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版)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附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饮湖上初睛后雨二首(其一)【宋】苏轼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正宫】塞鸿秋·湖上即事【元】张可久断桥流水西林渡,暗香疏影梅花路。

蹇驴破帽登山去,夕阳古寺题诗处。

树头啼翠禽,水面飞白鹭。

伤心和靖先生墓。

【注】和靖先生:北宋林逋。

他曾隐居西湖孤山,种梅养鹤以自娱,卒谥和靖先生。

其墓在孤山东麓。

(1)下面对两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诗第一、二句描绘西湖一天之景:早晨天色朦胧,晨曦染红群山;傍晚阵雨飘至。

B.张可久的小令中,“正宫”是宫调,“塞鸿秋”是曲牌名,“湖上即事”是题目。

C.“暗香疏影梅花路”句化用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巧妙描绘梅花特征。

D.张曲尾句的“伤心”直抒胸臆,抒发作者对林和靖先生之死不甘而又无奈的心情。

(2)两首诗歌所描写的西湖之景的特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重难点知识梳理与训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重难点知识梳理与训练(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重难点知识梳理与训练(附参考答案)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也是高中语文复习的重点之一。

突破高考诗词鉴赏重难点,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好它。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

作为阅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

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1.抓住两种“情语”(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如2017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了作者的心绪。

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之声,更增烦恼。

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

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

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具有独特意义的表明时间、地点的词语。

如春(常有伤春之意)、秋(常有悲秋之意)、节日(常有向往团圆之意)、夜晚(常有夜不能寐之意)等词语,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注。

如塞外(常含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之意)、他乡(常含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常含仕途不顺之意)等词语,需要引起注意。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09古代诗歌的鉴赏(含解析)

专题09 古代诗歌的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桂枝香·观木樨①有感,寄吕郎中陈亮②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③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④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注】①木樨:桂花的一种,逢秋开放,花小香浓。

②陈亮(1143—1194):一生力主抗金,忧心国事。

此词或作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秋。

陈去看望曾任礼部郎官的吕祖谦,两人纵论天下大事到夜半。

吕说:不要以为当世不能用您。

并对陈亮表示支持。

陈很快慰。

③三十六宫:这里借指人间。

④芙蓉:暗指杜甫“芙蓉小苑入边愁”之句。

1.下阕“芙蓉只解添愁思,况东篱、凄凉黄菊”一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用“芙蓉”语典表达边愁:秋芙蓉盛开,未尝不美,但一想起含有边关烽火之忧的“芙蓉小苑入边愁”,作者只能倍添愁思了。

②用“东篱黄菊”典故反衬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黄菊只能助人凄凉,暗指陶渊明遗世高蹈的做法不足取;而桂子可“唤回春意”,表达了作者积极用世的热忱。

2.此词处处摹花之魂,又处处见作者风骨,你从词中读出了哪些崇高之美?请结合写桂花之处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积极用世的热忱:桂花来自月宫,但“不辞”散落人间,而且愿“三十六宫都足”,可见作者积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高三语文总复习 专题九 古诗歌鉴赏教学方案 新人教版

高三语文总复习 专题九 古诗歌鉴赏教学方案 新人教版

专题九古诗歌鉴赏[复习建议] 本专题建议用时7课时[考题试做]1.(2012·江西高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 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诗歌材料选择的是宋代词人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

这一问“概括意象内涵”并“分析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在深入理解这首词的前提下作答。

答题步骤:先根据词的内容分别分析“杨柳”“飞絮”分别代指什么,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词人作词时的思想感情。

(2)分析两首词不同词句的异同,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分析概括课件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分析概括课件

12/9/2021
第十七页,共八十七页。
于蔡急而魏应也,齐、赵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诛之,物力殚 屈,故朱泚乘以为乱。此非它,速于扑灭也。今陛下独不能 少忍,俟蔡平而诛镇邪?”时帝业已讨镇,不从。终之,蔡 平,镇乃服。初,讨蔡,以宣武韩弘为都统,又诏河阳乌重 胤、忠武李光颜合兵以进。贯之以为诸将四面讨贼,各速进 取,今若置都统,又令二帅连营,则各持重养威,未可以岁 月下也。亦不从。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贯之策云。
但有一点往往是一致的,那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多是文
中议论性的句子。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甄别筛选,以
便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12/9/2021
第三页,共八十七页。
学案引语 高考文言文,概括分析试题是文言文考查的常 考点和重点,并且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分值 为 3 分。此题一般涉及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及对人物 的整体把握,所以在做题前最好先读一下这道试题 的每个选项,对于理解文本很有帮助;同时命题者 在设制试题时,难度不会很大,但是设错点会比较 隐蔽。要熟悉命制错误选项常见的四大干扰方式, 如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时空错位等。
12/9/2021
第二十六页,共八十七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 明日受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 部侍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2021
第二十一页,共八十七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项是( )

通用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考点重点突破课件古代诗歌鉴赏含详解 (一)

通用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考点重点突破课件古代诗歌鉴赏含详解 (一)

通用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考点重点突破课件古代诗歌鉴赏含详解 (一)随着高考的逐渐临近,各位考生的复习备考也越发紧张,而语文作为高考的科目之一,在备考过程中也备受重视。

如何从繁重的复习内容当中找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是每位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一个通用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考点重点突破课件,其中古代诗歌鉴赏含详解,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语文,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通用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考点语文复习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轮复习规划,不死板地按书本逐页背诵是不太实际的,在往复中规划出我们复习的重心,从而更好地掌握各个考点。

该课件中制作了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考点,包括诗歌鉴赏、文学常识、现代文、古代文、阅读等方面的考点。

学生们可以根据个人重点安排,逐步深入掌握,从而更好地进行复习。

二、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并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该课件中针对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详细的解析,包括三句话句型、对仗句、描绘景物句、写人句、写物句等各个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技巧。

三、重点突破复习的重点就是突破的重点,该课件中精选出语文高考中重点和难点,挑战学生们的瓶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记忆和应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努力将突破难点的重点记忆深化,以更好地完成考试的任务。

总之,在备考语文的过程中,通用版高考语文轮复习考点重点突破课件是不可缺少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各个考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应对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可以科学利用该课件,根据自身掌握程度,合理规划时间,切实做好备考的各项工作,全面展示语文实力,达成理想的目标。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一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古诗词鉴赏(说明: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题点一人物形象——因形悟神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

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都有客观的人物形象。

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假设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

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土。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

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_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课件: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 Ⅲ 核心突破三

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人教通用课件: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 Ⅲ 核心突破三

核心突破三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妙在何处?“法”“情”合一第二部分 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 Ⅲ 核心突破 落实比方法更重要核心内容 导图概览理解必备知识 构建表达技巧网络掌握关键能力(一) 区分四组易混的表达技巧掌握关键能力(二) 精准判断技巧,精准分析效果表达技巧也称艺术手法,是指作者为了强化某种效果,在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情达意时所采用的各种积极手段,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

四者间尤其是前三者的分界并不鲜明,部分技巧或手法有着归属上的交叉。

构建表达技巧网络理解必备知识一、修辞手法鉴赏修辞手法,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辨认出修辞手法,二是说出表达效果。

古诗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双关、互文等。

1.比喻“以彼物喻此物也。

”比喻通常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主要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回答时不必分清是哪类比喻,但在判断时要用心辨别。

明喻很好判断,暗喻、借喻则需要结合语意判断。

赏析时,应抓住本体与喻体间的关联,扣住相似处分析,可用“将……比作……”的句式。

2.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古诗主要使用前者。

(1)拟人。

拟人是指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使被描写的对象更加鲜活,意蕴更加丰富。

赏析时,应注意指明事物是被拟作了人的何种特点,应结合诗歌原句尽量具体回答,可用“赋予了……以人的……”的句式。

(2)拟物。

拟物是指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被描写对象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

回答比拟手法时可以不分拟人、拟物,直接答“比拟”,但我们习惯上是要分的,如是“拟人”就答成“拟人”。

3.借代借代俗称“换名”,指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物来代替。

借代的主要方式:(1)部分代整体(如用“帆”代指船)。

(2)特征代本体(如用“旌旗”代指军队)。

(3)具体代抽象(如用“烽烟”代指战争)。

借代可以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强化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ⅲ 微专题(一)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ⅲ 微专题(一)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

(人教通用)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微专题(一)讲义(含解析)不分版本古诗词鉴赏[专题微语] 古代诗歌的比拟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拟鉴赏多了一道“作比拟〞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拟。

其比拟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拟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拟;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拟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拟;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拟;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拟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拟鉴赏应遵循的根本原那么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比照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形象异同比拟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艳丽;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

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解析

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野兴陆游鬓边莫笑久星星,造物常钟我辈情。

每带余酿蹋花影,又和残梦听莺声。

轩窗风过书答乱,洲渚潮生钓艇横。

韩子未除豪气在,文章都待不平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嘲衰老,说造物主常常钟情于我,很久以来我就已经两鬓斑臼了。

B.颔联写诗人的雅兴,常常带着几分醉意月下赏花,朦胧的睡梦中听莺鸣。

C.一个“横”字形象地写出了钓艇随意停放的状态,又写出诗人自适自足的情态。

D.全诗紧扣标题,蹋花影、听莺声、读书、垂钓,从白天到晚上,层次清晰。

(2)最后一联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③!【注】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

②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生子何须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感叹“生子何须似仲谋”。

二者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一课件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一课件

题点二
物象——因物寻志
理解必备知识
物象与景象的不同
事物形象(物象)是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 咏梅》中“梅”
的形象。它不同于景物形象。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 诗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 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 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同一种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 可以是事物形象。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物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 则是景物形象。
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而意 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 术境界。
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 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意象 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意 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 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杜甫的《绝 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总之,意象和意境是
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
表现烂漫的春光。
二、领悟意境特征 3.(2017· 天津)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人教通用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Ⅱ讲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人教通用版)高考语文新增分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古诗词鉴赏Ⅱ讲义(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古诗词鉴赏总体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简释:“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分项考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简释:该考点规定了鉴赏的内容。

①形象。

它也叫意象,包括景物、事物、人物三类形象。

②语言。

包括品味词语、明确风格。

③艺术技巧。

指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手法等。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简释:评价包括内容主题的评价、思想感情的评价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评价”要求较高。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试题不多,倒是分析概括诗歌思想感情的试题较多。

年份卷别诗题体裁题材三年试题考点题点题号题干分值2016 卷Ⅰ《金陵望汉江》五律即景抒怀诗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鉴赏形象景象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概括感情典中情卷Ⅱ《丹古体题画8 如何理解曹5分读懂诗句子理15 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探究思想感情结尾感情1.选诗特点(1)由非名家到名家,名家作品或将回归。

(2)唐宋为主,律诗为主,偶有绝句和词。

(3)题材轮流,偏爱即事(景)抒怀诗,选材关注家国情怀。

(4)难易适中,稍偏难点。

2.考点、题型特点(1)考向涵盖所有考点,偏重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理解、分析。

(2)题型由一道选择题(或单选或双选)加一道主观题构成。

选择题注重诗句的基本理解,主观题考深层次理解,尤重思想感情、表达技巧的分析。

全国卷Ⅰ1.(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读标题,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野歌”意思是在田野中放歌,有抒怀明志之意。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微专题(二)讲义(含解析)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微专题(二)讲义(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 专题微语 ]古诗选择题在2017 年强势回归后已成为全国卷考察的保存题型。

在经过“五选二”到“四选一”的外面变化后,虽然难度略有降低,但其考察的内容是有始有终的,并且关于考生来说,它应是考生的必得分题。

所以,掌握这类选择题的选择策略至关重要。

一、充足认识古诗选择题的题型特色1.要点突出选择题的设题点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感情等考点为主,同时有向文学、文化知识浸透的趋向,但从这两年的命题实践看,其设题要点是放在诗意理解上,即对诗中要点句子、要点词语的理解。

选择题侧重诗句的基本理解,主观题考察深层次理解,二者形成优秀的搭配。

2.依诗定序不论是“五选二”式仍是“四选一”式,选项的先后次序都保持与原诗语句次序大概一致。

3.设误细微命题者采纳误解原意、弄错对象、惹是生非、过分解读及任意引申等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特别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4.读懂助手虽然解答该题要全面、仔细地阅读诗歌,但有时是边阅读边判断思虑,不论是选择适合的或不适合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绝大部分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确理解诗歌的过程,题目答对了,诗歌也就基本上读懂了。

所以,它是帮助理解诗歌的极好的“手杖”,更有助于下一道主观题的解答。

二、读懂悟透诗意,正确理解词句读懂悟透诗意,正确理解诗句是答好选择题的核心要领。

1.读懂诗词的基本义思,正确理解诗句中波及的要点词有些选项看似考察对诗句赏析正确与否,实质上只须认识诗词的基本信息甚至某一要点词即可发现错误原由。

如 2018 年全国卷Ⅰ第 14 题 B 项“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困的命运”就是对诗句“男儿屈穷心不穷”中第一个“穷”字的错误理解。

2018 年全国卷Ⅱ第 14 题 D 项“浓黑墨汁,也映照着烛光纵横飞溅”是对诗句“烛光相射飞纵横”中的“相射”的错误理解。

所以,要把词语、句子作为平时的文言词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有关系想,在脑筋中复生诗词所说光景,由此确立词义、句意究竟是什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突破新课标人教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突破新课标人教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打破叶冬彦《考试纲领》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 E。

鉴赏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一般小说、戏剧中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一样,它既能够是人物形象,也但是情形,或拥有必定象征意义的事物。

(1)人物形象: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两种状况,一是指诗歌中创建的人物形象。

如 2020 年湖北卷《汉宫秋》第三折 [ 梅花酒 ] 写出了单独返回王宫的汉元帝悲凉孤单的形象。

又如《孔雀东南飞》中塑造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琵琶行》中塑造的琵琶女的形象等。

二是指诗歌中的抒怀主人公形象,这类形象一般就是作者自己。

如 2020 年全国卷 II 中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静静呆坐的神情,反应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好,它能够是人物的一个神情、一个笑脸、一个动作、一个奇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作者经过精当的描绘,以精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应人物的思想感情。

而这些形象常常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增补。

如:“君家哪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老乡。

”(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绘船家男女青年首次会面时情形。

刻画了一个热忱大方、聪慧机灵的少女形象。

“百战疆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白《参军行》)——有装束(铁衣碎)描绘,有行动描绘,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豪形象。

(2)景观场景:一般有情形描绘,场面描绘,色彩描绘等等。

自然,诗中的光景也是人物(常常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必定的主观色彩。

如:“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讲义(含解析)

(人教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九古诗词鉴赏Ⅲ核心突破四讲义(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观察那些写诗吟词的古代诗人,就会发现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1.人生理想与人生道路古代诗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

“儒”和“道”成了诗人的两大思想主流。

“穷”即政治失意,人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人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人生。

古人“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人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

“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2.喜怒哀乐的缘由古代诗人的情感无非就是“喜怒哀乐”四字,同常人一样。

但引起这些情感的缘由却与众不同:(1)喜乐。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很少见,让他们“喜乐”的大致有三方面因素:①自然。

祖国各地大好河山优美多姿。

②国家。

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③人生。

隐逸生活闲适、自由;政治得意,功业有成。

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人(友人)团聚,回归故乡。

(2)悲愤。

这种情感在古诗中最为常见,有人说,中国古代诗词是用“愁”做成的,让他们悲愤、忧愁、痛苦的因素较为丰富、复杂:①国家。

报国无门,山河沦丧,小人当道;统治者穷兵黩武,当权者昏庸腐朽。

②百姓。

人民遭受苦难,剥削者压榨人民。

③亲人。

相思不得相见。

④友人。

依依不舍的留恋,离愁别恨,牵挂、担忧、关切。

⑤历史。

昔盛今衰,王朝兴替;借古讽今,由历史寄托怀才不遇、统治者昏庸、壮志难酬等。

⑥人生。

不得志,仕途失意,被贬谪;人生短暂,年华易逝;年华已老,壮志未酬;客居他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说明:在诗歌中,形象与意象是可以合二为一的,但从理论上看,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意象是隶属诗歌形象的,诗歌形象所指范围广,既可是具体的,也可是抽象的情感或理趣;而意象只能是客观的、具体的。

诗歌形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情、理等,而意象通常只是自然景象、物象。

)题点一人物形象——因形悟神人物形象大致有两类:一是主观形象(作者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即作者自己);二是客观形象(作者描写或刻画的人物)。

每首诗都有抒情主人公形象,但不一定都有客观的人物形象。

诗中客观的人物形象只是抒情主人公抒情达意的途径之一。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周瑜,风流倜傥,指挥若定,是词中的人物形象,而那中年失意、壮志未酬又略显旷达的苏轼,就是主观形象。

`结合课本知识填空。

《琵琶行》一诗中的客观人物形象是琵琶女,其形象特征是年老色衰、沦落江湖。

主观人物形象是作者(白居易),其形象特征是怀才不遇、沦落江湖、忧愁痛苦。

古诗中八类人物形象及其特征①正直之士: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②爱国之士: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③隐士: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④失意之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⑤报国之士: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⑥游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⑦疆场将士:献身边疆、反对征伐。

⑧痴情儿女:缠绵悱恻、爱恨情长。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这首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

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_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渴望建功立业。

诗人担心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表现了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②忠君报国。

诗人在被贬的情况下,仍心念皇帝的恩泽,想着为国效力,有所作为。

③操行坚正,克制理性。

诗人无辜遭贬,但还是想着“未报恩波”,体现了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是克制理性的表现。

(也可答成“以天下为己任”“怨而不怒”“志向远大”等,意思对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父岑参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

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朝从①滩上饭,暮向芦中宿。

,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

竿头钓丝长文馀,鼓枻②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注①从:向,就。

②鼓枻:划动船桨。

诗中的渔父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寄情山水,品质高洁;②隐姓埋名,居无定所;③放浪形骸,享受脱离尘世的舒适。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要从四个关键处阅读、思考:1.借助诗作,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

借助诗题、正文、注释等信息,大致了解他是何人、有何事,为“解人”做铺垫。

2.紧扣细节,凸显精神。

即紧紧扣住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装束等描写语言,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借助环境描写(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揣摩人物形象特点。

3.结合技巧,抽取人物形象。

即由诗歌人物多侧面、多素描、多背影的特点,借助铺垫、烘托、反衬等手法,归结人物形象。

4.联系诗人处境。

诗人在异地他乡、羁旅途中、贬谪路上,也许有着一些牢骚和不满,在其他处境中诗人的内心也许充满正能量。

选入高考的作品,大都体现了古代诗人的正面形象。

联系时,一定要将此处境兼顾到理解人物形象中去。

另外,要关注分析概括两类人物形象的“大同小异”。

“大同”指的是上面说的四种方法。

“小异”指的是分析概括诗中人物形象(客观人物形象)更多要借助其自身的描写,而分析概括诗人自我形象(作者),还要借助诗人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及缘由等外部因素。

题点二物象——因物寻志;事物形象(物象)是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

它不同于景物形象。

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全诗主要描写该物的特点,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一种事物,可以是景物形象,也可以是事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物象,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雁(其一)杜甫万里衡阳雁①,今年又北归。

双双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系书元浪语③,愁寂故山④薇。

注①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

②瞻:往上看,往前看。

③浪语:妄说,乱说。

④故山:喻家乡。

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全诗塑造了大雁北归时苍凉与落魄、急迫与凄凉的形象。

寄托着诗人无限的感怀,表达了诗人苦于漂泊羁旅的孤独凄凉之情和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的愁绪。

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的方法和步骤,关键在于因物寻志,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其特点。

1.抓住描写、抒情、议论的关键词语,把握物象本身的特点,尤其注意其外在特征和内在神韵。

,2.根据物人一体的原则,联系诗作背景感悟“物”中情志。

3.答题时应特别注意把“物”与“志”结合起来。

题点三景象(含意象和意境)——融情造境景物形象就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即意象。

意象是指诗人为抒情或言志而精心挑选的客观自然景物(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等),但这些客观物象加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之后,便成了诗词中的意象。

而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它是既依托意象而产生又超越具体物象的,通过读者联想和想象才能进入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古诗词中,意象和意境是密不可分的:意象或意象组合构成了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和途径。

一般说来,意象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咏物诗大多如此,如王冕的《白梅》只描写了白梅一种景物;意象组合(列锦、交叉)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的意境,从而表达一种基调或某种氛围,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更是采用多个意象来描绘图景的典范之作。

总之,意象和意境是互相依存的,但并非所有的意象组合都能构成一个意境,正确地把握二者关系,还需要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来沟通景与情、情与理的关系。

当然,意象和意境在使用范围和读者获取途径上明显不同:前者属于个体概念,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表意的典型物象,我们可以在诗词中数出来;后者是一个整体概念,是“象外之境”,它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外在的艺术形象表达,通过联想和想象,融入自己的心理体验才能悟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由于“意境”一词较为复杂,故在高考中常用“氛围”(偏重外部环境)、“心境”(侧重内心世界)、“境界”(外部与内部的融合)等词语称呼。

1.请指出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所用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回之鸟。

2.试比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意境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句意境属豪放类,雄浑开阔。

借助“平野”“大江”等阔大意象,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的意境,借以表达诗人的渺小与孤独。

后句意境属婉约类,凄清冷寂。

早上醒来,不见情人,但见杨柳稀疏,晓风习习,残月斜照,整个画面显得孤独冷清,表达了词人与情人分别后的凄凉伤感之情。

~古诗常见意象内涵松梅菊竹寓高洁,借月把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落叶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寓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古诗常见六种意境豪放类: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

.清幽类: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

伤感类: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

婉约类: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

超脱类: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

华美类: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一、掌握意象“三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杪江亭有作[注]刘长卿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本诗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孤雁”和“千万山”是诗人在江亭所见的景物。

这两种景物勾起了诗人的联想,景中寓情。

②“孤雁”表现了此时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孤独无依的。

③“千万山”写出了诗人此去前路险远,也写出了人生之路前途迷茫。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①舟中作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②鹖(hé)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本诗颈联描写舟中江上之景,诗人选取的“蝶”“鸥”两个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特点:往来自如或自在轻快。

~(2)作用:以乐景衬哀情。

布幔闲卷,蝴蝶翩跹,穿空飞过,白鸥轻快地逐流飞翔,远远离去。

诗人描绘了一幅蝶、鸥自由往来的美好画面,反衬出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异地的困苦之情;在如此情境下仍思虑朝廷,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困苦中心系国运安危、担忧时局多难的悲悯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