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

人口的自然增长

1、10年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

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

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

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

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高中地理人口的知识点梳理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人口容量(人口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人口容量(人口增长,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
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
木桶定律(短板效应):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资源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决定)因素
1、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容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复活节岛巨人像(数百尊,高逾9米,重约30吨 )
01-环境的限制性——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早期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快速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于是森林遭毁灭。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
第三节 人口容量
POPULATION CAPACITY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课程标准
1.简单了解世界以及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2.结合实例,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影响。3.通过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高中地理:人口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人口地理知识点总结

一、人口与人口分布

- 人口:指某一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 人口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人口数量。

二、人口增长与人口控制

- 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的增加。

- 自然增长率:指人口自然增长的速度,计算公式为(出生率 - 死亡率)/ 10。

- 人口控制:通过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例如计划生育政策。

三、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 内外迁移:内迁移是指人口在同一个国家内的迁移,外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

- 人口流入和流出:人口迁入某一地区被称为人口流入,人口迁出某一地区被称为人口流出。

四、人口年龄结构

- 人口年龄结构:指一个地区人口在不同年龄段上的分布情况。

- 年轻化:指人口中年轻人口比例的增加。

- 老龄化: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五、人口城镇化

- 人口城镇化: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地区的过程。

- 农民工:指来自农村地区到城市工作的农民。

六、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 人口问题:指人口分布、人口增长等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

来的影响。

- 可持续发展:指不损害未来人群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平衡发展。

以上是高中地理中关于人口地理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

帮助。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

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

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

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3、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所指在有效率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赢得最小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为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

数量。它有三个特点:1)临界性,2)相对性,3)警戒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必须高于人口容量,并以此做为人口掌控的最终警戒线。

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

费水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梳理

第一童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模式特点时代分布地区

原始社会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

原始型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农业社会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

传统型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工业社会发展中国家

然增长率高低高(世界主要人口增长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

现代社会发达国家

现代型

然增长率低低低

4.人口问题

(1)老龄化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加重。措施:鼓励生育,吸引移民,健全社保。

(2)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交通困难。措施:计划生育,发展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矿产资源、森林、淡水。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自然资源(首要因素、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受教育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4.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机械增长影响特定地区人口数量,对全球总人口无影响)

高中地理课件-高二地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最新

高中地理课件-高二地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最新

• 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 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因为生产力的 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死亡率的明显 下降发生在由“传统型”向“过渡型”的转变 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真正实现,要 通过生育率的下降来实现,而生育率的下降, 发生在由“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中。
•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过程 •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 段:
• Ⅰ.出生率很高而且比较稳定,死亡率很高而且 波动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Ⅱ.出生率基本 保持在高水平,死亡率开始下降但是仍然处于 高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Ⅲ.死亡率大幅 度下降到低水平,出生率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 于较高水平,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 Ⅳ.死亡率稳定在低水平,出生率也趋于低水平 并且逐步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差异
阶段 人口增 长模式 社会发 展阶段 人口年 龄结构 原始低增长阶 段 “高高低”模 式(原始型) 加速增长阶 段 增长减缓阶段 低速增长阶段 “低低低”模 式(现代型) “高低高” “高低高”模式( 模式(传统 传统型) 型) 发达国家一般在 工业社会初 20世纪50年代前 期 后;目前的一些 发展中国家 年轻型 成年型
• (2)曲线图、折线图(线性图)的判读 • 曲线图、折线图是采用曲线或线条的升降、起 伏来显示地理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的统 计图。这种图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 及依存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2024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构成及人口容量人口增长

2024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口构成及人口容量人口增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21年年末中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 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 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人口增长模式
6.我国人口政策
1971年:计划生育 集体经济 大锅饭
1980年9月: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条
件的可以在安排生育子女
1982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2002年9月:双独二孩
2013年11月:单独二孩
我国劳动力日益减少,
日益突出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
因为养育孩子的成本大大增加,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日益提高,养儿
防老的观念明显弱化,少生优生已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
人口增长模式
6.我国人口政策 2021年5月31日:开放三孩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 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写出我国“全面三孩”政策实施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随着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男女比例 失调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意义:①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近期看可以直接带动住房、教育、 健康、家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长远看新增人口进入劳动年龄后可降低 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更为显著。 ③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湘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第19讲第五单元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高中地理总复习第19讲第五单元  人口与环境

1

第19讲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合理容量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其地区差异。(区域认知)

2.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综合思维、区域认

知)

3.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综合思维) 1.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普查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2.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差异;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2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

一、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世界的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曲线呈“J ”形,人口增长速度有快有慢,这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概念:指一定时期内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3

②根本因素: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历史时期:A 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4)人口自然增长影响的因素。

生物学规律 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等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问题并填表。

(1)构成指标:A 出生率、B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地理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地理课件: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例,2(2009·江苏高考)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 象。据图1、图2回答(1)~(2)题。
(1)图1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变化曲线图。若图中 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 C〃就业压力加大 B.人口老龄化 D.劳动力成本下降 )
(2)图2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
过渡 的________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 发展中 ________国家。
3〃“低—低—低”模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医疗卫生技术的 低 低 进步,人口增长逐渐转变为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
三低 低 亡率、________自然增长率的“________”现代人口增长 发达 模式。目前世界主要________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
)
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2)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
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答案:(1)C (2)C
解析:本题以人口曲线图切入考查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及地区分布情况。第(1)题,据图可知,到了20世纪40~50 年代,M国的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下降得较快,人口增长 速度较快,为发展中国家;N国出生率低,死亡率低,故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第(3)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 展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将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 住房等方面的情况,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 衡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开 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必考部分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第1讲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研析高考·明规律 研清教材·固基础 研析考点·破疑难 研透技法·提素养
返回导航
研析高考·明规律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课程标准
考情统计
命题分析
运用资料,描
1.以人口统计图、文字材料为背
述人口 分布及 2021·北京,18题
低(<1.0%)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返回导航
第六章 人口的变化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
偏高)

人口素质较低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一节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新人教版
3.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和 资源 的优劣。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 科技 水平。 (4) 地域开放程度。
ppt课件
下图是有代表性的四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ppt课件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比
1appt课件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和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实质一个警戒值一个合理值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ppt课件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限定因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自然经济社会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估算标准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预见的生产力水平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等共同点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也不一定相同不确定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ppt课件制约环境承载力或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既有资源环境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有的与之呈正相关有的与之呈负相关具体如下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4.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发达国家应 ( )
①超出本国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必修二有哪些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考生又该怎么背下来?不知道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9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19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讲义

第19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最新考纲】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知识体系导引

考点一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人口增长

(1)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形,且有快有慢,总体上看,呈不断增长的总趋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①概念:一定时期内人口与相减的得数。

②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从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③影响的根本原因:的发展水平。

提示:①注意区别人口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反映的是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而人口增长除人口自然增长外,还包括人口的机械增长,从全球范围讲人口的自然增长就是人口的增长。

②在只涉及人口自然增长时,某地(或某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不是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候,只要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数量就一直在增长,因此人口数量最多的时候是自然增长率减少到0时。

2.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如下:生产力水平高低――→影响 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影响 出生率、死亡率――→导致 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可见,社会经济、技术、(人口)政策等因素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3.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1.与人口自然增长相关的计算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 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

人口总数 ×100%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知识点总结

思路分析:

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的因素

区域资源环境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举措

知识点总结: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本质是人口数量。

2.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

(1)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资源状况。一般来说,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數量就如木桶能够容纳多少水一样,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决定的。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与区域资源环境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

作用:①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②可能发现新的资源。

③促使交通运输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区域间贸易往来。

如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匮乏,但其工业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进口原料,加工产品再进行销售,以至于它的GDP位列世界第三位。

(3)人均消费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呈负相关)

相同的资源环境条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二、人口合理容量

1.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注:人口合理容量本质也是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与区域资源环境环境承载力关系。

2.意义

(1)影响人口战略。

(2)影响人口政策。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

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 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佳人口数量)

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高中地理必修二有哪些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考生又该怎么背下来?不知道的小伙伴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梳理

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极少数原始落后地区)。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②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的环境增加了压力,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人口环境容量):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知识点梳理-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我国自建国以来到现在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运用图表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5.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体现两个差异

(1)时间差异:

农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极其缓慢,农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先快后慢,从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增长明显加快。

(2)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2.原因分析

(1)人口增长率的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2)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

2.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为: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2)总结不同模式中,三项指标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类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Ⅰ原始型高高低

Ⅱ传统型高低高

Ⅲ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③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温馨提示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至出生率下降到一定水平结束。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除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政策影响外,与传统文化观念、宗教信仰、婚俗等地域文化也密切相关。

三、人口的迁移

1.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 (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提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主要有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时自然灾害也会起作用。

2.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因素。

3.社会因素

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五、环境承载力与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观反映。

(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谋求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