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1.3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鲁科版教师用书(WORD)

高三化学鲁科版教师用书(WORD)

第1节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了解钠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应用。

2.掌握钠的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了解碱金属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4.了解焰色反应。

考点一金属钠1.物理性质(1)色态:银白色固体。

(2)钠与水、煤油密度大小关系:ρ水>ρNa >ρ煤油。

(3)熔点:<100 ℃(填“>”“=”或“<”)。

2.化学性质(1)主要化学反应Na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 点燃:2Na +O 2=====点燃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与盐溶液如CuSO 4溶液反应:2Na +CuSO 4+2H 2O===Cu OH 2↓+Na 2SO 4+H 2↑(2)钠与含有酚酞的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3.制取与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钠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够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2)将一小块钠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说明钠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3)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O 2,失去2N A 个电子()(4)电解熔融氯化钠或饱和食盐水都可得到金属钠()(5)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中()(6)4Na +O 2===2Na 2O 和2Na +O 2=====点燃Na 2O 2可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7)焰色反应是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8)用洁净的铂丝对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a +,不含K+() 答案:(1)×(2)√(3)×(4)×(5)√(6)√(7)×(8)×2.(1)钠能否保存在CCl 4中?原因是什么?(2)金属钠着火,不能用H 2O 、干冰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师用书必修1WORD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师用书必修1WORD版

说明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为了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本书最后编入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王晶、韩颖、陈新智、郑长龙、任学宝、李文鼎、王作民。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是乔国才。

参加图稿绘制工作的是李宏庆。

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6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学科本身的规律,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doc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doc版)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教学用书目录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2)本章说明 (2)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7)教学资源 (8)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3)本章说明 (13)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4)第二节离子反应 (17)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8)教学资源 (19)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23)本章说明 (23)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24)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28)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31)教学资源 (32)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40)本章说明 (40)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42)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43)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45)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48)教学资源 (51)科学家谈化学 (59)展望化学之未来:挑战和机遇(唐有琪) (59)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白春礼) (64)中学理科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问题 (71)化学学科的现状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问题(宋心琦) (76)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本章说明一、教学目标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5.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二、内容分析1.地位和功能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高中化学必修教师用书1

高中化学必修教师用书1

高中化学必修教师用书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①必修教师教学用书》说明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资源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资源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教学资源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教学资源科学家谈化学展望化学之未来:挑战和机遇今日化学何去何从?中国化学的发展与展望中学理科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问题化学学科的现状及基础化学教育改革问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贯彻执行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及学科本身的规律,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而编写的。

一、教科书设计思路1.全面落实高中化学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1.2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1.2
(4)层 过样的滤纸条平整地悬挂在橡皮塞下的回形 析 针上,不可触及试管的内壁;滤纸条末端慢
操作 慢浸入展开剂中约0.5 cm,试样斑点必须在
展开剂液面之上,不能接触展开剂。塞紧橡
皮塞,将大试管垂直静置,等待展开剂展开
步骤
操作方法
(5)显 色
用镊子取下滤纸条,将其放在盛有浓氨水的
试剂瓶瓶口上方,进行氨熏。滤纸上端部分 显_红__棕__色__;中间部分显__蓝__色_
2.在滤纸上记录原点时,要用铅笔而不能用钢笔是什么 原因? 提示: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所以用来做记号不会影响实验现象;钢笔用的墨水的主 要成分是色素,可溶于水和丙酮,因此用其做记号会扩 散游动,从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3.点样时,试样斑点的直径最好不要超过0.5 cm,为什 么? 提示:若点样过大,试样在展开时有拖尾现象;若点样过 小,试样展开不明显,不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2.结论和解释: 四种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快慢为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因为菠菜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展开剂中的溶解度不 同,溶解度大的随展开剂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快。溶解 度小的扩散速度慢,所以可用层析法将色素分离。
【问题释疑】 1.菠菜中色素的成分及性质: 含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橙黄色的胡 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其都能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 丙酮、乙醚等,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4.在进行层析操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1)勿使试样斑点浸入溶液中,否则会使所有试样 混在一起而分不开。 (2)将滤纸伸入盛有流动相溶剂的大试管中,使滤纸垂直 但两侧不接触试管内壁,否则会造成流动相溶剂不按水 平线平行上升,影响实验效果。
5.层析法分离FeCl3和CuSO4时为防止二者水解应该如 何进行操作? 提示:可加入少量的盐酸或者硫酸酸化。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1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1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 含答案

第三节物质的量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学习目标:1.能说出物质的量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和摩尔质量的含义。

2.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物质的量及单位(1)物质的量的概念(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3)阿伏加德罗常数(4)摩尔质量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1 mol铅笔()(2)2 mol氧()(3)4 mol H2()(4)1 mol Na2CO3中含有2 mol Na+()(5)0.012 kg 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6)H2O的摩尔质量等于18()[答案](1)×(2)×(3)√(4)√(5)√(6)×2.(1)2 mol某物质的质量为64 g,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2)H2O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3)0.5 mol CO 2的质量为:________。

[解析] (1)根据摩尔质量的定义式可知M =m n =64 g 2 mol=32 g·mol -1(2)已确定化学式的物质,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所以H 2O 的摩尔质量=18 g·mol -1(3)根据M =m n 可知m =n ·M =0.5 mol ×44 g·mol -1=22 g[答案] (1)32 g·mol -1 (2)18 g·mol -1 (3)22 g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B .摩尔质量等于物质质量的6.02×1023倍C .HNO 3的摩尔质量是63 gD .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解析] 摩尔质量以g·mol -1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即式量),A 、B 、C 错误;H 2SO 4与H 3PO 4的摩尔质量均为98 g·mol -1,D 正确。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第二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第二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含答案

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目标:1.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和应用。

2.能运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简单计算。

1.分别计算在一定条件下,1 mol不同物质的体积分析表中的数据,能得出结论:(1)相同条件下1_mol固体、液体的体积差别较大。

(2)相同条件下,1_mol气体的体积近似相等,在标准状况下约为22.4_L。

2.气体摩尔体积(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符号:V m,单位L·mol-1(或L/mol)。

(2)计算公式:V m=V n。

(3)影响气体摩尔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4)标准状况下(即0℃、101_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_L·mol -1。

3.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是22.4 L()(2)标准状况下,1 mol H2和N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3)1 mol CO和1 mol O2所含分子数相同,体积也相同()(4)22.4 L N2含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分子()(5)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H3、SO2、CH4三种气体中,质量最大的是SO2()[答案](1)×(2)√(3)×(4)×(5)√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是22.4 LB.1 mol氢气所占的体积一定是22.4 LC.标准状况下,6.02×1023个Cu原子所占有的体积约是22.4 L D.标准状况下,28 g N2与CO的混合气体,体积为22.4 L[解析]A项中的水、C项中的Cu均不是气体,而气体摩尔体积只适用于气体;B项未指明温度、压强;D项中N2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 g·mol-1,则其体积V=n·V m=mM·V m=28 g28 g·mol-1×22.4L·mol-1=22.4 L,D正确。

现行3套高中化学教师用书特点评析与使用建议

现行3套高中化学教师用书特点评析与使用建议

现行3套高中化学教师用书特点评析与使用建议摘要依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配套教师用书的要求进行比较发现,人教版有2个标目需要完善,苏教版涵盖了所有8个标目,鲁科版有1个标目需要完善。

在内容编写方面,人教版条理清晰、版面规整,彰显飒气;苏教版语句简洁、指导全面,彰显秀气;鲁科版栏目丰富、内容厚实,彰显大气。

教师在使用时要仔细研读、领会主旨,灵活借鉴,合理运用,交叉互补、整合升华。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师用书栏目设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保障措施中明确指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教师教学用书作为教师开展有效备课的原点、实施有效教学的后盾,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基础源泉,是开展教师研修的首选资料。

关于配套教师用书的编写,《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配合新教科书使用的教师手册或教学参考书的编写和出版工作”。

本研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教师用书(以下简称“人教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教师用书(以下简称“苏教版”)和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教师用书(以下简称“鲁科版”)的比较、评析,为教师用书的选用、处理和评价给出建议,提供参考。

1 现行3套高中化学教学用书的比较《课程标准》是编制教科书的依据和参考,同样也是评价教师用书的标准。

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要求,本研究提出8个比较标目。

1.1 高中化学教学用书比较标准的构建1.1.1 《课程标准》对教学用书呈现内容的要求“教师手册或教学参考用书应当对教学目标进行阐述,提示教学的重点和预期的教学效果,解析疑难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探究性实验和参观、调查活动的组织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也可单独编制学生实验活动指南)。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遵守实验室规则走进实验室,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2.化学实验安全措施(1)特殊化学试剂的存放方法①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②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用棕色瓶盛放,并存放在冷暗处。

③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应密封保存,并置于冷暗处,远离电源和火源。

④剧毒化学试剂要单独专柜保存。

(2)填写下列标志所对应危险化学品的类别标志类别爆炸品易燃品氧化剂剧毒品腐蚀品(3)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酒精着火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土盖灭烫伤或烧伤先用水冲洗烫(烧)伤处,再涂上烫(烧)伤膏浓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试剂溅入眼睛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4)“三废”的处理方法废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要进行回收处理。

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内。

废渣: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分类处理。

[特别提醒]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H2SO4沿玻璃棒(或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过滤和蒸发1.过滤(1)适用范围: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特别提醒]过滤操作口诀: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一贴二低三要靠,滤渣记得要洗涤。

2.蒸发(1)适用范围: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1.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是放在三层漏纸一边还是放在一层滤纸一边? 提示:放在三层滤纸一边,否则会使滤纸破损而造成过滤失败。

2.过滤和蒸发操作时均使用到玻璃棒,二者的作用相同吗?提示:不相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而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3.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将蒸发皿中液体直接加热蒸干? 提示: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3.1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3.1

方案一
实 验 操 作
方案二
方案一
实 滴加硝酸银溶液有_白__色__
验 现
沉淀产生,再滴加稀硝酸,
象 沉淀不溶解
方案二 有_白__色__沉淀产生
方案一
方案二
解 2_K_C_l_O_3__=_=△_=_=_2_K_C_l_+_3_O_2↑__、 ClO-3+3NO-2+Ag+
释 _A_g_+_+_C_l_-=_=_=_=_A_g_C_l_↓__
【方案设计】 一、牙膏中某些主要成分的检验 【思路分析】
【实验过程】 1.溶解牙膏:
固体
2.溶液中成分的检验: 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甘油的检验
实验 操作
实验 现象
点有溶液处颜色与标准比 色卡的7~8处颜色接近
溶液颜色为_绛__蓝__色__
溶液酸碱性的测定
甘油的检验
解释、 结论
pH约为_7_~__8_
2.检验牙膏中的甘油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注意两点:(1)氢氧化铜悬浊液要现用现配。 (2)牙膏中甘油含量较少,新制Cu(OH)2悬浊液不宜加得 太多,否则Cu(OH)2本身的颜色会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二、火柴头中硫元素、氯元素的检验 【思路分析】
【实验过程】
1.检验火柴燃烧后有二氧化硫生成:
_+_2_H_2O_
3.固体成分的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产生_无__色__无__味__的 气体,石灰水变浑 浊
解释及结论 _C_a_C_O_3_+_2_H_+=_=_=_=_H_2_O_ _+_C_O_2_↑__+_C_a_2+_ 沉淀物中含有碳酸 钙
【合作探究】 1.牙膏溶解后得到的上层液体为什么会呈现一定的弱 碱性? 提示:牙膏中含有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氟化钠、安息香 酸钠、一氟磷酸钠等强碱弱酸盐,这些盐溶于水后水解 使溶液显弱碱性。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遵守实验室规则走进实验室,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2.化学实验安全措施(1)特殊化学试剂的存放方法①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②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用棕色瓶盛放,并存放在冷暗处。

③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应密封保存,并置于冷暗处,远离电源和火源。

④剧毒化学试剂要单独专柜保存。

(2)填写下列标志所对应危险化学品的类别标志类别爆炸品易燃品氧化剂剧毒品腐蚀品(3)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意外事故处理方法酒精着火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土盖灭烫伤或烧伤先用水冲洗烫(烧)伤处,再涂上烫(烧)伤膏浓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试剂溅入眼睛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4)“三废”的处理方法废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要进行回收处理。

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内。

废渣: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分类处理。

[特别提醒]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H2SO4沿玻璃棒(或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过滤和蒸发1.过滤(1)适用范围: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特别提醒]过滤操作口诀: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一贴二低三要靠,滤渣记得要洗涤。

2.蒸发(1)适用范围: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1.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是放在三层漏纸一边还是放在一层滤纸一边? 提示:放在三层滤纸一边,否则会使滤纸破损而造成过滤失败。

2.过滤和蒸发操作时均使用到玻璃棒,二者的作用相同吗?提示:不相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而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3.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将蒸发皿中液体直接加热蒸干? 提示: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含答案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含答案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学习目标:1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2。

了解 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命题规律和常用的解题方法。

间课前自主预习知识梳理1 。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WL) + / M微观:N A x 4/(g • mol -1) %数端野可 溶液的体积O HL R HL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 • L -1)⑴物质的量浓度(c)和溶液质量分数(7。

)的换算关系是C = lOOOpzo~~M 0⑵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ni"2°②同温、定容时,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H1 ni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 尔质量之比,即段= 观曼他Mi Mi Q④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倒数比,即%黑。

2。

在化学反响方程式中的应用2Na + 2H2O =2NaOH + H2 t化学计量数之比2扩大6。

02X1()23倍2X6。

02X1023: 2X6。

02X1023: 2X6。

02X1023: 1X6。

02X1023物质的量之比2 moi 2 mol 2 mol lmol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效果自查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5 点燃⑴化学方程式2H2+02=2H2。

的意义为2 mol H2和1 mol0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响生成2 mol H2O()(2)0。

1 mol Zn和Fe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响,一定生成0。

1(3)0。

1 mol A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3。

36 L H2((4)将铝投入到硫酸溶液中,当有3 moi电子发生转移时,反响的铝为27 g()(5)1 L 0。

1 mol/L 硫酸中参加0。

2 mol Fe,生成0。

2 mol Hz([答案]⑴ J (2)V (3)X (4)V (5)X2。

(教师用书)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备课课件 必修1

(教师用书)高中化学 第1章 第2节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同步备课课件 必修1

ppm 浓度可以换算为百分比浓度。若某溶液的 浓度是百万分之三,即可表示为 3ppm,若换算为质量百分 比浓度是多少?由此可以看出用 ppm 表示浓度有何好处? 3 【解析】 ×100%=0.0003%。 1000000
【答案】
0.0003%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对于这样
稀的溶液。用 ppm 浓度来表示是很方便的。
-1
吗?
n 【提示】 不是,根据 c=V知,V 是溶液的体积而不是
溶剂的体积。
1.主要仪器
托盘天平 、 容量瓶、 烧杯、 玻璃棒、 胶头滴管 、量
筒等。 2.主要步骤 以配制 100 mL 1.00 mol· L (1)计算 配制 100 mL 1.00 mol· L-1 NaCl 溶液所需 NaCl 固体的质 量为 5.85 g。
2.图示
3.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的误差分析
注:定容时仰视或俯视刻度线产生的误差图解
图1
图2
(1)仰视刻度线(图1)。由于操作时是以刻度线为基准加 水,从下向上看,最先看见的是刻度线,刻度线低于液面 的实际刻度,故加水量偏多,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 小。 (2)俯视刻度线(图2)。与仰视刻度线恰好相反,刻度线 高于液面的实际读数,使得加水量偏少,浓度偏大。
1.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时,各种情况下最终 n 落脚点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式 c=V, 要充分利用有关物质 的量的各种计算公式,发挥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 m溶 2.已知溶液的密度时,溶液的体积 V(溶)= 。 ρ 3.运用电荷守恒定律时,要特别注意离子所带电荷数 参与计算,即离子浓度要乘以该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
●教学地位 本节首先借助初中所学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引出物质的 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然后重点介绍了一定物质的量浓 度溶液的配制,最后简单介绍了溶液的稀释问题。

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师用书(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师用书(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一教师用书(人教版)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1)》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1)》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李文鼎、陈学英、王乾、周天泽、洪京、索金龙、乔国才、顾敏。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是乔国才。

参加图稿绘制工作的是李宏庆。

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4年12月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认识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和食物的酸碱性,以及合理选择饮食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2.1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2.1

【方案设计】 【思路分析】
【实验过程】 1.铝与氧气反应:
实验方案设计
将铝片剪成长5~8 cm, 宽0.2~0.3 cm的铝条, 绕成螺旋状,一端绕紧一 根火柴,实验时,用坩埚 钳夹住铝条另一端,点燃 铝条上的火柴,待火柴快 燃烧完时,将铝条伸入装 有O2的集气瓶中(瓶内盛有 少量水),观察现象
4
4.可溶性铝盐的性质: (1)水解。 可溶性铝盐(如AlCl3、明矾等)能发生水解,离子方程 式为Al3++3H2O 噲垐 ?? Al(OH)3+3H+。
(2)形成配合物。
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Al(OH)

4
AlF63-等。
(3)形成复盐。
铝还能形成复盐,如明矾晶体[KAl(SO4)2·12H2O]等。
铝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Ⅲ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
。铝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3个电子在化
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
2.铝单质的化学性质: 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在一定 条件下,金属铝能与非金属单质、不活泼金属的可溶性 盐、酸、碱等发生反应。
3.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它们既能与强酸溶
实验方案设计
现象、解释及问题
(3)将一片未擦去氧化 现象:__无__明__显__现__象_
膜的铝片放入20 mL
在空气中铝表面易生成一
0.5 mol·L-1的CuSO4溶液 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

阻碍了铝与CuSO4的反应
实验方案设计
(4)取步骤(3)中的铝片, 用水冲洗后,放入盛有3 mL 6.0 mol·L-1NaOH溶液的试 管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 象。1~2 min后取出铝 片,洗净,放入20 mL 0.5 mol·L-1硫酸铜溶液 中,观察铝片表面的现象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1.1

高中化学实验化学教师用书1.1

【方案设计】 取样→灼烧得到灰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氧化、 萃取
实验步骤 1.取样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剪碎后便于 灼烧灰化
2.灼烧灰 化
海带逐渐变得更干燥、
卷曲,最后变成黑色粉末 或细小颗粒。后期还会 产生大量白烟,并伴有焦
将海带中的碘 转化为_可__溶__于__ _水__的__无__机__碘__化__ _物__
一、物质分离、提纯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1.含义: (1)分离: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 相应的各个组分的过程。 (2)提纯: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的过 程。 注意:分离和提纯后得到的都是相应物质的纯净物。
2.分离、提纯的“四大”原则:
3.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通常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状态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
3.分液: (1)定义: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2)主要仪器:分液漏斗。
三、碘的检验与萃取
1.碘的检验:I-
I2
蓝色溶液。
2.碘的萃取:碘单质易溶于CCl4、苯等有机溶剂。
【实验用品】 样品:干燥海带3 g 仪器:试管、烧杯、量筒、托盘天平、铁架台、漏斗、 滤纸、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酒 精灯、火柴、分液漏斗、石棉网。 试剂:新制氯水、2 mol·L-1H2SO4溶液、6% H2O2溶液、 CCl4、淀粉溶液、蒸馏水。
2.萃取: (1)原理: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 提取出来的方法。 (2)操作:装液→振摇→静置→分液。
(3)萃取剂的选择。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 解度。 ②选取的萃取剂与溶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易分层。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教师用书 3

【创新方案】高中化学 教师用书 3

2、金属钠着火时,可以灭火的物质是 ( B ) A.水 B.沙子 C.煤油 D.二氧化碳
3、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没有碱生成的是 ( B )
A.CaO溶于水
B.红热的Fe和水蒸气
2、金属的颜色、光泽 绝大多数金属都是银白色,具有金属光泽,少数金 属具有特殊颜色如铜是紫红色,金是金黄色。
3、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4、延展性
延性:拉成细丝的性质; 展性:压成薄片的性质。
1.以Fe为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1)与氧气反应
3Fe + 2O2 ==△Fe3O4
(2)与酸反应
钠在空气中的变化: 表面变暗(生成Na2O)→变为白色固体(生成 NaOH)→表面形成溶液( NaOH 潮解)→ 结块(生成 Na2CO3 ·10H2O)→最后变成白色粉末(风化生成 Na2CO3)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6条)
(1)2Na+2H2O==2NaOH+H2↑ (2)4Na+O2==2Na2O (3)Na2O+H2O==2NaOH (4)2NaOH+CO2==Na2CO3+H2O (5)Na2CO3+10H2O==Na2CO3 ·10H2O (6)Na2CO3 ·10H2O== Na2CO3+10H2O
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2、镁与氧气反应 (1)镁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 MgO ,此氧化物 的氧化膜致密,因此,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 打磨。
2Mg + O2 == 2MgO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MgO
点燃
2Mg+ O2 == 2MgO
二、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3、铝与氧气反应 (1)铝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 Al2O3 ,此氧化物的 氧化膜致密,可以隔绝铝与空气的接触,阻止内部 铝被氧化。正因为如此,铝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金 属材料。

高一化学教师用书—第三章 物质的量

高一化学教师用书—第三章 物质的量

第三章物质的量本章说明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基本概念,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在中学化学中讲授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章内容分为三节。

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这三节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章第一节着重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以及摩尔质量,后二节介绍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并分别讨论了有关概念的简单计算。

教材有计划地将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分散到后面的章节中逐步进行介绍,目的是既减轻学生学习本章知识时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的概念,特别是可以深化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认识。

本章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本章概念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而且都很抽象。

限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在本章中就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很透彻,只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本章知识时,对所学的知识能够基本理解。

因此,教材在叙述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科学性的同时,恰当地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广度,以学生可以理解的方式介绍了这部分内容。

2.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教材在讲述教学难度比较大的一些概念,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时,在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概念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利用比喻性的描述和直观教具,尽量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如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与摩尔质量、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等,教材在介绍概念的同时,还通过具体的应用进行对比,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个概念。

3.重视新旧知识的密切联系本章的知识,虽然概念较多,但与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章知识之间的联系就更密切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结晶法制备硝酸钾的流程:
二、结晶和重结晶
1.结晶和重结晶的比较:
名称
结晶
重结晶
定义
通过蒸发(冷却)溶 液,使溶液达到饱 和而析出晶体的方 法
将结晶所得晶体溶于少量溶 剂,再进行蒸发(冷却)、结 晶、过滤,如此反复地操作
对象
单一溶液或混合溶 液
结晶所得粗产品
名称
结晶
蒸发结晶和冷却结 分类 晶
快通过滤纸进入瓶底,沉
淀留在布 装置
操作 要点
可总结为“一 贴”“二低”和 “三靠”
减压过滤
项目
常压过滤
减压过滤
(1)漏斗下端斜口正对吸滤瓶支
注意 事项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 用是引流。
(2)洗涤沉淀时,遵循“ 少量多次”的原则。
(3)沉淀洗涤至最后,用 干净的试管接取几滴滤 液,选择灵敏的定性反 应来检验共存离子,判 断洗涤是否完成。
一、转化法制备硝酸钾的理论依据 1.制备硝酸钾的原理: 制备KNO3是利用不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而发生 不同变化的原理。在NaNO3和KCl的混合溶液中,同时 存在Na+、K+、Cl-和 NO3 四种离子。升高温度,NaCl 的溶解度几乎没有多大改变,而KNO3的溶解度却增大
得很快。在高温下蒸发溶剂,达到饱和的NaCl先结晶分 离。然后,冷却降温,KNO3达到饱和,析出晶体,得到粗 产品。
2.制备硝酸钾晶体时,为什么要趁热过滤? 提示:由于实验中所用的液体量较少,液体在空气中降 温较快,因此,必须迅速进行热过滤,以防止由于温度下 降过快造成KNO3析出混入NaCl晶体中,使产品的纯度降 低。
3.检验所得产品中是否含氯离子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检验制得的硝酸钾晶体的纯度。
4.如果要制备颗粒较大的硝酸钾晶体,应该怎样选择 结晶条件? 提示:晶体颗粒的大小与结晶条件有关,溶质的溶解 度越小,或溶液的浓度越高,或溶剂的蒸发速度越 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粒就越细小;反 之,可得到较大的晶体颗粒。因此,要制备颗粒较大
【实验用品】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玻璃棒、酒精灯、 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坩埚钳、火柴、滤纸、漏 斗、吸滤瓶、布氏漏斗、抽气泵、试管。 原料试剂:硝酸钠固体(工业级)、氯化钾固体(工业级)、 蒸馏水、1 mol·L-1HNO3溶液、0.1 mol·L-1 AgNO3溶 液。
【方案设计】
拓展课题1-4 粗盐提纯 【方案设计】
实验步骤
的硝酸钾晶体,应该尽量缓慢地冷却,并保持容器静置, 切不可振荡容器,以使晶体慢慢析出,形成较大的晶体 颗粒。
5.为什么重结晶可使产品具有较高的纯度? 提示:重结晶就是将初次结晶的晶体溶解后,再重新结 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改变温度梯度或结晶速 率,再次将初次结晶晶体中的杂质去除,因此可使晶体 获得较高纯度。
课题3 硝酸钾晶体的制备
1.理解实验室中利用硝酸钠和氯化钾制取硝酸钾的原 理。 2.学会利用结晶或重结晶的方法提纯固态物质。 3.学习减压过滤的方法。 4.了解控制晶粒生长的适宜条件。
5.进一步掌握并能熟练运用溶解、过滤、结晶等常用 的实验操作。 6.加深对制备实验的认识,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过程。
(2)将滤纸放在漏斗中,用少量蒸馏水润湿,然后把漏斗 安装在吸滤瓶上(尽量塞紧),微开水龙头,抽气使滤纸 紧贴在漏斗瓷板上。 (3)以玻璃棒引流,将待过滤的溶液和沉淀逐步转移到 漏斗中,加溶液速度不要太快,以免将滤纸冲起。随着 溶液的加入,水龙头要开大。注意布氏漏斗中的溶液不 得超过漏斗容量的2/3。
管口。 (2)滤纸要比漏斗底部略小,但 要把孔全部覆盖;过滤前先用蒸 馏水润湿滤纸,抽气使滤纸紧紧 贴在漏斗上。 (3)让待过滤混合物均匀分布在 整个滤纸面上。 (4)用少量滤液将粘附在容器壁 上的晶体洗出,继续抽气,并用 玻璃棒挤压晶体,尽量除去母液

2.减压过滤的操作方法: (1)剪滤纸:取一张大小适中的滤纸,在布氏漏斗上轻压 一下,然后沿压痕内径剪成圆形,此滤纸放入漏斗中,应 是平整无皱折,且将漏斗的小孔全部盖严。注意滤纸不 能大于漏斗底面。
产品 单一溶液纯净,混 纯度 合溶液不纯净
重结晶 较纯净
2.蒸发结晶和冷却结晶的比较:
类别 项目
蒸发结晶
冷却结晶
定义
通过蒸发溶液,减少 一部分溶剂,使溶液 达到饱和而析出晶 体的方法
通过降低温度使溶液 冷却达到饱和而析出 晶体的方法
适用 溶解度随温度改变 溶解度随温度下降明 范围 变化不大的物质 显减小的物质
(4)过滤完成(即不再有滤液滴出)时,先拔掉吸滤瓶侧 口上的胶管,然后关掉水龙头。
(5)用玻璃棒轻轻揭起滤纸的边缘,取出滤纸及其上面 的沉淀物。滤液则由吸滤瓶的上口倒出。注意吸滤瓶 的侧口只作连接减压装置用,不要从侧口倾倒滤液,以 免弄脏溶液。如果实验中要求洗涤沉淀,洗涤方法与使 用普通漏斗过滤时相同,但不要使洗涤液过滤太快(适 当关小水龙头),以便使洗涤液充分接触沉淀,使沉淀洗 得更干净。
举例
NaCl
KNO3
3.影响晶粒生成的条件: (1)影响晶粒大小的条件。
影响条件 溶质的溶解度
溶液的浓度 溶剂的蒸发速度 溶液冷却的速度
越小 越高 越快 越快
晶粒大小 越小 越小 越小 越小
(2)促进晶体析出的方法。
序号 1 2 3
方法 振荡容器 用玻璃棒搅动或轻轻地摩擦器壁 投入几粒晶体(晶种)
原 体积的一半
氯化钠溶液达饱和而析出
溶液冷却至室温
产生白色浑浊 无明显变化
【合作探究】 1.该实验中涉及热过滤操作,请思考进行热过滤操作时 应注意些什么? 提示:热过滤时要注意的问题是①选择颈短而粗的玻璃 漏斗并进行预热;②过滤时一般不用玻璃棒引流,以免 加速降温;③接收滤液的容器内壁不要贴紧漏斗颈,以 免滤液迅速冷却析出晶体,堵塞漏斗口。
三、过滤
1.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的比较:
项目 进行 条件
所用 仪器
常压过滤
减压过滤
通常条件(常压)
较低压强
烧杯、漏斗、滤 纸、玻璃棒、铁 架台
布氏漏斗、吸滤瓶、 安全瓶、抽气泵
项目 原理
常压过滤
减压过滤
由于水泵中的急速水流不
断将空气排出,使体系内
溶液和悬浊液分散 质微粒直径的不同
部形成负压,促使液体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