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机床真相

合集下载

沈阳机床收购整合德国希斯案例分析

沈阳机床收购整合德国希斯案例分析

五、并购后企业战略分析
经营战略
人员整合
文化整合
运营整合
五、并购后企业战略分析
1.人员整合 属地化经营用属地化人才的方针 2.文化整合 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3.运营整合 把凝聚人心作为工作突破口
五、并购后企业战略分析
总而言之,在海外并购以及整合的过程中,都要尊重当地 的文化,尊重外籍员工的价值观。事实证明,假如中外双方通 过彼此尊重和有效沟通,是能够和谐共处的。 另外,用好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和治理者对战略资产的使用 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非常重要。一方面,要主动承担社会责 任,对这些海外子公司进行正确的定位,尽量不裁员,解决当 地的就业题目,减少收购和整合过程中的阻力;另一方面,在 治理团队的建立上,要充分吸纳原来的治理团队成员,充分发 挥他们的国际治理经验上风。事实证实,加大治理的本土化是 有利的,既可以弥补中国方面对高端机床领域治理的不足,又 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治理上风,减少具体治理中的冲突。
六、案例评价与经验总结
战略方向只强调资金注入而忽略转型升级:
在决策建议上: 一是资金使用一定侧重投入自身的高端产品研发 活动中,提高自身内在能力; 二是不断通过管理挖掘、明确产品定位、提高影 响能力来解决企业困境。沈阳机床未来经营模式特 点应尽快向“高端化、国际化、服务化”转型。
六、案例评价与经验总结
德国企业
有效授权 精英主义 依法治企
3C原则
沟通
Communication
信任
合作
Confidence
Cooperation
人才整合
1、针对外企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给予充分的施展空间 2、稳定人心,不裁员
四、并购后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良好的品牌形象 较好的融资能力 较强的财务状况 好的领导班子 较强的资金实力

【懂点儿啥】沈阳机床厂是怎么把自己搞垮的?

【懂点儿啥】沈阳机床厂是怎么把自己搞垮的?

【懂点儿啥】沈阳机床厂是怎么把自己搞垮的?各位好,我是观察者网的董佳宁。

今天我想聊聊中国的机床行业。

制造业中,机床是“梦开始的地方”,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制造机器的机器。

要想点制造业其他科技树,要想造汽车、坦克、高铁、飞机、航母,都得先点机床的科技线。

工业革命以来的几百年间,为什么人类社会可以指数型增长,说到底靠的是机器自己可以制造机器,而机床,就是名副其实的工业之母,整个制造业中最上游、最基础的环节。

车镗铣磨刨钻线,人类所有开拓未知领域的梦想,都得从这里起步。

冷战时,有这么一个精苏狂喜的事情,叫做“东芝事件”。

1983年,日本东芝公司在商言商,将4台数控机床卖给了苏联。

苏联用这些机床制造潜艇部件。

一夜之间,将核潜艇的噪音控制能力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几架小小的数控机床,能影响大国棋局,动摇核博弈平衡,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我国的机床产业发展得怎么样呢?一个词就能概括,大而不强。

直接上数据。

2019年全球机床行业产值842亿美元,中国占了194亿美元,占比23%,世界第一。

消费额呢,全球821亿美元,中国223亿,还是世界第一。

从数量上看,传统的机床霸主德国、日本都得往旁边稍稍。

我们看那么多消费品牌,可口可乐、耐克,世界第一就是世界第一。

但高端制造业,跟其它行业不一样。

尤其是机床业,世界第一不一定是世界第一。

先说结论。

如今中国机床产业升级前途未卜,高端领域几乎完全失守,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中端领域受到台湾地区机床企业的入侵,鏖战激烈;低端领域却内卷严重。

简单来说,高端失守,中端争夺,低端内战。

要想了解中国机床,就得了解中国的第一大机床厂,沈阳机床。

它曾是国企改革的明星,世界上最大的机床企业,最辉煌时年销售额高达180亿元。

但2019年8月,一笔仅仅400万的贷款违约,就将它压垮,进入重组程序。

从中国制造业的骄傲,到破产重组,只用了不到十年。

建国初,我国在苏联帮助下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一五计划,全面铺开工业化建设,敢叫日月换新天。

全球第一、濒临破产,央企18亿救助 沈阳机床复活记

全球第一、濒临破产,央企18亿救助 沈阳机床复活记

7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行业排头兵,主要产品有传统机床设备及相关零部件、i5智能机床设备、配套产品、行业工艺解决方案、工业服务等。

8月16日,沈阳市中院依法裁定受理对沈阳机床进行重整的申请,并指定沈阳机床清算组担任公司管理人。

8月23日,沈阳机床管理人在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了《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遴选公司战略投资者,通用技术集团正式报名,拟作为意向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重整。

10月30日,沈阳机床发布了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方案显示,为挽救沈阳机床,避免破产清算的风险,需要出资人和债权人
共同做出努力,共同承担公司实现重整的成本。

截至11月6日下午5时整,共有1530家债权人向沈阳机床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金额为人民币183.07亿元。

“世界第一”的陨落
机床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母机’不强,谈什么制造强国呢!”原机械部副部长沈烈初的慨叹说明了机床对于制造业的重要性。

在这一事关工业基础的重要行业,沈阳机床一度堪称“重中之重”。

“十八罗汉”是中国机床行业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五”时期,在苏联专家建议下,国家对部分机修厂进行改造并新建了一批企业,其中有18家企业被确定为机床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业内称为
视觉中国。

对沈阳机床集团破产重整的思考

对沈阳机床集团破产重整的思考

对沈阳机床集团破产重整的思考摘要:本文以沈阳机床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家目前对机床集团的政策以及市场环境,找出该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问题进行分析,从中寻找解决沈阳机床集团破产重整的办法。

本文首先对重整制度的定义以及沿革进行阐述,并通过对沈阳机床集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沈阳机床破产重整的原因,在重整计划中找出沈阳机床集团破产重整的经验与启示,对沈阳机床集团破产的经验教训加以思考和总结。

希望能够通过对该机床集团破产重整案例的总结分析,为我国机床产业以及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从而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能在市场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沈阳机床;破产;重整;思考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国机床、钢铁、船舶等重工业面临较大考验,国外重工业集团的入驻,使得国内重工业集团产品的竞争日益严峻。

再加上近几年国家对重工业的重视度不够,机床行业对技术创新和改革也较为迟缓,产业结构落后于市场发展,使得中国重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低迷的状态,这让一些重工业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资不抵债、面临破产重整的局面。

本文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对该集团发展历程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研究,找出其破产重整的主要原因,并对当前该集团破产重整的计划加以分析,旨在从该集团破产重整中找到一些有关机床产业以及重工业发展的启示,从而让更多企业能够重视自身经营和技术的创新,而对濒临破产的沈阳机床集团,希望在重整后,实现再建和复兴,最终获得核心竞争力,继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1 重整制度相关概述1.1 重整制度的定义重整,从实践和理论上,其实没有具体统一的定义,部分学者认为,重整也被叫做“商业重整”或者“破产重整”。

重整这个词,重点是对企业集团的财务方面进行整合,也是当债务人无法或者无力偿还到期债务时,通过申请破产,在法院的监督下,安排同一个管理层的债权人,自行安排重整中所涉及的管理、清算等多种程序,最终提出重组的计划和具体方案,从而延长还债期限,只偿还利息,停止发放股息,消减无担保的债券。

沈阳机床的兴盛与衰落

沈阳机床的兴盛与衰落

沈阳机床的兴盛与衰落沈阳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关锡友做出了震惊机床界的举动,即将离职的他可能为沈阳机床混合改制。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即便改制,能否拯救沈阳机床还是个未知数,同时这位曾经的董事长还能不能带领沈阳机床重新获得往日的辉煌也是一片混沌。

近些年来,沈阳机床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往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心酸交相辉映,透过一些大事件和具体的数据,让我们揭开与关锡友有关的沈阳机床的强盛与衰落。

那是2012年的春天,关锡友站在美国芝加哥考密克会展中心A厅的大站台上,面对着众多国内外的记者们侃侃而谈、从容不迫,谁能想象的到,这位“青年人”已经年过半百了,如果你细心,可能会从他双鬓间夹杂的白发中窥得一二,否则,这样的活力四射、激情满满,总会使人误会他的年纪。

此时的他信心满满,毫不在意2003年第一次参加芝加哥机床展的窘境,那时的他,可是被安排在了地下室。

如今,一切都因为努力而改变了,甚至与如今的一线厂商相邻而坐,左侧发那科,右侧西门子。

这样的座次不仅证明的沈阳机床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是向世界宣布:中国机床水平已经追赶上来了!展位上的巨大条幅: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中英双语,所有的荣誉都写在了这条红底白字的条幅上。

沈阳机床简史沈阳机床,中国机床行业的佼佼者,同时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综合性机床制造厂和国家级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

1953-1955:沈阳第一机床厂自主研制开发了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C620-11973:沈阳第一机床厂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数控车床CSK6163,同时宣布中国车床自动化时代到来。

1981:沈阳第一机床厂成为中国车床行业中第一个与国外公司进行合作的车床厂家。

1985:S1-235超高精度车床获得国家金质奖。

以上一项一项的荣誉,除了证明这家企业历史的悠久,更承载了中国机床行业一座又一座奖杯。

2017:沈阳机床发布了全球首款工业操作系统--i5OS!i5智能机床简单的来讲就相当于智能手机--苹果。

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台前幕后

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台前幕后

走出来,逐鹿全球高端市场——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台前幕后(上)编者按:当沈阳机床集团全资收购原德国希斯公司的巨大光环逐渐散尽时,中方高管面对的是希斯公司百余名富有个性的德国员工。

沈阳机床凭着“中国精神”,终于让希斯公司起死回生。

沈阳机床成功了。

并购行动中的每一步,都将成为沈阳企业乃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历史行程中的珍贵文本。

农历丙戌大年初二,在远隔天涯的德国东部小城阿舍斯雷本市,当地政府向沈阳机床集团颁发了一个特殊奖项———经济奖,表彰该集团在并购德国希斯公司后,使其生产经营迅速走上正轨,确保了当地员工的工作位置。

对此,德国媒体纷纷加以报道,德国各界好评如潮。

耐人寻味的是,沈阳机床集团并未急于去领这个奖项。

2005年2月28日,谈及原因,该集团董事长陈惠仁说:“沈阳机床并购希斯才一年多,这在有着140年历史的希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浪花。

重要的是,沈阳机床长于‘夜行军’,弯下腰来做细活。

我们做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振兴民族品牌,挑起中国机床行业自主发展的重担。

”据透露,目前,沈阳机床集团德国希斯公司已经拿到17台、3700万欧元(3.7亿元人民币)订单,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欧元,生产经营状况已恢复到希斯公司历史最高水平;双方文化融合比较成功;双方技术交流取得初步成果。

并购:走向世界的理性抉择2004年10月29日,在距沈阳8000公里的德国莱比锡市,陈惠仁与德国马格德堡法院清算人鲍赫,提笔签署了全资收购原德国希斯公司全部资产的法律文书,并移交全部资产。

至此,沈阳机床一举收购了包括位于德国萨克森·安哈特州阿舍斯雷本市的原希斯公司8万平方米厂地,2.8万平方米厂房,44台大中型加工设备和全部产品的全套技术,外加“希斯”这个百年老字号的世界机床行业顶级品牌。

以此为标志,沈阳机床从此走上了跨国经营之路。

从2004年11月1日起,德国王牌机床“希斯”的所有设备,开始为沈阳机床集团转动。

“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是在整个发展框架之内作出的主动的理性的战略抉择。

沈阳机床剥离64亿数控零部件产能专注深度创新

沈阳机床剥离64亿数控零部件产能专注深度创新

在 这 种背 景下 ,“ 的扩 张 已 量 非沈机所 求” ,关锡友称,2 1 0 2年 是沈 阳机床转 型争取优 质增长至 关
重 要 的 一 年 。 沈 阳 机 床 将 以 系 统
性、整体性创 新为动力实施重点 突
破, 由单纯 制造企业 走向现代一流 企业, 由单纯 制造 商转化为综合解 决方案供应商 。企 业创新 的三个 支
点 ( 设计研究 院的三个分 中心—— 欧洲分 中心 、北 京分 中心和上 海分 中心)全面 开花,建立 了独有 的核 心技术研 发、产业化、应用 的三元 体 系, 支撑高档、高端 、大型数控 机 床全 面 升级 。2 1 0 1年, 沈 阳机 床 集 团的 数 控机 床产 量 达 到 3万 台, 数 控 化 率达 到 6 %。 今 年 数 1 控机床 销量将达到 38万台,再增 .
公 司的全部业务 由扬州锻压机床股 份 有限公司继续 经营,原公司签订
的所有合 同继续 履行,原公 司的所
有债权债务 由扬州锻压机床股份 有
限公司承继。
3 、即日起,公司所有对外文件、 资料、开据发 票账号、税号等全 部

1 ・ 第O期 数控机 床市场 2 1
1 扬 州 锻 压机 床 股 份 有 限 、“
公 司” 称于 2 1 名 0 2年 1 1 日起 , 月 9 正 式 启 用 于 我 公 司 的所 有 文 件 及 一
切 经营业务活动之 中。 2 、原 扬 州锻压 机床 集 团有 限
将有重 大突破, 装配 自主知识产 权 “ 阳”数 控系统 的沈阳 飞 数控机 床新 品开 始全面 接受市场 的检验。厚积 薄发 的沈 阳机
长 2 % 以上。 5
■—

重组后的沈阳机床将何去何从

重组后的沈阳机床将何去何从

视点Monthly Review重组后的沈阳机床将何去何从12月20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与沈阳市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沈阳机床重组落地揭牌仪式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标志着经过一年多运作筹备,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正式重组沈阳机床。

在入主沈阳机床后,通用技术相关人士对于未来的产业布局表示,一定会进行内部整合,进行专业化分工,不能每个企业什么都做,互相掐架。

譬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和沈阳机床下属的中捷机床厂、昆明机床厂都做重型机床,需要分工。

"技术研发也要协同。

北京机床所会成为研发、创新的平台,在解决共性基础技术和追踪前沿技术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大连机床与沈阳机床正在对接,做应用"i5”系统的前期技术协调。

”另外,沈机的i5机床数控系统也有望应用在通用技术公司其他机床产品上。

通用技术集团是1998年在6家原外贸部直属企业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独资公司,起初以对外贸易为主,后来逐渐成为包含先进制造与服务咨询、医药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承包三大核心主业的国务院国资委直管骨干企业。

2018年的年报显示,其2018年资产总计1732亿元,利润总额68.8亿,净利润49.2亿。

在制造板块,通用技术集团已有机床业务。

入主沈阳机床之前,它先后收购了北京机床研究所、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哈尔滨量刃量具集团和大连机床等四家国内机床行业里的知名企业。

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也对通用技术公司接手持乐观态度,这有利于解决推进i5商用时面对的资金和市场验证问题。

同时他认为,企业需要建立市场化的机制,才能吸引优秀人才。

但也有观点称,通用技术公司本身是央企,同样会存在体制机制问题。

通用技术有关人士对此回应说,通用技术下属企业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内部收入差距很大,足以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

"机床行业是基础行业,和IT、互联网行业不同,未来不太可能有爆发式增长,这种情况下要给科研人员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才能让他们安心从事基础研发。

吴婷、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

吴婷、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

吴婷、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劳动争议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其他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审理法院】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1.01.27【案件字号】(2020)辽01民终1532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孙卓李娜孙晓芳【审理法官】孙卓李娜孙晓芳【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吴婷;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当事人】吴婷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当事人-个人】吴婷【当事人-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代理律师/律所】吴巍辽宁华轩律师事务所;代兴亮辽宁华轩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吴巍辽宁华轩律师事务所代兴亮辽宁华轩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吴巍代兴亮【代理律所】辽宁华轩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吴婷【被告】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本院观点】关于补发工资的问题。

【权责关键词】代理合同证明诉讼请求维持原判执行【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对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关于补发工资的问题。

本案中,吴婷从2013年9月起至劳动合同终止之日止,未向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上岗提供劳动,且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为其缴纳保险,其要求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支付工资的主张没有法律依据,一审法院不予支持并无不当。

关于吴婷主张的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单位没有签订的2013年7月至2018年8月的工资的问题。

吴婷的此项诉讼请求没有法律依据,一审法院不予支持并无不当。

关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问题。

吴婷主张单位医疗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解除,应支付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本案中,吴婷第三次生病仅有医院的诊断,并无医嘱休息的证明。

因此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终止与吴婷的劳动合同关系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故对吴婷要求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沈一车床厂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主张,一审法院不予支持并无不当。

沈阳机床选择大而全,结果倒下了,宝鸡机床选择小而美,开始锋芒毕露,未来是宝鸡的天下

沈阳机床选择大而全,结果倒下了,宝鸡机床选择小而美,开始锋芒毕露,未来是宝鸡的天下

沈阳机床选择大而全,结果倒下了,宝鸡机床选择小而美,开始锋芒毕露,未来是宝鸡的天下这两天搞了个机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有幸和宝鸡机床的负责人和代理商聊了聊,最终总结出沈阳机床和宝鸡机床的区别:“沈阳机床因产品线太长,没有一个产品能做好,最终走向了破产重组,而宝鸡机床专注细分领域,主攻特定机型,最终依靠技术和质量赢得市场”。

目前,陕西的宝鸡机床在机床行业内,整体排名已是全国第二,而且在车床、加工中心等细分市场已是全国第一,为什么名不见经传的宝鸡机床突然做到了行业老大?论名号,沈阳机床最出名,因为到哪里都能听到用户反映沈阳机床质量不行,得不到市场和用户的认可,沈阳机床走向重组也是必然的,同样都是国内的机床厂,位于东北的沈阳机床为什么会越做越差,我想跟他们的经营策略有很大关系,沈阳机床选择了大而全,几乎做了所有种类的机床,据说沈阳机床的种类有100多种,实现了全产业覆盖,但这种策略却加速了沈阳机床的重组,因为这是一种粗放型的经营策略,管理层只是把精力放在了市场规模上,忽略了机床的核心,那就是技术和质量,最终沈阳机床就像一个空中楼阁,倒塌只是时间问题。

宝鸡机床选择了小而美,专攻车床和加工中心,产品种类相对较少,集中火力搞技术开发,机床性能逐步提升,最终效果就是机床运行稳定、质量可靠,赢得了用户好评,其口碑在业内越来越好,很多客户都直接指定宝鸡品牌。

另外在跟宝鸡机床负责人交流的时候,感觉他们很务实,如果没有标准机型,人家就直接了当的说不能做,这可能就是宝鸡机床的文化,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做,不浪费双方时间,不像沈阳机床,不管有没有,先许诺客户能做,后续为了完成项目,可能新开发了一个机床型号,但是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却拿用户当小白鼠,频繁出问题,不仅项目没完成,还砸了自己的口碑,得不偿失。

宝鸡机床位于宝鸡市,在我的印象中,宝鸡和连云港差不多,感觉也是个不起眼的小城市,但现在我发现我的感觉是错的,宝鸡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在省内综合实力仅次于省会西安,而且有17家上市公司,感觉实力吊打苏锡常,特别是机床行业。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宏智劳动争议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宏智劳动争议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

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宏智劳动争议民事二审民事判决书【案由】民事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其他劳动争议、人事争议【审理法院】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2.08.18【案件字号】(2022)辽01民终9085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马晨光刘风霞郝梦思【审理法官】马晨光刘风霞郝梦思【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宏智【当事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董宏智【当事人-个人】董宏智【当事人-公司】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代理律师/律所】代兴亮辽宁华轩律师事务所;陆宇晨辽宁盛恒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代兴亮辽宁华轩律师事务所陆宇晨辽宁盛恒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代兴亮陆宇晨【代理律所】辽宁华轩律师事务所辽宁盛恒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原告】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被告】董宏智【本院观点】关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应当以董宏智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应当给付其的经济补偿金数额的主张。

【权责关键词】代理合同合同约定新证据诉讼请求维持原判强制执行【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二审中,双方当事人均未提交新证据。

本院对一审法院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关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提出应当以董宏智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应当给付其的经济补偿金数额的主张。

一审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均认可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自2020年12月开始安排董宏智放假待岗至双方解除劳动关系之日止(2021年1月13日),而董宏智工资卡交易记录载明2020年1月以后的多个月份应发工资低于沈阳市同期最低工资标准、实发工资为几十至几百元不等,如果按照董宏智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计算董宏智的平均工资标准,不足以反映董宏智工资的真实情况。

一审法院结合本案具体情况,按照董宏智正常提供劳动情况下的平均工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数额并无不当,对于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该项上诉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的台前幕后

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的台前幕后

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的台前幕后台前故事沈阳机床是中国领先的机床制造企业之一,专注于开发和制造高精度的数控机床产品。

多年来,沈阳机床一直致力于提供客户可靠的解决方案,并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

然而,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创新的压力,沈阳机床决定通过并购来进一步拓展业务和提高技术水平。

在寻找合适的并购目标时,沈阳机床选择了德国希斯公司。

希斯公司成立于1924年,是世界机床行业的领先者之一,专注于设计和制造高精度机床。

希斯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产品品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沈阳机床相信通过与希斯公司的合作,可以在技术、市场和人才方面实现双赢。

在并购的过程中,沈阳机床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团队,并与希斯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多次磋商和洽谈。

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的意向,并签署了正式的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沈阳机床将以现金和股权的形式购买希斯公司的多数股权,成为希斯公司的控股股东,并承诺将继续支持希斯公司的发展。

幕后故事并购希斯公司是沈阳机床的重要战略决策,背后有着深思熟虑的考虑和长远的目标。

首先,通过并购希斯公司,沈阳机床可以获得高端机床技术和先进制造工艺,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这对于沈阳机床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会,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通过与希斯公司的合作,沈阳机床可以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希斯公司在全球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客户资源,可以为沈阳机床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希斯公司的品牌声誉和高端客户群体也将成为沈阳机床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

最后,通过并购希斯公司,沈阳机床还可以实现技术和人才的跨国融合。

希斯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团队和高素质的人才,可以为沈阳机床带来宝贵的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

双方的合作将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共享,为沈阳机床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总结沈阳机床并购德国希斯公司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台前幕后都充满着智慧和勇气。

沈阳精合数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8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沈阳精合数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8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沈阳精合数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4·8”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2018年4月8日10时45分许,在百善镇沈阳精合数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使用数控激光加工机床加工飞机零件时,发生一起窒息事故,造成一人(孟庆永)死亡,一人(郝文慧)受伤。

事故发生后,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经区政府批准,成立了由区安全监管局、昌平公安分局、区人力社保局、区总工会等部门组成事故联合调查组,并邀请了区监察委参与。

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时效”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和综合分析,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提出了对有关责任人员及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防范措施。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基本情况(一)事故单位情况1.沈阳精合数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精合科技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住所:沈阳市沈北新区财落街道三家子社区;法定代表人:李澄;经营范围:金属制品、模具、石化设备、机械零部件、飞机零部件制造、加工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210113760069238P;注册资本:人民币两仟柒佰肆拾伍万玖仟玖佰伍拾肆元整;成立日期:2004年04月26日;营业期限:2004年04月26日至2019年04月25日。

-1-2.中航天地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天地科技公司),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住所:北京市昌平区科技园区超前路37号院16号楼2层A0029号;法定代表人:汪泳;经营范围:生产加工钛合金、高强钢等高性能金属结构件及成套机电设备、零部件等;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101145877304820;注册资本:11000万元;成立日期:2011年12月19日;营业期限:2011年12月19日至2041年12月18日。

2017年9月,沈阳精合科技公司与中航天地科技公司签订了《外包生产合同》,将1号和5号数控激光加工机床交由沈阳精合科技公司使用。

沉阳机床集团演绎伟大的转型

沉阳机床集团演绎伟大的转型

沈阳机床集团演绎伟大的转型这是一个纯粹的中国国企,经营机制却绝对是全新的;这也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一个高端的舞台,演绎了一个机床工业企业涅?式的发展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打碎了自己,又重新制造了自己;他们“抛弃”了自己,却又寻回了一个自己。

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老国企自我救赎的拔节过程,是中国企业求寻更大发展的一个必须经历的痛苦环节。

过程是痛苦的,结果却注定辉煌。

当沈阳机床集团仅仅用了六、七年时间,完成了从转变到转型再到转变再到转型这一进程后,我们有理由用尊敬的目光注视着他们,以及他们的背后。

那里有一组数据报告,概括为,2007年,集团公司产品销售总收入突破了100亿元。

用这份成绩单,沈阳机床已可以坦然地站到世界机床行业第八的位置上。

“人”字的重量在中国工业发展进程和其体系中,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东北现象”应是其最沉重的一笔,更有人将其形容成中国老工业、重工业国企发展中遇到的最烂的一片泥潭。

在这个泥潭中,有走出来的,有被淹没的。

当沈阳机床如其他国企一样因债务、冗员、效益低下而陷入僵局的时候,没有人会想象到若干年后沈阳机床的今天,以及支撑他们释放能量的平台。

那是沈阳机床全系最困难的时候,但也是这个企业第一次转型的开始他们必须制造一个拐点。

站在历史的高点向后看,会发现当初沈阳机床转型凸点上的关键要素与今天公司升级版的转型要点惊人地一致,那就是“人”字。

尽管当时“人”的状况是“没工资可发,这活儿还干吗?”,而现在“人”的状态是“给我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财富”和“培养一流人才,创造最大价值,为国家,更为自己创造富裕生活”。

两种状态时代背景不同,但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生命力而言,其高度和重要性是一样的。

经历了当初和现在两种过程的集团董事长关锡友坚持这么认为。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

数十年国企文化所积淀的,是员工的责任心、归宿感、组织纪律性和忠诚度。

这本来就是国有企业优势,这个优势为国企在找到突破口后所实施任何一次“版本升级”提供了足够的能量。

沈阳机床豪赌:r一场探寻制造业未来的超级实验

沈阳机床豪赌:r一场探寻制造业未来的超级实验

沈阳机床豪赌:r一场探寻制造业未来的超级实验
康晓博
【期刊名称】《中国机电工业》
【年(卷),期】2017(000)006
【总页数】12页(P46-57)
【作者】康晓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欧特克携手华中科技大学共建“制造业数字创新实验室”——合力打造制造业复合型创新设计人才,探索面向未来的设计与协同模式 [J], ;
2.沈阳机床:飞得更高——创新赢得未来·沈阳机床集团(2011)媒体开放日报道 [J], 梅峰
3.一场可能改变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实验 [J], 姜艺萍
4.一次生命豪赌,一场戏剧实验——观剧笔记之二 [J], 张君野;
5.沈阳机床指尖上的工厂——沈阳机床:未来是“云制造”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沈阳机床曾是全球数控机床第一名,为何现在连441万货款都还不起

沈阳机床曾是全球数控机床第一名,为何现在连441万货款都还不起

沈阳机床曾是全球数控机床第一名,为何现在连441万货款都还不起2011年时,沈阳机床的销售额已经高达180亿元,位列全球机床行业第一。

但今非昔比,截至2019年5月,沈阳机床拖欠美庭线缆货款441万元,经美庭线缆催收,仍未支付,为此美庭线缆对沈阳机床提出重整申请。

2019年8月18日,沈阳机床公告,公司近日收到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及《决定书》,裁定受理债权人美庭线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

因被法院裁定受理破产重整,公司股票将于8月20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处理。

沈阳机床是国内机床龙头企业之一,1996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有传统机床设备及相关零部件、i5智能机床设备等。

近年来,受行业景气度低迷,竞争激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沈阳机床经营状况难言乐观。

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沈阳机床的短期借款逾百亿元,一季度的利息费用达1.77亿元。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沈阳机床的业绩和利润其实这几年以来根本没有好转,甚至是一个每况日下的情况。

2013年的时候,沈阳机床就出现了巨大的扭转,营业额利润首次“由正转负”。

当年,公司实现营业利润-4271.87万元,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为-7667.11万元,同比下滑334.78%。

而当年,许多人也只是以为,这是一时的不景气,熬过去了,会好的。

可是到了2014年,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改变,沈阳机床库存量开始增大,负债开始加剧,业绩依然无法提升。

最新的业绩预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亏11亿元~14.5亿元。

经过计算,2013年-2019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扣费后累计亏损金额已经超过50亿元。

更重要的是,这几年以来,它的负债,迟迟没有见到有效减少,基本维持在200亿左右的水平,光利息就够公司操心的了。

既然连年亏损,为何上市公司至今没有退市?作为辽宁最大的国有上市公司之一,沈阳机床几乎每次资金危机的成功化解,背后都离不开补贴。

2012 年开始,沈阳机床每年都能收到一笔上千万元的财政补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机床真相.夏雪发布时间:2010-04-16一段时间以来,这家中国最大的机床企业似乎有意无意地与外界保持着距离。

偶尔出现在媒体上的它,也多是洋溢着“共和国长子”的骄傲,承载着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使命;而对于企业的运行情况,则鲜有透露。

作为行业“老大”,恐怕连众多业内人士也搞不清楚,沈阳机床这两年做了什么,未来将驶向何处?每天清晨,当阳光点亮沈阳,从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陆续便有数百辆企业班车向位于西南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驶去。

不久,在通往开发区的道路上,大巴就排成了长龙,景象蔚为壮观!随着最长的一注车龙拐进开发大路17甲1号,近万人纷纷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在这里,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机床厂,开始了一天的吞吐作息。

据说,就连最傲慢的外国同行,在参观完沈阳机床这座总投资18亿元、占地70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后,也深受震撼,走遍全球,人家从未见过如此宏大和气派的机床厂。

2009年,沈阳机床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20亿元。

根据美国卡德纳公司新近公布的世界机床企业排名,它已位居世界第5.而在2002年,其销售收入不过13亿元,世界排名第36位。

然而,颇为外界诟病的是,这一迅速长大的过程,给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非但不是收益水平的提升,反而是资产素质和盈利能力的下降。

从其近五年的财务数据来看,大致上,公司的营业收入不断攀升,净利润却大幅降低,这与沈阳机床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昆明机床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果说几年前,业界提起沈阳机床,即便不怀揣一份敬佩,也必定心存几分紧张,或者提防;那么现在,一些国内同行对这个行业老大,已多少有些不以为然起来。

它的豪华厂房,以及从里面运出来的“大路货”,成了其他企业引以为戒的“反面样板”。

甚至,有业内人士私下里“煮酒论英雄”,竟把沈阳机床排除在了未来的行业霸主之外。

沉默两年的沈阳机床,似乎应该说点什么了。

2010年3月18日,沈阳机床董事长关锡友畅谈了沈机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世界机床工业发展趋势的看法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

他讲的核心是“转型和创新”,正是其2008年履新以来施政的主题。

在此期间,以及随后的采访中,我们强烈感到,一场深刻的变革已经在沈阳机床内部酝酿、爆发,只是从外面看上去还波澜不惊。

我们发现,沈阳机床这两年的财务报表不好看,极有可能是这场变革附带产生的“成本”,业界可能忽视了它为未来投注的筹码。

在关锡友的时间表上,2015年,沈阳机床将成为“既大又强的世界第一机床制造商”。

已然被一些业内人士定格为“做大做弱”的沈阳机床,能实现这一目标吗?又将如何实现?这个老大不赚钱中国企业如要做大做强,只会造成悲剧。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如果对2002~2008这几年沈阳机床的发展作一个概括,“做大”——无疑是其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沈阳机床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看得尤为分明:2002年,该公司总资产39.72亿元,营业收入10.75亿元;到2008年,这两个数字已膨胀至93.28亿元及65.45亿元,分别增长了两倍多和六倍。

这正是中国机床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汽车、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等机床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加;2002年,中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并保持至今。

2002~2008年,我国金切机床产量年均增长18.58%,同期数控机床产量年均增长更是高达33.22%。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能够诞生两家跻身世界机床行业前十名的企业(除了沈阳机床,另一家是大连机床),可谓时势造英雄。

在此期间,沈阳机床展开了一连串跨国、跨地区的收购活动:先是2004年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CY集团,紧接着2005年又入主昆明机床厂。

通常,并购都被看作企业快速扩张最有效的手段,沈阳机床“做大”的雄心自不待言。

需要指出的是,这一系列收购决策的背后,倒似乎透露出沈阳机床对其不断“做大”的发展路径,已心存忧虑。

只不过,形势很快便急转直下。

还是从沈阳机床上市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来看,其净利润由2002年的458万元,猛增至2006年的1.33亿元,然后就骤然下滑,到2008年仅为2119万元。

根据该公司最新发布的2009年年报,其去年实现净利润2704万元(正如有关分析人士指出,这是依靠债务重组收益和政府补贴等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的盈利,如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润为-2548万元),盈利情况仍不容乐观。

这与机床行业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昆明机床和秦川发展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同样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与沈阳机床的亏损不同,昆明机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率仍达14%,秦川发展也达8%,而自2002年以来,沈阳机床即使在最好的年份里,净利润率也不过3%,真是相当的“薄利”!2008年,沈阳机床年初确定的利润总额目标是2.1亿元,但实际完成仅6085万元(不到目标值的30%);2009年,其利润总额目标调低到1.2亿元,最终也只完成了9829万元(目标值的82%)。

不难看出,在盈利问题上,这家中国规模最大的机床企业已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可问题是,这个行业老大——世界排名第五,拿过中国工业大奖,享有“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多次填补国内空白,在一些产品领域还具有垄断优势——为什么就不赚钱呢?原因可能有很多,在我们看来,最主要的恐怕在于以下两点:其一,2004年,拉姆·查兰在《增长力》一书中呼吁企业应追求优质增长。

所谓优质增长,主要反映在同时且持续地达到营收增长、获利增长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增长。

考察沈阳机床上市公司近5年来这三个指标的变化:营业收入不断增加,净利润迅速下降,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持续萎缩,甚至已连续3年出现现金净流出。

这表明沈阳机床在追求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失去了对成本的控制,运营效率下降,其为增长付出的代价是高昂的。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指出,中国企业不是不能做大做强,而是中国企业只要做大做强,成本就很可能失控,从而造成企业后续经营陷入困境。

在这方面出问题的企业已不胜枚举。

他给出的建议是,企业在做大的过程中必须“精益求精,控制成本”,否则很难做强。

其二,比较沈阳机床、昆明机床和秦川发展这三家机床上市公司近几年的毛利水平,沈阳机床在17%左右,昆明机床在35%左右,秦川发展在25%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家公司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竞争策略。

沈阳机床靠普通车床、钻床、镗床起家,这些通用型产品虽然量大面广,但由于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严重,因此毛利率普遍不高。

尤其在数控机床逐渐确立了市场主流产品的地位后,这一点似乎更成为沈阳机床“船大难掉头”的短板。

反观昆明机床,号称“镗铣世家”,秦川发展的磨齿机则在国内首屈一指,这种精与专的产品定位,虽然决定了它们不太可能做到像沈阳机床那样的规模,但目标聚集的战略,却使它们获得了相对较高的毛利水平。

对沈阳机床而言,提高毛利率最直接而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数控机床在产销中的占比。

近年来,它也确实在这方面着力甚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不过截至目前,普通机床在其总营收中所占的比例,仍高达40%左右。

产品结构调整没有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已成为制约沈阳机床发展的瓶颈之一。

如果把视野稍稍拉开,我们会发现,在中国不长的企业历史中,很多领先的制造业企业都曾面临“做大”引致的陷阱(当然也享受了“做大”带来的快感):大规模扩大生产——低价竞争抢占市场份额——建立庞大的企业帝国——成本急剧上升,毛利率急剧下降——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柳传志向我们讲述过联想份额上升、毛利下降的“冬天”,张瑞敏曾形容海尔是“一米八的个头”,但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无法与别人抗衡和竞争”。

解决之道在于,通过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跳出过去的模式,进入新的更高层面的循环。

我们已经看到他们为此付出的艰巨努力。

包括李书福,正试图通过激进的国际化来实现吉利的大跨越。

如前所述,早在2004到2005年大举施展并购时,沈阳机床对其自身发展路径的担忧,或已显露出来,且看它对并购对象的选择:德国希斯——拥有140年历史、全球驰名的重型机床制造商,云南CY集团——“中国机床行业金牌出口基地”,昆明机床——号称“镗铣世家”的细分市场龙头,很显然,这些收购不是为了简单的规模扩张,而已透露出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市场结构调整”的端倪。

2006年,沈阳机床整体搬迁到新厂区。

紧接着,2007年,沈机抓住搬迁的机会进行了一场“在中国工业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重组再造(沈阳机床前董事长陈惠仁语)。

2008年初,陈在沈阳机床一年一度的经理层年会上讲:“必须承认,沈阳机床过去几年的发展,是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目标的发展,相比之下,质量效益目标处于次要一级的地位,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转型”被确立为沈机未来几年发展的新主题。

然而令外界颇感意外的是,几个月后,陈即闪电去职,事先没有任何征兆。

迟到的转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用规模优势来避免变革……该像小企业一样思考了。

——福特汽车董事长Bill Ford关于陈惠仁的辞职,沈阳机床至今讳莫如深。

外界普遍认为,这与当时沈阳机床在向外资出售股权的过程中引发的激烈矛盾有关。

2007年4月,沈阳市国资委挂牌出让沈阳机床集团49%股权,当年6月即有消息传出,美国对冲基金JANA公司将受让沈机集团30%股权。

这起外资收购旷日持久,最终于2009年10月宣布流产。

2009年11月,沈阳市国资委再次挂牌出让沈机集团30%股权,却遭遇了延期仍无人摘牌的尴尬,只得中止挂牌。

这场备受关注的重组,至今尚无下文。

而不太为外界所知的是,2006年的整体搬迁,以及2007年的重组再造,曾在沈阳机床内部引起极大的困惑,乃至混乱,导致其生产经营一度陷入了被动局面。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造成2007年、2008年沈机盈利大幅下滑的直接原因之一。

据了解,在搬入新园区之前,沈阳机床的4家主机厂基本是独立运行。

搬入新园区后,经过“再造”,4家主机企业重组为11个新的主机事业部,同时财务资金、采购外协、人力资源等功能被从企业单元中分离并集中于集团总部,各事业部的核心业务职能则定位为研发、市场和产品集成制造工艺。

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减少资源重复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规模集中的优势。

然而,运行的结果却问题重重:事业部作为公司的经营主体,一方面要面对上层庞大的组织系统发出的纷繁的、互不协调的指令,另一方面又没有应该享有的人财物等权力,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严重制约;各事业部只关注产量和产值,无法控制成本;事业部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采购供应与生产需求脱节;组织运行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响应市场和服务客户。

最终,这场“将过去几十年积累形成的结构体系和业务流程统统打破”,“导致每一位管理者的管理经验瞬间全部清零”的变革(陈惠仁语),随着陈的去职戛然而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