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创新设计-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机械创新设计英文名称:Machinery Innovation Design二、课程代码11113103三、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四、学时数、学分数48(理论学时:44实验学时:4)、3学分五、适用专业四年制本科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工程专业。
六、编制者编制:唐剑兵七、编制日期2015年7月八、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创新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是训练创新思维、学习创新方法、培养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国际化创新思维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创新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国际化创新意识和能力,打好创造发明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中国应该学习和改进创新思维,走向世界的前列。
创新是全世界的基本行为,创新教学适合双语教学,打破国际界限,进入英语讨论环境,在通用语言环境下比较优秀创新思想,树立自己的先进创新理念。
本课程通过阐述国际创新设计思想,达到创新理念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形成;创新方法的使用;创新活动的指导四大目的,带领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创造性实践。
在系统阐述设计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原理基础上,介绍了设计问题、创新设计策略、设计创新过程、创新产品特性,创新人文特性等内容,用对比的方法,强调创新不只是技术改进,而是技术,市场,社会效益的综合改进,搭建创新与应用的桥梁。
并联系实例构建了“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机器人大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4大实际任务模块,以项目为导向分析和引导相关课程内容的讲授,并结合实验和实训,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手脑并用,以大赛的实际创新产品体现教学的效果。
九、课程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掌握正确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后,能开动脑筋,按照一定的功能要求,自己动手设计出新型的机构或装置,并加以实验验证。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ppt课件
第三节 影响创造能力的非智力因素
5.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指对杂乱的局面或事物进行
妥善安排,合理调配的指挥运筹能力。
30
第四节 影响创造能力的智力因素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就应该 注重上述这些非智力训练,除此之外,搞 创造发明还必需具有一定的知识,知识就 是力量,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 时代,没有知识必将一事无成。
35
第一节 综合创新原理
图3-2为一种小型车、钻、铣三功能机 床。它是适应小型企业、修理服务行业加 工修配小型零件运用综合原理开发设计出 来的小型多功能 机床。安的设计特点是: 以车床为基础,综合钻床、铣床主要箱而 成的。
36
37
第一节 综合创新原理
从大量的创新实践中可知, 综合就是创造。
38
13
第一节 人类的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 论为形式的思维方式,概念是客观事物本 质属性的反映,判断是两个概念的联系, 推论则是两个以上判断的联系。
14
第一节 人类的思维
2.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思维、求异思维、
开放思维等。它是根据提供的信息,多方 位寻求问题的答案的思维方式。
6
第四节 机械创新设计
3.技术方案设计——进行总体设计和结构设 计,完成产品全部生产图纸,编制设计说 明书、工艺卡等 技术文件 总体设计要树立全局观念、首先要考 虑各子系统的分解。按照执行系统、传动 系统、操纵系统、支承形式的顺序找出实 现各功能的作用原理,再考虑实现系统总 功能的要求,将各分功能的作用原理进行 合理的组合,在众多的原理方案中选择几 个,然后进行综合评价,如对可靠性、成 本、寿命、适用性等比较选优。
7
第四节 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件-创新方法篇
BUCT
(5)主体添加
✓ 螺旋传动加滚珠——滚珠丝杠 ✓ 电视机加遥控器 ✓ 带有U盘的瑞士军刀 ✓ 手机显微镜
以添促变 确定主体——分析主体——选 择添加物——确定添加方式
创新方法
BUCT
创新方法
(6)分解重组 分析对象的结构特点——选择重组的构思方式
✓ 变位重组:发动机中的双缸,飞机中的机体与螺旋桨 ✓ 变形重组:滚动轴承 轴毂联结 ✓ 模块重组:模块玩具 模块化机床 ✓ 综合重组:综合以上重组方式的运用
BUCT
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篇》
BUCT
创新方法
创新方法
对创造理论及规律具体运用的结果
具有: 可操作性 技巧性 探索性
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奇怪之处在于,复杂的新事 物很容易被发明出来,而简单的新事物发明起 来却极端复杂
BUCT
★ 参考教材
创新方法
BUCT
创新方法
第一讲:常用创新方法及其应用 第二讲:TRIZ理论及其创新技法
BUCT
创新方法
练习: 1、观察图中前两个算式,可发现一
定的规律,按照这个规律,请在待选的图形中 选择一个填到第三个等式右边。
BUCT
创新方法
2、观察图所示的9种容器,从上向下倒水时, 那些容器的盛水量随水面高度的变化规律呈图 1和图2曲线所描述的规律?
BUCT
2. 类比法
创新方法
把两类事务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寻找相似点 或不同点,并进行逻辑推理,在同中求异或 异中求同中实现创新
BUCT
➢ 观察法特点
(1)可随时发生与运用
案例:防震安全玻璃(法:别奈迪克)
“啤酒醉蚁” (2)是所有创新方法的基础
(3)受三个因素的影响 观察者 观察对象 观察工具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贤民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王贤民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并运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力学知识分析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强度计算。
3.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过程中涉及的材料选择、制造工艺等问题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设计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文献资料、手册等进行机械设计参数查询和运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完成机械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 使学生认识到机械设计在工程领域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但设计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根据以上分析,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设计,包括绘制零件图、编制设计说明书等。
2. 学生能够在设计过程中正确运用力学知识和相关标准,进行合理的强度校核。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展示项目设计成果,并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机械设计概述、设计要求和设计步骤,重点讲解力学原理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设计概述2. 机械零件设计:讲解常用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和计算,如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章 机械零件设计3. 机械系统受力分析:教授如何分析机械系统的受力情况,并进行强度校核。
教材章节:第六章 机械系统受力分析4. 材料选择与制造工艺:介绍常用机械设计材料的特点及选用原则,分析不同制造工艺对机械设计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七章 材料选择与制造工艺5. CAD软件应用:教授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零件的绘制和设计。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案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案标题:高职《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机械设计基础理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设计基础概述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3、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5、机械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教学:通过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教学辅助工具: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设计基础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机械设计基础概述、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机械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教学评估: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7、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标题:机械设计基础第二章:机械设计的基础理论机械设计基础,作为一门探讨机械设计原理、结构、运动与力的学科,是工科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基石。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图1.8.5HIT-I、HIT-II机器人
北京理工大学于2002年12月研制出仿人机器人BRI-01,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两足步行机器人。机器人高1.6米,重80千克,具有32个自由度,步速1千米/时,步距33厘米;能依照自身的平稳状态和地面高度变化,实现未知路面的稳固行走。
步行是人类最差不多的行为方式,双足机器人具备人类的差不多结构,具有类人的步行能力。双足步行机器人在外形上具有人类特点,适合用于人类生活的环境,为人们提供方便,因此具有宽敞的市场前景。双足机器人与其他多足机器人相比具有体积较小、重量轻、动作灵活、迅速,而且更接近于人类步行的特点,因此它们对环境有最好的适应性,在日常生活中更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次要紧研究目标是二足机器人爬楼梯机构的设计,以及对它的步态的规划。
1.2.二足仿生气器人的概念
现时期,机器人的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其中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普遍的关机器人的研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其中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受到普遍的关注,并成为智能机器人领域中最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仿人二足机器人爬楼梯的设计变营运而生。研究与人类外观特点类似,具有人类智能,灵活性,并能够与人交流,不断适应环境的仿人机器人一直是人类的妄图之一。仿人机器人的研究在专门多方面差不多取得了突破,如关键的机械单元,差不多行走能力,整体运动,动态视觉等,然而离我们理想中的要求还相去甚远,还需要在更为具体的某些行动进行研究,仿人二足机器人爬楼梯设计奖机器人的行动具体到爬楼梯动作上,,能够更加适合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代替人类完成各种作业,能够在专门多方面拓展人类的能力,如下图
1.7设计范畴
一直以来移动型机器人的运动方式大体上包括,轮式,履带式,足式等。履带式爬楼梯的装置原理类似于履带装甲运兵车,原理较为简单,技术也比较成熟,而且传动效率比较高,行走重心波动专门小,运动平稳。然而这类装置重量大,运动不够灵活,爬楼梯时在楼梯边缘会造成庞大的压力,对楼梯有一定的损坏,转弯不方便等问题,有专门大的限制。轮组式,轮组式爬楼梯装置按轮组中使用小轮的个数可分为两轮式,三轮式,以及四轮式。单轮组式结构稳固性较差,在爬楼梯中需要有人协助才能实现。而双轮组式尽管能实现自主爬楼,但由于其体积庞大且偏重,阻碍了她的适用范畴。步行式,其爬楼梯的执行机构由铰链杆件机构组成。上楼梯时,先将负重抬高,在向前移动,如此重复这过程。步行式爬楼梯装置仿照人类爬楼的动作,符合本组研究课题,因此采纳那个方案。步行式爬楼梯装置爬楼梯时运动平稳,适合不同尺寸的楼梯,较为便利。然而他对操作的要求专门高,设计研究专门复杂,运动幅度不大,动作缓慢。
机械创新设计范例[1]
清洗瓶子外侧的刷子由三个互相啮合的 齿轮带着它们不停的转动,而使它能够 保持不间断的接触,清洗表面污垢。洗 瓶子内壁的刷子由一根连在滑块机构的 刷子来完成,主要是利用刷子上的软毛
2021/1/26
10
机构运动简图
2021/1/26
11
与内壁的摩擦来清洗内部,刷子连在曲 柄滑块机构上,有急回特性。
2.原始数据及设计要求
2021/1/26
3
瓶子尺寸:大端直径D=80mm,长度 L=200mm,口径d=20mm。
推进距离S=600mm,推瓶机构应使推移 接近均匀的速度推瓶,平稳地接触和脱 离瓶子,然后推头快速返回原位,准备 进入第二个工作循环。
按生产率的要求,推程的平均速度 v=45mm/s,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工作 时的平均速度的三倍。
5
(2)在推头沿直线运动推动瓶子移动的程 中,瓶子同时跟着两同向转动的导辊转动;
(3)同时,有原动件带动的刷子也同时在转 动,当瓶子沿导辊移动时,瓶子的外表面就 清洗干净;
(4)在瓶子移动过程中,清洗内表面的刷子 同时在瓶子内转动,动作结束,则刷子移出 瓶外.
(5)瓶子洗净后离开导辊,而推瓶机构急回 至推瓶初始位置,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8
设计参数表
项目 推进距离 推程平均速度 回程平均速度 极位夹角 曲柄长度 连杆长度
2021/1/26
参数 s=600mm v=45mm/s
v’=1.3v θ=24.5° A=335mm B=850mm
9
本机构采用了曲柄滑块机构(如下页图 示),齿轮机构,瓶子的运动分为直线 运动和转动,直线运动由神进瓶里的曲 柄滑块机构来完成,瓶子的转动由同向 转动的导辊来完成。利用瓶子的运动来 清洗瓶子的内外表面。
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高楼逃生缓降器
高楼逃生缓降器机械创新设计说明书摘要随着城镇居民的日益增多,高层建筑随处可见,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如何安全有效地从高楼逃生成为当前的一大社会难题。
目前的逃生器种类较多,但是大多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方便使用。
本设计中采用常见的滑轮、连杆机构,设计了一款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重量轻等特点的高楼逃生缓降器。
设计书中对逃生缓降器的结构方案、各部件尺寸进行了详细设计,在保证逃生器美观小巧的基础上,利用工程力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摩擦阻力计算以及强度校核,以保证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设计及验算结果表明,本设计中的高楼逃生缓降器小巧实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楼逃生缓降器创新设计摘要绪论第一章 (4)1.1 (5)第二章 (6)2.1 (6)2.2 (6)2.3 (7)2.4 (8)总结 (11)致谢 (12)附录 (13)参考文献 (17)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的人口越来越多,很多人居住在高层建筑里。
虽然高层建筑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在发生意外险情如火灾、地震、煤气泄漏等时,高楼逃生成了我们面对的一大难题。
根据调查,我国意外伤亡事故大部分都是由于高楼的防护措施不完善造成的。
目前,当意外险情发生的时候,人们大部分都是通过电梯或楼梯从高楼逃生,但是高楼中的楼梯和电梯都是有限的,而高楼里的居民相对较多,通过有限的电梯和楼梯逃生不可避免会出现拥挤的情况,甚至出现踩踏事件,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鉴于此,我们经过认真讨论,设计了高楼缓降逃生器,旨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给人们提供更多的逃生手段,使高楼逃生简便快捷,同时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众所周知,物体从高处下落,到达地面时速度会很大,因而设计高楼逃生器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逃生者以较小的速度到达地面。
目前市面上也有几种高楼救生器,大致可分为阻尼式和减速盘式,其结构分别由钢丝绳、金属外壳、绳轮、转轴、阻尼电机等和环形刹车片、胀力减速盘架、胀力减速拉杆、绳索引导滑轮、拉杆轴等组成,这些装置结构复杂,有的还需要配电机,导致重量过大,操作控制困难,且价格昂贵,不利于普及。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方案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结构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常见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3. 学生能掌握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及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CAD软件进行机械图纸绘制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创新思维方法,独立完成机械设备的改进或创新设计。
3.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团队中发挥专长,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设计及创新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和创造欲望。
2. 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关注机械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沟通、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但需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1. 结合教材,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3. 强化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组织:1. 理论知识学习:- 引导学生复习并巩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结构等基础知识。
- 介绍常见机械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场景,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联轴器等。
2. 创新设计方法与流程:- 讲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制作与调试等。
- 介绍创新设计方法,如头脑风暴、六顶思考帽、TRIZ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操作与技能培养:- 安排CAD软件教学,使学生掌握机械图纸的绘制方法。
- 设置创新设计课题,要求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 组织课堂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设计成果,互相学习、交流、评价。
机械创新设计课件
槽轮机构 棘轮机构 不完全齿轮机构 分度凸轮机构
3、连续转动到往复摆动的运动变换与实现机构
3.凸轮机构
2.连杆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 摆动导杆机构
摆动从动件 凸轮机构
摆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 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
4、连续转动到往复直线移动的运动变换与实现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 正弦机构 直动从动件凸轮机构 齿轮齿条机构 螺旋机构
5、连续转动到平面运动的变换与实现机构 行星齿轮机构——行星轮
6、直线移动到直线移动的运动变换与实现机构
双滑块机构 移动凸轮机构
双滑块机构 双滑块机构(椭圆仪)
移动凸轮机构
7、直线移动到定轴转动或摆动的运动变换与 实现机构
2.曲柄滑块机构——滑块主动
1.齿轮齿条机构——齿条主动
齿条主动
滑块主动
第三节 机械创新设计的内容
• 一、有关机构的几个名词术语
➢机械: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机器:人为的通过运动变换或传递机械能、物
体和信息的物件的组合体 ➢机构:机器中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一、机器
机器实例
机器所共有的三个基本特征:
1)它们都是一种人为的实体的组合,而不是自然之物。 2)机器都有确定的运动。 3)机器可以实现人所期望的机械能、物体和信息的变 换和传递。
结论:
无论设计方法如何,常规设计仍然 是最基本的设计方法,是机械设计课程 的根本内容。有关常规设计的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不应减少。
三、不同设计方法的实例分析
设计实例一:薯条加工机的设计 设计实例二:椰肉加工机的设计 设计实例三:内平动齿轮传动装
置的设计
设计实例一:薯条加工机的设计
1、常规设计: 2、现代设计: 3、创新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六足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六足式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小组成员:班级:指导教师:成绩:1六足是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目录摘要 (4)第一章绪论 (1)1.1. 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概念: (1)1.2.课题来源 (2)1.3.设计目的 (2)1.4.技术要求 (2)1.5.设计意义 (2)1.6.设计范围 (3)1.7.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1.7.1.国外发展状况 (3)1.7.2.国内发展状况 (4)1.7.3.存在的问题 (5)1.8.具体设计 (5)1.8.1.设计指导思想 (5)1.8.2.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1.8.3.本设计采用的研究计算方法 (6)1.8.4.技术路线 (6)第二章六足仿生机器人的步态规划 (7)2.1步态分类 (7)2.1.1 三角步态 (7)2.1.2跟导步态 (7)2.1.3交替步态 (7)2.2步态规划概述 (8)2.3六足仿生机器人的坐标含义 (9)2.4 三角步态的稳定性分析 (12)2.4.1 稳定性分析 (12)2.4.2稳定裕量的计算 (12)2.5三角步态行走步态设计 (13)2.5.1直线行走步态规划 (13)2.5.2转弯步态分析 (15)2.6六足机器人的步长设计 (15)2国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设计(论文)2.7六足机器人着地点的优化 (16)第三章六足机器人的机构分析 (18)3.1四连杆机构的设计 (18)3.1.1理论根据与机构选择 (18)3.2设计参数 (21)3.3步行腿机构系统 (21)3.4 舵机驱动原理 (22)3.4.1驱动原理 (22)3.4.2 舵机控制方法 (22)3.5 六足机器人主体设计 (24)3.5.1 机身 (24)3.5.2腿部的设计 (25)3.5.3足 (25)3.5.4小腿 (26)3.5.5大腿 (27)第四章总结 (28)4.1.设计小结 (28)4.2设计感受 (28)4.3课程设计见解 (28)参考文献 (29)谢辞 (30)3六足是机器人的行走机构设计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正渐渐的走进我们的视野,有很多的地方都用到了机器人,在机器人的领域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好上了机器人。
机械创新设计
1、机械创新设计:是指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的一种实践活动。
2、机械创新设计包含两部分:一是改进完善生产或生活中现有机械产品的可靠性、经济性、适用性等技术性能;二是创造设计出能满足新的生产或生活需要的新机器、新产品。
3、体现创新意识的思维方法:综合、还原、对应、移植、离散、逆反。
4、创新设计的原则:创新原则、实用原则、经济原则、美观原则、道德原则、技术规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创造技法:移植法、头脑风暴法、默写式头脑风暴法、KJ法、集思广益法、德尔菲法、戈登法、卡片法、NM法、联想法、组合法、设问法。
(移植法:发明者把某一种技术领域中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移植应用到另一技术领域,从而得到新发明。
技术手段移植、技术原理移植、技术功能移植)(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从心里上激励群体创新活动的最通用的方法,形容创造性思维自由奔放、打破常规,创新设想如暴风骤雨般的激烈涌现。
原则:自由畅想原则、严禁评判原则、谋求数量原则、借题发挥原则。
)6、产品创新有两类:第一类是原理上的改变,如从无到有的创新;第二类是在第一类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这类改进更符合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个性需求。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能集中体现这两类创新的工作就是机械运动系统方案创新设计7、机械产品的设计一般要经历一下四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8、“数”是发展的核心;“精”是发展的关键;“极”是发展的焦点;“集”是发展的方法;“自”是发展的条件;“网”是发展的道路;“智”是发展的前景;“绿”是发展的必然。
(以上八者彼此渗透,相互促进)9、回顾TRIZ研究的历史,阐述了TRIZ发展的4个时期,即:萌芽时期、初建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
TRIZ研究的现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美、德、英、法、瑞典及俄罗斯、日本等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国还处在TRIZ理论的引进、宣传与推广阶段.目前,TRIZ发展已进入成熟期,TRIZ原理不仅应用于发明创造,还可用于企业管理、社会政治、经济、商贸、建筑、教育等非技术领域.今后TRIZ的发展趋势为TRIZ自身的完善及与其他方法的集成,经过20—30年的时间,将进入衰退期.20—30年以后,将会出现更高级的"TRIZ"来解决五级(重大)发明问题。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是啥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设计是啥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掌握并运用机械创新设计中常用的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如TRIZ、六顶思考帽等。
3. 学生能了解我国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认识机械创新设计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需求,独立完成简单的机械创新设计方案。
2. 学生具备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共同完成复杂的机械创新设计项目。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并整理与机械创新设计相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提高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认识到机械创新设计在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掌握机械创新设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机械创新设计基本概念:介绍机械创新设计的定义、分类及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内涵。
2. 机械设计原理与流程: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力学原理、材料力学性能等,并介绍机械设计的完整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试制与试验等。
3. 创新思维方法与工具:介绍TRIZ、六顶思考帽等创新思维方法和工具,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机械设计问题的有效策略。
4. 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分析各种机械创新设计方法,如功能分析法、形态分析法、仿生设计法等,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解析:分析典型的机械创新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成功案例的设计思路、方法及经验教训。
6. 机械创新设计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机械创新设计项目。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计划
机械创新设计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通过机械创新设计学习,我希望能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能;2. 掌握CAD、UG、SolidWorks等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能够熟练进行机械设计;3. 了解材料科学、材料力学、材料成型加工等相关知识,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机械设计;4. 掌握机械创新设计中的创新理念和方法,能够提出创新性的设计方案;5. 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二、学习内容1.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和特点- 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2. CAD、UG、SolidWorks等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 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UG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3. 材料科学、材料力学、材料成型加工等相关知识- 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特点- 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应用- 材料的成型加工工艺和技术4. 机械创新设计的创新理念和方法- 创新设计的思维和路径- 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创新设计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5. 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 机械创新设计的前沿技术和热点问题- 机械创新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机械创新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展望三、学习计划1. 第一阶段: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学习(2个月)- 阅读相关文献和教材,了解机械创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习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参加相关培训或课程,学习机械创新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 第二阶段:CAD、UG、SolidWorks等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学习(2个月) - 学习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掌握CAD设计技巧;- 学习UG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掌握UG设计技巧;- 学习SolidWork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掌握SolidWorks设计技巧。
机械创新设计—案例-自行车
趣马
曲柄+连杆+脚踏板式
为了提高骑行的速度,法国人拉利门特在1865年进行了改进,将回转曲柄置于
前轮上,骑行者直接蹬踏曲柄驱车前进。此时前轮装在车架前端可转动的叉座 上,能较灵活地把握方向;后轮上有杠杆制动,骑行者对车的控制能力加强了, 如图例10—1c。这种自行车脚踏板转动一周,车子前进的距离与前轮周长相等。
由于不断提出新的需求,经过种种改革,使自行车的功能和结构逐步
完善起来,而从开始研究到定型差不多经过了80年。
2.新型自行车的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发现原有自行车有不少 缺点,同时也根据需要提出一些希望点,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种新型
自行车。
1)助力车 为省力开发出多种助力车,为避免对环境的污染,电动车较受欢迎, 小巧的电机和减速装置放于后轮毂中,直接驱动车轮,电源则采用干 电池。 2)考虑宜人性的新型车 英国发明家伯罗斯发明躺式三轮车,车上座位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 躺式蹬车省力,时速可达50km。
问题。
为了加快速度,人们不断增大前轮直径(但为了减轻重量,同时将后轮缩小),有
的前轮大至56in(1.42m)、64in(1.63m),甚至80in(2.03m),如图例10—1d。如此 结构使骑行者上下车很不方便且不安全,影响了这种“高位自行车”的使用。
回转曲柄式
1879年英格兰人劳森又重新考虑采用后轮驱动,设计了链传动的自行
(1)采用“躺式”,骑车者能发挥最大动力,并减小风阻面积;
(2)双级链传动升速; (3)以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注塑整体车座和大梁。采用碳纤维车把和立柱,铝制 链套和中轴套,连同碳纤维车外罩,全车总重量只有29.5lb(约13.4kg); (4)采用宇航粘合剂取代传统紧固件,既减轻重量,又使载荷和应力均布在更大面 积上,增加强度,减少振动; (5)运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对车外罩形状进行 优化设计,形成笼罩骑车者的流线型封闭舱, 提高空气动力学效率30%以上。
机械创新设计(第一章)
可以说,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关键在于这些潜能能否 被有效激发,并使之强化并形成持久的创造力。实践证明,
只要经过有意识的学习和训练,人的创造力就可以有 效地被激发,并在创造实践中使创造力逐步巩固和提 高。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对有关科技人员进行创造工程 课程和实践训练,两年后取得很好的效果,按专利数 测算,这些人的创造力提高了三倍。 3、加强创造实践 创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加强实践训练。通过听课、阅 读等学习手段只能帮助大家了解创造的知识和技法,还不 能真正形成创造力。只有加强创造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 观察分析客观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出别出心裁的作 品,创造力才能形成。
第三节 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及过程
一、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 1.机械创新设计(Mechanical Creative Design, MCD): 充分发挥设计者的创造力,利用人类已有的相关科学技术 成果(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装置)的一 种实践活动。 2.机械创新设计包含两部分:一是改进完善现有机械产品的 性能;二是创造设计出新机器(产品)
6)积极解忧,不信天命。挫折、失败经常伴随在创新的 全过程中,创新需相信自己的好奇心,不随波逐流或听 天由命;
7)才思敏锐,激情迸发。创新人才思维敏锐,激情迸发 才能进入佳境。 2.非智力因素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兴趣、情感、 意志、性格 1)兴趣、情感;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 动的意识倾向,……兴趣可以使人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 状态,使人能够最佳地接受教育信息,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 激发求知欲,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的一种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2.机械运动的调速与控制 •(1)调速电机——改变电机的工作速度,使电机 能在低速大扭矩的条件下工作,是最理想的调速 方式。 •(2)齿轮减速器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3)其它减速装置——各类带传动、链传动、摩 擦传动都可起到减速作用。 •(4)变速器 有级变速 无级变速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8)间歇运动机 构的基本型—— 指当主动件作连 续运动时,从动 件则随之出现周 期性停歇状态的 机构 •(9)气、液传动机构的基本型——由气压(b)、 液压(a)传动系统控制气缸、液压缸输出动力的机 构 •(10)电磁传动机构的基本型——由电气传动系 统控制电磁开关等动作的机构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第二节 机械运动与控制 •一、机械运动形态
若不考虑空间运动则机械运动形态只有定轴 转动(含摆动和间歇转动)、往复移动及平面运 动三种。 •1.匀速转动机构——能将主动件的连续匀速转动 变换为从动件的连续匀速转动的机构。如齿轮传 动机构 •2.非匀速转动机构——能将主动件的连续匀速转 动变换为从动件的周期性角速度变化的转动的机 构。如非平行四边形双曲柄机构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4)摩擦轮传动机构——由两个相互压紧的摩擦 轮组成,主动轮依靠摩擦力作用带动从动轮(图 a) •(5)带传动机构的基本型——利用皮带作为连接 主、从动轮的挠性件,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 擦力来传递运动的机构(图b) •(6)链传动机构的基本型——由链轮与链条组成 的具有中间挠性件的啮合传动机构(图c) •(7)螺旋传动机构的基本型——由螺杆和螺母组 成的螺旋副传动机构(图d)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二、创新思维
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力是多种能力、个性和心 理特征的综合表现,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思维、 表达、自我控制等能力,文化素质、理想信念、意 志性格、兴趣爱好等因素。其中想象能力和思维能 力是创造力的核心,这些能力和素质,经过学习和 锻炼,都是可以改善提高的。 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高 度的创新精神、健康的心理品质、严谨而科学的管 理等条件,自觉地开发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注意:要尽力克服思想僵化和片面性,树立辨证观 点;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不盲目相信权威;消除 胆怯和自卑;克服妄自尊大的排他意识,注意发挥 群体的创造意识。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2.机构的组合——把一些基本机构通过适当的 方式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机构系统,各基本机 构均保持原来的结构和运动特性,都有自己的 独立性。 •3.组合机构——指若干基本机构通过特殊的组 合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新属性的机构。组合机构 中的各基本机构已不能保持各自的独立性,所 以不能用原基本机构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进行组 合机构的设计。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平面机构——所有构件都只能在一个平面或相 互平行的平面上运动的机构。 •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不考虑那些与运动无关 的因素(如构件的外形和断面尺寸、组成构件 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等),仅用简 单的线条和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 定比例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仅表达平面 机构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关系的简单图形。 图示为油田 抽油机的机 构运动简图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 三、工程中常用机构的基本类型
• 1.机构的基本型 • (1)平面连杆机构——低副联结而成的机构 • 全转动副四杆机构的基本型:曲柄摇杆机构(图 a) • 含有一个移动副四杆机构的基本型:曲柄滑块机 构(图b) • 含有两个移动副四杆机构的基本型:正弦机构 (图c)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电机正反转,经齿轮驱动固定在大门上的齿条, 使大门往复移动。图b为电动感应推拉门示意图, 两扇门固定在带的上下两侧,利用电机的正反转 和上下皮带的反向运动完成门的开启与关闭动作。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2)液压换向
图示为液压 换向传动控 制电路图
•3)自身换向机构——主动件连续转动,从动件作 往复的直线移动。如曲柄滑块机构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二、机、气、液机构组合
气缸或液压缸系统与连杆系统的组合,也可 称其为气、液驱动连杆机构。 •1.基本形式——由动作缸和活塞杆组合而成,主 动件一般均为活塞杆,对于比较复杂的工艺动作, 可采用多缸来完成。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2.常见运动形式 •(1)固定缸式机构——单出杆固定缸可直接应用 于定位、夹紧、送料、进给等工作中,实现移动 到移动的运动变换。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第一节 机械的基础知识 • 一、机械及其组成
• 1.机械的概念——机械是人们用以代替或减轻 体力劳动、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生 产率的工具。特征: • 1)它们都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 2)它们都能进行物料或信息的变换与传递,并 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转换。 注:机构——用来传递运动和力或改变运动形式 的构件组合体,不做有用的机械功及能量转换, 如剥线钳、门窗启闭的杆件系统等,它们符合 机械的第一个特征,也归属机械。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三、机电机构组合
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 集自动控制、智能、机械运动为一体。 •
机械系统的计算机控制框图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四、机械运动的控制
•1.机械运动的换向与控制 •(1)旋转运动的换向与控制 •1)改变电机转向 2) 限位开关换向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3.往复运动机构——能将主动件的连续转动变换 为从动件的往复摆动或往复移动的机构。如曲柄 滑块机构 •4.间歇运动机构——能将主动件的连续转动变换 为从动件的间歇转动、摆动或移动的机构。如棘 轮机构 •5.差动机构——能将两个运动合成一个运动的机 构。如差动螺旋机构 •6.实现预期轨迹的机构——从动件上指定点能按 预期轨迹运动的机构。如凸轮机构 •7.可调行程机构——从动件的行程或摆角可调节 控制的机构。如偏心调节机构
•(2)凸轮机构——凸轮与从动件组成的高副机构 •直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的基本型:直动对心尖 底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图a) •摆动从动件平面凸轮机构的基本型:摆动尖底从 动件平面凸轮机构(图b) •直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的基本型:直动滚子从 动件圆柱凸轮机构(图c) •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的基本型:摆动滚子从 动件圆柱凸轮机构(图d)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二、机构及其运动简图 •零件——机械中最基本的制造单元,将一些相 互间无相对运动的零件组合起来即成为构件, 最简单的构件只有一个零件。 •构件——机械中最基本的运动单元。将一些相 互间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构件组合起来即成为 机构。 •构件类型 •1)机架——机构中固结定坐标参考系并视为固 定不动的构件 •2)主动件——驱动机构的外力所作用的构件 •3)从动件——机构中其余被推动的构件。 •运动副——两构件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 •运动链——两个以上构件用运动副联接而成的 相对可动的多体系统。
•3)介轮换向 轮2、3为介轮,左图轮1、4反向转动;右图 轮1、4同向转动。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4)摩擦轮换向
•5)自身换向机构——利用机构本身的结构特点, 使从动件的运动自动换向。如曲柄摇杆机构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2)直线移动的换向与控制 •1)改变电机转向来实现往复直线移动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3.机械运动的离合与控制 不停止原动机运转的状态下暂时中断执行机 构的工作。
•4.机械运动的制动与控制 缩短机械的停车时间。如机械式制动器、电 磁式制动器、液压制动器、液力制动器、气动制 动器等。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第三节 机械创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技法
•一、工程技术人员的创造力开发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2)工作机——利用机械能来完成有用功的机 械。 •工作机中必须包含动力机,否则,只能成为 机械装置。 •动力机的种类有限,而工作机的种类却有多 种多样。由于工作机是完成各种复杂动作的机 械,它不仅有运动精度方面的要求,也有强度、 刚度、安全性、可靠性方面的要求。 •(3)信息机——通过各种复杂的信息来控制机 械运动的机械,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机。 •如打印机是通过计算机指令来控制打印工作 的,绘图机、复印机、传真机等都是信息机。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机械运动简图——构件和运动副用规定符号表 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按一定比例表示,用 以说明各机构的相对运动情况。 •斜轴侧投影 图示为内燃机的机械运动 简图。图中1–2–3–7为动力 机构(曲柄滑块机构); 4–5–7及4–6–7为配气凸轮 机构;1–4为齿轮机构。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2.机械的分类 •(1)动力机(又叫原动机)——一种将其它形式 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械。按动力机转换能 量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如三 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直 流电动机、步进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等 •第二类:通过燃油、煤、铀等获得热能后再 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如汽油机、柴油机、蒸 汽机、汽轮机、原子能发动机等 •第三类:把自然力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如 水轮机、风力机、潮汐发动机、地热发动机、 太阳能发动机等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机械的基础知识——机械及其组成、机构及其 运动简图、工程中的常用机构 机械运动制 机械创新设计中的创新思维与技法——工程技 术人员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常用创新技法 机械创新设计中的创新原理——组合原理、分 离原理、还原原理、移植原理、迂回原理和完 满原理
第一章 机械创新设计基础知识
•(3)齿轮机构——齿轮副组成的高副啮合传动机 构 •圆柱齿轮传动机构的基本型——外啮合直齿圆柱 齿轮传动机构(图a) •圆锥齿轮传动机构的基本型——外啮合直齿圆锥 齿轮传动机构(图b) •蜗杆传动机构的基本型——阿基米德圆柱蜗杆传 动机构(图c)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基本型——渐开线圆柱齿轮 行星传动机构(图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