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考分离、多次考试”的探索
高考改革方案炼成记:未实现招考分离留遗憾
高考改革方案炼成记:未实现招考分离留遗憾9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历时三年多起草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高考改革正式掀开面纱。
依照《实施意见》规定,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在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具体而言,就是要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改革。
”在国新办的发布会上,教育部(微博)副部长杜玉波用“四个最”来概括这次改革。
自高考改革方案开始草拟,迄今已三年多的时间。
回望整个方案的出炉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如杜玉波所言是场“最复杂”的改革;而原方案中“招考分离”部分的内容在政策出台的最后关头被拿掉,亦成为多位参与方案起草的教育界人士最大遗憾。
先改考试还是先改招生,是否应赋予高校更多招生自主权,竞争式考试(语数外统考)与达标式考核(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何协调?上述问题,在刚刚公布的《实施意见》中并没有给出直接答案。
决策层将更多的改革空间赋予地方试点,浙江和上海两地将承担着让另一只靴子落地的重任。
一波三折的起草历程对于这份新近出炉的改革方案,有熟悉整个起草过程的相关人士称:“用‘一波三折’来形容毫不为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本次高考改革源自2010年,当年7月,年)》(下称“《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在这份被视作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清晰地勾勒出高考改革的基本路径:“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彼时,决策层已将高考改革看作是短期内能够抓出效果且又具牵一发而动全身意义的关键举措。
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的变革性实践探索
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的变革性实践探索高考改革制度是指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解决中国高考过分应试化、分数至上的问题,促使教育回归素质教育本质。
这一改革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还需要学校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变革的路径。
本文将探讨高考改革制度下学校的变革性实践探索。
一、培养综合素质高考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跳出传统的分科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开拓眼界、培养技能。
学校也应该加强素质拓展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广泛丰富的综合实践机会,如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
二、灵活多元的考核方式高考改革倡导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考核,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以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口头答辩、实验操作、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考核,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文科类考试中,可以引入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交流能力。
三、强化学生自主选择权高考改革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增加学校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数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学校可以制定灵活可行的选修课制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高考改革要求建立起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体系。
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经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因素,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可以开展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
学校还可以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升学指导和职业规划。
五、建立合作交流机制高考改革要求学校与社会、家庭形成紧密的合作交流机制。
学校可以邀请社会专家、企业家等参与教学活动,举办讲座、论坛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信息和经验。
招考一体还是招考分离_我国职教高考改革中的考试招生关系研究
招考一体还是招考分离_我国职教高考改革中的考试招生关系研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不断推进,探索着一种更适应时代需求的考试招生关系。
其中,一个重要的讨论焦点是招考一体与招考分离的选择。
招考一体是指职业教育的招生和高考招生合二为一,而招考分离则是职业教育单独设考。
职业教育的高考改革必然带来对考试招生关系的重新思考。
招考一体之所以备受争议,主要是因为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与普通高中高考相比,职业教育生源基数较小,因此将两者合并可能导致招生竞争更加激烈,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其次,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将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混为一谈,容易造成职业教育的贬值,使其与大学本科教育地位不相上下。
此外,招考一体可能导致普通高中学生选择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职业教育的招生情况。
相比之下,招考分离的做法在职业教育高考改革中也有其优势。
首先,招考分离可以体现对职业教育的独立认可,有助于强化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和特色。
其次,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和家长传递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此外,招考分离可以为职业教育提供更为适合的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招考分离可以降低普通高中对职业教育生源的竞争,使职业教育有更多机会吸引优秀生源。
虽然招考一体和招考分离各有优势和劣势,但在深入考察之后,笔者倾向于招考分离的方式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
首先,招考一体会给职业教育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这与职业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的目标相违背。
相比之下,招考分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发展,更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
其次,招考分离有助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和推广,更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职业学校的声誉提升。
最后,招考分离还可以为职业教育提供更为精准的选拔和培养机制,使得学生能够更有效地获得实际技能和就业能力。
然而,在实施招考分离时,还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要确保职业教育的招生和考试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考工作探索
龙源期刊网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考工作探索作者:李斌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9年第06期自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提出改革部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不仅成为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根据《决定》中“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湖南省在上海、天津等地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自2018年高中入校的学生开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并要求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湖南新高考改革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思路,进一步加大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对口招生考试、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选拔制度,力争2020年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录取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主渠道。
这种改革举措就是希望通过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等多种考试招生方法,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扭转唯分数论,为具有专业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进入高职学习提供了制度设计,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与技术技能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统一认识,认真学习、准确理解新高考改革精神,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我省高考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组织新高考改革方案的政策解读,更新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有效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新高考改革与学校相关工作的对接落实。
同时针对新高考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校组织专题学习与讨论,按照湖南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把握好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各个关键节点,提前预判,提前谋划,科学健全和完善应对机制,以求实严谨的态度,认真细致做好工作,增强考试招生工作的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担当,力争为湖南探索高考改革提供“民政样本”。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录取制度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新高考改革对高校录取方式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传统的高考录取主要依据高 考成绩,但新高考更加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对此,高校需要制定新的录取 标准,并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以便更好地选拔优秀人才。
总之,新高考改革给高校招生带来了诸多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机遇。高 校需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并采取有效的变革措施以适应新的形势。通过提高学 生选拔标准、加强专业和职业规划指导、改革考试模式和录取方式等手段,高校 可以更好地选拔和培养优秀人才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新高考改革对高校招生考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适应新的 考试形式,比如面试、实践考核等,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高 校还需要对考试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新的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考试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知识考核 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标准,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为了适应这一变 革,考生需要更加注重知识整合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感谢观看
新高考改革提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但实际执行中存在一定困难。 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尚未完全明确,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差 异;另一方面,由于综合素质评价涉及学生的多个方面,操作难度较大,部分高 校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改革路径探讨
1、完善多元评价机制
为了打破“唯分数论”的困境,高校应当在录取过程中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而言,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面试、特长评价、社会实践等,以全 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和专业,可以根据专业特 点和社会需求调整评价权重,以实现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招生录取制 度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
01 一、பைடு நூலகம்言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索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索引言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环境的变化,教育改革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而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生、培养和就业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三个环节,这种“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建立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本文将探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重要性及其具体探索。
一、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重要性1. 适应社会需求新高考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要求高校招生、培养和就业紧密衔接,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只有建立起招生选拔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机制,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优化教育质量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可以使高校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通过将就业需求纳入教学目标,学校能更准确地进行招生和培养规划,精确掌握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方向。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 促进人才流动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可以促进人才流动和合理配置。
通过与企业和社会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学校能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的机会。
同时,学生也能更加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实际工作的对接情况,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更明确的规划。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具体探索1. 招生环节的改革新高考改革不仅仅是解决考试的方式和内容,更重要的是扩大高校招生对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
通过建立更加全面、科学的招生录取机制,能够更好地选拔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优秀学生。
学校可以加大与企业和社会的交流合作,更好地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借助专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进行综合评价。
2. 培养环节的改革新高考改革要求高校将教育目标从传统的“向考试看齐”转变为“向市场看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考改革招考分离的探索、困境与未来选择
高考改革招考分离的探索、困境与未来选择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的考试。
多年来,高考一直被视为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
然而,由于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和问题,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开始探索高考改革的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招考分离。
招考分离是指将高考的选拔和招生环节分开,旨在降低考试的压力,提高招生的公平性和灵活性。
在这个模式下,高中生将不再只通过一次高考来决定自己的未来,也就不会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次考试上。
而是通过多元化的考试和评价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探索招考分离的理念是出于对传统高考模式的质疑。
传统高考以卷面考试为主,评价标准单一,容易强化应试教育的倾向,让学生压力过大,以及浪费了许多学生的潜力。
而招考分离则能够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与兴趣。
然而,改革招考分离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一次高考在社会和家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变革这一不稳定因素会引发社会和家庭的不适应。
其次,如何设计一个可行的多元化考试和评价体系是挑战。
以往的高考制度精简了评价标准,但在招考分离的模式下,评价标准的设定需要更准确、科学和公平。
另外,推行招考分离还需要充分的教育资源和改革环境的支持。
目前,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一些中小学可能无法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
尽管存在一些困境,但招考分离依然是高考改革的共识方向。
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多元化考试和评价方式,如社会实践能力的考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察、学科竞赛成绩的加分等。
同时,要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另外,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培训也是关键,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能力。
未来的高考改革也需要与国外的先进教育体系进行对比和借鉴。
一些国家已经实施了招考分离的制度,如美国的SAT考试、澳大利亚的ATAR考试等。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教训,适应中国的国情,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进高考改革。
浅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
浅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的提出,为高中教育改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深刻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教育改革变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出发,浅析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育改革。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新高考改革源自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内在要求。
新高考改革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传统的高考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高考改革的构想。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减少至7门,增加综合素质评价,实行录取多元化,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上。
而这些改革的提出,必将对高中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中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也势在必行。
二、高中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新高考改革提出要求高中教育改革,这对高中教育的时代使命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高中教育作为学生人生道路的转折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新时代,高中教育需要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在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不再单纯注重知识和学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适应性、探索性和领导性。
高中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在于推进素质教育。
新高考改革提出了要以素质为核心,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方式,这意味着高中教育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将品德修养、学科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综合起来进行评价,使学生不仅知识渊博,而且具有综合素质,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中教育改革的时代使命在于实现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特的,高中教育需要更好地照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个性需求,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相关主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相关主体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一、挑战:1. 高校招生部门面临的挑战: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高校招生部门需要面对许多挑战。
首先,传统的高考制度为高校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源,而新高考改革可能会引发生源不稳定的问题。
其次,高招评价标准的变化可能导致高校招生部门需要重新调整招生要求,并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应对这些变化。
2. 高中教育部门面临的挑战:新高考改革将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高中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对高中教育部门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高中教育部门需积极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果,以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
3. 学生面临的挑战:新高考改革将取消文理分科,并将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自己,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在学业上取得良好的成绩,同时还需要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应对策略:1. 高校招生部门的应对策略:高校招生部门需要调整招生政策,加强对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和理解,积极与教育部门合作,制定合适的招生政策,确保人才流动的稳定和高校的持续发展。
此外,高校招生部门还需要改进招生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于新高考改革的认同度,为高校的招生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 高中教育部门的应对策略:高中教育部门需要与高校招生部门密切合作,理解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高中教育部门还需加强对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和理解,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教育部门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校学习做好准备。
3. 学生的应对策略:学生需要充分认识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生还需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为顺利进入高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新时期高考改革如何推进招考分离
些 反 对 录取 制 度 改 革 的 人 ,并 没 有 分 析 招 考 分
离 录 取 机 制 的 实 质 , 片 面 认 为 实 行 高 校 自主 招 生 ,
有 人 认 为 高 考 改 革 要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 目前 进 行 录
取 制 度 改 革 ,时 机 并 不 成 熟 ,还 有 人 干 脆 指 出 ,
见 》 中 ,只 是 提 到 , “ 探 索 基 于 统 一 高 考 和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成 绩 、参 考 综 合 素 质 评 价 的 多 元 录
建 立 多 元 评 价 体 系 ,就 是 取 消 高 考 ; 没 有 了 分 数
作 为 重 要 录 取 依 据 ,在 缺 乏 诚 信 的 社 会 环 境 中 , 招 生必 定腐败 、更加不 公平 。真是这 样 吗?
[ 作者简介] 熊丙奇 ,2 1世 纪教 育研 究院 副院长 ,上 海交 通大 学教授 ,上海
革 ,探 索 招 生 和 考 试 相 对 分 离 、 学 生 考 试 多 次 选 择 、学 校 依 法 自 主 招 生 、专 业 机 构 组 织 实 施 、 政 府 宏 观 管 理 、社 会 参 与 监 督 的 运 行 机 制 ,从 根 本 上解 决 一 考 定 终 身 的 弊 端 。 ”【 4 可这次 《实 施 意
2 0 0 0 3 0 。
・
1 1 3・
一
、
我 国 高 考 改 革 反 复 折 腾 的 历 史 教 训
在 参 加 统 一 高 考 之 后 ,需 要 填 报 志 愿 ,达 到 该 校 承 诺 的 录 取 条 件 之 后 才 被 录 取 ,如 此 操 作 的 自主 招 生 ,并 没 有 打 破 单 一 的 分 数 评 价 标 准 ,学 生 还 是 会 以 准 备 高 考 为 主 , 同 时 让 自主 招 生 变 异 为 高
高考改革关键仍在于招考分离
高考改革关键仍在于招考分离作者:储朝晖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8年第06期目前,全国有31个省市出台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2017年秋季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已在新入学的高一学生身上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
开弓没有回头箭,高考改革正在往前走,启动改革本身是个进步,其过程也是不可逆的,但当前的高考改革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障碍。
改革不能只是修修补补事实上,高考改革从2004年就开始研究了,十七大和十八大曾指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后又经过反复研磨,直到2014年正式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遗憾的是,2014年的《实施意见》中去掉了“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的表述。
三年多来,改革进程与公众的期待尚有距离,主要表现为不够专业、不够完整、不具有稳定性、不具有足够的操作性。
2014年,浙江、上海开始改革试点。
相较于此前的“旧高考”,分数对于升学的效价降低了,原来全凭分数说了算,但“新高考”不仅仅是看分数,还看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
“新高考”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强调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包括增加学生的选择、高校的选择,给学生多次考试的机会。
总体而言,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但在改革中也不难发现,不涉及体制机制变革,修修补补式的措施难以稳定,各方力量的冲击也使除了合并录取批次之外的做法站不住脚。
有一次,我到浙江一所学校调研,问学生选课怎么选。
校长说,依据学生前面考试的成绩,哪一门考得高就选哪一门。
这样做肯定是有悖改革初衷的。
在“新高考”中,强调“两依据一参考”,但“两依据”就好比两个车轮,一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硬(统一高考成绩),伸缩性不一样,前行一段必然翻车;强调要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其评价主体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主体都是不明确的。
专家解读高考改革方案 招生与考试分离是关键
专家解读高考改革方案招生与考试分离是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新快报[微博] 新快报陈红艳黄婷2013-11-1高考改革引发关注,专家表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透露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重磅消息。
对于改革,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有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广东会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来稳步推进改革,而“高考不分文理”,广东早在2000年实行高考“3+X”时就已经尝试。
昨日,新快报记者连线多位专家、中学老师、学生等,从不同视角来解读这些影响重大的教育改革决定。
焦点不设重点班更利于孩子成长●《决定》指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
”实际上,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
早在2006年9月正式施行的《义务教育法》即已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同时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学校还是会以不同名目对学生进行分班,如“实验班”、“火箭班”、“加强班”等。
家长陈先生接受采访时对“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表示赞同。
他说,孩子在上初二,成绩一般,在校并不受关注,“学校不能以成绩来区分学生,成绩不好的孩子,更需要优秀的老师来教育。
”陈先生还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个班,好学生也可以带动(成绩)不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的孩子,喜欢和表哥玩,因为表哥比他大,各方面都很优秀。
”让好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对于家长的期盼,中学老师侯老师认为,高中学习更多讲究学生的自主性,完全不分重点班,可以预见,为了照顾成绩弱一点的学生,整个班的教学进度都会慢一点。
在不分重点班的前提下,侯老师反对不分重点学校,她认为可以通过重点与非重点的调节,让不同学校招收不同层次的学生,“但学生进校后,严禁再分重点班,学生水平相当,也利于教学。
高职考试将于高考分离完善多样化招生方式
高职考试将于高考分离完善多样化招生方式
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表示,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
意见要求,要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方式。
一是建立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办法,对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考生增加技能考查内容,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相关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二是改革单独考试招生办法,国家示范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等可单独组织文化和技能考试,并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和技能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择优录取。
三是探索综合评价招生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择部分办学定位明确、招生管理规范的高等职业学校,在农林、水利、地矿等专业,依据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四是完善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中职对口升高职的专业技能考试,以专业技能成绩作为学校主要录取依据。
五是规范中高职贯通的招生办法,以艺术、体育、护理、学前教育以及技术含量高、培养周期长的专业为主,进一步优化招生专业结构。
六是实施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办法,对于获得全国、省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关奖项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和具有高级工或技师资格以及获得县级劳模的在职在岗中职毕业生,予以免试录取。
新疆探索招生制度改革新政 招生与考试分离
新疆探索招生制度改革新政招生与考试分离新疆都市报讯(记者周坤报道)改革现行”一考定终身高考制度的社会呼声由来已久。
2月19日,新疆都市报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2014年新疆将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研究高考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等相关政策。
2月19日,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表示,新疆将研究全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和相关配套改革方案,制定我区推进招生考试改革的实施方案,积极研究高考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
同时,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
推进初中、高中综合素质评价。
据记者了解,根据”中国未来10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中国要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除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外,2014年我区内高班、内初班都将扩招至1万人,内高班毕业生高考升学计划和协作计划要进一步争取优化招生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规模,内职班则要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质量,今年我区内地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的规模将达9万人。
2014年,新疆教育系统将推进一系列改革措施,重点研究探索教育综合改革及重点领域的创新举措。
进一步健全包括学前、中小学、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督导评估体系建设。
推动督导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与督学责任区试点,逐步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督导和质量检测报告制度,健全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第1期
No.1 2019JOURNALOF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8卷(总第100期)General No.100 Vol.18
摘 要: 通过“招考分离、多次考试”的提出,分析“招考分离、多次考试”的积极意义,对“招考分离、多次考试”的实现路径及科学地推进人才选拔与培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人才选拔;招生
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A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招考分离、多次考试”的探索
殷 志1 , 曹红峰2
(1.南华大学招生处,湖南 衡阳421001;2.湖南省教育考试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文章编号] 1671-802X(2019)01-0092-04
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国竞争已由以往物质、资源转变为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资源,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
时代的变化、教育的改革,引发人才需求变化,招考制度是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度高,改革难度大。
多年来,我国以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一直被人所诟病,虽然经过20多次改革,但这一模式的根本并未被
样的知识,进行统一考试,根据分数高低选拔人才,在“唯分数论”背景下,学生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分数,而非掌握知识,使得学习本末倒置,因教育缺少个性化,导致一部分学生的特有才能被磨灭,学习动力减弱。
为确保考试的客观公平,设计了标准的试卷与答案,由此就有了“圆圈是零”是对、“圆圈是太阳、是鸡蛋”是错的情况,使得部分具有艺术细胞的学生能力无法发挥。
在“标准答案”下,学生思维逐步固化,对知识不再是理解,而是进行死记硬背,并疲于应付考试,出现考前焦虑、厌学等情绪,或是因考试成绩差出现负面情绪。
在分数决定招生与否的情况下,分数成了师生最为关注的内容。
统一的教学内容、标准的考试答案、过重的学业压力,使得学生创新精神缺失,想象力减弱。
通过招生与考试分离,打破以往“唯分数论”的束缚,使分数不再成为高校录取与否的唯一标准,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健全政府教育治理体系,增强教育治理能力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已步入关键阶段,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制定与之相契合的招生制度。
考试制度关系到每位孩子的未来发展,受到各个家庭的重点关注,同时招生制度改革也是完善教育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关键路径。
尽管国内之前展开了多次高考制度改革,然而只是对分数或考试科目进行调整,并非动及根本,因此改革成效相对较弱。
在现有背景下,招考分离成为高考制度改革的根本路径,通过思考招考分离实施方案,明确政府、高校等各大组织的职责,构思改革整体框架,重塑政府、高校等组织关系,以此实现政府教育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3.转变学校教育取向,回归育人本位
在招考一体模式下,教育活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学习什么知识完全由考试决定,与素质教育的内核精神相背离。
部分学校“考试至上”、“升学率为先”的思想根深蒂固,不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注重分数,向学生灌输相同的知识,施加标准化管理,将提高分数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快速提分技巧”、“考试秘诀”成为师生追捧的热点,忽视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此外,高校在招生时,仅看重分数或将分数视为最主要指标,导致一些创新、特长人才遭到忽视,与人才培养规律相背离。
基于此,推行招考分离,建立学生和高校多次选择机制,对学校回归育人本位具有积极意义。
4.改进招生制度弊端,健全制度改革核心流程
多年来,我国高校一直推行实行统一考试、填报志愿的模式,考生统一参加由各省份举办的考试,公布成绩后,考生向填报志愿,向高校投放,高校按照分数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
在该模式下,不同主体的权责分配不合理,政府承担全部责任,且存在较多风险;考试机构权利过大,难以平衡;高校自主招生权缺失,难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
权,学生具备自由选择权,从宏观层面加强管理,使招生与考试逐步分离。
中学担任教练角色,学生是参与考试的主体,学校应当做好教练的本质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考试机构担任裁判角色,由其按照科学合理的标准给学生打出客观公正的分数,为高校录取学生提供依据。
高校担任选拔角色,依据学生各方面的评价结果,自主决定是否录取学生。
社会是旁观者同时也是监督者,确保比赛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2.职能分离
招考分离的根本在于明确各组织机构的关系,确保彼此权责明晰。
在现有招考制度中,管理、办理与评价模糊不清成为教育领域进一步发展的桎梏。
从职能层面来看,教育部应肩负宏观调控职责,扭转过去落后的管理思想,结合国家背景对制度进行顶层设计,稳步推进招考分离改革,各界的监督,树立良好口碑。
考试机构做好评价与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规范的实施流程,组建专业队伍,不断优化考试评价机制,保障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社会做好监督工作,持客观中立态度,对考试机制、高校招生等进行有效监督,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
4.方式手段分离
招考分离的落实,需要各方在招考中采取的方式各有重点,有针对性。
首先,政府管理方式转变,政府应从过去的微观、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间接管理,做好本职工作,避免对招考领域的过度干预,同时利用政策引导招考分离改革的有效推进。
其次,高校招生方式多样化,在未来的招生工作中,高校应当在现有择优录取基础上,补充对特长生、保送生、地区就业以及特殊才能学生等多种招生方式。
再次,基础教学多元化,引导中学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实情,对原有体制进行创新,开办特色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学生需求与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
再次,考试评价多元化,实施统一考试、综合评价的多元录取模式,积极摸索多次考试的方案,将多次考试结果综合起来,分配不同权重,确定考生最终成绩,逐步消除“一考定终身”的情况,以此提高利用考试选拔人才的科学性。
最后,社会监督理性化,通过媒体宣传、舆论引导,逐步弱化社会对学历的过度重视,为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同时也为人才培养与选拔营造优良氛围。
5.改革联动
基于招考制度改革的复杂性与系统性,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是引发巨大社会影响,甚至改变一大部分孩子的命运,因此,改革工作必须慎重,尽可能实现各组织权责明确、资源充分利用。
在招考分离改革中,需政策、运行以及法律等多层面的联动配合,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改革应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首先,明确改革目标,基于招考分离的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招考分离、文理合并、一年多考等事项,建立完善的多次选择机制,从法律
上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秉承公平、公正原则,逐步构建出考生自主选择、高校自主招生、政府宏观管理、社会监督的教育大格局。
其次,构思招考分离实施路径,推行以点带面的运行模式,实现政府、高校等各方组织的联动配合,共同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
最后,加快相关法规建设速度,国家司法部门应当结合现有情况,颁布与现代化教育相符的招生考试法律条例,从法律层面明确不同部门的权责,规范招生流程,摒弃落后、不合理的招考政策,通过颁布相关法律,既保障了各部门改革行为的规范化,又为改革工作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海涛.招考分离的意义、内涵和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 (10) : 36-38.
[2]殷 志,陈海利.高考改革:对教育公平的永恒诉求[J].现代教育科学, 2015 , (3) : 143-145.
[3]储朝晖.高考改革关键仍在于招考分离[J].内蒙古教育, 2018 , (6) : 35-36.
[4]殷 志.我国高考制度改革趋向及分类招生考试探索[J].大学教育, 2015 , (3) : 15-16.
(责任编辑:王 莉)
(上接第91页)打造市场,不断构建高等职业院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合作机制,有效挖掘高等教育普及化情境下的高等职业的发展潜力,并提升其在整个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罗先锋,黄 芳.普及化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美国的经验和中国的展望 [J ] .中国高教研究, 2016 (8) : 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