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内容,正确朗读课文;2.能够认识并掌握本单元生字词;3.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主旨,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主要内容;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四、教学内容1. 课文讲解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一位小朋友在家里的园地中拾到一只小动物,最终体会到和动植物相处的快乐。

通过课文教学,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教育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生字词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主要围绕着与园地、动物有关的词语,通过图片、造句等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

3. 朗读训练通过课文朗读、小组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培养自信心。

4.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写一篇关于家庭园地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唤起学生对家庭园地的回忆,引出本次课的主题。

2. 课文讲解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讨论文中的生字词和词组。

3. 生字词学习通过图片、造句、课文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4. 朗读训练个人朗读、小组朗读,提供语音、语调指导,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

5.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园地的文章,关注语言表达和逻辑性。

六、教学反馈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的教育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以上为本次《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第1课时教案(定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故事背景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要词语的解释和运用。

3.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1.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的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3.理解作者通过本文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表达个人感悟。

四、教学准备1.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2.黑板和白板3.针对课文的练习题和活动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简要介绍《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新词逐个教授生字词语,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3.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并提问确保他们理解文章意思。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从情节、情感和主题等方面进行讨论。

5. 情感表达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感想,引导他们思考爱国情感的培养。

6. 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引导学生感受爱国情怀,并通过分析课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布置的作业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写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品质的培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古典文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教材内容包括《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经典文学作品,以及与之相关的语文素养训练项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激发对文学的兴趣,提高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同时,学生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情感。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表演教学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品背景,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典文学作品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阅读。

之后,教师选取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心得,引导全班学生共同讨论。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集体备课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第四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湖心亭看雪》、《故郡行》、《寻春》、《点绛唇·人面桃花》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涵盖了诗歌、散文和曲赋等不同文体,旨在启发学生对文学的情感体验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不同文体的课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帮助学生领会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人生感悟,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成长,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课文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对比不同文体在表达方式和情感传达上的差异。

3.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结构。

2.教学难点1.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把握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对比不同文体之间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策略1.打造情境,让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想。

2.提问引导,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

3.启发式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音画启发或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分组讨论法:根据课文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课文背后的意义。

3.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学生表演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六、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环节•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图片或视频展示,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本节课的内容主题。

2.正式学习•教师介绍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和句式结构。

•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解读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

3.课堂练习•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相关课后练习,巩固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自强不息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美德为题材,共编排了五篇课文,其中《范仲淹的故事》,《体育课》,《虎口藏宝》是精读课文,《顶碗少年》,《失去的一天》是略读课文。

这五篇课文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耐人寻味,从不同角度给人以启迪,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制勇敢,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像一把把金钥匙开启成功之门,更像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人们不断超越自我的人生道路,鼓舞人们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1、认识16个字,会写36个字。

2、通过学习单元文章,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启迪,学习自强不息,刻苦学习,机智勇敢,勇于拼搏,奋发向上的美德。

3、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4、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注意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语句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注意体会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语句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教学策略:课堂上,字词教学多放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在词义的理解上,教给学生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文字,体会其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课文学习要点面结合,立足整体,关注重点,相辅相成,重视引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1、《范仲淹的故事》教学时,重点引导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体育课》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是本课教学重点,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是教学重点。

3、《虎口藏宝》体会纳塔利的聪明、机智和勇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的特点是教学难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教案及教学反

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主要围绕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展开。

该单元主要涉及课文内容包括《抱薪救火》、《井底之蛙》和《长干行》,通过这些文章的阅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古代人民对困难所持的顽强精神与美好向往。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抱薪救火》、《井底之蛙》和《长干行》的内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做好主旨概括;
•难点:运用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困难时候的经历,激发学生对困难克
服的渴望;
2.学习《抱薪救火》: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组讨论困难时
的应对方式;
3.学习《井底之蛙》: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井底之蛙的心理
活动;
4.学习《长干行》:学生跟读课文,辨析诗词意境,展开情感分享和表
达。

五、教学方式与手段
1.课堂讲授结合小组合作;
2.角色扮演,情感表达;
3.课件辅助。

二、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古代诗文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打算采用更多的情感互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文背后
的深刻含义。

同时,我会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表达。

最后,我还会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语文学习中受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成语故事的来源和意义。

2.能够正确朗读成语,并理解其含义。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成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够听懂他人讲述成语故事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语文园地四》中所涉及的成语及其故事。

2.教学难点:理解古代成语的内涵和含义,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故事图片、PPT等。

3.学生:提前复习教材内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教师出示一幅描绘古代成语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图片所表达的成语。

通过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成语故事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语文园地四》中有关成语的故事,讲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知识。

2.学生跟读故事,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操练。

第三步:操练与运用1.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故事的分角色朗读,增强理解和记忆。

2.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场景,尝试运用所学成语进行简单对话或表达。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教师组织学生回顾所学的成语内容,并进行小测验检查掌握情况。

2.教师展示更多与成语相关的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成语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多个成语及其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复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成语及其故事。

2.写出三个自己喜欢的成语,并配上一段简短说明其含义。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收获,提高语文水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4.能正确使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5.能理解并初步掌握课文中的语言文学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点1.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2.练习朗读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复述课文内容,掌握语文故事情节。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学表现手法。

2.表达课文中的感情色彩,增加语文表达的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生字词词义,指导学生朗读。

3.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发音与语调。

4.拓展: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我复述课文情节,检验记忆。

2.学习:讲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学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练习: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含有课文生字词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4.提升: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比赛,展示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采用口头提问、课堂练习等形式,及时评价学生掌握情况。

2.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给予积极鼓励和指导。

3.批改学生练习作业,指导学生改正语言表达不足之处。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四》这一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其中的生字词、语言表现手法和情节有了掌握和理解。

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朗读不流畅,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深等问题。

因此在之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特点和功能,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2.掌握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表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成语的基本特点和功能;2.掌握常用成语的基本意义;3.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通过故事、小说等形式掌握成语;4.进行成语的巧妙运用。

教学内容第一课:成语的特点和功能教学重点1.了解成语的特点和功能;2.掌握常用的成语。

教学难点1.掌握基本的成语用法;2.学习如何通过成语来表达思想。

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相结合;2.示范教学;3.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说出他们知道的成语,并简要说明意思。

2. 引入对成语进行分类,分为动物类、植物类、人物类等,并对不同类别的成语进行简要说明。

3. 教学介绍成语的基本特点和功能,并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出其中的常用成语,并告知这些成语在文章中的作用。

4. 练习分组进行成语接龙,让学生多次复习和记忆常用成语。

第二课:成语故事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通过成语故事掌握成语;2.学习成语的用法。

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掌握成语;2.学习成语的巧妙运用。

教学方法1.讲解故事;2.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成语相关的图片和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讲解成语故事,并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用法。

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成语。

3. 练习让学生阅读其他成语故事,并向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第三课:成语配对教学重点通过配对游戏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1.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多个成语;2.学生需要将成语与相应的含义正确配对。

教学方法1.游戏;2.学生互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游戏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教学主题,让他们感到愉悦和兴趣。

2. 游戏说明教师可将几对成语和相对应的含义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配对。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了》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习作:他了》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能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技巧书写一篇习作。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增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感受习作的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性格。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难点1.启发学生表达习作中的情感和思想。

2.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习作:他了》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2.板书设计:关于习作的基本要素和写作技巧。

3.学生笔墨、教师课件。

4.备课教师的教学指导大纲。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利用图片或相关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课文•以小组形式阅读课文《习作:他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习作:他了》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学习写作技巧•分析《习作:他了》的写作手法和结构。

•反复强调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和逻辑性。

步骤四:写作训练•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明确写作内容和主题。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写作练习。

步骤五: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供其他同学评价和讨论。

•教师针对习作内容和表达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强调写作技巧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自选题材写一篇短文,并用课堂所学技巧进行表达。

七、教学反思•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情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更好地理解《习作:他了》的主题和情感,提升自身写作技巧,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 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 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并熟练运用动词的过去式。

2.掌握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律。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动词的过去式进行句子表达。

2.能够根据提示完成一篇完整的习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语文表达的兴趣。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作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动词的过去式的辨析和运用。

2.写作时的细节把握和表达能力发挥。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粉笔、学生练习本。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学习用具、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课学过的动词过去式,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步:讲解与讨论(15分钟)1.介绍动词的过去式构成规律,并举例说明。

2.分析习作的命题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关键点。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1.学生个别练习:完成动词过去式的练习题。

2.学生配对练习:根据提示使用动词的过去式填空。

3.学生集体练习: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完成几个习作的构思。

第四步:写作实践(3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习作,重点在于运用动词的过去式,根据提示填写空白处,构思完整的习作。

第五步: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交换习作,互相阅读,并互相评价,教师也对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动词过去式的使用方法,掌握了写作时的关键点,同时也提高了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一篇关于“他______了”主题的习作。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本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及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及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备课及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使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通过朗读民间传说,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和语感。

3. 通过研究民间传说,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中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3. 民间传说故事集。

4. 黑板、粉笔。

5. 教学素材:照片、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民间传说的特点1. 观看视频介绍民间传说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民间传说的理解和体会。

3.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民间传说的特点,并用黑板记录。

第二课:朗读民间传说1. 教师向学生介绍几个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

2.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进行朗读准备。

3. 学生进行朗读练,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第三课:阅读理解民间传说1.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一篇民间传说,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3.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四课:写作民间传说1. 学生根据所学的民间传说故事,进行写作练。

2. 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评价与反思1. 通过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朗读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来评价他们的研究情况。

2. 教师应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效果。

教学延伸1. 邀请民间传说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传说。

2.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当地的民间传说并整理成小册子。

3.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编写自己的民间传说故事。

4. 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展示他们的朗读技巧和语感。

参考资料1. 《中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

2. 民间传说故事集。

3. 视频资料。

最新语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最新语文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全单元教案

教材:语文(s)四年级下册内容: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主体,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利用配乐朗读,营造乐读氛围,通过阅读来增强语感,促进思维,让学生去感悟祖国的壮丽山河并产生爱国的情感。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再现诗中的情境,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8个生字。

会写“漠、湾、健、康、峡、泰、懂、宏”8个字,掌握“沙漠、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结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收集赞美南沙群岛、五岳、三峡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地图)1、师:同学们,有一种情感与生俱来,那就是亲情,有一位母亲,我们共同拥有,她就是祖国。

大家请看,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

(出示课件图片)2、看到祖国的地图,你从中能知道什么?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你想到了什么?3、同学们,这小小的地图,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浓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看看作者的所想所感。

4、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复习检查词语。

(课件出示)沙漠深褐沼泽湖泊海湾摩天健康五岳三峡泰山宏伟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欣赏配乐朗读,看看全诗共有几节,每节分别讲了什么。

四、深入学习,品词品句,学会有感情的朗读。

1、学习第一小节(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2)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3)地图上还有别的颜色吗?你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这个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还有哪句诗说明我国地域辽阔?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形各有各的魅力,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生:骄傲、自豪)(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习作:他了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1课时
单元课题
第四单元家国情怀(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教学目标
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
3.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通过学习真正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军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人格。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和掌握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宋体难点:了解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品质。
核心素养
尝试通过动作、பைடு நூலகம்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
课时安排
9.古诗三首 3课时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2课时
11.军神 2课时
12.清贫 1课时

龙川县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8 虎口藏宝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

龙川县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8 虎口藏宝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

18虎口藏宝1。

学会“瞥、栩、眶、忡”等6个会认字,“瓷、寄、琢、眶”等13个会写字,掌握“瞥见、栩栩如生、琢磨、遮掩、疲惫不堪"等词语.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演示文稿。

2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词语。

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疲惫不堪陌生歹徒(2)老师范读。

指名读。

(3)解释“栩栩如生”“疲惫不堪"。

三、归纳段落大意第一部分(1~5段):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第二部分(6~27段):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第三部分(28~35段):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文章第1自然段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2文章第5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掌握“读读写写"的词语。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1浏览全文,纳塔莉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纳塔莉的动作、心理描写,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全文.三、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1重点句解读。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五年级组单元概述: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世界各地”,由3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

3篇课文分别是状物类散文《秦兵马佣》,说明文《埃及的金字塔》、散文《音乐之都维也纳》;习作要求学生模仿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练习中重点训练标点符号的使用、欣赏《老残游记》片段、抓住特点介绍世界名城。

整组教材的共同点,从内容上来说,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它们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纲目分明,条理清晰。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将达成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24个一类生字,5个二类生字,认识多音字“乘”,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及部分成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并加以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领会重点句子过渡句:兵马佣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文首概括句: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佣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

段首概括句:兵马佣规模宏大。

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有条理地进行介绍及总起分述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

4、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光,感受劳动人们的勤劳和智慧,感受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5、学会正确使用双引号、冒号、书名号、顿号等标点符号。

6、了解部分世界名城的雅号,收集资料,抓住特点介绍感兴趣的城市。

学情分析:三篇课文写得生动形象,具有条理,饱含作者的自豪感、赞美之情,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很感兴趣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6《范仲淹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2.介绍范仲淹(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二、自主读书(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三、检查预习情况1.听写词语毫不介意粗茶淡饭废寝忘食贫寒闭门不出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出示划粥割齑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五、布置作业1.读课文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导入出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生:(1)为什么这么说?(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3)他做了什么?二、初读课文(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2.划粥割齑3.闭门不出4.谢绝佳肴三、深入读书(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生:从“累了……”生:从“划粥割齑……生:从五年未解衣……(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2.出示: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

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五、积累词语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16、范仲淹的故事爱国爱民闭门不出谢绝佳肴划粥割齑只身苦学17《体育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疤、嘘”2个生字,学会“疤、洛、膝、碍、碟、嘘、臂、肘、饶、憋、握”11个生字,掌握“伤病、膝盖、碍手碍脚、小菜一碟、双臂、胳膊肘、握手、嘲笑、旁若无人”等词语。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是怎样爬上横木顶上的,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体育课上涅利在同学、老师、妈妈的关心和鼓励下,爬上横木顶上的故事,体会涅利自强、自立、自信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封面1.看到这个书名,你会想到什么?2.今天,我们就从中选取其中一个小故事读一读。

二、自主预习1.出示 (预习提示):第一步:读课文,画出生字自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步: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步:画出自己不懂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三、检查预习1.听写伤疤膝盖碍手碍脚双臂碟子握住2课文主要讲了谁?(涅利) 写了涅利的一件什么事?四、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全文围绕“涅利”上体育课,在同学和老师的鼓励下,锲而不舍地爬上横木这件事,分几部分来写的。

(默读、分段)2.讨论、交流五、再次读书,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一、导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体育课》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因为涅利太瘦弱了,妈妈认为他做不了那样的活动,所以前来请求校长免去涅利的体育课。

但涅利硬是不同意。

在体育课上,涅利用他那瘦削的手抱住横木往上爬,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涅利终于爬到了横木顶,站到了平台上。

)2.谁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涅利加仑德洛西……)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一)默读课文,找出写上体育课的段落,多读几遍,用笔画出描写涅利的语句,反复读几遍,把读的感受批注在文章边上。

(二)组织交流1.出示:可怜的小家伙,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脸都憋紫了,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上滚落下来。

(1)仔细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涅利太弱小了,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2)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使出全身憋紫汗珠滚落……)(3)抓住这些重点词,读出感受(学生抓重点词练读)(4)假如你就是“涅利”能告诉大家你心中是怎样想的吗?(一定要坚持)(5)读出你的坚定,再来读读这句话(6)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涅利的坚持不懈,找出来读读。

2.换位体验(1)看着涅利那样的吃力,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想怎么做?(鼓励他、帮助他)(2)我们一起来鼓励涅利,用鼓励的语气来读读同学的话。

(3)假如你是涅利,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终于站在最高处时,你的心理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1.对自己说……2.对老师说……3.对妈妈说……4.对同学说……三、深入探究,引发讨论1.文章的题目是体育课,整个第二大段把体育课上的故事写得很清楚了,为什么要写第一和第三部分,那不是画蛇添足吗?2.学生讨论3.组织交流四、总结归纳你能用图形来表示一下人物关系吗?五、板书设计17、体育课涅利:爬横杆——自强自立老师、同学:鼓励——关心、爱护18《虎口藏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瞥、栩、眶、忡、蝶”5个生字,学会“瞥、瓷、栩、寄、琢、眶、遮、胶、陌、堪、晕、歹、徒”13个生字,掌握“瞥见、陶瓷、栩栩如生、琢磨、眼眶、遮掩、胶卷、陌生、疲惫不堪”等词语。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纳塔莉聪明、机智和勇敢的精神品质。

3.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纳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体会纳塔莉的聪明、机智和勇敢。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刻画,来表现人物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看到《虎口藏宝》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要提出吗?面对这个题目,你又想知道什么呢?二、初读预习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读课文,读后进行简单评议。

3.组织交流。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1.读词2.“虎口藏宝”的“宝”指什么?(胶卷)3.谁藏的?为什么藏?怎么藏的?通过读书初步解疑。

四、理清文章层次1.全文围绕着“藏”字,分几部分来写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纳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

第二部分(从“纳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这部分写陌生人搜查胶卷、纳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枪走被调了包的胶卷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那两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纳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二、深入学习,感悟理解(一)抓人物言行、心理,体会文章主要内容1.浏览全文,“塔莉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2.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用笔画出塔莉玛的动作、心理,仔细读读,谈谈体会。

3.小组分角色朗读(二)朗读体会1.分角色小组内练习2.小组汇报,全班同学中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评读)3.指导后练习朗读4.师生对读5.分角色朗读全文三、拓展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四、巩固练习1.读本课生字,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2.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课后练习第3题)3.读读写写。

(课后练习第4题)19*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2.重点理解结尾句。

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

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