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12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生态平衡的语文课堂就应是和谐的课堂,本节课的设计以生态和谐为理念,透过引导学生听读、声情并茂地朗读、用心自主地探究、圈画重点词句、旁批分析赏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让学生体会德国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了解德国独特的民俗风情,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语文潜力。
预设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2.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认识3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1.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有感情朗读。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季羡林:(1)出示季羡林的图片:你认识照片上的这位老人吗?(2)关于季羡林你了解什么?2、揭示课题。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脑子里自然而然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预设:为什么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的花为什么要让别人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3、读了课文,德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是啊,季羡林先生在重游了德国以后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请你找出这一句话。
交流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变化是有的,但美丽并没有改变。
三、细读课文,感受独特1、季爷爷第二次来德国,故地重游时,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呢?默读课文1-3段,边读边思考,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并圈出重点词句。
2、交流奇丽: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齐,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板块一:感受景色美丽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花的美丽。
板块二:感受景色的奇丽重点理解家家户户、任何一条街、汇成了、花的海洋感情朗读,读出花的奇丽。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所用班级:黄小五年级二班课时:第二课时授课、实录整理、反思:轵城镇西留养学校李冬梅备课设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国风情”主题)的第一课。
教材导读明确指出,阅读本组课文,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本次我抽到的是讲述第二课时的内容,于是我对学生的情况预设如下:预设学生第一课时达到的水平: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作为五年级学生,应该能够大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德国人养花的奇特。
3、学习生字词,会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耐人寻味”几个词语。
第二课时预设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争取背会。
2、抓住重点词语“脊梁”、“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感受德国人养花这种奇丽的景色;3、理解两个含义深刻的句子(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教学实录及反思: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们进行快乐的语文学习,大家高兴吗?生:高兴(少气无力)师:语言是有温度和情感的。
不信你听老师用两种方式读“高兴”这个词。
(师第一次读得面带快乐的神情,语调也轻松愉悦;第二次读得干巴巴的)师:哪一种读法你感到了快乐?生:第一种。
师:所以,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反思:设计这个环节的初衷在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借班上课,暖场的工作做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想借此告诉同学们语文学习的方法,要融入感情,深入文本细心体会。
二、导入正课:师:好,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知道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哪篇课文吗?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师:我们一起来板书课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最主要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读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本课设计强调以读代讲,引导学生自主研读。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以“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这句话切入教学,以此贯穿教学。
在品读课文过程中,对学时,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二、研读课文,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默读课文,想一想并没有改变的美丽究竟指什么?1、感受“奇丽不变”四、五十年前德国的街道是怎样的?到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课件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这样的画面,你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作者又用了个什么词?引导体会“奇丽”包含的两层意思。
(2)读一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景色的奇丽?说说你的看法。
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德国街道的特别吧。
(欣赏德国街道图)练习有感情朗读。
(3)那四、五十年后的德国又是什么样?课件出示句子: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
“奇丽的景色”变了吗?时光在变迁,景色却依然。
(4)同样是写街道的美景,而且是相同的美景,你们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了吗?引导体会“详略得当”2、感受“奇特不变”走在德国的街头,美丽的花没有改变,没有改变的仅仅是这些美丽的花吗?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多美好的东西。
这是种多么美好的境界啊。
正是有了这美好的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读第二自然段。
正是有了这美好的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读第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案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李志民,了解他的代表作品和成就;2.理解课文的主题,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讨论的方式分析课文含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以花为话题,通过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和观察力。
- 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 花有哪些特点?觉得花的颜色和形态有什么作用?- 你们见过哪些特别漂亮的花?它们是如何吸引你们的注意力的?2.导入课文主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 你们认为“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什么意思?二、阅读和理解(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并标注关键词和不理解的词汇。
2.让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提出问题和疑惑。
3.课文导读,老师讲解生词和关键句,培养学生对课文主题和情节的理解。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你们理解了吗?- 你们认为作者的“花”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作者的意图是什么?他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发表意见,并交流讨论结果。
四、互动探究(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你们的花是给谁看的?”并找出几个有趣的观点。
2.老师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归纳。
3.学生分别介绍他们小组的观点,做一个小结。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针对“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谈谈自己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
2.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音乐、舞蹈、文学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介绍,并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主题。
2.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幼儿教案花花世界
幼儿教案花花世界【篇一: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备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5课,同学们生字词都记住了吗?现在我们来请同学们看拼音,写词语。
(课件出示拼音)(指名2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听写)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核对一下黑板上的字词写对没有。
同桌互判,把错误改两遍。
2哪位同学能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指名两位同学说)3.把花栽种到窗户的外面,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季羡林先生对这种异国风情十分赞叹!文中有两句话浓缩了他的赞叹之情,你能找到吗?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板书:奇丽奇特)文中哪些词句写了景色的奇丽?那些词句写了民族的奇特?我们来细细品读一下。
首先,请各小组长快速和组员商量一下,在这两点中,选择一点进行学习。
商量好了吗?(提问两组)现在,请同学们,就你们小组所选的内容,先自己学习,然后再小组交流。
(巡视,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一)我们先来学习,描写景色奇丽的部分。
哪个小组来跟我们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请小组汇报(请大家跟我看??)你们小组在学习中有疑问吗?教师准备好ppt: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预设:①花团锦簇:“锦”是一种丝织品(ppt出示图片),大家看,它的花纹怎样?——有规律!在阳光下,这些锦缎会——发出耀眼的光芒!看起来十分华丽!“簇”是聚集成团的意思。
“花团锦簇”是什么意思呢?(先指名说,老师再总结)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姹紫嫣红:“姹”“嫣”都是什么旁?(女字旁)这俩个字都是形容女子的,当然也可以形容花,姹:美丽;嫣:妖艳;美好。
姹紫嫣红: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
同学们请看,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ppt出示图片)谁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这段话?(标红“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预设:②山阴道:限、人杰地灵,留下许多名人轶事:ppt出示: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东晋王献之王献之就是我们写字入木三分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这是他游览过“山阴道”后,写的名句,王献之此说一出,“山阴道”从此声名远播,名士吟咏不绝!ppt出示: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
小学语文_《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等词,并理解其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3.品读文章,体会、了解德国城市哥廷根的民族风情,揣摩作者“由景及人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2.品读文章,体会、了解德国城市哥廷根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由景及人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形式,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说出理由。
(板书:花。
)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宇宙中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地位,爱花的民族也有很多,德国却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季羡林。
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四五十年后,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感慨万千,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补充课题并读出不同语气。
)二、预习检测(生词认读):多种形式识词。
(自由读词;同位互读纠错;指名读;排火车读;齐读。
)重点指导学习难懂词语。
(利用图片、表情、文本语境等方式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莞尔一笑”词义。
)三、问题引领,整体感知:季老曾在德国留学十年,德国人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故地重游时,作者发出怎样的赞叹?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情感朗读,生生评价指导)板书:奇丽奇特四、合作探究,精读品位“奇丽、奇特”德国。
1.感受德国民族奇特之处。
师:季老先生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的奇丽景色?为什么说德国是一个“奇特的民族”?德国在季老先生的印象当中,无非就是一个“奇”字,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去细细品位。
你觉得”奇“在哪里?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语句,勾画关键词语;组内交流,谈谈体会;用心朗读表达。
(反馈中,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德国人民养花的与众不同,并通过朗读感悟奇特之处。
)(屏显: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
课题: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及组成的词语。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孩子们,海记得老师上学期带到教室来的腊梅吗?2、这是老师家种的各式各样的花草,今天把图片带来和大家分享。
3、老师今天之所以要把它们和大家分享,和我多年拜读过我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我们一起再去阅读,看你们有什么独特的感受,看老师是否又能温故而知新。
回忆上学期的情景,(榜样的力量)看老师种的花,感受美好,接受分享。
认真聆听,带着兴趣和疑惑开始学习。
二、初读指导,感知内容1、自学课文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不会的字可查字典解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自由轻读课文。
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检查指导:读生字、词语3、分段读课文。
4、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6.说说:本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说段意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可以从题目入手)三、指导写字1、自由读一读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交流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读生字辨别字形,注意“簇”、“缭”、“暇”等字的字形。
要求把字写得工整、美观。
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簇”、“缭”、“暇第69课时第周时间:2019年月日节次:课题: 28、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2.感受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情怀。
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情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词语3、哪位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力量什么?朗读读词语德国人种花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看二、细读课文,感悟快乐1、浏览全文,勾画出德国人爱花的行为和收获的句子,自己试着多读几遍。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全文。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学生分组朗读,培养合作意识。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哲理和情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激发对下一节课的期待。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说课稿1一、教材简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它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意境悠远的短文。
__先点明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两次到德国的所见所想,介绍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
抒发了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境界的感慨,表达了对德国奇丽风景和奇特风俗的赞美之情。
__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__,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却意味深长的道理。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定位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难点为:初步体会德国民族“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莞、姹、嫣”3个生字,会写“脊、锦、暇”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脊梁、姹紫嫣红”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三、教学过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力求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具体过程如下:一、导入新课。
通过谈话引出文中所出现的德国这个国家,让学生先谈谈对德国的了解,然后教师播放展示德国美丽风景和风情的课件,引出课题进行板书。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认读生字词,在检查认读生字词时,重点抓“莞尔一笑”和“姹紫嫣红”,强调正确读音,指导“嫣”的写法;然后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谈谈德国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以文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清平小学袁春凤教材分析:《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精读课文,本组主题是“人与环境”。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中德国美好的环境就是靠着人们那如花一般的美好的情怀营造出来的,让我们明白了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
这篇文章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有利于孩子们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讲的是德国人爱花,所以家家户户种花,不过他们的花,更多是给别人看的,德国人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自己的生活,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到别人,能够用自己的花去装点别人的生活。
他们每家屋里只见花的背影,户外却见花满天,把花给别人看,如此一来,花儿开得欢,街道美得欢,行人赏得欢。
种花人如花一般无私美好的情怀也一览无余,令人赞叹。
文章的题目《花是种给别人看的》颇有新意,德国人因为爱花而种花,因为爱花而让更多的人欣赏花的美丽。
而这种把花种给别人看的行为(对花儿无私的爱,把美的东西与人分享)使他们自己也欣赏到了别人更多的花香花色,收获了更多的美。
这蕴涵着多美的哲理啊!此文是丰富学生审美情趣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本课的生字,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花团锦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
体会德国人把花种给别人看的美好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三段。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明白美就是分享,美就是奉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质疑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花儿是美好的象征,人们爱用五颜六色的花装点生活,也爱亲手种花,领略那份独特的花香花色。
德国人也不例外,今天,我们就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到德国去领略一下那奇丽的景色吧!(板书课题:花是种给别人看的)生齐读课题。
师:如果有人问:“花是种给谁看的”,这课题应该怎么读?抽生读。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太和县大新镇中心小学董凡瑞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德国的民情风俗德国街道的风景图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板书课体,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一片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二、检查预习1、听写词语。
生听写,检查听写情况。
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读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要求读熟练读通顺。
三、品读课文(一)、品读课题齐读课题,重读“自己”、“别人”,说一说,读出了什么?(生读出了“爱心”,读出了“奉献”、读出了“给予”……)师板书“爱”师:爱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文中有一句点出了主题,大家找出来。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文中有一句概括了全文的内容,找出来。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二)品读句子师:认真读文,找出文中表现德国街头奇丽景色和展示德国民族奇特的句子,画出来,写出自己的体会。
生读文,画句子,写出体会,相互交流。
1、交流写奇丽景色的句子。
理解词语“花团锦绣”、“姹紫嫣红”、“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交给理解词语的方法。
体会这两句所描绘的景象,闭目想像文中的意境。
(指导积累词语,练习写句子)。
2、交流写德国民族奇特的句子。
重点体会“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境界。
(抓住词语“家家户户”、“都”理解。
)3、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交给背诵方法。
4、理解文中“美丽”的含义。
(美丽的花,美丽的街景,美丽的民族,美丽的心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5、指导朗读。
自己的花式让别人看的 教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临沂华盛实验学校张文娜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过程:一.由作者导入:1.课前出示:德国风光图T:同学们,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爷爷, 1935-1945年,在德国留学整整十年,德国人民爱花、养花的民族风情,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四、五十年后,当他再到德国时,感慨万千,不禁写下了这样的名篇。
一起读!(课前板书好课题)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师:注意!谁的花?又是让谁看的?请,再读!二.交流预习收获。
1.交流本节课达成的目标:课件出示⑴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⑶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课文内容T:通过咱们对课文的预习,同学们你们觉得德国是个怎样的民族?季老又是怎么评价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T:读过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三.品读感悟。
1.请大家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同时找出文中描写景色绮丽的句子,画出能体现景色绮丽的词语。
(出示自学要求)⑴.学生汇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个人交流。
结合具体的词语,谈读后的感受。
(“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花的海洋”花多,花美)⑵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多么富有意境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呢?花团锦簇……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姹紫嫣红……说一说,你想到的画面。
人教版小学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及赏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在德国,家家户户都在养花,而且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这些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赏析:这篇课文选自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留德十年》中的片段,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德国人民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
首先,文章通过描绘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将花栽种在临街窗户外面,花朵朝外开放的情景,展现了德国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分享的精神。
他们并不在乎自己是否能看到花的全貌,而是愿意将美分享给所有人,这是一种无私和大爱的表现。
其次,文章通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揭示了社区和谐、互助共享的社会价值观。
每个人都在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环境,同时也享受着他人带来的美好。
这种互相帮助、互相成就的精神,体现了人类社会的高尚情操。
最后,作者以“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结束全文,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高度赞扬和深深敬仰。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德国人民的美丽花园,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美丽和善良。
总的来说,《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以其深沉而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德国人民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美好品质,也启示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成就,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概、脊、莞、尔、确、簇、汇、暇、含、绮”10个生字。
能正确描写并记忆“尔、确、汇、绮、含”5个字。
积累“大概、栽种、确实、汇成、应接不暇、包含”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的内容。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德国人与众不同的种花习惯,懂得“美好的事物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特别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的意思。
2.通过理解词句来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明白“美好的事物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收集德国街道的图片。
学生准备充分预习课文,收集自己喜欢的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喜欢花吗?(出示:学生自己搜集的各种花的图片)说说花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学生交流。
3.师:是啊,鲜艳的花朵是那样的迷人,许多人都喜欢花,它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一个国家的人民,自己种的花都是让别人看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学习部分字词。
a)师:在德国,人们是怎样种花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多媒体演示有关画面)b)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在德国,自己栽种的花(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走过德国的任何一条街,我们能看到家家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
让看的人(应接不暇)。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脊、簇、汇、暇”(1)读字组词。
(2)“脊”书空,读词语“脊梁”时“梁”是轻声。
(3)“暇”与“霞、瑕”形近字辨析。
(4)“汇”:扩词。
三、学习课文,品读词句。
1.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节。
(2)说说读了第一节的感受。
(3)师小结:是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是种给别人看的》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花是种给别⼈看的》这篇课⽂是我国教育家、语⾔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学教授季羡林先⽣写的⼀篇精美⽽⼜富有深刻内涵的短⽂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花是种给别⼈看的》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花是种给别⼈看的》原⽂ 爱美⼤概是⼈的天性吧。
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了重要的地位。
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也不例外。
四五⼗年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爱花之深切感到吃惊。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把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只能看到花的背影。
我问⼥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看的吧!”她莞尔⼀笑,说道:“正是这样!” 正是这样。
⾛过任何⼀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的窗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连接在⼀起,汇成了⼀个花的海洋,令⼈眼花缭乱,⽬不暇接。
每⼀家都是这样,在屋⼦的时候,⾃⼰的花是让别⼈看的;⾛在街上的时候,⾃⼰⼜看别⼈种的花。
许多年后,我⼜来到德国,⾛在街上,抬头⼀看,⼜是家家户户的窗⼝上都堵满了鲜花。
⼀个朋友问道:“离开德国这样久,你发现这⼉有什么变化吗?”我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的东西很多,其中也包含着美丽的花。
在德国,花是种给别⼈看的,我觉得这种做法颇耐⼈寻味。
【篇⼆】⼩学三年级语⽂《花是种给别⼈看的》教案 教学⽬标 1、⽤⾃⼰的⽅式认识⽣字。
通过想象、联系上下⽂等⽅法理解“莞尔⼀笑”、“姹紫嫣红”等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读懂课⽂,想象花满窗前、汇成花海的美丽景象,理解有关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德国⼈把花种给别⼈看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理解词语、想象画⾯、体会句⼦内在含义。
教学难点 明⽩真正的美来源于真正⽆私的爱。
教学准备 教师:1、⽣字、词卡⽚; 2、准备⼏幅花卉图画; 3、了解作者季羡林⽣平及美好⾏为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6)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教学准备】: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中华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第八组课文。
打开书149页,我们一起来看单元导语。
谁来读一下?这一单元的专题是什么呢,谁能说一下?(异域文化)导语中对我们学习本组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呢?谁来说一说?(要学生理出1、2、3条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异域文化”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25《——》,齐读课题。
文章是谁写的?对季羡林你了解多少?课件(师简介季羡林)同学们看课题,自己的花是谁的花?为什么又让别人看?相信随着课文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的。
二、检查预习:课前都预习了吧,老师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看屏幕:1.读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指生读(及时纠错、正音)谁再读?师强调:莞在本课中读wǎn,如莞尔一笑;当表示地名时读guǎn,以后大家会学到。
(4)理解词语:看划线的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
莞尔一笑是形容微笑的样子。
那怎样是莞尔一笑呢?同桌之间互相做一下。
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又是什么意思?课件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呢?课件这就是“姹紫嫣红”。
师:课件像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
师:同学们掌握的词语真多。
(5)我们再来读词语(齐)看本课的生字。
2.读生字:莞姹嫣(1)谁读,其他同学及时纠正。
【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_语文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开篇课文。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异域文化”,学生通过抓住课文内容,了解一些异国风情,积累优美词句,并揣摩作者写作方式。
本课文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写得一篇精美短小的文章,课文先回忆作者早年在德国留学亲身感受到德国是个爱花的国度、德国人爱花之真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开满鲜花的美景。
同时,语言亲切,用最精炼的语句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使学生颇受教育。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教案
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花团锦簇”“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姹紫嫣红”等词语的意思,想象画面,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背诵第三段。
相应的段。
2、读写结合,想象写德国四五十年后的美丽景色。
3、体会德国人善于分享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引导理解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句子的内在含义,感受花美人更美,懂得分享和奉献。
教学难点:读写结合,想象写德国四五十年后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
一、谈话引人。
1孩子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8课,请大家齐读课题两遍。
二.尝试体验。
1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知道季羡林爷爷两次去德国,相隔几十年,当朋友问作者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季羡林爷爷是怎样回答的?请大家迅速在文中找出并用横线画出来。
生找出后读。
(课件出示)孩子们齐读一遍。
2季羡林爷爷说美丽是没有改变的,那么从哪里看出德国几十年前后美丽没有改变呢?下面请孩子们根据自学提示学习。
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勾画出最能体现德国几十年前后美丽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的写写自己的感受。
2把句子中最能体现美的词语用原点点出来。
3同桌交流感受。
(定时间5分钟)三导学体验。
(一)几十年前德国的美。
1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几十年前德国的美?请一位同学读勾的句子。
注意读通读准。
(课件句子)2这段中最能体现花儿美丽的词语是哪些?(课件加横线)3下面来个记忆大比拼,快记住这几个词?把你认为最难的字书桌上用书空。
3你从花团锦簇体会到什么?你仿佛看到花朵怎样?4你从姹紫嫣红体会到什么?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你仿佛看到了哪些颜色?5出示花团锦簇和姹紫嫣红的图片,让孩子选词填空。
6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两个词。
7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让你体会到什么?11孩子们抓住了关键词语,品味了作者精妙的语言,下面我们带着这种理解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12读得很整齐,但缺乏感情。
我们读书,要把我们的心放进字里行间,把这些关键词转换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链接音乐响起)请你们闭上眼睛,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德国的大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齐读课题。
一、反馈预习,初步感知
1.通过了解预习,我发现这些同学做得较好。
(出示姓名)抓紧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2.本课的部分生字,有些同学写得不正确。
(出示)排在前三名的是这几个字:颇、暇、脊。
(1)首先看“颇”,谁来当小老师提示大家这个字的重点笔画。
(2)再来看“暇”,因为它指的是空闲的意思,和时间有关系,所以它应该是“日”字旁。
(3)最后来看错别字大王“脊”。
看老师写这个字:首先应注意它的笔顺,先上后下,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最后注意“月”字的第一笔。
(4)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把每个字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写两遍。
注意写正确、写美观。
3.同学们普遍反映这个句子不大好读。
(出示)
(1)指生读。
(2)断句指导:了解“山阴道”是我国的一处地名。
(3)自己试读。
(4)齐读。
4.出示学生概括的主要内容,指生读。
小结: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5.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很多同学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奇丽的景色!奇特的名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精读感悟,品味语言
(一)细读课文,寻找美丽
作者到底看到了怎样奇丽的景色?请同学们默读第2、3自然段,标化出相关语句,在旁边简单作批注。
1.学生自学标画。
2.交流:
(1)指生读句子,谈体会。
(2)出示重点语段:“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
”
A.自由读,指生谈体会。
B.这段话中,你关注到了哪些词?
a.学生交流。
b.“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两个词。
还画下了“花团锦簇”,想不想看看?好,睁大眼睛,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第一幅:画的怎么样?
第二幅:有什么问题吗?
第三幅:只有像这样一团团、一丛丛、一簇簇,才叫——花团锦簇。
再说“姹紫嫣红”,我认为它包括红色和紫色。
对不对,你认为还有哪些颜色?(生交流)对,把许多的颜色聚合在一起,就叫——姹紫嫣红。
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两个词。
C.此时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仿佛看到了——,仿佛听到了——,仿佛闻到了——。
D.好美的画面啊!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指生读)他们的朗读,把我们也带入了这片花的海洋。
让我们看着屏幕,一起来读读吧!
E.当季老先生走在哥廷根的大街小巷,会怎样欣赏这花的海洋呢?(配乐)引读:
走过这一条街,抬头向上看——(男生)
走过那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女生)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齐)
小结:随着大家入情入境地朗读,我仿佛也置身于这花的海洋!难怪季羡林先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板书:奇丽的景色)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丽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个奇特的民族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来谈一谈。
1.学生交流:结合语段谈感受。
2.出示:
指生读句子。
假如你就是屋子的主人,为什么要让花朵都朝外开放?
来,这位美丽的女主人——
小结:正是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才使季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让我们齐读,感受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
(出示)
(板书:奇特的民族)
(三)展开想象,内化美丽
当时隔四五十年,再次来到德国,季先生发现“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这没有改变的美丽是什么?仅仅是花吗?
学生交流。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课文的最后,季先生做了一个美丽的梦。
想一想,他可能会梦到什么?
学生畅谈。
三、拓展总结,升华情感
是的,这没有改变的不仅仅是美丽的花,更是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
最后,让我们共同朗读一首诗歌《给予》,来结束这美丽的课文!
四、当堂检测,限时作业
1.把词语补充完整
花团()()()()一笑
()紫()红应接()()
2.给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颇:(1)偏,不正。
(2)很,相当地。
3.选择正确答案(答案不止一个)
作者说“美丽并没有改变”,意思是()
A.花还是和过去一样美丽
B.房屋、建筑仍然美丽
C.主人的容颜还是美丽
D.人们的心灵还是那样美丽
4.“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试着用两、三句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教学反思:在这堂课的教学中。
首先,我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句为突破口,层层深入,辐射全文,一唱三叹,让他们在优美朴素的文字中,获得心灵的触动,激发情感的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的滋养。
其次,扣词体会。
对描写德国景色奇丽的语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我主要指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任何、家家户户、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等进行体会,使学生在如沐春风中感受到德国小镇那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并通过多次朗读、想象、欣赏、品味等感性体验,倘佯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中。
第三,鼓励学生个性地表达。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你是怎么看待这种现象的?学生的回答是丰富多彩的:“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将自己的花给别人看,也就是将这一份美丽与他人一起分享。
”“如果我自己养一盆花,放在房间里,那就只有我一个人能欣赏。
但是放在外面的话,就有许多人都可以看到它的美。
”“正如韩骁妍所说的,放在房间里的花它的美丽是孤独的,如果与别人一起欣赏的话,那这份美丽则是大家的。
”……这样的回答赢得了全班同学一次次的掌声。
学生深入体会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水到渠成地感悟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和民族品格。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我还是缺乏经验,在引导学生感受“景色奇丽”这部分语言文字时,我处理得不够到位,没有做到深入与扎实。
在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上、教育机智上也有待提高,只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地提高。
今后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