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百度文库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初中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现代社会对科学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满足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的研究需求,我们决定开发一套适合初中生的优质化学校本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1.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 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
二、课程内容安排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该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操作等内容;2. 实验技能模块:包括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方法的掌握、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等内容;3. 探索性实验模块:通过一系列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应用拓展模块: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求知欲;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现象,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3.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图像、动画等形式的辅助教学材料,增强研究的直观性和趣味性;5.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实践活动、科学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状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价与反馈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积极性、参与度、问题提出等,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和参与程度;2. 作业与实验报告评价:通过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测验与考试评价:定期进行测验和考试,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和知识掌握程度;4. 反馈与指导:根据评价结果,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研究方法和提高研究效果。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化学实验》完整版
官能团转化及合成路线设计
官能团转化方法
学习常见的官能团转化方法,如酯化反应、酰化反应、还原反应 等,掌握其反应条件和机理。
合成路线设计
根据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选择适当的 反应条件和试剂。
实验操作技巧
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如加热、冷却、搅拌、萃取 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学生自主创新实验项目展示
自主选题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和探索,培养 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
创新实践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如新型 催化剂的制备、环保型化学品的合成等。
成果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 验经验和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THANKS
感谢观看
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进行定量分析,如电位滴定法、电导分析法等 。
仪器分析简介及应用
光学分析法
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性质进行分析,如分光光度 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荧光分析法等。
色谱分析法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进行分离和测定,如气 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质谱分析法
将物质离子化后,利用质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如有机质谱法、无 机质谱法等。
结合实例,学习绿色合成实验的设计方法和 技量分析原理及方法
滴定分析法
通过滴定操作,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 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等。
重量分析法
通过称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如 烘干法、灰化法等。
电化学分析法
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本课程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
年级:初中
教材:《初中化学》
单元:化学基础知识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化学中常用的单位和量的概念。
3. 知晓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难点:化学中用到的单位和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材:《初中化学》第一单元内容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蜡烛
实验药品:氧气、氢气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询问他们对化学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化学基础知识(15分钟)
1.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如物质、化学反应等概念。
2. 介绍化学常用的单位和量的概念,如质量、体积等。
三、示范实验(20分钟)
1. 利用酒精灯和蜡烛进行氧气和氢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氧气和氢气的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特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化学的应用和意义。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仍需要在后续课程中继续巩固和深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课程内容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涵盖了以下主题:
1. 基本化学概念:介绍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化学
式等基本概念,为学生打下牢固的化学基础。
2. 反应和反应速率:讨论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使学生了解不同反应之间的动力学和平衡性。
3. 有机化学:介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了解生物分
子和有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物质性质和变化:研究物质的性质、化学变化和能量变化,
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发生的原理。
5. 酸碱和氧化还原:解释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涵盖PH值、酸碱指示剂和电化学等内容。
6. 化学实验:提供实验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论。
研究目标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研究目标包括:
1. 掌握基本化学概念和化学方程式,能够准确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能够预测和解释不同反应类型。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掌握实验技巧和安全操作。
4. 培养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对化学的兴趣和进一步研究的动力,为未来深入研究化学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通过系统地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希望本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并为其未来的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课程设置和内容可能根据不同的学校和地区有所调整。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高中化学校本课程的详细信息和教学指导。
高中化学课程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理解。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1. 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等。
2. 发展实验技能,研究使用实验设备和化学物质进行实验,并能够合理地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化学现象。
4. 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
5.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化学基础: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等基本概念。
2. 物质的性质:溶解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物质的性质及其应用。
3. 反应速率和平衡: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等。
4. 能量变化:热力学、燃烧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反应机理等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教师将基本概念和知识以讲授和演示的形式进行传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操作:学生将进行一系列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
3. 讨论和合作研究:学生将参与小组项目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想法,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教材和资源:教师将提供适当的教材和研究资源,供学生参考和进一步研究。
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和考核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参与: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将作为评估的一部分,包括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等。
2.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数据分析等。
3. 作业和测验:学生将完成指定的作业和测验,包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版
校本课程化学教案初中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化学基础概念
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化学实验方法
1. 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名称和用途
2. 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和注意事项
3. 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第三课:化学方程式
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规则
3. 化学平衡和反应热的相关概念
教学方法:
1. 讲述和讨论:介绍化学基础概念和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2.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讨论和分组合作:引导学生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4. 总结和反思:结合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平时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表现进行评分。
2. 期中考试: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笔试考核。
3.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考核。
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提高能力。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跟踪和评估,与教师一起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高中校本课程_化学与健康教材
二中校本教材县第二中学出版目录引言 (2)第一章人体中的化学 (3)第一节生命进化的化学过程 (3)第二节人体的化学组成 (4)第三节人体内的化学平衡 (4)第四节人体生理功能伴随的化学反应、健康与化学的密切关系 (6)第二章化学元素与健康 (7)第一节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及功能 (7)第二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 (7)第二节人体中化学元素的相互作用 (7)第三节常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8)第四节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9)第五节与化学元素有关的疾病及其防治 (9)第三章营养化学与健康 (9)第一节蛋白质、糖类、脂肪、无机盐、纤维素的结构和功能 (9)第二节水的功能 (12)第三节合理营养 (13)第四章饮食与健康 (14)第一节饮食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疾病 (14)第二节饮食与神经系统健康 (16)第三节饮食与糖尿病 (16)第四节饮食与癌症 (17)第五节饮酒、饮茶与健康 (17)第六节食品添加剂与健康 (18)第七节饮食安全卫生与健康 (19)第五章医用化学品与健康 (20)第一节化学药物与健康 (20)第二节中药与健康 (21)第三节合理用药的原则 (22)第四节保健品与健康 (22)第六章日用化学品与健康 (23)第一节洗涤化学品与健康 (23)第二节护肤化学品与健康 (24)第三节洁齿化学品与健康 (25)第四节消毒化学品与健康 (26)第七章环境化学与健康 (27)第一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27)第二节室内污染与健康 (28)第三节农药化肥与健康 (28)引言本课程是面向全校高二理科学生的综合教育选修课,属于兴趣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普及日常化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理解人体健康所涉及到的基本化学原理,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健康问题,正确使用常见化学品,合理安排饮食营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保健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科学问题的兴趣。
化学校本课程
初中化学小本课程街头初中潘淑芹一、课程内容依据化学新课程标准的“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要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科技等有意义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化学,热爱化学,进行创新研究,课程内容从生活、健康、环境、材料、能源等几块。
上学期:第一课空中死神——酸雨第二课水是生命第三课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第四课奇妙的微观世界第五课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元素篇)第六课自制防毒面具第七课溶液——人类生活离不了它第八课中毒急救生活中的化学1.白衬衫穿旧了为什么会泛黄? (3)2.洗衣服泡沫越多越好吗? (3)3.不锈钢会生锈吗? (3)4.纯酒精为何不能杀菌 (4)5.久置的红薯为何比新挖的红薯甜? (4)6.久放的报纸为什么会发黄?…………………………………7.切葱头为何流眼泪?……………………………………………8.被蚊子、蚂蚁或蜜蜂叮螫后为什么可涂点氨水或肥皂水? (5)9.油条与化学………………………………………………………10.牙膏中的化学 (6)实验拓展——化学趣味实践1.制作“叶脉书签” (8)2.白花变蓝花 (8)3.蔬菜中维生素C的测定 (8)4.用皂泡法检验硬水的硬度 (8)5.空杯生烟 (9)6.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 (9)7.烧不断的棉线 (9)8.用鸡蛋做的趣味实验 (10)9.吹气生火 (10)10.晴雨花 (10)1、激发兴趣类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安全保护的内容。
在学习化学钱,先学会如何保护自己,才能真正的伸入化学的学习与探究。
★案例一:校本课程《化学与防护》。
开发校本课程要考虑中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能用得到的知识。
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时,第一个要问的问题就是:“化学有毒吗?”不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可能会造成对自己身体的伤害。
我们在学习的第一课,不是学习元素符号,不是学习概念,而是要进行安全的教育。
化学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化学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化学
年级:初中
学科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熟悉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知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的能力;
5. 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的能力;
5. 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
1.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 化学实验技能:称量、溶解、反应观察等;
3. 化学反应: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
4. 化学实验:酸碱中和实验、氧化还原实验等;
5. 化学的应用: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生动有趣;
2. 实验教学,动手操作;
3.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4. 课外拓展,调研学习。
评价方式:
1. 实验记录评分;
2. 作业考核;
3. 口头问答;
4.小组讨论表现。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化学基本概念
第二课时:化学实验技能
第三至五课时:酸碱中和实验
第六至七课时:氧化还原实验
第八至十课时: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备注:本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学生们在本课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发,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2024版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材《绿色化学》
水作为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无 机物和有机物,且对环境和 人体无害。
在有机合成中,水相合成可 以避免使用有机溶剂,从而 减少环境污染和废弃物处理 成本。
水作为溶剂在化学反应中具 有独特的性质,如促进某些 有机反应的进行、提高反应 速率和选择性等。
2024/1/27
18
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的特点及应用
离子液体由阴阳离子组 成,具有极低的蒸气压、 高热稳定性、宽电化学 窗口等特性。
06 绿色化学品评价标准与方法
2024/1/27
35
绿色化学品定义及分类
2024/1/27
绿色化学品定义
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过程中 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 的化学品。
绿色化学品分类
包括可生物降解化学品、低毒低害 化学品、可再生资源化学品等。
36
绿色化学品评价标准建立
评价标准制定原则
01
生物酶催化剂的特点
2024/1/27
02
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反应条件温和
03
29
生物酶催化剂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无毒无害
1
2
生物酶催化剂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手性药物合成
3
2024/1/27
30
生物酶催化剂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生物柴油生产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合成
2024/1/27
31
光催化技术在绿色合成中的应用
原子经济性
绿色化学追求高效利用 原料,减少废物生成, 实现原子经济最大化。
能源节约
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和采 用高效催化剂等手段, 降低能源消耗。
环境友好
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溶剂和催化剂,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2024/1/27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高中化学校本课程------《酸雨面面观》一、【情景与需求】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学会用化学的视角认识身边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发校本课程,浓厚校园的科学氛围,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校开设此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课程概要】酸雨面面观校本课程一方面介绍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监测与控制;另一方面是希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再一方面是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去评价某一具体问题。
这对于学习和认识化学科学是积极有益的,同时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增加环保知识。
总之整套教材在讲解酸雨相关知识时,有效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课程目标】1、通过情感体验和探究实践,掌握酸雨方方面面的知识;通过发现、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学习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养成基本的研究态度与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在查阅资料、实际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创新,体味其中的乐趣。
3、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酸雨的控制与化学密切相关,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四、【过程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生活经验解释身边发生的现象;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化学校本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化学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定义理解;
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酒精灯等;
2. 实验材料:金属片、硝酸、铁锈等;
3. PPT演示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实际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3. 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并让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三、示范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四、讨论(10分钟)
与学生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以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小结。
六、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取了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引导学生多做实验,加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完整版)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___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1.课程设计1.1 课程目标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得到广泛认同。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存在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为此,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
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
课程目标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研究化学的浓厚兴趣。
为此,将课程名称更名为“___化学魔法”,以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
(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研究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
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课程实施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名称主要内容死灰复燃在方糖块上撒上香烟灰,使方糖块在酒精灯上燃烧。
自制豆腐花往豆浆中滴入盐醋水,使豆浆出现聚沉而得到豆腐花。
自制固体酒精用硬脂酸钠、氢氧化钠和酒精制备块状的固体酒精。
变色墨水用CoCl2溶液在白纸上书写校训,并将纸张烘烤干而显字。
黑龙出洞在NaHCO3表面铺上方糖粉末和酒精,燃烧后出现上升的碳柱。
化学绘画利用Fe3与KSCN、K4Fe(CN)6的颜色反应进行绘画创作。
校本课程高中化学教案
校本课程高中化学教案教学内容:金属及非金属元素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点;2. 掌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和常见的代表性元素;3. 了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类和代表性元素的理解;难点: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对比及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锌、铜、铁、铝等金属片,硫粉、磷、碳等非金属物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讲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金属和非金属在化学中的特点。
二、学习金属元素(20分钟)1. 分组讨论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并展示代表性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2. 展示一些金属元素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学习非金属元素(20分钟)1. 分组讨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并展示代表性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用途;2. 展示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反应过程,引导学生理解非金属的化学性质。
四、小结与评价(10分钟)1. 整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并进行知识回顾;2. 提问学生对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反思:1. 这节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分类,加深学生对化学元素的认识;2. 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展示了观察、推理和实验的能力,课堂氛围活跃。
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对比实验,加深理解;2. 请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实验结果,总结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共同点和差异。
※实验内容需谨慎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初中化学学科校本教材
初中化学学科校本教材
初中化学学科的校本教材,是为了满足学校和学生的特殊需求,由学校自行开发的一种教材。
它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以及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初中化学学科校本教材示例:
一、化学的魅力
1. 什么是化学?
2. 化学的历史和发展。
3.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基础知识
1. 元素和化合物。
2. 化学式和化合价。
3. 溶液和溶解度。
三、化学实验
1. 安全须知。
2. 实验操作技巧。
3. 基础实验:例如,水的净化、碳酸盐的检测等。
四、生活中的化学
1. 食品中的化学:例如,发酵的过程、食品添加剂等。
2. 家居中的化学:例如,清洁剂、化妆品等。
3. 环境中的化学: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五、探索与发现
1. 化学与科技。
2. 化学与未来。
3. 学生自主研究项目建议。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编写校本教材时,应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1. 引言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满足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我们制定了本方案,旨在开发和实施一套符合中学教学要求、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化学校本课程。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2 原则-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引导与解惑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并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个性化与差异化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和活动。
3. 课程设置3.1 知识体系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我们将设计出一套科学完备的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并根据不同年级和学段的研究目标进行细致划分。
3.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将制定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开展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3 研究资源提供多样化的研究资源,包括教材、题、课件等,供学生自主研究和巩固知识。
4. 实施步骤4.1 教师培训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施新的校本课程,我们将组织专门的培训,培养化学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4.2 课程试点在正式推行新的校本课程之前,我们将先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点。
通过试点活动,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4.3 正式推行根据试点的结果,我们将对课程进行修改和完善,然后正式推行新的校本化学课程。
在推行过程中,我们将密切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
5. 评估与改进为了评估校本化学课程的效果和改进教学质量,我们将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工作。
通过定期的课堂观察、学生测评和教师交流等方式,收集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71huaxue
71中校本课程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兰州71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课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知识的内容广泛、概念众多,是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主线。
在中学阶段所学的化学反应有约80%的属于这一类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中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金属的冶炼、三酸(盐酸/硝酸/硫酸)的生产、火箭发射所需能量的获得、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都离不开氧化还原反应。
在高考中,它也是必考考点之一,题目类型千变万化,知识、能力考查互相兼顾。
在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氧化还原反应分散在必修1、必修2等多个模块的不同章节中,讲解比较浅显,题型较少。
学生学习中总存在这样会那样的困难。
因此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开发、拓展,以适应新的高考要求,同时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素养奠定基础。
为此,我校高一年级化学组老师们经过研讨决定,以“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为课题,开发此校本课程。
旨在给同学们以知识点的归纳、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面的拓宽、综合素养的提高。
新课程改革在教和学的理念上、形式上、方法上都是一次革新,给我们师生既带来了机遇,也是一次挑战的机会。
所以,编写此校本课程对我们来说也是第一次,难免有不到之处,敬请同仁们和广大学生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
课程共分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配平与计算、氧化还原反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四个板块,分16课时学完,水平测试占2课时,共18课时,占2学分。
学分取得按水平测试成绩、上课表现、作业、出勤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第一讲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1.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在必修模块中,我们已学习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有关内容,判断以下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并说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⑴ 22SO O S −−→−+点燃 ⑵ O H Cu H CuO 22+−→−+∆⑶ NaCl 2Cl Na 22−−→−+点燃 ⑷ 22H ZnCl HCl 2Zn +→+⑸ ↑+→+2222O NaOH 4O H 2O Na 2 ⑹ O H 2O NO4HNO42223++↑−−→−光或热小结:判断某个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判断反应前后有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一、课程性质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
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和手段。
在这门课程中我将会给学生再现一些生活中的奇特现象、趣味实验,让学生从实验角度去剖析这些现象的本质,亲身体验化学的实验之美,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去学习、去生活。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的实施,学生要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常见的化学仪器、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能独立完成化学实验,形成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2.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实践过程,参与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留意细节、获取信息的能力。
3.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化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三、课程理念
“化学实验吧”这门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已有课本知识,熟练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最终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能力全面发展的优秀中学生。
四、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两人一小组将学生分为五组,共15课时,第一课时是课程的入门,我将整理几套化学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与学生互动讨论最终引导学生规范使用;用PPT展示自然界、生活中神奇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中学化学校本课程 2 2 习兴趣。
随后的课堂上逐步向学生讲解生活中常用化学物质的制备、生活现象的解释、化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采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让学生走进化学实验,走进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