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峰_沈阳机床集团自主创新纪实
纪录片跨越中国制造之3创新地世界观
本文由jonathon68奉献dx文档可能在WAP 阅读体验不佳。
逹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査看。
共建伟大公司一致力于中国成长型企业的正规化、国际化、持续化!第三集《创新的世界观》跨越中国制造第三集《创新的世界观》讲解词:讲解词: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CT、是医院里的稀罕物,因为价钱昂责,患者的诊疗费用也出奇的高,因此一些在国外巳经淘汰的二手CT, 一样能够在中国卖高价,在那叭全世界的CT市场被六家公司垄断,即即是维修的费用在今天看来都是天价。
那时候、在东北大学研究计算机成像的郑全禄老师、因为会修CT,常常会有医院找他帮忙。
采访郑全录东软集团副总领导采访郑全录一一东软集团副总领导郑全录:郑全录:过去都是专用运算机,你像GE、西门于、Toshiba,人家都有运算机的能力,都是专为CT设计一个运算机…一家医院的CT机坏了,东艺找他要12万人民币,而那时一个2G的硬盘是多少?1000多人民币。
所以那个医院找到我,说郑老师你就把那个2个G的硬盘绐我使上40兆就行。
后来我说不行,它是专用的,不是通用的,口都不对,接口程序都没有,没办法,只能任他拉上车来宰。
讲解词:讲解词:这件情形以后不久,郑全禄和李甲递、江根苗这三位东北大学的老师,接到丁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发中国自己的CTo而在此之前,他们仅仅是帮忙沈阳的几家医院修复过几台入口的CTo采访江根苜(东软飞利浦公司总领导)采访江根苗(东软飞利浦公司总领导)江根苗:江根苗: 在修复CT的会议上,有些专家学者面对咱们国家庞大的市场需求提出课题,一个是解决CT维修难的问题,第二个是能不能造自己的CTo那么一开始的技术线路是完全走仿造,就是有一个原型机,仿造。
可是咱们在那个项目进展四五年以后,发觉那个思路往下走比较费力,表现的一个是原来有些核心技术并无真正地转化,原来仿造的原始的机型也存在技术逐渐掉队。
因为他的设计是80年代初期,70年代末期的技术,如此很难有一个冲破。
在东北老工业区,中国数控机床“逆袭”之路
在东北老工业区,中国数控机床“逆袭”之路在东北老工业区,中国数控机床“逆袭”之路沈阳机床集团员工在进行调试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重大转折或调整的关头,能不能对产业升级的重要性形成共识,关系到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向和途径的选择。
但是迄今为止,对于产业升级的内容和途径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
从经济政策的角度看,目前有两种关于产业升级的视角居于主导地位。
第一种视角是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视角看待产业升级。
由于这种视角关切的重点是宏观经济平衡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条件,所以倾向于把产业升级看作是某种宏观经济条件下的自然结果。
例如从宏观经济平衡的角度出发,认为只要市场出清,化解掉过剩产能并淘汰掉“僵尸企业”,产业升级就会自动发生。
而且,还产生了“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这种从未得到实证的论断。
第二种是传统的产业政策视角。
这种视角往往提出具体的目标,如“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等;具体的做法,如推广“互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等及其相应的国家项目和政策。
从这个视角出发,中国产业升级的任务被定义为在若干工业领域的技术突破,然后通过政府项目的形式对这些领域的技术研发予以资助,最后由政府组织的专家评审并“验收”成果。
这种方式特别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事实上把产业升级等同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而这些角度,或多或少都没能真正触及中国产业升级的三大硬核:如何从工业发展本身去讨论和理解产业升级的动力、过程和机制?中国产业升级的内容或范围是什么?产业升级的途径是什么?作为我国东北地区重工业和装备工业最具代表性的企业,过去三十多年来,沈阳机床集团从濒临绝境到砥砺求生再到奋力创新,在当前国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后危机时期,以“抗兵相加、哀者必胜”的勇气,开发出了全球第一个使机床成为智能、互联产品的数控系统——“i5”数控系统,甚至走在了德国工业4.0的前面。
一个老牌国企,而且身处所谓的“东北塌陷”核心区,沈阳机床集团却演绎了一场璀璨夺目的中国工业技术创新事件,崭新而锐利地揭示和回答了中国产业升级应该做出怎样的道路抉择。
沈阳机床唱响“自主创新、民族品牌”之歌——MC专访沈阳机床集团展会负责人
场的战略 中 ,我们 同样认真 对待每
一
事 阿特 先生在开幕致 辞床的消 费量逐年稳步增
长 ,平 均年 增长率 达到 了 1%。 在 5 这 个不断发展的市场 中 ,广东地 区
次 以近 1 0 m 0 0 的规 模 亮相 华南 。 就是在华 南地区搭建 唱响 “ 自主 创 新 、民族 品牌”之歌的舞 台。我们
( 中捷 ) 、V 80 式加 工 中心 MC 5立
( 机床一厂 )、C AK5 8 p数控车 0 5i 床 ( 机床 一厂)、HTC13 数控车 65 床 ( 机床 一厂 )、锯床 ( 迈普 )等 高新技术产 品。” 沈 阳机床集 团 自迈 人2 世纪以 l 来 ,在先后 并购 了德 国希斯 公司 、
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经营的战略
M C 琨代琴部件 …
w ww m c 9 0c m 1 5 .o
鲤 7 5 一
维普资讯
性转变 。
阳 机 床 ”宣 传 挂 板 予 人 以实 力雄 厚 、气势逼 人的印象 ;2 台展品现 6 场加工操 作 、图片 、样件 、多媒体 以及声 光电结合的高科技 展示手段 的充分运用 ,全方位 、多角度地展 示 了沈 阳机 床的整体形象 、 自主创 新的丰硕成 果和总体 实力。特别是 展区上方 “ 自主创新 ,民族品牌” 的八个大字 ,在昭示沈 阳机床集团 产品研发 的立足点与根本 方向的 同
4%。20 年 ,中高档卧式加工中 6 05
心这一类 产品仅 出口到 美国就将近 4台 ,龙 门五面加工 中心成 批量 出 0
“ 阳机 床集团连续实 施的战略并 沈 购 ,在 给国内外机床业 带来强烈震 撼 的同时也确实为企业 开辟 了更 为
沈阳机床真相
沈阳机床真相.夏雪发布时间:2010-04-16一段时间以来,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床企业似乎有意无意地与外界保持着距离。
偶尔出现在媒体上的它,也多是洋溢着“共和国长子”的骄傲,承载着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使命;而对于企业的运行情况,则鲜有透露。
作为行业“老大”,恐怕连众多业内人士也搞不清楚,沈阳机床这两年做了什么,未来将驶向何处?每天清晨,当阳光点亮沈阳,从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陆续便有数百辆企业班车向位于西南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驶去。
不久,在通往开发区的道路上,大巴就排成了长龙,景象蔚为壮观!随着最长的一注车龙拐进开发大路17甲1号,近万人纷纷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在这里,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机床厂,开始了一天的吞吐作息。
据说,就连最傲慢的外国同行,在参观完沈阳机床这座总投资18亿元、占地7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后,也深受震撼,走遍全球,人家从未见过如此宏大和气派的机床厂。
2009年,沈阳机床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
根据美国卡德纳公司新近公布的世界机床企业排名,它已位居世界第5.而在2002年,其销售收入不过13亿元,世界排名第36位。
然而,颇为外界诟病的是,这一迅速长大的过程,给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非但不是收益水平的提升,反而是资产素质和盈利能力的下降。
从其近五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大致上,公司的营业收入不断攀升,净利润却大幅降低,这与沈阳机床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昆明机床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几年前,业界提起沈阳机床,即便不怀揣一份敬佩,也必定心存几分紧张,或者提防;那么现在,一些国内同行对这个行业老大,已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起来。
它的豪华厂房,以及从里面运出来的“大路货”,成了其他企业引以为戒的“反面样板”。
甚至,有业内人士私下里“煮酒论英雄”,竟把沈阳机床排除在了未来的行业霸主之外。
沉默两年的沈阳机床,似乎应该说点什么了。
2010年3月18日,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畅谈了沈机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世界机床工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
机械工业需多行业协同创新
机械工业需多行业协同创新作者:徐英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第06期有人说,中国机械工业能否强大,主要是看母机的发展水平。
显然,这里说的就是机床产业的水平。
作为中国机床行业的领头羊,2011年,沈阳机床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80亿元,如果论销售额,甚至可以排到世界第一。
但从全球行业的影响力而言,在高端机床领域,中国机床企业仍然没有话语权。
这亦是推动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努力进军世界前三的动力所在。
“核心竞争力并不是单指技术,还包括其他一系列的方面,如品牌、服务等等。
” 关锡友自2008年开始,努力重建沈阳机床集团的体系,砍掉了低端机床生产制造,转为外包,将自主研发和重建市场服务体系作为公司转型的重点:“过去我们单纯把技术研究当成了创新。
结果往往是成果出来了,却束之高阁。
”在关锡友看来,这也是企业由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财经国家周刊》:机床行业是与世界接轨比较早的行业,现在的全球机床行业竞争环境是怎样的?关锡友:从2002年到现在,国内市场的机床需求在放大,但国内机床行业占有率相对下降,进口迅猛增长。
究其原因,第一是企业创新活动少,产品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活动没有跟上市场需求;第二是中国客户的需求在升级,不好的机床已没有市场;第三是日本、德国的企业调整了产品策略,用高技术打造低成本产品,挤压国内行业,再加上原材料上涨、能源价格上涨、汇率上涨等因素,国内机床价格折算后和日本机床价格一样,缺乏竞争力。
《财经国家周刊》:那我们的竞争力优劣势在哪里?关锡友:中国无论是在机床行业还是装备制造业,都存在着“大而不强”问题。
我们的产品水平和日德比还有差距,这个差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差距,还有市场和技术结合上的差距。
单就技术而言,中国企业的不少要素不落后,但这些技术没有有效地支撑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
按照市场经济的角度,市场是面向全世界开放的,中国企业也可以整合世界的产业链,但世界的产业链对中国有门槛、有禁区,这逼迫我们不得不创新。
沈阳机床:携新品高调亮相CCMT2010,剑指世界第一
新五大产品系列全面升级
沈阳机床全新推出的新五大产品系列是沈阳机床坚持 自主创新、
产 品结构战略 性调整的 成果展示 ,对集 团未来五 年发展战 略将 起到关
键作用,这五大产品系列分别是新镗床、新C 、新H C AK T 、新立加和 新卧加系列,均达到国际一流技术水准和性能。
简单又实用的独特优势极大地降低成
本 ,广 泛用 于能 源 、交通 、重 型 、石 化机械等重点领域。
六年两步走,剑指世界第一
2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20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 09 09一ຫໍສະໝຸດ 新 标 识 高 调 亮 相
CCMT 0 2 1 0 参观过C MT 00 C 2 1的人肯定会对全 新亮相 的 沈 阳机床 留下 深 刻的 印象 ,
计上更加注重细节,新颖时尚的外观彰显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柔
性化 、 个性化 、可视化方面带给用户全新的视觉冲击。
了以往人工重复操作的作业习惯 ,简
单 易行 的一 键 式操 作 ,可实 现钻 孔 、 浮 动攻 螺纹 、铣 面等 多项 循环 加 工 , 大 大减 少劳 动 强度 ,提 高 了产 品的精 度 。 自动定 位 、 自动 诊 断等一 系列既
参珈 旺— — —
新标识 “Y ”以其特有的中国红展 S MG
现 在观 众面 前 ,2 台具 有 国际化 水 准 5 的数控 机床 产 品更是 眼 前一 亮 。以往
总书记20 年1f视察沈阳机床期间留下的题词 ,是对沈阳机床集团 08 2 l 的殷切希望,也是中国机床龙头企业沈阳机床集团应当承担的历史责 任! MW ( 收稿日期:210 2) 004 1
常激动地向记者介绍说, “ H 1 自动 A 10
自主创新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_沈阳机床集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调查及思考
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6期46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6期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6期(上接第47页)三个子系统,就是投入要素子系统、环境要素子系统、拉动要素(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子系统。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只有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才能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提高。
为此要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产学研合作互动平台,实施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增强科技研发实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主体、科技投入主体、成果转化主体、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
在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的大背景下,企业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提升创新能力。
2.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
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切实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牵动和主导作用,需要政府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环境。
政府作为管理者和服务者,要加强科技宏观管理,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对重点领域的创新适当介入和给予支持。
政府在这方面的作用不能缺位,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政府要纠正市场失灵和弥补系统失灵,在创新环境建设方面应着重在战略政策研究、公共平台建设、市场机制完善、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营造和规范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完善政策环境,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通过实行支持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引资政策、政府采购、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奖励等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紧密配合,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激发和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富有创新活力的积极力量。
通过对中小企业实行创新基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支持它们创业和开展创新活动。
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增长-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调查报告
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增长沈阳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调查报告机床行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机床行业的发展水平对其制造业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自从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内机床行业供求连续4年保持高速增长。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沈阳机床”或“沈阳机床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机床研发制造企业,代表着中国机床行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2005年沈阳机床数控机床产值达31亿元,产值数控化率保持在50%以上,中高档数控机床成批量服务于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核心领域。
沈阳机床之所以成为机床行业令人瞩目的焦点,究其原因是沈阳机床永不停步的“自主技术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使沈阳机床焕发出令人振奋的生机与活力。
一沈阳机床企业概况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5年12月,注册资本7.1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企业,国家车床和钻镗床专业研究所所在地,资产总额51.5亿元,员工近万人。
公司投资并控股的主要企业有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集团德国希斯公司、沈阳机床(集团)昆明有限公司、沈阳机床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沈阳机床工艺装备有限公司、沈阳机床第一设备动力公司、沈阳机床中捷设备动力公司、沈阳机床第三机械制造厂等。
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沈阳、中国昆明以及德国阿瑟斯雷本。
机床产销量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导的金属切削机床,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数控机床,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镗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钻床、高速仿形铣床、激光切割机、质量定心机及各种数控专用机床和数控刀架等;另一类是普通机床,包括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卧式镗床、多轴自动车床、各种普通专机和附件,共300多个品种,千余种规格,市场覆盖全国,出口多达80个国家和地区。
“九五”期间,沈阳机床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组和改造,公司的产品水平和工艺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其中高速卧式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数控立车等十几种数控产品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公司在国内率先具备了批量生产数控机床的能力。
《机床简史:从工匠技艺到自动化》记录
《机床简史:从工匠技艺到自动化》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括 (1)1.1 机床的重要性 (2)1.2 机床的发展历程 (3)二、古代机床与工艺 (5)2.1 古代机床的起源 (6)2.2 工匠技艺在机床发展中的作用 (7)三、近代机床的发展 (9)3.1 近代机床技术的革新 (10)3.2 工业革命对机床发展的影响 (11)四、现代机床与自动化 (13)4.1 现代机床的技术特点 (14)4.2 自动化技术在机床中的应用 (15)五、机床的未来发展趋势 (17)5.1 智能化与数字化 (18)5.2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19)六、结语 (20)6.1 机床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 (21)6.2 对未来机床发展的展望 (22)一、内容概括引言:书中首先介绍了机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工匠的手工工具,这些工具是机床的雏形,为后来的机床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匠技艺时期:接下来,书中详细描述了从古代工匠的手工工具到现代机床的演变过程。
在这一阶段,机床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工匠们的经验和技能,以及他们对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工业革命与机床的进步:本书重点介绍了工业革命对机床发展的影响。
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机床开始进入机械化生产时代,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电气化为机床带来的变革:随着电气技术的发展,机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电动机的应用使得机床具备了更强的动力,加工精度和速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数控技术与智能化发展:书中介绍了数控技术的出现如何进一步改变机床行业。
数控技术使得机床具备了更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实现复杂零件的加工和制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机床开始崭露头角。
当代机床技术与趋势:本书探讨了当代机床技术的发展趋势,包括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智能化等方面的进步,以及机床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阅读这本书后,我对机床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机床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机床的技术发展,还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工业发展的紧密关系。
盘点全球最有实力的十大机床设备制造商
盘点全球最有实力的十大机床设备制造商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装备,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与战略地位,体现国家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志。
全球最有实力的机床设备制造商应该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吧。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盘点全球最有实力的十大机床设备制造商,希望你们喜欢。
最有实力的十大机床设备制造商:沈阳机床厂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2月通过对沈阳原三大机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辽宁精密仪器厂资产重组而组建。
1996年7月18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410。
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的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
2004年机床产销量突破 5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销量突破6千台,机床产销量多年来始终居国内同行业首位。
公司主导产品为金属切削机床,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数控机床,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镗床、立式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钻床、高速仿形铣床、激光切割机、质量定心机及各种数控专用机床和数控刀架等;另一类是普通机床,包括普通车床、摇臂钻床、卧式镗床、多轴自动车床、各种普通专机和附件。
共300多个品种,千余种规格。
市场覆盖全国,并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公司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已成批量进入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十五”期间囊括机床行业三个“十五”科技攻关课题项目,研制的轨道梁加工生产线等数控机床产品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成功并购具有140年重型机床制造历史的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了素有“中国金牌出口基地”之称的云南CY集团有限公司,标志公司已经开始步入国际化经营轨道。
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打造世界知名品牌,创建世界知名公司。
最有实力的十大机床设备制造商:大连机床厂大连机床集团始建于1948年,以几十个“中国第一”而闻名全国,是全国机床工具行业的排头兵企业。
特别是“十五”以来,大连机床集团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发展方式,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企业的数控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自动检测技术以及高速数控机床、高速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和数控功能部件的设计、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数控机床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了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
沈阳机床:i5战略,决胜未来
沈阳机床:i5战略,决胜未来梅峰【期刊名称】《金属加工:冷加工》【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3页(P0-2)【作者】梅峰【作者单位】金属加工【正文语种】中文一个企业能不能走的很好,并不是取决于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而是取决于今天做的事情能不能让它在未来还有竞争力,这是通常意义说的战略,战略思维就是“以未来决定现在”。
2014年底,在进行了一年多的紧张测试后,搭载i5智能系统的五轴技术已经成熟,沈阳机床i5技术团队在五轴领域实现突破,申请了控制算法和补偿技术等多项发明专利,采用i5系统的五轴机床完全可以与采用国外系统的同类五轴机床比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智能机床在2015年已经具备商业化量产的条件。
至此,沈阳机床已经完全掌握了整机运动控制的所有底层技术,沈阳机床的发展正在开启“智造”新纪元。
日前,在“i5核心技术突破及最新进展新闻通报会”上,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沈阳机床集团上海核心技术研发团队主要技术骨干代表黄云鹰和沈阳机床集团UNIS(联合工业服务)公司副总经理马少妍等集团领导向中央、省市及专业新闻媒体介绍了沈阳机床“i5”核心技术的研发背景、研发成果及最新应用情况。
解读i5:从数控系统到智能制造平台i5是指工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集成化(industry、information、internet、integrate和intelligent)的有效集成。
正如很多革命性的创新技术都不是预先设定好的,往往诞生于研发过程之中,i5也是如此。
“拥有一个自己的数控系统一直是机床人梦寐以求的宿愿。
”2007年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指出,“要成为世界市场的引领者,沈阳机床必须要有自己的数控系统”。
当年10月沈阳机床数控研发中心在上海同济大学正式成立,开始了自主创新的艰难跋涉。
可以说,这次研发是关锡友进行的一场“赌博”,每年数亿元的研发投入,为了决胜未来,关锡友几乎将沈阳机床的全部都押在了技术攻关上。
欧盟科技人员在降低超导体薄带成本方面取得突破
INFORMATION政策资讯通脉养心丸、胃肠安丸等市场畅销的10个老品种的二次开发,全年计划进行专利申请100项,其中发明专利62项。
科技投入的持续增长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前三季度,中新药业新产品产值达8.2亿元,同比增幅超50%;利税同比增幅近32%;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近80%。
目前中新药业在新领导班子带领下,正全力冲刺四季度,为2013年高起步奠定基础。
2015年,中新药业将在2012年基础上实现三年再翻一番的目标,到2015年,中新药业集团旗下的隆顺榕、达仁堂、乐仁堂、六中药等各生产企业将全面实现医药集团制定的“五五二二”目标,即每家企业销售收入实现5亿元,利润实现5000万元,拥有两个过亿品种,两个过5000万元品种。
沈阳机床自主研发为数控机床安上了自主“大脑”沈阳机床集团自主研发的飞阳数控系统安装在广东、辽宁企业的400多台高、中档数控机床上,自2011年运行以来性能稳定可靠。
由主机厂独立研发数控系统,使核心部件不再依赖国外厂商的控制和垄断,不仅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床“大脑”,而且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推进其产业化意义重大。
数控机床是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是衡量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而关键部件的数控系统则是数控机床的“大脑”和“心脏”,其占数控机床成本的40%~50%。
但长期以来,数控系统依赖进口,数控机床“脑体分离”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经过近4年的潜心研发和1年的市场考验,沈阳机床集团成功开发出当代先进的飞阳数控系统,搭载该系统率先诞生了世界首台智能化数控机床,且操作简便适用,只要在键盘上轻轻一点,便可完成自由编程、图形诊断、实时监控等智能化程序,具有自动化、高速化、无人化加工和工厂管理数字化功能。
业内专家认为,自主研发数控系统的成功,解决了外国“大脑”指挥中国数控机床长期形成的“体、脑”分离的弊端,意义深远。
由技术开发主体企业独立承担包括研发、测试、直到大规模产业化在内的技术工程,不失为解决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空心化”难题的有效模式。
自主创新助企实现新跨越
自主创新助企实现新跨越
齐凤梅;费学婷
【期刊名称】《科技成果纵横》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 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重型机械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之一,其产品科技含量、生产规模、技术力量、工艺装备、设
计制造技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国家重型机械行业前列.公司主要从事研发、设计、制造、经营科技含量高、质量优秀的电站、矿山、冶金、锻压、水泥、人造板、工程机械、环保、军工等大型技术装备十大类三百多个品种、三千余种规格,是我
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全断面掘进机、盾构机、磨煤机、大型水泥成套设备、精整剪切成套设备、大型矿山破碎粉磨成套设备、大型烧结球团设备、大型矿渣立式磨和大型秸秆人造板成套设备的专业制造企业.
【总页数】1页(P3)
【作者】齐凤梅;费学婷
【作者单位】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新基金助企实现新跨越 [J], 孙艳霞
2.“十二五”时期山东自主创新实现新跨越 [J], 张春晓
3.变中寻突破实现新跨越——宜兴环科园争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排头
兵 [J], 王芳;王学君;闵德强
4.加强自主创新实现创新跨越——厦门市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分析 [J], 高爱绒
5.中航工业:五年自主创新实现新跨越预计今年利润145亿元 [J], 亦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史话】新中国机床厂的历史~第一座新型机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
【史话】新中国机床厂的历史~第一座新型机床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第一章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重心所在,从1950年创刊起,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记者就非常关注东北的工业建设进程,经常赴沈阳等工业重镇,深入各工厂车间。
从沈阳重型机器厂研制成功2500t水压机到沈阳变压器厂试制成功巨型变压器,从沈阳矿山机械厂装配新型矿山机械到沈阳黎明机械厂首创热轧齿轮记录,以及沈阳的群众技术协作活动及沈阳技术革新展览会等,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记者用文字和照片记录下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沈阳机械工业的发展。
沈阳第一机床厂更是《机械工人》关注的重点,在这里诞生了共和国第一台车床、第一台普通车床、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台数控车床......《机械工人》1954年第4期封二画刊(见图1)以“迅速发展的沈阳机械工业”为题,报道了沈变、沈鼓、沈重等厂的生产情况,其中第一幅就是改建中的沈阳第一机床厂,金属加工(原名机械工人)记者报道说:“沈阳第一机床厂技术水平很高,去年生产了数种苏联最新式的车床。
该厂正在改建、扩建,当全部工程竣工后,将是我国第一个自动化的工业母机制造厂。
”图1 迅速发展中的沈阳机械工业(《机械工人》1954年第4期封二画刊)二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前身始建于1935年,新中国成立时即具有相当的技术实力,1949年制造了新中国第一台车床--六尺皮带车床,1950年新中国国徽颁布后(《机械工人》创刊号刊登了当时刚颁布的国徽),挂上天安门城楼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就是由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铸造车间承制的。
沈阳第一机床厂被列入新中国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3年春开始改建,1955年底完成,《人民日报》誉之为“我国第一座新型的工作母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改建前是个只能生产一般皮带车床、闷罐车床和牛头刨床的工厂。
随着改建工程的进行,它已开始生产1A62、1Д63A等最新式的中型、大型车床了。
全部达到设计水平之后,生产能力将比改建前1952年的水平高6倍。
创新让老企业焕发活力(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让老企业焕发活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来自沈阳机床集团的报道之一本报记者郑有义徐元锋《人民日报》 ( 2006-04-18 第01版 ) 【字号大小】【打印近年来,出自沈阳机床集团的中高档数控机床,有的成批量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成为上海磁浮列车、神舟载人飞船的开发装备;有的打破了国外厂商在汽车发动机领域的垄断,被柴、一汽发动机厂、东方康明斯等国内发动机企业竞相采用。
从一个上世纪90年代还在困境中挣扎的大型国有企业,到今天跻身世界机床制造业十强,沈集团靠什么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董事长陈惠仁说:“坚持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没有自己的技术和品牌,腰杆永远挺不直!”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最大的机床制造集团——沈阳机床集团陷入低谷,步履维艰。
万余人厂,账面上现金不过几千元!主力第一机床厂,连续四个月开不出来工资,第三机床厂破产倒闭,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大批流失,整个集团濒于倒闭的边缘。
企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没有创新,以致丢失了市场,是集团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机床厂装配车间的李永训师傅说:“一年到头就鼓捣那么几个产品,我闭着眼睛也能装起来!开发部的王森林回忆,当时国内机床厂都在100万元以下的产品领域争夺市场,为了卖出一台产压价。
而国外的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高,一台设备卖到1300万元仍供不应求,一台的价格抵得上台国内同类产品、近400台普通机床!像那个时期的多数企业一样,沈阳机床也曾走过一条从“照葫芦画瓢”到引进技术的路子。
第三机床厂曾引进一套设备,技术人员打开包装一看,里面竟放了一块肥皂。
“肥皂问题”成引进的大事:是由于有润滑作用的必备品?还是纯属意外?技术人员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在自品包装里也放一块肥皂——外国技术肯定不会错!后来得知,那不过是外方工人洗手后落下的!一套引进的技术生产出来的设备漏油,如此明显的产品缺陷,技术人员硬是不敢改。
漏油的设备被放市场,直到客户纷纷来找,才大着胆子把漏油的毛病“堵上”。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佚名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4
【摘要】广西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政泼代表:我们目前的科技创新大部分是在原有基础上或在引进、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进行较低水平、较低层次的改进。
自主创新少,原生性创新更少,使我们在许多科技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总是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都特别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抓住了我国后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在近年来发展的历程来看,也正是由于加强技术与产品创新,重视自主创新,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得到快速发展。
【总页数】1页(P42-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42
【相关文献】
1.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农业科研院所自主创新能力——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为例
2.提高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3.依托微型飞行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提高航空专业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5.浅谈如何提高本科生科研自主创新能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逆袭”的中国数控机床(2)
“逆袭”的中国数控机床(2)“逆袭”的中国数控机床 在政府决策上起到关键作⽤的,是两年前已经过世的沈阳市原市长李英杰。
他数次到沈机开现场办公会,听取汇报。
虽然他⾃⼰并不懂数控技术,但李市长坚持“要⼲就⼲最先进的技术”,否定了其他⽅案,决定开发采⽤数字总线技术的数控系统。
为了获得技术来源,已患癌症的李英杰亲赴欧洲与A公司会谈。
A公司⽼板答应合作后,两次来中国与沈机领导进⾏商务谈判,最后与关锡友谈成⼀个合作开发数控系统的⽅案。
但是,虽然A公司有软件技术、数控技术和伺服技术,但是没有伺服系统所必要的电机技术。
于是关锡友⼜把世界知名电机制造⼚商⽇本安川公司拉进合作,加上沈机⾃⼰和中科院计算所,形成了⼀个“三国四⽅”的合作开发计划。
在向李英杰市长汇报开发计划时,他问关锡友需要多少钱。
关锡友回答说怎么也要⼀年⼀个亿。
李市长说⾏,每年给沈机1亿元,连续给4年,⽤于开发数控系统。
不过,到第⼆年要给钱时,李市长变卦了,对关锡友说:“不⾏,钱不能都由我出。
我出⼀半你出⼀半,市⾥每年给5000万,你集团拿5000万,你要是⾃⼰不出钱你就不⼼疼。
”李英杰市长给关锡友下达了三项任务——打基础、建队伍、五年后产业化。
从事后看,政府对沈机研发数控系统起到重要作⽤——促使研发项⽬上马,对项⽬予以资助,⽽同样重要的是政府没有⼲预项⽬执⾏的过程。
“不务正业”的朱志浩 就在关锡友接受开发任务的过程中,他便开始寻找能够领军开发数控系统的⼈选。
当时不仅从沈机内部找不到这样的技术⼈才,就是放眼全国也很难找到。
关锡友后来回忆说:“我在找这些带头⼈时是这样想的,谁能告诉我过去5到10年你啥⼲错了,我可能就选择你了。
但是我基本⾛遍之后就是找不到这个⼈。
” 他要找的实际上是这样⼀个⼈:既有⾜够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没有被外国技术束缚住思维。
关锡友最后想到的⼈选是朱志浩,即在上海磁悬浮项⽬上助了他⼀臂之⼒的师兄。
朱志浩,1965年⽣,上海⼈,1987年同济⼤学机械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28
中国发展观察
2010年3月
010年1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沈阳机床集团作为本届唯一一家装备制造企业,被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创新型企业”称号,标志着沈阳机床在技术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方面,已经走到了同行业的前面。
多年来,沈阳机床集团通过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不但实现了从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向抢占高端市场的创新型企业的提升,而且实现了从“分散型技术创新”向建立“系统技术创新体系”的提升,从被动模仿向主动创新、主动进行“核心技术突破”的提升,从重视单个产品创新向重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提升,从生产机床、卖机床的产品导向向联合开发,为客户提供全过程、一揽子服务的提升,以及从松散的“产、学、研”合作,向建立紧密、稳定和长期“产、学、研、用”合作的提升。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沈阳机床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位列世界机床行业第五位。
2010年开始,沈阳机床将发起冲刺,利用五年时间攀登世界机床行业顶峰。
登 峰
——沈阳机床集团自主创新纪实
打造协同创新平台
企业创新的战略定位决定了技术体系的组织架构,以及未来的建设方向。
近几年,沈阳机床坚定不移地将“核心技术突破”作为目标,这就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必须要能够支撑企业在核心技术研究和发展上取得突破,成为一个“核心技术”驱动的企业。
沈阳机床在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即做好“内部协同”的同时,更加注重内外部创新资源之间的协同,通过多种渠道提升企业能力,创造了以沈阳机床为核心,辐射企业内部、客户、大学、科研机构和产学研以及产业链企业的“协同创新”战略实现模式。
用户协同。
沈阳机床外部创新资源的第一股力量来自机床用户企业。
沈阳机床为上海磁悬浮提供的轨道梁专用加工生产线,以及为奇瑞汽车提供的汽车发动机缸体缸盖加工生产线等产品,就是采取了和机床用户企业共同攻关的产品开发模式。
沈阳机床通过同高端客户的适时互动,深入了解客户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从而为开发产品指明了方向。
研发协同。
第二股力量是国内
■ 少 妍
外大学和科研机构。
沈阳机床同清华、同济、北航、西安交大、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吉大、德国波鸿鲁尔、德国柏林工大等多所国内外大学,以及中科院沈阳计算所、沈阳机电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点资助这些大学、科研机构在专用机床设计开发、关键功能设计、数控系统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活动。
通过几年的紧密合作,沈阳机床从中获益匪浅,特别是共性技术在企业内部的普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技术协同。
作为数控系统使用者的机床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到与数控技术的研发当中,更重要的是要在价值链当中保持主导地位。
通过与中科院沈阳计算所联合研发,以及与意大利FIDIA 公司共同研制“飞阳”数控系统,不但没有被数控系统企业锁定,反而发挥各家优势,为自身创新活动所服务。
行业协同。
近几年,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依然面临着基础共性技术、关键功能部件产业薄弱两个关键问题。
在政府政策引导下,沈阳机床牵头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市场化、多元化投融资和促进成果
029
中国发展观察
2010年3月
转化的有效机制,打造产、学、研多赢的科技创新平台——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创新战略联盟以满足国家重点行业对高端数控机床需求为重点,开展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克和自主掌握开发新一代数控机床的核心关键技术,提升我国机床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高速精密数控机床产业相关共性技术和重大前沿技术的自主发展。
协同保障——研发支撑体系建设
为了使企业“协同创新”的模式有效运行,沈阳机床构建了“四项协同保障制度支撑”:一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二是技术决策机制保障,三是激励机制保障,四是外部资助制度保障。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保障。
目前,沈阳机床已经培养了一支1500余人的研发队伍。
在设计研究院层面,集结了最顶尖的人才,形成了50多人的高端研发队伍。
经过三年国内外培训和海外联合设计,目前设计研究院研发队伍已经进入“能力建设期”,研发队伍工作将在设计研究院和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上稳步推进。
技术决策机制保障。
沈阳机床通过集成企业内部顶尖技术人才和聘请外部专家教授,在企业内部成立了技术委员会,作为研发机构的决策机构。
企业所有的研发和技术决策完全交给技术委员会,通过把研发决策权交给技术委员会的专家成员,能够保证研发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激励机制保障。
建立适应薪酬市场化机制,一是规定各类专业人才的
收入要高于公司核心企业人均年工资。
二是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实行专项奖励。
为人才搭建展示才华的
舞台,公司坚持把营造一种以人为
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作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法宝,努力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是为广大员工提供做贡献的平台。
通过制定相关创新政策,鼓励员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发明等创新活动,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
为此,沈阳机床将进一步出台奖励政策,重奖在企业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群体及个人,在全集团内营造创新氛围。
公司坚持任人唯贤原则,近几年来广泛从社会招聘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到公司任职。
外部资助制度保障。
如何保证“产学研”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是企业外部协同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沈阳机床通过采取固定领域、固定专家资助的方式,避免了单纯以“课题合作”方式,所带来的“短期化”行为,形成沈阳机床固有的一种持续创新能力。
总之,沈阳机床“协同创新”战略实现模式的本质,就是要形成以“核心技术突破”为目标,“内部协同”和“外部协同”正是沈阳
沈阳机床自主研制的多功能制孔执行器已应用于我国飞机部件级装配系统
机床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活动过程和惯例的表现,而“四项保障制度”又将这一自觉的过程固化在企业内
部。
自主创新获佳绩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对基础装备机床制造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市场对数控机床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沈阳机床瞄准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清洁能源、高速交通、大飞机等重点行业需求,及时研制一大批大尺寸、大规格、
大吨位,多坐标、复合化、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高档数控设备。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沈阳机床不仅没有缩减研发资金投入,还持续加大新产品研发步伐,当年新产品研发投入达3.4亿元,同比增长25%,开发了VMC0850h 高速立式加工中心、HMC125300s 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等数控机床新产品91种,同比增长13%;申请专利26项,同比增长4%。
其中SUC8122曲轴连杆颈数控机床、VMC850E 立式加工中心等16款新产品已开始小批量产业化生产,当年累计实现产值1亿多,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并在国内重点领域捷报频传:
其一:昆机生产的我国首条高精度大规格1600型柔性自动线,经过齐齐哈尔机床厂近一年的生产考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其二,BW60HS 轿车发动机缸体、缸盖高效加工生产线,经过奇瑞汽车股份公司近二年的生产考验,通过了科技部专家验收组的验收; 其三,面向飞机自动装配的精加工机床、TG-ZX01托辊制造新工艺及成套装备、GTM500200龙门移
2010年3月
动式车铣中心,通过第二批首台首套的鉴定;
其四,国内首台首套XTM2001600数控立式复合车铣中心,通过了山西平阳机械厂的正式验收;
其五,大型深孔钻数控机床SUC8208,通过苏州曲轴厂的验收,填补了国内空白,创造价值4800万。
攀登世界机床行业顶峰之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机床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技术能力的提升,从国外引进关键技术的做法已经行不通。
国外企业和政府出于竞争需要,一直以来对中国机床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封锁。
振兴中国机床工业,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加强机床行业创新平台建设。
机床工业的特殊地位及其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与德国、日本、美国等机床强国之间的行业竞争由过去的企业间竞争向产业(或部门)创新系统竞争转变。
未来随着机床下游客户、以及机床行业自身的产品和工艺一体化开发时间的推广和深入,上下游合作研发的领域和深度将继续扩大和提升。
随着机床数字化和柔性化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机床技术对基础科学的依赖将继续加强。
在这种情况下,应由政府推进我国机床工业系统内主体间的沟通协作,集聚全行业力量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基础共性技术。
加强政府引导及资源整合。
政府各部门虽然对自主创新的关注程度非常高,并各自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但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各部门、各地方各自为战,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对产学研支持的合力,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此外,对于研发周期长、投资大的基础项目,企业因风险巨大往往热情不高,而政府也缺少长期的、持续性的投入,
导致深层次的产学研合作难以开展。
针对此,一是从国家层面调整对高
校和科研机构的定位,创造有利于
协同创新的组织体系,真正以产业
需求为导向,协同研发。
二是鼓励
有实力、有潜力的行业企业成为行
业创新联盟的主导力量,并在政策
上给予有力的支持,鼓励行业各方
在主导企业的组织下进行有效的协
同创新。
三是以政府为导向,推动
功能部件企业与机床主机企业形成
战略联盟,在国内打造机床行业完
整的产业链。
O30中国发展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