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通史全国卷)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板块2热点主题专项训练主题二国际政治格局与外交

合集下载

全书(教师用书电子教辅)-2023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优化指导】高中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

全书(教师用书电子教辅)-2023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优化指导】高中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

全书(教师用书电子教辅)-2023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优化指导】高中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介绍本教辅是为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而设计的教师用书电子教辅,适用于高中总复习·第1轮(全国版)。

本教辅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教学目标和要求2.课程核心内容与知识点3.题目类型和难度分析4.学习方法和复习建议5.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本教辅旨在指导老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教辅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掌握专题史的核心知识和要点。

2.提升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帮助学生培养历史思维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发展。

课程核心内容与知识点本教辅的课程核心内容主要包括:1.专题史的概念和研究方法2.社会运动与革命3.经济发展与贸易4.文化艺术与文学5.科学技术与教育每个核心内容都包括了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

学生需要深入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含义和重要性,并牢记每个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和细节。

题目类型和难度分析本教辅的题目类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分析题,这些题目都是按照高考考试的难度和题型要求来设计的。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解答题和分析题则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考试难度方面,本教辅将题目分成了易、中、难三个等级。

其中,易难度题目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基本知识和题型,中难度题目则是为了测试学生的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习方法和复习建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科目,本教辅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方法和复习建议:1.认真听课和做笔记2.阅读历史文献和书籍,增强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

3.练习历年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增强题型和难度的把握。

4.面对有难度的题目和知识点,不要放弃,要有兴趣继续学习。

练习题及答案解析本教辅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分析题。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关注2.1近代向西方学习潮流——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课件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关注2.1近代向西方学习潮流——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课件

2.中国近代完整、科学的教育观的形成 戊戌变法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 废八股、 变科举; 创办近代学堂;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大学的模式,开办京师大学堂。这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1)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影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戊戌变法中的废八股、变科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封建制度 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道德支柱以及理论依据的四书五经的否定。 ②戊戌变法时期奠定了民主和科学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新内 容,为以后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准备了前提条件。
从 “ 西学东渐 ”“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到维新变法,近代中国人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近代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 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在战争的推动下,晚清统治者 发动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三次变革,三次变革都 是在反侵略战争失败后进行的,每一次变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 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化起步。
(3)戊戌变法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西学观 ①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 传播开辟了道路。于是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如雨后春笋般 地被介绍到中国,人们都以西学为荣,当时一些报刊都以宣传西学 为主要内容,西学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②戊戌变法成为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转折点,戊戌变法时期 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主导了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不断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中国近代较完整西学观的形成 戊戌变法是 19 世纪末中国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全方位向 西方学习的一次改革运动。西学的内容和态度都发生质的变化。 (1)戊戌变法西学内容的变化 ①洋务运动时期是船坚炮利的西学观,只有少数有识之士和洋 务派参与。 ②戊戌变法时期的西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 会各个领域。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2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三一模)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经济全球化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2011年5月莆田市质检22题)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

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3.(2012年2月江苏百校联考19题)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

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

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5.(2011年10月东营市评估10题)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

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B.多极化趋势出现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D.欧盟增加新成员6.(2012年11月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冷战期间,既体现了美苏对抗的紧张与激烈,又体现了他们成功运用自我控制机制,在战争边缘上寻求妥协的事件是①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柏林危机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阻止东欧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8.(2011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8题)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关系,正确的图示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9.(2012年6月福建)“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25分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

2021高考通史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统考版】25分大题规范练(二)含解析

25分大题规范练(二)1.[2020·咸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中期,大量中国陶瓷经由私人贸易运往东亚、东南亚一带,在此转销至南亚、中东地区;明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人相继开展对华贸易;至明末清初,欧美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瓷器的全新市场,在欧洲,中国陶瓷是贵族才有实力享用的;到了清代,各国通过各自的东印度公司来进口中国陶瓷。

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院的专家指出早期的贸易瓷以中国特色的青花纹饰为主,后来出现了不少定制瓷,景德镇和福建的工匠,根据西方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制作出他们喜爱的陶瓷,中外贸易瓷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互动。

——摘编自《明清贸易瓷见证中外文化互动》材料二16世纪中后期,英国出口商品涉及手工业制品、畜牧业产品、矿产品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等许多项目。

早在15世纪中叶以前,其主导出口项目是羊毛,而15世纪中叶以后,呢绒成为主导出口项目。

16世纪中后期到17世纪中叶,新呢绒出口增加。

15世纪末以来,英国进口商品有大量靛蓝、木材等手工业原料,还有非羊毛纺织品如亚麻布、帆布、棉布、丝绸,以及谷物、葡萄酒等食品。

16世纪中后期,棉花、生丝、香料开始进口。

在进口商品中,大部分是国内纺织业及造船业所需原料,而利用这些原料生产的手工业制品及船舶又促进了出口商品项目的发展。

转口贸易或过境贸易也获得较快发展。

从进出口贸易总额来看,中国长期保持着顺差或出超地位。

15世纪末,英国进出口贸易有较大的顺差。

在获得贸易顺差的方式上,两国之间迥异。

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物美价廉,而国内金银的价值又比欧洲高得多,因此,欧洲人不仅从转运中国商品中获利;而且极力输出金银以从中套汇赢利。

相比之下,英国获得贸易顺差,不仅依靠其资源及生产优势,而且发展了转口贸易的优势。

——摘编自张乃和《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瓷器贸易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文档:板块二中国近代史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通史整合(五)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政治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探索历程。

经济在西方列强侵略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

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

思想文化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和世界,了解西方并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一)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政治[诗史巧记]工业文明的冲击;两度燃起的战火;千年未有的变局;救亡图存的觉醒;军民英勇的抗争[小题验知]1.(2018·宝鸡一模)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真实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清政府的软弱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解析:选B据材料“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说明当时的清政府仍有以夷制夷的心态,故B项正确。

2.(2018·上饶三模)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

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项练训练6多极趋势大国博弈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项练训练6多极趋势大国博弈

训练6 多极趋势,大国博弈1.(2023河北保定一模)宣德八年,明政府回赠日本贡使礼品,除常例白金三百两、皇室精制丝绸一百二十二匹以外,特另增戗金桥、床,银制酒具,古铜花瓶、香炉等四十二种,装柜六十只。

对于日本贡舶附带货物,明政府均以优价收买。

明朝与日本的往来( )A.冲破了海禁政策限制B.可扩大中国海外影响力C.有效缓解了倭患问题D.推动了手工业技艺革新2.(2023山东济南二模)19世纪中期,清政府编纂的中外交涉档案中多采用“夷务”一词;20世纪初,档案中改用“洋务”一词;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外交涉中多出现“外交”词汇。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近代国家观念逐渐觉醒C.近代外交体系形成D.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3.(2023河北沧州高三期末)先谈判后建交是新中国独特的建交模式。

与英国的建交谈判经历曲折。

1954年,英国“承认新中国,同蒋介石断绝了外交关系,但在联合国又支持蒋介石,不承认新中国的地位”。

周恩来说:“英国只同意我们建交原则的一半,我们就同它建立‘半建交关系’。

”即相互建立代办处,不设大使馆。

新中国的这一做法( )A.使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热潮B.使新中国不至于处于孤立境地C.体现了外交的原则性和灵活性D.展现了中国外交独立自主原则4.(2023广东茂名二模)1920年9月,法国为寻求安全保证,与比利时签订了军事协定;1921年2月和1924年11月又先后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缔结了同盟条约,从而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以法国为首的同盟体系。

此举( )A.体现了法国称霸欧洲的意图B.实质上破坏凡尔赛体系C.是为了应对德国潜在的威胁D.推动了国际联盟的建立5.(2023山东济南二模)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美国的参议员杜鲁门说:“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占了上风,就应该援助俄国;如果俄国要赢了,就去帮助德国,这样才能让他们拼个够,尽管我可不希望看到希特勒获胜!”由此可见,杜鲁门希望美国( )A.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B.抛弃意识形态偏见C.奉行功利主义外交原则D.继续推行绥靖政策6.(2023山东威海二模)1950年4月20日,杜鲁门向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全体会员发表演讲时指出:“务必尽快将我们和其他国家的民主自由力量吸引到一场史无前例的真理运动中来,以便让更多的爱好民主自由的民众能够倾听到来自我们的和平之声。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一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同学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材料反映了()A.土地兼并现象严峻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解析: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集体耕作。

材料信息“十千维耦”,意思即为“一万人一齐来进行耕作”,表明当时的生产方式为集体耕作,故C项为正确选项。

B项铁犁牛耕技术与个体耕作方式相匹配,D项也是与一家一户的个体耕作对应,排解B、D两项。

土地兼并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而消灭,并且与材料信息无关联,故排解A项。

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缘由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犁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解析:选B。

材料说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农业的生产力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生产力进展的根本标志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由此推断选B。

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解析:选A。

从材料中“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的描述可知,应当是一种浇灌工具。

选项中只有筒车是浇灌工具,其他三项均可排解。

4.“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家庭经营解析:选B。

材料中所说的工具都是古代农业劳动的各个环节不行缺少的,强调这些工具“样样有”“要健全”,体现了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

5.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致,质量上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工匠优秀,乐观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解析:选D。

2024-2025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情分析

2024-2025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情分析
2024·全国卷Ⅱ
抗战成功后国共力气对比的改变趋势
2024·全国卷Ⅲ
渡江战役中否定列强在华特权
2024·全国卷Ⅰ
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2024·全国卷Ⅱ
争取国际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2024·全国卷Ⅱ
30
抗日斗争农夫热忱
经济
2024·全国卷Ⅱ
依据地建设
2024·全国卷Ⅱ
抗战成功后国民政府经济政策
2024·全国卷Ⅱ
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2024·全国卷Ⅰ
中国现代化历程
2024·全国卷
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的革命主见
2024·全国卷Ⅱ
29
孙中山加强革命领导核心
经济
2024·全国卷Ⅱ
广告与近代思想解放
2024·全国卷Ⅲ
中西习俗的融合
2024·全国卷Ⅰ
电影发展
2024·全国卷Ⅱ
服饰变革与维新思想
文化
2024·全国卷Ⅰ
29
中共成立思想条件
西方文化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2024·全国卷
康有为的儒学相识
2024·全国卷
清末对“德”“才”的新相识
2024·全国卷Ⅰ
41题25材料
清末地方自治背景
2024·全国卷Ⅲ
41题材料题
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的共同因素
2024·全国卷Ⅲ
评论题
汉阳铁厂发展蕴含的现代化启示
二、民国前期
年份·卷别
题号
命题角度
政治
2024·全国卷Ⅰ
2024·全国卷Ⅱ
孟子法制观念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
年份·卷别
题号
命题角度
政治
2024·全国卷Ⅰ
西汉郡级政区改变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题攻略选择性必修1第二课世界多极化第二课时中国的外交

备考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大题攻略选择性必修1第二课世界多极化第二课时中国的外交

大题攻略18 非选择题对“中国的外交”的考查1.[2024湖北,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大国战略竞争升级,粮食、能源、气候等全球性挑战前所未有,文明隔阂、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照旧存在。

2024年、2024年、202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平安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破解当前人类面临的逆境供应了重要理念和思想指引。

①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创建发展机遇,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共同体。

②全球平安倡议旨在为消退国际平安隐患、妥当解决国际冲突供应思路,推动构建平衡、有效、可持续的平安治理架构。

③全球文明倡议则系统阐释推动不同文明沟通互鉴、包涵共存的中国方案,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沟通、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④三大倡议有机统一,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学问,谈谈你对“三大倡议有机统一,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的理解。

解题过程审设问学问限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设问指向:谈谈你对“三大倡议有机统一,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的理解。

设问类型:观点理解类设问包含两个理解层次:一是要说明“三大倡议有机统一”,二是要说明三大倡议“为处于变局中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

第一个方面须要在厘清三大倡议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内在联系,并指出三大倡议统一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其次个方面须要在概括提炼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灵敏调用相关学问说明三大倡议能够给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的缘由。

析材料信息①:全球发展倡议旨在全力破解发展难题、创建发展机遇,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共同体。

调用学问:①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建设一个共同旺盛的世界。

信息②:全球平安倡议旨在为消退国际平安隐患、妥当解决国际冲突供应思路,推动构建平衡、有效、可持续的平安治理架构。

调用学问: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建设一个许久和平的世界。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十第20讲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人教大纲

高中历史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可编辑):专题十第20讲两次世界大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人教大纲

一战后,国际关系方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
立。二战后,先是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确立,
继之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国际关系一直是高考命
题的热点、重点。考查的重点主要是一、二战及战
后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
第一次世 界大战
第二次世 界大战
凡—华 体系
国际关系中心开始 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雅尔塔体系 (两极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的异同及启示 (1)相同点:都是帝国主义的霸权政策和扩张政策 引起的;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决定性因 素;都是民族主义在西方恶性发展的结果;结果都 给世界造成了空前的灾难;都沉重地打击了殖民主 义和帝国主义的势力,改变了主要帝国主义国家间 的力量对比,引起了国际关系格局的重大变化;都 促进了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都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不同点:①背景: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 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 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比较1不同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形成时间一战结束后三四年内二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后不久性质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性质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实质是大国称霸主要国家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的争夺美苏在全球角逐体现意志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美苏两国中心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主要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及战胜国之间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基础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美苏两个大国在势均力敌情况下的妥协调整的关系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资本主义大国与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影响时间相对较短20年的休战范围相对较小在局部地区时间相对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帝国主义战胜国重 新瓜分世界的帝国 主义性质

2022版《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专题史全国卷1)二轮复习:板块2 主题专练 一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专题史全国卷1)二轮复习:板块2 主题专练 一 Word版含答案

板块2热点主题专项训练主题一古今中外各国政治体制的进展演化(建议用时:25分钟)1.(2021·湖北荆门模拟)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利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A.有效加强了中心集权统治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2.(2021·广东深圳宝安模拟)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行得也。

”范镇揭示了()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C.北宋中心分权制度的弊端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3.(2021·湖北部分中学重点联考)宋真宗于997年继位为帝。

1018年,他说:“我即位以来,还没有任命过仆射(副宰相)职位,如今任命向敏中,这是打破常规的特殊的任命,向敏中确定很兴奋。

”这反映了当时()A.君主专制缘于人事的任命权B.科举制度比前代有所弱化C.官职变更失常源于皇权至上D.仆射权力过大导致皇帝猜忌4.(2021·河北邯郸模拟)古代斯巴达的监察官代表平民阶层,政治地位与国王、元老院公平,其职权以监察和司法权为主,与以军事、宗教权力为主的国王和以立法权力为主的元老院有很大的区分。

这反映出监察官的设置()A.推动了斯巴达的政治分权B.确保了斯巴达司法的公正C.保证各阶级参与国家政治D.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冲突5.(2022·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公元61年,罗马市政官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

元老院将死者家中400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

元老院的这一判决()A.带有习惯法的颜色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冲突C.表明成文法亟待制定D.激化了与被制服民族的冲突6.(2021·四川自贡一模)余英时认为:“……英国自从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后,再没有别的暴力革命。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 (1)标志:美国 1787 年宪法的颁布,三权分立体制确立。 (2)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2022版《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专题史全国卷1)二轮复习:板块2 主题专练 四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优化方案》高考历史(专题史全国卷1)二轮复习:板块2 主题专练 四 Word版含答案

主题四古今中外的城市化(建议用时:25分钟)1.(2021·湖南雅礼中学月考)《宋代商业史争辩》中说道:(城市),特殊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取。

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全都。

材料主要说明白秦汉时期()A.城市职能向商业转变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2.(2021·江苏扬州模拟)《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科举制让人埋首功名利禄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3.(2021·山东莱芜模拟)如图是19世纪中期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A.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B.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4.(2021·浙江嘉兴模拟)下图反映的是1950—1985年间我国()A.城镇人口数的变化状况B.外贸总额进展变化过程C.科技人才数量变化历程D.文艺作品出版总数状况5.(2022·安徽江淮十校联考)“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据此,下面关于这一时期“国际分工”表现的表述最贴切的是() A.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分工B.世界工业生产结构布局的分工C.工业化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D.资本、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6.(2021·浙江湖州模拟)1851年英国总人口为1 800万,其中农村人口仅占48%。

同期,德国、俄国和意大利农村人口更是占绝大多数,与英国相比较,这些国家简直是一些“巨大的村庄”。

材料题解题指导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材料题解题指导课件—2023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注: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 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 、历史进步。 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 为主。一般情况下,近年的考题在评价积极影响和消极影 响时,也要注意分清主次,应以积极的为主。
2.意义类 (1)从性质、作用、积极的影响、历史功绩等方面思考。 (2)从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
直到唐代一直没有改变。
——据《魏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8分)
【答案】(1)内容:改镇、戍为州、郡、县,由军事管控变为正常行政化管理; 地方行政机构分等级,据民户多少给予俸禄;中央对地方官吏加强管理;改宗主督 护制为三长制。
巩|固|练|习
(2020全国Ⅰ卷·45节选)
题|型|技|巧
1.影响类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 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 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 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第一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第二种: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思考。
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
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
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6分)
【答案】①西学东渐;②戊戌维新;③清末新政;④民国建立;⑤政府示 范与推行。
材料 表2 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五 Word版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五 Word版含解析

热点主题五谁主沉浮——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追踪世界大国崛起世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崛起之路,或以贸易取胜,或以军事取胜;世界大国崛起具有不同的条件,其兴衰实质反映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

自新航路开辟的五百年来,各国人民为实现强国之梦而孜孜追求,其中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

可以肯定的是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人类共同努力的方向。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定会和平崛起!一、“日不落帝国”的兴衰1.英国的崛起:十七、十八世纪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1)地理优势:新航路的开辟,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贸枢纽,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

(2)经济优势:在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影响下,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实力大增。

(3)政治优势: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4)殖民优势: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

(5)“世界工厂”: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2.英国的衰落:19世纪中后期至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开始下降,“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经济地位动摇,殖民体系崩溃;追随美国。

(1)经济:①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凯恩斯主义,核心主张是政府应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②对中国:参与瓜分中国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20世纪70年代加入欧洲共同体,融入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浪潮。

(2)政治:地位衰落,追随美国,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所在欧盟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轻视的力量。

二、美国的强国之路1.美国的建立(1)美国的独立:1776年美国宣布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1787年宪法:取得民族独立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的政治原则,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教案世界近代史二轮复习主题(二)欧洲三大革命

教案世界近代史二轮复习主题(二)欧洲三大革命

教案:世界近代史二轮复习主题(二)欧洲三大革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课需要学生了解欧洲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三大革命的有关重大事件,以及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从而宏观地把握历史发展的重大线索.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本课的复习,将学生原有分散宏大的知识点梳理成一条有序的线索,使学生在重新解读课本文本的过程中,掌握如何精读课文,如何做题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复习,使学生感受到三大革命的先辈们的光荣足迹和不懈追求的精神,树立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的高尚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授课类型:复习课三.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编排的,必修一政治史,必修二经济史,必修三文化史,他们彼此间既各自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这三本书的内容,我们已基本复习完,今天就其中的一个点展开,学会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序化。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全球通史》材料中的三大革命指的是哪三项内容?政治革命、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讲授新课)一、概念阐释•政治革命:以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主要内容的激烈的政治大变革。

•科学革命:由科学的新发现和崭新的科学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确立而导致的科学知识体系的根本变革。

(既包括科学研究的方法也包括科学的理论成果)•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二、梳理知识材料: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三大革命)这些革命有两个特点可以在这里特别提一下。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配套文档:第四单元单元综合检测 Word版含答案

[同学用书单独成册](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2年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得益于()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进展C.“一五”方案取得的成果D.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力救济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同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史实的把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政府领导人民进行经济调整,大力恢复和进展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至此,方才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后又提出“一五”方案,故可排解A、C两项,D项过于夸大外因,与史实不符,所以应选B项。

2.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一首民谣:“队里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能够降飞机,猪耳能当足球场”。

这首民谣是特定时期的产物。

下面内容与其类似的是()A.“一个南瓜像地球,棚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进太平洋,世界又多一大洲”B.“列宁故国恨蜕色,帝修魑魅狂反华。

七亿神州又奋战,垃圾堆里葬群蛙”C.“大包干,最简洁,干部群众都宠爱,只要能干三五年,收的粮食堆成山”D.“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解析:选A。

从题干“肥猪大又长”等夸张的描述中推断,这首民谣属于“大跃进”时期的产物。

A项中“南瓜像地球”也是夸张,创作于“大跃进”时期。

B项从“列宁故国恨蜕色,帝修魑魅狂反华”推断,描述的是中苏关系恶化。

C项“大包干”属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项是刘少奇同志1947年在东北解放区一次干部会议上讲的,讲话大意是翻了身的农夫分到了田地、牛和农具,生产乐观性提高。

3.“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夫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把农夫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育和熬炼着农夫群众的集体主义抱负。

”这一段材料描绘的历史大事是() A.土地改革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解析:选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二国际政治格局与外交
(建议用时:25分钟)
1.(2015·浙江金华十校模拟)布莱恩·莱瓦克和爱德华·缪尔在《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

这里所说的“殖民化”是指( )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
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
2.(2015·河北邯郸模拟)1970年3月20日,美国在国家安全决定第48号备忘录中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的决定,并通知韩国方面。

作为补偿,9月2日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

这反映出( )
A.美国撤走了全部在韩驻军
B.美国放弃了全球扩张战略
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D.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
3.(2015·贵阳模拟)法国总统戴高乐认为:中国有“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

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

对法国而言,与中国建交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 )
A.消除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联合国的军事、经济制裁
C.实现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冲破美苏两极对峙的坚冰
4.(2015·广东佛山一模)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

反转的主要表现是( ) A.美国奉行单边主义政策
B.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C.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5.(2015·江苏苏北四市一模)1949年12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访问苏联,会见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

1950年2月14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方此举( )
A.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B.希望得到社会主义国家承认
C.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D.借助苏联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6.(2015·湖南株洲一模)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这里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指( )
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B.美苏争夺全球战略资源的问题
C.制约中国西部开发问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
7.(2015·江苏宿迁模拟)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材料二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

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
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据材料二,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主题二国际政治格局与外交
1.解析:选D。

材料中主要论及的是马歇尔计划,属于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故A 项错误;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建立的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是北约组织,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的措施,故D项正确。

2.解析:选D。

美国缩减而非撤走在韩全部驻军,故A项错误;美国调整而非放弃全球扩张战略,故B项错误;美国给韩国军援的同时,并没有撤走在韩全部驻军,故C项错误;美国对韩国政策的变化,表明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故D项正确。

3.解析:选D。

当时正处于世界两极格局时期,中法分属不同阵营,法国面临美国的压力,故D项正确。

结合史实,可知当时只是削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且不是法国面临的与中国建交的主要问题,故A项错误;中法建交没有威胁到世界安全,而且联合国不会
出现B项的行为,故B项错误;法国和中国当时均未实行不结盟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

4.解析:选A。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推行单边主义,故A项正确;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力增强,加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反转”,故B项错误;欧盟成立,欧洲联合由经济走向政治有利于欧洲稳定和发展,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反转”,故C项错误;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而非“反转”,故D项错误。

5.解析:选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友谊与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故选C项。

维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总原则,中方此举不是支持苏联争夺世界霸权,故A项错误;建国第一年就有社会主义国家与我国建交,故B项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6.解析:选A。

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关切到每个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普遍性,故A 项正确;美苏争霸和中国西部问题都是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问题,不能影响全世界每个地区,故B、C项错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较量问题不牵涉第三世界,故D项错误。

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与盟国合作”的信息来概括政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的信息进行作答。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二战后美苏对峙形势从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

……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的信息归纳原因。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的信息来回答中美关系变化;第二小问原因从中美各自国家利益角度思考回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中国外交新局面打开和亚太以及世界和平的角度思考回答。

第四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主要围绕外交要坚持的原则以及处理外交方式等回答。

答案:(1)政策:联合苏联。

原因:共同抗击法西斯。

(2)原因:古巴紧邻美国,严重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原因:都想避免核战争;积极磋商,相互沟通;均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3)变化:由对抗到缓和。

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

影响: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和转机);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处理:要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面对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