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受层
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什么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蓝牙技术以及ZigBee技术等。
物联网感知层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和捕获外界环境或物品的状态信息,在采集和捕获相应信息时,会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先识别物品,然后通过安装在物品上的高度集成化微型传感器来感知物品所处环境信息以及物品本身状态信息等,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和自动管理。
而这种功能得以实现,离不开各种技术的协调合作。
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实现感知功能离不开传感器,传感器的最大作用是帮助人们完成对物品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
目前,传感器的相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地质勘探、航天探索、医疗诊断、商品质检、交通安全、文物保护、机械工程等。
作为一种检测装置,传感器会先感知外界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通过特定规则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由传感网传输到计算机上,供人们或人工智能分析和利用。
传感器的物理组成包括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以及电子线路三部分。
敏感元件可以直接感受对应的物品,转换元件也叫传感元件,主要作用是将其他形式的数据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子线路作为转换电路可以调节信号,将电信号转换为可供人和计算机处理、管理的有用电信号。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的简称为RFID,该技术是无线自动识别技术之一,人们又将其称为电子标签技术。
利用该技术,无需接触物体就能通过电磁耦合原理获取物品的相关信息。
物联网中的感知层通常都要建立一个射频识别系统,该识别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以及中间信息系统三部分组成。
其中,电子标签一般安装在物品的表面或者内嵌在物品内层,标签内存储着物品的基本信息,以便于被物联网设备识别;读写器有三个作用,一是读取电子标签中有关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二是修改电子标签中待识别物品的信息,三是将所获取的物品信息传输到中央信息系统中进行处理;中央信息系统的作用是分析和管理读写器从电子标签中读取的数据信息。
二维码技术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又称二维条码、二维条形码,是一种信息识别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系统中的基础层,负责物理环境中的数据采集和感知。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物联网感知层的相关内容,包括感知技术、感知设备、感知数据的处理与传输等。
感知技术
1、RFID技术
1.1 原理与工作方式
1.2 应用场景
1.3 优势与局限性
2、传感器技术
2.1 分类与原理
2.2 常见传感器类型及其应用
2.3 传感器数据处理与校准
感知设备
1、RFID读写器
1.1 功能与特点
1.2 工作原理
1.3 应用案例
2、传感器节点
2.1 硬件组成
2.2 系统架构
2.3 能耗管理
感知数据的处理与传输1、数据处理
1.1 数据预处理
1.2 数据清洗与过滤 1.3 数据压缩与降维
1.4 数据聚合与分析
2、数据传输
2.1 传输协议介绍 2.2 传输安全与加密 2.3 数据存储与管理附件
本文档附有以下附件:
1、RFID技术相关论文
2、传感器节点原理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物联网:指将各种物理设备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交互和共享的技术系统。
2、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通过射频信号进行识别和追踪物体的技术。
3、传感器:能够感知环境物理量并将其转化为可用输出信号的装置。
4、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可用性。
5、数据聚合:将来自多个传感器节点的数据进行合并和汇总,以得到更全面的环境信息。
物联网从架构上面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从架构上面可以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感知层:负责信息采集和物物之间的信息传输,信息采集的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和二维码、 RFID射频技术、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信息传输包括远近距离数据传输技术、自组织组网技术、协同信息处理技术、信息采集中间件技术等传感器网络。
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包括关键技术、标准化方面、产业化方面亟待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2)网络层:是利用无线和有线网络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码、认证和传输,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三层中标准化程度昀高、产业化能力昀强、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和改进,形成协同感知的网络。
(3)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基于物联网的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根本目标,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
决方案集,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开发。
各个层次所用的公共技术包括编码技术、标识技术、解析技术、安全技术和中间件技术。
物联网的四个层次
物联网的四个层次
1.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最底层,其主要功能是收集数据,通过芯片、蜂窝模组/终端和感知设备等工具从物理世界中采集信息。
感知层主要参与者是传感器厂商、芯片厂商和终端及模块生产商,产品主要包括传感器、系统级芯片、传感器芯片和通信模组等底层元器件。
2.传输层
传输层是物联网的管道,主要负责传输数据,将感知层采集和识别的信息进一步传输到平台层。
传输层的参与者是通信服务提供商,提供通信网络,其中通信网络可以分为蜂窝通信网络和非蜂窝网络。
3.平台层
平台层负责处理数据,在物联网体系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主要将来自感知层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PaaS平台、AI平台等。
平台层的参与者是各式的平台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可以分为物联网云平台和操作系统,完成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和分析。
4.应用层
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顶层,主要基于平台层的数据解决具体垂直领域的行业问题,包括消费驱动应用、产业驱动应用和政策驱动应用。
目前,物联网已实际应用到家居、公共服务、农业、物流、服务、工业、医疗等领域,各个细分场景都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认知感知层
认知感知层
1.感知层的概念
物联网层次结构分为三层,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感知层位于最底层,它是物联网的核心,其功能为“感知”,即通过传感网络获取环境信息。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采集的关键部分。
2.感知层的应用
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及识读器、RFID标签及读写器、摄像头、GPS导航、各种功能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类似。
3.感知层的关键技术
(1)传感器: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它利用各种机制把被测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相应信号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并产生响应动作。
(2)RFID:它的全称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又称为电子标签。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它主要用来为物联网中的各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示。
(3)无线传感网络:它的英文名称为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网络,其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传感器、微处理器和通信单元。
节点间通过通信网络组成传感器网络,共同协作来感知和采集环境或物体的准确信息。
它是目前发展迅速,应用最广的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感知层的特点及常见威胁
以下为物联网感知层的特点及常见威胁:感知层主要特点: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与传统互联网的重要区别之一,感知层的存在使得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总体来说,物联网感知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量的节点数目物联网感知对象种类多样,监测数据需求较大,感知节点常被部署在空中、水下、地下等人员接触较少的环境中,应用场景复杂多变。
因此,一般需要部署大量的感知层节点才能满足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需求;2、多样的终端类型感知层在同一感知节点上大多部署不同类型的感知终端,如稻田监测系统,一般需要部署用以感知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以及稻田水质等信息的感知终端。
这些终端的功能、接口以及控制方式不尽相同,导致感知层终端种类多样、结构各异;3、较低的安全性能从硬件上看,由于部署环境恶劣,感知层节点常面临自然或人为的损坏;从软件上看,受限于性能和成本,感知节点不具备较强的计算、存储能力,因此无法配置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安全机制,最终造节点安全性能不高问题的出现。
感知层常见安全威胁:从攻击方式上看,感知层的安全威胁可以分为物理攻击、身份攻击和资源攻击。
1、物理攻击(1)物理损坏感知节点应用场景复杂多样,易于受到自然损害或人为破坏,导致节点无法正常工作。
(2)非法盗窃因缺乏监管,终端设备被盗窃、破解,导致用户敏感信息泄露,影响系统安全。
2、身份攻击(1)假冒攻击攻击者非法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并冒充该用户进入系统,越权访问合法资源或享受服务。
(2)非法替换攻击者替换原有的感知层节点设备,系统无法识别替换后的节点身份,导致信息感知异常。
3、资源攻击(1)信道堵塞攻击者恶意占用信道,导致信道被堵塞,不能正常传送数据。
(2)耗尽资源攻击者通过不停向节点发送无效请求,占用节点的计算、存储资源,影响节点正常工作。
(3)重放攻击攻击者截获各种信息后重新发送给系统,诱导感知节点做出错误的决策。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物联网感知层概述
02
物联网感知层技术架 构
03
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 术
04
物联网感知层应用场 景
05
物联网感知层面临的 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06
添加章节标题
物联网感知层概 述
定义与作用
物联网感知层定义:感知层是物联网三层架构中的最底层,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和传输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多种类型 传感器工作原理:基于物理或化学效应,将待测量转换为电信号 传感器应用: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用于数据采集、环境监测、智能控制等领域 传感器技术发展趋势: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微型化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定义:由一组能够自组织形成网络的低功耗、微型、低成本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 特点:可自组织、自修复、容错性强、覆盖范围广、可扩展性强 应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发展趋势:低功耗、低成本、高精度、高可靠性、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物联网感知层的主要任务
感知物体:通过传感器、 RFID等技术手段,感知物 体并获取相关信息。
数据采集:将感知到的数据 采集并传输到网络中,为后 续处理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 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等传输到数 据中心或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 进行清洗、整合、分析和挖 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未来发展趋势
感知层技术不断升级,实现更精准、 更快速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感知层技术将不断拓展应用领域, 从工业、家居等领域向更多领域延 伸
添加标题网络层、应用层融合,形 成更高效、更智能的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物联网本身的结构复杂,主要包括三大部分:首先是感知层,承担信息的采集,可以应用的技术包括智能卡、RFID电子标签、识别码、传感器等;其次是网络层,承担信息的传输,借用现有的无线网、移动网、固联网、互联网、广电网等即可实现;第三是应用层,实现物与物之间,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发挥智能作用。
具体的核心,是感知层中的技术,从现在阶段来看,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就在感知层。
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该技术的商用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
它通过射频信号等一些先进手段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有利于人们在不同状态下对各类物体进行识别与管理。
射频识别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和阅读器组成。
电子标签内存有一定格式的标识物体信息的电子数据,是未来几年代替条形码走进物联网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
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并对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读取距离更远,存取数据时间更短;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
RFID目前有很多频段,集中在13.56MHz频段和900MHz 频段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应用最为常见。
短距离应用方面通常采用13.56MHzHF频段;而900MHz频段多用于远距离识别,如车辆管理、产品防伪等领域。
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通信协议互传信息,即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命令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阅读器。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但其技术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芯片成本,其他的如FRID反碰撞防冲突、RFID天线研究、工作频率的选择及安全隐私等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技术的发展。
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物联网讲座心得体会(精品5篇)
物联网讲座心得体会(精品5篇)物联网讲座心得体会篇1物联网讲座心得体会2023年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由市政府主办的物联网讲座。
这次的讲座主要讲解了物联网的最新发展,探讨了物联网在各行业的应用,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相结合,为未来的智能城市奠定基础。
讲座的主讲人,一位知名的物联网专家,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阐述物联网的内涵。
物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网络,将各种设备、传感器、仪器和其他数字工具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自动处理。
它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革新,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我深深被物联网的潜力所吸引。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再到全球定位系统,物联网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特别对物联网如何应用于智能城市产生了兴趣。
专家讲解了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控城市环境,预测并调整资源需求,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这让我对未来城市生活充满了期待。
在讲座中,专家还提到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结合的可能性。
两者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强物联网的智能性,实现更高级别的自动化和精确性。
我对此深感振奋,因为我相信这是未来物联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总的来说,这次讲座让我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物联网在未来的巨大潜力。
我深感物联网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希望能在这个领域继续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联网。
物联网讲座心得体会篇2物联网讲座心得体会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参加了关于物联网的讲座。
这次讲座的内容深入浅出,涵盖了物联网的各个方面,让我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讲座从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开始,讲述了它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讲座的主讲人以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带领我们逐步剖析物联网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传感器、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
此外,他还详细讲解了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
在讲座过程中,我沉浸在主讲人那引人入胜的讲解中,他使我理解了物联网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完整)物联网感知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的关键技术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是联系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重要纽带。
感知层是由大量的具有感知、通信、识别(或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与感知网络组成.其主要技术有: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Zig-Bee 和蓝牙技术。
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
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感知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即人的思维)和处理,再指挥人作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的最基本的本能。
但是通过人的五官感知外界的信息非常有限,例如,人总不能利用触觉来感知超过几十甚至上千度的温度吧,而且也不可能辨别温度的微小变化,这就需要电子设备的帮助。
同样,利用电子计算机特别象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装置来代替人的劳动,那么计算机类似于人的大脑,而仅有大脑而没有感知外界信息的“五官”显然是不足够的,中央处理系统也还需要它们的“五官"——即传感器。
基于传感器的传感器技术是对感知节点的不同定义与探索.比如一个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地传输它所测量到得环境温度,这是基于温度利用汞的液态与温差变化而形成的;声控灯安装在楼道之间,有人路过就亮,这是基于人走路时声音的分贝大小来进行控制;高速路上的收费站人们开车经过时,在地面的称重传感器会将车辆重量反馈给电脑,以便确认其是否超重,这是基于弹簧弹性收缩变化的张力长度来进行测量。
未来传感器技术可能是温度、湿度、声音、压力等物理参数,亦可以是氧气、二氧化碳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等化学参数.把这些物理与化学集合而成的传感器是现在人们追求的技术,及机器人得目标。
2.RFID技术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门独立的将不同的跨学科的专业技术综合在一起,如高频技术、微波与天线技术、电磁兼容技术、半导体技术、数据与密码学、制造技术和应用技术等。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指的是通过互联网连接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网络。
物联网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传感器、通信技术和计算能力,使各种物体能够相互连接并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物联网可以将现实世界的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从而实现物体之间的智能交互和远程控制。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机遇。
一、物联网的基本架构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云端层和应用层。
1. 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起点,它包括各种传感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智能设备等。
感知层负责将物体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输给传输层进行处理和传送。
2. 传输层传输层将感知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格式化和编码,并通过各种通信网络进行传输。
常见的通信网络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蓝牙、WiFi等。
传输层的作用是将感知层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层进行存储和处理。
3. 云端层云端层是物联网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平台。
云计算平台可以对传输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同时提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大数据处理平台则负责对云端层存储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
4. 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上层,它是为用户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各种领域的应用服务。
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和家电连接到一起,并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管理。
通过手机App或语音助手,可以随时随地控制家电的开关、温度调节等功能,实现智能化的居家体验。
2. 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城市中的各种设施和设备进行联网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感知交通状况和智能信号灯的调度,优化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噪音等环境指标,提供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决策依据。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研究物联网感知层是指物联网系统中负责收集和感知环境信息的一层。
其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传感器选择、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
传感器选择是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
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功耗、接口类型和通信协议等。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包括精度、灵敏度、响应速度和动态范围等。
功耗是指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应该尽量选择低功耗的传感器以延长物联网设备的使用寿命。
传感器的接口类型和通信协议要与物联网系统的网络通信方式兼容,例如常用的接口类型有I2C、SPI和UART,常用的通信协议有Wi-Fi、蓝牙和LoRa等。
网络通信是物联网系统中感知层的关键技术要点之一。
感知层的设备通常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上层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常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和NB-IoT等。
选择合适的无线通信技术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确定,考虑因素包括通信距离、吞吐量、功耗和成本等。
网络通信的安全性也是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重点,应采取合适的加密和认证措施来保护数据的安全传输。
数据处理是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技术要点。
感知层的设备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是关键。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数据滤波、数据压缩、数据融合和数据挖掘等。
数据滤波是指对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噪声消除和平滑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压缩是指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量。
数据融合是指将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进行融合,以提高对环境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数据挖掘是指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物联网感知层设计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传感器选择、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等。
在具体的物联网应用中,还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来选择、配置和优化这些技术要点,以实现高效、可靠和安全的感知层设计。
物联网之感知层和传输层
感知中国:物联网掀起信息革命第三次浪潮之系列专栏文章第五期:物联网之感知层和传输层周洪波1.物联网DCM三驾马车之感知层前期文章中把物联网产业链分为DCM三个大业务层面,同时DCM也是一个物联网系统的典型技术架构。
本期将介绍DCM三层架构的感知层(Device)和传输层(Connect)。
感知层由传感器和部分与传感器连成一体的传感网(无源传感器)组成,处于三层架构的最底层,这也是物联网最基础的联接和管理对象。
最广义来说,传感器是把各种非电量转换成电量的装置,非电量可以是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等。
一说到传感器,可能大家就会往“小”的方面想,如前文提到的“电子尘埃”。
在物联网的大概念下,一个泛在的物联网系统,随着参照物的不同,传感器可以是一个“大”的“智能物件”,它可以是一个机器人,一台机床,一列火车,甚至是一个卫星或太空探测器。
这也是为什么在笔者DCM划分中我们用“Device”,即设备或装置,来描述物联网底层的原因,笔者认为,这样描述更符合物联网目前的战略地位。
传统的、狭义的传感器种类已有很多,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例如,可分为有源和无源两大类。
有源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为电能量,无源程序传感器不起能量转换作用,只是将被测非电量转换为电参数的量。
每一类传感器又可做进一步细分,如上图所示的生物传感器,纳米传感器的细分。
物联网关注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下表是我们按应用方式的一个分类。
2009年中国传感器市场研究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688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其中从事MEMS(因为在iPhone和Wii等产品中的成功使用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发展)研制生产的企业已经有50多家。
我国的传感器同国外水平相比,新品研制仍落后国际水平5-10年,而规模生产技术则落后10-15年。
传感器解决的是“上行”的感知和监测问题,要实现控制,还需要“下行”的执行器(Actuator),如阀门等,实现完整的“管控一体化”。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设计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趋势。
物联网的出现将各种设备和传感器连接在一起,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交互和通信。
而物联网的网络架构设计则是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的网络架构设计,并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
一、概述物联网的网络架构设计旨在建立一种可靠、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以支持物联网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传输。
合理的网络架构设计不仅能够提高物联网系统的性能,还能够减少能源消耗,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
二、核心组件物联网的网络架构设计包括以下核心组件:1. 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它由各种传感器、监控设备和物联网节点组成。
感知层负责采集各种环境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传输。
在网络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感知层设备的连接性和通信协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采集和传输。
2. 网络层网络层是物联网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感知层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传输和路由。
网络层需具备高速、低延迟、可靠的传输能力,以满足物联网系统对数据实时性和可用性的需求。
在网络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网络拓扑结构、路由算法和协议选择等因素。
3. 服务层服务层为物联网的各种应用提供支持和服务。
它包括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应用接口等组件,用于管理和分析物联网系统中产生的大量数据。
在网络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服务层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以应对不断增加的用户和数据需求。
4. 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的最上层,它包括各种物联网应用和服务。
应用层需要与服务层进行交互,获取和处理数据,并向用户提供相应的功能和服务。
在网络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应用层的用户体验和易用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三、物联网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基于以上核心组件,我们提出一种物联网网络架构设计方案,具体如下:1. 传感器网络在感知层,采用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方案。
使用低功耗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和自修复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传输。
对物联网的认识与感想
对物联网的认识与感想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不断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和改变。
说起物联网,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去朋友家的一次经历,那可真是让我对物联网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朋友刚搬了新家,邀请我去做客。
一进门,我就被他家的智能化设备给震撼到了。
客厅的灯光会根据外面的光线自动调节亮度,窗帘也能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开合。
朋友得意地跟我说:“这就是物联网的魅力,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当时我就好奇地问他:“这到底是怎么实现的呀?”朋友笑着解释说:“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和网络连接,让这些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
比如这个智能灯光系统,它里面有光传感器,可以感知周围的光线强度,然后把信息传送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再根据设定的规则来调整灯光的亮度。
”听他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原来物联网就是让物体之间能够“交流”和“合作”,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那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把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让它们能够智能化地工作。
想象一下,你的冰箱能够自动检测里面食物的新鲜度,提醒你哪些食物快要过期了;你的空调能够根据你的习惯和室内外的温度自动调节温度和风速;你的汽车能够实时监测自身的状况,提前告诉你哪里可能会出现故障。
这一切都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场景,而是物联网正在为我们实现的现实。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那可真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在智能家居方面,除了刚刚提到的灯光和窗帘控制,还有智能门锁、智能安防系统等等。
有了智能门锁,你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带钥匙,只要用手机或者指纹就能轻松开门。
智能安防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家里的情况,一旦有异常情况,会立即向你的手机发送警报。
在医疗领域,物联网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智能手环可以监测我们的心率、血压、睡眠等健康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医生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及时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还有智能医疗设备,像远程医疗机器人,可以让医生在千里之外为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物联网感受层
常见传感器简介
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重力转变为电信号的力→电 转换装置,是电子衡器的一个关键部件。
常见传感器简介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 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 的变化。
传感器技术
常见传感器简介
压阻式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 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成的器件。其基片可直 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 式。当基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各电阻值将 发生变化,电桥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平衡输出
传感器技术
常见传感器简介
激光传感器
•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 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 电路组成。激光传感器是新型测 量仪表,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 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 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
传感器技术
常见传感器简介
霍尔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分为线性型霍尔传感器 和开关型霍尔传感器两种。其中, 线性型霍尔传感器由霍尔元件、线 性放大器和射极跟随器组成,它输 出模拟量。开关型霍尔传感器由稳 压器、霍尔元件、差分放大器,斯 密特触发器和输出级组成,它输出 数字量。
D1 物联网感知层产业链
射频识别技术
•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80年代 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 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对静止或移动物体 的自动识别。 • RFID技术具有防水、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远、标签数据可以加密、 存储数据容量大、存储信息可以随意修改、可以识别高速运动中的物体,可识别 多个标签,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等优点。 •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兴起,RFID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一次推向了高潮。目 前RFID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商品防伪、国防军事、智能交通、电子门票、 身份识别和一卡通等多个领域。
第2章_感知层
收发模块
发射机 Transmitter 接收机 Receiver
其它I/O接口
天线
③天线(Antenna) 定义:是一种以电磁波的形式把前端射频功率信号接收进来 或辐射出去的装置,是电路与空间的界面器件。
功能:实现行波与自由空间波能量的转化。
类型:电子标签天线和读写器天线。电子标签天线和电 子标签集成为一体,负责接收能量;读写器天线既可内置于读 写器中,也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读写器的射频输出端口相连, 用来发射能量。
由1个主控站、5个监测站、4个地面天线组成。 负责收集由卫星传回的信息,并计算卫星星历、相对距离,
大气校正等数据。
用户设备部分:
即用户GPS信号接收机,主要功能是接收GPS卫星发射的
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导航和定位信息,经数据处理,完成导航
和定位工作。
定位原理: GPS使用24颗人造卫星所形成的网络来三角定位接收器的位置,
红外线和超声波测距定位技术 红外线IR (Infrared Ray)定位原理: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 外射线,通过安装在室内的光电传感器接收进行定位。 特点:定位精度高,但光线受障碍物影响,只能短距离定位。 超声波UW(Ultrasonic Wave)的定位原理:与GPS基本相同, 但采用反射法测距。即发射超声波并接收由被测物反射的回波, 根据回波与发射波的时间差计算出待测距离。 特点:整体定位精度较高,结构简单,但超声波受多径效应 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同时需要大量的底层硬件设施投资,成 本太高。
2 1 2 2
2
(x, y, z) 为待求的接收机位置, di 为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 (xi, yi, zi) 为卫星瞬时位置(由星历计算得到)。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⒈简介⑴背景⑵目的⑶范围⒉定义和术语⑴物联网⑵感知层⑶传感器⑷数据采集⑸数据传输⒊架构概述⑴感知层的作用⑵感知层的组成部分⒊⑴传感器接口⒊⑵传感器节点⒊⑶数据采集和处理⒊⑷数据传输⑶数据安全性考虑⒋传感器选择与部署⑴传感器选择准则⑵传感器分类与特点⒋⑴温度传感器⒋⑵湿度传感器⒋⑶光照传感器⒋⑷压力传感器⒋⑸加速度传感器⑶传感器部署策略⒋⑴位置选择⒋⑵网络拓扑⒋⑶传感器密度⒌数据采集与处理⑴数据采集方法⒌⑴主动采集⒌⑵被动采集⑵数据预处理⒌⑴数据滤波⒌⑵数据校准⒌⑶数据聚合⒍数据传输与通信⑴传输协议选择⒍⑴有线传输⒍⑵无线传输⑵网络通信技术⒍⑴ Wi-Fi⒍⑵ ZigBee⒍⑶ LoRaWAN⒍⑷ NB-IoT⑶数据传输安全性考虑⒎数据存储与分析⑴存储方式选择⒎⑴云存储⒎⑵边缘存储⑵数据分析方法⒎⑴实时分析⒎⑵批处理分析⒎⑶机器学习算法⒏节能考虑⑴节能技术选择⒏⑴睡眠模式⒏⑵按需采样⒏⑶能量回收⑵电池寿命计算与管理⒐故障检测与维护⑴故障检测方法⒐⑴自检⒐⑵异常数据检测⑵维护策略⒐⑴定期维护⒐⑵预测维护⒑附件⑴附加文档⑵示例代码⑶数据格式定义附件:⒈数据传输示例图⒉传感器数据采集实验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⒈物联网:指将日常用品、工业设备等物体与互联网连接,实现信息的物理对象之间的互联互通的网络。
⒉传感器:一种能够感知环境、收集相关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用信号的装置或设备。
⒊数据采集:将传感器感知到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和存储的过程。
⒋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和交换的过程。
物联网感知层
物联网感知层一、概述物联网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是传感网在概念上的一次拓展。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 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
其中感知层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组成,主要用于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
感知层至关重要,是物物相连的基础,是实现物联网的最底层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是物联网络建立的基础,深入的了解物联网感知层的网络层部分为建立低成本、高效、灵敏的物联网络提供一定的一局。
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物联网与传统网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联网扩大了传统网络的通信范围,即物联网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作为下一代信息浪潮的新热点,国内外政府公司和研究机构对物联网投入了极大的关注,IBM 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和“U-Korea”战略,这都是从国家工业角度提出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
中国针对物联网到来的信息浪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
二、感知层技术1.传感器技术人是通过视觉、嗅觉、听觉及触觉等感觉来感知外界的信息,感知的信息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大脑再指挥人做出相应的动作,这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的最基本的能力。
物联网方案
物联网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知名学者,我认为,制定物联网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感知层感知层是物联网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任务是收集环境信息,例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气体浓度等,通过各类传感器进行采集,然后送至处理层进行处理。
在设计物联网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传感器的种类、数量、精度等因素,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传感器方案。
此外,对于感知数据的传输和存储也需要考虑清楚,选择合适的协议和传输方式,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网络层在物联网中,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需要彼此交互,构建一个高效的网络体系十分必要。
网络层主要任务是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此外,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接入能力、网络的带宽和延迟等因素,以确保通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三、应用层应用层是物联网中最为直接的部分,主要面向用户,向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设计物联网方案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具体的应用场景,例如环境监测、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
在实现应用层时,需要考虑到应用层与其他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保证应用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安全策略在物联网中,因为设备数量众多,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制定物联网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安全策略的具体实现,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入手,采用多层级加密技术,提高安全性。
此外,还需要设计合理的权限管理体系,保证敏感数据不被滥用。
五、可靠性设计物联网中的设备数量众多,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设备故障、网络故障等。
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物联网方案需要设计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物联网方案需要考虑到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安全策略和可靠性设计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的方案可以有效提高物联网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推动智能时代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识别技术
RFID的典型应用
证件管理 •从2004 年开始,采用了RFID 技术的中国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换 发,截至2008年,中国第二代身份证发行 量已经达到9 亿多张,是迄今为止全球最 大的RFID 应用项目。
射频识别技术
RFID的典型应用
门禁保安 •门禁保安系统可采用射频卡,并且一卡可 以多用,比如作工作证、出入证、停车卡、 旅馆住宿卡甚至旅游护照等等,目的是帮 助识别人员身份、安全管理、收费等,这 样可以简化出入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D1 物联网感知层产业链
射频识别技术
• 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RFID),是20世纪80年代 发展起来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 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对静止或移动物体 的自动识别。 • RFID技术具有防水、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远、标签数据可以加密、 存储数据容量大、存储信息可以随意修改、可以识别高速运动中的物体,可识别 多个标签,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等优点。 •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兴起,RFID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一次推向了高潮。目 前RFID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商品防伪、国防军事、智能交通、电子门票、 身份识别和一卡通等多个领域。
传感器技术
常见传感器简介
激光传感器工作原理
2.45GHz,5.8GHz
按照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有源电子标签 •半有源射频标签 •无源电子标签
射频识别技术 RFID工作原理
RFID的工作原理 读写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进入发射天线 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 过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标签发送来的载波信号, 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读写器,读写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 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 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 构动作。
射频识别技术 RFID的典型应用
防伪 •将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防伪领域有它自身的技术优势。防伪 技术本身成本低,但却很难伪造。射频卡的成本就相对便宜, 而芯片的制造需要有昂贵的芯片工厂,使伪造者望而却步。 射频卡本身具有内存,可以储存、修改与产品有关的数据、 利于销售商使用;体积十分小、便于产品封装。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 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 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 换元件组成”。
“传感器”在新韦式大词典中定义为:从一个系统接 受功率,通常以另一种形式将功率送到第二个系统中 的器件。根据这个定义,传感器的作用是将一种能量 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所以不少学者也用“换能器 (Transducer)”来称谓“传感器”。
常见传感器简介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 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的 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 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
常见传感器简介
称重传感器 •称重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重力转变为电信号的力→电 转换装置,是电子衡器的一个关键部件。
射频识别技术
EPC产品电子代码
•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 Product Code,中文称 为产品电子代码。EPC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 并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EPC旨在为每一 件产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 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从而有效提高 供应链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EPC是一个完 整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
物联网感知与识别技术概述
感知与识别技术主要实现如识别物体本身的存在,定位物体 位置、物体移动情况等等,常采用的技术包括二维码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GPS定位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声音及视觉识 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等。
• 物联网的感知与识别技术实现物联网的信息采集,是物联网 主要的数据来源,物联网的各种应用都是通过采集各类信息 和数据来实现的。
射频识别技术
EPC产品电子代码
•E P C g l o b a l 是 一 个 非 赢 利 性 标 准 化 组 织 , 由 EAN和UCC两大标准化组织联合成立,其主要 职责是在全球范围内对各个行业建立和维护 EPC网络,保证供应链各环节信息的自动、实 时识别采用全球统一标准。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技术
常见传感器简介
激光传感器
•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 它由激光器、激光检测器和测量 电路组成。激光传感器是新型测 量仪表,它的优点是能实现无接 触远距离测量,速度快,精度高, 量程大,抗光、电干扰能力强等。
传感器技术
常见传感器简介
霍尔传感器
•霍尔传感器分为线性型霍尔传感器 和开关型霍尔传感器两种。其中, 线性型霍尔传感器由霍尔元件、线 性放大器和射极跟随器组成,它输 出模拟量。开关型霍尔传感器由稳 压器、霍尔元件、差分放大器,斯 密特触发器和输出级组成,它输出 数字量。
常见传感器简介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传感器中的电阻应变片具有金属的应变效应,即在外 力作用下产生机械形变,从而使电阻值随之发生相应 的变化。
传感器技术
常见传感器简介
压阻式传感器
•压阻式传感器是根据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 材料的基片上经扩散电阻而制成的器件。其基片可直 接作为测量传感元件,扩散电阻在基片内接成电桥形 式。当基片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形变时,各电阻值将 发生变化,电桥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平衡输出
射频识别技术
RFID系统组成
RFID 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天线、读写器和主机组成
标签ID传送
天线
射频模块 读写器
标签
主机
典型RFID分类
按照标签的工作频率分类 •低频段电子标签 30kHz~300kH•超高频与微波标签 433.92MHz,862(902)~928M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