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元宵节诗词:正月十五日夜

元宵节诗词:正月十五日夜

元宵节诗词:正月十五日夜2018-01-30正月十五日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日夜》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代表作品。

此诗从正月十五夜的灯光下笔,总摄全篇,写出了大唐都城的游人之盛。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据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

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

王维白云回望合”,孟浩然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

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

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可与此相印证。

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

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

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精选7篇)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精选7篇)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精选7篇〕篇1: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

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风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

[1]这首风光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

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

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织;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假设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

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正月十五夜朝代: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辉,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翻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近人柳亚子《浣溪沙·五O年国庆观剧》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跹。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指年轻人像盛开娇艳的桃花李花一样华美华美。

游伎:指街上游舞的艺伎。

落梅:乐曲《梅花落》。

金吾: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西京杂记》:“西都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夜传呼,以制止夜行,惟正月十五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夜放。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月赏析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月赏析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月赏析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栾城苏邱村。

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

这个老二叫做苏份,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对于祖籍栾城,“三苏”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文章、词、书画上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等;苏辙被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他的作品集叫《栾城集》;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今天,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启贤堂内,还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画像。

苏味道少年时便和同乡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

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

吏部侍郎裴行俭爱其人华,愉逢征计空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

中宗妃之父裴避道重任左金吾怀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

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样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延圣元年(公元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

武后闻知,将张锡流放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公元698年)复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

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赠冀州刺史。

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

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正月十五日夜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吏部侍郎裴行俭爱其人华,愉逢征计空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 中宗妃之父裴避道重任左金吾怀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 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后延载元年(公元 694 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样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 事。延圣元年(公元 695 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 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后闻知,将张锡流放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
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公元 698 年)复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因 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 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益州长史,卒于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道中, 赠冀州刺史。
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 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 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 秾李:《 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指年轻人像盛开娇 艳的桃花李花一样华美富丽。游伎:指街上游舞的艺伎。 落梅:乐曲《梅花落》。 金吾: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西京杂记》:“西都京城街衢, 有执金吾晓夜传呼,以禁止夜行,惟正月十五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夜 放。”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
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 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 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 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 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 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 “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 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 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

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释】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②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③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④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⑤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⑥ 游伎:歌女、舞女。

一作“游骑(jì)”⑦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⑧落梅:曲调名。

⑨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⑩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

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白话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通往皇城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树树上点缀着灯火,故称。

银花,明亮的灯彩。

合,灯光连成一片。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取消禁令。

此联意为:灯光连成一片好像树上银白的花朵,城河桥上,灯如繁星,关锁尽开,任人通行。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马蹄扬起暗中的尘土,明月当空似乎在追随行人。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游妓,四处游赏的歌女。

秾李,形容歌女像桃李花开一样美丽。

落梅,乐曲名,即梅花落。

此联意为:游玩赏月的歌女都装扮得华美艳丽,边走边唱着梅花落。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金吾,官名,负责京城的戒备防护。

漏,古代计时器。

此联意为:京都的禁军们今天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壶不要催促天明。

正月十五夜_苏味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

正月十五夜_苏味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

正月十五夜_苏味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原文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

一作“游骑(jì)”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

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赏析正月十五日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上元节。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苏味道《正⽉⼗五夜》⽕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译⽂] 满城都是挂满灯彩的⽕树,树上银花闪烁,到处都很明亮;城河桥上也星光闪耀,今夜也打开了铁锁不宵禁。

[出典] 苏味道《正⽉⼗五夜》注:1、《正⽉⼗五夜》苏味道 ⽕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逐⼈来。

游妓皆秾李,⾏歌尽落梅。

⾦吾不禁夜,⽟漏莫相催。

2、注释:⽕树银花:灯⽕灿烂。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通⾏。

秾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形容艳妆。

落梅:乐曲《梅花落》。

⾦吾:京城禁卫军。

漏:古代计时器具。

此句说不禁夜,漏⿎就不必催⼈了。

3、译⽂: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般;由于四处都可通⾏,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潮汹涌,马蹄下尘⼟飞扬;⽉光洒遍每个⾓落,⼈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当头。

⽉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年只有⼀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4、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学家。

赵州栾城(今河北⽯家庄市栾城县)⼈,少有才华,20岁举进⼠,累迁咸阳尉。

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

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

与杜审⾔、崔融、李峤并称为⽂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

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

但《正⽉⼗五夜》(⼀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

原有集,今佚。

《全唐诗》录其诗16⾸。

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留四川眉⼭,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苏味道⼊阁擅长章奏。

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营,常对⼈说:“处事不欲决断明⽩,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时⼈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成语“摸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即今之栾城苏邱村。

春节古诗之田家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

春节古诗之田家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

正月十五夜——社会意义
• 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
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 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 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 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 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 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 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 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 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 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修辞

本诗描写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
兴方归闹上元夜的情景,使上元灯节成为了最有诗
意,最为消魂的时刻。

千门开锁万灯明:“千门开锁”就是指很多门的锁
都打开了,“千门”泛指很多门,门锁都打开了即
人都出门了。
“万灯明”万灯,泛指很多灯,明则是亮起来
了。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中旬”正月的中旬就 是指正月十五。“动”震动。形容热闹。“帝京” 是指京城、国都百内人连袖舞:“三百内人”应该 是指很多的宫女。“三百”也是形容人数众多的, 非实指。“连袖舞”是指一时天上著词声跳舞。 “一时”是说当时,“天上著词声”是指人间的歌 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也是极言歌舞的热闹 和盛大,以及街上人数的众多,声可直传天上。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射出璀璨的光芒, 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 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 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 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 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 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 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 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原文赏析及翻译

正月十五夜原文赏析及翻译

正月十五夜原文赏析及翻译正月十五夜原文赏析及翻译正月十五夜原文赏析及翻译1原文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

一作“游骑(jì)”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

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正月十五日夜 鉴赏

正月十五日夜  鉴赏
首联主要描写花灯很多,观灯的人也很 多。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信息,还未到万紫千 红的时候,可是京城里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 园林深处,各色各样的明灯映射出灿烂的光辉, 简直像银白色的花朵一样。“火树银花”用来 形容奇丽的夜景,“合”字形容四望如一,到 处都是灯的树林,灯的海洋。由于到处任人观 赏、任人通行,所以值勤的禁卫军也得到开禁 的命令,所以城门也通夜开了铁锁。“火树”、 “银花”、“星桥”都是描绘的灯光。作者从 “灯”着墨,以鸟瞰的角度极力渲染灯多、人 多,以总摄全篇。
苏味道(648—705)
赵州栾城(今属河北) 人。乾封进士。圣历 初居相位。后因亲附 张易之兄弟,中宗时 贬为郿州刺史。少时 与李峤以文辞齐名, 号“苏李”。所作诗 今存十余首。原有集, 已失传。
这是一首描写正月十五元宵节京城长安之夜的 情景诗。大唐盛世长安灯节非常隆重,前后三 天都大放花灯、通夜不戒严,观灯者人山人海。 豪门贵胄车喧马嘶,平民百姓欢歌笑语,统统 汇成一片,大家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金 吾 不 禁 夜 , 玉 漏 莫 相 催 。
游 伎 皆 秾 李月 逐 人 来 。
火 树 银 花 合 , 星 桥 铁 锁 开 。
合:四望如一谓之 “合”,如孟浩然 《过故人庄》“绿树 村边合”一样。 星桥:指护城河上的 桥,元宵节桥上挂满 了灯,加之映入水中 的倒影看起来像天上 的星星一样。 秾李:《诗经》有 “何彼秾矣,花如桃 李”句。此处化用, 以桃花和李花的秾艳 来形容外出观灯妇女 的容颜与服饰之美。 落梅:《梅花落》。汉乐府《横吹曲》中有《梅花落》调。 金吾:这里指夜晚值勤的禁卫军 禁夜:夜里禁止行人和车马通行。 玉漏:漏是计时的漏壶,玉是形容壶的质料精致,样式华 美。
全诗于镂金错采的词藻中显得韵致流 溢,读完后仿佛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最好的元宵诗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最好的元宵诗

《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元宵节啊,马上就到了,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首过节的诗。

这首诗呢,其实唐诗三百首里没有选,但是他完全够得上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资格。

所以呀,咱们拿到这儿来算是编外奉送。

什么诗呢?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诗是这么说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犹记皆农里,行歌尽落梅,今吾不尽夜。

雨漏莫相催。

这诗讲的就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啊,现在其实没那么热闹,但是在古代呢,这算是个大节,这叫上元节。

其实所谓上元、中元、下元,这都是道教的概念,上元正月十五在道教中的说法是天官赐福,所以这一天呢是普天同庆。

那上元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呀?这绝不是吃元宵,因为吃元宵是宋朝以后才有的习俗,之前都没有,但是上元节呢,有另外两大好处,非常的吸引人。

第一个好处,它点灯,第二个好处,它不消禁。

这两个好处在今天看没什么意义了,但是在古代可是不同寻常。

因为古代没有灯。

啊,也没有霓虹灯啊,所以晚上照明就靠月亮嘛,黑乎乎的,但是只有在上元节这一天,包括这篇之前之后的这两天,从官府到商家再到私人,那是家家举火,户户点灯啊,一下子就把这个夜空给照亮了。

那是平时完全看不到的景象。

那另外一点呢,中国古代其实一直实行宵禁政策,就是一到晚上大家都得规规矩矩呆在家里,街上是黑灯瞎火,没有行人的,而且呢,还有金卫执行监督,谁要是不回家就把他抓起来啊。

当然在这儿再补充一句,这个金吾卫呀,当年是读金玉卫,但是现在我们都统一成金无卫了,就是只有上元节这几天解除宵禁,让大家出来赏灯,所以这样一来呢,这一天是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通通涌上街头。

所以说上元节呀,又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那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写的就是唐朝上元节的狂欢。

你看第一句啊,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呀。

火树银花形容什么?有人说形容焰火不对,唐朝还没有焰火呢,但是唐朝的时候有灯啊,正月十五点灯的规模特别大,你比方说唐玄宗的时候啊,史料记载在皇城前面竖一个灯轮,这个灯轮多高呢?是二十丈高,上面挂五万盏灯,你可以想象啊,是何等的壮观。

《正月十五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正月十五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正月十五夜》原文及翻译赏析《正月十五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翻译/译文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②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2] 。

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3]③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④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⑤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⑥ 游伎:歌女、舞女。

一作“游骑(jì)”⑦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⑧落梅:曲调名。

⑨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⑩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

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

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5] 。

《正月十五日夜》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日夜》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日夜》唐诗鉴赏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苏味道诗鉴赏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象。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元宵夜,长安城里都要大展花灯;前后三天,夜间不戒严,赏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汇成一片,通宵都在喧闹的气氛中度过。

首句写春天刚刚传来些许气息,还没到万紫千红的时候,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焕发出绚烂的辉光,犹如明艳的花朵一样。

从“火树银花”的形容,不难想象,万灯齐明时瑰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由于四周都是一样的灿烂光明。

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

次句写城门也开了铁锁,以便百姓四处游玩。

崔液《上元夜》有诗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意也如此。

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森森的,今日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很多的明灯。

照射,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此所谓“星桥”。

“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俯视,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透露出游人之盛,这样,下文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详细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动,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亮了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显得格外秀丽,她们一边走,一边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长安城里的元宵美景令人欣赏不尽。

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间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旧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盼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忙地结束。

“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来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此诗于镂金错彩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缘于此。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赏析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赏析

有关元宵节的诗词赏析正月十五日夜(唐) 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日夜》是唐代诗人苏味道的代表作品。

此诗从正月十五夜的灯光下笔,总摄全篇,写出了大唐都城的游人之盛。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度过。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据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

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

王维“白云回望合”,孟浩然“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

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

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可与此相印证。

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

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

“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歌译文及鉴赏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歌译文及鉴赏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歌译文及鉴赏这首《正月十五夜》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译文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注释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

特指上元节的灯景。

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

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

一作“游骑(jì)”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

《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

正月十五诗句古诗

正月十五诗句古诗

正月十五诗句古诗
以下是正月十五的诗句古诗及其意思和出处:
1.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元宵夜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元宵佳节的喜爱之情。

诗中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表现了元宵夜景的繁华和热闹,而“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则表现了人们在元宵佳节的欢乐和自由。

出处: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2.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元宵佳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词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表现了元宵夜景的
繁华和热闹,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表现了作者对爱情的追寻和期待。

出处: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
3.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元宵佳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情人的思念之情。

词中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表现了元宵夜景的繁华和热闹,而“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则表现了作者对情人的思念和感伤。

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两首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并写出其中一首的赏析.

两首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并写出其中一首的赏析.

两首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并写出其中一首的赏析.正月十五夜年代:【唐】作者:【苏味道】体裁:【五律】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径落梅.金吾夜不禁,玉漏莫相催.注释【注释】: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上元节就是指元宵节《客中过上元节》熊亨瀚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七律.十三元(上元节)月色蒙胧灯火喧,星光闪烁映兰轩.天台午夜莲花宴,楼宇春光桃李园.吾蘸江头挥墨宝,君遨瀚海领清源.添诗共贺新年好,做赋温馨度上元.《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诗曰(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诗曰(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注:珍品这里指元宵)《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元)失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汴京元夕》(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夜踏灯》(清)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元夕无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映月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元夕无月》(清)丘逢甲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宵月正圆》闽南歌谣闹元宵,月正圆,闽台同胞心相依,扶老携幼返故里,了却两岸长相思.热泪盈眶啥滋味?久别重逢分外喜!闹元宵,煮汤圆,骨肉团聚满心喜,男女老幼围桌边,一家同吃上元丸.摇篮血迹难割离,叶落归根是正理.”《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上元夜》(唐)崔液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诗曰(宋)姜白石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诗曰(宋)姜白石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京都元夕》(元)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 长衫我亦何为者 ,也在游人笑语中 .折桂令元宵(元)佚名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汴京元夕》(明)李梦阳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元宵》(明)唐寅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元夜踏灯》(清)董舜民百枝火树千金屧,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上元竹枝词》(清)符曾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夕影永冰灯》(清)唐顺之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苏味道的诗
正月十五日之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苏味道,大家对他可能不甚了解。

但对成语“模棱两可“应该十分有印象,模棱两可源于苏味道。

先来看看他的介绍。

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

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奉承之艳词多较多,只有少数的诗章独抒情怀、格调清晰。

今天介绍的《正月十五日夜》是他的优秀之作。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先来看看大意: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

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

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第一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

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

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

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

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可与此相印证。

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

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

“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第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第三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第四联“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

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

“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现在来重新读一次诗,我再细细讲解。

刚才说到正月十五日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可见赏灯必然灯火辉煌,这一天也是热闹非凡,人潮济济。

古代夜有禁夜,唯有元宵之夜是不禁夜,并且城门大开,人民可以玩乐通宵,可想而知这一天人潮如何。

火树银花形容灯火灿烂
唐代有一人做了一树十几米高的树,在上面张灯结彩,点缀金银,金光闪射,火树银花也源于此。

何为星桥?
长安城内挂满灯,那桥头也有。

灯火以及星星倒影在护城河上,那就像星河。

河上的桥自然成了星桥。

铁锁,是城门,平日晚上到了一定时辰就要锁上,城门紧闭。

而今天是打开的第一联,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动词“合”、“开”。

合,合拢包围。

长安城被火树银花似的灯笼、烟火、红旗、彩带等等艳丽的景色包围着。

而一“开”则代表了自由。

人们可以自由出入于这样的美景,自然开心、兴奋。

接着看第二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第一联写出了元宵盛景,从一“开”,引出我们所看到的景象。

暗尘,夜晚马蹄扬起的尘,自然是暗色的。

一“去”,一“来”是紧凑的动作,明月逐人来,把明月拟人化。

是明月追逐着人,还是明月无处不在?
这是一大巧笔!
刚才说过,正月十五日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小正月,何来?那是因为元宵那晚的月亮是新的一年月亮第一次圆。

那么明亮的圆月,它的光芒笼罩着长安城每个角落。

而,这里还可以这样想,飞奔的马,我们在马上看月,月亮是跟着我们的。

这不就是“追逐”吗?
当然更多的是明月照亮着每个前来游玩的人。

那么也从侧面说:游玩之人之多。

接着我们看第三联“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秾李】:美艳;鲜艳。

出自《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而【落梅】则是古代乐曲的《梅花落》,总的来说结合“游妓皆秾李”可见歌妓打扮的美丽鲜艳。

行歌尽落梅,且行且歌《梅花落》。

这里为什么诗人选游妓?
这里要说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男为主,女人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

而更能代表的是歌妓。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连歌妓都出来了,第一可见人之多,第二这也是元宵之夜的一大特色。

歌妓打扮鲜艳,唱着《梅花落》,且歌且行。

可见观灯人的欢乐。

第一联写元宵盛景,第二联写元宵热闹气氛,第三联写观灯人的欢乐,那么第四联写的便是无尽的留恋。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刚才说过金吾是京城禁卫军,玉漏是古代计时漏壶的美称。

这句话的意思是,京城禁卫军都不禁夜,玉漏你就不要催促着游客游赏。

这里的玉漏莫相催值得玩味。

玉漏,在这里可以说就是代表“时间”。

相字的用法,也值得注意。

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送、~问、~催、~信
是玉漏催促着,游玩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还是诗人对这一美好的一夜的留恋。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值得惋惜。

全诗到此嘎然而止,却意犹未尽。

以乐景衬托出诗人对元宵佳节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短暂感到惋惜。

这首诗通篇对仗,是一大特色。

里面所采用的色调都是:火、银、金、玉
这个色调和灯节又挂上钩。

那么使用通篇对仗缺点是有的,通篇对仗容易造句上缺乏生动和自然性,建议少用。

我们再来看看此诗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最后稍作点一下,写诗的收尾技巧
不言己之言,而借物抒情。

起到言尽而意不尽,使人读之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而上次评论我的词中也是使用这个技巧。

《临江仙一与君之约》/天羽
轻柳拂堤春燕醉,二三雨点嫣红。

伤心却是谢亭空,念花开旧约,往日去匆匆。

隐隐人声闻隔岸,两双泪眼通融。

千言万语不言中,休教风与月,辨别浅和浓。

“休教风与月,辨别浅和浓”
情感之诗,意境多为宽,论理之诗,意境多为深。

深是往内深入,宽是四周展开。

二者作用不一样,但是效果都能做到有余味,读之意无穷。

今天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