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释】

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②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③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④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⑤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⑦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⑧落梅:曲调名。

⑨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

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⑩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精选7篇)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精选7篇)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精选7篇〕

篇1: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风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1]

这首风光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织;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假设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正月十五夜

朝代:唐代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辉,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翻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近人柳亚子《浣溪沙·五O年国庆观剧》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跹。”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简析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简析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简析

苏味道

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①,行歌尽落梅②。金吾不禁夜③,玉漏莫相催④。

【注解】

①秾李:用桃花李花的秾艳形容妇女容颜服饰之美。②落梅:古曲调名。③金吾:京城里的禁卫军。④玉漏:漏,古代的滴水计时器;玉是形容质料的精致华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京城长安元宵之夜的诗作。首联概括节日奇丽的夜景和众多的游人,三至六句状写美妙的节日风光,尾联以人们对元宵之夜的无限留恋结束。全诗格律精切,笔致流畅,色彩浓艳而格调清新,历来为人所称道。

苏味道

(648—705),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人。乾封进士,后居相位。因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时贬为郡州刺史。少时与李峤以文辞齐名,号“苏李”。《全唐诗》存诗一卷。

正月十五夜古诗及译文

正月十五夜古诗及译文

正月十五夜古诗及译文

原文:

正月十五夜【作者】苏味道【朝代】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月赏析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月赏析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月赏析

苏味道卒后葬栾城西北9公里,即今之栾城苏邱村。苏味道有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只有老二与众不同。这个老二叫做苏份,苏味道死后,苏份就在眉山县(现在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第九代子孙里出了个苏洵,苏洵的二儿子叫苏轼,三儿子叫苏辙(苏洵的长女是八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对于祖籍栾城,“三苏”一直念念不忘,他们在文章、词、书画上经常署名为“赵郡苏洵”、“赵郡苏轼”等;苏辙被朝廷授予“栾城县开国伯”,他的作品集叫《栾城集》;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今天,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启贤堂内,还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画像。

苏味道少年时便和同乡李峤以文辞著名,时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

吏部侍郎裴行俭爱其人华,愉逢征计空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中宗妃之父裴避道重任左金吾怀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样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延圣元年(公元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武后闻知,将张锡流放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

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圣历初(公元698年)复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赠冀州刺史。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9篇)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9篇)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9篇)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9篇)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及注释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皆秾(nóng)李,行歌尽落梅。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落梅:曲调名。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正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游伎:歌女、

舞女。一作“游骑(jì)”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落梅:曲调名。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释】

①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②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③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④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⑤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⑦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⑧落梅:曲调名。

⑨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

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⑩ 不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正月十五夜 朝代:唐代 作者:苏味道 原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
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 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 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 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 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 金窗玉槛”近人柳亚子《浣溪沙·五 O 年国庆观剧》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 兄姊妹舞蹁跹。”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 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 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 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 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 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 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 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 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 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唐代〕)赏析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唐代〕)赏析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唐代〕)赏析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唐代〕)赏析

原文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正月十五夜》诗词鉴赏

《正月十五夜》诗词鉴赏

《正月十五夜》诗词鉴赏

《正月十五夜》诗词鉴赏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正月十五夜》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正月十五夜》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正月十五夜的诗意与鉴赏

正月十五夜的诗意与鉴赏

正月十五夜的诗意与鉴赏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正月十五夜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05年(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描写的是武则天时期神都元夜的景象。也有学者认为,此诗作于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即大足元年正月,701年)。

原文: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日夜》苏味道唐诗鉴赏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诗意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诗意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的诗意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出自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意思是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此句诗音调和谐,韵致流溢,充分展现出元宵时节京城的热闹繁华,流露出诗人对此良辰美景的珍惜和不舍。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所作。

全文如下: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诗中描写了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的盛况。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律对精切,风调清新,是初唐比较成熟的五律。

正月十五夜_苏味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

正月十五夜_苏味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最新)

正月十五夜_苏味道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原文

正月十五夜

唐代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

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洛水贯都,以像星汉”此处或以星津桥指代天津三桥。”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宫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开元年间,改修天津桥,星津桥毁,二桥合而为一。

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

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

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唐两京新记》云:”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光若昼日。”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夜唐诗鉴赏

《正月十五夜》是唐朝苏味道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写的一首咏神都洛阳城元宵夜“端门灯火”盛况的古诗。洛阳城皇城城门端门的布灯习俗可以追溯到隋炀帝时期,至唐代已盛极一时。[1]

这首景色诗是诗人在一次正月十五夜诗歌比赛中的夺魁之作,也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佳作。诗中描写了洛阳市民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颔联写人流如潮,明暗相间,纵横交错;颈联写夜游之乐,突出歌伎艳若桃李;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全诗色彩明艳,用词准确,反映了诗人非凡的艺术才能。

正月十五夜

朝代:唐代

作者: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译文

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注释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此句对后世影响甚大,如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有:“东风夜放花千树……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红楼梦》十八回:“只见

庭燎绕空,香雪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近人柳亚子《浣溪沙·五O年国庆观剧》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蹁。”

铁锁开:唐朝都城有宵禁,此夜消禁,铁锁开启,任人通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苏味道的诗

正月十五日之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苏味道,大家对他可能不甚了解。但对成语“模棱两可“应该十分有印象,模棱两可源于苏味道。

先来看看他的介绍。

苏味道入阁擅长章奏。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苏味道奉承之艳词多较多,只有少数的诗章独抒情怀、格调清晰。今天介绍的《正月十五日夜》是他的优秀之作。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先来看看大意:

这首诗是描写长安城里元宵之夜的景色。据《大唐新语》和《唐两京新记》记载:每年这天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前后三天,夜间照例不戒严,看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的车马喧阗,市民们的歌声笑语,汇成一片,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

第一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春天刚刚才透露一点消息,还不是万紫千红的世界,可是明灯错落,在大路两旁、园林深处映射出灿烂的辉光,简直象明艳的花朵一样。从“火树银花”的形容,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奇丽的夜景!说“火树银花合”,因为四望如一的缘故。王维《终南山》“白云回望合”,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语之妙,可能是从这里得到启发的。由于到处任人通行,所以城门也开了铁锁。崔液《上元夜》诗有句云:“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可与此相印证。城关外面是城河,这里的桥,即指城河上的桥。这桥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换上了节日的新装,点缀着无数的明灯。

灯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桥说成“星桥”了。“火树”“银花”“星桥”都写灯光,诗人的鸟瞰,首先从这儿着笔,总摄全篇;同时,在“星桥铁锁开”这句话里说出游人之盛,这样,下面就很自然地过渡到节日风光的具体描绘。

第二句“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人潮一阵阵地涌着,马蹄下飞扬的尘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们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哪儿都能看到明月当头。原来这灯火辉煌的佳节,正是风清月白的良宵。

第三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在灯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们打扮得分外美丽,她们一面走,一面唱着《梅花落》的曲调。

第四联“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长安城里的元宵,真是观赏不尽的。所谓“欢娱苦日短”,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希望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过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绘,来结束全篇,言尽而意不尽,读之使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这诗于镂金错采之中,显得韵致流溢,也在于此。

现在来重新读一次诗,我再细细讲解。

刚才说到正月十五日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可见赏灯必然灯火辉煌,这一天也是热闹非凡,人潮济济。

古代夜有禁夜,唯有元宵之夜是不禁夜,并且城门大开,人民可以玩乐通宵,可想而知这一天人潮如何。

火树银花形容灯火灿烂

唐代有一人做了一树十几米高的树,在上面张灯结彩,点缀金银,金光闪射,火树银花也源于此。

何为星桥?

长安城内挂满灯,那桥头也有。灯火以及星星倒影在护城河上,那就像星河。河上的桥自然成了星桥。

铁锁,是城门,平日晚上到了一定时辰就要锁上,城门紧闭。而今天是打开的第一联,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动词“合”、“开”。

合,合拢包围。长安城被火树银花似的灯笼、烟火、红旗、彩带等等艳丽的景色包围着。

而一“开”则代表了自由。

人们可以自由出入于这样的美景,自然开心、兴奋。

接着看第二联“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第一联写出了元宵盛景,从一“开”,引出我们所看到的景象。

暗尘,夜晚马蹄扬起的尘,自然是暗色的。

一“去”,一“来”是紧凑的动作,明月逐人来,把明月拟人化。

是明月追逐着人,还是明月无处不在?

这是一大巧笔!

刚才说过,正月十五日夜,古称元宵节、上元节、小正月、或灯节。

小正月,何来?那是因为元宵那晚的月亮是新的一年月亮第一次圆。

那么明亮的圆月,它的光芒笼罩着长安城每个角落。

而,这里还可以这样想,飞奔的马,我们在马上看月,月亮是跟着我们的。这不就是“追逐”吗?

当然更多的是明月照亮着每个前来游玩的人。

那么也从侧面说:游玩之人之多。

接着我们看第三联“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秾李】:美艳;鲜艳。

出自《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而【落梅】则是古代乐曲的《梅花落》,总的来说结合“游妓皆秾李”可见歌妓打扮的美丽鲜艳。

行歌尽落梅,且行且歌《梅花落》。

这里为什么诗人选游妓?

这里要说到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男为主,女人的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而更能代表的是歌妓。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连歌妓都出来了,第一可见人之多,第二这也是元宵之夜的一大特色。歌妓打扮鲜艳,唱着《梅花落》,且歌且行。可见观灯人的欢乐。

第一联写元宵盛景,第二联写元宵热闹气氛,第三联写观灯人的欢乐,那么第四联写的便是无尽的留恋。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刚才说过金吾是京城禁卫军,玉漏是古代计时漏壶的美称。

这句话的意思是,京城禁卫军都不禁夜,玉漏你就不要催促着游客游赏。

这里的玉漏莫相催值得玩味。

玉漏,在这里可以说就是代表“时间”。

相字的用法,也值得注意。

相: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送、~问、~催、~信

是玉漏催促着,游玩的时间越来越短了,还是诗人对这一美好的一夜的留恋。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值得惋惜。

全诗到此嘎然而止,却意犹未尽。

以乐景衬托出诗人对元宵佳节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短暂感到惋惜。

这首诗通篇对仗,是一大特色。

里面所采用的色调都是:火、银、金、玉

这个色调和灯节又挂上钩。

那么使用通篇对仗缺点是有的,通篇对仗容易造句上缺乏生动和自然性,建议少用。

我们再来看看此诗

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最后稍作点一下,写诗的收尾技巧

不言己之言,而借物抒情。起到言尽而意不尽,使人读之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而上次评论我的词中也是使用这个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