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普通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普通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1],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

近年来,许多高校均已开设这门综合课程。

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总目标。

如何能更好地实现这一课程目标?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围绕这些问题,我在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办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精选内容,构建合理的《普通生物学》实验项目体系精选实验内容,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完善修改,构建合理的《普通生物学实验》项目体系。

精选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内容的经典性和基础性。

在精选实验内容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实验项目取舍。

有些经典的实验内容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锤炼,对学生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增加基本技能的锻炼有很好的帮助,像这样的经典实验内容一定要保留。

在保留的基础上,还要特别注意实验内容的创新。

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是一个很基础、很经典的实验,并为后续课程的实验提供一定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实验中可结合细胞形态观察,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比较、组织器官的制片和观察等内容[2]。

(二)注重内容的连续性和层次性。

为了改变目前实验项目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少的情况,在内容层次化结构中,要注意根据各自的教学目标,反映从认知层面到应用层面再到创新层面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样符合学知识、用知识,发展创造能力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

在认知层面上的实验如“常见动植物基本组织结构的制片观察”、“生物绘图”等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层次实验,如“鱼的系列实验”、“植物群落特征调查”等。

在基础和综合实验基础上进行设计创新实验。

在完成必做实验以后,布置学生进行设计实验,可学生自选题目,也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行探究,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注意内容的可行性和实际性。

在确定实验内容时,不仅要根据课程的需要,而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包括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情况,以及结合当地实验材料采集、培养的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因素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内容。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效果 , 对教 学 内容 、 教 学方 法和教学管理 等进行有效改革 , 实现 了教 学内容与教 学 目标 的有机统一 、 教 学方法与研 究对 象 的统一 、 课 堂教 学管理与效率的统 一、 两种教 学课 堂的统一、 考核 内容与能力评估 的统一 , 提 高 了学生学 习的兴趣 和积极
性, 也提 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 能力、 创新 思维能力和科学研 究能力, 进而培 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的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 : 普通生物学; 实验教 学体 系; 改革 ; 能力培养
2 0 1 6年 第 l 0期
总第 4 2 2 期
教 育观察
普通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黄 国文
( 湖 南科技 学院化 生院 , 湖南 永州 4 2 5 1 9 9 )

要: 普通生物学实验是我 院面向生物技 术专业本科 生开设的专业基础 实验课程。 为 了提升普通 生物学 实验教 学
学生的发散 思维 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创新性实验是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趣 寻找课题 ,或者
样, 学生在做 实验时思路才 更清晰 , 也提高 了实验 主动性 , 克
服 了实验的盲 目性 。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教 师引导学 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培
养特定能力的过程 , 是学生取得实验成功的保 障。传统 的实验
探讨 ,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 、独立分析 问题 和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使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的具 有科 学研究能力 和创
由教师提 出问题 , 设 计实验并解决 问题 , 锻炼学生 的 自主学 习 和思维能力 、 探究与创新 能力 以及科研能力。这类实验要求学 生运用一 门或多 门课程 的综合知识 进行课题设计 、 实验 , 完成 课题研究并撰写实验报告 。由基础 性实验可 以挖掘 出设计创 新实验 。设计创新实验可 以是实验技术创新 也可 以是理论创 新, 不 管是 哪种形式 , 都是把知识转 变成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 的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一、引言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生态学专业人才,对生态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就生态学专业的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1. 以实践与应用为导向传统的生物学课程教学多以理论授课为主,而缺乏实践与应用环节。

而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问题解决的能力。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将实践性和应用性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例如通过实验、实习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2. 强化跨学科综合性生态学既有生物学的基础又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包括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化学等。

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内容需要更多地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多学科融合起来,全面展现生态学的综合性,使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3. 加强环境伦理教育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环境伦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教学内容中,需要加强环境伦理方面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在生态学发展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为生态环境发展贡献力量。

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革生物学课程教学方法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问题求解与实践来学习生态学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 资源共享,促进合作学习现今,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资料的分享、交流与合作。

改革教学方法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学习,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3. 多种评价手段并重传统的考试评价过于单一,只能考察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改革教学方法需要重视多种评价手段,包括报告、论文、实验报告等,以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在将从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环节强化和课程评估完善等方面展开讨论。

结合教学实践,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满足社会需求。

通过相关改革措施,可以使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够运用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生物技术领域的需求。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有望为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课程评估、教学质量、学生综合能力、社会需求。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的生物学课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

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已迫在眉睫。

传统的生物学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但在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缺乏对生物技术领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经验。

针对现行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研究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生物技术人才的需求。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和完善课程评估,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意义生物技术是当前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技术专业在医学院校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袁 小凤 , 柴 惠 , 张 林
( 江 中 医药 大学 生 命 科 学学 院 , 江 杭 州 3 0 5 ) 浙 浙 10 3

Hale Waihona Puke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 , 为了在短学时内有效地完成《 普通生物学》 课的教学 任务 , 对教学 内容进行 了相应
地 缩 减 , 将 教学 内容 制 作成 电子 课 件 , 分 利 用多 媒 体 进 行教 学 , “ 授 法 ”讨 论 法 ” 自学 指 导 法 ” 实 验 法 ” 并 充 将 讲 “ “ “
第3 0卷第 6期 20 0 9年 1 1月
喀什 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u n l fKah a e c e sC l g o r a o s g r T a h r o l e e
Vo . 0 No. I3 6 NO V.2 9 00
《 普通生物学》 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教材 , 此迫 切需要 新的教材 . 因 1 4 教 学 方 法 过 于 传 统 单 一 .
轨的改革 进 程 ] , 3中 如何 正 确 把握 改 革 的 指 导 思 想, 找准 改革的 切人点 , 加 以实 施 , 并 这是 目前《 普 通生物学》 程 改革实 践 中值 得研 究 的课 题 . 课 我们 对 此进行 了摸索 和实践 , 以期 通过 课 程 的改 革 , 有
时 , 中理 论 4 其 2学 时 , 实验 l 2学时 . 这么短 的学 在 时内要 面面俱到 , 完成 所 有 的教 学 内容 , 几乎 不 可
能 , 严重 影响教学效 果 . 也 1 3 缺 乏 相 应 教 材 .
位 从事科 学研究 、 教学及管 理工作 的医学生物科 学
高 级 专 门人 才 .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越来越受到学生和社会的关注。

《普通生物学》作为该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们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培养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生物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对《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优化。

需要对《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

随着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课程内容应该及时更新,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纳入到课程中,使学生们能够了解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和技术前沿。

由于生物技术领域在医学、农业、环境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课程内容也应该涵盖多个领域,使学生们能够全面了解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需要改进《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生物学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应用性,这并不利于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

可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实践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还可以加强《普通生物学》课程与实际行业需求的对接。

可以通过与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进行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实践和学术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环境,为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技术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需要完善《普通生物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并给予学生更多反馈。

传统的考试评价往往偏重于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检测,而缺乏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

可以通过设计项目报告、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基础,普通生物学课程的英汉双语授课,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学,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英汉双语环境下的语言能力,为增强英汉双语教学质量,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本文旨在探索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的建设、实践与探索。

一、课程建设1.科学设计课程内容: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的建设,应尽量安排全面而系统的课程,覆盖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以具体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有机会更深入地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课程安排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定期检查学生学习进度,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督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确保课程的有效进行。

3.引进专业学习资料: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入包括网络资源、社会资源等各种学习资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更好地理解所学课程内容,有趣而实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能力。

二、课程实践1.建立讨论及实践小组: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带头参与实践,讨论学习心得,互相交流,促进学习进步,增强课堂气氛。

2.注重实践演示:课堂上,教师可以不断介绍实践过程,并结合演示,让学生能够更有趣、直观地了解实践过程,观察、研究实验结果,以增强学习效果。

3.引导学生自我探究: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实验中未知的领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课程探索1.联系实际生活:课程设置应注重联系实际,穿插实验演示,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体验生物学的知识,使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原理和实践,同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2.多媒体技术应用: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更便捷地学习到知识,参与课程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评价与考核:课程设置应注重评价与考核,让学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非生物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非生物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J u n l fQiia e ia le e 2 0。 13 No 9 o r a qh rM de l lg , 01 Vo. 1, . o Co

高 教研 究 ・
非生物专业《 普通生物学 》 课程体系建设 的实践与探索
饶 颖 竹 陈 蓉 胡 木 林
【 要】 本 文 简要 论 述 了非 生 物 专 业 开展 生命 科 学教 育 的 重要 性 和 必要 性 , 合 自身 教 学 实践 , 摘 结 介 绍 了《 通 生 物 学 》 程 体 系建 设 的 基 本 方 案 和 效 果 , 步 探 索 了该 课 程 发展 的 思 路 。 普 课 初
限选 或 必 修 课 程
, 经过 多年 的教 学 实 践 , 现 出一 批 优 质 涌
仆, I : 述
的生 命 科 学 教 材 和 优 秀 的 教 师 群 体 。 国 内 外 教 育 实 践 表 明[ 9, 全 体本 科 教 育 中 增 设 生 物 类 公 共 课 既 是 现 代 科 学 2 ]在 -
坦 福 大 学 和 剑 桥 大学 等 一批 世 界 顶 级 学 府 率 先 将 生 命 科 学 类
课 程 纳 入 全校 本科 生 必修 课 程 或 博雅 教 育 的普 通 教 育 核 心 课
程 之 中 r 3, 领 了 新 一 轮 生命 科 学 教 育 的历 史性 变革 。 2 ]引 I
19 年 以来 , 国 的 清 华 大 学 、 京 大 学 、 国 科 技 大 95 我 北 中 学 、 海 交 通 大 学及 浙 江 大学 等 重点 理 工 科 大 学 、 合性 大 学 上 综 和地 方 院 校也 陆续 把 生 物 类 课 程 列 为 非 生 物 类 专业 本 科 生 的
技术 发 展 趋 势 的基 本 要 求 , 是 知 识 经 济 社 会 对 高 素 质 人 才 又 培养 的需 求 ; 命科 学教 育 的 全 面展 开 , 仅 有 利 于 推 动 生 命 生 不 科 学 及 其 技 术 向高 校 各 个 专 业 渗 透 , 进 边 缘 交 叉 学 科 领 域 促 的快 速 发 展 , 而且 有 利 于 培 养 具 备 较 强 专 业 技 能 和 丰 富 知 识

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摘要】本文拟从普通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以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目的,侧重从理论层面研究高等院校的科学教育专业基础课普通生物学的课程建设。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有关本研究的生物课程建设的现状等理论以及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本课程理论与概念、本课程建设对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意义和地位、课程建设理论的基本问题及发展趋势及后现代课程观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后现代主义;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一、相关概念的涵义界定1、课程及要素较早、较系统地研究课程定义的学者奥利瓦(Peter F.Oliva)认为:“与教育的其他方面诸如管理、教学和督导等行动定向了的术语相比,课程确实具有一种神秘的味道。

”美国新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条目讲之界定为“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也有认为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或特殊材料的一种综合性的总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课程是“一种预期学习结果的结构化序列”;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工作者们,如郝德永教授认为“程作为一种具有多方面来源的客观现象,作为一种学校借以实现其目标、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经验的计划。

”叶立认为“课程是学校按照一定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统”。

现在一般认为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予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其进程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把课程视为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之总和。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作者:周延清陈晓春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2年第11期双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方未艾,蓬勃发展,不断深入而广泛地开展。

教师和语言工作者应积极投身于“双语教学”的实践中,为我国双语教育和教学研究贡献力量。

迄今,我国有部分高等院校的一些课程已经开设了英汉双语课程,我们是其中之一。

本文介绍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普通生物学》双语课程的建设、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一、双语教学概况双语教学有很多不同种表述。

我国非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是指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而进行的学科教学,不是外语教学,而是学科教学,在教学语言、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目的等方面都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其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兴趣、拓宽视野和提高外语水平。

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和《普通生物学》水平,使学生成为能用汉语和英语进行交际且具有高水平专业技术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满足地区未来发展的需要。

双语教学有多种模式,但主要有以下3种:①简单渗透式:采用文、英文专业教材,教师用汉语讲解,英文板书,学生用英文做作业。

②过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教师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讲解,两种语言的比例一般约为1∶1,英文板书,学生用英文做作业。

③浸入式: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教师采用全英语讲解,英文板书,学生用英文做作业和考试。

二、开展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的意义《普通生物学》是高校本科生物类专业的一门具有通论性质的基础课,内容丰富,几乎覆盖生命科学所有分支学科。

开设其双语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有关生物学的全貌和普遍规律的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提高整体素质;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火花,从各自的领域出发寻找与生命科学的交叉点,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了解国际生命科学研究新成果和新动态;增强多学科交叉与渗透的意识,为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需要明确的是,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的优化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中心,教学体系应该贯穿“知识、能力、素养”三个层面。

在知识层面,学生应该在课程中系统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能力层面,学生应该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技能;在素养层面,学生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

接下来,笔者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和教材使用等方面谈谈对《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一、课程设置《普通生物学》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专业需求,突出生物技术领域的特点,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整合现有的知识体系,梳理知识脉络,将专业课程与前沿科研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最实用的知识。

课程设置应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生物技术领域是一个涉及生物学、化学、物理等多个学科的交叉领域,《普通生物学》课程应该在课程设置上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述,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应该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问题导向学习、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应该注重线上线下教学的结合。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设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效率。

三、实验教学作为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应该得到更加重视。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普通生物学》课程的优化应该注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应该增加实验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结合生物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实验能够贴近生活、产生实际作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应该注重实验教学的安全和环保。

“普通生物学”教学方法和实践改革初探

“普通生物学”教学方法和实践改革初探

“普通生物学”教学方法和实践改革初探本文对高等学校“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实验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普通生物学”是我国高校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集动物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免疫学等诸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课程。

开设“普通生物学”实验,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增强学生独立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结合长春理工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际,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标签:普通生物学;教学方法;实践改革一、“普通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开设“普通生物学”课程的高校,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主要依赖教师的讲解,不断地向学生输送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在课堂上通常是听众,做听课笔记,被动接收的状态[1],很难有效地从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

而“普通生物学”与大自然中的生物息息相关,涉及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长期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等等[2],其中涉及的一些理论和空间结构通过文字的叙述,很难被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使得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另外,“普通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强的课程,实验课时的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意识,这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改革方法探索(1)在快速发展的21世纪,生物学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因此,在“普通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授生物学知识,奠定扎实理论基础,又要适当地增加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应用,增强学生对生命科学研究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更多的生物学高级人才。

(2)传统课堂上,教师占据主导的地位,课程的内容安排较为单一陈旧,学生有很多的问题和想法得不到及时解决。

《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与探索摘要:在分析《普通生物学》的课程特点基础上,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态学专业背景优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以期逐步构建更适应本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活力。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普通生物学》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生态学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知识面广,包括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物进化论等的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将直接后续其他专业课的学习。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生态危机的出现以及公众生态意识的增强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生态与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当前,我国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已经进入大范围生态建设、生态恢复以及复合污染综合治理的新阶段,解决这些生态与环境问题需要我国高等教育部门培养大批高质量的生态学专业人才,因此生态学专业已经成为21世纪迅猛发展的专业之一。

如何通过《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提高对生态学专业的热爱,激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是《普通生物学》教学的目标之一。

一般来说,《普通生物学》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是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架构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过程的重点;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应用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生物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进行探索与改革,逐渐构建了适合该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统筹教学内容,避免知识的过度重复《普通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高的生物类基础课程,涉及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结合我校生态学专业过去几年的办学经验,如果严格按照该教材设置内容教学,将会有很多内容与以后开设的课程重复,缺乏新意,从而导致丧失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英汉双语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近年来,英汉双语教学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大学认可,并逐渐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程。

《普通生物学》是一门普遍开设的大学必修课,也是大学生规划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英汉双语教学在这门课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本文旨在就英汉双语教学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教学建设、实践与探索进行探索。

一、英汉双语教学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教学建设1、更新教材,强化听说能力普通生物学双语教学需要建立在充分认识双语教学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学习不同文化和语言知识,同时发展双语教学的听说能力。

同时,课程的目的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多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为了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学校应当更新课程教材,使双语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习惯,便于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双语教学,从而培养双语教学的听说能力。

2、建立英汉教学框架双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同时运用二种语言来学习,并使用多功能教学模式,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够轻松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应将双语教学建立一个双语教学框架。

可以将二种语言分成不同的阶段和节,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安排灵活,使学生在每一阶段和话题中都有概念上的清楚,以及语法上的正确。

3、完善考核方式双语教学的考核方式是能否实现双语教学的关键。

考核应符合教学目的,考核形式多样,从考试、作业、讨论、实验、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选择。

考核要坚持公平、公正,遵循双语教学的特点,同时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以确保学生能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普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二、英汉双语教学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的实践1、实践实训是提高学生双语能力的重要方法双语教学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实践实训也是提高学生双语能力的重要方法。

比如,可以安排学生观看英文版讲座,让他们感受不同文化的风格,学习熟练的英汉双语应用;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模拟的英汉双语实验,增加学生对实验流程和结果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参加双语研讨会,培养学生的学术素养。

普通生物学(英文)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

普通生物学(英文)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

普通生物学(英文)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索教学背景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活动。

普通生物学作为高校生物学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专业基础以及研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教学内容繁杂、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所需。

对于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理论与实践探索,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生物学专业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标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基本的实验技能,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

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实验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教学理论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理论应当以“生物学科学观”的构建和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知识与实际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与学科前沿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应该注重实验、讨论和研究的开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实践探索在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探索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实践:1. 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整合:针对生物学科学观的构建和生物学科学思维的培养目标,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课程的前沿性和实践性,并使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还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将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提高课程的整体性和实用性。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生态学专业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含了生物学的许多基础知识和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变得尤为重要,以适应社会对生态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下面将介绍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

生态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到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

教师需要根据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学科前沿,更新课程内容,并加入一些新兴研究领域的知识。

可以增加对全球变化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生态学专业中,实践与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课、实验室作业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生态学研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训环节。

生态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

学校可以与相关研究机构和单位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生态调查、数据采集、样品分析等工作。

通过实训,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生态学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生态学专业人才。

学校应该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生态旅游项目规划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问题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道德观念。

加强学科交叉与综合能力培养。

生态学专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生物学、地理学、化学、数学等。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选修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还可以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关的课程,加强个性化的培养。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生态学专业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生态学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规律。

而生态学专业中的普通生物学课程则是该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他们打开生态学大门的一把钥匙。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普通生物学课程往往呈现出知识点琐碎、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难以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更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已成为当前生态学专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一、教学内容更新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内容更新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传统生物学课程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新技术。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关注生态学新发展、新变化,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更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新领域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生态学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生态学专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普通生物学课程作为专业课程,更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加强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置生态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加深对生态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科研报告等,使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同时也使学生在不同教学环节中获得全方位的知识和能力训练。

还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开设在线课程,扩大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四、引入跨学科知识生态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

在普通生物学课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跨学科知识,如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性的生态观念,增强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精品课程《普通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省精品课程《普通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生物学是生物工程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主干课和必修课,学校和学院领导重视普通生物学课程建设,教学计划学时数已由原来的64学时增至96学时(含实验课48学时)。

自2003年本课程开课以后,课程组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取得了十分明显的课程建设效果。

该课程于2009年获评辽宁省精品课程。

现将辽宁省精品课程《普通生物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成果汇总如下。

1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加强课程的系统化、体系化建设。

一是重新整合了《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以生物界形态结构层次、生长发育规律和多样性为教学主轴,循序渐进,不断扩展与深入,构架起普通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二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相互促进。

理论课堂(第一课堂)上在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介绍本课程的发展前沿,实验课与理论课密切配合,将理论课堂上的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例如动植物的组织、器官、系统等均是比较抽象的,通过实验同学们立刻有了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

在课外(第二课堂),通过大学生创新立项活动、开放实验、生命科学工作室等载体,进一步延展和深化了该课程的学习活动,将所学知识与相关的研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科研大力促进教学。

课程组教师将国内外相关的科研成果引进到教学内容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及时地受到最新的科研理念、科研方法的熏陶,科研意识、创新理念深入心灵。

如将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也是诺贝尔奖成果——RNA干扰理论与实践介绍给学生,学生认为受益匪浅。

该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取得的成果还包括:进行了教学大纲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大纲,基本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实践教学与要求、学时分配、参考教材、课程类别、学分、考核方式及必要的说明等部分;完成了《普通生物学》课程电子教案的建设;完成教材和参考资料建设,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顾德兴主编《普通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出版),且购置8种高水平教学参考用书和10种中外文学术期刊作为参考资料;完成了习题库建设,已经完成6章习题并附参考答案,其中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设计题等,使用时随机抽取。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反思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反思与探索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反思与探索摘要:《普通生物学》是生物专业的通论性课程,根据《普通生物学》的课程特点,结合生物专业的培养要求,综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教学内容整合、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及过程性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了未来《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进入21世纪,高校有关生命科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因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反映生命科学最新技术和成就的新型课程得以强化,而很多经典的基础性课程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迫削减。

而作为生物和生物技术基础课程的通论性课程——《普通生物学》,在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获得普遍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生物工程技术人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普通生物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各个领域。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了解掌握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用生物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解决问题,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成为了这一课程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1]。

笔者根据《普通生物学》的课程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经历,针对《普通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普通生物学》的课程性质、特点,甄选课程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普通生物学》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按照由微观到宏观的生命结构层次特点来编写,内容完整、系统,再现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引领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全貌、获得普遍规律的基础课程,也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专业必须达到的知识平台[2]。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普通生物学课程和高中生物学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学生开始接触这一课程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深入学习以后,会发现大学的普通生物学在深度和广度上与高中生物课程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学习过程并不轻松,甚至有不知如何去学的困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生物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本文拟从普通生物学课程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以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指导思想,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目的,侧重从理论层面研究高等院校的科学教育专业基础课普通生物学的课程建设。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首先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有关本研究的生物课程建设的现状等理论以及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本课程理论与概念、本课程建设对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意义和地位、课程建设理论的基本问题及发展趋势及后现代课程观等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政策依据。

【关键词】普通生物学;后现代主义;课程体系;课程建设
一、相关概念的涵义界定
1、课程及要素较早、较系统地研究课程定义的学者奥利瓦(Peter F.Oliva)认为:“与教育的其他方面诸如管理、教学和督导等行动定向了的术语相比,课程确实具有一种神秘的味道。

”美国新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条目讲之界定为“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也有认为课程是“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学内容或特殊材料的一种综合性的总计划”;课程是“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获得的一切经验”;课程是“一种预期学习结果的结构化序列”;高等教育领域的课程工作者们,如郝德永教授认为“程作为一种具有多方面来源的客观现象,作为一种学校借以实现其目标、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迁移的、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性的经验的计划。

”叶立认为“课程是学校按照一定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统”。

现在一般认为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指导下,受教育者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予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内容其进程的总和。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交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把课程视为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一切文化之总和。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具体学科。

本研究中所要针对的“普通生物学”课程是基于对课程的狭义理解之上,是指高等师范院校为了培养合格的中等教育师资开设的一系列学科科目和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的一门课。

2、课程体系与课程结构
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及不同的层次出发,对“课程体系”的阐释也众说纷纭。

下面是一些知名学者对“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的定义。

顾明远认为,广义的课程结构是指“学校课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组织、排列、配合的形式”。

廖哲勋指出:“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份、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

”。

在《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与课程结构关系较为密切的词条是课程组织一词。

在该书里指出:“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教育系统或学校课程的要素,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
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

它不仅要将内部的要素诸如各类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应用课等)连结成一个统一整体,还必须充分体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符合学制及学时限制。


二、课程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课程建设要遵守科学性的原则主要是指:第一,课程建设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立足于社会的需求,向教育对象教师科学正确的知识、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第二,课程建设所含有的所有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应根据培养目标与专业要求,整合学科知识,制定课程大纲计划,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和实验课程体系。

第三,课程建设的一系列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组织规划、有效实施各个环节、科学的进行硬件软件管理等等。

2、系统性原则
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观包括了典型的系统观,它认为,对于一个由若干要素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下构成的系统,其结构是要素的整体反映,印证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状况,要素是系统内部相互关系的反映。

由于课程建设是一连串复杂、动态、可调节性强的活动,我们应该从课程的整体目标出发,把课程组织实施过程当中所牵涉的各个方面看作课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坚持系统性原则的基础上,将各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一脉相承方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课程建设所预期的结果。

3、未来性原则
邓小平曾经提出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建议,里面所包含的面向未来充分蕴含了教育的超前性意识和未来性。

不管是教学或课程建设,还是做任何其他一件事,都要有未来的蓝图设想,有梦想有计划,课程建设才会有新的发展。

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家大计,作为系统工程,更是一个国家生存的根本。

而实现教育目的是教育界最高的理想,也是全民族的诉求,具体到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培养未来人才的核心,是教学计划的蓝图,课程建设无疑在各类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收获明天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伏笔。

4、开放性原则
任意一门专业的课程体系都可看作是一个开放性的知识、技术系统。

当今的高等教育课程正朝着国际化、全球性的大趋势迈进,课程体系在不断完善的现代化过程中,总是不断地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作为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每一个因素都是开放、动态的。

课程体系对社会(教育)其他子系统时时刻刻都发生对流,在这种对流中与环境
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来保持自身的动态平衡。

5、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针对分科课程而言的,现阶段分科与综合是两种趋势,不能只顾分科不顾综合,也不能只顾综合不顾分科,二者应有效结合,分清之间的度,因此普通生物学课程体建设不能局限在本门课程的视野范围内,还应有效的融合借鉴其他课程的理念、手段或方法。

此外,综合性原则还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仅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在全面发展的的基础上照顾不同层次和不同兴趣的学生,培养具有创造性、个性化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

三、开设普通生物学课程的必要性
1、目前中小学科学教师师资极度缺乏,新上任的科学教师知识面不够全面,综合能力素质不能及时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生物学知识、丰富拓展视野、同时通过实验动手操作锻炼了他们思维模式,为将来上实验课为学生演示操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开设是也是为了适应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配合中学新课程改革,培养具有综合自然科学知识、综合科学教育能力、综合科学素养的全新型师资。

2、科技发展和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指出“教育是社会的核心,是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基本手段。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随着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许多新兴的生物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如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发展迅速,给人类疾病治疗、新药研发等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梦想。

一些新型名词如“文化基因”、“计算机病毒”、“文件克隆”、“宇宙胚胎”等时尚名词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让学生、教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有必要学习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为人类造福。

鉴于此,开设普通生物学这门课程不管是对生物专业还是非生物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受益匪浅的,这既是对通识教育的拓展,也是专业精益求精的途径。

3、培养复合型人才及素质教育的要求
高等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在使人成为人的基础上,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无论是提高民族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抑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都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就对现代高等教育提出了极为具体的要求。

由于普通生物学课程涉及的生物分支学科众多,从不同的学科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探究意识。

在不同性质、类型的实验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方法、手段,学生可以从中有效的锻炼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模式,朝着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发展,培养个性化人才。

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造力的获得,与兴趣发展、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密切有关,生命科学教育在发展学生兴趣、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陶冶人格修养上均有独到的作用和效果。

比如,生命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环境和生
物多样性的认识水平,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素质,从而真正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逐步具备生态文明的基本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