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分析
从人口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_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形势分析
资源的整体水平进行了界定, 并依据相应的现状资料和数据, 论证了中国目前人力资源虽然总量巨大、但质量
不高, 因此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不高, 得到中国目前依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非人力资源强国的结论; 进而通过
对中国未来人力资源走势的分析, 认为中国未来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劳动力数量的绝对短缺, 人力资源
MODERN ECONOMIC RESE——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和形势分析
童玉芬
内容提要: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如何, 以及
人力资源是如何得到开发和利用的, 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 对人力
数量不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 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和结构等。最后, 文章提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
人力资源行业分析一、行业背景介绍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才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劳动力总量达,但是目前来看,无论是从人才的总量、高级人才的储备以及人才与经济结构发展有效配置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人才是国家、企业成长发展的最核心和最基础的资源,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是企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资源短缺是目前企业转型升级遇到的最大瓶颈之一,我国人才的需求还处于快速增长时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挥人才资源和人力资源专业服务的优势上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职业介绍、培训和流动人口档案管理等延伸至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包括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劳动人事代理、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务派遣、人才测评、人才搜寻、管理咨询和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
二、公司背景介绍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简称中智,英文缩写CIIC )成立于1987 年,是中央管理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中央企业),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企业。
中智作为中央企业中唯一一家主营人力资源的企业,总部位居中国北京,境内外设立126 家分公司遍及76个国家,业务涵盖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咨询、猎头,培训,国际业务服务五大主营业务板块。
截止2017 年,中智连续12 年列中国人力资源行业第一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100 强,中智服务超过来自全球的6.8 万家企业(其中包括239 个世界500 强集团下的1057 家企业及148 个中国500强集团下的611 家企业),客户量超过180 万人,并为400 余万名客户员工提供福利服务,客户覆盖外企、国企、民企等多类实体和机关事业单位,横跨石化、金融、保险、通讯、电子、IT、汽车、医药、地产、建筑、物流、制造、商贸、传媒、教育、环保、餐饮、快消品等诸多领域,规模效益领先于全行业,持续位居行业领军地位。
中国人力资源咨询行业现状
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咨询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 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中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咨询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服务,以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2. 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市场对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咨询公司开始涉足人力资源领域,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同时,行业内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逐渐从价格竞争转向品牌、服务和专业性等多方面的竞争。
3. 行业集中度提高: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一些规模较小、专业性不强的咨询公司逐渐被淘汰,而一些规模较大、品牌和服务优势明显的公司逐渐崭露头角,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4. 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咨询行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咨询公司开始注重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以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5. 行业创新趋势明显: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咨询行业开始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创新。
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解决方案。
6. 行业政策支持:为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措施,为人力资源咨询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总之,中国人力资源咨询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激烈,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创新趋势明显,政策环境良好。
但在行业发展中,仍需关注行业规范、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
中国咨询行业调研报告
中国咨询行业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中国咨询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为各行各业提供专业咨询服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咨询行业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提升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对中国咨询行业进行全面调研,旨在了解咨询行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和未来趋势。
二、行业概况1. 咨询行业定义:咨询行业是指以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向客户提供有关管理、战略、市场、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的行业。
2. 咨询行业分类:按服务领域可以分为管理咨询、战略咨询、财务咨询、人力资源咨询等;按客户类型可以分为企业咨询和政府咨询。
3. 咨询行业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咨询行业开始兴起,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等阶段。
4. 咨询行业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咨询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等。
三、行业规模与产值1. 咨询行业规模: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咨询行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年度咨询人员数量和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
2. 咨询行业产值: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咨询行业的总产值逐年增长,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四、行业竞争格局1. 竞争者分析:咨询行业内存在着众多的咨询公司,竞争格局较为复杂,大型国际性咨询公司占据主导地位,但本土咨询公司逐渐崭露头角。
2. 竞争优势:咨询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凭借专业知识、行业经验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优势来吸引客户。
3. 竞争策略:咨询公司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推出创新产品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来实施竞争策略。
五、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1. 专业人才短缺:咨询行业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2. 激烈竞争压力:咨询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需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创新能力和品牌建设。
3. 法律规范不完善:咨询行业对于法律规范的要求提高,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推动法律规章的完善。
六、行业未来趋势展望1. 科技驱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咨询行业将更加注重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应用,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人力资源市场在各个行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机遇。
2. 宏观环境分析2.1 经济环境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受经济环境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这可能导致企业在招聘和雇佣方面更加谨慎。
然而,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发展依然为人力资源市场带来了增长机会。
2.2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于人力资源市场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政府机构的政策制定和调控措施将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加强了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和扶持政策,这为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人们思维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另外,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红利的消失考验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
2.4 技术环境技术环境的变革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巨大。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管理等方面的方式和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紧跟技术的发展,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微观环境分析3.1 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供给是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劳动力流动的加快,人才的供给越来越充裕。
然而,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差异较大,企业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3.2 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需求是人力资源市场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来支持和推动。
当前,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传统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对较低。
3.3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人力资源市场的平衡和发展至关重要。
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目录一、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3)(一)老龄化的快速增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出现下降 (3)(二)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与认知不够 (4)(三)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套条件不足 (4)二、人力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4)(一)供需数量不平衡 (4)(二)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 (5)(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模式存在问题 (5)(四)人力资源管理落后 (6)1、人力资源机构设置不合理 (6)2、人力资源规章制度不健全 (6)3、重视人才的引进,轻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6)(五)人力资源从业者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7)三、提高人力资源对策分析 (7)(一)提高人口素质 (7)(二)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 (7)(三)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素质 (7)(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8)1、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要科学化 (8)2、人力资源培训开发 (9)3、完善激励机制 (9)我国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同样也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发展中国家。
人力资源管理之于经济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人力资源服务内容也由最初的职业介绍、培训和人才档案管理等延伸至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包括政策咨询、求职招聘、劳动人事代理、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会保障、劳务派遣、人才测评、人才搜寻、管理咨询和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
综合上述,我国虽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仍然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本文就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现状;问题;解决对策;在现代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要。
据世界银行统计,当前世界财富的64%是由人力资本构成的,发达国家资本的75%以上不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而我国虽是全球人口大国,人力资源总数约占世界人力资源总数的30%以上。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概述“人力资源服务”英文名为“HumanResourceService”,人力资源服务是指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关服务,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优化配置的服务行业。
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期:萌芽期、高速发展期、纵深发展期和规范发展期。
20世纪80-90年代:萌芽期。
此时,我国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国家统包统配逐步向企业开放式用工变化,催生了围绕人力资源配置展开的系列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由此初见端倪。
同期,国家出台了针对外资企业驻华代表处中方雇员的管理规定,外资企业需借助第三方指定机构对中方员工进行人事管理,这也推动了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初步发展。
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高速发展期。
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营商环境得以优化,民营企业收获发展红利、外资企业纷纷来华开展业务,使得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涌入民营及外资企业,由此产生的劳动力招聘、培训及管理等企业需求进一步带动了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
21世纪初-2011年:纵深发展期。
大型跨国企业在华业务持续拓展及2008年《劳动合同法》颁布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的内容及边界不断得到拓展,各细分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2012-至今:规范发展期。
自2012年《劳动合同法》修订后,我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得以基本确立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二、发展现状1、就业情况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考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就业与经济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二者能否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将决定区域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
自2018年中国就业人数逐年减少,2020年中国就业人数为7.51亿人,较2019年减少了0.24亿人,同比减少3.11%,虽然2020年中国就业总人数在减少,但城镇就业人数却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中国城镇就业人数为4.63亿人,较2019年增加了0.20亿人。
中国人力资源产业产能分析报告
中国人力资源产业产能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中国的人力资源产业迅猛发展,成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人力资源产业的产能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中国人力资源产业的现状1. 产业规模中国人力资源产业规模庞大,包括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招聘平台、人力资源顾问等多个子行业。
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中国人力资源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800万人,行业总产值超过8000亿元。
2. 产能结构中国人力资源产业的产能结构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主导,占据市场份额的大部分。
同时,招聘平台、人力资源顾问等子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3. 区域分布中国人力资源产业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产能相对有限,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三、中国人力资源产能存在的问题1. 人才短缺中国人力资源产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
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急需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2. 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行业门槛相对较低,一些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存在差异。
部分企业追求短期收益,忽视了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提升,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 信息不对称在招聘和求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突出。
对于企业来说,找到合适的人才是一项挑战;对于求职者来说,了解企业真实情况也存在困难。
这导致了招聘效率低下和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四、中国人力资源产能的发展趋势1.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产业将更多地利用智能化的招聘平台、人才评估系统等工具,提高招聘效率和服务质量。
2. 人才培养的加强为了解决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中国人力资源产业将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建立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3. 服务体验的提升中国人力资源产业将致力于提升服务体验,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完善信息共享平台,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更加透明、高效的招聘和求职服务。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现状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现状显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将人力资源事务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
由于人力资源外包属于服务行业,因此具有服务行业的通性特点。
近年来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旺盛需求,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也逐渐兴盛。
与此同时,受到疫情影响,由于存在风险、成本、合规性、招聘难度等因素,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需求会快速增长。
例如新冠疫情导致用人需求减少,为了简化企业用工程序、降低管理难度和用工风险,并节省固定用工成本,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的业务和职能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去完成,同时企业会把非核心岗位或业务流程分离出去,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业务流程外包。
1、现代服务市场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包括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四大类。
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现代服务业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地方层面上,例如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将以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数字赋能,增强要素保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HRM)在国内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对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深入理解其发展历程、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关键领域,如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以及员工关系等。
通过深入分析国内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本文期望能够为理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为实践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我们将首先回顾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其在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研究成果。
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各个关键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主要观点和实证结果等。
我们还将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组织文化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关系,以揭示其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影响。
我们将展望未来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我们期望通过本文的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历程,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引进和介绍,以及对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初步探索。
这一时期的研究内容相对单一,研究方法也主要以描述性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逐渐进入到了全面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研究者开始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企业实践,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
同时,研究方法也开始多样化,包括实证研究、量化研究和定性研究等。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在竞相争夺优秀的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人力资源现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尤为重要。
一、人力资源的整体情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人力资源的总规模和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国人力资源总数已接近10亿,其中高素质人力资源占比逐年提高。
同时,各地政府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等,进一步促进了人力资源的发展。
二、行业情况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行业迅速崛起,其中以科技行业最为明显。
科技行业在人才引进、培养上投入巨额资金,加强创新驱动,和优秀人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努力为该行业的优秀人才吸引和留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企业情况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竞争中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各企业家都希望自己的企业员工队伍能有最好的素质和最高的竞争力,但实现这一点需要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上下大功夫。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也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加大对员工福利、培训等方面的投入。
案例分析:1. 百度百度一直注重与优秀人才保持紧密的联系,为此,百度推出了许多针对技术人才和创意人才的公益活动,并披露了高管薪酬,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通过大力调整薪酬与福利,终于将之前流失的人才留在了公司内。
2. 合生创展合生创展一直将人才视作企业发展最关键的资源,并注重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
公司在培养员工时主要注重能力和表现,而不是学历,因此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加入。
3. 中国移动中国移动视人才为自己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公司在薪酬体系上规定薪资直接与员工能力与业绩挂钩,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措施,并通过组织内部竞争和职业晋升等方式让员工充分体现自己的才能,鼓励员工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并促进企业发展。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可以看出现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人才是企业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4年中国人力资源状况及事业发展分析报告
摘要:本报告分析了2024年中国的人力资源状况和事业发展情况。
首先,报告回顾了过去几年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然后,报告探讨了2024年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并分析了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接下来,报告讨论了202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状况,并对劳动力的招聘和选拔、培训发展、绩效管理和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最后,报告评估了2024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引言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经济的基础要素,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正在发生变化。
本报告旨在分析2024年中国人力资源状况及事业发展情况,为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参考。
二、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回顾过去几年,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大力度的努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在全社会日益显现,人力资源的职业地位和待遇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三、2024年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及人力资源的重要性2024年,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总体稳定,但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的重要要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关键。
在经济转型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四、202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和状况2024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系列特点,如就业压力加大、就业结构调整、劳动力供给结构不均衡等。
这些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招聘和选拔、培训发展、绩效管理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五、2024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和机遇在经济转型时期,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挑战来自于经济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和国际竞争等方面。
而机遇则来自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技术的应用和人才引进等。
六、建议为了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并抓住机遇,中国政府和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人力资源服务业蓬勃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近6年复合增速20%,从业人员数量逐年扩大,行业整体处于高速增长期。
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57万家,同比增长18.37%;行业从业人员64.14万人,同比增长9.89%;全年营业总收入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2.69%。
2018年,共为3669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帮助2.28亿人次劳动者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服务。
目前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内公司数量多且大部分规模小,呈现了高度分散状态,行业市场化程度高,龙头公司品牌、资源和服务优势明显,逐渐在赛道中脱颖而出。
《2020-2026年中国灵活用工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市场规模预测报告》数据显示: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成熟市场差距明显。
灵活用工行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232亿元预计增长至2023年的17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增长迅猛。
2017年美国灵活用工营收规模为1169亿欧元,英国灵活用工营收规模为349亿欧元,日本约为536亿欧元,2017年全球灵活用工渗透率平均值为1.6%,中国为1.2%。
因此,不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渗透率来看,中国的灵活用工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目前尚处于高速成长期。
中国大陆人力资源解决方案市场于2014年至2018年稳健扩展,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人民币698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人民币1628亿元,CAGR为23.6%。
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占比不断扩大,未来有望成为增长支撑点。
灵活用工、高端人才访寻和招聘流程外包是人力资源服务的三个主要细分业务,2018年大中华区中高端人次寻访业务收入1007亿元,灵活用工和招聘流程外包业务收入分别592亿元和29亿元,目前阶段高端人才访寻业务市场占比最大,但是灵活用工增长率显著高于另外两项,灵活用工的市场规模占比也从2014年的33.2%预计增长至2023年的42%。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和特点
09人力资源管理 0950105013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特点分析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个人观点是国内没有几个公司拥有比较规范比较正规的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私营企业,大都只是人事管理而已。
即使有些企业有,也是没有任何的创新与发展,只剩复制,而且还都是理论基础的复制,很少有结合实际国情的。
目前我国的经济在飞速发展,正在向经济强国的方向进军,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世人瞩目,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在发展中还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在不少地方还没有进入规律性的发展。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发达国家已有六七十年,而在我们国家却刚刚开始。
因此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上避免不了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中国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基本都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具体表现:1.由于中国人口庞大,大多数企业没有把人当作资源来分配;2.由于大学教育发达,大学毕业生众多,再加上海归人才众多,即使知道中高级人才的稀缺性,却仍不知道人才持续获得的规律,随意践踏人才;3.不懂得资源的优化配置,只知道人事考勤,由于特殊国情,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4.在资源投资上极端节省,几乎为了降低成本而砍掉了全部费用,最好是“马跑得快,马又不吃草”,极力榨取员工的剩余价值,又不对员工进行培训;5.没有老,中,青的搭配,更没有人才结构的科学配置;6.由于国情原因,国人及其讲究人情,造成大量不合理的流程及不合适人岗配置,同时放各种有关系背景却不具备胜任能力的人员充斥在重要岗位上,造成资源的浪费;7.没有公司全局观和长期战略定位,无法从人力资源这个源头上解决企业内部现实存在的帮派主义和山头主义的现象;8.没有对人才进行有效储存,以至于在员工流失的情况下,无法及时获得足够质量和数量的人力进行补充,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9.由于对员工过于要求,造成员工离职率高,稳定度和忠诚离都非常低;10.人力资源部门本身欠缺具有专业水平的人员配置,而且缺乏服务意识,评价能力和监都能力,无法对公司作出重大贡献。
浅析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对HR行业的影响
浅析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对HR行业的影响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对HR行业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转型升级,HR行业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浅析,为读者提供对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对HR行业影响的全面了解。
一、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增长,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全球大多数国家。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但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和消费类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加,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潜力仍然十分巨大。
二、HR行业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HR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不仅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不断壮大,各大企业和机构对HR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HR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就业市场中一支重要力量,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经济发展趋势对HR行业的影响1. 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制造业的需求逐渐减少,而对高新技术、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HR行业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招聘策略和人才培养方向,以满足市场需求。
2.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更新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从简单的人事管理向人才战略管理转变,HR行业需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激励,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使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市场也在不断竞争加剧,优秀人才的稀缺程度不断增加。
HR行业需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留存力度,通过提供更好的薪酬福利和职业发展机会来留住人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4. 企业用工成本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用工成本也在不断变化。
虽然劳动力成本仍然相对较低,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用工成本也在逐渐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分析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正逐步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热点,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创立。
本人曾先后任职于数家人力资源咨询顾问公司,对这一行业的发展比较有体会,因此不揣冒昧提点自己粗浅的看法,供业界同仁商榷探讨。
咨询机构类型分析学院型:这类咨询机构主要由国内某所院校人力资源类专家教授牵头,从事独立咨询或成立一个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服务。
在一些大专院校,导师带着自己的研究生为企业设计管理方案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有些老师因咨询业务量比较大,创办一个咨询公司进行业务运作,具体咨询活动则由自己亲自出马。
实干型:这类咨询机构主要由国内某些在人力资源领域有多年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的从业人员创立。
他们背后往往会有一些大学专家、教授的背影,但大都是借用他们的名气,以便于开拓市场或咨询活动的顺利开展。
寄生型:这类咨询机构的前身主要从事培训、管理体系认证等,由于看重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或者说为了壮大自己的声势,于是也对外声称自己能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整合型:这类咨询机构一般具有相当的实力,或者说核心人物是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
他们将人力资源整合进企业管理体系,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流程优化、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等全方位的管理咨询。
独立型:由于市场容量较大,目前还存在着很多游离于组织之外的独立咨询人士,他们借助个人的名气或社会关系,偶尔也能签订几个咨询项目。
当项目正式运做起来后,再利用朋友或其他咨询机构的力量共同操作。
部分学院型专家教授也采取这种方式,但为了区别清楚,还是将他们划归学院型。
咨询业存在问题分析分析这几年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的发展,我觉得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试述如下:一、进入人力资源咨询业的门槛较低,或者说没有门槛。
目前对进入人力资源咨询业的机构及个人还没有任何限制的现状,在初期可以造成咨询业虚假的繁荣局面,但这种繁荣是以粗放式行业管理为前提的,个人认为对咨询业的更大发展不能提供实质性帮助,严重点说,甚至还扰乱市场、败坏行业整体声誉。
据资料介绍,2001年某城市曾以每天5到6家的速度注册新的管理咨询公司。
这些管理咨询公司的业务水平和经济实力究竟如何,确实值得怀疑。
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稚嫩和苍白。
我认为这是国内人力资源咨询业普遍面临的尴尬。
随着十几年的发展,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人力资源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实操人士,这些人中不乏管理精英,但不可否认,里面也有很多鱼龙混杂之辈。
至于能提出自己独创性人力资源管理见解的则更是凤毛麟角,大都是从国外引进资料,进行汉化后再在国内贩卖。
在贩卖过程中也许会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对产品有一点改动,但这都无关大局。
当然,也有一些机构或个人在这方面颇有建树。
比如硕旺人力资源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谏提出的人力资源五大体系,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是对人力资源体系进入深入研究和分析后的理论升华。
再比如佐佑人力资源顾问公司,在管理体系的构建上也颇费心力,时常能提出一点独到的见解,能让人感觉到他们在人力资源领域的辛勤耕作。
但从整体上说,这类有独创性的机构或理论都太少,大部分咨询机构只是将眼光盯在日渐膨胀的咨询市场,成天琢磨如何才能多签单、多赚钱。
打个比喻,这就像一个没有思想的肉体在某种动力的驱使下机械地行进,我们称之为“僵尸现象”。
由于管理思想的苍白,必然导致管理工具的短缺。
目前国内使用的咨询工具,大都是从国外引进。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说有哪个咨询机构或个人埋头致力于开发自己的咨询工具。
建立一些模型是很简单的,但开发咨询工具却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国内从事人力资源咨询业务的顾问师数量应该极为可观,但整体质量却并不乐观。
顾问师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个途径:?学院型的专家学者?人力资源及相关专业毕业的专业人员?人力资源实务操作人员?相关经营领域过渡人员?后续教育转型人员学院型的专家学者对国内外的先进理论了解得比较深刻和及时,而且因为其独特的身份,更容易获得企业的信赖。
他们是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务的主导力量。
和人力资源相关的专业一般包括心理学、工商管理等。
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会有一部分分流到人力资源领域,这些分流的人员加上正宗人力资源专业毕业的人员,就构成了人力资源咨询界的正统派。
当然,这里的正统仅仅指其学习经历,和咨询水平没有必然联系。
人力资源实务操作人员一般在企业有多年人事管理经验,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有较强的感性认识。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这些人很容易就转移到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领域。
相关领域过渡人员,一般是指原来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管理体系认证等工作的人员。
他们原来的业务和人力资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哪方面的市场容量大,他们就会及时投向那个领域。
后续教育转型人员,是指那些对人力资源充满兴趣,并进入一些大专院校进行这方面深造的人员,他们基本上属于半道出家者。
在上述各类人员中,有的在理论上占有一定的优势,有的在实务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但普遍存在的问题都是没有形成自己完善的思想体系。
包括一些专家教授,也只是人力资源理论的集合者。
看看国内出版的人力资源类书籍就可以明白:大部分书籍的内容纯粹是攒出来的,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的东西。
更有甚者,同样的内容只是加个时尚的标题,就成了一本新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简直是对人力资源事业的谋杀。
四、人力资源咨询成果缺乏能得到广泛认同的衡量标准。
由于人力资源咨询纯粹属于智力活动,无法提供科学、合理、明确的衡量标准,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力资源咨询业务的更大发展。
目前大部分咨询机构开展的人力资源咨询业务,均属于“一锤子”买卖,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客户提供双方商定的解决方案,或者达到双方认同的管理效果。
而这种咨询模式,和人力资源咨询本身的特性恰恰背道而驰,也违反了人力资源咨询的基本理念和原则,由此而导致的项目失败是必然的。
所以在项目结束后,客户对咨询成果的鉴定总是会提出异议,并由此影响咨询周期或者咨询费的支付,这已成为人力资源咨询界的常见现象和无法解决的难题。
五、人力资源咨询缺乏行业规范,导致行业管理混乱。
如第一条所述,由于人力资源咨询几乎没有什么进入限制,使这一行业呈现出成长初期普遍存在的混乱现象。
比如有些咨询企业,本身根本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但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一个项目,便临时从社会上招聘人才,三五天就组成了一个项目小组。
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咨询队伍,根本不可能接受系统的管理体系培训,当他们进驻企业,也只能根据自己的以往经验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由此而导致的咨询后果可想而知。
据我所知,有几家咨询机构先后兵败于湖南某大型企业,就是因为他们组建咨询队伍时存在这种情况。
人力资源咨询业发展分析上面提到国内人力资源咨询业面临的诸多困境,但我的本意并不是打击这个行业。
恰恰相反,我一直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和国外大型咨询机构相比,我们确实存在很多不足,这就更需要我们及时惊醒,找出薄弱的环节并加以弥补。
否则,人力资源咨询按目前这个状态发展下去,必将进入一个死胡同。
就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的未来发展,本人提出几点粗浅的意见,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
一、规范行业管理,适当抬高进入门槛。
?要成立人力资源咨询师认证机构,将大量不合格的咨询师淘汰出去,净化人力资源咨询市场。
?适当抬高进入门槛,比如在申办咨询机构的条件中加入几条硬性规定,如注册资金、通过资格认证的咨询师数量及水平等。
?仿效房地产业,对咨询机构进行资质认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质以后才能从事一定数额以上的咨询服务。
二、规范书籍市场,杜绝攒书“高手”们的无聊之举。
对于一些内容重复、毫无参考价值的书籍,应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能出版一些真正有观点、有创意、有价值的人力资源类书籍,并能节约珍贵的木材资源。
当然,这一点牵涉面太广,不仅仅是人力资源咨询业自身的事。
之所以在这里提出,无非是敲一下边鼓而已。
三、致力于建设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能开发出一些真正适合中国的管理咨询工具。
有些咨询公司正在这方面做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希望这能形成一股潮流,而不是一味的虚浮和苍白。
只有实现了这一点,中国人力资源咨询业的春天才算真正到来。
四、人力资源咨询是一个长期的导入过程,其咨询成果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显示出价值和效益。
正如前面所述,任何一次咨询活动,都不可能是“一锤子”买卖。
有些企业允诺项目结束后提供半年到一年的跟踪服务,但这种跟踪服务只是一种事后被动的调整,无法对前期的咨询理念进行及时校正,从而也就无法有效地保证咨询质量。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我觉得北京佐佑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的经验值得借鉴。
他们将人力资源咨询进行细致的产品划分,包括战略规划型、产品解决型、系统整合型、导入内化型等。
产品解决型只是为客户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让咨询顾问摆脱了后期实施的困惑。
而导入内化型则让咨询顾问长期进驻企业,通过长期的交流和沟通,将顾问的管理思维逐步灌输给企业,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咨询质量和效果。
五、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服务内容。
比如深圳博信达管理顾问公司在惠州建立拓展训练基地,这是一项既可观又可靠的收入来源。
同时,通过拓展训练活动加深了客户对博信达的认识,为将来人力资源咨询业务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六、加强咨询机构案例库建设。
案例库内容一般包括调查问卷、诊断方案、诊断表格、诊断工具等。
一般来说,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一面,但在咨询过程中,有些咨询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果每一个咨询项目都要白手起家,另起炉灶,既浪费时间,也影响了咨询师的精力,导致咨询师无法全力研究客户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建立了完善的案例库,则可以为咨询师提供莫大的帮助,使咨询师脱身于常规性的工作。
有些咨询机构的案例库过于贫乏,只有一些咨询诊断方案,而这些诊断方案还是千篇一律,顶多将客户的名称改动一下。
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些咨询机构知识积累方面比较薄弱。
七、咨询机构应致力于精而深,切忌广而博,更不要盲目地去扩大规模,制造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名气效应。
比如有些咨询机构,号称能为客户提供战略规划、组织流程、营销战略、财务金融、人力资源等一揽子咨询服务,而实际上,无论从企业自身实力、咨询师个人水平等角度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在目前的条件下,国内咨询机构根本不可能达到麦肯锡、波士顿等跨国咨询机构那样的水平,如果刻意为之,无非为别人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