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3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合与评价湘教版必修1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合与评价湘教版必修1

第二章整合与评价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4.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知识梳理]1.地壳的物质组成(1)2.地壳物质循环[方法技能]在判读地壳物质循环图时,抓住两个关键的地方:①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而由岩浆岩指向其他地壳物质的箭头有2个或3个;②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箭头的指向是双向的。

[典例巩固]读岩石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

A. ,B. ,C. ,D. 。

(2)在A、B、C三类岩石中,各举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

A. ,B. ,C. 。

(3)在A、B、C三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

(4)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过程的含义。

①,②,③,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岩石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内容。

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C表示岩浆岩,D表示喷出岩,B表示沉积岩,A表示变质岩。

同时要明确各类岩石的实例及特征。

图中①表示外力作用,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重熔再生(高温熔化),④表示冷却凝固。

【答案】(1)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喷出岩(2)大理岩(或片麻岩、石英岩、板岩) 砂岩(或页岩、石灰岩、砾岩) 花岗岩(或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3)B(4)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重熔再生(高温熔化) 冷却凝固地球表面形态[知识梳理]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方法技能] (1)地质构造与找水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储存,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河北省南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解析(解析版)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1.1至1.3所有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6 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

1.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A.①——河外星系 B.②——太阳系 C.③——银河系 D.④——地月系2.下列各组行星中,均属于地内行星的是A.水星、土星 B.水星金星 C.火星木星 D.天王星海王星【答案】1、D2.B【解析】考点:本题组考查天体与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地球。

读地球和火星相关资料比较表,完成第3题。

3.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其主要原因是A.距太阳较远 B.质量太小C.自转周期太长 D.体积太小【答案】3.A【解析】试题分析:八大行星按距日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于火星距日比地球距日较远,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

考点:本题考查宇宙中的地球(太阳系成员)。

天文学家研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结合材料完成4~5题。

4.“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5.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可能没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该行星A.水域面积大 B.大气层太薄 C.距离太阳太远 D.距离恒星太近【答案】4.B5.D【解析】试题分析:4.根据材料,该行星“绕昏暗恒星运转,距地球仅40光年”,这表明这颗恒星不是太阳,但距离地球、太阳都比较近,因此,它属于与太阳并列的其他恒星系统,属于银河系,选B。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1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1学案 湘教版必修1

2.3 大气环境1学习目标考纲要求:大气的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2.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掌握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4.能够用语言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能够初步应用热力原理解释气温变化与分布。

情景导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高处不胜寒”又蕴含了什么科学道理?当南方已是春暖花开时,我国北方还是冰雪覆盖春寒料峭是什么原因?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部分提纲)(二)思考问题普通班:1.读图2-23描述随高度的变化气温的变化特点。

2.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种形式。

3.什么叫做大气逆辐射,其产生的结果是什么。

4.读书中图2-25理解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太阳辐射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5.说明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实验班1.画出气温的垂直分布图,说明成因。

2.画图并说明“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的含义。

(能量的传递过程)3.课本45页活动3题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5.从能量的传递过程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

(三)自我检测普通班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______和反射。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地面辐射:________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部分射向和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使地面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地面辐射从低纬向高纬______。

(2)下垫面因素:影响吸收和______的太阳辐射比例。

(3)其他因素:其中__________的影响最大。

实验班1.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的气温曲线是。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这是由于。

2.读“大气的保温效应模式图”回答:(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辐射名称:A D E F(2)参与B作用的主要物质是、和。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光。

(3)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通过 (字母)实现的,其最强的时候出现在天气,最弱的时候出现在天气。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2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分析】:本内容出自湘教版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第二节。

本节以“地貌”这一地理要素为例,讲述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力量来源。

初中已经学习了地形的几种基本形态,接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就顺利成章了。

这一内容也是对地貌这一要素深层的理解。

本部分内容也为后边章节其他地理要素(如:大气、水)的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技能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体验式学习结合案例式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进而能结合材料对何一个区域地形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家乡地理案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是对生活有用的,增加学习地理的热情,增强对家乡的热爱。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提高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趋利避害的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初中时已经学习了地形的基础知识,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难度就不大了。

由于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的欠缺,在区域定位找出某区域的地形分布情况时会遇到困难。

此时,可采用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这个困难。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一些详实的案例资料,以学案形式发给学生。

课件制作,教具准备。

2.学生:复习初中内容——世界海陆分布图及地形的基本类型,每组准备一盒橡皮泥。

【教学设计】:一、导入:以秦皇岛地区的几幅地貌景观图片导入,使学生明确地表形态(即地貌或地形)的概念。

身边的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

再激发学生探究柳江盆地独特地貌的兴趣。

二、提供地理旅游科考资料:秦皇岛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的相关材料市区以北12公里左右的柳江(大石河的支流)盆地以其独特的地貌驰名中外。

其多为沉积岩层,属于柳江向斜构造。

盆地四周都有大断层存在,柳江盆地就处在地堑之中。

盆地中心有山,其地下岩层受地壳运动挤压力的作用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小的向斜,山体中可以找到花岗岩,这是古代岩浆活动的足迹。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高三年级(上)第1次月考地理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第一单元全部,第二单元大部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嫦娥四号”预计2020年登月,并将在那建立我国首个月球实验基地,读图,完成1-2题月球上的地理环境特征主要有①没有生命存在所需要的液态水②月面昼夜温差大③月球引力大④月壤松软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 ②③④2、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则其可能现测到的现象有①绚丽多彩的极光②拖着长尾的彗星③—闪即逝的流星④轮廓模糊的星云⑤黑子或耀斑活动⑥明亮耀眼的恒星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 ②④⑤⑥2015年7月18日19时50分, “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

读图,定成3〜4题.3、行星属于地内行星的是①木星②水星③金星④火星⑤天王星⑥海王星A.①②B.①④C.②⑤D. ⑤⑥4、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A.岩石B.大气C.液态水D.阳光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读图完成5-6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①圈层 B.②圈层 C.③圈层 D.④圈层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读瀑布景观图。

回答7-8题。

7. 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8. 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B. 水圈C. 地幔D.地核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土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3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3课时学案 湘教版必修1

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那么当热力环流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1.掌握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季节性移动。

2.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3.通过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模拟演示三圈环流和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气压带和风带1.形成因素(1)热力因素:①和极地高气压带。

(2)②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③。

2.三圈环流:④环流、⑤环流、⑥环流。

3.表现:在地表形成⑦个气压带和⑧个风带。

4.季节性移动(1)原因:⑨的季节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⑩移;冬季移。

【答案】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动力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低纬⑤中纬⑥高纬⑦七⑧六⑨太阳直射点⑩北南1.全球大气环流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环流圈?形成了哪些气压带和风带?【提示】全球大气环流大致可以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环流圈。

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南、北纬30°附近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在古代人们把这个恼人的无风带称为“马纬度”;南、北纬40°~60°常年吹西风,且风速很大,给过往的船只带来很大威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提示】南、北纬30°附近为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40°~60°为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

1.地球上的气压带同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 )。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则因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带。

【答案】 C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

3-3大气热力环流(课件)河北南宫中学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3-3大气热力环流(课件)河北南宫中学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4
课堂小结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能 量

辐来 射源

表 冷
根 本
热原 不因

大气 垂直 运动 (对流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
大气 水平 运动 (风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速记:气流垂直运动是热力因素导致, 而水平方向的运动是动力因素所致。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降低压低压

C’
气 升高压高压
A’
热力环流

气压 降低低压
B’
气升高压高压

风 气降低压低压
气升高压高压
冷却 C
受热 A
冷却 B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A
1000米
·C
等压面
··B 等高面 D
PF> PE> PC>
10米
· · E
F
PB


思考:(1)比较点E、F、C、B之间的气压大小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2
知识探究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知识点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
1.相关概念:气压、等压线、等压面 2.大气运动有哪两种?各自的表现是什么? 3.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是? 4.空气密度和气压是什么关系? 5.海拔和气压是什么关系? 6.气温和气压是什么关系? 6.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再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巴山夜雨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稻草烧塔”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湘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湘

低压
A’
高压
B’
低压
1010(百帕)
地面
C
高压 A
低压 B
高压
冷却
受热
冷却
注意事项:
1.热力环流中气压的高低是在同一水平面比较的 2.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3.同一地点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压是刚好相反的 4.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 方为低压区
探究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小组讨论,学以致用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摩擦力
作业设计
1.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应用该原理解 释“海陆风”和“山谷风”。
2.绘制南半球三力作用下风的形成过程图。 3.请你为石家庄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提出几条破霾之策。
高压 1010hpa 地面
3.高空、近地面的水平方向上
,大气是怎样运动的?请在上图
中标出大气运动方向箭头。热Biblioteka 环流的原理解释原理,总结规律
800(百帕)
C’
800(百帕)
低压
A’
高压
B’
低压
1010(百帕)
1010(百帕) C
冷却
高压 A
受热
低压 B
高压
冷却
热力环流的原理
解释原理,总结规律
高空 C’ 800(百帕)
高空风向
aaaaa

近地面风向
水平气 压差异
水平气压 梯度力
课堂练习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A.地面辐射
C.太阳辐射
C) B.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 )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

河北省南宫市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 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涉及的知识内容由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两个部分组成。

教材中均以图文的方式呈现。

热力环流中通过图2-29示意,因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流动与大气气压的变化的过程,再配以文字解释,学生能较易理解。

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过程,图2-31将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合并在同一幅示意图中,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再配以正文与阅读部分,可加深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地理思维还较薄弱。

该部分内容又较抽象,不易理解,并且涉及物理学科中气压、受力分析、力的合成等内容,有些知识学生还未涉及,这些都给学生学习本课造成困难。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可设置预习案,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缩短课上用时,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从直观上加深学生对热力环流过程与风的形成过程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各种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的过程和风形成的过程。

2.通过对各种图像的阅读分析,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提高读图析图能力。

3.能运用所学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大气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培养探索大气环境的兴趣。

2.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的基本原理教学难点: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分析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教学媒体:ppt课件教学过程:理,绘制该城市与郊区的大气运动情况。

市区郊区郊区。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2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2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播放两幅图片,或者是微视频。

内容是火锅上空的水汽往上走;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块,放在桌面上,水汽往桌下沉。

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空气受热,气体膨胀上升;空气遇冷,气体收缩下沉。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热力环流。

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2.运用各种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状况。

理解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一、热力环流(最基本的运动形式)1.概念:由于地面①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气温与气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气压②,气温低→气压③。

(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3.空气的垂直运动:温度高的地方气流④,温度低的地方气流⑤。

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⑥上的气压差。

4.空气的水平运动: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⑦的地方流向⑧的地方。

5.常见的热力环流(1)小尺度: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2)大尺度:季风环流,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形成。

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⑨→空气的垂直运动→⑩→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空气的→风。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原因,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方向等压线,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

2.地转偏向力: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摩擦力:方向与风向,大小与距离地面高度成,高空可忽略不计。

4.风向(1)赤道:受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有摩擦力)作用→风向等压线。

(2)其他纬度高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近地面: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答案】①冷热不均②低③高④上升⑤下沉⑥同一水平面⑦气压高⑧气压低⑨冷热不均⑩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水平运动直接正比垂直于垂直相反反比垂直于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请简述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提示】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3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河北省南宫市奋飞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3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学科年级高一地理教材版本湘教版一、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压的概念、垂直分布的规律2、掌握等压面、等压线的概念及形态含义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规律4、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与速度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图理解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看图绘图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弯曲的含义、等压线的来由及分布规律,并指导学生及时归纳小结知识,实现课堂的巩固.2、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地理学的实用性与趣味性.3、通过展示导学案内容掌握大气运动的受力状况.4、通过老师幻灯演示讲解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与速度状况5、通过左右手定则的演示掌握风向判断的简便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生活实例的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提高学生专注度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通过学生看图、绘图,学生的课堂积极参与让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提升,学习的方法得到启示,那就是眼、脑、手协作起来。

3、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同学间的互助互学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等压面、等压线的概念及形态含义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规律3、理解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的“热岛效应”的成因。

4、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三者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掌握热力环流的规律2、了解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受力状况,掌握大气水平运动的方向与速度大小。

三、学情分析运动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物理学的相关知识还不具备,尤其流体学在物理学当中也算是难度较大的内容,所以这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重要又有一定难度,而且知识容量也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需要幻灯片辅助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考,老师的启发与学生的推演相结合,老师的提问与学生分析相结合,同伴互助,即时练习也是学生课堂的重要活动。

四、教学内容分析大气环境这节内容较多,包含大气的垂直分层、热力环流、水平运动、大气环流等,难度都较大,本课时包含热力环流、水平运动,是大气运动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属于原理性普遍性解读自然界的大气运动原因、规律, 容量大,难度大、高考常考点,非常重要。

3-2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河北南宫中学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3-2大气受热过程(课件)河北南宫中学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夜间,地面辐
白达气天地温射量辐,面不射绝 又大 的 会还大 被气 太 太给部 大削 阳 高地分 气弱 辐面热逆了射,到, 使气温不致降 得过低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 夜阳间辐由射于的没削有弱大作气用的,保月温面 效温应度,升月得球很表高面,辐气射温强很烈高, 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云层 尘埃
太 阳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反射 辐 臭氧大量吸 射 收紫外线
大气
大上界

吸收

散射
吸 二氧化碳、 收 水汽吸收
红外线
大气吸收
气 大辐
大气中的二氧化 气 碳、水汽强烈吸 逆

收地面辐射


地面增温
地面
射向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南宫还中学大-艺地体部”
现象1:月球比地球昼夜温差大
南宫中学-艺体部
课堂小结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
直接 热源
地面
削弱作用
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
宙 空
直接 间
热源
南宫中学-艺体部
课后作业
• 1.关于习题:完成导学案及固学案相关习题 • 2.关于作业本:晚自习听写本节重点知识 • 3.关于预习:预习下一节大气环境(热力环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理解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掌握温室 效应的原理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2学案 湘教版必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2.3 大气环境2学案 湘教版必

2.3 大气环境2学习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原理。

2.初步认知等压线图中气压场的特点。

3.能够正确画出热力环流图和判断等压线图中风向、风力大小。

初步了解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

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部分提纲)(二)思考问题普通班1.画出热力环流图。

简单描述其形成过程。

2. 高空的风受几个力?近地面风受几个力?3. 随海拔升高气压如何变化实验班1.画图并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热力环流图中等压线弯曲的原因和特点。

3.读图2-31描述风的形成过程。

4.画图对比说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不同。

归纳如何在气压场图上画风向。

自我检测普通班1.在下图中画出热力环流图(标出气压高低、等压线、气流运动方向)热冷热2. 画出下列近地面气压场中点的风向(a的气压值1013百帕,b的气压值1015百帕)实验班1.读“某区域等高面与等压面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列表比较A 、B 两地大气物理性质及天气状况。

A 地B 地 气温 气压气流运 动方向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天气状况(2)在图中用“→”画出热力环流。

画出近地面的等压线。

(3)若图示区域热力环流为白天的海陆风,则A 、B 两地为陆地的是________,当地吹________风。

(4)如果A 、B 之间的温差增大,则该区域的热力环流势力将________(增强、减弱)。

2.画出图中各点的风向重点点拨与难点讲解 1.热力环流成因baab2.等压线(1)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气压的国际制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气压以百帕(hPa)为单位。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

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等压线的概念: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

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

“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课时教案

高一地理 第二单元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课时教案

河北省保定三中高一地理第二单元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课时教案推进新课师生阅读教材,并回答(主要是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生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低压。

所以,高空的空气由赤道向极师这种因不同纬度冷热不均,而使赤道地区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形成高气压师以上情况的出现,只局限于地球不动、地表均匀,形成的是单圈环流。

但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现以北半球为例,说明在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大气运动的板书:1.低纬环流和信风带师②在赤道和北纬30③在北纬30④在赤道和北纬30师①赤道和北纬30②赤道地面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使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压;北纬30°的地面形成高压的原因是:来自赤道上空向北流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北纬30°附近偏转变成自西向东的西风,导致“堆积效应”;北纬30°附近的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这种空气“堆积效应”③信风带:在近地面,空气则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右偏成为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同理,在南半球,则形成东南信风带。

东北信风带与东南信风带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形成两个④赤道地区为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北纬30°地区为下沉气流,不易形成降水。

带、东北信风带和东南信风带。

师评价学生绘制板图及填写情况,继续投影三圈环流图,引导学生分析“中纬环流师提出③在北纬30°~60°和北纬60°~90°的近地面间形成的盛行风向及风带名称是④在北纬60°与北纬90小组代表1:中纬环流形成于北纬30°~60°,高纬环流形成于北纬60°~90°。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3.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河北省南宫中学高中地理 3.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案 湘教版必修1

3.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2.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认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3.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学习任务:(一)知识梳理(列出该节提纲)(二)思考问题(根据阅读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1.什么是自然环境整体性。

整体性的表现是什么。

2.描述土壤的形成过程。

3.解释并说明环境各要素对土壤的影响。

4.举例说明气候、地形对植被特点(高矮、疏密、结构)的影响。

5.结合整体性的表现,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三)自我检测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②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③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 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D. 植物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多3.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4.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5.在各种成土的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是:①成土母质②地形③气候④生物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6.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的特点。

湘教版必修一 2.3大气环境1(共24张PPT)

湘教版必修一 2.3大气环境1(共24张PPT)
能量 直接 来源 是地 面
? 有电离层,对无
线电通讯有重要 作用。
以平 流运 动为 主,
多晴朗天气,利 于高空飞行,臭 氧层保护地球生 物免受过多紫外 线的影响
对流 天气现象复杂多 运动 变。云、雨、雾、雪等天 显著; 气现象均发生在本层
南宫中学 地理组
名 高度 温度 成因 运动
高 200 层 030
南宫中学 地理组
3.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 大气吸收 大气逆辐射 气温升
体排放 → 地面辐射 → 增强,保温 → 高,全球
增多 增多
作用增强 变暖
4.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气温低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能力弱,气温低。
海拔
光照时间
资 源
气象条件
南宫中学 地理组
纬度因素、下垫面因素、其它(气象-光照时间)???
能量散布面积 密集度 光照
太阳高度
强度

大气路程
削弱能力


海拔 【大气组成】
光照时间
资 源
气象条件
南宫中学 地理组
⑤意义 a1气温日变化规律: a2气温年变化规律
b1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 b2气温的海陆变化规律
南宫中学 地理组
•拓展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的应用
现象
原因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白 天时,房间里、树阴下明亮
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辐射 的方向,使之到达地平线上或者太阳不能直接照 射的地方
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 红色光线波长较长,难被散射,穿透力强,以红
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那么当热力环流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会是怎样的情形呢?1.掌握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季节性移动。

2.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3.通过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模拟演示三圈环流和对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气压带和风带1.形成因素(1)热力因素:①和极地高气压带。

(2)②因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③。

2.三圈环流:④环流、⑤环流、⑥环流。

3.表现:在地表形成⑦个气压带和⑧个风带。

4.季节性移动(1)原因:⑨的季节移动。

(2)规律(北半球):夏季⑩移;冬季移。

【答案】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动力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低纬⑤中纬⑥高纬⑦七⑧六⑨太阳直射点⑩北南1.全球大气环流大致可以分为哪几个环流圈?形成了哪些气压带和风带?【提示】全球大气环流大致可以分为低纬、中纬和高纬环流圈。

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2.南、北纬30°附近风不会轻易来这儿做客,在古代人们把这个恼人的无风带称为“马纬度”;南、北纬40°~60°常年吹西风,且风速很大,给过往的船只带来很大威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提示】南、北纬30°附近为下沉气流,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40°~60°为中纬西风带,常年盛行西风。

1.地球上的气压带同属于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有( )。

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③副极地低气压带④极地高气压带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解析】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形成低气压带;两极地区则因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带。

【答案】 C戴维的居住地与工作地为英国西部沿海的两个不同城市。

夏季,由于受够了堵车,戴维采用在海面上依靠顺风冲浪的方式上班,这比他乘车快10分钟左右,但下班只能乘车回家。

据此回答第2题。

2.戴维冲浪所借助的风最有可能是上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解析】英国地处北半球中纬西风带,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答案】 D信风气流汇合形成的狭窄气流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

据此回答3~4题。

3.受赤道辐合带控制的地区( )。

A.气旋活动频繁B.气温年较差大C.盛行下沉气流D.位置随季节变化4.赤道辐合带控制地区最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

A.锋面雨B.对流雨C.地形雨D.台风雨【解析】第3题,受赤道辐合带控制的地区地转偏向力较小,气旋活动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气温年较差小,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第4题,赤道辐合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最主要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

【答案】 3.D 4.B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互动探究] 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就全球范围来看,是否能形成热力环流,为什么?试在下图中画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2)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形成三圈环流,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为什么只能到30°纬度附近?来自低纬的高空气流在30°纬度附近高空堆积的后果是什么?(3)请画出0°~30°纬度之间的近地面风,补全低纬环流圈。

(4)在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除一部分气流流向赤道低压带以外,还有部分气流流向更高纬度,会形成什么风?极地高压流出的气流会形成什么风?(5)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在60°纬度附近汇合会导致什么后果?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分别是如何形成的?(6)通过以上分析,在地球表面形成了哪些气压带?在下图中标出其位置和名称。

【答案】(1)能。

赤道接受热量多,空气受热上升→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空气冷却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这样,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形成单圈环流。

如图所示。

(2)现实中的高空气流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外,还受地转偏向力作用,赤道吹向两极的高空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30°纬度附近偏转成平行于等压线的西风,从而不能继续向两极移动。

受重力作用下沉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3)如图所示。

(以北半球为例)(4)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度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西南风,南半球形成西北风;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北半球形成东北风,南半球形成东南风。

(5)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向低纬方向流动的高空气流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上空,随后转为下沉气流,形成中纬环流;流向高纬方向的气流在极地地区下沉,在副极地与极地之间构成了高纬环流。

(6)形成了七个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

六大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

[归纳总结] 三圈环流图解气压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互动探究] 1.结合教材图2-33“风带和气压带移动示意”,以赤道低气压为例,其形成是因为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接受太阳光热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成。

观测图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在不同节气的位置有何变化?【答案】太阳直射赤道时,大致以赤道为中心;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移到赤道以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移到赤道以南。

2.以教材图2-33太阳直射赤道时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平均位置为参照,观测其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时的气压带、风带的相对位置有何变化?【答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移。

3.总结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答案】由于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太阳直射点随季节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随太阳直射点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归纳总结] 图示归纳气压带及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1.读大气环流示意图。

下列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动力上升B.②为高空西风C.③为热力下沉D.④为东南信风【解析】依据纬度可知,①为热力上升;②为高空西风;③为动力下沉;④为东北信风。

【答案】 B2.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移动规律是( )。

A.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B.夏季南移,冬季北移C.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解析】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答案】 A3.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的名称。

A. ,B. ,C. ,D. 。

(2)图中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的有,热力原因形成的有,动力原因形成的有。

(用字母表示)(3)在气压带之间画出各风带的风向,并标注出各风带的名称。

(4)在图中标注出极锋,它是由和气流交汇形成的。

【解析】本题考查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各风带的风向。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2)A、C A、D B、C(3)图略。

(4)图略(60° N附近,朝北极倾斜)。

西风极地东风【答案】①副热带高气压带②信风一、选择题1.6月份在北半球,12月份在南半球的气压带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解析】地球上的气压带由于季节的变化而南北移动。

能够在南北半球之间移动的气压带只有赤道低气压带。

【答案】 D2.下图为三圈环流的组成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B.②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C.③处气压带的形成一定是动力因素D.在①③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处气流呈上升状态,因此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从上升形式来看,赤道附近地区与之相符,故为赤道低气压带,由热力因素形成;②处有锋面存在,在三圈环流的组成中,只有位于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低气压带有极锋的存在,由动力因素形成;③处为下沉气流,在全球气压带中,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都为下沉气流,而二者成因不同,故不能断定为动力因素形成;三幅图中,在①②影响下的地区较为湿润。

【答案】 B读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 N地区盛行下沉气流B.10° N~20° N地区盛行东南风C.20° N~30° N地区盛行西北风D.30° N~40° N地区盛行西南风【解析】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20° N~30° N,故30° N~40° N 地区盛行西南风。

【答案】 D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3月份、春季B.乙图表示7月份、夏季C.甲图表示9月份、秋季D.乙图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从甲、乙两图气压带的位置可知,甲图为北半球的冬季,即1月份;乙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即7月份。

【答案】 B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6.图中字母b所示风带的风向是( )。

A. B. C. D.【解析】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的中心点是南极点,a位于30° S~40° S,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b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南的西风带,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

【答案】 5.B 6.B二、综合题7.读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

(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明图中Ⅰ、Ⅱ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解析】读图可以看出,位于赤道上的赤道低气压带(图中的A)的位置在Ⅰ阶段偏北,说明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在Ⅱ阶段偏南,说明为北半球的冬季,主要是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

受赤道低气压带终年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图中的B为北半球的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北风。

【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Ⅰ图气压带位置比Ⅱ图偏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