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课题研究范例:小学老师小课题:关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的行动研究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题方案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题研究方案恩施市逸夫小学郑明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经常、最活跃的因素,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重要、最有力的内部动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教学效果有直接关系。
兴趣和认识、情感相联系,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烈,兴趣也就越浓厚。
可是,因为应试教育,成堆的作业,让孩子无法去接触快乐;不断的测验考试,让孩子成天埋于书堆之中。
这些传统的教育带给孩子们的只有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带给老师的是成天的批改作业,而无心去注意孩子的个性及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教育界重要的研究课题。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
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保持和提高。
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愉快,感知效率就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思维也最积极、最有效。
学生对学习本身所怀有的积极情感体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
”语文教学是科学、是艺术。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展示教学的魅力,采取新鲜活泼的教学形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要尽量优化教材,优化方法,创设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使学生以良好的认知情绪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自觉地去阅读、探索和钻研,让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在求知需要的基础上,在新问题不断出现和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的。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的范例
教师行动研究报告的范例研究背景教师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践改进教学的方式,以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背景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教师行动研究来找出问题所在,并尝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行动研究,探索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并验证该策略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研究方法1. 第一阶段:明确问题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理解困难问题,通过教师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明确问题。
2. 第二阶段:制定教学策略基于明确的问题,结合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制定教学策略。
本次研究选择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3. 第三阶段:实施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
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项目制学习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应用技巧。
4. 第四阶段:跟踪评估在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跟踪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对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新教学策略的感受。
5. 第五阶段:总结分析教师对实施教学策略的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明确策略的优点、不足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反馈意见,评估教学策略的效果。
研究结果经过研究发现,采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有显著影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利用学生的不同智能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学生对于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的认可度较高,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更有趣、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结论与启示本次教师行动研究验证了多元智能理论和合作学习策略对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性。
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发言积极性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发言积极性课题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呼唤。
然而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递减的趋势。
我在教学中发现随着学生年段的增长,学生们在课堂的发言越来越不积极,课堂上常常出现冷场的现象。
回想他们在低、中年级时,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很高,一个问题提出,几乎人人都愿意发言,激动得站起来举手的现象也是司空见惯的。
而到了高年级的课堂,气氛有时就显得很沉闷,即使是很简单的问题,也少有人举手。
这种也并非我一个人的感受,我身边有很多老师也说:“孩子越大,就越是懒得发言”。
但是,据我观察,到了高年级后,这些孩子并非全都不会,而有时仅仅是不愿意说,这反倒让教师难办了,到底学生是会呢?还是不会呢?如果会,有掌握到了何种程度呢?这时,教师要么会反反复复的重复刚才的教学环节,整节课的节奏就显得非常地拖沓。
甚者对学生的不积极态度表示出不满,又破坏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氛围。
这样的现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针对此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情况加以研究,以便对症下药,促使学生大胆发言。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学生方面:通过课堂积极发言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及信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举手发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教师方面:通过“小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反思教学的能力,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一)、准备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1、学习相关理论,借鉴他人经验,提高个人理论研究水平。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加以观察,课后和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并记录其不愿发言的原因。
3、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制定课题计划,申报立项。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5月——11月)1、整理并分析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障碍,并进行分类。
2、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障碍,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研报告(精选五篇)第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研报告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研报告一、首先得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是生活中最有趣的和最伟大的游戏。
所有的孩子生来就这样认为,并且将继续这样认为,直到我们使他们相信学习是非常艰难和讨厌的工作。
有一些孩子则从来没有真正的遇到这个麻烦,并且终其一生,他们都相信学习是唯一值得玩的有趣的游戏。
我们给这样的人一个名字,我们叫他们天才。
”的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会认为学习是有趣的。
他们经常会摆弄着一些东西,他们很好动。
孩子们认为这是很有趣的事情,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认识这个世界,他们在学习着。
但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种对学习的兴趣最长将持续到上学前。
上学后,许多孩子都会逐渐地对学习、在学校的学习产生厌恶感,他们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很枯燥,没有意思。
现在,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观念,重新寻找并发现学习中的乐趣,要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兴趣。
为什么要把趣味归还给学习呢?因为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感兴趣,他就会努力把这件事做好。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学得更快、更好。
也许你会发现,学龄前的孩子们学习的速度是惊人的。
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学会了走路、说话,认识了身边的许多事物,尽管他们的智商并没有大人的高。
现在你学一门外语的速度也许还没有儿童学说话的速度快。
这就是因为孩子们非常希望了解身边的事物,对身边的事物感兴趣。
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小时候都没有上过学校,但他们都取得了很高的科研成果。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就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
在学校学习那么没意思,哪有什么乐趣呀?那可不一定。
如果你去寻找,就会发现乐趣是无处不在的。
关键是要去想这个东西是多么的有趣,而不是去想它多么枯燥。
比如在学习数学时,你可能会想到一个又一个的定理很繁琐,证明起来也很困难。
你也可能想到数学中有很多规律,规律之间互相联系,组成许多新的事物。
最新中小学语文教研参考——课题研究范例——小学老师小课题:关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的行动研究
关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的行动研究发现问题: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发言表面是说,实际上是听、说、思维、表达等方面的集中反映。
在我们班,上课积极发言这一情况还是不错的。
不少孩子能经过思考后主动地、积极地举手发言。
但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虽然每节课上都有不少孩子能够发言,但几乎每次都集中在那批孩子身上。
还有一批孩子总是做课堂上的“倾听者”,他们很少或者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与此同时,我发现在上第一课时或者问题比较简单的时候,发言的人数和次数比较多,而上第二课时或者问题比较难的时候,发言的孩子就大大减少了。
原因分析: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查阅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
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缺乏自信或者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孩子来说,他们害怕自己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害怕自己回答错误而招来同学和老师的异样眼光,因此不敢举手发言;第二,在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上确实没有掌握或者经过思考仍没有结果。
有些孩子课下说说笑笑并不显得拘谨,但在课堂上往往很少举手。
那么,他们可能确实对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或者经过思考后仍然没有结果;第三,因缺少发言机会而失去了积极性。
在课堂上,有些孩子胆子大,思维敏捷,他们往往能在老师一提出问题之后马上得出答案,这时他们会快速举手,而老师如果总是叫他们回答并给予肯定的评价,那么久而久之,那一部分胆子小、举手慢的孩子就失去了发言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发言的积极性;第四,老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不妥。
有时,一些老师会一下子连着提出很多问题,或者问题的核心不明显,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本身,从而无法回答。
此外,一些老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太妥当,也会给学生造成不愿回答或者不敢回答的心理。
第五,老师的评价不恰当。
有时,因为孩子无法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可能会在评价时用语严厉。
培养小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
260 3.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
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为驱动进行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主题活动的整合教学。
这些任务应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它使幼儿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任务,把相关的情感激发和思维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进一步思考在开展"信息技术(多媒体电脑)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研究"时,还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育网络是现代高新教育技术手段。
手段为目的服务。
我们不提倡老师们成为课件制作专家,而鼓励他们成为课件应用专家,即创造性地应用课件,使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要防止重结果,不重过程。
不要通过它得出结论了事。
更重要的是,通过它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引导独立思考。
开发利用信息技术于教育教学中,可促使教育观念的更新,但不等于教育观念就自然而然地被更新了。
因此,我们要把更新教育观念与开发利用多媒体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由于计算机多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它有许多优点,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各种媒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补充,扬长避短的关系,切不可遇到一种新的媒体,就把其他媒体打入冷宫。
因此,树立正确的媒体观念至关重要,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开发与使用,都要保持清醒头脑。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引发幼儿教师的工作、学习、交流、思维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文化知识结构需要调整和更新,旧教育观念需要转变。
时代赋予我们新的挑战,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核心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知识和技术素质的幼儿教师。
只有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1]朱筝."多媒体辅助教育的优势",《学前教育》,2005年2月刊.[2]张春红,雷海环,支秀萍."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学前教育》,2005年2月刊.培养小学生积极举手发言习惯的研究■杨 含 周 怡 (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金星村小学 431900)【摘 要】课题主要针对小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不敢大声说话的问题,通过采用有效的方法激发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得积极性,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培养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课题研究报告第一篇:《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课题研究报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课题研究报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迅速发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息息相关。
在近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有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
我发现许多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一开始怀着好奇心乐意学习,而且偏重于技能性的课程特点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很喜欢动手操作。
但正是基于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
半学期学习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耗殆尽。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只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学好是不可能的,最后信息技术课变成了一节“放羊”课。
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是我此次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目标:(一)规范学生的养成性教育。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态度。
三、研究对象、方法:研究对象:初一全体学生研究方法:理论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四、研究内容及措施:(一)正确的思想引导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的控制,学生刚进校门的时候,都是从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的,在跑的过程中,谁能坚持谁就能胜利,而要坚持就得靠意识来控制。
在学生的心里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玩游戏,而且这门课程也不重要,可以随便应付,所以,在刚开学的时候,就要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让其明白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学习信息技术对其自身的作用。
我们利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这个有利的因素,多花时间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平时在课堂上除了强调学好信息技术的作用外,还应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就要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使其自愿和自律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而不是简单的强迫。
(二)建立规矩,注意养成生教育。
小学老师小课题:关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的行动研究
小学老师小课题:关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的行动研究发现问题: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发言表面是说,实际上是听、说、思维、表达等方面的集中反映。
在我们班,上课积极发言这一情况还是不错的。
不少孩子能经过思考后主动地、积极地举手发言。
但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虽然每节课上都有不少孩子能够发言,但几乎每次都集中在那批孩子身上。
还有一批孩子总是做课堂上的“倾听者”,他们很少或者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与此同时,我发现在上第一课时或者问题比较简单的时候,发言的人数和次数比较多,而上第二课时或者问题比较难的时候,发言的孩子就大大减少了。
原因分析: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查阅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
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缺乏自信或者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孩子来说,他们害怕自己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害怕自己回答错误而招来同学和老师的异样眼光,因此不敢举手发言;第二,在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上确实没有掌握或者经过思考仍没有结果。
有些孩子课下说说笑笑并不显得拘谨,但在课堂上往往很少举手。
那么,他们可能确实对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或者经过思考后仍然没有结果;第三,因缺少发言机会而失去了积极性。
在课堂上,有些孩子胆子大,思维敏捷,他们往往能在老师一提出问题之后马上得出答案,这时他们会快速举手,而老师如果总是叫他们回答并给予肯定的评价,那么久而久之,那一部分胆子小、举手慢的孩子就失去了发言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发言的积极性;第四,老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不妥。
有时,一些老师会一下子连着提出很多问题,或者问题的核心不明显,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本身,从而无法回答。
此外,一些老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太妥当,也会给学生造成不愿回答或者不敢回答的心理。
第五,老师的评价不恰当。
有时,因为孩子无法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可能会在评价时用语严厉。
工作报告之小课题行动研究报告
小课题行动研究报告【篇一:小课题研究结业作业小学生诚挚待人习惯的培养行动研究报告】【篇二:小课题研究结业作业提高小学生演讲能力的行动研究报告】【篇三:科学小课题结题报告】《低碳环保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乌县中梁小学马丽娟2015.6《低碳环保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小课题结题报告内容摘要:“低碳”概念在学生心中很模糊,实践意识不强。
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及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能改变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小学生从小做起,能将所学的“低碳”知识与父母共享,实现家庭“低碳”生活,从自我做起,慢慢覆盖家庭乃至于辐射到整个社会,最终让低碳生活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低碳”知识、“低碳”生活、良好生活习惯课题研究的背景: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异常恶劣,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灾害频发。
人类在享受着飞速发展的科技文明的同时,也正在给自己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灵带来危机。
我们期盼从过多利用和开发的状态,回归到与世界万物和谐共存的生存状态。
期待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及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能改变生活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小学生从小做起,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的“低碳”知识与父母共享,实现家庭“低碳”生活,从自我做起,慢慢覆盖家庭乃至于辐射到整个社会,最终让低碳生活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生活习惯。
课题研究现状:经过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不难发现,“低碳”概念在学生心中很模糊,实践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认为低碳生活与已无关,缺乏危机意识。
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低碳”只是政府的事、国家的事,不是个人的事情,总认为能源的消耗减轻不是个人做得来的,正是这样的思想决定了低碳与己无关,资源浪费无碍大局,缺少能源危机意识。
第二:认为低碳生活难度很大,缺乏践行意识。
低碳生活其实是生活中的节约、节能的良好习惯,是生活中的习惯高品质化,高节俭化,对于学生难以实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问题,并非低碳高难度化。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策略研究论文
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策略研究论文第一篇: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策略研究论文学生课堂发言能力策略研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传统的教学观念逐渐被新课程理念所代替,课堂教学手段、方法也逐渐变得妙趣横生,教师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行为有了诸多可喜的变化,尤其是语言表达方面,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研究,尊重学生学情,营造民主的氛围,注重对话与交流,发展学生思维与表达能力。
然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现:学生在低年级时发言很积极,有的上课时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会大声的喊“我!我!我!”,有的甚至于站起来很是激动。
而到了中、高年级,尤其到了高年级后,更多的课堂还是气氛沉闷,学生发言不积极,就普遍变得“沉默寡言”了,往往是几个尖子生垄断课堂,绝大多数学生都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机器”,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声音很小,表达自己的意见时,语言啰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语,大有我就是不说话,你能将我怎样的趋势。
这一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在我们农村小学更是突出。
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教师只能进行“一言堂”或“钓鱼式”教学,课堂发言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弄得教师满头大汗满堂灌,学生却听得心不在焉。
这不仅弱化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造成“低效课堂”,而且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课堂发言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它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所以不重视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还会影响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其将来生活和工作的质量。
尤其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他们以后要走出农村,走进城市。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学习落后的学生,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兴趣,这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的积极性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研究课题。
本文将探讨这一课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习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首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是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教师应该努力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为此,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及对课程的兴趣和期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也是激发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表现出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为了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和亲密的关系,让学生感到温暖和安全。
二是提供支持和帮助。
教师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不断尝试和探索。
三是提供鼓励和肯定。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奖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影响着学习落后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
因此,教师应该采用一些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运用故事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此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也对学习落后学生的积极性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让积极发言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新探摘要:当前,小学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学生的“与人交流沟通的语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小学教学中贯穿发言习惯教育是培育新时代人才的迫切需要。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极良好的发言习惯,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积极性;发言习惯;探究;对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有些学生即使站起来回答问题,也存在表述不够清晰、不够完整等问题。
这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导致了学生语言能力退化,思维能力下降,丧失表达的勇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可言、乐言、敢言、美言,让积极发言逐步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一、有效提问,让学生“可言”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而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变得更为重要了。
如果问题设计得恰当,不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将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可利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
当然能力强的学生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这对于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
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问题的设计应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深度的方向标,是训练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二、搭建平台,使学生“乐言”笔者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得知,有些学生不乐于发言,原因是觉得自己表达能力差,怕说不好。
要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使学生乐于发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让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
在数学课上,让学生练习“说想法”。
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的过程。
可以同桌之间练习说,或者四人小组互相说。
长期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
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上好每次口语交际课,珍惜每一次发言的机会,教给学生说话的技巧,及时纠正课堂上学生说话不完整、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学校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
英语 组《小学英语个性 化课外作 业设计行 动研究 》研 究方案
实开展小课 题行动研 究 比较抵触 ,认 为没有时 间去研究 ,会增 加 做得不错 ,课外作业 形式新颖 ,可操作性 强 ,学生会很 感兴趣而且
负担 ,没有实 际作 用 ,是花架子 。针对这种状 况我采取了一些改进 能够做 到 ,可以调动学 生学英语 、做作业 的积极性 。设计 分层作
教育教 学效 果 ,培养 教师 的问题 意识 、研 究 意识 ,善 于思 考 的习 次教研 活动教 师的出勤情 况 、表现情况等 内容 ,为学期末 教师绩
效工资核算提供依据 。将记 录结果 每月公布一次 ,以便教师 了解 惯 ,促进教 师的专业 发展 ,最终对促进学 生 、学校 的发展具有 重要
关论文投稿费 。学期末 ,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 ,让课题
[2]李晔.开展 小课 题研 究提 高校 本教 研 有效 性 [J].新 课 程
成果有机会展示 ,对优秀的小课题组成员进行奖励 。这样 ,一定 程 (上 旬 ),2016(1):51.
课 题研究 的成果 ,获得 自信 与希望 ,理解学 校开展此 项教研 活动 效地开展 。学校召开 了全体教职工会议 ,讨 论制定《学校小课题研
的 目的和作用 ,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小课题研究 活动。 究制度》及 《校本教研奖惩制度 》。要求每一位教 师严 格按照制度
学校在 实践 中不 断探 索 ,长期开展小 课题研究 活动 ,对 提高 要求去做 ,平 时教导 处及各教研 组负责人做 好记录 ,详细 记录每
临近期末 ,我校举 行 了课题 研究成果 展示会 ,邀请 了镇教 育管理
实施 。”学 校虽 有教研制度 ,但 只是停 留在纸上 、墙上 ,没有认真落 中心 的领 导参加 ,希望取得 领导 的支 持 ,让 老师们看 到学校 开展 实 ,实际发挥的作用不大 。这就难以使校本教研持之以恒 、卓有成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作者:————————————————————————————————日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研究乐至县大佛镇红鞍小学邓文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的特点: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形象逼真。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
对于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软件中设有动画,既生动又形象,学生一见就知,学习的劲头特足,个个都非常感兴趣,学生还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人人都享有充分的自由,再也不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转了,一节课下来学得非常轻松.二、手脑并用,发挥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刚入学儿童不善于思考问题,往往不知道从哪里想起,思维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运用学具指导儿童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思维,活跃学生思维,特别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收到了较好地效果.1、在操作学具中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兴趣在每个学生身上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转移,只不过在有些人身上,某些兴趣有幸得到了及时的诱导、规引和强化,成了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而有些人萌发的兴趣,没有得到及时的诱导与规引,从而导致自生自移。
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的、严肃的.但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声有色的学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课改以来,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较大转变,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重新审视教育教学工作,就课堂教学总体而言,大的方向是正确的,并且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同,教育教学行为还缺乏活力,因此,课堂教学还存在形式化和低效率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总体提升。
为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结合小学课堂教学实际,特制定“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以确保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一、指导思想按照教育部“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教好每一个学生。
”的指示,开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坚持立足于教学策略的改变,立足于课堂教学研究,立足于“短时高效”的教学改革理念。
进一步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组织和参与职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使“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师生共同体验教和学的成功与快乐。
二、研究目标1、强化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的认识,围绕“探究有效教学,构建活力课堂”的主题,形成“关注课堂,讲究效益,提高质量”的教学氛围,将学校中心工作的管理研究重点落实在课堂,聚焦在课堂。
2、着力研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的准备工作,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注重对教材、教法、学生和学法的研究。
3、注重各学科各课型的基本教学环节的落实和优化。
认真做好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按照各学科特点及课型研究课堂教学,突出有效性、互动性、全员性和差异性特征。
4、重点突出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科学拟定教学计划,有效利用和选择教学资源,恰当采用教学手段,合理使用教学媒体。
面向全体,有序互动,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动脑又动手”的学习习惯,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认真搞好学生作业的布置、批改、反馈及个别辅导的研究,教科书上的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个别辅导,分层要求,全面激励,提高训练和作业质量的有效性。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范例4例
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范例4例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为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本学期我以《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为课题进行研究。
现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小结如下:一、读书方面(一)课内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潜移默化中逐步教会读书方法)在学习教材中的课文时,我们要求学生按三个层次来读:(1)读得正确;(2)读得流利;(3)读得有感情。
教学中,我们为了避免学生唱读、拖读、抢读、用嚷来代替朗读等现象,关键时候实验教师一句一句地为孩子做示范,理解一句朗读一句,让孩子学会听,学会读,引导孩子根据文章的内容,恰如其分地把握好语调的高低,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从目前学生反应出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读好文章的技巧和方法。
(二)借助课外书拓展知识面,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为增大孩子的阅读量,拓宽知识面,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情况看,大部分孩子能利用好课余时间大量阅读。
近一年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要求学生利用早晨和中午早到时间和课间在教室内阅读老师推荐的或自己喜欢的好书。
2、每天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
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每天我们都布置适量的读书作业,并要求“吃不饱”的同学可继续增加“营养”,阅读更多的好书。
习惯成自然,现在大部分学生都从书中找到了乐趣,并爱上了书这位好朋友。
3、充分利用每周的阅读课。
学生非常喜欢每周的阅读课,因为学生可以相互交流读的好文章,并且能把好书相互推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为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们要求学生在读完书后把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让家长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刚开始,家长反映孩子讲起来很费力。
但是没过一个月,家长就高兴地告诉我们孩子的进步很快。
通过这样的训练,一学年快结束了,在我们班学生的读书笔记中经常会读到一些有血有肉丰满的语句,他们还能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小学教师个人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小学教学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思维习惯养成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学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特别是数字化和信息化方面的变化,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思想,提升其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究小学教师教学行为和教育思想,了解他们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如何应对教育挑战,提升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具体研究目标包括:1.探究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分析小学教师教育思想,了解其对学生教育的认知和态度。
3.研究小学教师教学行为,深入了解他们的教育方法、策略和技巧。
4.总结小学教师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有效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状况的调查和分析;(2)小学教师教育思想的分析和归纳;(3)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和比较研究;(4)小学教师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有效教育的实践经验总结。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
具体方法包括:(1)设计问卷用于调查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状况及其教育思想,获得可量化的数据;(2)进行小组座谈,深入了解小学教师的教学想法和实践情况;(3)进行课堂观察和分析,研究小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方法;(4)查阅相关文献,总结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下小学教师有效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四、研究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结果:(1)了解小学教师数字化素养的状况,发现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深入了解小学教师的教育思想,发现并推广好的实践经验;(3)研究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升小学教育的效果和质量;(4)总结小学教师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有效教育的经验和方法,对其他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的行动研究
发现问题:
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它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效果提高,加深内容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发言表面是说,实际上是听、说、思维、表达等方面的集中反映。
在我们班,上课积极发言这一情况还是不错的。
不少孩子能经过思考后主动地、积极地举手发言。
但经过长期的观察,我发现虽然每节课上都有不少孩子能够发言,但几乎每次都集中在那批孩子身上。
还有一批孩子总是做课堂上的“倾听者”,他们很少或者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与此同时,我发现在上第一课时或者问题比较简单的时候,发言的人数和次数比较多,而上第二课时或者问题比较难的时候,发言的孩子就大大减少了。
原因分析:
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查阅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我认为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发言。
对于那些胆子比较小、缺乏自信或者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孩子来说,他们害怕自己无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害怕自己回答错误而招来同学和老师的异样眼光,因此不敢举手发言;
第二,在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上确实没有掌握或者经过思考仍没有结果。
有些孩子课下说说笑笑并不显得拘谨,但在课堂上往往很少举手。
那么,他们可能确实对这一知识点没有掌握,或者经过思考后仍然没有结果;
第三,因缺少发言机会而失去了积极性。
在课堂上,有些孩子胆子大,思维敏捷,他们往往能在老师一提出问题之后马上得出答案,这时他们会快速举手,而老师如果总是叫他们回答并给予肯定的评价,那么久而久之,那一部分胆子小、举手慢的孩子就失去了发言的机会,从而丧失了发言的积极性;
第四,老师提问的内容和方式不妥。
有时,一些老师会一下子连着提出很多问题,或者问题的核心不明显,这样就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问题本身,从而无法回答。
此外,一些老师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太妥当,也会给学生造成不愿回答或者不敢回答的心理。
第五,老师的评价不恰当。
有时,因为孩子无法回答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老师可能会在评价时用语严厉。
有时,因为孩子无法正确回答出问题而引来其他同学的笑声,老师没有及时鼓励并引导孩子。
有时,孩子的回答很准确很精彩,但是老师没有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
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们的发言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了。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原因。
下面我着重针对以上五点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采取措施:
一、为学生的发言创设宽松的环境。
首先,教师自身要做到民主、公平、宽容、随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时时关爱孩子,关注每个孩子的性格差异,使孩子能够信任自己;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敞开心扉,与学生对话交流,并且包容不同的见解;最后,对孩子的回答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和赞扬,允许孩子们出错,并把这当成一种资源。
这样,课堂环境宽松了,不管是胆小自卑的孩子,还是学习薄弱的孩子,也都不会再那么害怕发言了。
二、重点难点步步引导,层层深入。
新的课程改革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在课堂上,一些教师可能因为过分注重教学形式的新颖,而忽视了对教学重难点的引导和深入。
只有扎实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形式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点,这样,对于教师适时提出的问题,他们才会积极思考,主动发言。
三、防止发言权垄断现象。
在课堂上,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都会尽量留足时间给大家思考或自己练习,当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完成以后才会指名回答。
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每次都只有个别反应快的孩子发言的现象,一些反应稍慢、胆子较小的孩子也有了思考的时间和举手的勇气。
此外,当那些不经常举手的孩子发言时,我都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
我努力使大多数学生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努力使每个想发言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都能感受到课堂发言的乐趣。
四、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和明确的方向。
在学生默读课文或细读语句前,教师常常会提出要求或问题。
我认为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般不适合一下子连着提好几个问题,把一连串的问题一次性抛给学生,会让他们无法全部记住问题,也就更无法有针对性地好好思考问题了。
一次只问一个或两个问题,并且所提的问题表述简洁清晰、主旨明确,这样,孩子们的阅读和思考有了方向,从而促进他们更快更好地发言。
五、努力使评价具有包容性。
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答案、不着边际的想象或是违背逻辑的结论,教师不要简单地否定,而要对这些回答采取包容的态度,同样给予恰当的正面评价。
实际上,在许多情形下,学生的回答是“错”中有“对”,“对”中有“错”,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保护孩子的求知欲。
如此,孩子们才会愿意发言、敢于发言、乐于发言。
总结:总而言之,积极发言是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学习的表现,它会使学生处于一种活跃的思维状态,更好地锻炼其逻辑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不但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胆量和自信,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不但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且是对学生一生负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