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玄宗缘何能见到真仙人

合集下载

青城山灵异事件真实案例

青城山灵异事件真实案例

青城山灵异事件真实案例古人认为青城山位于阴阳交界,故而山上鬼怪甚多,从而被称为“鬼山”。

其实古人会认为青城山鬼怪众多与青城山的环境有着很大关系。

青城山绿树成荫,环境十分幽静,而这样的环境让进入山中的人倍感阴森。

相信鬼神之说的古人在这种环境中难免会产生诸多联想,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青城山存有鬼怪的传闻。

相传,早在远古时期青城山便已存在且与修道成仙一事渊源颇深。

在此修道的宁封子曾教授黄帝“龙跻之术”,此法术能够操控风云。

习得此法术的黄帝为表示感激,特地在青城山设坛建观并将宁封子尊为“五岳丈人”,青城山也跟着被称为“丈人山”。

因为这个传说,青城山被古人视为五大仙山之一,是修道之人所认定的修道圣地之一。

道教的创始人的张道陵就是在青城山修道成仙的。

东汉时期的张道陵虽为名人之后却无心朝堂,一心只想修道成仙。

在云游过程中,张道陵发现一座环境十分清幽的山,于是便决定在此修炼。

在此修炼三年之后张道陵成功炼出仙丹,仙丹炼成之际此山还出现了龙虎,于是这座山自此得名“龙虎山”。

待修炼至六十岁时张道陵转而来到鹤鸣山,在此修炼过程中张道陵得太上老君传授诸多经书与法器。

得此馈赠之后张道陵更是将斩妖除魔视为己任,于是第二年他来到被称为“鬼山”的青城山,将山上的鬼怪全数扫除。

当地百姓为此十分感激张道陵,于是张道陵就在此定居了下来。

不久之后他在此创立道教,广收信徒,最后于123岁高龄羽化成仙。

因为道教起源于青城山,故而此地被视为道教名山之首。

天宝十三年重阳日,唐玄宗在沙苑打猎,见云间有只孤鹤,就用张弓搭箭射中了它。

这只鹤带箭慢慢落下来,离地还有一丈多高时,突然拍翅冲天而去,飞走了,消失在西南方向。

那时成都有一座明月观,观里松柏凌云、殿宇宏丽。

每当桂子飘香,青城道士佐聊就要来观中,一住就是三五天,十多天,他在观中很受道士们的尊敬。

这年重阳,徐佐聊又来到观中,神色沮丧,面容苍白。

道士们关切地问他,他说:“我经过山丘时,受了箭伤,现在已经好了。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爱故事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爱故事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爱故事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爱故事导语:杨玉环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情爱故事。

某年的五月五日唐玄宗在兴庆池避暑,与杨贵妃白昼睡在水殿中。

宫嫔都凭栏倚槛,争着看雌雄二只鸳鸯在水中游戏。

唐玄宗正拥抱贵妃在绡帐内睡觉,他睁开睡眼对众宫嫔说:“你们爱水中的鸳鸯,怎么比得上我被底的鸳鸳。

”秋天的八月,太液池上有数千叶白莲花盛开,唐玄宗与贵戚在一边饮宴观赏。

左右都叹羡不已。

唐玄宗指着杨贵妃对左右说:“怎么比得上我的解语花?”到了冬至日下大雪,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

中午纷纷扬扬的大雪停了,因天气寒冷所结的冰溜都形成条状。

杨贵妃命侍儿敲下两条冰溜看着玩。

唐玄宗晚朝视政回来问贵妃说:“你玩的是什么东西?”妃子笑而答曰:“所玩的是冰筷子。

”唐玄宗对左右侍从说:“妃子天性聪慧,这个比喻得好。

”杨贵妃能够得到唐玄宗的宠爱绝不仅仅是容貌长得美丽,关键是有效地揣摩了唐玄宗的心理,而这也是后宫许多姿色艳丽的女子做不到的地方。

一天唐玄宗与亲王下棋,并令贺怀智独奏琵琶,杨贵妃站在棋局前观看。

唐玄宗眼看就要输棋了,杨贵妃将怀里的猫扔在棋盘上,扰乱了棋局以乱其输赢,唐玄宗因此十分高兴。

华清宫中除了供奉专门的温泉用以供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以外,还有温泉十六处供其它嫔妃沐浴。

唐玄宗与杨贵妃沐浴的那个浴池铺着文瑶密石,池中央有玉莲温泉涌出来。

杨贵妃用锦绣缝成鸳鸯浮在水中。

唐玄宗与杨贵妃驾着小舟戏玩于其间。

宫中沐浴完毕以后退水顺金沟流出宫外,其中漂浮的珠缨宝络流出街渠,守候在那里的贫民每天都有所收获。

玄宗在八月十五日夜与杨贵妃临大液池,凭栏望月而不尽意,玄宗敕令左右说:“在池的西岸另筑一座百尺高台,朕与妃子来年再来望月。

”后来经过安禄山反叛,这座百尺高台也不再建造了,只剩下基址而已。

唐玄宗爱好音乐,杨贵妃恰恰对音律十分在行。

对此曾有这样两个玄乎的故事。

其一是唐玄宗曾梦见十位仙子驾着云从天上下来,她们手中各执乐器悬空而奏。

《神仙传》中的诸仙(17)

《神仙传》中的诸仙(17)

1、申泰芝字符之,唐代洛阳人,母亲杨氏梦见吞芝而怀孕,所以给他取名叫芝。

他和唐玄宗是同一天生日,曾遍游各地名胜,后来到邵陵畲湖山修炼。

唐玄宗有一次梦见湖南有白云居士,他根据梦中情景找到畲湖山,于是就传召申泰芝入京。

玄宗一见泰芝,立刻认出他就是梦中的白云居士,不禁龙心大悦。

就赐给了他一个“大国师”的号。

并让他住在玄真观里。

同时住在那里的还有当时的几个高士,如张果、邢和璞、罗公远、叶法善、尹愔、何思远、史崇秘等。

他们常和玄宗一起出游。

申泰芝擅长清谈,玄宗每次和他聊天,总要聊一好几个时辰,杨贵妃和张云容由于陪侍玄宗,因此也常招待申泰芝茶药,张云容趁机向他乞求长生药,申泰芝回答她说:“我并不是不舍得给你,而是你在世上的时间已经不久了。

”张云容还恳求不已,申泰芝怜悯她的恭敬勤恳,就送给她一粒绛雪丹,并对她说:“你吃下去后,尸体必定不会腐化,记住,下葬时要用大的棺材,宽广的墓穴,嘴里要含着珠玉,才能使你的魂魄不致飘荡不归,这样百年之后,遇到活人的气息,你就可以复活了。

这是太阴炼形的道术,如果成功,你将修成地行仙,再过一百年,就可以变成天仙了。

”不久之后,张云容在兰昌宫病倒,她恳求唐玄宗照申泰 芝的方法将她安葬,皇帝答应了她。

到唐完宗元和末年,整整一百年过去了,张云容果然遇到薛昭而得以复活。

申泰芝回到山上之后,没多久就升天做仙去了,宋朝的时候,他被封为妙寂灵修真人。

(附:张云容后来死在今宜阳县三乡镇的连昌宫。

到了唐宪宗元和末年,平陆县县尉薛昭因为私自放了一个为母复仇而杀人的犯人,被流放到外地。

他启程时,有个老朋友要陪他走。

行至连昌宫附近时,这个朋友让薛昭逃走,并给他一粒仙丹,说服后可以不生病,也不用吃东西,还告诉他逃跑时遇到树林可以进去躲藏,不仅可躲过灾难,还能得到美满姻缘,按照朋友的指点,薛昭在逃亡路上,躲进了当时已经荒废的连昌宫,藏在一座殿堂里。

到了晚上,月明风清,有三个美丽的姑娘进来摆酒谈天。

薛昭隔窗听见了她们的话,就大胆地走了出来。

李隆基和杨玉环怎么遇到的

李隆基和杨玉环怎么遇到的

李隆基和杨玉环怎么遇到的李隆基和杨玉环怎么遇到的?唐明皇为什么要抢儿子的女人?他爱杨玉环吗?下面来看看!唐明皇李隆基,其父李旦为帝,母窦氏为德妃。

李隆基在少年时代就十分聪敏,长相又俊美清秀,胸有大志,在宫里自诩为“阿瞒”。

他很受武则天的宠爱。

与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杀韦后,成为太子。

李隆基是唐朝期间,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他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在位时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

杨玉环,生于公元719年,因其出生导致母亲和父亲先后死亡,被家人贴上“克至亲”的标签,公元735年12月,十七岁的杨玉环嫁给了李隆基的儿子寿王李瑁,这位绝色佳人很受寿王喜爱,杨氏学会了音律和歌舞。

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是公媳关系,谁能想到最后居然会走到一起,还发生安史之乱这样的悲剧呢。

据史料上记载的情况来看,李隆基这个人是比较花心的,据统计他共有38位老婆,37个儿子,29个公主。

咋一看还有点吓人,虽然这对于皇帝来说并不算很多了。

他是一个喜欢美貌女子的人,宫中女子不说倾国倾城,也算是清秀。

天宝四载(公元754年),中和节(农历三月三),居住在长安城里的人全都出外踏青。

踏青者中最为活跃的可能要数那些平日里难得有机会出门逛街的妇女了。

杜甫诗所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这个盛会。

玄宗皇帝李隆基一时兴起,换了便服,带了几个贴身内侍,出了宫,外出踏青去了,就是此次出宫遇到了杨玉环,初见此女,“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李隆基看呆了,时人有诗单道其妙处云: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素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合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和李隆基一起便服的人中有一个高力士,他招来一个小太监,派他打听这个女子的背景,不出片刻,李隆基就知道这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儿媳,一时不免失望。

回宫后,他依然对其念念不忘,奸相李林甫知道此事后,就提议道:让此女出家去当道士吧!可是李隆基还有些犹豫,于是李林甫接着又说:有则天顺圣皇后为证。

仙人吃鹿肉的故事

仙人吃鹿肉的故事

仙人吃鹿肉的故事有一句俗话说的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作为其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张果老留下了不少的传说。

根据史书上的记载,他曾经受到过唐高宗、武则天以及后来的唐玄宗接见,并且三个皇帝都给了他很高的礼遇,尤其是唐玄宗,还给了他一个银青光禄大夫的职位,两人之间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

开元二十二年,这一天唐玄宗突然兴致大发,于是前往城外打猎,到达咸阳这块地方的时候,突然他发现了一头体型庞大的鹿,堵在了道路之上。

唐玄宗拔出了背上弓箭,一箭射死了这头大鹿,并且将其带回宫中,让御厨烹制。

而当时张果老就在宫中,唐玄宗自然是没有忘记这位“老神仙”,让宦官去请他一起来吃鹿肉。

张果老吃了一口以后,眉头就皱起来了,对着唐太宗说道,“陛下射杀的这头鹿已经活了八百年。

”唐玄宗自然是不信,什么鹿能活八百年呢?张果老对着唐玄宗一拜,然后缓缓的说道,“西汉元狩五年,汉武帝邀请老臣一起去上林苑打猎,有位大臣活擒了一头鹿给汉武帝,正好被老臣撞见,于是我便向汉武帝劝谏,这是一头仙鹿能活八百年,不如放了它吧,汉武帝当时崇尚方士,便将这头鹿放了。

”史书上也确实记载下了这段对话,果曰:“昔汉元狩五年秋,臣侍武帝畋于上林,其从臣有生获此鹿而献者,帝以示臣,奏曰:‘此仙鹿也,寿将千岁。

今既生获,不如活之。

会武帝尚神仙,由是纳臣之奏。

”唐太宗还是有些将信将疑,便说道,“先生怎么知道当初放生的是此鹿,要知道长安城外的鹿可是不少啊。

”张果老笑了笑,对着唐玄宗说道,“当初汉武帝在放了此鹿之前,派东方朔拿来了一个铜牌,系在了此鹿的左耳朵上,陛下一看便知。

”果然,在鹿的左耳上有一个铁牌。

唐玄宗这下子真的相信张果老是老神仙了,于是日后对其礼遇有加。

你们认为这是不是真的呢?。

玄宗梦仙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玄宗梦仙的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曾经梦见了神仙的仪仗队,千乘万骑会集在空中。

他看见有一个人穿着红色衣服,戴着金色的、高耸的帽子,从车上下来,拜见唐玄宗说:“我是来自九天的采访使,到人间来巡察探访,想要在庐山的西北面盖一所下宫,木石基址已经有了,只是需要人力罢了。

”朦朦胧胧中,唐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唐玄宗就派中使到庐山西北去看,不出所料的是,果然有宫殿的基址在那里。

又过了两宿,又有几千根大木头自动地陆陆续续地到来,不知是什么人所运来的。

而且,估计如果是普通的劳动力来运输的话,至少要几千人不分白天黑夜的干几天才能完成。

这些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木料,都是合乎殿、堂、廊、宇的不同构架所需要的,它们的长短粗细都很适用。

有人说,这些木头是以前九江王采伐的,打算建造宫殿,沉没在江州流水岸边,其实是神仙运来供使用的。

庙西的长廊,柱子架在空中,在大山涧的上面,它下面有奔流轰响的河水,深不可测,已经好多年了,从来没有危险发生。

门殿廊宇的基石,是自然变化出来的,都没有经过人工雕刻和削减的痕迹,并不是普普通通的工匠筑造的。

而且这些木头曾经有奕奕夺目的五色神光,照耀着要盖庙的地方,常常像白天一样。

所以,这些人可以通宵达旦的劳作。

更为奇怪的事,盖庙的时候,这些人挥斧做工,一点不闲着,却谁也不疲倦,十来天就把宫殿盖了起来。

完工的时候,中使梦见一个神仙对他说:"赭、垩、丹、绿各种颜料,庙北的地下就有,找一找就能找到,不必到很远的地方去采购,这样,路途遥远不说,而且浪费时日。

”于是中使一觉醒来,就派人寻找梦中仙人所说的那些颜料,挖回来使用,果然,是五颜六色,赤、橙、黄、绿、蓝、靛、紫一点也不缺。

后来人们还听说,在建昌渡口,有五百多名仙人,好像穿着道土服的人,都说要到使者庙来。

现在那图像还存在。

当初唐玄宗梦见神仙的那天,就找来了天台山的道土司马承祯,向他打听这事。

司马承祯禀报道:“现在名山大川里供奉的神,都是把他们当作一方之主来祭祠的。

八仙之一张果老

八仙之一张果老

八仙之一张果老仙翁张姓果名,[邢州广宗人也]今河北广宗张固寨村人,隐于襄阳条山,常往来邢洺间。

张果老是八仙中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两人之一,唐武则天时已逾百岁,多次被武后、唐玄宗召见,还被唐玄宗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

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仙翁山今张果老山去。

他的故事最早出现在《明皇杂录》。

张果老是隋唐之交时人,是当时有名的道士。

仙逝后“道士叶法善门人李山童主其祀焉!”著名炼丹家张果,就是民间所传“八仙”中的张果老,玄宗时人,大约生活在七世纪至八世纪中期,生平不详。

他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记述丹砂的产地、形状、性质都非常详细,其中提到用“汞一斤,硫黄三两”制成紫砂,其内容与陈少微《九还金丹妙诀》相类似。

这里汞、硫两物的重量比为100∶19。

而根据丹砂硫化汞,HgS的组成计算,汞、硫重量比是100∶16。

陈张二人把硫磺的量加多,是因为硫磺容易燃烧而遭到损失的缘故,这是很有道理的,说明当时制造丹砂确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张果内外丹兼修,但以内丹修炼为主。

他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

并且总结出九转大还丹有九要,依此而行,可以得道。

此说与司马承祯的坐忘相通。

此外他提出性命双修,被认为是宋元内丹学的先驱。

通玄先生据张果老自称,他是帝尧时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岁。

他出入常乘一匹白驴,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

唐太宗、高宗闻其名召之,皆不去。

后来,武则天又派人去请他,不得已,他跟着使臣上了路。

当走到一名叫“妒女庙”的地方时,又假装死去,直挺挺倒在路上,不一会儿,尸体也腐烂了。

使臣只好如实向武则天报告。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听人报告说张果老没有死,便派使臣裴晤去中条山请他。

裴晤见张果老齿落发白,很不起眼,有点看不起他。

张果老见状,便又来了个气绝身死,吓得裴晤赶紧焚香相求,张果老这才苏醒过来,但仍不肯进宫。

吕洞宾道教传说中的仙人

吕洞宾道教传说中的仙人

吕洞宾道教传说中的仙人吕洞宾,字玄明,是道教传说中的一位仙人。

他是道教中八仙之一,被尊奉为道家文化的象征之一。

吕洞宾的功绩传扬开来,他的形象被广大信徒所崇拜。

吕洞宾的传说源于《正统道藏》中的《吕洞宾传》。

相传吕洞宾原名吕岳,生于唐朝,他是江西省景德镇人。

吕洞宾原本是个普通的人,但他因为热爱道教修行,并且具备卓越的悟性和智慧,被五庄观的太上老君看中,授予他仙人的身份,赐名为吕洞宾。

吕洞宾以道家修行为主,他经常在群山之间修行,目的是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

在修行的过程中,他通过打磨自己的心性和修锻身体,逐渐达到了一个超凡脱俗的状态。

吕洞宾凭借他的修行功力和博大的胸怀,被后人称为“吕祖”。

他的一生过程中,以弘扬道教精神和传播道教智慧为己任,长期在百姓中开展道教的宣传教育工作。

在吕洞宾的传说中,他被形容为一位长须白发、面如皓月的仙人。

他总是身披道袍,手持仙剑,举止自若。

吕洞宾温和谦虚,对待众生从不傲慢。

他善于携带灵药,为遇到疾病、痛苦的人们治疗,救助无助者摆脱困境。

吕洞宾的慷慨仁爱让他成为了广大信徒追随的对象,也被尊奉为道家智慧和善行的象征。

吕洞宾还以他的法术神通而闻名。

据传,他能够飞天遁地,行云布雨,随心所欲地变化形态。

在一些道教的仪式中,甚至有人谱写了吕洞宾飞升仙界的画卷,以表达对他超凡脱俗的颂扬。

吕洞宾所过的吕洞宾洞成为了道教信徒们的朝拜圣地。

吕洞宾洞位于江西省鄱阳湖的北面,在那里,信徒可以聚集在一起,燃香祈祷,向吕洞宾祈求保佑。

吕洞宾的传说和形象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不仅在道教中备受崇拜,他的故事还成为了戏曲、文学以及民间传说的重要题材。

吕洞宾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多种多样,有的描绘他智勇过人,有的赞美他慈悲为怀。

这些作品在弘扬吕洞宾的传奇形象的同时,也传递了道教对于智慧和慈爱的怀念。

总而言之,吕洞宾作为道教传说中的一位仙人,以修行、智慧和仁爱而闻名。

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受到广大信徒的崇敬和追随。

古人求仙的真实故事

古人求仙的真实故事

古人求仙的真实故事
从古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对仙境充满向往。

为了追求长生不老的
秘诀,许多人前赴后继地寻找仙人。

据传,有一个名叫李隆基的皇帝非常渴望成为仙人。

一天,他听
说有一个叫做卢仝的道士,他可以上天入地,驾驭风水,掌握着长生
不老的秘诀。

于是,李隆基派人去找卢仝,让他来朝,以求得这个秘诀。

经过一番周折,卢仝终于到了皇宫。

他告诉李隆基,长生不老的
秘诀在太虚洞里,需要通过极度的修炼方可得到。

然而,这个洞穴非
常难找,因为只有在特定的时辰才能进入。

卢仝还告诉李隆基,由于
他不了解皇室的宫廷规矩,不能进入太虚洞,请皇帝让一个年轻,无
私的人去找它。

李隆基听了卢仝的话,沉思了片刻,最终选择了他的大臣张果老。

张果老凭着他的智慧和耐心,终于找到了太虚洞并成功进入。

在洞里,他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问他:「你怎么来这里的?」张果老回答:「我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法而来的。

」老人笑了笑,说道:「人类
总是想要太多,却不知道追求长生不老是徒劳无功。

长生不老不在于
物质,而在于心态。

只要心若止水,常保平常心,就能获得长生不老
的境界。


张果老闻言,恍然大悟,他离开太虚洞并回到皇宫,向李隆基讲
述了这个故事。

李隆基听了这个故事,意识到长生不老在于修养,于
是他学习了各种修炼方法,并在日后成为了依然受人尊重的长寿之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而不是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更应该关注我
们的内心,注重我们的修养,养成一种平和静心的状态,这样我们就
能够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唐朝一官员入山求道,碰到一位仙人,过了十天发现仙人被老虎吃了[一点资讯]

唐朝一官员入山求道,碰到一位仙人,过了十天发现仙人被老虎吃了[一点资讯]

唐朝一官员入山求道,碰到一位仙人,过了十天发现仙人被老虎吃了[一点资讯]武则天时期有一姓薛的尊师,家世显赫,兄弟好几个都是两千石的大官,他只当了小小的阳翟县县令。

可是数年之间,兄弟们都死光了,他也无心仕途,于是辞官回家,入山修道,把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满大街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没想到只有他以前的下属唐臣愿意跟随。

两人拄着拐杖,背着行囊,到了嵩山脚下,遇到一个从山上下来的道友,自称姓陈,告诉他们附近有一处仙境。

老薛就问怎么走,老陈说,我还有点小事要去洛阳,大概三天以后回来,回来以后给你们当向导,你们先在这儿等几天。

忽遇一人。

自山而出。

自云求道之人,姓陈。

云如近有仙境。

薛遂求问其路。

陈曰:“吾有小事诣都,约三日而回。

回当奉导。

君且於此相待。

”老薛于是和老唐就在路口等着,三天之后老陈果然如约而至。

老陈说,你们先在这儿等着,我去山里看看,如果有啥消息,就回来叫你们。

约定了五天时间,可是五天之后老陈还没出山。

老薛说,这家伙不是忽悠咱们吧。

咱们应该亲自进去看看。

薛曰:陈生岂相绐乎?吾当自往。

两人进了山谷大概三四十里,忽然看见路旁有一具死尸,已经被老虎吃掉一半,仔细一看正是老陈。

老唐跟老薛说,本来我们入山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没想到却成了老虎的口粮。

老陈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不如下山回去混吃等死。

唐子谓尊师曰:“本入山为求长生,今反为虎狼之餐。

陈山人尚如此,我独何人?不如归人世以终天年耳。

”老薛说,我听说嵩山就是神仙住的地方,怎么会有老虎吃人的现象发生。

肯定是老陈在考验我们呢。

你先回去,我还想往前走。

如果真的被老虎吃了,死而无憾。

老唐被他的意志打动,决心跟从。

晚上睡在岩石之上,白天攀着小路向上。

走了好几天,忽然看见好几百棵松树,松树下有六个道士,看上去好像在炼丹。

老薛上去请求拜师,老道说,我们在这里也没啥本事,就是靠吃药延寿。

又看见屋子里有一老和尚,就拜老和尚为师,老和尚也不理他们。

只是用手指了指自己床底下的藤蔓。

传说中的仙人和唐僧的牛魔王

传说中的仙人和唐僧的牛魔王

传说中的仙人和唐僧的牛魔王中国传说中,仙人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存在。

他们据说可以飞天遁地,驾驭神秘的法术,拥有超凡脱俗的力量。

而在这个充满仙人传说的世界里,有一个故事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唐僧与牛魔王之间的传说。

唐僧,一个虔诚的佛教僧人,他心怀慈悲,怀揣着希望能修得佛法的真谛,为人所称道。

而牛魔王,却是个令人生畏的妖魔。

他容貌凶恶,力大无穷,骁勇善战,因为一次偶然得到的机会,他竟然学会了变化之术,能够变成各种形态。

传说中,唐僧和牛魔王相遇了,并且成为了师徒。

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他们之间发生了。

这是怎样一种关系呢?我们不禁向往他们之间那平和友善的相处方式。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外貌凶恶的妖魔,却可以变得温文尔雅,为了追求修行的道路而跟着唐僧四处奔波。

这是什么力量能够改变一个人呢?唐僧的善良和慈悲,是他们之间关系的基础。

当唐僧被困在牛魔王的山洞中时,他并没有恐惧和憎恶牛魔王,而是试图以慈悲心帮助他脱离妖世的束缚。

这种善心感动了牛魔王,也改变了他对人类的看法。

在唐僧和牛魔王相处的日子里,唐僧不仅传授了佛法的真谛,还在言传身教中,让他懂得了善良和努力的重要性。

唐僧的智慧和牛魔王的力量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使他们能够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了师徒之间的相互敬重和信任。

唐僧虽然知道牛魔王曾经是个凶恶的妖魔,但他还是选择相信他,并把他变成了自己的徒弟。

因为唐僧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改变和成长的可能性。

他给了牛魔王机会去改过自新,而牛魔王也没有辜负师父的期望,他努力修行,克服自己的恶习,最终成为了佛法的忠实信徒。

这个传说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即人的品性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我们真心愿意改变,并为之奋斗,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获得内心的自由。

从牛魔王身上,我们看到了励志和人性的力量,这种力量归根结底是来自于心灵的引导和良好的环境。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个传说,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可以启发我们对于人性和善良的思考。

梦境中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唐玄宗神游天界

梦境中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唐玄宗神游天界

梦境中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唐玄宗神游天界传说中上古时期,在颛顼帝之前,天与地相通,人与天人也容易沟通。

那时,常有天神降临人间,传授世人各种技能。

古人精神专注,纯净高尚,所以沟通神明,相对比较容易。

后来,因九黎族败乱道德,人将自己与神放到同等位置,不再敬畏神明,使天地失去了原有的准则与秩序,导致人间灾祸不断。

为了归正天地秩序,颛顼帝将人与神分开,断开了人与神的直接通道。

他命孙儿“重”(人名)以双手奋力上举,托起苍天;命孙儿“黎”(人名)以双手奋力压地,把大地深深地压了下去。

从此,天地之间有了巨大的难以逾越的鸿沟,除了攀登天梯昆仑山可上天之外,其它天地之间的通道就全部阻断了。

也就是说,天神和人不能够随便上天下地了。

这就是绝地天通的来历。

虽然人与神不能直接沟通,但还是会通过其它方式,保持与神的联系,梦境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梦境,世人不仅能看到另外空间与其生命形态,还可以获得技能,或者得到神明的教诫。

本篇介绍的是大唐玄宗皇帝的二则奇梦。

颛顼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说人物,为五帝之一。

九天使者入梦唐朝开元年间,有一天唐玄宗做了一个清晰的梦,梦中涌现出壮观的仙人仪仗队,但见千乘万骑聚集在空中。

有一神明身穿红衣,头戴金冠,从车上下来,拜见唐玄宗说:“我是九天的采访使,来到人间巡察探访,想在庐山西北置办一座下宫。

木石基址已经有了,但还需要一些人力。

”玄宗梦醒后,派宦官前往庐山西北探查,果然发现一处基址。

过了两宿,几千根巨大的木头自然地“飞”来。

修建宫殿、大堂、廊宇所需的不同木材,不论长短粗细,全都备办齐全。

原来冥冥之中,神仙已将木材全都运来了。

人们挥斧做工,修建庙宇,忙得不可开交,但谁也不觉得疲惫,十多天就建好了。

工事结束后,宦官梦见一位神人吩咐他说:“赭、垩、丹、绿颜料,庙北地下就有,寻找一下就能找到,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

”宦官梦醒后,按照神人的嘱咐派人去找,果然哪一种也不缺。

当初,玄宗梦见神仙的那天,就曾召请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向他询问神明之事。

传说典故:三显真仙的来历

传说典故:三显真仙的来历

马公主得道之时,皇帝嘉其忠孝,下旨建马⽒庙⽽显赫四⽅。

此第⼀显也。

不久,皇后临盆之时,不幸难产,宫中太医束⼿⽆策,皇后母⼦⽣命垂危。

皇上⼼急如焚,只好默祷上天,祈求母⼦平安。

祷毕未及⼀刻,只听“哇”的⼀声,⽣下太⼦,母⼦安然。

祷告如此灵验,皇帝⼼想必有缘由,遂问皇后,后⽈:“当时见⼀⽩⾐仙⼥,⼿捧⼀杯⽢露,令妾饮下,⽚刻即产太⼦。

妾问仙⼦仙⼭何处,但云‘马⽒’⼆字,转眼不见。

”皇帝知是公主显圣,此第⼆显也。

⼜有⼀回,⾦銮殿起⽕,正当危急之际,忽见⼀⽩⾐仙⼥,⼿执定扇,从云头降下,连扇三下,⼤⽕即灭。

众宫⼈急忙跪拜,抬头时见仙⼦飘然⽽去,宝扇却留在地上。

宫⼈急将宝扇拾起,献与皇帝。

皇帝开扇⼀观,有诗⼀⾸:“⽗皇收义⼥,三扇报君恩。

百丈仙⼈府,何劳万乘尊。

”皇帝即知⼜是公主显圣,龙颜⼤悦,再下旨⽤七宝铜铸“圣旨”牌,敕封公主为“三显真仙”,差官把两幅⾦匾送到百丈岩,马⽒⾝后备极恩荣。

此第三显也。

《游泰山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泰山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游泰山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泰山怀着异常深厚的感情。

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四月,李白来到泰山,写下了这六首赞美泰山的组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游泰山六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游泰山六首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天宝元年四月从故御道上泰山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清晓骑白鹿,直上天门山。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扪萝欲就语,却掩青云关。

遗我鸟迹书,飘然落岩间。

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

感此三叹息,从师方未还。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

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

偶然值青童,绿发双云鬟。

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

踌躇忽不见,浩荡难追攀。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

吟诵有所得,众神卫我形。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

攀崖上日观,伏槛窥东溟。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

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朝饮王母池,瞑投天门关。

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辉,玉真连翠微。

想象鸾凤舞,飘颻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恍惚不忆归。

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译文阳春四月登泰山,平整的御道沿着屏风样的山峰直上。

皇上曾经乘坐六龙车辇翻山越岭,深壑幽谷萦回曲折。

当年碧峰上遗留的马蹄痕迹,现在早已被青苔掩盖。

峭壁悬崖,飞瀑喷流,松风水声激切哀鸣。

北望群峰奇绝,仿佛向东海倾倒。

诗词故事世上有神仙吗?诗仙李白就见过!

诗词故事世上有神仙吗?诗仙李白就见过!

诗词故事世上有神仙吗?诗仙李白就见过!/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今天我们讲一个神仙的话题。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仙呢?相信今天的我们都会认为没有。

可是历史上却有很多有关神仙的记载。

其中,大诗人李白就说自己见过神仙。

李白见到的是哪一个神仙呢?李白见过的这个神仙叫安期生。

因为他年龄很大,活了几千岁,所以人们都尊称他“安期公”。

安期公是先秦时期青岛一带的方士,因为长生不老就成了崂山上的神仙。

就是因为安期公的传说,崂山又被称为“中华第一仙山”。

相传,到秦始皇的时候,安期公已经一千多岁了。

安期公告诉秦始皇,东海中的三山上有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便派了徐福去东海中寻找。

到了汉朝,汉武帝非常痴迷道家的长生不老之术,便在全国招募那些有道行的人。

山东有个穷道士李少君,据说得了安期公的炼丹秘方,可是没钱买药材。

于是,李少君就去拜见汉武帝,声称自己见过安期公。

李少君说安期公吃的红枣和瓜一样大。

还把安期公的炼丹秘方献给了汉武帝。

到了唐朝,诗仙李白来崂山访道,也自称见到了安期公,还吃了安期公的大枣。

李白喜欢道术,他的一生走遍名山大川,不只是为了写诗,更多的是为了访道。

41岁那年,在道士吴筠的推荐下,李白去了东海崂山。

崂山访道之后李白又去了道教圣地王屋山。

在王屋山,李白遇到一个叫孟大融的道士。

看来,这个孟大融没有去过崂山,所以李白就送给孟大融一首写游崂山的诗。

诗的名字就叫《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原文是这样的——《寄王屋山人孟大融》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这首诗前面四句说的是:李白在东海上亲眼见到了安期公,还吃了安期公的和瓜一样大的枣子。

中间四句其实是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李白借李少君见汉武帝的故事,表明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这两句的意思是:自己四十多岁了,年轻的容貌已经象春光一样凋谢了,满头的白发让他看到了人生的尽头。

古代神话人物——八仙过海(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

古代神话人物——八仙过海(民间传说中道教的八个仙人)

古代神话⼈物——⼋仙过海(民间传说中道教的⼋个仙⼈)⼋仙宫⼜名⼋仙庵,位于中国西北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是该地区现存唯⼀的道教宫观传说⼋仙分别代表着男、⼥、⽼、少、富、贵、贫、贱,由于⼋仙均为凡⼈得道,所以个性与百姓较为接近,晚近为道教中相当重要的神仙代表,中国许多地⽅都有⼋仙宫,迎神赛会也都少不了⼋仙。

俗称⼋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篮等⼋物为“⼋宝”,代表⼋仙之品。

铁拐李(李⽞李洪⽔)葫芦,铁拐李所持宝物,“葫芦岂只存五福”,可救济众⽣⼜称铁拐李,相传姓李,名⽞,⼜叫李凝阳、李洪⽔、李孔⽬。

据说他本来长的⼗分魁梧,相貌堂堂。

在砀⼭洞中修⾏。

因为约定要参加⽼君的华⼭仙会,临⾛时对弟⼦说,倘若元神七⽇不回返,则将⼫壳焚化。

于是留下⼫壳,元神外游。

不料到了第六天,弟⼦家中来⼈报信母亲病危,弟⼦们⽆奈就烧了⼫壳。

当弟⼦回家后,不久李铁拐的元神回归,⽆处可托。

忽见林中有⼀饿死的⼈⼫,则从他的前额脑门进⼊,站起来之后,才觉不⾏,赶忙从葫芦⾥倒出⽼君所赠的仙丹,葫芦忽然闪出⾦光,映出⼀个丑陋的形象,⿊脸蓬头,卷须巨眼,右脚还是瘸的,正在惊讶,⾝后忽然有⼈⿎掌,回头⼀看,正是⽼君,情急之下,⼼想把元神跳出。

就在这时,⽼君制⽌说:“道⾏不在于外表,你这副模样,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象真仙。

”于是授他⾦箍⼀道收束乱发,授予铁拐⼀根助拄跛⾜。

李铁拐还常背⼀葫芦,据说⾥⾯装有仙药,降到⼈间时,专门⽤来治病救⼈。

汉钟离(汉钟权)扇⼦,钟离权所持宝物,“轻摇⼩扇乐陶然”,能起死回⽣他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号正阳⼦。

京兆咸阳(今陕西)⼈,据说是东汉时期⼈。

有关他的出⽣⾮常⽣动,说有⼀天,⼀个巨⼈⼤踏步的⾛进他母亲的内室,⼤声说道:“我是上古黄神⽒,当托⼉于此。

”顿时,只见异光数丈如烈⽕,随之汉钟离降⽣。

他⼀出⽣就像3岁的⼩孩⼀样⼤,天⽣⼀副福相,顶圆额宽,⽿厚眉长,⼝⽅颊⼤,唇练如丹,乳圆臂长,更为奇怪的是他昼夜不声不响,不哭不吃。

蟾宫折桂的典故出处

蟾宫折桂的典故出处

蟾宫折桂的典故出处蟾宫折桂,是指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状元的意思。

这个典故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朝。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时期,有一位名叫张汤的学子,他非常聪明,勤奋好学。

他一直梦想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成为一名官员。

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他日夜苦读,不辞辛劳。

一天,张汤听说有一位学者在城市的蟾宫公园中遇到了仙人,获得了一枚仙丹。

这枚仙丹据说能够让人聪明过人,智慧出众。

张汤闻言大喜,决定亲自前往蟾宫公园寻找这位仙人,希望能够得到这枚仙丹,提高自己的学识。

于是,张汤来到蟾宫公园,四处寻找仙人的踪迹。

终于,在一个湖边的荷花丛中,他遇到了一个穿着白色道袍的老人。

这个老人看起来仙风道骨,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之情。

张汤恭敬地向老人请教学习的方法和秘诀。

老人微笑着说:“你的勤奋和努力已经很不错了,但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高分。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你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要只追求名利。

”张汤听后深有感触,他决定将老人的教诲铭记在心。

他告别了老人,回到家中,更加努力地学习。

时间如水流般流逝,转眼间,科举考试的日子到了。

张汤准备充分,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

经过几天紧张的考试,他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所有科目。

几个月后,考试的结果揭晓。

张汤获得了状元的头衔,成为了当时最受尊敬的学者。

他的学问和才华被人们广为传颂,被誉为“蟾宫折桂”。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运气,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和才华。

张汤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他并没有依赖仙丹或他人的帮助,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取得了成功。

蟾宫折桂的典故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追求名利,而是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现代社会,蟾宫折桂的含义已经超越了科举考试。

无论是在学业上、事业上还是人生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追求蟾宫折桂。

神仙的原形是最高机密,说出来你就惹大事儿了

神仙的原形是最高机密,说出来你就惹大事儿了

神仙的原形是最高机密,说出来你就惹大事儿了
神仙都有原形,也叫真身。

有的是人,有的是动物。

吕洞宾是人,孙悟空是猴子。

唐朝人张果就是神仙,他身骑白驴,能日行万里。

唐玄宗请他入宫,说:“先生是得道之人,为何牙齿、头发显得如此衰老呢?”
张果回答说:“我已到了衰朽的年龄,所以弄得这般模样,实在觉得羞耻,不如将它们全部除去。

”说完立刻拔去须发,敲落牙齿,片刻后却长出满头乌发,一口白齿,脸色红润,精力充沛。

玄宗请教叶法善天师,“张果究竟是什么人?”答道:“臣知道他是谁,如果讲出来,立刻会死,所以不敢说;除非陛下能除下冠戴,向他求情。


玄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叶法善才说道:“他是混沌时分的白蝙蝠成精。

”说完,立刻七孔流血,僵倒在地。

玄宗急忙跑到张果处谢罪,张果慢吞吞地说:“不惩罚他,恐怕还要败坏天地间的大事。

”玄宗再三恳求,张果朝地上喷了口水,叶法善立即就活了过来。

张果后来位列八仙,人称张果老。

八仙过海的传说故事

八仙过海的传说故事

八仙过海的传说故事所谓八仙是指八位仙人,他们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和吕洞宾。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仙过海的传说故事,希望对你有用!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人称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

本来,诸仙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洞宾偏偏别出心裁①,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

大家一听也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应了。

吕洞宾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说了一声“变”,顿时拐杖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唱歌,热闹极了。

船在海上航行着,几位大仙觉得速度太慢,吕洞宾就说:“我们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宝物,使船加快速度。

”说完,吕洞宾拔出宝剑,扔进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动船往前走。

船走出了几里后,吕洞宾便收回宝剑。

铁拐李见吕洞宾收回了宝剑,马上摘下自己的宝葫芦,对着船的后面,只听“砰砰”两声,船又加快了速度。

汉钟离也不甘示弱,举起大扇子,扇了几下。

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蓝采和一见也着了急,拿起快板抛入水中。

可是过了一会船又慢了下来,并没有加快。

几位大仙笑着说:“怎么你的快板不灵了呢!”蓝采和一看自己的宝物不见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结果一看是被龙王太子给偷了。

蓝采和追了上去,与龙王太子大战起来。

其他七位大仙正谈论着蓝采和的仙术失灵。

突然,平静的海面掀起一个浪头,将大船打翻了。

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曹国舅脚踏巧板浪里漂;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汉钟离打开蒲扇垫脚底;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吕洞宾踩着宝剑;何仙姑坐在莲花上,都没有落水。

他们看蓝采和与龙王太子打了起来,便知道是龙王太子偷了快板。

龙王太子见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过他们,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来想去游玩,偏偏遇上这事,非常生气,便跳入水中直奔龙宫追去。

龙王太子知道八仙不会善罢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果其人,须发垂白,神气清爽,常踯躅道旁,能数日不食。时人传其有长生之术,据其自称,他是帝尧时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岁。
也有人看见他乘一白驴,日行数千里,憩时则将驴叠之,置于衣箱中,其厚如纸;乘时则以水喷之,鲜活如故。
当初邢州西北大约三十里有山,仙翁常去游玩,见内有溜射之水出,又见有云梦山下左右居民缺水,仙翁用手一指
(全文完)
唐玄宗因迷恋神仙,便想将同样痴迷神仙的妹妹玉真公主嫁给张果,但张果并不知道。在集贤院,张果对秘书少监王迥质、太常卿萧莘道:“俗话说,娶妇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为可喜,我以为可畏。”二人听其语出不伦,正在暗笑,忽闻使臣到集贤院宣敕:“玉真公主早年好道,欲嫁张果先生,幸先生勿却。”张果大笑,竟不奉诏,王迥质等方悟张果之前的预言。后来张果一再恳辞还山,唐玄宗挽留不住,命画其图形悬于集贤院,授银青光大夫,号通玄先生,赐帛三百匹,给扶持二人,送至恒山蒲吾县,并在张果隐居处建造栖霞观。归山不久,张果便仙逝了。不死心的唐玄宗派人验尸,却发现棺
里空空如也,相传以为尸解飞升。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玄宗下旨敕封张果为仙翁。后世称其为张果老,列入八仙。
自张果归山后,唐玄宗更加迷信神仙,又召入方士李浑、上元翼等,研究长生之术。还说梦见玄元皇帝(即老子)的遗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遂遣使求访,果得遗像,迎至兴庆宫。又有官员上奏,在尹喜(周时函谷关令,老子骑青牛曾过函谷关)故宅,藏有灵符,玄宗又遣使往求。至使者得符还都,李林甫等诸臣,遂以灵符呈瑞,表上尊号。唐玄宗因此下诏改元,称开元三十年(公元742年)为天宝元年。且建元玄皇帝新庙,亲自祭飨。
揭秘:唐玄宗缘何能见到真仙人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大唐王朝已经进入了全盛期,但志得意满的唐玄宗,却被混乱的后宫搅得有些烦恼不堪,开始追求长生之术,迷恋神仙之说了。恰在此时,一个真仙人进入了李隆基的视野,此人不是别人,就是在中国妇孺皆知的“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原来,张果老并不是虚幻出来的神仙,而是真有其人,这在《大唐新语》、《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究竟张果老是怎样一个仙人?又是怎样进入唐玄宗视野的?而唐玄宗又是如何见到张果老的呢?还是让我们来揭开这层神话的迷雾吧!
据有关资料推断,张果老出生年限当在隋文帝开皇十六年至仁寿元年(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间,仙逝大约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寻找到了张果老的出生和仙逝年限,那么推断张果老到底活了多少岁也就不难了,从公元596年至公元601年之间到公元735年,张果老大概活了135岁到140岁(虚岁)。《顺德府志》记载的张果老恰好也为140岁左右。在唐朝,包括今天,能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实属罕见,甚至不可再见,所以张果被世人尊为“老”也就不奇怪了;后又经口口相传,最终被列为八仙之一,而在八缘由。河北省邢台市有座五峰山,也叫五老山,山上有《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石碑记载:“广宗道人张果,在此修行成为八仙之一”,这说明张果老是由唐玄宗敕封为仙翁的;后又改五峰山为仙翁山,并建一座栖霞观,将一山洞改为仙翁洞,这里也成了明代以来邢台八景之一。
正是由于李隆基对神仙长生术的迷恋,曾经励精图治的精神逐渐消失,怠政玩乐的心思逐渐增强,这就给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等小人,以逐渐进入政府中枢执掌权柄的机会;正是由于李隆基的怠政享乐,也就有了让他成为扒灰公公,将儿媳扒成为贵妃的惊世骇俗的不伦爱情故事;也正是由于有上述诸多因素,在不久的将来,一场改变大唐王朝命运的大悲剧《安史之乱》即将上演了。
,只见井中泉水益涌,成为一方百姓的活命水,因此百姓称井为“指圣”。
一夕仙翁曾至赵州过桥,问当地人曰:桥可渡否?众人大笑回答:此桥车马犀象走如无物,奚难一驴?仙翁至桥,桥即动摇,再走桥即解散矣!至今帽迹蹄痕犹在。
张果老,原来姓张名果,邢州广宗人(今河北广宗张固寨村),是隐于中条山,常往来于汾、晋之间的一方士。亦是“八仙”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两人之一(另一个是吕洞宾),他著有《神仙得道灵药经》、《丹砂诀》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等。张果内外丹兼修,但以内丹修炼为主。他分内丹为三品,以九转大还丹为上品。并且总结出九转大还丹有九要,依此而行,可以得道。此说与司马承祯的坐忘相通。此外他提出性命双修,被认为是宋元内丹学的先驱。
张果老还曾倒骑毛驴云游四方,敲打着渔鼓筒扳,在民间传唱道情,劝化世人。于是,人们便将张果老说成是唱道情的祖师爷。世人耳熟能详的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就是出自张果老。
武则天曾派人召张果出山,张果见使者便仆地而亡,使者检验已气绝,无奈空手而还,武则天只好作罢。但后来却有人在恒山再次见到张果。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恒州刺史韦济,探验属实,将张果奇闻奏报皇上。斯时唐玄宗正求长生之术,便令通事舍人裴晤往召,裴晤至恒山得见张果,促令入都。张果又再次仆地而死,气绝很久才苏醒,裴晤不敢进逼,驰还奏状。唐玄宗闻知,改派中书舍人徐峤,奉玺书优礼往迎。张果这才与使臣一同进京,乘座肩舆入宫。李隆基问其长生神仙术,张果回答多半诡秘,大至是“息心养气”之类玄语,于是,唐玄宗将其留居集贤院。张果在集贤院累日辟谷,只饮美酒,不食他物,饮醉便睡,常鼾睡数昼夜。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术士邢和璞给张果算命,邢和璞却懵然不知其甲子;又有术士师夜光善视鬼神起居,玄宗召张果与他密坐,他却问:“张果在哪?”居然对坐在对面的张果视而不见。唐玄宗愈以为奇,私下对高力士说:“朕闻饮堇汁不苦,方为奇士。”时值天寒,令高力士取堇汁酒让张果饮,张果饮了三大杯,醺然如醉状,回头说:“非佳酒也。”说完就睡。顷刻,张果醒后取镜视齿,齿皆焦黧,命左右取铁如意将齿敲落,藏于囊中,又从囊中取出微红的神仙药,敷堕齿处。复寐良久,齿竟重生,粲然洁白。玄宗惊愕,方信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