 质,还可以为后续的治疗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其作 品本身也可以成为过程及疗效的指标[11]。 3. 1. 2 个案研究 在心理临床实践中,笔者与研究 团队使用个案研究的范式探讨了不同心理障碍的箱 庭治疗过程、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箱庭疗法能有 效治疗自闭症[12]、儿童选择性缄默症[13]、受虐儿童 的心理问题[14]、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5]、强迫思 维大学生[16]、中度抑郁大学生[17],以及复杂哀伤丧 亲青少年[18]等。
一名丧女母亲的焦虑案例分析
一名丧女母亲的焦虑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是针对一例中年母亲刘某的焦虑案例报告。
刘某因亲生女儿患尿毒症死亡后引发其焦虑情绪,具体表现为心烦、失眠、焦虑、食欲不振等现象,持续一个多月。
经四次心理咨询后,通过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本文根据求助者症状表现运用ABC理论进行心理咨询,并结合放松训练,最终改变求助者不合理的认知,达到咨询的目的。
【关键词】焦虑心理测试合理情绪疗法评估诊断咨询效果与评估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刘某,女性,56岁,贵州人,小学文化,膝下有8岁的抱养男孩一名,家中共3口人,经济状况一般。
1.2 个人成长史。
从小到大,身体健康,未曾有过严重病史。
自幼性格内向要强,母亲严厉,常常咒骂刘某,甚至有暴打倾向。
母亲于3年前已经过世。
婚后与丈夫关系良好,结婚多年后,刘某终于在40岁那年,生一女孩(2010年4月已患尿毒症死亡),女儿出生几年后为弥补农村男劳动力的不足,刘某夫妇便抱养男婴一名,现年8岁。
1.3 精神状态。
穿着朴素、整洁,精神不太好,举止有点腼腆,表述完整,无口吃现象,言语中透露出悲伤与焦躁不安。
1.4 身体情况。
自小到大未曾有任何严重疾病,但近一个多月以来由于丧女之痛导致夜间久不能寐,辗转反侧难以进入良好的睡眠状态,且食欲下降。
1.5 社会功能。
能正常参加生产劳动,农闲时间也一样和左邻右舍“拉家常”,但兴致不高,话比以前相对较少,且劳动效率有所下降,与周围人的关系正常。
2 主诉与个人陈述2.1 主诉。
中年丧女,进一个多月以来,焦虑、紧张、烦躁、失眠,食欲下降。
2.2 个人陈述。
自幼母亲管教严厉,性格内向好强。
自结婚后虽迟迟没有儿女,但并未影响到正常的夫妻关系。
四年前,由于丈夫长期大量吸食纸烟而导致肺部受损,咳嗽不止,加上家中经济一般,女儿不幸去世,自己从小争强好胜的性格害怕与亲人攀比,害怕邻人冷眼,一直很少与双方的兄弟姐妹联系。
女儿去世后想极力表现更加“坚强”,一心一意为丈夫治病,供儿子念书,不希望别人怜悯,但人算不如天算,今年严重的干旱以突显庄稼收成受损,加上牛死猪瘟,心情更糟。
第三编箱庭疗法的个案研究汇总
第三编箱庭疗法的个案研究第十三章对A君的箱庭疗法(治疗者:张日昇)本个案是笔者在日本对一个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箱庭疗法的治疗记录。
来访者A君选修了笔者担任的“自我与社会的心理分析”主题讲义的课程,无论在课上的性格分析还是课下的表现,笔者都认为需要给他以适当的心理援助,他本人也非常期待笔者能提供给他这样的心理援助,表现出对箱庭疗法的兴趣和关心。
在笔者的安排下,A君开始每周一次的箱庭疗法。
第一节个案介绍笔者担任“自我与社会的心理分析”主题讲义的课程前半部分,选修课程的学生要完成三个心理测验,即Y—G性格测验、树木绘画测验和九分割统合绘画测验,对自我进行心理分析。
一、关于来访者A君,男性,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家中有父亲、母亲。
父亲在电气公司工作,因工厂倒闭,刚转到新的工作单位。
母亲打一些小时工。
兄弟三人,大哥和二哥都已工作。
自己是老小,入学前与二哥同屋住,关系比较好。
现在A君自己一人住在大学附近的公寓。
二、临床表现A君因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感到困惑,加上对心理学感兴趣,于某年9月选修了笔者担任的课程。
在实施的Y—G性格测验时,A君被判定为典型E型特征。
E型的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定因子中的抑郁性高,又有较强的自卑感和神经质倾向。
社会不适应因子中的主观性强,非协调性、非活动性,为内省和内向型。
A君谈起自己做的三个心理测验,觉得由三个心理测验反映出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信,尽管这是自己在做心理测验前朦朦胧胧所知道的,但对结果还是感到痛苦。
如果在大学毕业前,在就职面试前不解决没有自信的问题的话,第一次就职面试过不了关,最终就非常有可能被淘汰。
可以看出来,A君有些焦急的样子。
九分割统合绘画测验的中心是星星,命名为“复杂的星”。
A君解释说不仅仅是星,而且是两个重叠的星,表示对自己心的制约或限制。
他谈起之所以在中心画星,且是“复杂的星”,是因为中学三年级的时候所发生的“事件”导致给自己的“制约”和很大程度的罪恶感。
“成人式”的时候,曾见过当事人,感到当事人好像还在记恨着自己。
箱庭(沙盘游戏)作品主题与分析
1.5 忽视的表现
箱庭中所呈现的被忽视的感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箱庭中的角色显得孤独和孤立,失去了本来可以获 得的帮助和支援。
比如,一个男婴儿自己在婴儿椅子里,而父母在远处看小姑娘 们游戏。
1.6 隐藏的表现
一般指来者把箱庭游戏中的沙具隐藏在某一沙具的背后,或者是 直接把某些沙具用沙子掩埋了起来。
比如,摆放吉他沙具的时候,出现了颠倒。
1.12 残缺的表现 包括箱庭作为整体的残缺或缺失。 比如,箱庭中摆放了一些鱼, 但没有任何水的痕迹,以及使用残缺
的沙具,比如,破损的汽车,断裂的桥梁,或人物的部分肢体等。
1.13 陷入的表现 来访者把所使用的沙具,尤其是动物类或交通类的模型,都深深地
箱庭疗法 主题与分析
衡水学院 宋玉凤
箱庭疗法的主题与分析(申荷永)
创伤主题
转化主题
内隐主题
治愈主题
1.受伤的主题及其表现
来访者往往在箱庭疗法的过程反映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所承受的压力, 以及内心深处的困难。
在Rie Mitchell所列举的10类受伤主题的表现中,诸如“混乱”、“空 洞”、“分裂”、“隐藏”等,都是经常出现在初始箱庭中的象征。
2.1 旅程的表现
箱庭中出现的明显的运动迹象或线索,比如顺着某一道路 的或者是围绕某一个中心的运动,都是箱庭疗法治愈主题 的“旅程的表现”。
比如,在箱庭中,一个土著的印第安人,划着一只独木舟 顺流而下。
2.2 能量的表现
箱庭中呈现出的活力、生气和运动等,都属于能量的表现。
比如,树木、作物或有机体开始生长,建筑工地开工,机器开 始运作,汽车呈现出启动或运动,轮船开始航行或飞机从跑道 上起飞等。
2.3 连接的表现
个案分析:童年的创伤使她无法走出心灵的黑箱
当事人看起来就很忧郁和痛苦。
整个脸的气质和其年龄极不相称,在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创伤、无奈和忧郁,却在当事人脸上一览无疑。
她似乎不会笑。
待坐下来之后,我像对待其他的同学一样,用手关切的摸摸她的头,让她告诉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
当事人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哭。
我不停地用纸巾帮其擦拭泪水,让她平息下来,慢慢她停止哭。
但是她一直把头低下来,我还以为,她会像其他学生一样,“情绪过后,天气由阴转晴,”会开口向我倾诉,但是她始终未说话。
大概过了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她仍然没有想说的欲望。
我意识到,当事人是一种比较难以与人接近的人,她完全还没有接受我。
于是我只好让其下次再过来,这时已过了吃饭的时间,我想到,何不请当事人一起与我吃晚饭,也许能增强些许熟悉感,为后面的咨询作铺垫。
我带着当事人到我的宿舍,然后和她一起做饭。
在这个过程中,当事人总是显得比较拘束和迟缓,当我掏完米,搞完清洁,当事人的一把青菜,仍然没有摘完,这更正实我的判断。
可能当事人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中,是比较抑郁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长期抑郁的人,行动比较迟缓。
后来,通过抑郁量表的测试,也证明了当事人具有比较严重的忧郁症状。
我一边和她摘菜,一边和她拉拉家常。
大多数是我在说,等我们吃完晚饭后,当事人已经可以和我说一两句简单的话,但还是很沉默。
看样子,当事人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很快接受我。
由此,我为当事人专门制定了一个咨询计划,每周两次咨询,中间伴随一些人际辅导活动。
为了增强熟悉感,我几乎每天都会和她一起活动、看书、吃饭、体育锻炼。
通过一段较长时间,当事人终于能接受我了,能开放自己了。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当事人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最不愿提起的往事告诉我。
她说自己个性很倔强和孤僻,从小到大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说到这,眼泪又不知不觉地流下来,我用手一边安抚她,一边潜她擦眼泪。
“老师,记得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我的一些亲戚也都很看不起我们家。
妈妈心情很坏,她几乎每天都要骂我,甚至打我。
丧亲儿童干预研究——基于Scoping Review的文献分析与评述
丧亲儿童干预研究——基于Scoping Review的文献分析与评述赵芳,朱宁(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丧亲对于儿童是重大的创伤性事件,丧亲后的儿童将面临艰巨的适应性任务。
那些丧亲后有适应困难的儿童,以及所有失去父母的儿童都会从某些有时间限制的干预措施中获益。
本研究采用阿克西(Arksey)和奥马利(O’Malley)提出的Scoping Review文献范围综述方法和研究步骤,对国内3个中文电子数据库和国外5个英文电子数据库进行检索。
经标准筛选提取后发现,国内丧亲儿童干预服务稀少,主要以个案和小组式干预为主,尚未形成和建立共享联动的服务机制,研究多采用个案研究法,缺乏科学、严谨的评估设计和工具,也没有长期追踪回访性研究;国外丧亲儿童干预经验丰富,以小组、营地和家庭预防式干预为主,服务时跨专业多团队合作,研究科学、规范,已经成为一个专业和审慎的干预领域。
因此,未来国内丧亲儿童干预服务可以在现有干预经验基础上,将其纳入儿童福利服务体系,结合本土文化特性和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促进有效服务机制的形成,预防性与治疗性干预策略相结合,循证为本,服务和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儿童。
关键词:丧亲儿童;干预服务;Scoping Review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640(2021)02-0015-09一、问题提出个体成长经历中的丧亲,尤其是失去父母是一种毁灭性的经历。
[1]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16.2万名年龄小于18岁的儿童因父亲或母亲自杀身亡而成为丧亲者。
[2]考虑到其他更普遍的死亡原因 (如意外、灾害和疾病等)而引起的丧亲事件,丧亲儿童是一个确实存在却被人们忽视的群体。
以本次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为例,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的死亡数据背后又有多少丧亲后满是伤痛的儿童?研究者指出,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占据着独特位置,孩子几乎会将其所有情感投入到父母身上,父母因各种原因死亡将剥夺孩子诸多爱与被爱的机会;且丧亲后,儿童在照顾者、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和学校教育等方面也常常经历变化[3],面临艰巨的适应任务[4]。
哀伤辅导个案记录
哀伤辅导个案记录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而这些困难和挫折往往会引发情绪的波动和心理上的痛苦。
为了帮助那些处于哀伤中的个体,心理辅导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记录一位哀伤辅导个案的过程和成果,以展示心理辅导在帮助个体恢复健康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背景:该个案的当事人是一位年轻女性,名叫小红。
她在一年前失去了亲人,经历了丧亲之痛后,她进入了一种长时间的哀伤状态。
她感到无法释怀,情绪低落,生活失去了乐趣。
面对这种困境,她决定寻求心理辅导的帮助。
辅导过程:1. 建立安全的辅导环境在开始辅导之前,辅导师首先与小红建立了一个安全、信任的辅导环境。
他们约定了保密原则,并确保小红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探索失去的痛苦辅导师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小红探索她失去亲人所带来的痛苦和伤心。
通过倾听和理解,辅导师帮助小红认识到她的感受是正常的,并且鼓励她表达自己的情绪。
3. 解决内心的矛盾在进一步的探索中,辅导师发现小红内心存在着一些矛盾和焦虑。
小红常常感到内疚和无力,觉得自己没有尽到照顾亲人的责任。
辅导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小红重新审视她的想法,并找到积极的方式来面对这种内心的矛盾。
4. 探索新的生活意义在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师帮助小红思考她的人生意义和目标。
他们一起探索小红对未来的期望和希望,并鼓励她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5. 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为了帮助小红摆脱哀伤的困境,辅导师引导她培养积极的情绪和行为。
他们一起制定了一些能够增加小红快乐感的活动,例如参加社交活动、锻炼身体等。
辅导师还教给小红一些应对困难情绪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结案评估:经过数月的辅导,小红逐渐恢复了积极的情绪和生活乐趣。
她学会了有效地应对哀伤,并且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她感谢辅导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帮助,并表示对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到满意。
结论:本文记录了一位哀伤辅导个案的过程和成果。
箱庭疗法案例分析
箱庭疗法案例分析箱庭疗法是一种通过模拟小型景观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恢复心理健康的治疗方法。
在箱庭疗法中,患者可以通过布置和调整小型景观中的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从而达到情感宣泄和情绪调节的效果。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的箱庭疗法案例来分析其应用和效果。
这个案例中,患者是一位30岁的女性,她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常感到焦虑和沮丧。
在进行箱庭疗法时,她选择了一块小型花园景观作为她的箱庭,她在其中布置了一些小石子、植物和小树,并用小型工具调整了它们的位置和形态。
在箱庭疗法的过程中,患者逐渐表达出她内心的焦虑和挣扎。
她用小石子代表自己和家人,用植物代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用小树代表她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调整这些元素的位置和状态,她逐渐表达出自己对家庭和工作的矛盾情感,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
在箱庭疗法的过程中,治疗师通过观察患者的布置和调整,以及与患者的交流,逐渐了解到患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需求。
在治疗师的引导下,患者逐渐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平衡点,她开始接受和调整自己对家庭和工作的态度,同时也开始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通过箱庭疗法的治疗,这位患者逐渐减轻了焦虑和压力,恢复了心理健康。
她学会了通过布置和调整小型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找到了自我调节和情感宣泄的途径。
同时,她也逐渐学会了接受和调整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箱庭疗法在帮助人们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恢复心理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箱庭疗法通过模拟小型景观来帮助人们表达情感和情绪,找到自我调节和情感宣泄的途径,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箱庭疗法可以结合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整情绪,恢复心理健康。
希望箱庭疗法能够在更多人群中得到应用,帮助更多人减轻压力、缓解焦虑、恢复心理健康。
哀伤辅导个案研究 备课2
哀伤辅导个案研究哀伤辅导一般是针对当事人在生活经历中受到外来打击导致的创伤而进行辅导,其受创伤的程度因人而异。
但是,创伤如果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严重的话会造成心理疾患,它将影响到当事人的正常的生活和交际等方面。
本个案属于意外死亡带来的创伤,重在探讨和研究当事人在面临创伤时的种种表现,尽可能多地找出当事人的症结之所在,以帮助和辅导当事人直至其康复。
一、案例介绍二、案例:王某26岁,妻子25岁,两人大学同学,刚结婚半年。
夫妻郎才女貌,恩爱有加。
有一天,夫妻开车外出游玩,由王某驾驶,在一转弯处车子失控撞向路边的石墩,王某受轻伤,妻子却当场死亡,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死了。
事故发生后,王某悲痛不已,而且女方亲属对王某奇迹般生还表示不解,这加重了王某的痛苦,他巴不得能够死去可以继续与妻子相伴。
三、案例分析根据上述的案例可以分析如下:1、王某和死者是夫妻关系,且新婚不久,双方十分恩爱,年龄都比较浅。
创伤的大小与二人相处时间的长短和密切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本案例中的王某和死者虽然是新婚不久,但是他们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恩爱有加。
从死亡时的年龄和恩爱的程度可以看出,意外死亡给遗属带来的创伤是巨大的。
2、死者是意外死亡,瞬间而发,属于突发性的。
遗属王某则为男性。
在其妻死亡后,他可能会压抑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时难以接受这样的现实。
当然,这要视个人的情况而看,从王某有死去与妻子为偶的描述来看,王某的自身调节机能不是很好,处理突发性事件的适应能力较弱。
3、女方的亲属对王某的生还表示不解,这将加重王某的负罪感。
原本在妻子死亡时,王某就有内疚感,认为这可能是自己间接造成的,此时亲属的不解无疑是雪上加霜。
王某感觉生不如死,严重的话可能会造形成自闭、自残或自杀等不良想法。
二、辅导的方法个案中的悲剧是突发性的,王某的第一个反应可能是震惊,然后才是悲痛。
如果没有处理好王某内心里的哀痛情绪,很可能就会变成心理障碍,影响王某的工作和生活。
女高中生丧亲心理危机干预个案一例
·案例报告·女高中生丧亲心理危机干预个案一例叶华文本案例中的主人公是1名新疆内高班高三年级女生,在暑假回疆期间遭遇了父亲的突然离去,父亲的离去让她长时间忍受内心的痛苦,回校后经过心理老师的心理危机干预,逐渐走出阴霾。
1个案基本情况来访者新疆内高班学生阿丽妮(化名),女,维吾尔族,18岁,高三年级文科班学生,高二暑假期间(7月下旬)其父亲因突发心脏病意外去世,8月底回校后情绪一直不稳定;9月上旬经班主任转介到心理咨询室。
通过咨询了解到来访者的父亲曾经是军人,因生重病后再没有上班,转业回家休养;其母亲是教师,兼任学校的行政干部;家里有一妹妹,现在新疆读高一。
来访者在高三年级入学后经常头痛、食欲不振、失眠、梦多、心神不宁。
近1周来访者失眠情况严重,经常凌晨两三点才睡着,醒来感到头痛。
由于睡眠不足导致上课精神状态不佳,经常打瞌睡,学习效率低下,作业经常没有按时交。
本学期入学以来上课经常趴在桌子上。
来访者不久前去过校医室,吃过两次(每次半片)促使睡眠的药物,但是醒来会感到很头痛。
来访者自知依赖药物对身体有不良反应,之后没有再吃。
通过班主任了解到来访者高三年级入学后情绪低落,对什么事儿都提不起兴趣,无心学习,优势学科退步明显,在月考模拟考中总分下降明显。
本学期回校后沉默寡言,无法与舍友亲密,不信任他人,退缩,回避集体活动。
自述经常梦见爸爸,晚上想爸爸想得睡不着。
不知道爸爸走了,该怎么坚持下去,感到压力很大。
2心理危机干预过程2.1评估来访者危机症状及危机水平心理老师通过班主任了解到来访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将近2个月,目前来访者处于心理危机的完全反应阶段———对抗阶段,在该阶段当事人会产生愤怒、焦虑、退缩、抑郁等情绪。
在心理危机干预之前,心理老师对来访者的躯体、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症状评估[1]。
通过班主任、来访者的同学以及心理老师的摄入性会谈了解到,目前来访者躯体的主要症状有易疲倦、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情绪反应有抑郁、焦虑、紧张、悲伤、内疚感等;认知方面有糟糕化、绝对化等倾向,同时伴有强迫性、重复性的痛苦回忆;行为方面有退缩、回避他人、逃避集体活动、不信任他人、拒绝帮助等。
心理健康教育:生命的跪拜——萨提亚模式用于家庭治疗的案例报告
心理健康教育生命的跪拜——萨提亚模式用于家庭治疗的案例报告一位七年级女生进入初中后因理科成绩下滑而做出了划手腕等自伤行为。
心理教师在辅导时发现该生父亲存在禁止子女哭泣的不当教育行为,后通过萨提亚模式展开家庭治疗,孩子父亲说出孩子奶奶意外去世带来的内心创伤,心理教师采用空椅子技术对其进行了疗愈。
接着运用CBT 认知调整、家庭教育指导等多种方式调整亲子间的相处模式,最终改善了父女的心理状况,这个家庭也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一、个案概况芊芊(化名),女,城区某学校7年级学生,家中有一个小六岁的弟弟,家庭结构完整,父亲经商,母亲为公司财务。
芊芊平日里性格温和安静,担任心理委员一职,近期在学校上课时偷划手腕。
心理教师发现芊芊存在焦虑、抑郁、不自信等情绪,其父亲存在严禁子女哭泣、停止女儿课外兴趣发展等行为,是导致芊芊无法找到合适的渠道宣泄情绪、逐渐走向自伤的重要原因,遂逐步展开将父亲纳入其中的家庭心理辅导。
二、辅导缘起窗外阳光明媚,眼前这个小女孩却缩紧了身子,双手不安地搅动着衣角。
“没事的,老师,”两行清泪终于没能攀住眼眶,顺着芊芊苍白的脸庞滑落,她的嘴角微微颤动,努力扬起一个向上的弧度。
我注视着她,想起昨晚芊芊班主任的电话——这孩子最近似乎情绪异样,上课偷偷在课桌下划手腕,被同学发现告诉了老师。
班主任希望我作为芊芊较信任的老师,能和她谈谈。
“让我看看你的左手腕,好吗?”我尽量把语气放得温和而真诚。
随着衣袖慢慢上捋,白皙的手腕上呈现出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划痕,或鲜红或暗褐色,看得人甚是心疼。
说实在的,近些年看过非自杀性自伤的青少年不少,但发生在平日笑眯眯的芊芊身上,我还是略感意外。
“发生了什么,让你这么难受呢?”我问。
三、辅导过程(一)不被允许的哭泣从芊芊的叙述中我了解到,进入初中后,她在理科上逐渐听不懂、跟不上,学得相当吃力。
原本爸妈给报了校外培训班,每个双休她还能补习一下数学和科学,但最近一年校外学科补习被取缔,随着学业难度的增加,芊芊的成绩也越来越不让家长满意。
我总是想起他 ——一例丧亲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报告
我总是想起他——一例丧亲高中生心理辅导案例报告作者:陈焱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第19期〔摘要〕一位高二女生在经历丧亲事件后,表现出情绪低落、极度痛苦、失眠、时常出现记忆闪回、想哭、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
由于内心痛苦,女生主动前来咨询,经评估,咨询师判断为一般性心理问题。
案例将主要采用空椅子技术来帮助来访者表述出自己对亡者想说却没来得及表达的情感,从而帮助其内心趋于平和,避免躯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尽早度过哀痛期。
辅助合理情绪疗法,协助来访者纠正经历事件后对学习的错误认知,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目标。
经过六次咨询,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哀伤辅导;高中生;空椅子技术;合理情绪疗法〔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9-0041-03一、背景介绍卢某,女,17岁,高二学生,体态正常。
独生子女,现跟随母亲生活。
性格文静、温和,成绩在年级排名靠前。
家庭条件一般,亲子关系融洽,爸爸较为宠爱她,母亲性格柔弱。
卢某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和谐,有固定好友。
在辅导过程中,该生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表现出情绪低落、悲伤,谈话过程中泪流不止。
来访者主述:今年八月份,爸爸在离家走路不到五分钟的地方遭遇车祸去世了。
他是我爸爸,对我很好,本来家里的生活已经开始越来越好,可爸爸却……爸爸走的时候,样子很惨。
有时候脑海里总是忍不住会出现爸爸走的时候的样子。
我告诉自己要坚强,要努力调整,但每次回家,看到妈妈掉眼泪,我也会跟着很难受,有点不太想回家。
妈妈不是那种很坚强的人,以前家里有点什么事,都是爸爸做主,爸爸走后,她要处理很多后事,我们都很难过。
我觉得很对不起我爸爸,好后悔,他还在的时候我没有多陪陪他,总是任性、欺负他。
他希望我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好大学。
我不想辜负爸爸的期望,但是最近上课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走神,脑子恍恍惚惚的,总是忽然想起以前他和我的一些片段,什么也不想做,只想停下来想他。
处理失去亲人的悲伤丧亲者心理援助案例报告
处理失去亲人的悲伤丧亲者心理援助案例报告处理失去亲人的悲伤:丧亲者心理援助案例报告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失去亲人后丧亲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援助。
通过对一个实际案例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将探讨丧亲者在悲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援助措施,以帮助其渡过难关。
案例背景:这位案例的丧亲者是一位名叫李华的女性,她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她的丈夫。
李华与丈夫相处了多年,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亲密的关系。
丈夫去世后,李华经历了极度的悲痛和心理创伤,她开始感到无法适应生活,日常活动变得困难,睡眠和食欲也受到了影响。
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心理特点:1. 悲痛与伤心:丧亲者经历的最主要的情绪状态是悲痛和伤心。
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情感损失和无尽的悲伤,这种情绪反应在案例中的李华身上表现得很明显。
2. 自责与愧疚:在失去亲人后,丧亲者常常会陷入自责与愧疚的情绪中。
他们可能会不停地问自己是否有过疏忽或者做错了什么事情导致亲人的离世。
3. 孤独与无助:亲人的离世使丧亲者感到孤独与无助。
他们需要面对一个人生活的新现实,同时,他们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支持者和依靠者。
心理援助措施:1. 倾听与接纳:在丧亲者的心理援助过程中,倾听和接纳是非常重要的。
丧亲者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来表达他们的情感,遭遇了什么样的困境和疑虑。
心理援助者应该积极倾听,以示尊重和支持。
2. 创造环境:心理援助者应该帮助丧亲者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这包括建立联系、与他们分享信息、提供实用的资源以及组织相关的活动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丧亲者逐渐恢复生活的平衡。
3. 建立自我照顾能力:丧亲者常常忽视自己的需求,将自我照顾放在次要位置。
心理援助者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起自我照顾的能力,鼓励他们参与适当的活动,保持身体健康,以及寻求应有的支持。
4. 建立支持网络:通过与其他丧亲者建立联系,丧亲者可以寻找到理解和支持,这对于他们的心理康复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杂哀伤丧亲女孩的箱庭疗法个案研究*徐洁张日昇陈顺森张雯(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北京100029)(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漳州师范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漳州363000)(中华女子学院儿童发展学院,北京100101)摘要通过19 次个体箱庭和2 次家庭箱庭治疗,对一名12 岁复杂哀伤的丧亲女孩W 进行了个案研究。
发现:(1)箱庭治疗能提高丧亲青少年的个体和家庭功能,促进青少年个体和家庭哀伤任务的完成;(2)W 的个体箱庭经历了在混乱重复中寻找秩序、重建自我、转化与整合、自我治愈力展现四个阶段;(3)W 的哀伤经验经历了在治疗者促进下分享—象征性表达—主动地象征性表达—直接而主动地表达哀伤经验最终获得哀伤任务完成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复杂哀伤,丧亲,箱庭疗法,个案研究。
1 引言自弗洛伊德关注哀伤问题以来,哀伤心理咨询在西方受到了理论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的关注[1]。
在临床方面,哀伤咨询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咨询方向,但针对儿童青少年的哀伤咨询方法有限。
有研究者认为箱庭疗法对丧亲儿童青少年的哀伤咨询更适合[2]。
以此为线索对箱庭疗法与哀伤咨询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二者在理论上具有结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3]:(1)箱庭疗法的非言语特性可以提供安全表达哀伤的空间;(2)箱庭疗法为丧亲者提供过渡性客体;(3)箱庭制作能引发哀伤;(4)箱庭疗法能促进自我成长;(5)箱庭疗法与哀伤咨询的治疗理念相符;(6)箱庭疗法适用于家庭;(7)箱庭疗法与哀伤咨询都注重个案的独特性。
在理论思考基础上,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考察箱庭疗法对丧亲青少年的治疗过程和效果。
2 个案评估及治疗方案W (女)经转介由父亲带来咨询,12 岁,小学六年级。
主诉问题是学校适应(学习成绩差,无同伴交往)、亲子关系(与父亲常有语言和身体冲突)和问题行为(偷家里的东西、撕纸)。
通过临床观察和治疗前两次深度访谈,了解W 及其家庭背景信息。
W 在7 岁时母亲患癌症,家庭成员对W 隐瞒母亲病情,9 岁时母亲去世,这对W 是非预期性的。
W 在母亲葬礼上没有明显的哀伤反应。
去世后的两年中,W 与父亲在家庭中回避表达哀伤,采用情感隔离的防御机制压抑哀伤表达。
根据DSM-IV 诊断标准:当丧亲个体表现为(1)悲伤缺乏(2)悲伤抑制(3)强迫性追念(4)选择性遗忘(5)悲伤延迟等,可诊断为复杂哀伤(Complicated Grief)[4]。
对W 及其家庭的箱庭治疗程序(见表1)融合了箱庭疗法、家庭治疗、哀伤咨询的理论。
治疗目标,第一是以箱庭为媒介帮助W 整合自我,并处理W 的哀伤反应,协助W 完成哀伤过程。
第二,考虑影响W哀伤过程的家庭因素,处理整个家庭未完成的哀伤任务。
从X 年5 月至X 年8 月,治疗过程历时3 个月,与W 每周见面1-2 次。
共23 个治疗单元,包括2 次评估性访谈、19 次个体箱庭和2 次家庭箱庭。
治疗过程见表1 和表2。
3 治疗工具和程序3.1 箱庭材料表1 箱庭治疗程序内容、指导语和程序个体箱庭:感受沙子“请把手放在沙子上,去感觉沙子带给你的感觉。
”制作作品治疗者不给予任何指导,由来访者自由创作。
“请用这些玩具在沙箱里做个什么,想做什么都可以。
”体验作品“这是你自己的世界,你能体验并告诉我你的感受吗?。
”对话交流就作品对话,了解作品主题、内容和来访者心理状态。
拆除作品对箱庭作品进行拍照存档后,请来访者拆除。
家庭箱庭:父—女平行箱庭父女在各自沙箱制作。
不交流,完成后让对方欣赏作品,以作品为媒介交流。
表2 箱庭治疗过程治疗单元参与人过程和内容方法第1 次研究者、W 及其W 父了解背景信息谈话第2 次研究者、W 及其W 父家庭访谈,评估个案和家庭第3-16 次研究者、W 个体箱庭(1-14 次)箱庭制作、谈话第17-18 次研究者、W 及其W 父家庭箱庭(1-2 次)第19-22 次研究者、W 个体箱庭(15-19 次)第23 次研究者、W 及其W 父回顾、结束谈话沙箱: 2 个,内尺寸为57×72×7 (cm),箱子内壁为蓝色,内装三分之一的净沙。
玩具模型:共有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家具与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工具、食品与果实、石头贝壳等类别玩具若干。
3.2 记录工具数码相机:对箱庭作品拍照。
箱庭过程记录表:包括个体和家庭箱庭记录表,记录作品特征(作品主题、玩具使用、自我像、沙的使用)及过程(与治疗者的互动、制作过程)。
3.3 治疗者治疗者为某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博士研究生,8 年心理咨询经验。
接受过箱庭疗法、家庭治疗、哀伤咨询的连续培训。
4 箱庭治疗的过程与结果4.1 个体箱庭治疗过程W 共接受了19 次个体箱庭治疗。
据箱庭阶段的理论[5] 以及W 作品特征,将其个体箱庭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下面从各阶段箱庭作品的主题、自我像、沙的使用、玩具使用和象征、空间配置几方面呈现个体箱庭过程、哀伤反应及治疗者的工作。
4.1.1 阶段一:在混乱与重复中寻求秩序(第1-6 次)W 的初始箱庭(图1)呈现出混乱场面,区域间界限不清。
混乱是一种受伤主题[6],表现出W内在受伤的自我状态。
但初始箱庭也呈现出W 问题治愈的可能性与方向[7]。
在象征理论中,右方是未来的象征[8],W 初始箱庭的右侧为一群动物围成一圈,动物往往是与人类理性和判断相对应的本能、直觉、冲动和阴影等的象征,预示着W 无意识中压抑内容的表达。
右下有象征着动力的汽车。
汽车的朝向是左,是退行和回归,可能象征着来访者的无意识自我的准备状态。
本阶段作品以自然和建筑场景为主,和W 的现实生活无联系,情节较单一。
第1 次到第6 次的作品场景显示出一定的重复和相似性。
创伤后的游戏是单调而严肃并且重复的[9],说明W 在其早年及丧亲后生活经历中心理的创伤状态。
6 次箱庭作品表现出在混乱和重复中向秩序发展趋势。
从第2次作品开始,作品区域划分更加清晰。
从第3 次开始,作品中有了故事情节,这意味着W 内心从混乱创伤向秩序治愈的方向发展,是一个修复、酝酿和积累心理能量的过程。
玩具使用上,这阶段W 主要使用了公共设施、建筑、动物、交通工具、植物、人物类的玩具。
除第2 次W 都使用了两座桥。
箱庭作品中桥象征制作者自我多种人格特征的联系,实现了意识和无意识间的沟通。
第1 次到第5 次作品中,W 没有用人物类的玩具,表现出W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第6 次箱庭中出现了大量的绿色植物,象征着生命力的展现。
其中,W 使用了莲花,莲花是诞生、再生的象征[8]。
图1 第1 次箱庭主题:美丽的庄园自我像上,前五次箱庭作品中没有使用自我像,第6 次作品中第一次使用了一个女孩形象代表自己。
沙的使用上,这阶段是小幅动沙,挖出小片蓝色。
来访者挖出蓝色,意味着自我从严峻的现实中得以释放并朝向充满活力的部分[10]。
蓝色的水在箱庭中象征着来访者的无意识,表现W 探索无意识自我的努力。
此阶段,W 在第4 次箱庭中出现哀伤反应。
W与治疗者分享关于过世母亲的故事,W 在制作箱庭时哼唱歌曲《隐形的翅膀》,并告诉治疗者:“一唱起这首歌就想起妈妈,妈妈和我都很爱唱歌。
”表明W 愿意在治疗者面前分享其哀伤经验,治疗者对W 的哀伤共感并促进W 表达哀伤。
4.1.2 阶段二:重建自我(第7-10 次)W 重建自我过程是第7 次至第10 次箱庭。
从空间配置看,第7 至9 次作品的空间配置相似,都是由一海上圆形岛组成。
Allan 和Berry 提出当儿童的内在创伤有转变时,统合我会出现明显的圆形循环[11],此时箱庭常出现曼陀罗的象征,曼陀罗常位于沙箱中央,象征着人格核心,意味着W 开始重建与统合自我。
从玩具和场景象征意义分析,第7 次作品中的桥沟通了W 的内外世界,第8 次作品(见图2)中四个角用宝珠点缀象征着W 开始关注自我之外的部分。
第9 次作品中直升飞机和船作为交通工具的使用象征着W 自我能量和动力的增长。
第10 次作品反映出W 的内在世界曾经像沙漠一样贫瘠,沙漠中的绿洲有了代表人物玩具,并展现出生机。
在第9 和第10 次作品中都有象征着新生的莲花,预示着转变开始。
图2 第8 次箱庭主题:无人岛在自我像方面,这一阶段无明显自我像出现,象征着W 的自我正在重建中。
此阶段哀伤反应呈现在第8 次(见图2)箱庭中。
W 讲述说“岛上没有人,主人不在,主人回来以后就好了。
有时感觉自己很可怜,挺孤独的,特别是睡不着想妈妈的时候。
”。
沙箱中部是来访者自我的象征,“无人岛”的主题反映个案自我的孤独状态,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她掌控自我及渴望交流的愿望,箱庭承载了W 对母亲的哀思。
4.1.3 阶段三:转化与整合(第11-14 次)此阶段有四次箱庭,第11 至14 次,呈现的是转化主题。
从作品场景看此阶段作品展现了集体场面。
Burney 将这样的特点称为“回归到共同体阶段”,是与社会团体有关的场景[12],这是儿童的自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在秩序世界的稳定中心。
第13 次(见图3)和14 次作品中呈现的是生日和婚礼的场面。
“仪式”与“仪礼”包含着深刻的心理意义,尤其是关于转化中的治疗与治愈意义[6]。
第14 次作品中W 自我像是婚礼中的新娘。
箱庭作品中出现“仪式”的主题是转化的象征含义,这个阶段命名为转化与整合。
四次箱庭作品中,都有W 自我像出现。
说明W 的自我得到了稳固。
本阶段W 哀伤反应出现在第13 次,作品主题是“有意义的生日会”,表现的是一群动物围在湖中央,为一只仙鹤过生日。
在东方文化中,仙鹤象征着长寿和快乐[8]。
箱庭对话阶段W 告诉研究者:“妈妈的生日快到了,非常想念母亲而为母亲制作了生日贺卡,希望妈妈能收到”。
W 通过箱庭与母亲、与自我作联结。
箱庭也实现了W 为母亲过生日的愿望。
图3 第13 次箱庭主题:有意义的生日会4.1.4 阶段四:自我治愈力展现(第15-19 次)主题方面,第15 (见图4)至17 次箱庭都是围绕海而展开的旅行主题。
旅行也是治愈主题[6],海洋旅行反映了探索无意识的含义[8]。
象征理论中,海是来访者无意识和母性象征,这三次箱庭是来访者在无意识层面处理与母亲关系的过程。
第18次作品是思念母亲的主题。
第19 次为即将开始的新生活。
此阶段作品主题都和W 的现实生活相关,其自我有力量面对现实,是其自我治愈力的展现。
图4 第15 次箱庭作品主题:去看海第15 到19 次作品中都有稳定一致的女孩形象作为W的自我像。
玩具使用上,前三次作品中大量使用珠宝、海螺、贝壳、石头,W 强调这些是被海浪拍打上来的,如同大浪淘沙后的宝藏。
沙的使用上,前四次作品中W 都比前几阶段大幅度动沙,动沙需要来访者强大的自我能量,反映出自我能量的增强。
此阶段,W 在第18 次作品中表达对母亲思念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