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习俗 壮族“打扁担”究竟是怎么回事

合集下载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活动

壮族三月三的风俗是:
1、抢花炮: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2、绣球传情: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3、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

4、对歌谈情:“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

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

5、打扁担: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6、打铜鼓: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7、包五色糯米饭: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

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

“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广西壮族民俗舞蹈扁担舞的传承

广西壮族民俗舞蹈扁担舞的传承

广西壮族民俗舞蹈扁担舞的传承一、扁担舞的起源在广西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流传着一种叫做扁担舞的民俗舞蹈,又称打扁担,扁担舞因以扁担作为道具和节拍乐器而得名。

扁担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其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唐代的舂堂舞。

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写道: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击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

试将古代舂堂舞与今日的扁担舞相比,就可发现二者的联系,内容都是反映劳动生产,形式大体相似,只是手持道具略有不同,舂堂舞是用“杵”(木质舂米棍)敲击木臼;而后来的扁担舞则改用扁担敲击板凳或槽。

但音响效果同属强烈,不论是舂堂鼓和扁担鼓,其声皆远扬而“闻于数里”。

以此推论,扁担舞很有可能是由古代的舂堂舞演变而来的,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劳动等过程当中创造出来的,是广西壮族文化中一块瑰宝。

它的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气氛热烈欢快而具有感染力,富有浓烈的生产劳动气息,是深受壮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俗活动。

扁担舞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

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大多以双数的妇女为主。

出场表演时,舞者每人手拿一根扁担,相对而站,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舞者以口喊呼,上下左右相互打击,模拟农活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边打边唱边舞。

舞者时而双人对打,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动作刚劲有力、优美稳健,整个舞蹈自然清新。

可见扁担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劳动工具,同时也是舞蹈的节奏乐器。

而在有些地方,不用扁担,也不用木杵,而是用竹竿,竹竿两头还系上数枚铜钱,敲打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扁担不仅是娱乐工具,它还是壮族青年男女的定情物。

《依人担歌》记载:“峒人多用木担聘女,或以赠所私者,壮人的一种风俗。

壮族传统打扁担运动的探析

壮族传统打扁担运动的探析

壮族传统打扁担运动的探析作者:陈辉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2期摘要:在长期的发展中,壮族传统体育运动打扁担在艺术表达形式上发生了许多改变。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我国广西壮族的扁担舞进行简要的阐述,其中包含对扁担舞起源发展和特点的介绍,而后又对打扁担的体育动作形式进行详细说明,最后又对壮族打扁担和体育之间的联系和日后的发展进行简要叙述。

希望壮族打扁担的传统体育形式能够脱离地域性,增加群众性基础,增加艺术性表演形式,在体育研究和创新方面更加大胆,发扬其文化价值,促进这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关键词:打扁担;壮族;传统体育;艺术形式1扁担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1.1打扁担的起源打扁担又叫打榔,壮语叫“特郎”,他是壮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体育运动,起源时期一般为女性活动项目,后来经长期的发展和创新渐渐形成男女皆宜的一种运动,它也是一种群众性、自发性的体育运动形式。

壮族打扁担的运动主要是为了庆贺在丰收季节的愉悦心情,体现壮族人民的民风淳朴。

1.2打扁担的特点打扁担所使用的道具便是其字面意思扁担,外加长板凳。

这两个道具是壮族人家中最常见的工具,在打扁担时所穿的衣服也是壮族的节日服装。

打扁担的曲谱是经过一代代口头相传,亲身体会而传承,打扁担主要形式就是使用扁担进行相互撞击,从而形成节奏。

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从小就耳濡目染打扁担,使之对本民族传统体育形式打扁担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打扁担人数多为偶数,当人数更多的时候还可以加入其它的打击乐器,使整个打扁担更加充满丰富的表达形式。

在壮族,打扁担不单单是一种体育运动形式,还有很多的寓意。

比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壮族人民会穿上民族服装,盛装结彩的跳扁担舞,其寓意在于告敬神灵,保佑一方水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打扁担还寓意着喜事和庆典,每当有婚宴或者大型的公益性的庆典,众人都会集结在一起打扁担,在他们心中,这便是祝福,这便是吉祥。

广西马山县加方村壮族“打扁担”的调查研究

广西马山县加方村壮族“打扁担”的调查研究

115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资源库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子库—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创新,项目编号:2019XM001。

作者简介:谷卓训(1991—),男,汉族,四川达州人,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助教,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广西马山县加方村壮族“打扁担”的调查研究谷卓训 林月 陈雁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摘要:打扁担是广西马山县加方村的一项富有壮族特色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广西马山县加方村壮族打扁担的文化内容和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为打扁担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资料。

研究认为,加方村的壮族打扁担包含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四个层次的文化内容,具有娱乐价值、健身价值和文化价值,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费不足。

建议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维持扁担队的正常运作,积极创造善业演出的机会,从而确保打扁担这一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持续传承。

关键词:打扁担;壮族;马山县;调查一、前言打扁担是广西马山县的“三宝”(打扁担、壮鼓、三声部)之一。

在马山县加方村,流传着一种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打扁担(也叫扁担舞)。

近年来扁担舞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依然盛演不衰。

今天,加方村打扁担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壮族“打扁担”,在不断创新中逐步从民间草台走出壮村,走出马山,成为广西一项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其中的文化传承经验值得进行调查研究。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广西马山县加方村壮族打扁担的文化内容和传承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为打扁担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提供参考资料。

二、加方村打扁担的历史渊源打扁担起源于打榔,古称打舂堂,壮语也叫“谷鲁榔”,两者为姐妹活动项目。

打扁担的历史源头可上溯到唐代的“打舂堂”。

唐人刘恂的《岭表录异·卷上》载:“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弦,皆有偏拍”,生动记载了壮族先民打舂堂、庆丰收的盛况。

广西壮族民俗舞蹈扁担舞的传承

广西壮族民俗舞蹈扁担舞的传承

广西壮族民俗舞蹈扁担舞的传承一、扁担舞的起源在广西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流传着一种叫做扁担舞的民俗舞蹈,又称打扁担,扁担舞因以扁担作为道具和节拍乐器而得名。

扁担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和地域文化色彩,其历史悠久,据说起源于唐代的舂堂舞。

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写道: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击槽弦,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

试将古代舂堂舞与今日的扁担舞相比,就可发现二者的联系,内容都是反映劳动生产,形式大体相似,只是手持道具略有不同,舂堂舞是用“杵”(木质舂米棍)敲击木臼;而后来的扁担舞则改用扁担敲击板凳或槽。

但音响效果同属强烈,不论是舂堂鼓和扁担鼓,其声皆远扬而“闻于数里”。

以此推论,扁担舞很有可能是由古代的舂堂舞演变而来的,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劳动等过程当中创造出来的,是广西壮族文化中一块瑰宝。

它的节奏强烈有力,声响清脆高亢,气氛热烈欢快而具有感染力,富有浓烈的生产劳动气息,是深受壮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俗活动。

扁担舞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

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大多以双数的妇女为主。

出场表演时,舞者每人手拿一根扁担,相对而站,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舞者以口喊呼,上下左右相互打击,模拟农活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边打边唱边舞。

舞者时而双人对打,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此起彼伏错落有致,动作刚劲有力、优美稳健,整个舞蹈自然清新。

可见扁担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劳动工具,同时也是舞蹈的节奏乐器。

而在有些地方,不用扁担,也不用木杵,而是用竹竿,竹竿两头还系上数枚铜钱,敲打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动听。

扁担不仅是娱乐工具,它还是壮族青年男女的定情物。

《依人担歌》记载:“峒人多用木担聘女,或以赠所私者,壮人的一种风俗。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而马山县作为广西的一部分,拥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壮族扁担舞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山县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保护。

本文将从扁担舞的起源与特点、传承现状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情况。

一、扁担舞的起源与特点壮族扁担舞是壮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形式,以其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韵律优美而闻名。

扁担舞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据史料记载,扁担舞最早起源于壮族的劳动生活。

壮族人民在田间劳作时,以扁担为道具,载着农具或粮食等物品,一边劳作一边跳舞,形成了扁担舞这一独特的舞蹈形式。

扁担舞的舞蹈动作多以旋转、跳跃和摆动为主,舞蹈步伐轻快灵动,富有感染力,同时舞蹈中还伴有歌唱和击鼓等音乐伴奏,使得整个舞蹈更加激动人心。

扁担舞还有着一定的表演形式,通常由一男一女搭档进行表演,男子手持扁担,女子则在扁担上作各种花式舞蹈,整个舞蹈过程热闹、欢快,给人以美好、祥和的感觉。

二、传承现状在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壮族扁担舞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尤其是在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兴趣的减弱和城市化对于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下,扁担舞的传承面临严峻的形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扁担舞表演和传承的人数日渐减少,扁担舞的传承形势并不容乐观。

尽管传承面临困难,但在一些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振兴政策支持下,壮族扁担舞的传承并未中断。

在马山县,一些文化艺术团体和民间组织积极开展扁担舞的传承工作,组织培训班、比赛、演出等活动,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参与,推动了扁担舞的传承与发展。

马山县还建立了一些扁担舞的传承基地,为学习扁担舞的青少年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平台。

这些基地不仅传授扁担舞的舞蹈技艺,还传授扁担舞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使广大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扁担舞这一传统文化。

三、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壮族扁担舞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山县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是壮族民族的传统舞蹈之一,起源于当地的劳动生活,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文化遗产。

扁担舞在广西壮族地区广泛流传,深受人们喜爱,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扁担舞的传统教学和研究,并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扁担舞的保护与传承。

一、扁担舞的由来和特点扁担舞是一种以扁担为道具的舞蹈,起源于壮族古老的农耕生活,是壮族人民在劳动间歇的娱乐活动。

扁担舞秉承了壮族人民的勤劳朴实、乐观豁达的性格特点,以劳动为主题,通过模仿农民耕种、收割等劳动场景,表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扁担舞的舞蹈动作简单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舞者手持扁担,面对面排列成行,随着音乐的节奏,摇摆扁担,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上下起伏,跳跃腾挪,活泼生动。

整个舞蹈场面热烈而欢快,给人以灵动、欢快的感觉,场面宏大,气势恢宏,是壮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二、扁担舞传承与保护现状尽管扁担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但由于现代社会的冲击和文化多样性的挑战,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由于现代生活、教育模式的改变,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知度下降,许多年轻人对扁担舞的兴趣和参与度不高,导致了扁担舞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由于城乡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广大农村地区的扁担舞传承环境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甚至有些地方因为缺乏专业的教学力量和场地,导致了扁担舞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限制。

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传承环境不容乐观,传统文化教育力量不足,导致了扁担舞的传统教学和传承遇到了障碍;二是缺乏专业的扁担舞团体和专业人才,导致了扁担舞的传承和创新空间受到了限制;三是活动场地的匮乏,使得扁担舞的演出和传播受到了限制。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扁担舞的传统教学和研究,促进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它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面临很大的困难。

本文将从扁担舞的起源与特色、传承现状和保护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一、扁担舞的起源与特色扁担舞是壮族人民生活中的一种舞蹈,它起源于很早以前,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扁担舞的名称来源于它的道具“扁担”,扁担是一种长约2米的木杆,两端挂有鲜艳的花串和五彩的彩纸,舞者手持扁担,身穿传统的壮族服饰,舞动身姿,表现出一种欢快活泼的舞蹈形态。

扁担舞的舞蹈动作以轻盈、柔美、大方为主,它是一种集体舞蹈,舞者们手持扁担,跳跃起舞,舞动着五彩的彩纸,展现出壮族人民勤劳、热情、豪放的性格特征。

扁担舞音乐悠扬动听,富有节奏感,富有特色的舞蹈动作和音乐旋律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扁担舞作为壮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不仅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承现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扁担舞的传承面临很大的困难。

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扁担舞这种传统文化,导致传承断代。

娱乐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扁担舞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年轻人更喜欢追求时尚的音乐和舞蹈,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同。

在扁担舞传承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技艺传承不到位的问题,一些老艺人年纪渐长,技艺传承对象不够,导致扁担舞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扁担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加大对扁担舞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扁担舞这一传统文化,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一些文化节日、艺术展览等活动,将扁担舞这一传统文化呈现给社会公众,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感受扁担舞的魅力。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舞蹈,它是壮族人民在生活、劳动中逐渐形成并传承下来的。

扁担舞以扁担为道具,舞者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富有力量感和舞者个人魅力。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民间舞蹈,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一、扁担舞的起源与特点扁担舞,作为壮族的传统舞蹈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它最早是用来祭祀神灵、祈求丰收的一种仪式舞蹈。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扁担舞逐渐融入了生活和劳动之中,成为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扁担舞的舞蹈动作简洁明快,富有力量感和韵律感,舞者手持扁担,舞动扁担,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二、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现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年轻人转而选择了更加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对传统文化和舞蹈失去了兴趣。

由于缺乏专业的传承人才和舞蹈教育,扁担舞的传承面临着断代和失传的危险。

一些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也使得传统文化和舞蹈处于边缘化的状态,缺乏足够的社会关注和支持。

为了保护和传承扁担舞这一重要的民间舞蹈,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应该加强对扁担舞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建立相关的档案和资料,进行对扁担舞的整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应该加强对扁担舞的宣传和推广,通过举办扁担舞比赛、展览等形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增强对扁担舞的认同感和兴趣。

应该加强对扁担舞的教育和培训,推动扁担舞的传统技艺传承,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扁担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应加强对扁担舞的保护和政策支持,通过立法和政策的保护,为扁担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知识积累)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

(知识积累)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

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壮族三月三,是壮族除了春节外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壮族的歌节和情人节。

大家知道壮族三月三的传说故事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壮族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故事,仅供参阅!更多三月三相关内容推荐↓↓↓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广西三月三传统食物壮族三月三的传统意义广西壮族三月三的风俗简介三月三的节日传说有哪些三月三最早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故事相传,很久前,状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臣相。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

扁担舞是马山县壮族人民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遗产,它以灵活、婀娜多姿的舞姿和动听的音乐节奏而闻名于世。

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起源于壮族人民的生活和劳动,它最早是作为农民们在田间劳动时的娱乐活动而产生的。

舞蹈中使用的扁担是农民劳动的工具之一,因此扁担舞具备了浓厚的劳动和生活氛围,给人以勤劳、朴实的感觉。

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以灵活的舞姿和高强度的舞蹈动作为特点,舞者们手执扁担,围绕中心舞台旋转起舞,舞姿婀娜多姿,腰肢摆动,手臂飞扬,既强调了肢体的柔韧性,又展示了壮族人民的韧劲和勇敢精神。

舞蹈的整体风格独特,舞者们的舞姿流畅而动感十足,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一些问题。

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和了解较少,他们更多地追求新潮和时尚,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

现代生活的压力和节奏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下降,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都比较肤浅。

缺乏专业的机构和人才对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进行传承和保护。

为了保护和传承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强对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形式的演出和展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种舞蹈形式的独特之处。

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将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推向更广泛的群众。

建立专门机构和团队,负责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这些机构和团队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考核评选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接班人。

也可以与学校和社区等单位开展合作,将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纳入到课程和文化活动中。

加强对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研究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文献资料和档案,为后人的研究和学习提供参考。

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是一种独特而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壮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打扁担 过新年

打扁担 过新年

打扁担过新年(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打扁担过新年打扁担过新年“正月舂堂闭咕隆,2022年四处禾黍丰。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位于中国南部,是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的地区。

作为壮族传统舞蹈的一种,扁担舞在马山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通过对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扁担舞的起源与特点扁担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起源于广西地区的壮族民间。

它以扁担为道具,通过舞者的灵活动作和独特舞步展现出壮族人民的勤劳和朴实,是壮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扁担舞通常是由男子表演,他们手持长约2米的扁担,上面装饰着五彩鲜艳的花,随着音乐的节奏,扁担舞者舞动扁担,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舞蹈韵味。

扁担舞以其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和优美的舞姿而闻名,被誉为壮族舞蹈艺术中的“明珠”。

扁担舞动作要求舞者身手敏捷,力道均匀,舞姿端庄,需要舞者具备优秀的舞蹈基本功和较强的身体素质。

扁担舞还要求舞者在表演中能够表现出壮族人民的朴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扁担舞成为了壮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马山县乃至整个广西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扁担舞传承的困境与挑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变迁,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

随着城乡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农村,前往城市谋求发展,导致扁担舞传承人口的减少。

现代化的娱乐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民间舞蹈,使得扁担舞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下降和文化遗产的边缘化。

一些外来文化的冲击也对扁担舞的传承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一些流行文化和商业活动的介入,使得扁担舞的地位和影响力受到了挑战,甚至有可能被取代。

与此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机制,也导致了扁担舞传统技艺和表演形式的逐渐流失。

三、加强扁担舞传承与保护的措施为了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扁担舞这一重要的壮族文化遗产,马山县和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对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应当加强对扁担舞的调研和收集工作,深入了解扁担舞的历史渊源和表演特点,挖掘和整理扁担舞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做好扁担舞的档案建设与积累。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是壮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

扁担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文化传统的一种体现。

在当地,扁担舞几乎是每个节日活动和聚会的必备项目,是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它的传承和保护,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扁担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扁担舞的表演者通常是一群男子,他们手持扁担,在扁担的两端挂上彩旗,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节奏,舞动着身体,以独特的动作和步伐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扁担舞的舞蹈动作轻盈灵动,身姿舒展,富有高昂的朝气和豪迈的气势,深受人们喜爱。

扁担舞既表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又传承了壮族文化的精髓和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和侵蚀,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受到城市化、工业化等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年轻一代对传统舞蹈的兴趣和热爱逐渐减弱,愿意学习和传承扁担舞的人越来越少。

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和商业化运作也对扁担舞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舞蹈的纯粹性和原汁原味逐渐受到了一些商业化活动的侵蚀,使得扁担舞的表演形式和舞蹈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丧失了原有的民间特色和文化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其传承和保护的工作。

应该加强对扁担舞的研究和挖掘,深入了解扁担舞的历史渊源、舞蹈特点和文化内涵,为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学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应该加强对扁担舞的传统教育和培训,组织专家学者和资深舞者对扁担舞进行系统的传授和培训,培养一批扁担舞的传承人,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和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还要在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进行扁担舞的宣传推广和普及教育,唤起人们对扁担舞的热爱和热情,增强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共同传承和保护扁担舞的合力。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是壮族文化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舞蹈,它以独特的舞姿、优美的音乐和丰富的表现形式而闻名。

作为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扁担舞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内涵,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热情和豪放个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融,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为了加强对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需要继续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加强相关的保护措施,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扁担舞的起源与发展扁担舞是壮族民间舞蹈的一种,起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

扁担舞有多种形式和表现,其中最为普遍的是男女对舞形式。

男子手持扁担,女子手捻手帕,随着优美的音乐节奏,两人合作舞蹈,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寄托。

扁担舞的舞姿优美,动作灵活多变,充分展示了壮族人民的劳动场景和民俗风情,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自古以来,扁担舞在壮族社会中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壮族人民庆祝丰收的重要方式,也是传承壮族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扁担舞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和生活,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信仰和生活习俗,始终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二、扁担舞传承与保护的现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融,壮族扁担舞传承与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扁担舞的传承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和场所。

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壮族青年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程度不足,导致了扁担舞传承的不顺畅。

扁担舞传承与保护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

现代流行文化的冲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因素,使得壮族扁担舞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

目前,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亟待加强。

一方面,在传承方面,需要加强对壮族青年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对于扁担舞的认同感和了解程度,使他们积极参与扁担舞的学习和传承。

在保护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保护好扁担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是壮族的聚居地之一,壮族扁担舞作为马山县的民间舞蹈之一,一直以来都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使命。

壮族扁担舞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壮族人民向往幸福生活和祈求丰收的表达方式。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程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壮族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围绕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壮族扁担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现实的困难。

随着现代都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家乡,扁担舞传承者的年龄日益增长,新一代壮族年轻人对扁担舞的兴趣和传承意愿减弱,造成了扁担舞传承人才的匮乏。

传统文化市场不景气,扁担舞的表演和演出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这也给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壮族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以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年轻一代的文化认同和兴趣,使得壮族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对扁担舞传承人的培训和激励。

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培训班和比赛活动,激发年轻人对扁担舞的兴趣和热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扁担舞的传承中来。

加大对扁担舞表演和演出的支持力度,增加扁担舞的知名度和受欢迎程度,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支持者。

进一步推动扁担舞的传承和保护。

加强对壮族扁担舞的文化宣传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扁担舞在壮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提升壮族扁担舞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也应该加大对壮族扁担舞的保护和扶持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扁担舞的传承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等工具将扁担舞的表演和传承活动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扁担舞的传承和发展。

壮族传统打扁担运动的探析

壮族传统打扁担运动的探析

壮族传统打扁担运动的探析1扁担舞的起源发展和特点1.1打扁担的起源打扁担又叫打榔,壮语叫“特郎”,他是壮族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体育运动,起源时期一般为女性活动项目,后来经长期的发展和创新渐渐形成男女皆宜的一种运动,它也是一种群众性、自发性的体育运动形式。

壮族打扁担的运动主要是为了庆贺在丰收季节的愉悦心情,体现壮族人民的民风淳朴。

1.2打扁担的特点打扁担所使用的道具便是其字面意思扁担,外加长板凳。

这两个道具是壮族人家中最常见的工具,在打扁担时所穿的衣服也是壮族的节日服装。

打扁担的曲谱是经过一代代口头相传,亲身体会而传承,打扁担主要形式就是使用扁担进行相互撞击,从而形成节奏。

在壮族人民的生活中,从小就耳濡目染打扁担,使之对本民族传统体育形式打扁担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打扁担人数多为偶数,当人数更多的时候还可以加入其它的打击乐器,使整个打扁担更加充满丰富的表达形式。

在壮族,打扁担不单单是一种体育运动形式,还有很多的寓意。

比如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壮族人民会穿上民族服装,盛装结彩的跳扁担舞,其寓意在于告敬神灵,保佑一方水土,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打扁担还寓意着喜事和庆典,每当有婚宴或者大型的公益性的庆典,众人都会集结在一起打扁担,在他们心中,这便是祝福,这便是吉祥。

2打扁担的动作形式打扁担所使用的扁担一般长度在一米五,长板凳一般在两米五,长板凳宽度四十厘米,高度五十厘米,在打扁担时,一般是打扁担人站立在长板凳一侧,握住扁担,根据节奏击打长板凳。

打扁担一般分为四段,第一段为耙田插秧;第二段为戽水耘田;第三段为收割打场;第四段为舂米尝新。

这四段的动作节奏是后来经由艺人发展而来,体现了壮族人民对于打扁担的热爱,也体现出壮族人民的勤劳。

在这四段节奏里,壮族传统体育运动经由艺人创新发展使得扁担舞的节奏更加专业,更加细化,更能表达壮族人民在丰收季节的喜悦心情,体现壮族人民的朴实。

在壮族人民创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艺术表达形式,包括在打扁担过程中加入鼓等击打乐器,其中以竹筒最为特殊,壮族人民在将竹筒加入扁舞的时候在竹筒内部加入了铜钱,当表演者进行击打表演时,伴随着扁担和竹筒撞击而来的声音还有金属铜钱与竹筒的撞击节奏,在此过程中,不仅增加了扁担和竹筒撞击的音量,还使得声音更加悦耳动听,更能将壮族人民的愉悦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体现出大丰收的欢喜,与此同时更能看出来壮族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壮族主要的舞蹈形式

壮族主要的舞蹈形式

壮族主要的舞蹈形式壮族主要的舞蹈形式壮族主要的舞蹈形式属自然崇拜遗存的有“蟆拐舞”“铜鼓舞”“擂鼓舞”“闹锣”等,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壮族主要的舞蹈形式,欢迎阅读参考!扁担舞:也叫“打虏列”“谷榔”。

流传于广西马山、都安等村寨。

谷榔一词壮语意为舂米用的木臼。

过去壮族用粗原木掏空成舂,用木杵舂米。

此舞源于舂米劳动,最初的形式是围着木臼表演,后来发展为用竹扁担敲打板凳。

可以说,唯有壮族“扁担舞”是摆脱了舂碓的局限,比原有形式更加活泼、自如,音响节奏更加多样、动听的道具舞蹈。

此舞不但能表现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而且依然保留用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的古朴风韵。

“扁担舞”尤为中年妇女所喜爱,表演时人数一般是四人,多则十人为一组,或同击板凳,或互相交叉击打,此起彼伏,错落有致,舞姿健美。

春节的夜晚灯火处处,人们自行组织敲击起舞,笑声阵阵,村寨沸腾,一派丰收的景象。

壮族谚语有“正月春堂闹轰轰,今年到处禾泰丰”的说法。

舂米舞:原是古骆越、西瓯人的“舂堂”,后发展为许多民族的歌舞形式。

如布依族、黎族的“舂米舞”佤族的“舂碓舞”“舂棒舞”高山族的“杵歌”等。

舂碓之舞古已有之,唐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对舂米之声描述:“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舷,皆有偏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浏亮也。

”关于舂堂一词,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解:“取禾舂于槽中,其声如僧寺之木鱼,女伴以意,运杵成韵,名曰舂堂……”由此可知,舂堂意指妇女舂米时有节律而动听的乐音。

其他地区有将舂碓舞叫作“打砻舞”“经砻舞”等。

翡翠鸟舞:流传于柳州武宣壮族居住区。

道具用竹蔑制成鸟形,外糊绿绸缝以绿绒线作羽毛。

当地人喜爱翡翠鸟毛色碧绿,啼声清脆,性情温和,视其为吉祥的象征。

春节期间,一男子扮裴翠鸟,另一人扮老者,率鸟沿问到各家拜年演出祝福。

表演时舞者进道具内,两手分执或勾住鸟头、眼、嘴、翅膀操纵杆,鸟头转动,眼张合,嘴作响,表现飞翔、觅食、饮水、洗澡、磕睡等亲切、动人的动态。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

谈广西马山县壮族扁担舞的传承与保护广西马山县是一个充满了繁荣的地方,被誉为“壮乡花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也是壮族群众聚居的重要区域之一。

在这里,有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文化艺术——扁担舞。

能够在如此繁荣的城市中流传下来,扁担舞背后必有不少传承者和保护者的付出。

扁担舞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扁担舞表演者,双肩扛一根木质平衡杆(又称扁担),在杆两端塞纱布花、彩球、茶壶、太极方盘等道具,扭腰摆臂、翻滚跳跃。

伴随着音乐的欢快节奏,舞者们能很好的表达出了壮族人民勤劳、开朗的精神风貌。

扁担舞有着极高的娱乐性、艺术性和民族性。

从表演形式上来看,扁担舞的各项动作都很精细、协调、灵活,加上道具的使用,避免了单调枯燥的表演。

扁担舞所承载的壮族文化意义也是深远的,它不仅展现了壮族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智慧,更传承了壮族人民的勤劳、朴实、敬业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如何保护和传承扁担舞文化呢?以传承为例,要想使扁担舞这一民间艺术得到持续的发展和保护,必须在传承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努力。

第一,要加强传承教育。

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扁担舞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了解这一艺术,通过集体学习和传播推广,将虚拟的民族文化意识化为实践行动,强化文化传承的计划和措施,逐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

第二,加强扁担舞队伍的培训。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表演经验的舞者队伍,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舞者的技艺和形象水平,增强舞蹈的艺术魅力,更好地传承和展示扁担舞文化。

第三,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扁担舞、其历史文化、文化内涵以及民族精神等进行信息化处理,互联网和影像传媒等,将扁担舞文化推广到更远更广的范围内,实现现代化传播,提高扁担舞文化的传承效果和理论研究价值。

总之,扁担舞是壮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遗产的珍品。

保护和传承其文化意义,就是保护和传承壮族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合理处理扁担舞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关系问题,以便将这一精神财富永久地留在广西马山县境内,继承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壮族习俗壮族“打扁担”究竟是怎么回事
>打榔古称“打舂堂”,打扁担源于“打榔”。

唐人刘恂的《岭表录异》云:“广南有舂堂,以浑木刳成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粮稻,敲磕槽舷,皆有偏拍。

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虽思妇之巧弄秋砧,不能比浏亮也”。

民国《隆山县志》中记载:“打舂堂之习,相传已久,今犹未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为自由娱乐期间,妇女三五成群,作打舂堂之乐,其意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安康,盛世大平”。

故有谚云:“正月舂堂声轰轰,今年到处禾忝丰”。

但浑木大,近颇难得,舂堂之鲜矣,妇女每用木板,两端垫以长凳,两旁排列妇女二、三。

手执扁担上下对击,或和以锣鼓,节拍轰冬,高下疾徐,自成声调。

这两本书,记载了打舂堂是由木槽,木杵、相敲打后人称“打榔”。

再由打榔演变至木板、长凳、扁担、故成为现在的打扁担。

打扁担主要反映壮族人民从种到收的主要劳动过程。

打时,每人手执一根扁担,模拟劳动动作,上下左右,站立下蹲,转身跳跃,原地先进等互相敲击,有时还有长竹筒和锣鼓伴敲,有时配合叫喊“咳咳”呼声,场面紧凑,气氛热烈,得到强身健体的娱乐作用。

马山壮族打扁担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获一等奖,曾进京向十二大代表汇报表演。

日本国家博物馆收藏打扁担道具服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