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
村级债务化解情况、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村级债务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因此,化解村级债务问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村级债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化解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村级债务的现状目前,我国村级债务问题普遍存在,而且债务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
这些债务主要来源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村级组织运转等方面。
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村级组织在债务缠身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运转,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
二、村级债务存在的问题1. 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复杂。
目前,村级债务规模普遍较大,且结构复杂。
一些村级组织的债务来源多样,包括银行贷款、拖欠工程款、拖欠工资等。
这些债务的还款期限、利率、本金等也各不相同,给化解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债务用途不当,效益低下。
一些村级组织在债务用途上存在不当之处,如盲目兴办企业、超前建设等,导致投资效益低下,甚至出现了亏损。
这些不合理的债务不仅增加了村级组织的负担,也浪费了资源,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 债务管理不善,风险较大。
一些村级组织在债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如借款合同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完备等,导致债务管理不善,容易引发经济纠纷和法律风险。
此外,一些村级组织还存在虚报债务、挪用公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债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建议1. 加强债务清理和规范管理。
要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清理,摸清债务的来源、用途、还款期限等情况,建立详细的债务台账。
同时,要加强债务的规范管理,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债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
对于不合理的债务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对于虚报债务、挪用公款等问题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2.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集体资产的权属和价值,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发展集体经济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增强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和偿债能力。
同时,要鼓励村级组织通过自主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来源,降低债务风险。
如何化解村内债务问题(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一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债务问题。
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村内债务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债务产生的原因、化解债务的策略以及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村内债务问题产生的原因1. 基础设施投入过大: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部分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高标准、大规模,导致投资规模过大,超出村庄的经济承受能力。
2. 产业发展不合理:一些村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调研,盲目跟风投资,导致产业项目效益低下,甚至亏损。
3. 债务管理不规范:部分村庄债务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债务监控和风险评估机制,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4. 政策支持不足:国家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有限,部分村庄在争取政策支持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债务问题难以解决。
5. 村民观念滞后:一些村民对债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风险意识,导致债务问题加剧。
二、化解村内债务问题的策略1. 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债务行为(1)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责任,加强对债务的监控和风险评估。
(2)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对新增债务项目进行严格审批,确保债务使用效益。
(3)加强对债务资金的使用监管,确保资金用于项目建设和民生改善。
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1)根据村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产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投资。
(2)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提高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力。
(3)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村民收入,增强村庄的经济实力。
3. 盘活资产,拓宽收入渠道(1)对村庄现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合理评估资产价值,盘活闲置资产。
(2)通过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等方式,拓宽村庄收入渠道。
(3)加强对村庄集体资产的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益。
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与建议
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与建议随着乡村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乡村债务问题也逐渐浮现。
乡村经济活动中的负债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一些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下,它也会带来许多风险和隐患。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避免债务风险,保障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一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乡村财政管理乡村财政管理是化解乡村债务的关键。
为保证经济稳步发展,村财政需要合理规划预算、加强财务监管、严格执行财务预算制度等,确保财政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同时,乡村财政还应该严格控制村委会各部门开支,实行透明化管理模式,防止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和失误,避免不必要的债务产生。
二、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土地资源是农村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
加强土地资源开发和管理,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此外,还需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现代农业、特色乡村建设等行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链的优化。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村庄的财政收入,而且能够有效地化解债务问题。
三、强化债务清理和重组在化解债务过程中,清理和重组就显得至关重要。
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清理债务,如财政补偿、贷款转换、债权转化等等。
此外,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债务重组,消除乡村债务隐患和风险。
四、发展乡村产业乡村产业的发展既可以提升村庄的经济质量,也能消化和化解债务风险。
可以通过发展农业、养殖、林业、旅游等多个领域,实现产业升级和优化。
这些新兴行业不仅能够增加财政收入,也能够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村级发展质量,进而全面解决村庄债务问题。
五、加强组织管理村庄组织管理是村庄发展的保障和主导,也是获得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重要途径。
加强组织管理,可以控制债务产生,并加强贷款管理和监督。
同时,还可以提升组织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强村庄的凝聚力和活力,有助于全面提升乡村财政管理水平,化解债务问题。
综上所述,化解乡村债务,需要全方位的战略规划和操作手段。
农村债务怎么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农村债务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债务化解工作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
本文将从农村债务的现状、原因分析、化解策略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村债务的化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农村债务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据农业农村部抽样调查,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70万个行政村中,村级债务总额已达9000亿元。
这些债务主要包括旧村级债务、项目债务和经营性债务等。
农村债务问题已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一道难题。
2. 原因分析(1)旧村级债务:1990年代至2006年之间形成的债务,包括农业税费等。
这些债务在农村普遍存在,部分村庄仍在偿还几十年前的旧债。
(2)项目债务:随着农业税费改革后,国家以项目制的形式向农村输送公共财政资源,要求村庄提供配套资金。
但很多村庄没有能力筹集资金,只能通过借债、欠款等方式来完成建设,从而形成了新的村级债务。
(3)经营性债务:主要是向当地农商行、信用社以及先富起来的村级精英借款,往往是有息债务。
(4)脱离实际,盲目兴办企业、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小城镇,因决策失误,效益亏损产生巨额债务。
(5)超前建设乡村公路、农田水利和中小学校舍等公益事业,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造成工程款拖欠,形成债务包袱。
(6)大多数乡镇经济结构不优、财税增收乏力,造血功能薄弱,财力增长无法满足支出增长需求,乡镇本身又承担不了。
三、农村债务化解策略1. 建立债务规模警戒线,规范债务核算,控制新增债务。
2. 剥离经营性债务,对非经营性债务进行分类化解。
3. 优化现有项目,减少盲目发展,提高项目效益。
4. 探索化债机制,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5. 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加强债务管理。
6. 改革财政体制,严格防止新增债务。
7. 完善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
四、农村债务化解实践1. 摸清家底,建立台账,清理下实功泉湖镇按照摸清旧债、严控新债、落实责任、分类处置、逐步化解的工作思路,对辖区内九个行政村的农村集体三资和村级债务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核实。
化解地方村级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村级债务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村级债务的成因、现状分析、路径选择、策略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化解地方村级债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村级债务的成因1. 政策支持不足。
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导致村级债务问题难以解决。
2.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村集体经济收入有限,难以满足村级债务偿还的需求。
3. 资金管理不规范。
部分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监督,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债务风险增加。
4. 投资项目决策失误。
部分村级组织在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导致项目效益低下,债务累积。
5. 农村人口流失。
农村人口流失导致劳动力减少,农业生产效益降低,村集体经济收入难以提高,债务偿还能力受限。
二、村级债务的现状分析1. 债务规模较大。
据调查,我国村级债务规模较大,部分地区债务余额超过百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
村级债务中,公益性债务占比高,经营性债务占比低,导致债务偿还压力较大。
3. 债务风险较高。
部分村级债务存在期限错配、利率高企等问题,债务风险较高。
4. 债务化解效果不佳。
近年来,虽然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化解村级债务,但效果并不理想。
三、化解地方村级债务的路径选择1. 加强政策支持。
加大对农村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 优化资金管理。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 完善投资项目决策机制。
加强投资项目的前期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项目效益。
4. 发展村集体经济。
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
5. 加强债务风险防控。
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降低债务风险。
四、化解地方村级债务的策略实施1. 建立债务化解工作责任制。
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村级组织的责任,确保债务化解工作落到实处。
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及建议
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及建议
村级债务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个难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化解村级债务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1.改进财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财务
管理的监督与指导,确保村级财务收支的透明化和规范化。
2.鼓励村民自主发展经济:通过政府扶持政策,激励村民自主创业,
发展农村产业,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减轻村级负债压力。
3.发展乡村旅游业:充分利用村庄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
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提升村庄形象,减轻债务负担。
4.加强农村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扩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支持,提
供贷款服务,帮助农民解决资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5.引导乡村资源向现代农业转型:通过技术培训和引进新技术,推动
农村向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7.加强村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完善的村级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和解决债务问题,防止债务问题扩大化。
8.促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增
加土地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减轻债务负担。
9.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规划农村基础设
施建设项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0.提升村级负责人的管理能力:加强村级干部的培训和能力提升,
提高村级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有效解决村级债务问题。
总之,化解村级债务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农民和村级干部等多方共同努力,通过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监管和培训等措施,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村级债务问题的解决。
化解村级债务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村级债务是制约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问题。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级债务的化解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本文将从村级债务的成因、现状分析、化解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村级债务的化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村级债务的成因1. 资金供求不匹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金需求量大,但资金供给相对不足,导致村集体在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出现资金缺口,从而形成债务。
2. 资金管理不规范:部分村集体在财务管理上存在漏洞,资金使用不规范,导致债务形成。
3. 旧债累积模糊:部分村集体对债务的来源、用途、期限等信息掌握不全面,导致旧债累积模糊,增加了化解难度。
4. 政策和体制因素:部分政策不完善,如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税收政策等,导致村集体在执行过程中形成债务。
二、村级债务的现状分析1. 债务规模较大:我国农村地区村级债务规模较大,部分村集体债务甚至超过了村集体资产总额。
2. 债务结构复杂:村级债务包括政府债务、金融机构债务、个人债务等,债务结构复杂,增加了化解难度。
3. 债务风险较高:部分村集体债务逾期未还,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
三、化解村级债务的方法1.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审批程序。
(2)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3)强化财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合规、透明。
2. 调整债务结构,优化债务融资(1)降低高息债务,通过协商、重组等方式,降低债务成本。
(2)优化债务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3)利用政策优势,争取政府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3. 摸清债务底数,分类处置(1)全面摸清债务底数,建立债务台账,做到心中有数。
(2)根据债务形成原因、期限、用途等,对债务进行分类处置。
(3)对无偿还能力的债务,通过核销、减免等方式进行处理。
4. 盘活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1)盘活闲置资产,通过租赁、拍卖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乡村振兴化解村级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农村地区村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重要瓶颈。
村级债务不仅加重了村级组织的经济负担,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有效化解村级债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村级债务的现状、成因、化解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债务化解的有效途径。
二、村级债务现状及成因1. 现状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村级债务规模较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债务: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村级组织承担了大量债务,如道路、水利、电力等。
(2)公共服务债务:为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村级组织投入大量资金,如教育、卫生、文化等。
(3)产业发展债务: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村级组织投入资金支持特色产业、企业等。
(4)民生保障债务:为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村级组织投入资金解决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
2. 成因(1)政策性因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村级组织承担了大量债务。
(2)资金管理不规范:部分村级组织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产业发展不足: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导致村级组织债务风险加大。
(4)人才流失: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村级组织缺乏管理人才,导致债务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村级债务化解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1)优化债务期限结构:通过调整债务期限,降低短期债务占比,减轻村级组织偿债压力。
(2)调整债务利率结构:与金融机构协商,降低债务利率,减轻利息负担。
2.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流程。
(2)加强财务审计:定期开展财务审计,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规划项目,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
3. 推动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发展特色产业: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村庄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村庄出现了债务问题。
债务问题不仅影响了村庄的经济发展,还威胁到了农民的生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从债务形成的原因、化解债务的措施以及村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债务形成的原因1.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许多村庄以种植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导致农民收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弱。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一些村庄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农民收入低。
3. 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
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 农村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些村庄财务管理混乱,支出无序,导致债务问题加剧。
5.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一些村庄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务不透明,导致村民对村庄债务问题了解不足。
三、化解债务的措施1.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村庄抗风险能力。
2.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3.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推动农村金融改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的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贷款利率,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4.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浪费,降低债务风险。
5.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务透明度,让村民了解村庄债务问题,共同参与村庄债务化解。
6. 推进村庄债务重组。
对村庄债务进行梳理,制定债务重组方案,与债权人协商,争取债务减免或延期还款。
7. 发展集体经济。
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庄收入,为化解债务提供资金保障。
四、村庄可持续发展的路径1.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村庄可持续发展。
乡村债务的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乡村债务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还制约了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因此,如何有效化解乡村债务,成为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乡村债务的成因、化解路径和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乡村债务的成因1. 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导致农村基层政权难以有效提供公共服务,不得不通过举债来弥补资金缺口。
2. 政策原因:我国农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部分项目存在配套资金不足、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乡村债务形成。
3. 管理原因:部分乡村财务管理不规范,收支行为不透明,导致债务难以控制。
4. 经济原因: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市场波动等因素,导致部分乡村债务难以偿还。
二、乡村债务的化解路径1. 加强债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支行为,确保资金安全。
(2)加强债务统计和监测,定期对债务进行清查,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3)严格审批程序,控制新增债务,确保债务合理可控。
2.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抗风险能力(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投资。
(3)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3. 多渠道筹融资,化解债务风险(1)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优化债务结构。
(2)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
(3)推进债务重组,降低融资成本。
4. 强化责任追究,提高债务偿还意识(1)建立健全债务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举债、挪用资金等行为严肃查处。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干部和村民的债务偿还意识。
(3)强化监督机制,确保债务偿还工作落到实处。
三、成功案例1. 案例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安吉县通过“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债务管理、统一资金运作、统一项目管理、统一绩效考核、统一责任追究,有效化解了乡村债务。
浅谈如何化解村级债务
浅谈如何化解村级债务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少农村地区出现了村级债务问题。
这些债务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安置和村级公共事务所需资金不足导致的。
面对村级债务问题,如何化解这些债务是村级党组织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化解村级债务。
首先,加强村级计划和预算管理是化解村级债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村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村级计划和预算,明确资金使用方向,防止乱花村级财政资金导致债务问题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村级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使用不合规范的问题。
其次,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是化解村级债务的关键。
农村地区往往缺乏经济发展支持,而经济困难是导致债务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村级党组织和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民收入,促进村级财政的健康发展。
再次,合理安排农民安置是化解村级债务的关键。
农民安置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也是导致债务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村级党组织和政府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农民安置,避免盲目扩大农村建设规模导致债务问题的加剧。
此外,加强村级财政管理和资金使用监督也是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
村级财政管理的薄弱导致财政资金的滥用和乱花,进而导致债务问题的发生。
因此,村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加强对村级财政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确保村级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最后,加强村级债务风险管理也是化解村级债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村级党组织和政府应建立健全村级债务风险管理机制,加强村级债务管理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村级债务问题。
同时,要加强村级债务信息公开,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增强村级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化解村级债务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村级计划和预算管理、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合理安排农民安置、加强村级财政管理和资金使用监督、以及加强村级债务风险管理等。
村级债务化解措施和建议(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村级债务不仅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也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因此,有效化解村级债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村级债务的现状、成因、化解措施和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村级债务化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村级债务现状及成因1. 现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村级债务总额逐年上升,负债率较高。
部分村庄负债总额甚至超过村集体经济收入,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2. 成因(1)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承担了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能,但相应财力却未得到有效保障,导致村级债务增加。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较大,部分村级组织为弥补资金缺口,通过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导致债务累积。
(3)部分村级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增加了债务风险。
(4)部分村干部责任心不强,存在违规违纪现象,导致村级债务问题加剧。
三、村级债务化解措施1. 严格规范村级财务管理(1)加强村级财务制度建设,明确财务收支范围、审批程序和监督机制。
(2)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3)定期开展财务审计,确保村级财务真实、合规。
2.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1)对现有债务进行分类,区分经营性债务和非经营性债务。
(2)对经营性债务,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等方式逐步偿还。
(3)对非经营性债务,争取上级政府减免或转移支付资金支持。
3. 加强债务监测,防范新增债务(1)建立村级债务预警机制,定期对村级债务进行监测和分析。
(2)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对新增债务项目进行严格审查,防止新增债务。
(3)严格控制村级支出,确保村级资金用于正当用途。
4. 发挥村级集体经济作用,增加收入来源(1)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2)盘活集体资产,增加资产收益。
(3)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5. 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1)对村级债务问题严重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乡村债务化解措施(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债务问题逐渐凸显。
村级债务不仅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制约了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因此,化解乡村债务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乡村债务化解措施。
一、摸清债务底数,建立债务台账1. 全面清查债务。
对乡村债务进行全面清查,包括旧债、新债、项目债务、经营性债务等,确保债务底数清晰。
2. 建立债务台账。
对债务进行分类、登记、造册,明确债务金额、期限、用途、责任单位等信息,为后续化解工作提供依据。
二、优化债务结构,分类处置债务1. 优化债务结构。
对债务进行分类,区分公益性债务、经营性债务等,合理调整债务结构。
2. 分类处置债务。
针对不同类型的债务,采取不同的化解措施。
(1)公益性债务:通过争取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盘活闲置资产等方式进行化解。
(2)经营性债务: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拓展融资渠道等方式进行化解。
三、加强债务管理,严控新增债务1. 建立债务审批制度。
严格执行债务审批程序,确保债务合规、合法。
2. 加强债务监管。
加强对债务使用、偿还情况的监管,确保债务资金安全。
3. 严控新增债务。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防止新增债务。
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1. 积极争取上级政府转移支付。
通过向上级政府争取转移支付,缓解乡村债务压力。
2. 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3. 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创新融资方式。
五、加强乡村治理,提升债务偿还能力1.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素质,增强乡村治理能力。
2. 推进乡村产业升级。
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乡村经济实力,增强债务偿还能力。
3. 完善乡村基础设施。
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六、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1. 加强政策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乡村债务化解政策,提高村民对债务化解工作的认识。
乡村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农村地区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村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的挑战。
村级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因此,化解乡村债务,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乡村债务的成因、现状、化解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一、乡村债务的成因1.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各地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然而,部分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不合理、资金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收入来源单一,难以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一些乡村采取借债发展,导致村级债务累积。
3. 政策扶持不足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部分乡村未能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导致债务问题愈发严重。
4. 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不规范部分乡村基层组织管理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导致债务形成。
同时,一些基层组织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违规举债现象时有发生。
二、乡村债务的现状1. 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乡村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村级债务总额已超过1.5万亿元。
2. 债务结构不合理乡村债务中,经营性债务占比较高,非经营性债务占比相对较低。
这表明,乡村债务主要用于发展经济,而非改善民生。
3. 债务偿还压力增大随着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乡村债务偿还压力逐年增大。
部分乡村甚至出现债务违约现象,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乡村债务化解措施1.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1)严格控制新增债务,严把债务审批关。
(2)盘活存量资产,增加乡村收入。
(3)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 加强债务管理,规范财务管理(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
村级债务现状分析及化解对策
村级债务现状分析及化解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债务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虽然村级债务规模相对较小,但是对于一些贫困地区和偏远农村来说,村级债务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分析村级债务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化解对策,对于改善农村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化解对策。
首先,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村级债务风险评估机制,对借款方的还款能力、借款用途进行审查,并对村级债务进行定期审计,强化风险防控。
同时,建立债务信息公示制度,提高债务透明度,加强监管。
其次,加强债务协商和谈判。
对于贫困地区和偏远农村来说,由于经济水平较低,还款能力有限。
因此,需要与债权人协商,合理安排还款期限和方式,延长还款周期,降低利率,减轻村级负担。
同时,推动银行和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信贷的支持力度,为农村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政策。
再次,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还款能力。
可以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村庄的经济状况,从而更好地偿还债务。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村合作社等组织提供信贷保障。
通过建立村级信用合作社、村级农业银行等机构,提供低利率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帮助村庄解决债务问题。
最后,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和能力建设。
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加强村级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资金使用,防止滥借滥用。
同时,加强村级干部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和债务风险防控能力,减少债务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化解村级债务问题需要综合施策,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债务协商和谈判,加强农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村合作社提供信贷保障,加强财务管理和能力建设。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推进,才能有效化解村级债务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化解乡村债务(3篇)
第1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乡村债务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还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本文将深入分析乡村债务的成因,探讨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途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一、乡村债务的成因1.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弱。
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等问题,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弱,农民收入不稳定,进而影响乡村债务的偿还。
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使得农村地区在交通、水利、电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业效益,进而引发债务问题。
3.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农村地区融资难、融资贵,加剧了乡村债务问题。
4. 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农村地区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存在挪用、浪费等现象,增加了乡村债务风险。
5. 政策扶持力度不足。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导致农村地区发展滞后,乡村债务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化解乡村债务的途径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乡村债务风险。
2.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生产成本。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
3.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融资难题。
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拓宽农村地区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4.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监管。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村级财务的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降低乡村债务风险。
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乡村振兴。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村级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村级债务,作为农村基层组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甚至威胁到农村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本文旨在分析村级债务的现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化解路径与策略,为我国农村村级债务化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村级债务的现状与原因1. 现状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村级债务总额逐年攀升,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部分村级债务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甚至导致村级集体经济陷入困境。
2. 原因(1)政策性因素: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村级债务产生。
(2)经济发展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需求,导致村级债务累积。
(3)财务管理不规范:部分农村基层干部财务管理意识不强,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村级债务难以控制。
(4)村务公开不透明: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存在贪污腐败现象,村务公开不透明,导致村级债务难以有效监管。
三、村级债务化解路径与策略1. 加强政策引导(1)完善政策体系: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等领域的政策体系,引导农村基层干部合理使用政策资金。
(2)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村级债务化解创造条件。
2. 优化债务结构(1)调整债务期限:对到期债务进行合理调整,延长还款期限,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
(2)降低债务成本: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村级债务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规范财务管理(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确保资金使用透明。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管理风险。
4. 加强村务公开(1)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加强村务公开,让群众了解村级债务情况,提高村级债务监管水平。
关于农村债务化解(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债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瓶颈。
村级债务主要包括经营性债务和非经营性债务,其中经营性债务成为化解的重点。
本文旨在分析农村债务形成的原因,探讨化解农村债务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农村债务化解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农村债务形成的原因1. 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
然而,部分农村地区在项目申报、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项目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2.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但其经济实力普遍较弱。
在发展农村产业过程中,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为筹集资金,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3. 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农村市场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在发展农村产业过程中,部分农村地区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投资,导致债务风险加剧。
4.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农村实际需求。
部分农村地区金融资源匮乏,融资渠道单一,导致农村债务风险难以有效控制。
三、农村债务化解的路径1. 优化债务结构针对农村债务中经营性债务和非经营性债务的比例,应采取不同策略进行化解。
对于经营性债务,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产运营效率等方式,逐步偿还;对于非经营性债务,可以通过盘活资产、调整债务期限等方式进行化解。
2. 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通过规范财务制度、加强资产监管等措施,降低债务风险。
3.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融资渠道。
4. 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需求。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降低农村债务风险。
化解村级存量债务措施(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村级债务问题日益凸显。
村级存量债务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化解村级存量债务,保障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化解措施。
一、村级存量债务现状分析1. 债务规模较大:近年来,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农村社会事务的增加,村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部分村庄债务甚至超过了本村年可支配收入。
2. 债务结构不合理:村级债务中,既有银行贷款,也有民间借贷,还有向政府部门借款。
其中,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所占比例较高,债务结构不合理。
3. 债务偿还压力大:村级债务偿还期限较长,部分债务甚至超过了10年。
在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村级债务偿还压力越来越大。
4. 债务风险较高:村级债务风险主要体现在债务偿还能力不足、债务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等方面。
一旦债务无法偿还,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化解村级存量债务的措施1. 加强债务管理,规范债务行为(1)建立健全村级债务管理制度:明确村级债务的申报、审批、使用、偿还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要求,确保债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对村级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禁止新增不符合国家政策、超出村级财力范围的债务。
(3)加强债务审计:定期对村级债务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债务使用合规、透明。
2. 盘活资产,增加收入(1)盘活集体资产: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将闲置资产、低效资产等进行盘活,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2)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3)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村集体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3. 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1)优化债务结构:降低银行贷款比例,增加政府债券、企业债券等低风险债务比例,降低债务风险。
(2)调整债务期限:对到期债务进行合理调整,延长还款期限,减轻村级债务偿还压力。
如何化解村里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许多村庄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一些村庄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
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还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化解村里债务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债务成因、化解策略和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村里债务的成因1.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过大为了改善村庄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许多村庄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然而,由于资金来源有限,一些村庄采取了贷款、集资等方式,导致债务累积。
2. 产业发展项目风险较大部分村庄在发展产业项目时,由于缺乏市场调研、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项目失败,造成巨额债务。
3. 村级组织管理不善一些村庄的村级组织管理存在漏洞,财务收支混乱,导致债务问题难以解决。
4. 村民观念落后部分村民缺乏法治观念,对债务问题认识不足,导致债务问题加剧。
三、化解村里债务的策略1. 优化债务结构(1)盘活资产:对村庄现有的资产进行盘点,评估其价值,通过出租、出售等方式盘活资产,回笼资金。
(2)调整债务期限:与债权人协商,延长债务期限,减轻还款压力。
(3)降低债务利率:与债权人协商,降低债务利率,减轻利息负担。
2. 控制债务增量(1)加强预算管理:制定合理的财务预算,严格控制支出,避免新增债务。
(2)规范项目审批:对产业发展项目进行严格审批,确保项目可行性和盈利性。
(3)强化风险意识:对项目风险进行充分评估,避免因盲目投资导致债务增加。
3. 提高债务偿还能力(1)发展特色产业:发挥村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
(2)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金融机构等支持,拓宽融资渠道。
(3)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实施路径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化解村里债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 制定具体方案针对村庄实际情况,制定化解债务的具体方案,明确目标、措施和时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杨卫军 韦 苇(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西安 710069)摘 要:村级债务问题是乡村治理结构中的难题,村级债务能否化解?如何化解?从实证分析来看,村级债务问题能解决,但必须依靠以下几点:村级治理结构的简化;创造一定的村级集体收入应付公共开支;妥善推行村帐乡管政策。
关键词:村级组织;债务;对策中图分类号:F 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04)04-0112-0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村治理结构的逐步转变,我国农村开始出现了村级债务。
从目前国内部分学者的研究来看,村级债务问题在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农村不但存在,而且看起来已很严重。
在税费改革前,安徽省平均每个行政村欠债约十几万元。
另据农业部对十几个省份的调查,截至2000年,我国村级组织平均负债约20万元,且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总的来看,学者们对当前村级债务的成因归纳为以下几类:(1)因发展集体经济失败造成的;(2)因 普九 达标造成的;(3)村级组织设置不合理,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负担太重;(4)村级财务管理混乱;(5)因农民负担太重无力交纳税费,村级组织代缴造成的;(6)因债务利息而形成的;(7)上级各部门摊派造成的等。
对村级债务的危害性,学者们的观点比较一致。
一般认为,村级债务问题已使基层组织的运转遇到困难和障碍,不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社会稳定,对农村负面作用很大。
关于如何治理村级债务,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少观点,如减少非生产性支出;[1]减轻农村负担、加强财务管理、整顿金融秩序、发展农村经济;[2]撤销乡镇政府、改革考评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强化村庄建设[3]等。
从国内学者对村级债务研究的已有成果来看,已提出的观点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某些理论和对策也存在着稍显空泛的问题。
另外,已有的研究也表明,不同地区的村级债务在存在共性的前提下,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例如,因发展集体经济失败而造成的村级债务的情况,在中部地区就比西部地区普遍得多。
因此,研究不同地区村级债务的共性和个性同样重要。
本文试图通过在对陕西省多个地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税费改革的进程,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另外,本文将侧重于探讨村级债务的解决,而对于学者们在此问题上已经形成的有关村级债务的产生原因、危害性等共识,将不再赘述。
村级债务问题能不能解决?如何解决?从笔者对陕西省M 县G 乡进行的重点调查来看,我们认为:第一,村级债务问题能解决;第二,村级债务问题的解决需要一定的措施。
G 乡现有的26个行政村近些年来都不同程度存在债务问题,个别村问题较为严重,如W 村,截止2002年底累计债务达8万元。
在G 乡中,值得注意的是S 村,因为截至2003年,该村的债务已基本消失。
S 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378户村民,人口1650人左右,耕地2322亩。
该村无村办企业,农民基本以农业收入为主。
我们在对S 村1999年以来的会计、出纳帐务进行核查后江观伙(1999)、李成森(2000)、孙自铎(2001)、贺雪峰(2002)等人参与了问题的讨论。
在我们所调查过的陕西省的延安、西安、安康等多个地区,村级债务也普遍存在。
收稿日期:2003-11-26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2JAZ790010)作者简介:杨卫军(1973~),男,陕西户县人,西安理工大学讲师,西北大学经济学专业博士生;韦苇2004年7月第28卷第4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Anhui U niv 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July 2004Vol.28N o.4发现,该村前几年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收支困难。
仅1999、2000年该村累计债务就达近3万元,但从2001年开始,S村债务开始持续下降,到2003年基本消失。
S村是如何化解村级债务的?为什么同在G乡,其它村非但未能化解债务,有些村甚至情况有所恶化?调查中的启发及相关理论使我们认为,村级债务问题能够解决,但必须从简化村级治理结构、创造集体收入、村帐乡管几个方面同时着手。
一、简化村级组织治理结构当前我国农村的村组干部明显偏多,单是其工资就占村级组织支出的一大部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总人口仅1650人的S村,干部就有13人,其中村干部7人,小组长6人(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9条,村民委员会由3~7人组成的规定)。
据统计,该村干部1999~2002年年平均总工资开支为1.3万元。
同我国绝大多数农村一样,税费改革之前,这部分开支的来源为村提留,但村提留并不能完全满足工资开支的需要,S村2002年税费改革以前村提留为每年8760元,距每年1.3万元的工资开支仍有一定的差距。
对于村提留不能满足村干部开支的问题,近几年各地在税费改革方面采取的措施不一,效果也有所不同。
安徽省的费改税使原先的村级提留大幅减少,当地农村的债务问题更为突出。
陕西省在2002开始全面实施的农村税费改革中,将农业税税率统一定为7%,农业税附加为正税的20%,同时,省政府要求,农业税附加、农林特产税附加收入要全部用于村级开支。
从目前来看,这一措施仅能使陕西部分地区村级债务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缓解的程度取决于新的两税附加较原来的村提留的增加幅度。
关中地区,如西安、宝鸡等地农业税附加普遍较原来的村提留有大幅增加,但各地增幅不一,甚至同一个县的不同乡镇,同一个乡镇的不同村情况都有所不同。
G乡在2002年税费改革后,全乡农业税附加为273869元,较原来的村提留144270元大幅增加,其中S村农业税附加为15385元,较以前村提留8760元增加近一倍,这也是S村村级债务问题得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延安市等地区的情况则类似于安徽省,两税附加较原先村提留不但未能增加,反而有所减少。
1999年,延安市全市村提留核定的 两税 附加仅为1296.8万元,很明显,即使把这些钱全部用来发放村干部工资也远远不够。
在类似于延安的地区,税费改革显然不能解决农村干部开支问题,村级债务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然而,从调查来看,即使那些农业税附加较原来的村提留有所增加的地区,税费改革的作用也仅仅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村级债务,单靠税费改革,并不能彻底解决村级债务。
因为农村村级组织的开支并不单是干部工资开支一项,除此之外,还存在不少其它开支。
从G乡来看,各村开支普遍包括生产性的零工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
以S村为例,该村每年零工平均开支在3000元以上,而非生产性开支则在1万元以上。
对以上三项开支相加,S 村近几年每年的开支保守估计应该在2.5万元以上。
即使以2.5万元算,税费改革后S村的15385元农业税附加也根本不足以应付总开支。
因此,在不对现状进行改革的情况下,即使税费改革政策的受惠地区,单靠农业税附加,村级债务不但不能完全解决,而且还会进一步恶化。
那些类似于延安,从税费改革政策中没有受惠的地区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收入少而开支多已成为当前农村一种内在的债务形成机制,这意味着,只要这种机制不改变,不仅债务会存在,而且必将以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地增加和扩大。
如果遇到一些外部冲击如修缮学校等,债务问题则会更加严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解决村级债务问题,就必须节支。
因此,简化村级组织治理结构,裁撤冗员以降低开支已显得十分必要,否则,农业税附加甚至还不够维持村级组织的治理成本,根本无法为农民提供其所需要的农村公共产品。
从本质来看,当前的村级治理结构实际上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延续,村、组两级的干部设置与原来人民公社制度下的生产大队、生产队的设置并无二样。
但在人民公社制度下,生产大队、生产队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其既要履行政权职能,又要履行经济职能,因此,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组织结构的相对庞大是一种合乎逻辑的产物。
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生产队、生产大队、公社已不再是经济组织,生产大队、生产队的职能与改革前相比已十分有限,尤其是原来的生产队已名存实亡。
继续保持原有的治理结构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其继另外,我们在考察中还发现,干部人数的多少与履行功能的大小并无必然联系,目前村、组的十几个干部中,真正起作用的只有两三个,其他多数干部并无多少事可干。
联系我国古代的村级治理结构,农村社会是在县官的监督下由乡村自身管理的,一般一个村只设一个里正或保正之职,负责乡村的治理。
这种制度在封建社会维系了上千年,说明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的有效性,否则,该制度必将随社会的发展而变迁。
当然,目前的社会环境与封建社会不同,但当前的村、组干部确实冗员太多。
从其所承担的管理职能来看,一个村有两位男干部、一位女干部就足够了,其他的村、组干部可以全部裁掉,这几名干部除了负责村级事务外,还可以分别负责若干个村民小组的事务。
如果村级治理结构能简化到这种程度,其成本最少能降低一半,这样一来,还能适度增加在职干部工资,以激励其更加勤勉地工作。
仍以S村为例,每年干部总工资就可以从1.3万元降到6000元左右,15385元农业税附加将会剩余9000多元。
这样,用于村级公共产品开支的收入就有了更大的保证,农民也会得到更大的实惠。
因此,简化村级组织治理结构会得到农民的支持,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设计是在我国法律制度的框架内进行的。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九条的规定,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共三到七人组成。
也就是说,村委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因此,我们设计的村委会成员从原来的7人减到法律许可的3人。
另外,该法第十条规定 村民委员会可以按照村民居住状况分设若干村民小组,小组长由村民小组会议推选 ,既未规定必须设村民小组,也未禁止村民小组会议不得选举村干部当村民小组组长。
因此,由村干部兼任小组长的设计与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并不矛盾。
二、为村组织创造一定的收入来源实际上,上一部分所述的开支属于村级公共开支,或者说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村级债务与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认为,如果没有农村公共产品,村级债务也不会产生。
尽管被提供的公共产品未必合格,享受到公共产品的村民仍要为此提供收入来源。
一事一议 本来是解决村级公共产品提供的比较好的方案,对重大项目如村级道路硬化等, 一事一议 的确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然而,由于组织、交易成本高,对更经常出现的规模小、数额相对较小的公共开支, 一事一议 实际难以实行,表现为集中开会难、会场安排难、意见统一难、经费筹集难、干部积极性差等一系列问题。
在我国农村的不少地区, 一事一议 名存实亡,村级组织不但难以向村民收取费用,反而还得垫付一些本应由村民买单的支出,例如,村级组织有时不得不为特困户垫付农业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