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光合作用导学案1(无解答)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 请先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什么是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2. 请思考一下,植物为什么需要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3. 请回答以下问题:- 光合作用是什么?- 光合作用的主要过程有哪些?-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二、课堂学习1. 课堂上老师将会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同时会进行一些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

2. 请认真听讲,做好笔记,有问题及时提问。

三、课后复习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确保对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有清晰的理解。

2. 找出自己对光合作用概念不太清晰的地方,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咨询老师同学来解决。

3. 请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光合作用的产物对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四、拓展学习1. 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实验,了解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情况有什么不同。

2. 可以在家庭、学校或社区周围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举一反三,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3. 可以尝试向周围的人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加强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相信大家对光合作用这一重要概念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积累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学习路上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和过程。

3. 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4. 探讨光合作用与其他生物过程的关系。

一、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你们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吗?二、引入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部分微生物利用太阳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能量的来源,也是生物圈的基础。

三、认识光合作用1. 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 6CO_2 + 6H_2O + 光能→ C_6H_{12}O_6 + 6O_2 \]2. 光合作用的过程:A. 光合色素吸收阳光,激发电子。

七年级生物上册5.1光合作用教案3北师大版(1)

七年级生物上册5.1光合作用教案3北师大版(1)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导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5.1光合作用导学案

光合作用自主学习案一、自主学习目标及范围学习目标:1、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

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范围:预习课本的内容二、自主学习要点1、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具体探究过程见66页,该实验的变量是,观察到的现象是比到达标记处的时间短,得出的结论是。

2、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二氧化碳还有。

3、总结得出: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主要是),并且释放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场所:4、光合作用的应用:农业生产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自主学习检测.1.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A.叶绿素 B.光C.二氧化碳 D.水2. 王明种植的萝卜喜获丰收,使萝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A. 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B. 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 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有机物3. 冬季河水中见不到水绵,而春暖后就可见到水绵丝团漂浮在水面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水绵光合作用旺盛,放出大量的氧气B. 河水温度的升高C. 水绵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D. 春季呼吸作用加强,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一:光合作用的原料明确以下问题:范·海尔蒙特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哪种物质?探究二: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反应式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中可以发现: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物质转化过程,即由()和()等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淀粉等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二是能量转化过程,即把()能转化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无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无答案)
第五章第一节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海尔蒙特的实验(十七世纪上半叶)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柳树重量kg增加到kg增加kg
干土重量kg减少到kg减少kg
实验分析(讨论)
使柳树增重的是而不土壤
柳树生长的环境因素还有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从植物生活环境的角度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来源,还应该考虑什么因素?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叶片遮光
叶片不遮光
实验分析(讨论)
淀粉遇碘液变色,光合作用产生
淀粉燃烧产生和是一种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
你能做:光合作用内容(勾选出正确的答案)
原料:水土壤二氧化碳
产物:淀粉氧气绿叶
场所:叶绿体(绿叶)淀粉
条件:光土壤
三、英格豪斯的实验(1779年)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释放气体,夕阳西下,太阳下山。
绿色植物只有在下才能净化空气
(讨论)
瑟纳比埃(1782年)证明植物在阳光下释放同时吸收
索绪尔(1804年)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需要,这与的结论相吻合。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四、萨克斯的实验(1864年)
二、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771年)
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现象(独学)
鼠+灯鼠(死/活)、灯(亮/灭)
树+灯树生长、灯(亮/灭)
鼠+树树生长、鼠(死/活)
实验分析(讨论)
植物可。
实验结论(合作)
我思考:当人们重复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为什么学者们会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呢?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三)》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三)》 教案设计

是保卫细胞。

保卫细胞与一般表皮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有什么不同?
(3)画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
连的几个表皮细胞图。

讨论:
1.现察叶片的横切面结构为什么要制作很薄的临时切片?
2.在叶片结构的哪些细胞内部有绿色颗粒结构?叶片内绿色颗粒结构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延伸学习有关叶片的知识。

课后作业
(1)P84思考与练习1、2、3题 (2)画出叶片的结构及结构名称
教学流程
教学板书
教学小结
本节实验课让学生根据实验,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再通过叶片切片观察其结
构,很多学生都能够制作临时切片,动手操作好,学生参与性积极。

教学后记能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验证课文内容,学生理解,为下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的掌握和应用打下基础。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5.1光合作用 导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生物七上3.5.1光合作用  导学案

第1节光合作用●课程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2.探索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重点难点【重点】1. 叶片与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3.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难点】1. 探索光合作用;2.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思维发散】绿色植物的叶片一般是绿色扁平的,展放在空间,而且大部分植物的叶片彼此之间互不遮盖。

你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吗?●要点归纳要点1: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1)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受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影响,认为植物体是由“土壤汁”构成的,即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完全来自土壤。

(2)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是构成植物体的物质来自水,而土壤只供给极少量的物质,但他没有考虑到空气对植物体物质形成所起的作用。

(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结论是老鼠呼吸会污染空气,植物可以使变脏、变坏的空气变干净、变好。

但他不知更新了空气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阳光在这个实验中的关键作用。

(4)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进行一系列实验,他的实验证实了普利斯特利的实验结果,确认植物对污浊的空气有“解毒”能力,同时指出这种能力是太阳光照射植物的结果,从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把空气变好。

(5)1782年瑞士牧师谢尼伯的实验说明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

(6)1804年瑞士学者索热尔对光合作用首次进行定量测定,他指出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7)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等有机物。

(8)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

要点2:探究光合作用在探索光合作用中,要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要对实验方案进行充分的讨论;要在活动中理解对照实验法是在一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方法。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其深入理解和应用尚需加强。
4.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分析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如何表示的?
2.光反应和暗反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3.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光合作用有什么影响?
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时,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对光合作用的基本反应式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光反应和暗反应;2.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认识不足,难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3.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强化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实验操作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关注与光合作用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生态农场等,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光合作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
3.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提问、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利用多媒体播放光合作用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条件及产物,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照、叶绿体、酶等。
1.生活情境的巧妙融入
本教学案例充分将生活情境与学科知识相结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光合作用的价值。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学习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通过自主提问、合作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逐步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知识。
3.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相关问题,如:“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光合作用在生物圈中有哪些作用?”等,激发学生的思维。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适时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 教案设计(第一课时)

课题名称: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第1节光合作用(第一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释柳苗生长之迷,2描述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3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能力目标 1.查阅、整理光合作用发现的资料,提升处理信息和表述能力;2.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2感受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教学难点1、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2、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产物教学方法讲授、分组学习、实验论证教学用具多媒体氧气复燃实验装置绿萝及淀粉检验装置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进入新课→学生分组学习→小组展示及评价→知识点总结→内容回顾、提示下节→布置作业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即时反思创设情境演示氧气复燃实验,从生物生存必须的物质开始探讨氧气的来源问题板书:第1节光合作用观察实验思考回答新奇的实验引起兴趣和好奇2分钟引入新课 人们是如何发现绿色植物可以产生供我们生存必须的氧气的?绿色植物的功效经此而已吗?你真的就没有在意一颗小小的种子是如何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吗? 思索 回答引入新课题进入新课17世纪以前的人们认为绿色植物的生长是从土壤中获得的物质。

事实真是如此吗?怎样去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思考 回答进入新知识点光合作用发现史活动一分小组学习p66-p68页光合作用发现简史及内容,完成导学案相应部分内容。

评价学习过程 引导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并进行效果评价。

自主学习 交流讨论 总结归纳 参加游戏 汇报成果 组织概述1、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目标,落实能力目标2、展示小组学习成果,教师引导难点突破,贯穿法制教育光合作用内容分析活动二陈述各实验结论由结论推导光合作用原料、产物、条件、场所天竺葵合成淀粉实验展示 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2、 引导学生与萨克斯实验现象比较发现问题3、 引导学生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关照变色 遮光不变色产物是淀粉 条件是光照1分析各实验结论得出光合作用原料、产物、场所、条件、分别为什么3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解释问题1、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2、 完成情感及激励概述总结提示下节一、光和作用的发现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二)》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上5.1《光合作用(二)》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北师大七年级生物导学案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第1节 《光合作用》(二)编写:吴俊 审核:生物备课组 时间:2015.11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学习目标]1. 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产所。

2. 能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3. 能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的方法[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 查阅资料 小组讨论[知识链接][学习过程]一. 光合作用1.绿色植物通过 利用 ,将 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 (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 的过程。

2.反应式+水 (储存能量)+氧气4. 实质: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简单的 转变成淀粉等复杂的 能量转变:即把 转化为储存在 中的能量。

5. 意义:⑴制造有机物:为自身生长发育提供 ,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⑵ 转化光能并储存在有机物里,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来源。

⑶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相对稳定。

6. 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立体高效种植、合理密植等措施,以提高 利用的效率。

[拓展提高]7. 如图是某同学为了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透明玻璃罩,罩住一只小白鼠(如图甲所示);取另一个玻璃罩,罩住一盆绿色植物和另一只小白鼠(如图乙所示)。

将甲乙两装置都置于光下,一小时后,甲装置的小白鼠慢慢死去,而乙装置中的小白鼠则活着。

请分析回答:⑴乙装甲中的小白鼠之所以能生活较长时间,是因为乙装置中为小白鼠提供了生活所必需的⑵为了继续观察,该同学让小白鼠在乙装置中过夜。

你认为该小白鼠在第二天是死了还是继续活着(死了或活着),理由是⑶在整个实验中,甲装置所起的作用是8.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以探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某种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注: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能吸收二氧化碳。

图中植物已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

)⑴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⑵在实验中使用石灰水的目的是⑶本实验的对照组是否⑷数小时后,取下瓶内一片叶子,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这样会使溶解,清洗后滴加碘液该叶片(会不会)变蓝。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导学案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优秀导学案

主备教师:审核: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1)知识要点:(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史(二)探索光合作用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运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

步骤:①选盆栽天竺葵作实验材料;②实验前进行暗处理2-3天;③一片叶部分遮光,部分曝光;④照光2-3小时;⑤溶解叶绿色;⑥加碘染色。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运用氧气助燃的原理)。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4.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

(三)叶片的结构表皮(分上、下表皮)表皮细胞:外壁上有一层透光不透水的角质层保卫细胞:成对存在,围成气孔,有叶绿体叶肉栅栏组织:接受上表皮,排列紧密,含叶绿体多海绵组织:接近下表皮,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叶脉(网状,平行),有支持、输导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输送有机物(四)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1、反应式:CO2+H2O光有机物(储存能量)+O2叶绿体2、实质物质转变:简单的无机物转变为复杂的有机物能量转变: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意义:不仅为自身也为生物圈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4、应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太阳光。

综合训练:1.下列组织和细胞中除哪项外,都含叶绿体( )A.表皮细胞B.保卫细胞C.栅栏组织D.海绵组织2.气孔的开闭,是受( )的控制。

A.叶绿体B.保卫细胞C.细胞壁D.细胞核3.叶脉的功能是( )A.输导水和无机盐B.输导有机物C.支持和输导D.气体通道4.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A.整个植物体B.绿色的叶片C.所有绿色的部分D.只有茎和叶5.表皮细胞既能透光又能防止水分蒸发靠( )A.栅栏组织形成的屏障作用B.保卫细胞对气孔的调控C.表皮上的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D.表皮细胞外壁上有透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6.多数叶片正面的绿色比背面的绿色要深一些,其主要原因是( )A.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B.下表皮保卫细胞多于上表皮C.海绵组织里含叶绿体多D.栅栏组织里含叶绿体多7.关于叶绿体与叶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B.叶绿素内含有叶绿体C.叶绿体是制造有机物的场所D.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8.叶片的表皮有哪些特点是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 )①表皮细胞无色透明②表皮细胞排列疏松,能透过气体③表皮细胞外壁具有透明的角质层④表皮上有由保卫细胞构成的气孔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9.在甘蔗的茎秆中贮藏着大量的糖分,这些糖分是( )A.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B.由甘蔗茎内细胞制造的C.由甘蔗的绿叶制造的D.由甘蔗的果实制造的10.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在正确灌溉和合理施肥的基础上,要提高产量,采用的正确措施是( )A.提高温室内的温度B.向温室中充人过量的氧气C.向温室中充入适量的二氧化碳D.在温室内放置大量的氢氧化钠溶液11.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 光合作用 学案设计(无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 光合作用  学案设计(无答案)

光合作用【学习目标】1.概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尝试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水分子,追踪在光合作用中氢原子的转移途径。

3.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和能量转换特点的认识,体验自主学习和与老师、同学之间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1.概述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比较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尝试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水分子,追踪在光合作用中氢原子的转移途径。

【学习过程】一、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1.光反应阶段:(1)光反应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上进行的。

(2)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的用途:①水分解成和还原性的。

其中的直接以的形式释放出去,而则被传递到叶绿体内的中,继续参与阶段的化学反应。

②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和Pi合成为,这样就转变为储存在中的化学能。

2.在老师指导下,进一步认识光反应阶段的物质和能量变化特点:光反应阶段化学反应的条件有:。

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1.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发生在。

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特点也可概括为两个要点:①通过叶片表皮上的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首先与植物体内的结合,很快形成两个C3(三碳化合物)分子,这个过程叫。

②在有关酶的催化下,C3(三碳化合物)接受释放的能量,被还原。

其中一部分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另一部分C3则又重新形成C5,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

2.在老师指导下,进一步认识暗反应阶段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暗反应阶段化学反应的条件有:。

四、总结得出光合作用的实质:1.从物质转变的角度看,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了,并且释放出氧气。

2.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光合作用将太阳光能转换成储存在中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教案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

《光合作用》教案1(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生物
六、瑞士学者索热尔: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
七、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绿叶在下能产生淀粉即有机物。插入图13用HY抓一下.
讨论: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
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
3、英格豪斯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阅读
学生猜测
师 生
互 动
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
1、大多数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__开始的。
2、__和__使生物体逐渐生长。
3、__、__、___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
引入新课:
一粒种子入土,能萌发长成幼苗,一棵幼嫩的小苗,可长成一株参天大树,一棵果树可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你想过吗,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来源于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涉及光合作用的奥秘。
课 题
第五章 第一节 光合作用(一)
课 型
新授课
序号
22
教育
教学
目的
知识方面
揭示柳苗生长之迷,提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能力方面
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能力。
思想教育
使学生形成科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重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难点
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关键
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教法
材料分析法
教具
材料等
教 学 过 程
柳苗生长之迷:
一、十七世纪以前:植物从土壤中
获得生长需要的各种物质。
二、十七世纪上半叶:比利时
科学家海尔蒙特实验:结果:柳苗增重74.5KG,壤重量减少0.057KG。
得出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插入图12用HY抓一下.

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光合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 5.1 光合作用教案1 北师大版

第一节光合作用一、教材分析教材先介绍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对光合作用形成初步认识。

在此基础上,通过几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进行探讨。

然后,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新鲜树叶的徒手切片,认识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

最后,对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重要意义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概述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意义,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对作物种植的指导意义。

●能力目标:独立完成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操作,尝试制作叶的徒手切片,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结构。

●情感目标:1.通过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领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自然界的意义,养成爱护一草一木的生态意识。

三、重难点:●重点:1.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的实验。

2.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1.探究叶绿素在光下形成的实验。

2.制作和观察叶徒手切片。

四、教学课时:7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题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叶和一些茎会是绿色呢? 那是因为它们含有一元素叫叶绿体,这个叶绿体它有什么作用呢?用处可大了,它能利用光能,把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同时释放氧气,由此我们说叶绿体的作用非常巨大,植物少了它就不能存活,在这里,我们把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发现,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那么,植物光合作用是怎样发现的呢?二.教授新课(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来的实验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2.分析上述三个实验的基本过程(1)范海尔蒙特他在100kg干燥的细粒土壤中,种了一棵 2.5kg重的柳树,然后往盆里浇水,但不供给他其它营养物质。

【配套K12]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一)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配套K12]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一)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

3.5.1光合作用(一)【目标感知】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3.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重、难点预设】重点:探索光合作用的四个实验难点: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问题导学】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阅读教材P66--P68,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过程或结果2.3kg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知识点二探索光合作用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阅读教材P69,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什么作用?(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阅读教材P70--P71,讨论下列问题:(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气体是什么气体?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阅读教材P71--P72,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2)分析实验结果,你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3)你组认为绿叶细胞的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2.分析实验现象并说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问题训练】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C.淀粉和氧气 D.光、叶绿素和水2.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3.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中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的原因是()A.氧气可以助燃 B.二氧化碳可以助燃C.二氧化碳减少了D.氧气可以燃烧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A.水 B.二氧化碳 C.光 D.叶绿体5、利用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银边部分( )A. 不变蓝B.变成蓝色C.不变色D.有时变蓝,有时不变蓝6.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A. 吸收二氧化碳B.释放二氧化碳C.提供氧气D.释放氧气7.把金鱼藻放在鱼缸里主要是因为它在水中能( )A .吸收水中的氧气B .放出二氧化碳C .放出氧气D .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问题生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2.你还有哪些疑惑:3.你有哪些收获:【问题训练参考答案】1.A2.C3.A 4.C 5.A 6.A 7.C。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一)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1)

七年级生物上册 3.5.1 光合作用(一)导学案 (新版)北师大版(1)

3.5.1光合作用(一)【目标感知】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

2.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

3.探索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检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4.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重、难点预设】重点:探索光合作用的四个实验难点: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问题导学】知识点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阅读教材P66--P68,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过程或结果2.3kg进一步讨论下列问题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论完全正确吗?2.当人们普得斯特利实验重复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为什么呢?知识点二探索光合作用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阅读教材P69,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为什么要对实验材料进行黑暗处理?(2)实验选用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一部分不遮光什么作用?(3)你怎样解释在酒精溶液中的绿叶脱色而使酒精溶液变绿的实验现象?(4)用碘液染色后的叶片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实验结果说明什么?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阅读教材P70--P71,讨论下列问题:(1)将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发生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2)光合作用产生的助燃气体是什么气体?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阅读教材P71--P72,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银边翠和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不呈绿色?(2)分析实验结果,你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3)你组认为绿叶细胞的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场所4.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认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怎样的?2.分析实验现象并说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关系。

【问题训练】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叶绿素、水和二氧化碳 C.淀粉和氧气 D.光、叶绿素和水2.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 A.便于检验淀粉的多少 B.有利于除去叶绿素C.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D.便于用碘液检验3.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中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的原因是()A.氧气可以助燃 B.二氧化碳可以助燃C.二氧化碳减少了D.氧气可以燃烧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 )A.水 B.二氧化碳 C.光 D.叶绿体5、利用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银边部分( ) A. 不变蓝 B.变成蓝色 C.不变色 D.有时变蓝,有时不变蓝 6.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A. 吸收二氧化碳 B.释放二氧化碳 C.提供氧气 D.释放氧气 7.把金鱼藻放在鱼缸里主要是因为它在水中能( ) A .吸收水中的氧气 B .放出二氧化碳 C .放出氧气D .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知识梳理】【问题生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你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2.你还有哪些疑惑:3.你有哪些收获:【问题训练参考答案】1.A2.C3.A 4.C 5.A 6.A 7.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光合作用
第1课时探索光合作用
【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对照实验法,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2、能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能源和场所
3、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1、利用对照实验法,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2、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能源和场所
3、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难点:利用对照实验法,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实质
【学习过程】
模块一预习反馈:比比你的自学能力!
1、绿色植物在光照下不仅能释放氧气,而且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
等生命活动利用,科学家们将绿色植物的这种生理活动称为。

2、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变为贮存
能量的(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的过程,叫做。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贮存。

模块二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一)分析实验
1、“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
(1)该实验采用的是实验法。

实验中是将和进行对照,因此,实验的变量是。

(2)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是:见光部分叶片遇碘液,遮光部分叶片遇碘液。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因此是光
合作用产物。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4)实验前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
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5)因此,要检验植物是否进行光合作用,可以通过检验植物是否产生了淀粉来说明。

如果叶片遇碘液变蓝,表明叶片中产生了,就说明植物进行了。

2、“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1)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进行着。

(2)实验结果:带火星的卫生香或木条伸入试管后。

(3)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实验中的银边翠、银边天竺葵等植物的叶片中间呈绿色,
边缘呈黄白色)
(1)植物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叶片不呈绿色,是因为叶片中不含有。

(2)该实验采用的是实验法。

实验中是将和进行对照,因此,实验的变量是。

(3)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是:叶片绿色部分遇碘液,叶片白色部分遇碘液。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5)植物的叶绿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叶绿体中,因此细胞中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实验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的作用。

(2)用碘液检测,实验结果是:第一套装置叶片遇碘液,第二套装置叶片遇碘液。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4)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二)光合作用的实质
1、从以上几个实验得知,植物在(场所)进行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
需要、、,产生、。

我们可以将
光合作用的原料、能源、场所和产物用下面的反应式表示:
二氧化碳+水光淀粉(储存能量) + 氧气
叶绿体
2、像这样,绿色植物通过利用,把和转变为贮存
能量的(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的过程,叫做。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贮存。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等,不仅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而且是动物和人的。

(2)光合作用转化并贮存在里,这些能量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

(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和释放,从而维持大气中的
和的含量相对稳定。

模块三形成提升:试一试,你一定能过关!
1、验证是否产生淀粉,所用的试剂是 A、盐水 B、糖水C、酒精 D、碘液
2、叶绿素形成的条件 A、水分 B、光照 C、湿度 D、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A、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B、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C、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里的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把有机物里的能量释放出来
4、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是
A、整个植物体
B、绿色的叶片
C、所有绿色的部分
D、只有茎和叶
5、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是生物生存、繁荣的基础
B、光合作用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
C、光合作用在植物的所有细胞中都能进行
D、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6、光合作用进行的时间是
A、白天
B、白天和黑夜
C、黑夜
D、有光的时候
模块四小结反思
1、本课知识:1、利用对照实验法,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2、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能源和场所
3、说出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本课易错(混)点:利用对照实验法,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3、本课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