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粮食安全责任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
储粮安全及储粮责任制模版(3篇)
储粮安全及储粮责任制模版一、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储粮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储粮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
为了保障储粮安全,制定储粮责任制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储粮安全及储粮责任制的模板,帮助各级政府、粮食机构以及农民合理制定和执行储粮责任制。
二、储粮安全的重要性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储粮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只有确保储粮安全,才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维护农民利益:储粮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储粮安全的保障可以有效维护农民的利益。
三、储粮责任制的内容1. 储粮主体责任:各级政府、粮食机构、储粮企业、农民等相关部门和个人都应承担储粮主体责任,包括落实储粮安全措施、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储存设施维护和管理等。
2. 储粮安全控制责任:储粮主体应建立并执行储粮安全控制措施,包括储粮设施的完善和维护、防治仓储虫害、防火防爆措施等。
3. 粮食品质责任:储粮主体应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包括选用优质种子、做好储存环境控制、定期检测粮食质量等。
4. 储粮责任的压实:各级政府应加大储粮责任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储粮责任得到有效压实。
5. 奖惩机制:建立储粮安全奖惩机制,对达到或超过储粮安全指标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储粮安全规定的单位或个人给予相应处罚。
四、储粮责任制的执行步骤1. 制定储粮责任制方案: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储粮责任制方案,明确各方责任和具体措施。
2. 储粮责任的分工:明确各级政府、粮食机构、储粮企业和农民的具体责任和分工,确保各方责任落实到位。
3. 监督检查与评估: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储粮责任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储粮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4. 奖惩机制的建立:建立奖惩机制,对储粮安全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储粮安全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处罚,确保储粮责任得到有效压实。
五、储粮责任制的实施效果1. 保障储粮安全:储粮责任制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储粮安全,减少粮食损失,提高粮食储存效益。
储粮安全及储粮责任制范本
储粮安全及储粮责任制范本储粮安全是指在储存、运输、保管、销售等环节中保障粮食品质安全和数量安全的工作。
储粮责任制是指明确储粮单位的责任和权力,建立科学的储粮管理体系,确保储粮安全。
以下是储粮安全及储粮责任制的范本:一、总则1.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加强粮食储存工作,制定本责任制,并严格执行。
2.所有单位、个人储粮环节必须完成以下任务:做好粮食的储存、保管、防虫防霉以及相关工作,确保粮食的质量和数量安全。
3.本责任制相关工作由粮食储藏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对于违反责任制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储粮安全责任1.储粮单位应当认真履行储粮安全责任,定期进行储粮设备和环境的检查,确保设备完好、环境卫生。
2.储粮单位应当制定储粮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储粮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3.储粮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粮食储存、保管、防虫防霉等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储粮单位应当做好保险、防护、灭火、安全生产等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储粮安全。
三、责任制度1.储粮单位领导负责人应当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储粮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2.储粮单位应当设立储粮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储粮安全管理工作。
3.储粮安全责任人应当全面负责储粮安全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指导储粮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做好储粮安全的相关工作。
4.储粮单位分管负责人应当具体负责储粮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检查,确保落实责任制。
5.储粮单位各级管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储粮安全责任,确保储粮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监督检查1.储粮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储粮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储粮安全。
2.储粮部门应当加强对储粮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储粮安全。
3.储粮部门可以随时对储粮单位进行抽查,检查储粮设备、储粮环境、防虫防霉等工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储粮部门发现储粮单位存在重大储粮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处理。
论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
论粮食安全体系的构建邓大才粮食经济安全,也称为粮食安全,其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来的。
其概念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得到为了生存与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198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萨乌马认为,粮食经济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买得到又买得起其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事实上,在我国不同的时期,粮食经济安全有不同的涵义,在与外国贸易较少的时期,粮食经济安全就是粮食供给能够保证我国居民的基本供给,不因为粮食的问题影。
向全国居民的生存和健康,不影响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与外国贸易交往较多时期,还应包括因粮食供给不足,依赖其他国家的粮食供给而损害本国的国家主权、独立的问题,不因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而影响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
前者是一种纯粹的国内经济问题,这种安全可称之为内部经济安全;后者称之为外部经济安全。
有些专家还将粮食经济安全分为宏观粮食经济安全与微观经济安全,宏观经济安全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从总体上看粮食的经济安全,微观经济安全是指每一个居民能够获得粮食的状况。
加入世贸组织,表明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经济接轨,其经济安全与计划经济时期大为不同,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外因素,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效应。
具体来说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是我国可通过国际粮食市场解决粮食供给缺口,调剂粮食供需结构矛盾,从这个角度看,进口粮食就等于进口了耕地,这有利于改进我国粮食经济安全状况。
二是加人世贸组织以后,我国需要承诺降低农业贸易保护,逐步放开国内农产品市场,这意味着外国质优价廉的粮食将会冲击我国的粮食生产经营体系,粮食价格下跌不可避免,种粮效益还会下降,种粮面积的稳定和粮食供给的稳定受到了影响。
三是粮食的支持保护受到较多的约束,政策调整空间大大减少。
我国对粮食生产的支持政策,要符合规则,国家粮食支持措施尤其是农业投资的范围与力度将受到影响。
我国对粮食的价格保护、农民收入支持、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将受世贸组织有关规则的约束。
粮食安全体系构建思考
粮食安全体系构建思考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安全问题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粮食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
中国在2019年发布的国家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为“守护粮仓保障民生”,也足以说明粮食安全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
通过构建稳健可靠的粮食安全体系,才能有效地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
一、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1. 农业资源日益紧缺,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大量耕地被用作建筑用地或拓展城市工业区。
2. 粮食生产技术落后,虽然我们农业一直是基础且重要的产业,但是由于粮食技术的研究不够充分,科技含量不高,因此种植业所生产的产量往往不能满足人民需求。
3. 灾害频发、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随着自然灾害的增多,如旱灾、水灾、病虫害等的出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以上三个问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同时给社会和国家带来更多的负担。
二、构建稳健可靠的粮食安全体系粮食安全体系一般包括产量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储备保障体系和应急保障体系。
1. 产量保障体系农业开发是稳定的产量保障体系的基础,农业育种技术的改良是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农业技术进步、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种植效率等方法来提高粮食的产量。
2. 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起完整的农业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包括制定和实行科学合理的农民培训政策、加强品种认证和生产监察、学习先进的防治病虫害方法,等等。
3. 储备保障体系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应将其作为稳定市场预期、应对突发情况、保障供需平衡的重要支撑。
4. 应急保障体系应急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将为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保障。
此外,建立后勤支援体系、加强野外救灾力量建设、加强应急农资储备等方面的措施,不仅能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也能为粮食安全保障提供有力的支撑。
三、粮食安全体系构建的目的1. 稳定供给构建稳健可靠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有助于保障我国的粮食生产供给。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粮食是人类的重要生活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基本政策。
为了加强粮食安全管理,我国实行了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该制度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粮食生产、储存、流通和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和义务,以确保粮食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背景、基本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提出了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基本内容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领导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强粮食安全工作的领导,制定粮食安全保障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2. 生产责任:农民要按照科学种植、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的原则,确保粮食的种植、生产和收获等环节符合安全要求。
3. 企业责任:粮食加工和贸易企业要制定和实施粮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4. 监督责任: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置粮食安全问题。
5. 处罚责任:对违反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予以处罚,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三、实施效果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粮食生产质量得到了提升。
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栽培和合理施肥,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粮食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其次,粮食流通和加工环节更加规范。
企业加强了对原料采购的管理和控制,确保了粮食的来源和质量安全;同时,加强了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质量检验,有效防止了粮食污染的发生。
再次,监督和处罚力度加大。
相关部门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检查更加严格,对违反粮食安全责任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严肃处理,起到了震慑效果,有效提升了各方的责任意识。
四、未来发展方向粮食安全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粮食安全责任工作机制
粮食安全责任工作机制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相应的粮食安全政策和计划。
而在实施粮食安全政策的过程中,责任工作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
粮食安全责任工作机制是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有序的协作机制,共同推进粮食安全工作。
这一机制涉及到从种植、生产、加工、储存到流通、销售等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管。
粮食安全责任工作机制的建立需要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需落实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粮食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安全和质量。
企业需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完善生产、加工和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消费者也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选择合格的粮食和食品,避免购买不安全或劣质产品。
粮食安全责任工作机制的建立还需要完善相关的机制和制度。
应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粮食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标准和认证体系,提高粮食安全的保障水平;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总之,建立完善的粮食安全责任工作机制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饮食的重要保障。
只有各方共同合作,才能够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 1 -。
粮食系统安全生产责任状
粮食系统安全生产责任状粮食系统安全生产责任状推荐度:相关推荐粮食系统安全生产责任状粮食系统安全生产责任状1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区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粮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结合粮食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单位负责人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第一条为加强我区粮食系统安全生产工作,促进粮食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结合粮食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执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单位负责人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第三条对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要给予严肃处理,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机构与职责第四条粮食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粮食系统安全生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局行政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和相关股室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由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股)负责处理。
第五条各单位都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主要领导参加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或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有条件的单位应根据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员,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日常性管理工作。
第六条粮食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职责:1、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做好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带头自觉遵守。
督促各单位,建立并严格执行与其业务相应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落实安全目标管理工作。
按时制订粮食系统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计划,通过分解目标,落实责任。
组织对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和开展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辨析
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辨析一、本文概述《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辨析》一文旨在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文章首先概述了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变化,包括人口增长、土地资源压力、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
随后,文章从多个角度对粮食安全理论进行了辨析,包括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粮食储备与调控、粮食市场的稳定与发展等方面。
文章还对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等建议。
通过对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辨析,本文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内涵在新时期,中国粮食安全的理论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粮食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新时期,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问题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国际性的战略问题。
因此,保障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
第二,粮食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粮食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新时期,中国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强调粮食生产要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相协调,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在新时期,中国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手段,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粮食生产的现代化。
第四,粮食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粮食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农民、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要加强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和监管,企业要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和流通,农民要提高粮食生产的技能和素质,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粮食消费观念。
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
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摘要:粮食安全不仅涉及生产技术问题,也涉及生产激励问题,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就是激励生产者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
协调的利益关系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粮食安全是土地制度安排的优先目标,粮食安全是土地资源分配的主要准则。
关键词:粮食安全;制度基础;土地制度确保粮食安全是一国农业的基本使命。
要确保粮食安全,一靠资源和技术保障,二靠农民种粮积极性,一硬一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两个基石。
资源和技术属于硬件因素,政府易于直接把控。
但种粮积极性属于软件因素,种粮决策权掌握在农民手里,只有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才能将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粮食种植上来。
什么时候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什么时候就会埋下粮食安全的隐患。
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机制是土地制度,因此土地制度是激发农民持久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的制度基础,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
一、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有利于激发农民保护土地、种植粮食、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
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行为人提供预期,从而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避免机会主义行为。
稳定的土地产权制度有助于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从而为粮食安全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有恒产者有恒心的含义具体表现在:一是稳定的产权制度有利于人们对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二是稳定的产权制度有利于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三是稳定的产权制度有利于明晰国家、集体与农民的权益关系并规范各类行为,明确各方的粮食安全责任。
(一)恒产恒心的土地制度有利于保护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首先,只有强化农民保护土地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防止侵犯农业用地的各种不良行为。
在工业化进程中,为工业化服务是农业的基本目标。
农业是国家资本积累的主要源泉。
一方面,在特定的发展阶段,政府不断从农业中吸取剩余,积累资本,推动工业化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土地非农用途的经济价值不断凸显,土地农转非的压力不断加大。
储粮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本(二篇)
储粮安全生产责任制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储粮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确保储粮安全,保护农民利益,提高粮食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制定本责任制。
第二条本责任制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的所有储粮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储粮单位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机构、集体农民经济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体农民和其他组织或个人经营储粮业务并承担储粮安全生产责任的单位。
第四条储粮安全生产是指储粮单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采取措施,预防、减少和消除储粮安全事故和污染,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和储粮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条储粮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储粮单位建立储粮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储粮单位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权限和责任,通过制度化管理实施储粮安全生产。
第六条储粮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实行综合管理、分类管理、推进科技、加强监管的原则。
第七条储粮单位应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储粮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施。
第二章责任主体第八条储粮单位是储粮安全生产的主体,应当履行相应的职责。
第九条储粮单位的领导人要对储粮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并纳入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工作安排和绩效评估。
第十条储粮单位的责任目标是保证储粮安全,提高粮食质量,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
第十一条储粮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保证储粮安全生产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储粮单位应当配备足够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保证其具备储粮安全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储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第十四条储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储粮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提高设施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第三章职责与权限第十五条储粮单位领导人应当履行以下职责:(一)确保储粮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储粮安全提供坚强的领导和支持;(二)制定储粮安全生产的工作目标、计划和措施,组织实施,并督促检查落实;(三)加强储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四)对本单位储粮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防范和化解储粮安全风险;(五)落实相关经费和物资保障,为储粮安全生产提供必要条件和支持;(六)对发生的储粮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粮食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方案
粮食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方案一、引言粮食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关系人民生计的重要问题。
粮食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全民粮食安全意识、推动粮食安全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旨在探讨粮食安全教育制度的建设内容、目标和途径,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思路和建议,以促进我国粮食安全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概念1. 粮食安全教育粮食安全教育是指政府、学校、社会等各方积极开展粮食安全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活动,使人们了解粮食安全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掌握粮食生产、加工、储藏和消费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加强粮食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全社会的粮食安全和健康发展。
2. 制度建设粮食安全教育制度建设是指依法规范和规定,按照科学原则和有效方法,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教育的组织机制、管理体系、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以推动粮食安全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保障全民粮食安全。
三、建设目标1. 宏观目标(1)建立和完善全国范围的粮食安全教育制度,提高全民粮食安全意识和水平,促进粮食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2)让每个公民都了解粮食安全的概念、意义和重要性,具备粮食生产、加工、储藏和消费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粮食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保障全社会的粮食安全和健康发展。
2. 具体目标(1)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2)促进教育、科研和产业界多方合作,推动粮食安全教育工作的跨部门、跨行业合作;(3)建立健全粮食安全教育的组织机制,形成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粮食安全教育网络;(4)提高全民粮食安全意识,普及粮食安全知识,推动粮食安全工作更加深入人心;(5)加强粮食安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粮食安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6)创新粮食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粮食安全教育的社会效益和群众满意度。
四、建设内容1. 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1)制定和完善粮食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粮食安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责任;(2)建立和健全粮食安全教育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粮食安全教育的组织领导和实施管理;(3)完善粮食安全教育的经费投入政策和保障机制,保障粮食安全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粮食安全基础知识
粮食安全基础知识《聊聊粮食安全那些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这“粮食安全基础知识”。
说到粮食安全,那可太重要啦!这就像是咱生活的根基,没有它可不行。
咱每天吃的米饭、馒头、面条啥的,都是粮食变的呀。
要是没有足够的粮食,那咱不得饿肚子呀?你想想,要是每天都吃不饱,那得多难受啊。
走路都没力气,还怎么上班、上学、玩耍呢?所以说呀,这粮食安全真的是关系到咱每个人的小日子呢。
其实啊,粮食安全就好比咱家里的存粮。
你看,咱家里得有足够的米呀、面呀,这样心里才踏实。
国家也是一样,得保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这样咱老百姓才能安心过日子。
现在这社会发展得快,好多人呀可能都不怎么在意粮食了,觉得随时都能买到。
可是你想想,要是遇到点天灾人祸呢?要是突然粮食不够了咋办?所以呀,咱还是得重视起来。
农民伯伯们可是为了咱们的粮食付出了很多辛苦呢。
他们起早贪黑地种地,就盼着有个好收成,能给咱提供好吃的粮食。
咱们可不能浪费粮食,得好好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呀,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我记得小时候,我妈就经常跟我说,别浪费粮食,不然会被雷公劈的。
哈哈,虽然有点吓人,但也说明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咱平时去吃饭的时候,也得注意别点太多。
要是吃不完就打包带走,别嫌丢人。
这可不是丢人,这是节约,是美德!咱得让每一粒粮食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粮食安全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咱每个人的事。
咱都得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不挑食,把碗里的饭都吃光。
这样既不浪费粮食,又对身体好,一举两得呀。
总之呢,粮食安全这事儿可大可小,咱都要重视起来。
别等到没饭吃了才知道着急,那可就晚咯。
让我们一起珍惜粮食,为粮食安全出一份力吧!让咱的生活像那满满的粮仓一样,充实又安心!。
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怎样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 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怎样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概述粮食安全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不仅仅关乎人民的衣食住行,更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
因此,如何有效地把握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如何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决策者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战略首先,要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战略。
这个战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要实现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的目标,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保护措施,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1.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合理布局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粮食产量。
此外,还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的正常进行。
1.3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
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等工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二、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除了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战略外,健全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也是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
2.1 完善粮食生产管理制度完善粮食生产管理制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
通过建立健全粮食生产许可制度、粮食生产品种审批制度等,规范粮食生产行为,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
2.2 加强粮食储备和调度粮食储备和调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国家应根据国内粮食市场的供需状况,制定合理的粮食储备计划,并加强粮食调度工作,确保粮食的运输和分配能够及时到位。
2.3 健全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重要保障措施。
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全面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
这不仅是理论逻辑的必然选择,更是现实路径的迫切需求。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新的发展阶段,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等手段,推动生产力的质的飞跃。
它强调的是高质量发展,注重的是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将新质生产力引入粮食生产领域,意味着我们要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科学的管理、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来保障粮食安全。
那么,为什么说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理论逻辑的必然选择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能够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增强农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符合多学科的理论逻辑。
然而,理论逻辑的正确性并不意味着现实路径的可行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需要解决许多问题。
例如,如何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水平?如何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如何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监管?如何解决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是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和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监管,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四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
总之,以新质生产力全面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在理论逻辑的指导下,结合现实情况,不断探索和实践。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粮食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物资,它关系到国家安全、民生问题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愈发巨大。
而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也日益成为一项亟需强化的重要任务,以保障我们的国家粮食安全。
那么,什么是粮食生产责任制度,它的原理是什么,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有何帮助?让我们拨开云雾一探究竟。
一、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内涵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简称生产责任制度,是指企业、机构或个人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应当承担的粮食安全责任和义务。
我们常说粮食安全,那么粮食的安全指的是什么呢?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粮食的质量安全,即符合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质量要求;二是粮食的卫生安全,即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三是粮食的数量安全,即满足国家对国民生活、救灾、战备等用粮需求的数量保障。
因此,生产责任制度的核心是要确保粮食的质量、卫生和数量安全。
二、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原理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核心原理包括责任明确、分工明确、制度约束、信息公开和处罚到位。
责任明确,是指各个生产环节中,每一个关键环节的责任人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并认真履行。
分工明确,是指生产环节中应当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合理分工,精细管理,做到每一个环节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细心呵护。
制度约束,是指所涉及的管理来自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章,对于不负责的行为将进行惩罚。
信息公开,是指政府应当对粮食的相关信息进行公开,让市民们了解粮食的来源和质量水平。
处罚到位,是指对于违规行为应该采取真正有力的处罚措施,起到震慑作用,降低了违规行为的发生率。
三、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重要性1.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基本生存权,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粮食生产责任制度的存在,保障了人们能够食用到安全、健康、优质的粮食,也是国家维护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
补充一个数据,据粮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粮食生产总量达到了1.3万亿斤,人均粮食产量633斤,可以说,粮食问题影响了每一位公民的生命健康和幸福指数。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粮食是国家的重要生产资料和民生必需品,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粮食安全生产,我国实施了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本文将对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背景、目标、主要内容以及推行过程进行全面阐述。
一、背景粮食是国家民生的关键保障,而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量使得粮食生产任务十分重大。
然而,农药过量使用、环境污染、农业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了粮食安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行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目标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目标是确保粮食供给稳定、质量安全、生产可持续。
通过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提高粮食生产者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粮食生产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从源头上控制粮食安全风险。
三、主要内容1. 政策法规支撑:建立与粮食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确保粮食生产者和相关部门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指引。
2. 产业链合作:建立起粮食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加工和销售的全程合作机制,确保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
3. 责任划定:明确粮食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包括农民、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各方面的责任,确保各方履行相应的职责。
4. 监督检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体系,通过抽检、抽查、执法等手段对粮食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奖惩机制:建立起粮食安全生产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对粮食生产者和相关部门在粮食安全方面的突出表现予以奖励,对失职失责者进行相应的惩罚。
四、推行过程推行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1. 系统建设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家相关部门会组织编制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相关文件,在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进行培训,确保各级单位对责任制度有全面的了解。
2. 落实阶段:在系统建设阶段后,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会组织实施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推动责任制度的落地生根。
3. 监督阶段:在落实阶段后,国家相关部门会加强对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安全储粮责任制度
安全储粮责任制度安全储粮责任制度是指为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的安全可靠而建立的一套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制度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之一,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粮食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虫害、霉变、火灾等,严重影响了粮食质量和数量的稳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和稳定,安全储粮责任制度应运而生。
二、目的安全储粮责任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确保粮食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的安全可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
三、主要内容1. 建立健全的储粮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储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储粮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储粮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加强储粮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储粮设施和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储粮环境的卫生和安全水平,防止虫害、霉变等问题的发生。
3. 实施科学的储粮技术措施:制定科学的储粮技术规程,加强储粮质量和数量的监测和检测,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保质期。
4. 加强储粮安全培训和宣传:开展储粮安全培训,提高储粮管理人员的技能和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储粮安全意识。
5. 建立健全的储粮安全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储粮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储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施效果实施安全储粮责任制度可以取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1. 提高粮食质量和保质期:通过科学的储粮技术措施,可以有效防止虫害、霉变等问题的发生,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保质期。
2. 保障粮食供应的安全和稳定:通过加强储粮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可以确保粮食储存、运输和销售环节的安全可靠,保障粮食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储粮安全培训和宣传,可以提高农民的储粮安全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储粮安全及储粮责任制
储粮安全及储粮责任制一、引言粮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确保储粮安全,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储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储粮责任制,确保储粮安全。
二、储粮安全的重要性1.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储粮安全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只有储粮安全,才能确保国家粮食供应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2.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求。
储粮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只有储粮安全,才能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促进社会稳定。
储粮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储粮安全,才能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三、储粮安全的主要风险1.粮食质量风险。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虫害、霉变等影响,导致粮食质量下降,影响储粮安全。
2.粮食数量风险。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受到盗抢、火灾等影响,导致粮食数量减少,影响储粮安全。
3.粮食储存设施风险。
粮食储存设施的老化、损坏等,可能导致粮食储存条件恶化,影响储粮安全。
四、储粮责任制的主要内容1.建立健全储粮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储粮安全责任制度、储粮质量管理制度、储粮数量管理制度、储粮储存设施管理制度等。
2.明确储粮安全责任主体。
明确各级政府、粮食管理部门、粮食储存企业等在储粮安全方面的责任,确保储粮安全。
3.加强储粮安全检查。
定期对粮食储存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储粮安全隐患,确保储粮安全。
4.推广应用储粮安全技术。
积极推广应用低温密闭、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等科学储粮技术,提高储粮安全水平。
5.加强储粮安全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粮食储存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储粮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
五、结论储粮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我们必须加强储粮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储粮责任制,确保储粮安全。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储粮安全检查、推广应用储粮安全技术、加强储粮安全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储粮安全水平。
安全储粮责任制度
安全储粮责任制度安全储粮责任制度是指建立和完善粮食安全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对粮食储备和供应的监管和管理,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是对安全储粮责任制度的详细描述。
一、背景介绍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我国粮食储备和供应的安全性,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性,我国建立了安全储粮责任制度。
二、责任主体及职责1.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是负责全国粮食工作的主管部门,其职责包括:(1)制定和完善粮食安全政策和制度;(2)组织和协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粮食工作;(3)监测和预测粮食供应和需求情况,提出粮食调控建议;(4)组织和指导粮食储备和供应工作;(5)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粮食安全意识。
2.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是负责本地区粮食工作的主体,其职责包括:(1)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粮食安全政策和措施;(2)组织和协调本地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粮食工作;(3)监测和报告本地区的粮食供应和需求情况;(4)组织和指导本地区的粮食储备和供应工作;(5)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粮食安全意识。
3.粮食储备管理部门粮食储备管理部门是负责粮食储备和供应工作的主体,其职责包括:(1)制定和实施粮食储备和供应的管理办法和制度;(2)组织和实施粮食储备和供应计划;(3)监督和检查粮食储备的质量和数量;(4)组织和实施粮食调运和配送;(5)开展粮食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粮食安全意识。
三、工作流程1.粮食需求预测国家粮食局和地方政府根据历史数据和市场需求情况,进行粮食供应和需求的预测,制定粮食储备和供应计划。
2.粮食储备粮食储备管理部门根据粮食需求预测,组织和实施粮食储备工作,包括收购、储存、检验和质量保证等环节。
3.粮食调运和配送粮食储备管理部门根据粮食需求情况,组织和实施粮食调运和配送工作,确保粮食供应的及时和安全。
4.粮食质量监督粮食储备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检查粮食储备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粮食安全责任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对粮食及粮食安全、粮食安全责任以及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等概念做出界定,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这些概念进行总结与归纳;其次,对对粮食安全责任相关理论包括粮食安全责任的产生、条件、界定、目标机内容进行研究,这为后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建立理论基础;接着本章对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所需的理论基础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期望通过这些理论的研究指导粮食安全机制的构建。
2.1有关概念界定2.1.1粮食及粮食安全的概念我国和世界通行的的粮食、粮食安全概念是不一致的,差别较大。
我国粮食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粮食指谷物类(即禾本科作物),包括稻谷、玉米、大麦、小麦、高粱、燕麦、荞麦、黑麦等;广义的粮食是指农业生产的全部粮食作物的总和,包括农业生产的各种粮食作物。
也就是除谷物外,还有有豆类、薯类。
在国际上,粮食通常就等于谷物,即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并不像我国的习惯把大豆和薯类也包括在内。
特别要指出的是大豆,中国将其归类为粮食;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将其归类为油料。
到目前为止,粮食安全的定义至少有上百种以上,但粮食安全概念的统一表述至今尚未达成。
不同的组织、机构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同的诠释。
粮食安全定义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74 年《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中最早提出来的:“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1996 年《世界食物安全罗马宣言》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行动计划》中重新论述了食物安全的内涵, 即“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喜好时,才实现了食物安全。
”1983 年,FAO更新了这一概念,指出食物安全的实质是“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得基本食品”。
在这些概念中,FAO所指的都是全部食物,而不单纯是粮食。
我国专家学者对粮食安全概念认识不一。
郭书田[1]认为,中国粮食安全应包括五方面内容,即粮食国内自给率、粮食库存安全系数、农民收入、生态环境及食物安全。
吴天锡[2]认为,粮食安全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粮食安全包括国家粮食安全、家庭粮食安全和营养安全。
肖春阳[3]认为粮食安全,就一个国家而言,应是粮食生产的安全,粮食流通的安全,粮食消费的安全。
粮食安全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合理的粮食储备;供人们直接消费的人均粮食供应量(膳食能量供应量);粮食生产按市场需求稳定发展,不出现大的波动;适量进口粮食;解决好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让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享有充足的粮食。
王海鸿[4]的观点是我国粮食安全应该强调国家满足所有人以合理价格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并具备抵御各种粮食风险的能力。
其内涵上主要是指数量安全,也包括质量安全;环节上分为粮食生产安全、粮食消费安全、粮食储备安全和粮食流通安全;指标上除粮食总产量、最低库存系数外,还应包括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产量波动系数(年度丰歉率)、粮食外贸依存度、缺粮人口比率以及救助措施有效率等。
毕艳峰[5]则认为粮食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充足、稳定的粮食获得能力,包括自身农业生产和粮食进口;(2)优良的粮食品质和优化的粮食结构,粮食应该具备满足人们健康需要的各种品质,粮食安全是一个大农业概念,不仅包括通常所讲的农业粮食,而且包括牧业和渔业等;(3)高效有序的粮食流通体制,粮食流通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涉及粮食市场经营主体的确立以及各种经营主体构成的粮食市场结构关系;(4)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时,必须同时依靠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的调节,在市场对解决粮食安全无能无力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依靠非市场化手段矫正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1] 郭书田. 中国粮食安全的若干问题. 未来与发展, 1999, 5: 24-26.[2] 吴天锡. 粮食安全的新概念和新要求. 世界农业, 2001, 6: 8-10.[3] 肖春阳. 中外粮食、粮食安全概念比较. 黑龙江粮食, 2009, 2: 40-43.[4] 王海鸿. 基于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农地利用理论研究[D]. 兰州大学, 2009.[5] 毕艳峰. 粮食安全内涵解析. 学术视点, 2011, 2: 78-79.综合以上粮食安全的观点,作者认为粮食安全与社会的和谐、政治的稳定、经济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
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把影响粮食安全的各因素及粮食安全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因素全部都要考虑进来,不仅要关心粮食供应数量的问题,同时还应考虑粮食质量的问题。
2.1.2粮食安全责任的内涵粮食安全责任是基于现代政府服务社会的公共品属性而提出的,粮食的商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粮食安全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它指的是政府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该做的事。
它是国家、农民、粮食企业和消费者等主体基于自身不同的利益诉求,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保障和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利益诉求,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利益诉求是增加收入,粮食企业的利益诉求是获取利润,而消费者的利益诉求是对粮食产品的质和量的满足[6]。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社会共同利益问题,粮食安全责任承担着社会共同利益的责任,所以除了政府,地方和粮农也应该肩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
所谓粮食安全责任指的是中央、地方与粮农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担当的行为,以及最大限度地促进粮食安全的所有行为。
[6]庞增安. 我国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33(6): 46-50.2.1.3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内涵经济学中,机制是指国民经济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整体机能、运行秩序。
长效机制是指具有规范性、长期性、可持续性和相对稳定的机制,即能长期地实现目标正常运行并有效发挥其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
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是指在综合考虑粮食安全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及各种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情况下,使诸要素的结构、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能够长期保证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内部机理和外部支持。
粮食安全长效机制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机制,是改善粮食安全的运作模式,降低粮食安全的运行成本,提高粮食安全效能,最终实现粮食安全社会稳定。
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是要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要重视粮食生产涉及的各个环节,保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2.2粮食安全责任相关理论2.2.1粮食安全责任的产生及条件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
依据国家“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对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全过程的粮食安全进行宏观调控是政府责任所在。
从公共产品理论角度看,粮食是准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二重性,它承担了不少非经济职能,如保证人生存的社会性质、确保稳定供给的政治性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质。
公共产品的生产、使用是市场失灵的领域,这需要政府力量来矫治和弥补,粮食的准公共物品特性决定了粮食安全的政府责任所在。
我国目前面临着耕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紧张、气候不确定、人口保持刚性增长、消费结构的省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直接影响粮食的生产、储备、流通、加工及消费的各环节的安全,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责任机制,才能实现对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宏观控制,保障粮食的稳定增长。
粮食安全责任的基本条件实际上就是保障粮食产出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
影响稳定增长的粮食因素条件因素很多,其中耕种面积的影响度最大,其次是粮食生产者的投入,再次是政府的投入和科技的进步;影响稳定增长的非粮食因素条件虽然很多,但综合来说主要集中于价格因素。
只要协调好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利益之间的关系,保持激励性粮食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突出粮食安全责任地位,满足和改善粮食产出稳定增长的条件,亦即粮食安全责任的基本条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7]。
[7] 罗光强. 粮食大省粮食安全责任及其实现机理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 2010.2.2.2粮食安全责任的界定保障粮食安全是各级政府共同的责任,国家将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
张平指出,中央政府负责全国的耕地和水资源保护、粮食总量平衡,统一管理粮食进出口,健全中央粮食储备,调控全国粮食市场和价格,支持各地发展粮食生产,不断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促进和保护国内农业和粮食产业发展。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本地水土资源保护、粮食生产、流通、储备和市场调控工作。
进一步明确和落实粮食发展目标,切实把中央强农举措不折不扣贯彻到基层,惠农政策不缩不减落实到农户,引导农民发展粮食生产。
主产区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全国提供稳定的商品粮源。
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稳定现有自给水平,坚决防止和纠正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的倾向,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产销衔接,完善粮食储备,提高保供稳价能力[8]。
[8] 我国将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粮食安全分级责任制[资讯]. 工商行政管理, 2010,18: 4.2.2.3粮食安全责任的目标及内容我国国情特点决定了,中央政府在粮食安全上负有统筹全局、宏观掌控的责任,主要负责制定战略规划、确定战略目标、出台政策、财政投入、技术攻关等;各级地方政府负有根据其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执行实施的责任,主要负责落实国家的规划、方针、目标、确保区域粮食供求平衡、保障本区域的粮食生产;粮农在粮食安全上负有扩大粮食产业的生产规模、降低粮食生产成本、促进粮食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加大对粮食生产能力的投入的责任。
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要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广泛推广农业“五新”,提高粮食产量和粮食品质;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要加强粮食仓储,确保粮食安全。
加强地方粮库建设,发动农户储粮,扩大储备规模;加大粮食供销渠道、平台建设力度,搞活粮食流通;强化粮食市场监管,不断完善应急机制。
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考核,确保责任落实,扎实推进粮食工作,增强粮食保障能力。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积极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提高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水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2.3粮食安全长效机制构建的理论基础2.3.1机会成本理论一定的资源用来生产某种产品后,就不可能用来或必须放弃生产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