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技术在五里湾一区的应用效果评价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途径
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优化途径发布时间:2021-09-14T06:33:53.9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叶才芳1 侯冰2 代素芳3 [导读] 摘要:油田资源在开采期间,在前期进行开采过程中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油田的深度越来越大,开采难度也会增加,为了更好对油气进行开采,还要不断对其后期开采过程进行优化,将其技术提高。
1,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王东采油作业区陕西延安 717409;3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西峰采油一区甘肃庆阳 745110摘要:油田资源在开采期间,在前期进行开采过程中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油田的深度越来越大,开采难度也会增加,为了更好对油气进行开采,还要不断对其后期开采过程进行优化,将其技术提高。
基于此,本文专门针对油田开采后期的采油工程技术进行优化,同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油田开发;后期;采油工程;技术 1 石油资源开发中后期存在的特点油田在开采后,由于开采的深度越来越大,其含油量也会随之降低,含水量增加,这种情况会对油井日产油量造成一定威胁,使其越来越低,一般状况下油水井生产效率都需要通过压力处理工作,并且对其套损井修复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使油水通过其生产中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现阶段为了更好将油井的含水速度提高,可以运用更先进且稳定的油控水技术。
这样不仅可以将采油的效率提高,同时还能对油井的含水量大小进行合理把控,使油井含水量可以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这样在油井进行开发等过程当中,还可以实现开发的要求。
由于当今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使用,使注水井可以获得非常好的水驱效果,主要是由于吸水剖面进行了有效调整。
现阶段对油田资源进行开采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主要都是以机械采油井的方法进行操作,然而在实际进行工作期间,其工作时间长短以及维护周期相对而言比较长。
有可能会出现水淹问题,因此油水井维护方面,不断对其进行把控,使其成本能够得到减少,进一步推动油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优化。
真实的长庆油田(转内部人士感受)
真实的长庆油田(转内部人士感受)——申请精华
在长庆油田某采油厂呆了4年,对长庆油田情况非常了解。
以下是我对长庆油田的真实感受
一、长庆油田的欺骗性
长庆油田在招生时是充满欺骗性的,很多到学校招生的人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学生(不是人事部门),他们为了自己的业绩(招到优秀人才),故意将长庆油田吹得天花乱缀,说长庆油田西安、银川基地,建设如何如何等等,其实大多数毕业生没有多少能留在基地,基本上都是在基层的作业区。
2、休息:在长庆油田的各单位工作都很累,很难有休息,我刚参加工作的前4个月,没有休息一天,双休日包括十一长假都在工作。在长庆油田的基层,普通的男性员工一个月能休息3天是很不错的,有的时候半年都休息不了。女员工通常倒小班,能好一些。
3、离婚率: 长庆油田一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离婚率高,我们作业区在2000年左右搬来两对员工,门对门的住着,结果到2003年的时候,两户人间的男女主人翁全部换了位,南边的男和北边的女住在了一起,北边的男的和南边的女的在一起过上了日子。长庆油田的男员工很多在男女生活上不太检点(当然,很多科级干部这方面也不太好,甚至起到了带头的作用),喜欢逛K厅(俗称窑子),因为工作压力太大,他们没处发泄,只能自寻其乐。
3、成才:长庆油田很能培养人才,在长庆油田工作几年,不管以后出去在什么地方,都是把好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质的提高。
四、总评:
综上所说,我个人认为长庆油田有很多不足,也有很多优点,在长庆很苦,很累,但是很能锻炼人,塑造人。而且,我认为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工作苦点无所谓,重要的是企业重视,敢给我们压担子,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长庆油田的乐
1、工作待遇:长庆油田的员工待遇在全国各大油田上可能算不上太高,但还是不错,最好的采气一厂,一名大学生一年能和5-6万,最差的采油二厂,采油一厂,采油三厂一年也能有3-4万;而且长庆油田的福利不错,在燕鸽湖基地、庆阳基地都能享受住房福利,不需要交物业费、暖气费,在电费,气费上也能享受优惠,在那些基地,一年基本上不需要花什么钱。
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EOR)成为一种在一、二次采油之后有效提高采油率的重要技术,而表面活性剂在三次采油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其中表面活性剂驱和三元复合驱(ASP,即碱-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则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三次采油技术。
本文主要介绍和概述了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性能、应用特点及其发展前景。
内容:0 前言石油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
由于常规的一、二次采油(POR和SOR)总采油率不是很高,一般仅能达到20%~40%,最高达到50%,还有 50%~80%的原油未能采出。
因此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提高采油率已成为石油开采研究的重大课题,三次采油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提高采油率的方法。
目前,三次采油研究以表面活性剂和微生物采油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表面活性驱则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其中所用驱油液的主要添加剂是表面活性剂,本文讨论表面活性驱所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应用特点和进展。
1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由于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绝大部分是阴离子磺酸盐及羧酸盐,其提高采油率效果最为显著,因此这里主要讨论在三次采油中重要的阴离子磺酸盐及羧酸盐的合成与制备。
对于磺酸盐制备的磺化反应所用的磺化剂,常用的有浓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和氯磺酸。
对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综合比较来看,以三氧化硫磺化工艺最优,其通用性、安全性、适用性都比较好,成本也较低。
因此在磺酸盐合成工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1石油磺酸盐的制备石油磺酸盐是以富芳烃原油或馏分磺化得到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芳烃化合物的单磺酸盐,其中有一个芳环与一个或几个五元环稠合在一起,也有二个芳环与一个或几个五元环稠合在一起,其余的则为脂肪烃和脂环烃的磺化物或氧化物。
目前主要采用磺化法,分别有三种制备方法:白油生产副产物法、原油磺化法和两步磺化法。
(1)白油生产副产物法。
在提炼白油的生产中利用磺化工艺,除掉原料油中的芳烃及其它活性组分,得到的主要产物是白油和磺酸油,在水相中则主要是石油磺酸盐。
三次采油完整
三次采油方法、应用条件及文件综述石油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它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开采难度会逐步加大,因此提高石油采收率不仅是石油工业界,而且是整个工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
三次采油技术是中国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它的推广应用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稳定老油田原油产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三次采油的简介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油田开发主要是依靠油层原始能量进行自喷开采,一般采收率仅为5%一10%,我们称之为一次采油(POR)。
这是油田开发早期较低的技术水平,一次采油使90%左右的探明石油储量被留在地下。
随着渗流理论的发展,达西定律被应用于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表明油井产量与压力梯度成正比关系。
这使人们认识到一次采油造成原油采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油层能量衰竭,从而提出了以人工注水(气)的方法,来增补油层能量,保持油层压力开发油田的二次采油方法(SOR)。
这是当今世界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使油田采收率提高到30%~40%,是一次油田开发技术上的飞跃,但二次采油后仍有60%一70%剩余残留在地下采不出来¨I2 J。
国内外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逐步认识到制约二次原油采收率提高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新的三次采油方法(EOR)。
三次采油指油藏经过一次采油(依靠油层原始能量)、二次采油(通过注水补充能量)后,采取物理一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和改变气一液、液一液、液一固相问界面作用,扩大注入水的波及范围以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2.三次采油的分类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分为化学法、混相法、热力法和微生物法等。
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化学法又可以进一步分为碱(Alkaline)驱、聚合物(Polymer)驱、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驱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碱一聚合物复合驱(AP驱)、碱一表面活性剂一聚合物复合驱(ASP驱)或表面活性剂一碱一聚合物复合驱(SAP驱)。
三次采油
2.2
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
8% TEXE 41%
热采 气驱 化学驱
51%
2006年美国油气杂志统计: 全球三次采油产量为293万桶,占油气总量的3% 主体工艺是热采和气驱
TEXT
TEXT 化学驱占8%的分额,主要贡献来自中国
3
中国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方向
化学驱向复合驱、高温高盐油藏方向发展,同时加快聚 合物驱后化学驱技术攻关 TEXE 攻关和配套蒸汽驱技术。理论研究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 泄油技术 积极开展CO2及N2混相/非混相驱技术攻关和先导试验
4
4 复合驱就是利用廉价的碱与原油中的活性物质反应,形成 天然表面活性剂,并使之与加入的少量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既可以提高驱油效率,又可扩大波及体 积。因此,它能比聚合物驱更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又比活 性驱降低成本,是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高效驱油技术。
2.1.2
气驱
20世纪70年代,注烃类气驱主要在加拿大获成功应用,到80年代, CO2混相驱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三次采油方法。氮气或烟道气技术应用 较少。
2
2活性水驱是在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配制而成,表面活性剂具 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同时,活性水能够改善孔隙、 喉道的润湿能力,具有较好的洗油能力,因此可应用活性水 作为驱油的工作剂。
3
3 碱性水驱是在水中加入强碱(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配制而成的 。氢氧化钠与原油中的有机酸(例如环烷酸、沥青酸)作用,便 可以就地生成表面活性剂。由此可见,碱性水驱实质上是一种 在油层内合成活性剂的驱油方法。
2.1
三次采油技术的方法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三次采油的四大技术系列
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 面活性剂驱、碱驱及其复 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 泡沫驱等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
化学驱三次采油技术一、化学驱油机理化学驱在油田进入现场应用的主要是: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A.S.P)。
聚合物驱主要是通过增加驱替液粘度、降低油层水相渗透率来降低流度比、调整吸水剖面,达到提高驱替相波及体积的目的。
聚合物溶液粘度越高,其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一般聚合物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6%~ 13%。
三元复合驱既可提高注入剂波及体积,又可增加驱油效率。
另外,三类化学剂复配在一起,既能够发挥单一驱油剂的优势,又能够产生协同加合效应,从而获得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三元复合驱一般比水驱提高采收率幅度13%~ 20%。
二、化学驱研究程序及技术系列化学驱油技术是一项比较大的系统工程,比注水开发要复杂的多,投入费用高,风险大,中间某个系统或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工作的失败。
为了使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并达到增加采收率的预期目标,需要将化学驱油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胜利油田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由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两大部分组成。
聚合物试验研究主要集中在:(1)聚合物溶液性质如基本物性参数、流变性、稳定性等;(2)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性质如吸附、分子量与地层配伍性、流变性、阻力系数、不可及孔隙体积等;(3)驱油试验及试验方案,确定用量、非均质影响等。
在三元复合驱油中要重点研究油水界面性质、不同化学剂间的配伍性如互相作用及其协同效应。
同时由于不同化学剂组合在一起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研究注入方式时已不再是简单的流度控制问题,它需要根据油藏实际情况和形成乳化液的状况来合理地确定注入方式。
特别是由于复合驱油机理复杂。
影响因素已不再仅仅是油或注入流体粘度问题,故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段和影响因素比聚合物驱油要复杂得多。
通过攻关研究,目前该技术已基本成熟配套,形成从室内筛选、性能评价、油藏工程方案优化设计、数值模拟跟踪模拟到现场实施跟踪调整和评价的一整套技术系列。
1、建立完善了室内试验研究配套技术完善了聚合物评价技术。
三次采油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随着采油过程的深入,开采难度逐渐增大, 需要采用更高级的技术和设备,导致技术成 本不断攀升。
注入剂损害地层
环保问题
在注入过程中,部分注入剂可能会损害地层 ,影响采油效果。
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 成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采取有效的环保措 施。
解决方案一:提高注入剖面
1 2 3
采用多段塞注入剖面调整技术
方法来降低成本。
05
三次采油技术的前景展望
提高采收率的前景展望
01
技术发展
02
矿场实践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如化学驱、热力驱、微生物驱等技 术的进步,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 率。
已经在一些油田中成功应用了三次采 油技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为 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实践基础。
03
其他三次采油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
化学驱油技术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化学剂,改变原油的化学 性质,降低其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向油层中注入特定的微生物,分解原 油中的大分子物质,降低其粘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03
三次采油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
注入剖面不均匀
技术成本高
在三次采油过程中,由于地层条件的复杂性 ,常常会出现注入剖面不均匀的问题,导致 部分油层得不到充分的开发。
研发低成本高效率的注入剂
通过研究新的配方和制备方法,降低注入剂的成本,同时提高 其在地层中的扩散性和流动性。
引入新型采油技术
例如微生物采油、CO2驱油等,这些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等 优势,可以有效降低采油成本。
优化生产工艺
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减少维护成本, 实现采油过程的降本增效。
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五里湾第二采油作业区绩效量化考核办法总则
长庆油田采油三厂五里湾第二采油作业区绩效量化考核办法总则五里湾第二采油作业区员工薪酬管理(绩效量化)考核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考核目的为适应企业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作业区薪酬评定与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管理考核体系,确保数字化作业区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结合作业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五里湾第二采油作业区范围内的合同化、合同制员工,根据绩效量化考核结果发放生产奖。
第三条原则一、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三、员工奖金分配与作业区发展和效益提高相适应的原则四、优化劳动配置的原则第四条考核机构组长:姜学峰傅波副组长:杨海军王治国陆祥雷琛成员:机关组室长及相关考核负责人第五条考核流程1网站通报主管领导政工组人事组机关组室签字汇审总核考评会分配机关组室、生产单元、生产保障队、保安中队、车队1、机关组室考核经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上交人事组,同时以简报的形式报送作业区网站政工组通报,每月5日前统一上交。
2、人事组依据网站通报审核汇总,作为奖金考评会依据,未在作业区网站通报的考核,考评汇总不予承认。
3、通过考评会讨论通过后经主要领导审核发至各单位,并将基层单位奖金排名进行公布。
4、奖金考评会召开时间为每月10-12日,以通知具体时间为准。
第六条考核内容作业区月度绩效量化考核由机关五室根据基层上报的阶段性工作计划及上级的工作要求,以原油生产为中心,绩效量化为依据通过日常和定期检查对基层单位实施薪酬兑现,全面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与员工的综合素质,考核为分值考核和金额考核两部分。
第七条管理难度系数2为全面、公平地反映各单位在完成业绩指标过程中的实际付出和对作业区整体利益的贡献程度,依据各单位的规模、管理难易程度外部环境进行划分类别,确定相应的难度系数,以作为调节各单位实得薪酬的参数。
(一)、各单位难度系数划分表难度系类别单位数南十生产单元、南十一生产单元、柳91-39生产单元一类南二生产单元、南三生产单元、ZJ41生产单元、柳88-501.20生产单元二类车队、保安中队、生产保障队 1.10生产运行室、技术管理室、安全环保室、综合管理室、三类 1.00 经营管理室、后勤、料库办事处、短期培训(职能部门安排学习、培训、技能等级取四类 0.90 证)借调、疗养等(二)、奖金分值的确定1、生产单元、车队、保安中队、生产保障队队长、党支部书记、机关五室主任的岗位分值为考核分值的140%;基层副职、机关五室副主任的岗位分值为考核分值的130%。
三次采油
三次采油方法、应用条件及文献综述三次采油技术是一项能够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新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油田开发技术。
在过去数十年内, 美国、加拿大和委内瑞拉等石油大国都把如何提高原油采油率作为研究工作的重点。
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我国对油气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因此, 运用三次采油技术来提高原油采收率, 是减缓我国多数油田产量递减速度、维持原油稳产的战略需要。
三次采油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 与二次采油相比, 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驱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
经过近20 年的研究和实践, 中国的化学驱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
近30 个矿场的表明, 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10% , 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 ~20%。
1997 年, 中国聚合物驱增油量达303×104t , “九五"期间增油1500×104 t。
中国的油田多为陆相沉积和陆相生油, 预测二次采油的平均采收率为34. 2%, 近百亿吨储量留在地下。
这一条件为中国的三次采油提供了巨大潜力。
今后, 中国的三次采油要在驱油机理、深化对油藏的认识、降低驱油剂成本和用量、先期深度调剖、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等诸方面加强研究, 最大限度地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20 世纪40 年代以前, 油田开发主要是依靠天然能量消耗开采, 一般采收率仅5% ~10%,我们称为一次采油。
它反映了早期的油田开发技术水平较低, 使90% 左右的探明石油储量留在地下被废弃。
随着渗流理论的发展, 达西定律应用于油田开发。
人们认识到油井产量与压力梯度呈正比关系, 一次采油采收率低的主要因素是油层能量的衰竭, 从而提出了人工注水( 气) , 保持油层压力的二次采油方法, 使油采收率提高到30%~40% 。
这是至今世界上各油田的主要开发方式, 是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大飞跃。
但二次采油仍有60%~70% 的油剩留地下。
为此, 国内外石油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逐步认识到制约二次采油采收率提高的原因, 从而提出了三次采油新方法。
每年花200亿的三次采油的真相调查1
每年投入200亿的中国的三次采油技术是真的高效增产技术吗?----通过调研分析中国二元驱三元驱聚合物驱油的真相石油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地提高油田产量,解决老油田持续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石油界最代表性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为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三次采油技术,及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的二元驱、三元驱增产技术,经由20余年的发展,技术已经延伸到中石油中石化很多的油田,每年的整体投入已经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催生了中石油中石化一群高科技的人才队伍和研究院研究所,催生了众多的国际级国家级重大发明成果,催生了众多的知识产权成果,并由于该项目的重大贡献,解决了老油田采收率低,自然递减快的问题,因此也催生了众多的领导和高级知识专家,并且一些专家已经成为院士,获得名利双收,同时也催生了很多的服务企业获得发展,包括聚丙烯酰胺以及活性剂驱油剂的发展,考虑这么大的市场空间,一些企业因此获得很好的成长并且上市,这是一个美妙的产业状况,多赢的状况。
三次采油高新技术,老油田的迫切需求,这是一个如此高水平的增产技术,为了将这样好的技术发扬光大,因此在中石油大庆油田,中石化胜利油田,以及中海油都在大力实施聚合物驱系统项目(三元驱和二元驱),这些项目都成为这些大油田的一把手工程,并且藉此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研究机构和实施队伍,可见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程度,以及这项技术对油田的重要程度。
由于它的贡献大,在大庆油田,在胜利油田,每年投入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其它任何科技项目的发展投入。
基于这样的技术地位,它已经成为全国多所石油大学、技术人员,以及全世界石油人员需要认真研究和学习的科技。
为了充分的学习好该技术,我们向各个油田中进行了调研,并先后提炼了近20年来(三元驱二元驱-聚合物驱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油田官方自己形成的成绩经验总结,其中含有技术书籍、技术论文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在认为技术成熟后并开始更大范围推动的2010-2014年的相关增产实效数据(投入产出比分析),室内研究成果分析,以及二元驱、三元驱等三次采油核心的理论支撑:超低界面张力、岩心动态驱油效果和理论等具体成果,将这些各油田及专家、权威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了相关的比对、分析和总结提纯。
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进展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二OO八年七月
大庆油田自开发初期就提出了开展三次采油实验研究, 1965年在萨北地区开辟了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小井距矿场试验 基地。 40多年来,三次采油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的发展,经历了探索、创新、实践、发展的曲折过程。先后开
展了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泡沫复合驱、胶束/聚合物驱、 水气交替注入、热力采油、微生物采油等多项矿场试验,通过
采 收 率 提 高 值
(%)
10
大庆 油田
0
2 5 10 20 30 50 70 100 200 300
采 收 率 提 高 值
(%)
15
10
采 50 收 率 40
(%)
油田
5
30
0
0.2
0.4
0.6
0.8
原油粘度(厘泊)
变异系数,VK
评价指标、方法逐步完善
评价方法 逐步健全
常规手段
布氏粘度计等
稳定性\传导性
660
25.3 123 12.89
640
24.4 126 14.23
559
17.9 91 9.84
4、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应用
1995年开始了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
截至2007年:
工业化区块已达: 动用面积: 动用地质储量: 总井数: 累注聚合物干粉: 累积生产原油: 累计增油: 聚合物干粉用量: 区块产油: 41个 368.35 平方公里 7.734亿吨 8238口 76.13万吨 1.008亿吨 5995.3万吨 10.26万吨 926.7万吨
年 产 油
(万吨)
一次井
基础井
大庆油田产量构成
三次采油技术
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粘度、改变原油密度、对岩石起酸化作用、压力下 降造成溶解气驱。
12
气驱
2、液化石油气驱
特点:混淆效率比较高 只需要一次接触
原理 1、低界面张力机理:混相即不存 在界面,界面张力为0,毛管数最 大,因此有很高的吸油效率。 2、降低原油粘度机理:与油混相 后可降低油的粘度,提高油的流度 ,改善驱油介质与油的流度比,有 利于提高波及系数。。
改善流度比 提高波及系数
采出井
注入井
排驱前缘不稳定, 波及系数低
排驱前缘平缓稳定, 波及系数高
5
化学驱油
适应条件
原油:稀油,密度<0.968,粘度<150mPa·S; 水质:矿化度<40000mg/L,钙镁离子含量<500mg/L, 最好不含三价的金属 离子; 油藏:温度<93℃(最好<70 ℃),深度<2740m,油田整装,油层较厚,油水井 对应关系较好,尚有增产潜力的油藏。
油水界面张力,形成乳状液和改变岩石润湿性,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 率。 使用条件
碱驱油层的原油有足够高的酸值,当原油的酸值小于0.2mg·g·l 时,油层就不宜进行碱驱,原油中的石油酸与碱的反应产物为表面活性 剂。 使用药剂
氢氧化钠、硅酸钠、碳酸钠、原硅酸钠
8
化学驱油
4、三元复合驱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指将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按照一定比例混 合后注入地层,达到提高采收率目的的一种化学驱技术。
易混相,效果好,但受CO2资源限制。
气
液化石油气驱 较易混相,效果好,但受成本资源限制。
驱 烟道气驱 不易混相,效果较好,但受地域限制。
N2驱
难以混相,油藏要求条件高,效果较好,资源丰富, 无污染,无腐蚀,易于推广。
三次采油技术在五里湾一区的应用效果评价
三次采油技术在五里湾一区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五里湾一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的鼻隆带上,为长庆靖安油田主力开发区块之一。
含油层主要为延长组长6储层,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三低”油藏。
长6油藏于1996年投入生产,目前已进入中含水开发期,面临着严峻的递减形势。
针对开发中暴露出水驱油效率下降,见水后产液(油)指数急剧下降及油田稳产难度大的特点,加强长6储层特征以及含水上升规律和治理等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三次采油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关键词】三次采油应用效果五里湾一区1 各种驱油机理简介2010年至2012年我区主要采取的是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及凝胶+表面活性剂的三次采油方式。
1.1 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可通过对水的稠化增加水的粘度,通过在孔隙表面的吸附和在孔隙介质中的捕集减小孔隙介质对水的有效渗透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1.2 凝胶驱油机理凝胶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其中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连接,搭成架子,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液体或气体充满在结构空隙中。
其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其吸收与自己亲和性很强的液体,即过油不过水,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水的波及系数。
1.3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吸附,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了洗油效率。
驱油用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大于亲油性,可使亲油的地层表面反转为亲水表面。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可稳定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的油在向前移动过程中不易重新粘附回地层表面,提高了洗油效率,而且乳化的油在高渗透层产生叠加的贾敏效应,可使水较均匀地在地层推进,提高波及系数。
3.1 注水压力变化南部实验区块注入后压力由10.0MPa上升至10.4MPa,平均压力上升0.4MPa。
在注入聚合物后压力均有所上升,在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除Y94-38,Y92-36,Y90-38井以外其余注水井压力均有所下降。
北部试验区块注入后压力由10.9MPa上升至13.3MPa,平均压力上升2.4MPa。
三次采油
混相驱
形成混相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有: ①油藏温度要高。温度高则混相压力就可以较低,
因此,深部油藏便于混相。 ②原油密度要低。原油密度低,其中的轻烃含量
就多;就可以在较低的压力下混相。 ③注入剂在石油中的易溶性。易溶于原油的物质,
如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碳等易于与石油混相;与 原油性质差别较大的物质,如甲烷、氮气等,则 需要较高的压力才能形成混相。
混相驱
2.CO2驱油技术 C02是一种容易以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
态)存在的物质,其临界温度为31℃,这在 大多数油田都能满足。CO2在原油中的溶解 能力很高,因而容易形成混相。这些就是 选择C02做注入剂的主要原因。
混相驱
注入C02有利于驱油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①使原油膨胀; ②降低原油粘度和密度; ③对岩石起酸化作用; ④降低注入液和原油的界面张力; ⑤压力下降时可以造成溶解气驱。
国内外投入应用和大力发展的化学驱方法主要 有:聚合物驱、活性水驱、碱性水驱、复合驱和 胶束溶液驱等类型。它们的应用机理、针对的问 题和实施的方法如下。
三、混相驱
1.概述 混相驱油法是利用注入剂与原油互溶混相,
从而提高驱油效率的方法。混相是指两种 液态物质均匀混溶,达到界面(相)消失的状 态。研究认为,混相可以形成真正的活塞 式驱动,从而大大提高驱替效率,混相驱 的驱油效率很高,可以接近100%。混相驱 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进行的。
四、热力采油
热力采油是一类基本的采油方法,它通过对油层 加热,促使原油粘度大幅度降低,从而使原本不 流动或流动差的原油得以采出。因此,热力采油 更多地是作为首次或二次采油的基本手段加以广 泛的应用,世界上几乎全部的高粘稠油都是通过 热力采油方法进行开采的。热力采油用做三次采 油或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加以应用倒是不多的,热 力采油作为三次采油方法,主要用在一些原油粘 度介于稀油和热采型稠油之间的低粘度的普通稠 油提高原油粘---温 曲线
五里湾—杨米涧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储层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特征
五里湾—杨米涧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储层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特征Ξ孙明月1,刘晓娟1,杨大中2,任艳子3(1.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65;21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开发事业部,新疆塔里木 841000;3.辽河油田分公司欢喜岭采油厂,辽宁盘锦 124114) 摘 要:五里湾—杨米涧地区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是在湖盆消亡时期形成的一套的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水上分流河道、水上天然堤、决口扇、沼泽等沉积微相类型。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形态控制,层间非均质性属于中等,层内非均质性较强。
关键词:五里湾—杨米涧地区;沉积微相;非均质性1 区域地址概况本次研究工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位于陕北斜坡的中西部。
构造活动微弱,底层平缓,倾角小于1°,在西倾单斜的基础上,发育一系列走向近东西向的鼻状构造。
本文在对研究去近200口探井资料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化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的分析,对该工区各期的砂体展布及沉积相带分布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图1 工区位置示意图该地区延长组沉积属三角洲平原沉积,推进快,分布广,骨架砂体呈条带状。
长2期三角洲平原沉积物主要来自北北东及北东向的河流。
区域构造背景和沉积相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盆地内部三叠系油藏主要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
长2油层组是工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开发目的层,属于三叠系的延长组,研究区内地层厚度变化不明显,平均厚度在160m 。
且多位分流河道相沉积是比较有潜力的油层组。
结合五里湾—杨米涧地区生产实际,根据标志层及沉积旋回将工区长2油层组根据岩、电特征及含油性差异进一步分为长211、长212、长213、长221、长222和长23共6个小层。
2 五里湾—杨米涧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工区长2组是在湖盆消亡时期形成的一套河控三角洲沉积,属三角洲沉积体系,研究区亚相属于三角洲平原,发育水上分流河道、水上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沼泽等沉积微相。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研究方向
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分析研究方向发布时间:2021-11-02T07:40:08.408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21期作者:韩松[导读] 采收率也得到的显著提升,为石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厂天津 300283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类型能源的进口量不断增加,比如:煤炭、天然气等,特别是石油的需求量,也每年不断增加,我国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石油进口量的最大国家。
石油产业的发展程度关乎国家的经济,采油技术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可以实现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分析石油原油开采,有着现实的意义。
在长期的技术实践中,中国的三次采油技术已经逐步完善。
按照对中国许多大型油田使用该技术的实际报道的分析,与传统的二次采油技术相比,在油田中使用三次采油技术可显著提高炼油效率。
本文就三次采油化学驱油技术发展现状展开探讨。
关键词:三次采油;化学驱油;发展引言从我国油气田的总体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陆相沉积盆地,不仅种类复杂,而且原油含蜡高、粘度高,这些特点对于油田开采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石油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大,为了提高石油的开采率,我国也在不断探索和研发新的石油开采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国的石油开采技术已经由最初的一次采油技术发展为三次采油,采收率也得到的显著提升,为石油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持。
1概述三次采油技术三次采油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石油开采过程中,经过一次和二次开采后,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施的三次开采,分析目前在发展过程中有关三次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应用技术。
主要包括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以及化学技术等等,在发展过程中,有关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往往是利用生物手段、物理手段以及化学手段等等。
对深层油藏物质在不同相之间的性能进行显著改善,以提高原油开采效率,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既可以提高油田的出油率,又可以为石油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三次采油新技术
石油资源状况及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
4.其它类型油藏
无井网的封闭断块低效井
正在研发化学复合吞吐技术 乳液聚合物在线调驱技术
有井网的小断块油田
海上油田
受平台空间的限制,开展 化学驱还需做更多的努力
汇 报 提 纲
1
石油资源状况及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
2
聚合物调驱技术
3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
4
微生物驱油技术
必要性分析 用5-10年 采收率28%提高到40% 用10-15年 采收率力争50% 采收率挑战60% 强化一个基础:
新能源时代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演化趋势
石油资源状况及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 世界石油供需平衡趋势
50
(亿吨)
需求
供给
40
30 1990 1995 1998 2005 2010 2015
供不应求
(亿吨)
世界石油缺口变化趋势
供大于求
供不应求
石油资源状况及提高采收率技术途径 全球油气资源采出程度仍比较低,提高采收率空间大
注入井
西丁3-P7
7-36
试
验
区
北一断西 喇南一区 喇南二区 葡I1-4 3.13 632 葡I1-2 1.45 323 葡I1-2 2.09 449
针对先导性矿场试验 中井距小、中心井少的问 题, 1991 年在三个区块开 展大井距、多井组聚合物 驱油工业性矿场试验
试验层位 面积(平方公 里) 地质储量(万 吨) 井 网 注采井距(米) 注入井(口)
拟优化等设计耐温抗盐基团、分子结构,研制耐温抗盐聚合物产品。
提高聚合物耐温抗盐性能的途径: 引入具有耐温抗盐功能的结构单元
合成分子中基团之间具有特殊相互作用的缔合型聚合物
井站建设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及其意义探讨祝伟华
井站建设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及其意义探讨祝伟华发布时间:2021-08-30T06:45:21.417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3期作者:祝伟华[导读] 数字化是实现油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控制用工总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撑长庆油田大发展的重要事业。
浙江领泽合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摘要:数字化是实现油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控制用工总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撑长庆油田大发展的重要事业。
随着采油三厂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应用好数字化,降低生产安全风险,提高劳动效率,实现井站无人值守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但目前正在建设和应用的数字化技术没有完全将井站日常工作取代,只是在数据采集、计量、安防和投球上采用了数字化技术。
要实现无人值守就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井站员工的工作替代,本文将结合目前数字化建设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完善井站数字化无人值守这一目标。
关键词:数字化;远程控制数字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油藏管理技术、油(气)开采工艺技术、地面工艺技术、数据整合技术、数据共享与交换技术,视频和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实现电子巡井,准确判断、精确定位,强化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
对整个油田来说,低成本实现数字化管理,为劳动组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条件,只有将“油田开发技术、数字化管理手段、扁平化组织架构”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油田大发展的同时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控制用工总量。
因此,数字化管理是支撑长庆油田大发展的重要事业。
1数字化无人值守技术研究1.1井场数字化无人值守配套技术目前井场应用到的数字化技术主要有功图自动采集、抽油机三项电参采集、启停控制、自动投球、视频监控、稳流配水等。
工作方式是通过有线或无线载荷传感器采集油井实时功图,然后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数据传至井口RTU或井口数据采集单元,井121RTU或数据采集单元将数据处理后传至井场主RTU并通过网络将数据上传至站点和各类平台服务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次采油技术在五里湾一区的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五里湾一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东部的鼻隆带上,为长庆靖安油田主力开发区块之一。
含油层主要为延长组长6储层,是典型的低渗、低压、低产“三低”油藏。
长6油藏于1996年投入生产,目前已进入中含水开发期,面临着严峻的递减形势。
针对开发中暴露出水驱油效率下降,见水后产液(油)指数急剧下降及油田稳产难度大的特点,加强长6储层特征以及含水上升规律和治理等研究,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三次采油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关键词】三次采油应用效果五里湾一区
1 各种驱油机理简介
2010年至2012年我区主要采取的是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以及凝胶+表面活性剂的三次采油方式。
1.1 聚合物驱油机理
聚合物可通过对水的稠化增加水的粘度,通过在孔隙表面的吸附和在孔隙介质中的捕集减小孔隙介质对水的有效渗透率,从而提高
原油采收率。
1.2 凝胶驱油机理
凝胶是一种特殊的分散体系,其中胶体颗粒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连接,搭成架子,形成空间网状结构,液体或气体充满在结构空隙中。
其性质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其吸收与自己亲和性很强的液体,即过油不过水,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水的波及系数。
1.3 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吸附,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了洗油效率。
驱油用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大于亲油性,可使亲油的地层表面反转为亲水表面。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可稳定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的油在向前移动过程中不易重新粘附回地层表面,提高了洗油效率,而且乳化的油在高渗透层产生叠加的贾敏效应,可使水较均匀地在地层推进,提高波及系数。
3.1 注水压力变化
南部实验区块注入后压力由10.0mpa上升至10.4mpa,平均压力上升0.4mpa。
在注入聚合物后压力均有所上升,在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除y94-38,y92-36,y90-38井以外其余注水井压力均有所下降。
北部试验区块注入后压力由10.9mpa上升至13.3mpa,平均压力上升2.4mpa。
注入凝胶井口压力均有所上升,在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除y76-34,y78-36以外其余注水井压力均有所下降。
实验表明凝胶有效的封堵了高渗透层,低渗层开始吸水,注水压力上升,注入表面活性剂后降低了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降低剩余油启动压力,降低注水井压力。
3.2 生产数据变化情况3.2.1 南部实验区块
2010-2012年在北部选取6个井组,对应油井34口,实验后较实验前含水有所下降(实验前含水57.2%,实验后含水54.2%),实验前井组含水上升率为15.5%,实验后含水上升率为4.0%,有效的抑制了含水的上升。
实验后起到了增油降水的目的(,累计增油1300t,降水3000方。
目前该区块产能下降较严重,日产油43t。
实验有效周期为13个月。
从整体上看,北部实验区块实现了降水增油的目的,主要表现在部分高含水井含水下降,部分高液量井液量下降,但有效期较短,从第一批实验井开始至目前仅为13个月。
4 结论
(1)2010年至2012年在我区共选取18个井组进行三次采油实验,注入后区块增油效果明显。
注水井压力明显上升,水井吸水厚度由措施前的8.07m上升至措施后的9.79m,水驱状况及注水剖面在纵向上得到有效的改善。
(2)三次采油中,在层间窜流严重的的油藏当中,调剖后,后续注入水绕过封堵区后仍窜流回高渗透层,使增产有效期较短。
参考文献
[1] 赵福麟.油田化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08
[2] 李文华.采油工程[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