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文书逻辑解析

合集下载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与结构的重要性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与结构的重要性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与结构的重要性公文写作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使文档具有逻辑性和良好的结构对于传达信息、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逻辑性和结构性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

1. 逻辑性的重要性良好的逻辑性可以使公文的内容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逻辑性指的是文档中信息的有机连接和合理解释,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一个逻辑严谨的公文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避免引起误解或混淆。

逻辑性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1. 线索引导:在公文中使用线索词语或短语,以引导读者沿着正确的思维路径阅读文档。

例如,在行文中使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帮助读者理顺思路。

1.2. 逻辑顺序:按照公文的主题和目的进行排序,确保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连贯性。

逻辑上的主次次序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件结构和内容。

1.3. 逻辑论证:在公文中,对重要观点和结论进行逻辑论证,以增强公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结构性的重要性良好的结构能够使公文内容更有条理和组织性,从而提高文档的可读性和工作效率。

结构性指的是文档的整体组织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个具有良好结构的公文可以帮助读者迅速获取所需信息,减少阅读的困惑和不必要的浪费。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保持公文结构的清晰性和有序性:2.1. 提纲:在写作公文之前,先制定一个清晰的提纲,明确要表达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以便整齐地组织文档。

2.2. 分段:将公文划分为逻辑连贯的段落,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主题句和支持句,使读者易于理解和记忆。

2.3. 标题和子标题:使用有意义的标题和子标题来标识每个部分的内容,以帮助读者快速浏览和定位所需信息。

2.4. 段落间的过渡:在公文的不同段落之间使用过渡句,以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连贯性和自然流畅。

在实际公文写作中,逻辑性和结构性需要特别关注。

作者应该在写作之前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包括文档的主题、目的和重点信息。

在写作过程中,要确保每个段落和章节的内容都与整体性和主题相关。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结构安排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结构安排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与结构安排在公文写作中,逻辑思维和结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逻辑思维可以确保文章的条理清晰,内容连贯,结构安排则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公文的内容。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逻辑思维和结构安排的关键要素和技巧。

一、逻辑思维的要素1.问题分析在公文写作之前,首先要仔细分析和理解需求、目的和读者群体。

明确写作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步骤。

2.思路清晰在公文写作过程中,逻辑思维要保持清晰并紧密连接。

每个段落和句子都应和前后内容进行衔接,构建起完整的逻辑链条。

避免信息跳跃和不必要的颠沛流离。

3.问题解决逻辑思维需要帮助作者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确保公文的内容符合实际需求和期望。

4.实例论证在公文写作中,逻辑思维要用实例来论证和说明问题。

通过举例子、引用权威资料等方式,增强公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二、结构安排的技巧1.序言公文的序言要简洁明了,包含公文的目的、背景和重要信息。

给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并引导他们进入正文内容。

2.主体部分公文的主体部分应按照清晰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安排。

可以采取时间顺序、重要性递增、问题阐述和解决方案等方式,使文章的内容合理有序,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3.关键信息突出在公文中,关键信息可以通过加粗、下划线、颜色等方式来突出。

这样能够帮助读者更快速地理解公文的重点和要点。

4.段落划分公文的段落应明确、简洁、逻辑清晰。

每一段的内容应该明确且紧密相关,可以使用段首句和段末句来衔接前后文,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紧凑。

5.连接词语在公文的结构安排中,连接词语的使用至关重要。

适当使用连接词语如“因此”、“而且”、“然而”等能够帮助读者理解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文章的连贯性。

综上所述,公文写作中逻辑思维和结构安排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良好的逻辑思维有助于文章的条理清晰,而结构安排则可以提高读者对公文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对公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使得公文更加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

公文逻辑思路公文写作要理清文章思路合理安排结构

公文逻辑思路公文写作要理清文章思路合理安排结构

公文逻辑思路公文写作要理清文章思路合理安排结构
1.引言部分(一般为2-3段)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公文的目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段可以用于引出问题背景,概括当前情况或现状。

-第二段可以阐述公文的目的,为接下来的内容做铺垫。

2.正文部分(多个段落)
-正文部分是公文的核心,是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解决方案的阐述。

-首先可以对问题进行具体描述,包括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影响等。

-其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建议,并对其合理性进行论证。

可以根据逻辑顺序,依次列举解决方案,并对每个方案进行具体分析。

-最后,总结选择最佳方案或建议的原因,并强调实施该方案或建议的重要性和效果。

3.结论部分(一般为1-2段)
-结论部分主要是对公文的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并强调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和效果。

-可以总结正文部分的要点,并强调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效果。

-可以表达对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和预期结果的期望。

4.结尾部分(一般为1段)
-结尾部分可以用于表达对读者的感谢或期望,并对未来可能的发展进行展望。

-可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整个公文的内容,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公文逻辑思路的合理安排需要清晰的结构和连贯的论证。

引言部分引出问题,正文部分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阐述,结论部分总结核心思想,而结尾部分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期望。

通过以上的思路合理安排,可以使公文表达更加清晰、逻辑性更强。

公文写作中明确概念的常用逻辑方法

公文写作中明确概念的常用逻辑方法

公文写作中明确概念的常用逻辑方法1.定义法:使用定义来明确概念。

可以是特定领域的专业定义,也可以是通用的常识性定义。

在定义时,可以使用解释、分析和对比等手段,以帮助读者更清楚地理解概念。

示例:"创新"一词指的是在已有基础上,通过提出新的观点、方法或产品等,能够满足新需求或改善现有状况的行为。

2.举例法:通过实际案例或具体事例来说明概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直观地了解概念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

示例:"环保"这一概念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如实施垃圾分类、开展植树造林、推广可再生能源等均属于环保行为。

3.类比法:将概念与读者熟悉的现象进行类比,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概念的含义。

示例:"可持续发展"可以被类比为人体健康,只有保持平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才能持续保持身体健康。

4.分类法:将概念分为不同的类别,指出各个类别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

这样做可以解决概念模糊的问题,让读者能够区分和理解概念的不同方面。

示例:"刑事责任"可以分为主观上的过失和故意两种,其中主观过失是指犯罪人没有预见到犯罪行为后果的发生,而故意则是指犯罪人明知后果却故意实施犯罪行为。

5.递归法:通过将概念分解为更基础的概念来阐明其含义。

递归法适用于复杂的概念,将其拆分为较容易理解的部分。

示例:"信任"这一概念可以分解为诚信、守信、信守承诺等多个基础部分,对于信任的理解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

6.对比法:对比概念与其相对的概念,通过对比来凸显概念的特点和本质。

示例:"自由"与"权利"是两个密不可分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自由强调的是人的行动能力和不受限制的状态,而权利则强调个体在法律和道义上所享有的合法权益。

行政公文中的逻辑推理与论证技巧

行政公文中的逻辑推理与论证技巧

行政公文中的逻辑推理与论证技巧在行政领域,行政公文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既是行政机关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体现行政决策科学性、合法性和公正性的重要载体。

因此,行政公文的逻辑推理与论证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逻辑推理和论证技巧两个方面来探讨行政公文的写作要点,以期提高行政公文的质量和效果。

一、逻辑推理逻辑推理是行政公文中表达观点和观点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的重要手段。

在行政公文中,逻辑推理能够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增强读者的阅读理解和认同感。

1. 使用因果关系在行政公文中,使用因果关系进行逻辑推理是常见的写作方式。

通过引用数据、事实或者案例来支持观点,进而阐明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例如,如果我们要论证某项政策的合理性,可以列举该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和案例,从而表明政策的成效。

2. 采用概念对比逻辑推理中,采用概念对比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式。

通过对比不同概念之间的异同,将观点和论据更清晰地呈现给读者。

例如,如果我们要表达一项新政策的意义,可以与过去的政策进行对比,以突出新政策的优势和改进之处。

3. 进行逻辑分析逻辑分析是一种详细、深入地解释论点和结论的方式。

通过对各种因素进行逻辑分析,用事实和数据来展现观点的严密性和合理性。

例如,如果我们要分析某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可以逐步剖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提供清晰的证据来支持所提出的观点。

二、论证技巧论证技巧是行政公文中用以证明或支持观点的方法和手段,能够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1. 引用权威数据和研究结果在行政公文中,引用权威数据和研究结果是论证观点的重要手段。

权威的数据和研究结果可以为观点提供可靠的证据和支持,进而增强行文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例如,如果我们要证明某一政策的合理性,可以引用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和调查数据,以增加文章的信服力。

2. 提供具体案例和事实通过提供具体案例和事实,能够更具体、更生动地表达观点,增强论证的有效性和说服力。

例如,如果我们要说明某项政策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可以列举实际案例或者调查结果,以展示政策的实际效果。

公文写作基础行文逻辑

公文写作基础行文逻辑

公文写作基础行文逻辑基础公文写作中的行文逻辑是确保公文内容清晰、条理分明、逻辑严谨的重要方面。

只有通过正确的行文逻辑,才能有效地传达信息,使读者准确理解和遵守公文的意图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公文写作基础中的行文逻辑原则及其应用。

一、行文逻辑原则1. 思路清晰:公文写作首要的原则是思路清晰,要在写作前合理安排写作思路,确保主题鲜明、结构合理,避免内容散乱、逻辑混乱。

2. 条理分明:公文写作要通过明确分段和标点等方式,使内容有层次感和逻辑性,各段之间应有明确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 逻辑紧凑:公文作为一种正式文体,要求逻辑性强,排除无关信息和冗余内容,力求简明扼要、准确清晰。

4. 语义精准:公文中使用的语言要准确到位,精准使用词语,排除模糊、歧义的表达,确保读者准确理解文本内容。

二、行文逻辑应用1. 结构合理:公文的结构应该合理,一般包括标题、正文、重要事项说明、签章、日期等部分。

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准确概括公文的主题。

正文应按照逻辑关系展开,首先简要说明背景和目的,然后逐步展开重点内容,最后总结概述。

2. 段落分明:在公文正文的写作中,应该按照逻辑关系分成多个段落,每个段落应该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并通过开头句、开篇论述、主题句等方式引导段落的发展。

3. 标点运用:标点符号在行文逻辑中起到维系句子结构、划分句子成分的作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助于排除歧义,使句子更加通顺、准确。

4. 连词使用:适当的连词能够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为”、“所以”、“但是”等,而过多或错误的连词使用则会影响句子的通顺性和逻辑性。

5. 表达方式:公文写作要求使用正式、规范的语言,避免使用俗语、口头语等非正式表达方式,保持文本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三、行文逻辑注意事项1. 避免冗余:公文写作应注意排除无关紧要的信息和冗余的内容,保持内容简明扼要。

2. 避免歧义:公文中出现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应该具有明确的含义,避免歧义的产生。

什么是公文写作的逻辑

什么是公文写作的逻辑

什么是公文写作的逻辑写材料有两个事情必须解决,一个是结构;还有一个就是逻辑,从整体结构上说,就是几大部分,先说什么哪类事,后说什么哪类事;从每一段来说,就是先写哪件事,后写哪件事;放在一句话上来说,就是先写依据、再写措施,最后写结果。

一、逻辑的定义逻辑看似很复杂,放在写材料里,就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详说什么、略说什么。

二、逻辑的思路逻辑总的思路就是“形、因、果、法”,意思就是说:1、“形”就是什么情况、进行描述2、“因”就是什么原因,进行分析3、“果”就是什么结果,进行总结4、“法”就是什么方法,进行安排三、逻辑的写法一是时间顺序。

这是最常见的,我们看事情的一般习惯,一般简单的材料都是这么写的,不多见。

常用的比如信息、新闻报道、会议类报道,还有事件类的材料,比如安全事故的说明,写事情经过的时候,就要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起因,存在问题,处置情况,下步打算,这个顺序展开。

二是因果关系。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先说依据什么、按照什么,然后说成果,这是几乎所有材料的叙述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先虚,后实,比如说:我们认真落实省市委关于……的精神,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全县市容市貌大为改观。

或者先说做了什么,然后说产生了什么后果。

三是习惯写法。

这类比较常见的就是怎么归类,比如写工作总结,肯定是经济的放一起,城建的放一起,农业的放一些,改革创新的放一起,对外开放合作的放一起,安全稳定的放一起,党建的放一起,这是大的归类,也是一种逻辑。

比如我们经常说“经济社会事业”,没有说“社会事业经济”。

每一个小类也有逻辑,比如说:经济方面,常态化我们经常说的顺序是“一产、二产、三产”。

但我们在写材料的时候,经常用的顺序是,看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侧重是什么,工业发达,就要先说工业,以农业为主,就要先说农业:以商业为主,就要先说商业。

城建方面:稍微不一样,城建就要按照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顺序来写,这是干活的先后顺序。

农业方面: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等等。

写好公文不能不掌握的三大逻辑技巧

写好公文不能不掌握的三大逻辑技巧

写好公文不能不掌握的三大逻辑技巧公文(公务文书,主要指行政公文和机关事务文书)是一种运用于行政和事务工作的实用文体,它虽然不是纯粹论述观点的议论文,但与议论文一样,也要依靠逻辑思维完成其写作的全过程,使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这种逻辑性,不同于议论文在论理层面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表现在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板块的结构上。

具体而言,公文写作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旨确立中的逻辑思维在公文写作中,一篇公文的主旨确立,其实是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类,深入研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才能提炼出来。

公文要形成正确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不能靠主观杜撰,而是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

这种从材料中获得主旨的抽象、概括过程,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

只有运用这种抽象、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作者能够面对杂乱的材料理出头绪,梳成辫子,找到鲜明的主旨,写出规范的公文来。

公文主旨的确立一般依靠两种方法:1、归纳法。

所谓归纳法是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据事物的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

比如许多工作通知、意见等行政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归纳作出的指导性的意见。

比如某省政府办公厅从某县的情况报告中了解到了某县严重的伤寒疫情,又从其它几个县的情况报告中发现,当年春季又出现了痢疾、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

秘书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发现这几个县有一个共同的地域特点--都是同一条江流域的城市,省政府马上调动卫生防疫部门对江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发现导致诸多疾病流行的共同原因是“水污染”。

零散的问题一下子集中了,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于是从中提炼出“紧急动员全社会力量,突击治理水污染”的紧急通知主旨。

这份通知主旨的确立,充分说明了归纳法的作用。

2、演绎法。

所谓演绎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依靠抽象思维的方式,舍弃具体表象,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演绎法的运作方式是“三段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导方式。

公文的逻辑性

公文的逻辑性

公文写作的逻辑性公文(公务文书,主要指行政公文和机关事务文书)是一种运用于行政和事务工作的实用文体,它虽然不是纯粹论述观点的议论文,但与议论文一样,也要依靠逻辑思维完成其写作的全过程,使文章有着严密的逻辑性。

这种逻辑性,不同于议论文在论理层面的严密的逻辑推理,而是表现在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内容板块的结构上。

具体而言,公文写作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主旨确立中的逻辑思维在公文写作中,一篇公文的主旨确立,其实是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分类,深入研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才能提炼出来。

公文要形成正确的、新颖的、有价值的观点,不能靠主观杜撰,而是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

这种从材料中获得主旨的抽象、概括过程,就是一种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

只有运用这种抽象、概括能力的逻辑思维,作者能够面对杂乱的材料理出头绪,梳成辫子,找到鲜明的主旨,写出规范的公文来。

公文主旨的确立一般依靠两种方法:1、归纳法。

所谓归纳法是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据事物的相同点抽象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式。

比如许多工作通知、意见等行政公文的制作,就是领导和写作者根据现实出现的共同性的问题,及时予以归纳作出的指导性的意见。

比如某省政府办公厅从某县的情况报告中了解到了某县严重的伤寒疫情,又从其它几个县的情况报告中发现,当年春季又出现了痢疾、腹泻、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

秘书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发现这几个县有一个共同的地域特点--都是同一条江流域的城市,省政府马上调动卫生防疫部门对江水的水质进行检验,发现导致诸多疾病流行的共同原因是“水污染”。

零散的问题一下子集中了,复杂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了,于是从中提炼出“紧急动员全社会力量,突击治理水污染”的紧急通知主旨。

这份通知主旨的确立,充分说明了归纳法的作用。

2、演绎法。

所谓演绎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依靠抽象思维的方式,舍弃具体表象,抽取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演绎法的运作方式是“三段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推导方式。

公考申论应用文行文逻辑简析

公考申论应用文行文逻辑简析

公考申论应用文行文逻辑简析(一)一、请求请求是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类型。

一般由请求事由、请求事项、结尾三部分组成。

请求类的文章最后通常以请示语作结,习惯用语有“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批示”“妥否,请指示”“当否,请批复”“以上意见如可行(或者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

[行文逻辑思路] 背景、目的——请求理由——请求要求——结尾,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结尾。

二、意见意见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文种,其内容主体是对策。

可用于向上级机关报请批转或转发有关事项,也可用于领导机关就某些重要问题提出处理的方针、原则和措施、办法。

意见类应用文正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行文逻辑思路] 背景、现状——必要性或原因理由——工作要求——期望未来,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

三、计划计划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与规划、要点、方案等类似,用于对全局或单项工作进行预想性安排部署。

计划、规划、要点和方案的主要区别在于安排的对象、时间范围不同,其重要性和安排范围是递减的。

[行文逻辑思路] 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基本是——目标任务——具体措施。

四、汇报(或汇报提纲)汇报是向上级总结工作反映问题、报告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文体,通常分为工作汇报和情况汇报两种。

[行文逻辑思路]总结工作、经验——存在问题、原因分拆——解决对策,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五、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带一定目的性,采取社会化的调查工作方法,在调查取得资料,进行分拆研究的基础上,写成有事实、有观点、有结论的书面报告。

[行文逻辑思路] 背景目的、调查方式、调研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应对之策,或调查背景——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公文写作中明确概念的常用逻辑方法

公文写作中明确概念的常用逻辑方法

公文写作中明确概念的常用逻辑方法1.定义概念:在介绍一个新概念时,可以先给出该概念的定义。

定义可以是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述,也可以是对该概念的详细解释。

定义概念的作用是确保读者对该概念有一个明确的理解,为后续论述打下基础。

2.分类概念:将一个广泛的概念进行分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概念。

分类可以基于不同的属性或特征,将概念分为不同的子类。

通过对子类的明确描述,读者能够更加具体地了解每个概念的含义。

3.对比概念:在有多个类似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对比来明确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

对比可以基于不同的维度进行,如特征、属性、功能等。

这样的对比可以使概念在读者心中更明确,避免产生混淆或误解。

4.解释概念:有些概念可能较为复杂或抽象,难以一句话定义清楚。

这时可以通过解释来明确概念。

解释可以是对概念的详细解析,包括概念的起源、发展、作用等。

通过解释,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

5.举例说明:在公文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案例来说明概念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实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和意义。

实例通常包括真实的事例和具体的数据,有力地支持概念的明确理解。

6.描述特征:对于一些概念,可以通过描述特征来明确该概念。

描述可以涵盖概念的外观、性质、功能等方面。

通过描述,读者可以形象地认识概念,从而理解其含义。

总之,明确概念在公文写作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定义、分类、对比、解释、举例说明、描述特征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确保公文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公文写作的逻辑

公文写作的逻辑

公文写作的逻辑公文写作的逻辑公文是一种正式文件,其编写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

公文写作的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

一、公文写作的基本要素1.主题:公文的主题应该明确,简洁,能够准确反映出公文所要表达的内容。

2.标题:公文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概括出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

3.正文:公文正文应该围绕着主题展开,结构清晰,语言简练明了。

4.结尾:结尾部分应该简洁明了,总结全文,并对后续工作提出具体建议或要求。

二、公文写作的逻辑思路1.确定立场和观点:在编写公文之前需要确定立场和观点,确保整篇文章有一个统一的主旨和思路。

2.分析问题:在编写过程中需要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读者可能提出的疑问和反驳意见,并提前做好回答准备。

3.梳理思路:在分析问题之后需要对文章进行梳理思路。

通过列出关键点、制定提纲等方式,确保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4.排版:在公文排版时,需要根据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进行排版。

同时还需要注意字体、字号、行距等细节问题,确保整篇文章的视觉效果良好。

三、公文写作的基本规范1.语言简练:公文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和句式。

2.用词准确:公文中使用的词汇应该准确无误,避免使用歧义性较大或易产生误解的词汇。

3.格式规范:公文格式应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要求整齐、清晰、易读。

4.表达方式:公文应该采用客观、中肯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过于主观或情感化的语言表达。

5.审查核对:在编写完毕后需要进行仔细审查核对,确保文章无误并符合相关要求。

四、公文写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重复性问题:在编写公文时,很容易出现重复性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以采用制定提纲或列出关键点等方式来梳理思路,确保文章结构清晰,避免重复。

2.语言表达不准确:公文中使用的词汇应该准确无误,避免使用歧义性较大或易产生误解的词汇。

同时还需要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公文的逻辑

公文的逻辑

公文的逻辑公文的逻辑公文是一种正式的书面文件,通常用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织内部或与外部进行交流、沟通和协调。

公文的逻辑是指公文在表达内容时所遵循的一定的思维方式和组织结构,它是保证公文内容准确、清晰、简洁、完整的重要保障。

一、公文逻辑的基本要素1. 主题:公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应该明确、简洁,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公文所涉及的问题和重点。

2. 逻辑顺序:公文应该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顺序来组织内容,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事件发展过程和事实经过。

3. 重点突出:在公文中应该突出表现重点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加明确地了解主题和核心思想。

4. 表述准确:在表述内容时应该避免使用模糊不清或含糊不清的词语,在语言上应该精准、简洁并符合规范。

二、公文逻辑结构1. 公文标题标题是公文中最先被读者看到的部分,它应该简明扼要、准确表达公文主题,同时也应该符合规范和格式要求。

标题应该包括主题、时间和地点等基本信息。

2. 公文正文公文正文是公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表达公文主旨和内容的核心部分。

在组织结构上,公文正文通常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1)引言:引言是公文中对所述问题进行简单介绍或概述的部分。

引言应该简洁明了,并能够准确反映出所述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2)正文:正文是公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对所述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和说明的部分。

在组织结构上,正文通常按照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顺序来组织内容,并突出表现重点内容。

(3)结论:结论是公文中对所述问题进行总结和概括的部分。

在组织结构上,结论通常包括对所述问题的评价、建议或决定等内容。

3. 公文落款落款是公文中最后一个部分,它包括签名人员姓名、职务、日期等信息。

落款应该符合规范和格式要求,并能够清晰地表达签名人员的身份和职责。

三、公文逻辑的注意事项1. 注意公文的格式和规范要求,避免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等问题。

2. 注意公文的语言风格,应该简明扼要、精准凝练,并符合规范和格式要求。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公文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形式,它要求准确、规范、简练地传达信息。

在公文中,逻辑关系的清晰度对于文字的准确传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分析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逻辑关系,并提供一些适用的写作技巧。

并列关系是公文中常用的逻辑关系之一。

当多个内容或观点在公文中同时出现时,可以使用并列关系来传达它们的平等性或关联性。

比如,在一份报告中,可以使用“同时”、“还有”等词语来表示不同事实或观点的并列关系。

转折关系也是公文中常见的逻辑关系。

当出现对立的观点或意见时,可以使用转折关系来准确表达这种对立。

比如,在一份声明中,可以使用“但是”、“然而”等词语来表示不同观点之间的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在公文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公文中,往往需要解释某个结果产生的原因或者描述某个行动的后果。

使用因果关系可以清楚地传达这种逻辑关系。

比如,在一份调查报告中,可以使用“因此”、“因为”等词语来表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先后关系在公文中经常出现。

在叙述一系列事件的过程中,需要准确地表达它们的先后顺序,以确保读者能够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理解文本内容。

比如,在一份会议纪要中,可以使用时间状语词来表示不同事件的先后关系。

总结关系是公文中常见的逻辑关系。

当需要总结之前提到的几个事实、观点或结论时,可以使用总结关系来表达。

比如,在一份调研报告的结尾,可以使用“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词语来对之前提到的内容进行总结。

在公文写作中,逻辑关系的准确使用可以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

通过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先后关系和总结关系等,可以确保公文的流畅性和清晰性。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适当的过渡词和短语,以实现逻辑关系的准确表达。

公文小标题间的逻辑关系

公文小标题间的逻辑关系

公文小标题间的逻辑关系
公文小标题间的逻辑关系一般有如下几种:
1. 并列关系:各个小标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并列的,没有交叉或从属关系。

这种关系在公文中较为常见,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 递进关系:各个小标题所涉及的内容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后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是在前一个小标题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或扩展。

这种关系在公文中也较为常见,可以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某个问题或事件的发展过程。

3. 因果关系:各个小标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因果关系,前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是后一个小标题内容的起因,后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是前一个小标题内容的后果或结果。

这种关系在公文中也较为常见,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某个问题或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4. 转折关系:各个小标题所涉及的内容是转折关系,前一个小标题的内容与后一个小标题的内容存在明显的转折或对比。

这种关系在公文中也较为常见,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某个问题或事件的转折点或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公文小标题间的逻辑关系要符合客观事实和逻辑规律,不能随意拼凑或主观臆断。

同时,各个小标题间要相互协调,不能出现矛盾或重复的情况。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逻辑关系在公文写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作者组织思路、表达观点、推理论证,使文章具备严密的结构和连贯的表述。

本文将探讨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逻辑关系,并分别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公文写作中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并列关系和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在公文中描述一件事件或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可以使用各种表达因果关系的词语,如“因此、由此可见、因而、所以、致使等”。

例如:“由于城市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因而我们需要加强交通管理和疏导措施。

”比较关系则是将不同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差异和共性。

在公文写作中,比较关系经常被用于分析对比两种方案或各种观点的利弊和优劣。

比较关系可以用“而、然而、相比之下、与其…不如、虽然…但是等”来表达。

例如:“虽然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然而相比之下,它也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并列关系是在公文写作中,将同一主题下的几个要点或论据并列起来,以突出它们的重要性或相互独立性。

并列关系可以使用“不仅…而且、既…也、不但…而且等”来表达。

例如:“我们要不仅保护环境,而且注重经济发展;不但要改善收入分配,而且要促进经济增长。

”最后,转折关系用于在公文中表述相反观点、相反情况、相反观察结果等。

转折关系可以用“但是、然而、与此相反、反之等”来表达。

例如:“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政策有益于民众,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它并没有像预期那样起到积极的作用。

”除了常见的逻辑关系,公文写作中还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要确保逻辑关系的清晰与连贯,以便读者能够很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其次,要合理运用逻辑关系,不能过度使用,否则会让文章显得生硬和呆板。

第三,要注意逻辑推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确保观点和论证不会出现漏洞或矛盾。

最后,要根据公文性质和要求运用适当的逻辑关系,如叙述性公文注重因果关系,说明性公文注重比较关系等。

综上所述,逻辑关系在公文写作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公文正文的逻辑结构

公文正文的逻辑结构

公文正文的逻辑结构一、引言公文正文通常以引言开头,引言部分对公文的目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说明。

引言要简明扼要,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让读者了解公文的主题和背景。

二、背景介绍在公文正文中,背景介绍部分用于介绍与公文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

背景介绍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公文所涉及的背景情况,为后续内容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三、问题陈述在公文正文中,问题陈述部分用于明确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提出的建议。

问题陈述要清晰明确,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的出现。

问题陈述部分通常以问句的形式提出问题,或使用简洁明了的陈述句来表达。

四、分析讨论在公文正文中,分析讨论部分用于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分析讨论部分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论证,并使用事实、数据和逻辑来支持观点。

五、解决方案在公文正文中,解决方案部分用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建议。

解决方案应该与问题相关,并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解决方案部分应该详细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提出实施方案和时间安排。

六、实施计划在公文正文中,实施计划部分用于详细说明解决方案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应该包括具体的工作内容、责任人和时间安排,以确保解决方案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七、风险评估在公文正文中,风险评估部分用于评估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风险评估要全面客观,分析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对解决方案实施的影响。

八、结论在公文正文中,结论部分用于总结公文的主要内容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结论要简明扼要,强调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建议和展望。

九、致谢在公文正文中,致谢部分用于向在公文准备和撰写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支持的人员表示感谢。

致谢要真诚表达感激之情,并简要说明对方的帮助和贡献。

十、附件在公文正文中,附件部分用于附上与公文内容相关的附加信息,如调查报告、数据统计表、研究报告等。

附件要与公文主题相关,并提供必要的支持材料。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关系公文写作中,需要处理和把握好显性或者隐性的逻辑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这些逻辑关系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一、政治逻辑与文章逻辑公文姓公,既要讲政治逻辑,又要讲文章逻辑,政治逻辑优先,文章逻辑次之,政治逻辑服务于文章逻辑,文章逻辑服从于政治逻辑。

政治逻辑是实实在在的,许多事情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去看待问题,所以的决策必须符合大政方针,与大政方针结合起来考虑。

所以,我们必须站对政治立场,不能出现思想偏差。

与政治有关的观点、原则在文稿中要表达准确,标明出处,不能想当然,凭记忆。

选用的政策和理论,要以最新的论断为主,以往的论断为辅。

写作之前,一定要下大力气去找出相关的论述,以最近、最新、最全的论断作为依据来写。

二、思考逻辑与文本逻辑每篇文稿都有自己的逻辑架构和思路框架。

当明确了文稿的主题之后,就要理清写作思路,找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要构思观点体系,找准工作中矛盾的主要方面。

写作者要从关键环节入手,找出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找到结合点,把这些观点进行分类、归纳、汇总,整理出具体的工作思路。

把工作思路用文字表述出来,加以细分和细化,形成文稿的提纲。

提纲是文稿基本逻辑的具体体现,但并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思考的过程。

思路和观点,是内在思考与文字提纲,是思考逻辑和文本逻辑。

思考逻辑需要使用系统思维,文本逻辑需要使用结构思维,两者缺一不可。

少了系统思维,把握不好立意,主题也无法树立起来,思路也不会很连贯。

少了结构思维,结构成不了体系,内容难以组织和展开,素材也不知该如何去处置,系统思维就会落空。

无论是由系统思维产生的思路,还是由结构思维产生的提纲,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工作思路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事项上,把领导的思想、观点和意图具体化。

只有把系统思维与结构思维相结合,才能使文稿实现纲举目张,有血有肉。

三、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公文体现着上级部门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也承载着普通群众的期待、信任、坚守和嘱托。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

公文写作中的逻辑方法及作用公文是国家机关或组织用来传达决定、发布通知、传达信息等目的的文件。

在公文写作中,逻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作者清晰地表达意思,使读者容易理解文件内容,避免产生歧义,提高文件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本文将从逻辑方法的基本概念、逻辑方法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以及逻辑方法的运用技巧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逻辑方法的基本概念逻辑方法是指在思维活动中,根据一定的规律、原则和方法来进行推理、判断、论证等活动的一种方法。

公文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逻辑方法在公文写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逻辑方法的基本概念包括推理、判断、论证三个方面。

推理是从已知的命题出发,根据普遍真理或规律,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

在公文写作中,作者需要认真分析问题,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使文件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判断是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判断的标准对对象进行正确的评价。

在公文写作中,作者需要准确地判断事物的性质、特点、关系等,使文件内容具有辨析力和说服力。

论证是用一定的理由、依据、例证去证明一个观点或结论的过程。

在公文写作中,论证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意图,并接受作者的观点。

1. 清晰表达意思逻辑方法可以帮助作者清晰地表达意思,使文件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避免出现语意不明、信息混乱的情况。

逻辑链条清晰,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文件内容,从而达到沟通传达的目的。

2. 避免产生歧义在公文写作中,如果逻辑混乱、表达不清晰,很容易产生歧义,导致读者产生误解或理解偏差。

逻辑方法可以帮助作者避免产生歧义,使文件内容准确、明确,以确保传达的信息得以正确理解。

3. 提高文件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逻辑方法可以提高文件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当文件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时,读者可以更轻松地理解和领会文件的内容,提高了文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 增强文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逻辑方法可以增强文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当文件内容经过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表达后,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增强文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语体规范,既要准确,又要简洁,符合公 务文书文体。 套话: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套专用词汇,用于 公文的启、承、转、合之处。 文言词 新词和缩略语 引用
得体—套话
1、开头用语:兹(这、这个)为、兹经、兹因、兹将、兹就;顷(刚刚、方才)接、顷间、 顷将、顷悉;顷据;欣(高兴、愉快、开心)悉、欣闻、欣逢;关于;根据、依据;遵照;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要革除陈旧迂腐语言,例如: 大人、老爷、下官、卑职、末将、鄙人、敝人、奴才、 窃以为、愚见、诚惶诚恐、罪该万死、叩首、顿首、 稽首等。
公务文书主要是说明情况、辨析事理,基本遵循“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形态,它 自身必须要具有条理性、贯通性和严谨性,即:分清 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合乎逻辑,合乎人 们的思维形式,使文章流畅贯通;思想脉络细密周严, 没有缝隙,没有漏洞。
内在逻辑----结构展开的方法论
总分结构----总说与分述 行政公文、讲话稿、公关性函电等较多使用此类结构
语言逻辑----概念—概括不当
用概念表述某个事物或意思时,所用的 概念应当能准确地表示所要表示的事物 或意思。如:“城镇环境污染属煤烟型 污染。”在这句中“环境污染”的概念 太大了,与煤烟型污染相配不当。如果 改为“大气环境污染”则就合适多了。
语言逻辑----概念—自相矛盾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包含两相反的自相矛盾的意 见或要求。如:“根据县体育工作成就和教练 员的知识结构,特提出县业余体校教练员职业 岗位设置申请……。如有困难,也可缓设或不 设。”设置职业岗位和不设职业岗位是两个相 反的概念。这两个相反的概念同时在一个公文 中加以肯定,就造成了自相矛盾的困境。
语言逻辑—语体特征—简洁
公文必须简短扼要,特别是领导讲话一定要注 意多用短句,忌用长句子,不要用过多修饰, 把意思讲明白就可以。
语言逻辑—语体特征—鲜明
公文,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含蓄隐晦,深藏 不露,更不能含糊不清,意向不明,它要求清 楚、明白,无论赞成或反对什么、提倡或禁止 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都要非常确切地表述 和说明,使人心领神会,一目了然。
写作行为的被动性。 “官样文章”,受命于 领导。
写作行为的时效性。“临危受命” ,”立等可 取”, 多数时候是临时交办,容不得长时间 构思。
材料的复杂性。“饕餮大餐”和“无米之炊” 并存。
立意的逻辑构思—公务文书立意的逻辑特征
构思立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 的复合性脑力劳动,但总体上还是有规律可循: 由大到小,由简到繁,由形式到内容。 由粗到细,由抽象到具体,由标题到观点,由观点到 材料。
2、称谓用语:本(部)、我(局);贵店(公司)、你(厅);该或其(所、社)等。
3、谦敬用语:承蒙协助、承蒙惠允(顾)、承蒙光临;不胜感激、不胜荣幸、无任感激; 大力协助、鼎力支持等
4、时间用语:当即、在即、即日、即刻;火速、从速、急速、即速;如期、按期、限期、 定期、逾期;届时、按时;不日、不时等。
语言逻辑----定义
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 下定义,必须揭示概念的内涵。 清楚 不能定义模糊。如果没有揭示概念的内涵,则 就犯了定义模糊的错误。如:“生命是常青之 树”这里只是作了个暗喻,并没有说明“生命” 的本质属性,所以这句话不能代替定义。
语言逻辑----判断
判断--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方式。 正确 不能判断不准或判断出现错误。如:“所有的
需要具备的能力: 善于分析、综合。 善于归纳、概括。
立意的逻辑构思—公务文书立意方法论
掌握意图,吃透“两头”
上级政策、领导指示—上头 基层工作、单位实际—下头
运畴神思,着眼“四处”
大处着眼。站在单位角度,中规中矩。 高处立意。站在领导高度,体现领导意图。 小处着手。全面分析材料,做高超的“配餐师”。 快处成章。 “七步成诗”, 养成“快枪手”特质。
谋篇布局的逻辑构思—次序论
逻辑构思讲究顺序 正常顺序是先明确“是什么”,再讲“怎么样”,再
讲“为什么”,最后讲“怎么办”。
谋篇布局的逻辑构思—层次论
逻辑构思讲究层次 问题阐述要区分层次,不能用“搅拌机”的工作方式 构思,搞“大杂烩”、浇灌“混凝土”;要层层入理, 顺理成章,运用“调色板”,作“风景画”。
外显逻辑----公务文书外在结构基本模式
标题、开头、主体、结尾
讲话稿多用开篇点题式:开门见山,起句发意,直接 揭示主旨,公文、特别是领导讲话稿的结尾方式一般 有两种:醒明主旨,篇末点题;展望未来,鼓励斗志, 向人们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指明方向,鼓舞人们为 实现它去努力奋斗。
新闻稿
外在基本结构----行政公文
主体 基本情况、结论、建议
结尾 对结论做说明
外在基本结构----消息
标题 直述式、强调式、描写式
倒金字塔结构 导语、主体、结尾
公务文书写作的语言逻辑
逻辑特征 语体特征
公务文书写作的语言逻辑—逻辑特征
前提 概念 定义 判断
语言逻辑----前提
真实 前有车,后又辙; 前面有交待,后面要有说明; 后面有评价,前面要有根据。
新闻稿件—报道事实、评述人物、事件。消息、通讯。
概念与方法
逻辑----非逻辑学意义上的逻辑,只是认识问 题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事物的内在机理、内 在规律。起、承、转、合。
方法论、次序论、层次论、轻重轮----非理论 层面的系统论述,只是为了表述方便。
方法----经验层面的交流探讨。
探讨的主要内容
公务文书写作的思维逻辑 公务文书写作的结构逻辑 公务文书写作的语言逻辑 公务文书写作的形式逻辑
公务文书写作的思维逻辑
立意的逻辑构思—立意点睛 谋篇布局的逻辑构思—布局和谐
立意的逻辑构思—公务文书写作本体特征
作者的特定性。 “御用文人”,代机关、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立言,非个人作品。
标题:发文单位+事由+文种 开头:
根据式--领导指示、上级文件、法律规章、现实情况 目的式—动机、缘由、目的 结论式—直接表明事项或者观点 引述式—引述公文标题、主要观点、事实 主体 结尾 希望式、说明式、总结式、套语式
外在基本结构----行政公文—会议纪要
标题:会议名称+纪要;会议主要议题+会议纪要 生效标识: 通过纪要的时间、会议名称 开头: 会议概况 主体:会议讨论情况和会议议定事项 结尾:执行要求
语言逻辑----概念—交叉并列
不能交叉并列。两个概念有一部 分相同的含义,有一部分不相同 的含义,则这两个概念就有交叉 关系。“青年”与“工人”两个 概念之间有交叉关系。在公文写 作中,不能将互相之间有交叉关 系的概念并列。
语言逻辑----概念—标准不一
在同一句子中,划分各子项的标准应该是同一 的,用不同标准划分的子项,不能并列在同一 句子中。如:“国营、集体、个体及千元以上 销售额的饭店要带头使用型煤。” 这里“国 营、集体、个体”的划分是依据生产资料所有 制,而“千元销售额”又是以销售货款为标准。 标准不一放在一个句子中就范了概念混淆错误。
11、结尾用语:为要、为盼、为荷(感谢);特此通知、特此通报、特此通告、特此报告、 特此请示、“以上意见(请示)如无不当,请批复(指示)”;“以上意见(请示)如无不 当,请批转有关单位部门执行”;请予以审批(核准)、特此函达、特此函复、特此函商、 此复、此令等。
得体--文言词
使用一些文言句式:值此……之际;凡……者; 集……于一体;融……于一身;被……所;为……所; 恰逢……;就……而言;之所以……是因为;谨 以……名义;兹定于……;不少于……;至少……; 均不得……;含……者;不包括……;除……外; 若……;等。
“是什么”和“怎么办”; 通报:多讲“是什么”,精讲“为什么”和“怎么办”。
谋篇布局的逻辑构思—方法论
锻炼思路打腹稿。 对内容进行精心思考,谋篇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动 笔写作,写出结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强的文章。
列好提纲再动笔。 起草公务文书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纲写稿子,有许 多好处:可以帮你组织材料;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 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写时吃力不讨好。
并列结构----观点并列展开 总结、计划、经验材料较多使用此类
层递结构----层层递进,逐层深入 消息多使用此类结构
时间结构----按照时间顺序展开 通讯使用此类结构
空间结构----按站空间结构展开 通讯使用此类结构
外显逻辑----外部结构要素论
所谓外部结构,就是文章外显的存在形式。主要要素 包括: 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次序, 它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是行文时自然形成的 基本单位,它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 开头和结尾,从整体出发,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全文 各部分的和谐。
5、经办用语:业经、经、已经、兹经等。
6、总结用语:总之、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据此、对此、为此等。

7、引叙用语:近接、顷接、前接、接、悉等。
8、希望用语:希、希予、望、希将;请、务请、拟请、着请;盼、盼能等。
9、征询用语:当否、妥否、可否、是否可行等。
10、答复(表态)用语:同意、拟同意、照办、可行、基本同意、完全同意、不同意、暂 缓执行、请严格执行、请遵照执行、请参照执行等。
公务文书逻辑解析
李建波
范畴与种类
公文--传达领导机关和单位工作意图和工作要求、汇报工作、请 示或者答复事项、与其它单位或者个人衔接沟通工作。通知、通 报、请示、报告、批复、函、会议纪要、决定、通告
常用文书--总结经验教训、部署工作、推广典型、研究问题、反 映情况、建立公众关系。讲话(工作报告、总结、述职报告、演 说)、调查报告、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市场预测报告、会议交流 材料(经验材料)、函电。
谋篇布局的逻辑构思—轻重论
逻辑构思讲究重点
总体设计基本都是由一些单元块组成,不外乎下面这些: “情况、特点、问题”--回答“是什么”; “成绩、收获、做法”--回答“怎么样”; “原因、经验、教训”--回答“为什么”; “措施、希望、要求、号召”等--回答“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