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写作文要注意动静结合动静的意思
写作文要注意动静结合动静的意思比如说你要写环境安静没声音,你就写只听得到蝉鸣蛙叫声,用细微动物的声音衬托出人烟稀少。
①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就是把运动的事物当作静止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动态事物在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②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③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④以动衬静即通过描写、渲染动态,反衬静态,突出静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贾岛《题李凝幽居》全诗所绘景致十分幽静,其中的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动感十足,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则是以响衬静的典范。
⑤以静衬动即通过描写、渲染静态,反衬动态,突出动态,是反衬手法的一种。
如唐·李颀《琴歌》一诗中:“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⑥以动衬动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
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以静写动的方法
以静写动的方法
以静写动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通过描绘静态的事物来表现动态的场景或情感。
以下是一些使用以静写动的方法的例子:
1. 静态描写:通过细腻地描绘静态的事物,来表现动态的场景。
例如,描写一辆静止的自行车,可以引出骑车人的紧张和期待。
2. 对比手法:通过对比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突出动态的效果。
例如,将静止的夜晚与繁忙的街道进行对比,强调街道的热闹和活力。
3. 象征手法:通过静态的事物来象征某种精神或情感。
例如,描写一朵静静开放的荷花,象征着高洁和纯净的品质。
4. 情感表达:通过静态的事物来传达深沉的情感。
例如,描写一幅静谧的山水画,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5. 细节描写:通过对静态的事物的细节进行深入描绘,让读者感受到动态的效果。
例如,描写一根断弦的吉他,通过对其细节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吉他的音乐曾经带给人们的激情和活力。
使用以静写动的方法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情感表达,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它通过描述动态和静态的事物,让读者在感受画面和形象的同时,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
这种写作手法可以通过对比、衬托、拟人等多种方式实现。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动静结合写作手法:
以动衬静:通过描述动态的事物来衬托静态的环境,从而突出静态的氛围。
例如,“夜深人静,只有月光洒在窗台上,像是一首轻柔的乐曲,静静地陪伴着我的心灵。
”
化动为静:把动态的事物描绘成静态的事物,通过比喻、夸张等方式让读者感受到动态的形象。
例如,“他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轻盈地飘落在花丛中。
”
化静为动:把静态的事物描绘成动态的事物,通过想象和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静态的形象。
例如,“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宁静和美好。
”
以动衬动:通过描述动态的事物来衬托另一动态的事物,从而突出其中一个的特点。
例如,“山间的泉水潺潺流淌,像是一首欢快的歌曲,为这片宁静的山谷增添了一份动感。
”
以静衬动:通过描述静态的事物来衬托动态的事物,从而突出动态的氛围。
例如,“他像一只自由飞翔的小鸟,快速地在天空中穿梭。
”
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感受到更丰富的情感和画面。
在写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动静结合手法,让文章更加优美、生动。
PPT《学会动静结合的技巧》中考高考语文阅读与作文技巧系列指导
一、概念和特点
化静为动就是赋予无生命 的静态之物以生命,把静态写成动态。
特点:化静为动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给客观景物以活动感。一般多用拟人方式,静物人 化,表现为动,使无情物变为有情物。
譬如李白《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 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这里“孤云”可以来去闲游,“山”可以与人脉脉含情地相对 而视,其中隐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独寂与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出自唐代:王维《鹿柴》
白话文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 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4,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 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白话文释义:
中考高考语文阅读与 作文技巧系列指导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 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 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学场景。它能使文章活泼生 动,给静态的事物以生命和活力。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渺意境,特别注意 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
诗画同源,两种艺术表现有其相通 趋同之处。用泉流绿树去衬托静态的山 峰巨石,使之相映成趣。对于写诗与绘画 都是巧妙的构思手法。
1,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 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出自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白话文释义: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 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这地方让我生了归隐之心,我因多年来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而悲伤起来。
写作中的动静结合法
写作中的动静结合法
动静结合法是一种写作技巧,通过交错运用动态和静止的元素,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和震撼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静结合法:
1. 对比法:通过对比描述动态和静态的事物,增强作品的艺术感。
例如: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流如织,只有那位老人静静地坐在街头,仿佛与这喧嚣的世界毫不相干。
2. 对话法:通过人物的对话展示动态和静态的交替,加强情节表达。
例如:小明沉默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问道:“我可以跟你
一起去吗?”小红站在原地,眼神游离,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3. 描述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动态和静态的对比,表达情感或营造气氛。
例如:雨点一个个地打在窗户上,发出轻柔的声响,室内的空气静得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呼吸。
4. 内心独白法:通过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展现动态和静态的变化,展示人物的思绪和情感。
例如:他心里疯狂地呐喊着,却又表面平静如水,似乎随时都会被这个世界淹没。
5. 快慢对照法:通过快速的动态描写和慢慢的静态描写对比,突出作品中的重点或高潮部分。
例如:马车飞驰而过,烟尘弥漫,一切瞬间变得嘈杂而混乱。
而在这繁忙的背后,是那位艺术家静静地凝视着街头的一缕阳光,仿佛时间也静止在那一刻。
动静结合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震撼,同时也丰富了写作的表达形式。
通过巧妙运用这种写作技巧,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1、抓住特点
所谓特点,就是人和事物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比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描写时,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质地以及变化等,仔细观察,写出它的动态美或静态美。
2、描写有序
描写景物要有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从整体到部分,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写出景物的全貌。
3、展开想象
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都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比喻,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拟人的手法,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运用动静结合方法写景时,我们既要描写静止相对的景物,又要抓住变换的动景,由静至动,或由动至静,写出景物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还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出特色,这样才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作技巧——动静结合教学设计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彰显表达的艺术性,经常使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来描绘环境,刻画人物活动细节。
一、动静结合的定义所谓的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事物是动态的,有的事物是静态的,二者有机的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二、动静结合种类动静结合的种类:一是动静组合式;二是以动写静;三是以静写动。
(一)动静组合式就是作者在描绘某个画面,或营造某种意境时,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事物,有的是静态的事物。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者所刻画的画面中,“黄鹂”、“白鹭”是动态的——一个在鸣叫——鸣,一个在直上云天——上。
而“翠柳”、“青天”是两个不动的静物,在作者的笔下,动物和静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灵动、唯美的意境,这种写作技巧,就是运用组合方式,将动静结合起来。
(二)以动写静就是作者刻画的事物,在客观世界里,它实际是个静物,但在作者的笔下,它变成了一个动的、活的事物。
将原本不动的事物,写成运动的事物,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的静物,在某种条件下,常常带给人们某种真实的动态错觉。
例如:乘坐火车,透过车窗向外望,铁路两边的树木飞快地向身后跑去,真正移动的是火车,树在跑是一种真实的错觉。
鲁迅写社戏时,其中描述孩子去看戏的途中,就运用了这种写法——周围的群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向船尾远远跑去了。
这种错觉,只有孩子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大人都是熟知的,在文章中加入这样的景物描写,能够凸显孩子的天真可爱和愉悦的心理,也能够表现成人童心不改的生活境界。
一种原因是受人的主观影响,造成的错觉。
例如:一个胆小的人,在深夜穿越森林,感觉那些根本不动的影子,都变成某种怪物,张牙舞爪的跟在自己身后。
这种错觉是由人的主观认识、某种心理或某种情感衍生的。
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技法,能够凸显人物的认识,或某种心理状态,或者某种强烈的情感、情绪。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就运用这种写法,表现自己的豪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统编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景物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
统编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景物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通过描述物体的静态特征以及其在动态状态下呈现出的形态、动作和变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和生动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在运用动静结合进行描写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静态特征的描写我们可以通过描写物体的外貌、色彩、形状、质地等静态特征,来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描写一棵大树的修长的枝干、繁茂的叶子、粗壮的树干等。
通过这些静态特征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这棵大树的形象。
二、物体的动态状态的描写在描写中,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物体的形态、动作和变化来把物体的动态状态展现给读者。
比如,我们可以描写风吹草动,使读者感受到风吹过的声音、草摇动的样子;可以描写云在天空中飘动,使读者感受到云朵的形态和动态变化;可以描写河流的流动,使读者感受到水流的速度和流向等。
通过这些方式,读者可以感受物体的变化和动态。
三、动静结合的描写在描写中,我们可以将物体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状态结合起来,通过描写物体的静态特征以及其在动态状态下的形态、动作和变化,来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比如,我们可以描写飞鸟在空中盘旋的同时,展翅飞翔,使读者感受到飞鸟翱翔天空的自由和灵动;可以描写太阳升起的同时,霞光万道,使读者感受到早晨阳光的明亮和照射。
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景物的形态和变化,增强阅读的乐趣。
举个例子:一位作家在描写一张古老的地图时,他通过描写地图的静态特征来使读者对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他写到:“这张地图古旧而厚实,像一块时间的痕迹,它的纸质充满了岁月的痕迹,有些地方已经泛黄,边缘已经破烂。
地图上精细的线条和文字无一不展现出历史的积淀。
”通过这样的描写,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这张地图的面貌。
接着,作家又描写了地图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和动态。
他写到:“地图上有着一条条细细的划痕和污渍,一支支笔和一个一个手指的痕迹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模糊的线条和图案。
写作中的动静结合法
写作中的动静结合法动静结合是一种写作方法,旨在通过巧妙地结合动态和静态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文章中运用动静结合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情感和细节。
在叙述场景时,可以通过动静结合法刻画出环境的动态和静态特征,使读者感受到当时的氛围。
比如: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洒落在草地上,清晨的微风轻拂着花朵,带来一阵阵花香。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好像是要宣告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远处的河流静谧地流淌着,水面如镜,映出了蓝天和白云,它们仿佛在对话一般,诉说着大自然的美好。
在展现人物形象时,可以通过动静结合法呈现他们的行为和内心感受,进一步揭示他们的性格和情感。
比如:小明跑过操场的时候,他的脚步轻快而有力,每一步都带着一股无穷的活力。
他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他正在追逐着梦想。
他的额头上渗出了一层细细的汗珠,流淌在他的脸颊上,向下滑落。
汗水的滋味充斥着他的嘴腔,燃起了他内心对胜利的渴望。
这个时刻,他感受到了奋斗的快乐和付出的价值。
在描写情节时,可以通过动静结合法增强故事的紧张感和冲突感。
比如:战场上炮火连天,火光和硝烟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
士兵们奋勇作战,身躯在战斗中跃动着,呈现出一种高亢而有力的姿态。
他们紧紧握着枪支,冷酷无情地朝敌人射击。
子弹穿过空气,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尖啸声,击中目标后发出响亮的爆炸声。
这是一场生死搏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信仰和荣誉而战斗。
综上所述,动静结合法是一种有效的写作方法,通过结合动态和静态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在叙述场景、展现人物形象和描写情节时,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法,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情感和细节,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章。
通过重视动静结合法,我们可以写出更具有感染力和张力的作品。
动静结合的作文手法与例子
动静结合的作文手法与例子嗨,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动静结合”这种写作手法——别担心,这不是某种高级数学公式,而是文学和写作中用来让内容更有趣的一种技巧。
动静结合,顾名思义,就是把“动”的元素和“静”的元素混合在一起,来给读者一种更立体、更生动的体验。
听起来有点抽象对吧?那我们通过一些轻松的例子来聊聊这玩意儿是怎么运作的。
首先,我想分享一个我以前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朋友小李决定去公园散步。
小李是个爱动的人,总是跑前跑后、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而我呢,喜欢在树下静静地待着,看书、发呆。
这种动静结合的场景,我觉得特别贴切地表现了这种写作手法。
我们在公园里逛着,小李一边跑一边大声讲述他最近的冒险故事。
我在树下安静地坐着,不时抬头看一眼他,又低头继续翻我的书。
小李的话题从他刚刚做的爆米花讲到他家的猫,又到他的梦想职业——你能想象吗?小李竟然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太空探险家!“你不觉得太空有点无聊吗?一片漆黑的,什么都没有。
”我打断了他的话,“而且听说太空里还特别冷!”“呃,对吧,不过我觉得太空探险挺刺激的。
总比现在看书、晒太阳有趣多了!”小李说完,一边摆弄着手里的风筝。
这个对话就是一种很好的“动静结合”的例子。
小李的热情和动感,就像是那风筝在空中飞舞;而我的沉静则像是树下的微风,轻轻地拂过,不动声色地存在着。
我们两种状态相互衬托,使得这个场景既有动感也有静谧感,形成了一种平衡。
再比如,我们在写小说时,也常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增加故事的层次感。
比如你可以描述一场激烈的战斗场景,这时候人物的动作、对话就像那轰鸣的战鼓,充满了动感。
然后,你可以切换到某个角落,描述一位疲惫的士兵在角落里静静地休息,这时候,你的文字就像是一缕轻风,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安静的反差。
这样的手法不仅让故事更加生动,还能让读者的感情随着文字的起伏而波动。
动静结合使得写作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充满了变化和层次。
正如我们在公园里,动的和静的结合,让我们的散步之旅充满了趣味和惊喜。
运用到移步换景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写的作文
运用到移步换景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写的作文1. 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主题和内容,同时引起读者的兴趣并让他们了解作者撰写这篇文章的动机。
本文将深入探讨运用到移步换景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作,并探讨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与效果。
1.2 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展现本文的内容和逻辑关系,以下是本篇长文的总体结构。
首先,我们将介绍移步换景手法,包括其定义、应用范围以及作用与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动静结合手法,并解析其含义、引申意义以及创作灵感来源。
随后,我们将研究如何运用这两种手法进行写作,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这些手法的实际运用技巧与方法。
最后,我们将给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读者提高写作水平并加深对这些手法的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和解析运用到移步换景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这两种手法进行详细阐述和案例分析,读者将能够理解如何运用这些手法创作出更富有感染力和魅力的作品。
同时,本文也将探讨这些手法对于读者和写作者的启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潜力。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引言部分的提纲,具体叙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改。
2. 移步换景手法:2.1 定义:移步换景是一种写作手法,通过将视角从一个场景或情节转移到另一个场景或情节,以展现更多的细节和丰富的内容。
它可以用来丰富文章的描写和情节推进,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2.2 应用范围:移步换景手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散文、小说和诗歌中。
无论是叙事性的还是描写性的作品,移步换景都能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并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3 作用与效果:移步换景手法可以实现以下几个作用和效果:1) 增加跳跃感: 通过移动视角到新的场景或情境,使得文章有一种出人意料的跳跃感,让读者感到新鲜和惊喜。
2) 深化描写: 移步换景可以使得作者更详细地描绘各个场景和情境中的细节,展示更多元化的形象、声音、氛围等信息。
3) 推动情节发展: 通过巧妙运用移步换景手法,作者能够在不同场景之间切换,推动情节发展,增添悬念和紧张感。
动静结合写法的好处
动静结合写法的好处一、定义动静结合是一种写作手法,它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机结合起来。
动态描写是对处于活动、变化状态中的事物的描写,例如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事物的发展变化等;静态描写则是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事物的描写,像描写景物的颜色、形状、位置等。
二、好处(一)增强画面感1. 丰富视觉效果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动静结合能使画面更加立体。
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勾勒出一幅明月高悬、松林静立的画面;“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描绘出清泉在山石上流淌的动态景象。
静态的月松与动态的清泉相互映衬,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山林夜景图,丰富了读者的视觉感受。
2. 使描写对象更鲜活描写人物场景时,动静结合也有同样的效果。
如描写热闹的集市,“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货物,五颜六色的绸缎像小山一样堆积着(静态描写),摊主们大声地吆喝着,顾客们在摊位间穿梭往来(动态描写)”。
这样既写出了集市货物的丰富多样(静态),又表现出集市的热闹喧嚣(动态),让整个集市场景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二)烘托氛围1. 营造意境在古典诗词中,动静结合常被用来营造意境。
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是动态描写,“林”“山”是静态描写。
动态的蝉鸣和鸟叫反而衬托出树林和山的幽静,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氛围。
2. 表达情感倾向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来烘托特定的氛围,从而表达作者的情感。
在描写战争后的废墟时,“残垣断壁静静地矗立着(静态),只有几只乌鸦在天空中盘旋哀鸣(动态)”。
静态的废墟和动态的乌鸦,共同营造出一种凄凉、悲惨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惜和对遭受战争苦难人民的同情。
(三)突出事物特征1. 对比强化动静结合能够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
例如描写瀑布,“那瀑布从悬崖上飞泻而下,水花飞溅,如银练当空舞(动态),周围的岩石却静静地承受着瀑布的冲击,纹丝不动(静态)”。
跟着名篇学写作之动静结合法
跟着名篇学写作之动静结合法作者:邓淑芳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24年第23期动静结合是写景状物类文章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景物的特点,使意境和形象和谐统一。
文学作品中,动静结合法往往通过同时描绘动态和静态的元素,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在描述自然景观时,既有对静态景物的描写,如山川、树木等;又有对动态事物的描绘,如流水、风动等,从而使所绘对象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左读经典秋天的枫叶◎林清玄记得那一日,在某处山林。
枫树牵着枫树,几乎毫无间隙地染满了整个山岭。
绿的、黄的、橙的、橘的、红的,我仿佛走入一个梦境,完全被温暖的红色系所包围。
静静的枫树已经够美了,风来的时候,就像远方寄来的许多信件,飘洒在空中,旋转、飞舞、回荡,轻轻地落在脚边。
林中的地上,枫叶已堆高到半尺,人只好踩着繁美的枫叶前行,每一步,碎去的枫叶都用沙哑的声音唱着秋天的歌。
就让我一直沉醉在这样的梦里吧!我漫步枫树林,有一颗童话的心。
突然,从枫树林边飘来一阵浓郁的香气,把我从梦境与童话中唤醒,寻着香气与飞烟的所在,原来是路边小店在油炸着食物。
上前相认,炸的不是别的,正是一片一片枫叶,有绿、有黄、有红。
枫叶被裹上了鸡蛋白与面粉调匀的作料,放入油锅中炸,称作“扬物”或“甜不辣”。
一下子,丢入的枫叶就浮出锅面,每一片,都是整整齐齐的五角星,面粉中还隐隐透出色彩。
我万万没想到,油炸过的枫叶还这么美;我更没想到的是,枫叶竟然可以吃,还可以在路边贩售。
我买了一盘枫叶炸成的饼,走到枫树下的石椅,静静地品尝,真正没想到的是枫叶竟然如此美味!其实,枫叶本身是没有味道的,但是坐在千株万株枫树间,看着枫红层层,枫叶飘飘,枫叶饼就好像饱含了秋天的味道,盈满了童话与梦、歌声与诗。
原来是用眼睛去看的,此刻却用鼻子闻嗅,用舌尖品尝,用所有的细胞与意识去亲近秋天。
我在秋天里,秋天也在我的腹中;我在枫叶里,枫叶也在我的胸中。
蘇东坡有一句话: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动静结合
• 农民们正不辞劳苦地收割着丰收的庄稼。他们的 脸上流淌着劳动的汗水,也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 ⑤不远处的果园里,苹果熟了,像一个个害 羞的小女孩,脸上红扑扑的,低着头。葡萄架上 挂满了成串的葡萄,有绿的、紫的、红的……一 颗颗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闪烁着耀眼的 光亮,令人垂涎。我简直陶醉在这神奇、迷人的 秋色中了! • ⑥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夏天是美丽的,但饱含 丰收喜悦的秋天更加可爱!
• 范文2: • 周日,我和弟弟去阳光公园玩。 刚刚走进阳光公园, 就看到了碧波荡漾的阳光湖,一阵微风吹过,湖面起了波 纹,像一匹迎风舞动的丝绸。阳光湖的水真清呀,清的能 看见湖底的青草,阳光湖的水真绿呀,绿的仿佛一是块无 瑕的碧玉。湖面滑过一条龙舟,弯弯的龙须,好像两条飘 动的丝带,龙角好像两枝枯树杈,金灿灿的龙鳞在阳光照 耀下直晃人眼,尾巴好像一团红红的火焰。龙身驼着一座 小房子。小房子雕龙刻凤显得那么雍容华丽。湖岸上栽着 两排柳树,好像等待检阅的士兵。旁边有绿茵茵的草地, 草地旁边还有一个花坛,花坛里的花千姿百态,有的含苞 欲放,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不肯向人们露出笑脸;有的半 开放着,像一位纯洁的少女用细嫩的手捧着脸庞;有的已 经完全绽开,开朗的向人们露出甜甜的笑脸。旁边还有一 个打着花伞的小姑娘静静地站在湖边,欣赏着这迷人的风 景。 阳光湖太美了,让人陶醉,我仿佛整个身体都要融 化在这座公园里了。
• 范文1: • 秋姑娘悄悄地进入了我们的校园,使用着她那 神奇的画笔,把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丽,更迷人. 迈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挺拔的 榕树.榕树的叶子经过秋姑娘的一番修剪,有一些已 经黄了,一阵凉爽的秋风吹来,树叶纷纷落下.有的 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有的像小鸟一样飞翔;还有的 像飞碟一样打着旋儿.树枝上垂下数不清的气根,它 们像被电烫的头发,又像一位榕树"爷爷"的胡须.这 棵榕树真像一个巨人般的卫士,不分昼夜地守着我 们这个美丽迷人的校园. 沿着水泥小路向东边走去,便来到了一片大草 坪.草坪上的小草再也不像春天那样翠绿,逐渐地变 枯黄了,更加蓬松柔软.一阵秋风吹来,小草们欢笑 着,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有的舒展双臂,有的弯腰触 地,有的左右摆动,真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情跳舞, 游戏.
作文范文之写一个动静结合的作文100
写一个动静结合的作文100【篇一:动静结合】我们在运用动静结合这一手法来写景时要注意如下两个方面:一、我们运用这种手法可以由静至动,还可以由动至静,既要写相对静止的景物,又要捕捉动景,关键是要写出景物的变化,这样才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二、我们在具体写景时,并不是说样样个体物都是写得越细越好,而是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最有特色的,这样才能突出景物的特点。
动静结合描写较好的例子:动静结合描写不佳的例子:我家后院很宽大,有20多平方米,是四方形的。
地上种着许多花草树木,碧绿一片,还摆着各种花卉盆景,盛开着各种花朵。
后院的中央是一棵枣子树,树干不很大,1米高的地方,分成三条枝,枝上长着绿油油的、椭圆形的叶子,叶子间还结着枣子。
上方是蔚蓝的天空和白云,把枣子树映衬得更加好看了。
后院四周,还有桂花树、柑橘树。
桂花香浓,柑桔像红灯笼般地挂满枝头,更是好看……我家的后院,就像一幅彩色的图画,美丽极了。
诊断分析:片断是写景物的,虽然把后院的位置、大小、花草树木、蓝天、白云等,都一一不漏地写出来了,但只是静态地介绍了场地的大小和事物的样子,并没有动态地写出后院不同时期的景象变化,不够形象具体,因此后院的景色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修改提示:(1)打破一时一地静态介绍,可以通过合理想象,超越时间、空间有选择地写景物的美丽景象。
(2)在写景物静态的样子时,也要写出动态的形象来,把后院的景物美,具体、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篇二:写景要注意动静结合】写景要注意动静结合自然景物有动有静,描写时只有做到动静结合,才能使景物中的美被人感受出来。
自然景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如山峦、树木、睡眠的动物等;有的处于变动状态,如流水、爆发的火山、飞鸟等。
观察景物,必须兼顾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描写景物,要写出景物的静态,例如:形状、大小、色彩等;也要写出景物的动态,主要是景物瞬间在形态、色彩、声音、速度等方面的变化,写景要做到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就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
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描写景物的“五个结合”一、“定”要与“移”结合人们观察、描写景物往往处在一个“定点”的位置来进行,而这是远远不够的。
景物是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即使表现同一事物,立足点、角度不同,呈现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
随着观察点的变换,迥然不同的景物就会扑面而来,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
因此,这就需要把定点与移动观察结合起来。
如何采用定景换点法描写景物呢?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情况交代清楚,使读者知道是在什么地方观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观察点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如作家老舍《济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点到移步换景,即从城内写到城外山村雪后的景色,在不同的观察点,描写了济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
写城内又从不同角度,即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
这样济南美景的整体感就凸现出来了,这就生动形象地再现出冬天济南“温晴”的特点。
二、“虚”要与“实”结合“实”景即指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现实之景。
“虚”景即指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
以眼前之景引发联想凸现出已逝之景,未来之景,或引发想象,创造出新景象,并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写,这就是虚实相生法。
虚实结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体感,同时达到深远境界。
因此,在“实写”之时,要适当进行“虚写”。
比如:《雨中》一文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
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作者由眼前的“马路”、“车辆”,联想到“绸带”、“小船”,这种虚实相间,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
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这种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丽,使的境界开掘更深。
三、“动”要与“静”结合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指导
动静结合是一种很重要写作的方法,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动的事物化为静物,或者把静的事物写活,以动来衬托静,造成一种奇妙的写作效果,使静物显出活力,具有生命力,使动的事物一种厚重,庄严,从而显示出别样的表达情致。
我们在写作当中恰当地使用这种动静结合的方法,就能够改掉文章单调的缺陷,使文章生动起来。
写作时,对事物的观察不应只是关注静态时的情态,而应从细处着眼,也观察动态时的情态,把两者结合起来,突出事物的整体感,生动性。
例如:我们在《周庄水韵》一文中写了雪中的周庄时,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旁,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
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
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这里写景,作者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首先写了静中的古镇,阳光下覆盖着斑斑积雪,显得安详、宁静、如一幅版画。
接着,由静转动,通过滴水声,流水声的描写,雪中的周庄充满了灵动与生机,惹人喜爱。
运用动静结合,既展示了周庄的娴静、优雅之美,又显示了周庄的生机盎然的活力之美,两者相得益彰,写出了神韵。
同样的道理。
写人时也可以采用动静结合的角度来写,即人的
外貌,表情,姿势等的描绘,然后结合动作,语言等动的角度来写作,这样全面突出了人物的特点。
另外,写作时,我们应大胆创新,巧妙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融汇其中,创造独特的效果。
例如:《巴东三峡》一文中,作者写山时,那里的山峰,高的高,矮的矮,一层一层的,就像无数匹马在奔驰。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静的群山比喻为无数匹马在奔驰,将山的前叠后连的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写活了山的气势。
写山峰时,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的,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
这里用拟人的手法,用围咬动词,勾勒出群山簇拥环抱的情态,体现出群山的险峻。
通过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修辞手法是重要一种化静为动的方式,但是,写作时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之间的神韵及神似,因为其间夹杂的更多的是作者的一种感悟,一种情感,如果显得僵硬,勉强的话,表达效果会大失其色。
当然,我们要根据文章的实际需要来选择,灵活地选取动静结合的手法,要有所创新,这样才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用我的笔,写我的心,抒我的情。
【同步演练】
一位作家说过:我走过许多的地方,每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那里如画的风景一次一次拨动我情感的弦。
那巍峨的高山,葱郁的树林,
可爱的小草,如果仔细体会,蕴含着触动灵魂的哲思。
请展开思维的翅膀,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叙写,可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佳作展示】
登山
● 湖南省新化县第二中学伍满红
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为了了解艾青眼中的这片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