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是一门_技术活_——我的低年级群文绘本课程尝试

合集下载

利用绘本开展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探讨

利用绘本开展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的探讨

会 竞 争 压 力 日益 加 重 ,加 之 多 元 文 化 价 值 的 冲 突 ,使 青 渗 透 等 形 式 为 辅 的 教 育 模 式。开 展 生命 教 育 课 程 是 这 些 少年 的 生 存 状 态 发 生 了 巨 大 的变 化 ,面 临着 更 多 的 生 存 教 育 形 式 中 最 具 发 展 性 和 操 作 性 的 ,是 学 校 真 正 实施 生 挑 战。 伤 害 他 人 、 自残 、 自杀 等 校 园事 故 时 刻 敲 响 着 学 命 教 育 的重 要 保 证 。
校 教 育 的警 钟 。 二 、小 学开 展 生命 教 育课 程 的 困 境
生命 是 教 育 的 根 本 ,教 育 是 一 项 直 观 生命 并 以提 高
《 黑 龙 江 生 命 教 育 课 程 标 准 》指 出 ,学 校 开 展 生 命 教
生 命 价 值 为 目的 的 神 圣 事 业 。意 大 利 教 育 家 蒙 台梭 利 曾 育 课 程 的 目 的是 让 学 生 “ 珍 惜 自己 的 生 命 ,尊 重 他 人 生
性 和 系 统 性?这 是 当前 各 学 校 面 临 的难 题 和 困 境 之 一 。 子 之 间 的 互 动 阅 读 。所 以,利 用 绘 本 开 展 小 学 生命 教 育
困境 二:开展 生命 教 育课 程 的 形 式应 该 如何 把 握得 当 具 有 针 对 性 和可 行 性 。
在 我 国 ,一 方 面 ,人 们 的 行 为 、情 感 仍 然 受 传 统 思
练 ,却 没 有 更 多 机 会 去 亲 近 大 自然 ,倾 听 自 己 的 声 音 ,
由 此 可 见 , 绘 本 是 成 人 和 孩 子 分 享 生 命 教 育 最 好
和 小 伙 伴 一 起 在 玩 乐 中成 长。相 对 对 孩 子 技 能 培 养 的 热 的 媒 介 。 透 过 绘 本 ,大 人 以 不 说 教 的方 式 ,以 图文 结 合 衷 ,部 分 父 母 较 少 关 注 孩 子 的情 感 需 要 ,更 不 懂 该 采 用 的 趣 味性 ,以 孩 子 生 活 经 验 相 关 的 题 材 ,或 是 易 于 理 解 生命 教 育 课 程 的 必 要 性

死亡教育感悟心得体会(3篇)

死亡教育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教育和学习。

然而,有一种教育,它不像其他课程那样直接传授知识,也不像其他技能那样可以通过练习提高。

这种教育,关乎生命的终结,关乎灵魂的归宿,那就是死亡教育。

以下是我在参加死亡教育课程后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在死亡教育课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

以往,我总是认为生命就是顺其自然,没有必要过分去珍惜。

然而,死亡教育让我明白,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走向死亡。

这种认识让我对生命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开始珍惜每一天,珍惜与家人、朋友的相处时光。

1. 生命的短暂性死亡教育让我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只有短短的几十年。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充实自己,关爱他人。

死亡教育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让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充实自己的生活。

2. 生命的脆弱性死亡教育让我看到,生命是脆弱的。

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也无法控制生死。

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面临生命的终结。

这种脆弱性让我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关爱身边的人。

二、对死亡的接受与面对在死亡教育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接受和面对死亡。

过去,我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和焦虑,总是试图逃避这个问题。

然而,死亡教育让我明白了,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正视它,接受它。

1. 死亡的必然性死亡教育让我认识到,死亡是必然的。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

这种必然性让我不再害怕死亡,而是学会了接受它,坦然面对。

2. 死亡的尊严死亡教育让我明白,死亡也有尊严。

在死亡面前,我们应该尊重生命,尊重死者,也要尊重自己。

这种尊严让我在面对死亡时,不再感到恐惧和痛苦,而是平静地接受。

三、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死亡教育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珍惜每一天,还要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

1. 人生的价值死亡教育让我认识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幼儿教育是指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形成。

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包括认知、语言、运动、社交等方面。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死亡教育。

幼儿死亡教育是一种以死亡为主题的教育方式,旨在让幼儿了解生命的脆弱和有限性,培养他们面对死亡的勇气和心理素质。

这种教育方式认为,只有通过正面接触死亡,幼儿才能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尊重生命。

幼儿死亡教育的核心是让幼儿了解死亡的概念和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绘画、手工制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模拟死亡场景,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和理解死亡。

幼儿还可以观看关于死亡的动画片、读相关的故事书等,以增加他们对死亡的认知。

幼儿死亡教育还包括对幼儿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讨论,让幼儿表达他们对死亡的感受和想法,引导他们正面面对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和绘画等艺术形式,让幼儿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幼儿死亡教育还应该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幼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死亡观念和态度有着重要影响。

家长和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幼儿的死亡教育,与教师一起为幼儿提供关于死亡的信息和支持,增强他们对死亡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尽管幼儿死亡教育有着一些积极的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幼儿对死亡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进行适当的教育。

教师需要提供正确的死亡知识和信息,避免给幼儿造成不必要的恐惧。

幼儿死亡教育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但家庭和社会对死亡的态度和观念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协调和统一。

幼儿死亡教育是一种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生命观念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方式。

教育者应该注重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和接受死亡。

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参与,构建一个积极的死亡教育环境,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教育资源。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每个人都将面对的现实。

在幼儿教育中,很少有机会正面谈论死亡。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是指一种以死亡为主题的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幼儿理解死亡的概念,以及如何处理死亡所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幼儿教育中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教育中进行有效的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对亲人、宠物或朋友的离世,而对于这种重大变故,幼儿通常会感到困惑、沮丧和恐惧。

如果幼儿没有得到关于死亡的正确教育,他们可能会产生误解、焦虑和恐惧。

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死亡,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死亡所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从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如何进行有效的死亡教育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进行死亡教育时,教育者需要考虑幼儿的心理和情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要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死亡的概念,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比喻或故事来说明。

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死亡的感受和想法,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

要让幼儿了解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促使他们对生命有更深入的理解。

要教导幼儿如何应对死亡带来的情绪困扰,鼓励他们面对并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除了在教育中进行死亡教育外,家庭也是死亡教育的重要场所。

家长应该和幼儿一起讨论死亡这一话题,让孩子了解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事实,但同时也重在强调生命的珍贵和值得珍惜。

家长可以通过陪伴、倾听和理解,帮助孩子克服死亡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和学校,死亡教育也应该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教育者可以通过展示富有教育价值的图书、影视资源,或者组织相关的活动和讨论,来帮助幼儿理解死亡,并适应死亡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教育者也应该加强对家长的沟通和指导,让家长了解如何在家庭中进行有效的死亡教育,从而形成学校和家庭合作的良好局面。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死亡,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死亡所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死亡的教育如何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死亡的教育如何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死亡的教育如何教育孩子正确认识死亡孩子往往对生命的终结一无所知,对于死亡毫无概念。

然而,死亡是生命不可回避的一部分,教育孩子正确地认识死亡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死亡教育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死亡。

第一,理解死亡的自然过程首先,我们需要教导孩子死亡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生命终将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命的循环过程来帮助他们理解。

例如,通过种植植物并观察它们从种子到枯萎的过程,孩子可以看到生命的变化和结束。

同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所有的生物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

这种自然观察和讲解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死亡的存在。

第二,尊重和接纳情感当孩子面临亲人或宠物的死亡时,我们不能回避或掩饰事实,而应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可以提供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以让他们感受到悲伤、痛苦和失去所带来的情感。

同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试图轻描淡写或给予无关的安慰。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和陪伴来帮助他们慢慢接受和处理这种情绪。

第三,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对死亡会有很多疑问,我们需要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

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应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度进行适当的解释。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提出更多问题,以深化他们对死亡的理解。

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

第四,教育孩子珍惜生命和时间通过死亡的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有限。

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珍惜每一天,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成长和与亲人相处。

例如,我们可以参与慈善活动,让孩子了解到有些人生活在困境中,并且提醒他们要感恩并积极回馈社会。

第五,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死亡是一个改变生活的事件,对于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适应这种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稳定的环境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他们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继续和意义。

总结起来,死亡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需要通过引导孩子理解死亡的自然过程,尊重和接纳情感,回答他们的问题,教育他们珍惜生命和时间,以及培养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死亡。

生命教育绘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生命教育绘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生命教育绘本课程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作者:王涵高月英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18期目前,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度引人注目,学生对生命意识淡薄的现象着实让人担忧。

生命教育这一课程以充满浓厚的生命意识关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我国虽然对生命教育进行了比较丰富的理论研究,但把生命教育引入学校的实践探索还较为薄弱。

北京市昌平区燕丹学校,大胆地引入这门课程,不仅以学科渗透的方式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更是在分析本校的物质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结合三、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单独开设了这门学科,构成了燕丹学校课程设计的一大特色,丰富着学校的办学理念。

一、生命教育绘本课程的设计(一)生命教育绘本课程的教学理念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尊重生命独特性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确立真实自信的人生愿景,有能力去面对艰难和挑战,追求和践行生命的意义,为幸福的人生奠基。

(二)生命教育绘本课程的内容及评价体系燕丹学校依据由台湾彩虹爱家提供的生命教育绘本教材,课程的主要内容分四大主题,即: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

具体从自我角色认同、心智成长与情绪处理、两性平等教育、人际关系处理、人文与生命关怀、品德教育创造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家庭和谐、养成良好的环保概念并建立关怀大自然的胸襟,这八个维度展开研究和教学。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

燕丹学校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除了对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之外,还通过课内外活动、课后作业及师生作品展示等形式来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生命教育课程的实践探索(一)加强对生命教育授课教师的培训“一个自身生命没有被关注的人很难有关注他人生命的意识,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

燕丹学校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包括概论讲解、律动教学、活动体验、教学演练、绘本教学示范等多项内容。

(二)生命教育课堂的实践探索课堂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主体。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幼儿教育是指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方式,培养儿童的品德、智力、体能和艺术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通常会注重培养儿童的健康、德、智、体、群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而对于死亡教育却很少受到关注。

对于幼儿来说,死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在幼儿教育中加强对死亡教育的重视和教育内容的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死亡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向幼儿传递关于死亡的知识和理念,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死亡观念和认识。

这包括帮助幼儿理解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学会面对亲人和自己的离世,以及学会正确对待生命和死亡等内容。

幼儿教育中的死亡教育应该包括对死亡的基本认识。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对一些亲人或者宠物的离世,这时候幼儿往往会对死亡产生疑惑和恐惧。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应该通过故事、绘本、歌谣等适合幼儿的方式,向他们传递死亡的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死亡是自然的过程,不必过分恐惧。

死亡教育还应该包括对生命的珍惜。

在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生命和死亡。

可以通过让幼儿参与一些种植、养护小动物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可贵和宝贵,从而更好地对待生命和死亡。

死亡教育也应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对待身边发生的生死问题,学会理解和接受离别和失去,以及学会珍惜眼前的一切。

通过这些教育,让幼儿能够正确对待生命和死亡,不被死亡所困扰,从而更好地健康成长。

死亡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死亡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正确对待生命和死亡,增强他们的生命观念和面对生死的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应该加强对死亡教育的重视和教育内容的设计,为幼儿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成长的环境。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

幼儿教育之死亡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虽然大多数人重视幼儿教育,但很多人对于幼儿死亡的教育却避之不及。

幼儿死亡教育是指针对幼儿在面对死亡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死亡的教育。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但却被很多人忽视。

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幼儿需要面对许多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面对死亡。

幼儿在这个阶段往往不太能理解死亡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或家人死亡带来的影响。

正是因为不懂得死亡带来的影响,孩子们才会因不理解死亡而感到恐惧和疑惑。

幼儿教育必须包括死亡教育,因为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对于死亡缺乏认识和了解。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死亡,幼儿教育者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来教育幼儿。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育方法:1. 绘本教育:绘本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的教育工具,它们可以用美丽的图画和文字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死亡。

通过绘本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死亡是一种自然而又正常的事情,而且生与死是一种循环的过程。

2. 观察死亡生物:在幼儿园里观察死亡生物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手段,它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生与死的过程。

通过观察死亡生物,孩子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到生命的暂时性和宝贵性。

3. 大自然重要性:幼儿应该知道我们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而其中一部分联系就是生与死。

通过教育孩子们保护大自然并用大自然去安慰自己,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死亡并克服一些挫折。

幼儿死亡教育的另一个基本方面是对于死亡的正常态度和反应的认识。

死亡教育不仅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应对死亡,也是对于正常态度和反应的教育。

孩子们需要知道当他们体验到死亡时会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情感反应,他们需要知道这些反应是正常的,并通过了解它们来适应生命的过程。

幼儿死亡教育是一项非常麻烦而又复杂的教育工作,但这努力是非常值得的。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面对生与死,并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死亡的教育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教育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

死亡的教育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概念死亡是一个深邃且充满挑战的话题,它对于成年人来说已经非常复杂了,更别说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了。

然而,理解和接受死亡的概念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家长或者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向孩子们解释死亡的概念,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这个难以避免的现实。

1. 引言在介绍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之前,我们需要先反思一下死亡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虽然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对于身处成长期间的孩子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异常陌生而艰难的话题。

因此,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创造一个适合他们理解的环境,以确保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消化这个信息。

2. 死亡是什么?在启动与孩子们的对话之前,我们需要清楚死亡的概念。

你可以说:“死亡是当一个人或者动物不再呼吸、心脏停止跳动、身体停止工作时发生的”。

这个解释很简单直接,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死亡与生命的关系。

3. 避免使用幻想化的语言在向孩子解释死亡时,我们通常会倾向于使用比较温和、委婉的词语,比如“The person is in a better place now”或者“He has gone to sleep”。

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误解,认为死亡是一种美好的经历或者只是暂时的分离。

相反,我们应该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解释死亡的真实性质,避免使用幻想化的词语。

4. 回答问题当孩子开始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时,我们应该耐心倾听并回答他们的疑惑。

常见的问题可能包括:“为什么我们必须死去?”,“死亡是什么感觉?”,“去了死亡的人还能回来吗?”等等。

我们应该使用简单而真实的语言,回答他们的问题,同时尽量避免过度复杂或者恐怖的描述。

5. 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在解释死亡的概念时,我们必须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

每个孩子对死亡可能有不同的反应,一些可能感到恐惧,一些可能感到伤心,而另一些则可能感到困惑。

我们必须给孩子们以自由表达情感的空间,并倾听他们所感受到的痛苦和困惑。

死亡教育与绘本应用

死亡教育与绘本应用

死亡绘本解析之研究-以十五本书为例周哲贤第一章绪论第一節研究动机死亡是每个人都感到恐惧的,但当面对死亡时,我们会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呢?在九二一大地震之前,大家除了当发生自裁事件时,才会提及死亡教育,九二一震灾后,教育当局体认到学生对生命的无知及不尊重,并深切体认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在课程中要求各学校融入生命教育的内容。

教育部更架设生命教育学习网,结合各社会机构及学校,希望能教导孩子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而生命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就是死亡教育。

死亡对传统社会而言是禁忌。

但生命的本质原来就蕴涵着死亡,有生就有死,无人可幸免。

我们就应该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它,学习面对与死亡相关的事物,正视死亡,从而珍惜生命与感情。

死亡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是那么清晰,又那么模糊;是那么实在,又那么虚幻。

死亡之所以令人迷惑、让人恐惧,只因他的无可挽回、不可逆转、不能尝试、无所不在。

(余安邦,2001)也因死亡如此的多面貌,如何进行死亡教育的教学,便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将抽象又具体的死亡,让学生都能感受而且清楚的的了解,濒死之前人的感受及反应呢?在1998年《西藏生死书》出版后,掀起台湾一股研究生死学的风潮,由原本的排斥或是拒谈到后来百家争鸣,宗教界、心理学界、风水命理界,及教育界,全民都在研究生死学,但却独独忽略了幼儿的死亡教育,老师及家长们常觉得要和学生提到死亡是一件难以启口的事,更可怕的是生活在成人世界中的儿童,当他试图理解这个问题时,可能会受到大人的指责,或是冷冷的目光,反而产生更大的焦虑;但另一方面生长在现代社会里的儿童,对死亡的真实性意义可能都已经十分了解,即使一个很小的小孩,也有可能面临生命不复存在的实例,如宠物死亡、出殡及葬礼、亲人过世、以及路边车祸或是新闻中的死亡场景;所以当儿童对死亡产生疑惑时,为人师长的该如何向他们说明,而当死亡真正影响到儿童的生活中时,老师又该如何进行辅导工作呢?六岁以下的儿童,师长不妨可以利用坊间的图画故事书,让孩子了解生命自有其生生不息的意义。

关于死亡教育感悟心得体会(3篇)

关于死亡教育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死亡便是一个令人畏惧而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我国,死亡教育一直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许多人对此避而不谈。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死亡的认识和态度也在逐渐转变。

在此背景下,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死亡教育课程,通过学习,我对死亡有了全新的感悟,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认识死亡,敬畏生命死亡教育让我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它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正如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我之所以知道死亡,是因为我还活着。

”通过学习死亡教育,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更加珍惜每一天,热爱生活。

在课程中,我们了解到,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一种必然的归宿。

它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有限性,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正如诗人泰戈尔所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死亡教育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更加敬畏生命。

二、直面死亡,勇敢面对在以往的生活中,我们对死亡总是避而不谈,甚至谈之色变。

然而,死亡教育让我学会了直面死亡,勇敢面对。

在课程中,我们通过观看生死教育影片、聆听生死故事等方式,了解到许多人在面对死亡时的勇敢与坚强。

例如,一位患有绝症的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死亡。

他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勇敢面对死亡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以他为榜样,学会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珍惜每一天。

三、生死观念的转变,关爱他人通过死亡教育,我的生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以前,我认为死亡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如今,我明白了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

这种恐惧让我们不敢正视生死,不敢关爱他人。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关爱他人,如何与亲人、朋友共同面对生死。

这让我明白了,关爱他人,就是关爱生命。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关心他们的生死,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四、珍惜亲情,感恩生命死亡教育让我更加珍惜亲情。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

死亡教育死亡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也在不断深化。

然而,尽管生死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现实,但关于死亡的教育却往往被忽视或回避。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死亡,死亡教育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死亡教育并非是一种消极的思考方式,而是指导我们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死亡。

死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每个人都会面临自己或他人的死亡。

如果我们能够提前了解并积极思考死亡,我们将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惑。

首先,死亡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亲人和朋友的离世。

不可否认,失去亲人的痛苦是巨大的,但如果我们能在面临这样的情况时有所准备,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悲伤和痛苦。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丧亲之痛,并提供适当的悼念方式和心理支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处理丧亲之痛。

其次,死亡教育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

面对死亡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认真思考我们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通过对死亡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我们可以更积极地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我们至关重要和有意义的事物。

同样重要的是,死亡教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死亡。

尽管谈论自己的死亡可能令人不安,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必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死亡的过程和各种选择,包括安宁死亡和遗嘱撰写等。

这种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死亡,并减轻我们和我们的亲人的负担。

最后,死亡教育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世界上其他人的死亡。

尽管我们可能不认识那些陌生人,但他们的死亡也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

通过死亡教育,我们可以更加尊重和关心其他人的生命和死亡,同时也能深入思考我们社会中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如安乐死合法化等。

死亡教育有助于塑造我们的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让我们更懂得关心他人,并在可能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生命主题绘本中死亡教育效果探究

生命主题绘本中死亡教育效果探究

28美眉 2023.05下教研与美育德育建设生命主题绘本中死亡教育效果探究潘倩妮(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摘 要: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发展必然延伸的方向,也是我国发展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命题材绘本中进行死亡教育是对于儿童而言比较理想的教育形式,然我国出版的相关主题绘本数量极少,本文针对国内引进以及原创的生命题材绘本中的死亡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由表及里、由显达隐的视角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生命题材绘本中死亡教育因为滥用通式、超越儿童经验,从而使得死亡教育浮于表面,未达到死亡教育效果,我国死亡教育意识形态需要反思。

关键词:绘本;死亡教育;儿童教育一、引言生命教育最初孕育在席卷美国社会的死亡威胁恐惧的大环境之中,于1968年由杰·唐纳·华特士正式提出。

在美国,生命教育最突出特点就是与“死亡教育”融为一体。

死亡教育自1959年Herman Feifel著述第一步死亡教育著作《死亡的意义》后逐渐演变为一门教育学分支学科。

从20世纪60年代起,死亡教育就逐渐成为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发展中必然要涵盖、延伸到的重要基点。

生与死的交融是哲学思辨,亦是生命根本。

儿童是国家的新生代,死亡教育是撬开儿童公民性觉醒、人格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

然我国儿童死亡教育的内容目前几乎都局限在针对特定群体的临终关怀上,在儿童死亡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相关领域还有相当空白。

笔者尝试以贴近儿童生活的实际教育资源——绘本为切入点,对我国当下出版的生命题材绘本,尤其是原创绘本反映出的死亡教育普遍意识形态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我国儿童死亡教育进行下一步发展提供思考角度。

二、生命题材绘本中死亡教育效果现状分析(一)生命题材绘本概述生命题材绘本是面向3至12岁儿童,以生命终结为故事主题,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启发读者人生观与理性思考,阐释死亡意义的出版物。

我国出版的死亡教育儿童绘本共有60余本,绝大多数是从国外引进的绘本,原创绘本仅有7本(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死亡教育小故事(一)

死亡教育小故事(一)

死亡教育小故事(一)我的第一堂“死亡教育小”课背景介绍•我是一名资深创作者,近日接受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去一所小学进行“死亡教育小”课程的授课。

•这个课程的目的是让孩子们正确认识死亡,学会面对和处理死亡这个自然现象。

期待与失望•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个任务时,内心充满了疑惑和困惑。

我并不知道如何向小孩子们讲述死亡这个话题,担心会给他们带来恐惧和困扰。

•但考虑到我作为创作者的责任,我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并深入研究和准备相关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开启第一堂课•面对一群好奇而充满活力的小学生,我首先给他们分享了一个轻松的故事,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紧接着,我引导他们思考生老病死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个过程。

•我告诉他们,面对死亡,我们可以选择去理解和接受,而不是感到恐惧和沮丧。

谈论与思考•在课堂上,我鼓励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对死亡的感受和想法,让他们知道每个人的看法都是有价值的。

•孩子们争相举手发言,既有的确是对死亡本身的恐惧和不解,也有关于生命的意义和如何珍惜每一天的深刻思考。

邀请人生经历分享•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死亡,我邀请了一些志愿者来和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

•一位老奶奶讲述了她曾经和丈夫分别的故事,诉说了她如何坚强面对悲伤,并继续过自己的生活。

•一位癌症幸存者分享了她在面对病魔时的勇气和坚强,鼓励孩子们要积极乐观面对困难。

游戏与欢笑•在课堂的最后,我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场以“生命接力”为主题的游戏。

•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不同的任务和挑战,学会团队合作和如何珍惜每一天的生活。

•在游戏中,孩子们欢笑、跑动,学会了如何充满活力地面对生命中的各种挑战。

结束语•当课堂结束时,孩子们纷纷表示这堂课让他们对死亡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在面对困难时也会更加勇敢。

•而我作为一名资深创作者,感到由衷的满足和骄傲。

通过“死亡教育小”这个特殊课程,我为孩子们带去了积极和温暖的正能量。

反思与展望•通过这次课程,我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对死亡的正确认识,也让他们学会了珍惜生命、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乐观态度。

死亡教育心得体会

死亡教育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死亡便是一个人们不愿提及却又无法回避的话题。

在我国,死亡教育相对较少,很多人对于死亡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死亡教育逐渐受到关注。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有幸参与了一次死亡教育讲座,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死亡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认识死亡,正视生命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死亡抱有恐惧和逃避的心态。

通过死亡教育,我们首先要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正视死亡,才能更好地珍惜生命。

1. 了解死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死亡教育使我们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和态度各不相同。

例如,西方文化中,死亡被视为生命的终结,而东方文化中,死亡则被视为生命的另一种形式。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死亡。

2. 增强生命意识通过死亡教育,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珍惜与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光。

同时,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让生命充满爱和温暖。

二、尊重生命,关爱他人死亡教育让我们明白,生命是脆弱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关爱他人,关心弱势群体,让生命得到关爱和尊重。

1. 培养同理心死亡教育使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关注他人的感受。

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心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死亡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物质层面,更在于精神层面。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精神富足,让生命充满意义。

三、面对死亡,学会接纳面对死亡,我们要学会接纳。

接纳死亡,并不意味着我们害怕死亡,而是意味着我们尊重生命的自然规律,珍惜生命的每一刻。

1. 培养良好的心态面对死亡,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死亡教育概述心得体会

死亡教育概述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死亡便是一个人类无法回避的话题。

它如同生命中的最后一步,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归宿。

然而,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死亡往往被视为禁忌,人们对于死亡的话题往往避而不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迁,死亡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死亡教育的概述出发,结合个人心得体会,探讨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死亡教育的概述1. 定义死亡教育,是指通过对死亡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的引导,帮助个体正确面对死亡,增强生命意识,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包括死亡认知、死亡态度、死亡行为三个方面。

2. 内容(1)死亡认知:了解生命的起源、发展、衰老和死亡的自然规律,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2)死亡态度:培养积极、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尊重生命,珍惜时间。

(3)死亡行为:学会正确处理死亡相关事宜,如丧葬、告别、悼念等。

3. 目标(1)提高个体对生命的认识和尊重,增强生命意识。

(2)培养个体积极、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

(3)帮助个体学会正确处理死亡相关事宜,减轻心理负担。

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1. 帮助个体正确面对死亡,减少恐惧和焦虑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往往对死亡充满恐惧和焦虑。

通过死亡教育,个体可以了解死亡的自然规律,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从而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

2. 增强生命意识,珍惜时间死亡教育使个体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从而更加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提高生活质量。

3. 培养积极、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死亡教育使个体学会正确看待死亡,培养积极、健康、理性的死亡态度,有助于个体在面临生死关头时保持冷静,做出明智的选择。

4.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死亡教育有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使人们在面对死亡时能够相互尊重、关爱,促进社会和谐。

三、我国死亡教育的发展现状1. 死亡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对死亡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一些学校、医院和社会组织开始开展死亡教育相关活动。

2. 死亡教育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死亡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难以满足个体在死亡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需求。

绘本中的死亡教育

绘本中的死亡教育

绘本中的死亡教育
李靖
【期刊名称】《小学科学(教师版)》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绘本,英文是Picture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绘本图书与其他普通图画书的区别在于绘本图书通常有独立的绘画著者,图画有个人风格,画面即情即景,可单幅成画.绘本利用图讲故事的方式带到了孩子们的面前.这些图都是插画家们精心手绘,讲究绘画的技法和风格,讲究图的精美和细节,是一种独创性的艺术.绘本中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要从图画中读出故事,进而欣赏绘画.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情感发育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页数】1页(P158)
【作者】李靖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沧浪实验小学校附属幼儿园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死亡教育是一门"技术活"——我的低年级群文绘本课程尝试
2.浅谈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与幼儿园死亡教育
3.我国死亡教育儿童绘本出版分析
4.浅谈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与幼儿园死亡教育
5.中国原创与传统文化绘本推荐系列二十二:绘本中的“剪趣”--一场绘本与剪纸艺术的融合叙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孩子死亡教育心理

孩子死亡教育心理

孩子死亡教育心理死亡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理解死亡可能是一件非常困难和令人不安的事情。

然而,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态度,是家长和教育者的重要责任。

以下是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一些建议: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对死亡的认知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有些孩子可能很早就开始对死亡产生好奇,而有些孩子则可能在经历了亲人或宠物的去世后才对死亡有所认识。

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成熟度和个人经历来调整教育方法。

其次,死亡教育应该从简单、积极的角度开始。

可以通过讲述生命循环的故事,比如植物的生长、开花和凋谢,来向孩子介绍生命的有限性。

这样的比喻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死亡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件可怕或不吉利的事情。

接着,当孩子提出关于死亡的问题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诚实而简洁地回答。

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模糊的语言,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困惑和恐惧。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阅读、观看相关的图书和影视作品,来引导孩子更深入地思考死亡。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材料,并在观看或阅读后与孩子进行开放的讨论,这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己对死亡的理解。

在孩子经历了亲人或朋友的去世后,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情感支持。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悲伤,并让他们知道感到悲伤和失落是正常的反应。

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参与纪念活动,如制作纪念册或种植一棵树,这可以帮助孩子以积极的方式处理悲伤。

最后,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意识到,死亡教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是一次性的事件。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对死亡的理解会不断深化,家长和教育者需要持续地提供支持和引导。

总之,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是一个敏感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提供适当的信息、情感支持和讨论机会,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起对死亡的健康心理态度,学会尊重生命,同时学会以积极的方式面对失去。

不可忽视死亡教育

不可忽视死亡教育

,
亡 同 睦 觉 一样是可逆的
杨 死 ③ ④ 鸿 台著 二 《 亡 社 会 学 》 上 海 社 会科 学
儿 皇 的 死 亡 教育 需利 用 要 打 破 孩 子 的 重 话 世界
皇话

经典 的 文 学 作 品



从 小学 高 羊级 开 始
学校
作 者单位 苏南 京
,
南京师范 大学 教 育 科学 学 院
熟悉 的 环境
,
先 请 孩 予 谈谈 自 己

动物 的 生死 文 替 知道 死 亡 是 一 个 自 然
的 过程
,
的 想法
从这 些想法 中
再给予
回答

,
解他们 的 具
组 织 学生 与 临 终 病 人 谈 话
,
,
实 疑惑
回 答 时应 给 予
从这 些 病 人 对生 命 的 眷 恋 激 发 学 生
热 爱 生 命 珍 惜生 命 的 情感 对大学
可逆性
,
他们 到 哪 去
我会死吗
,
人为什么会死
,
止匕
时 家 长 应 该观

了 角 险 境 中 的 逃 生方 法 和 处 翠
察孩 子 是 否 奥 的 有 想 了 解这 个问 题 的 需要 暖

理技 能 避 免 不 犬 要 的 死 亡
,
学校 还
,
然 后将 孩 子 带 入 一 个 舒 适

可 以 带领 学 生 参 观 自 然 博 物 馆 通 过
《 亡 哲 学 》 湖 北人 民 出 版社 死
,
死 亡概念
,
只 是 受 其 时 空 概 念的 限 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3死亡,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人们对它要么闭口不提,要么心存不安,一方面惧怕它、逃避它,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它。

只有对“死”有了明晰的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生的意义。

一、前阅读:认知死亡教育的差异死亡教育是帮助人们获取有关死亡知识、理解死亡本质、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人们思考死亡意义,赋予生命以更大价值的教育。

教师提前阅读、了解死亡教育的差异,寻找值得借鉴的地方,是开设一门课程的必修功课。

美国是死亡教育的发源地。

在“死亡课”上,专业人士会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的事情,并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孤独、凄凉感觉。

在家长或教师的带领下,孩子还会去宁养院,为患有癌症的病人,进行临终关怀。

而英国、德国等也推出了相应的课程和教材。

中国人在传统上比较愿意接受喜庆和圆满,不愿意接受伤痛和失去。

有些家长将“人死后会变鬼”这样的“黑色迷信”作为知识传授给天真的孩子。

他们认为把“鬼”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可以让孩子远离死亡。

殊不知,这样可能误导孩子,加大孩子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增加孩子做噩梦的可能。

对孩子来说,死亡并不是不可接受的东西,而是他们认知客观世界的一部分。

面对孩子的认知需求,以逃避的方式来对待是不可取的,而应以儿童的方式与他们讨论,减少孩子面对死亡现象时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纯阅读:感受生命之痛在死亡教育的初级阶段,可以选择以动物、植物为主题的阅读材料,在认知上先拓展儿童对死亡外延的理解,在情感上让孩子由浅入深进行建构过程。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以人类的死亡为主题的图画书阅读活动,以此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育。

最后,在儿童已有的死亡认知基础上,教育目标应定位在更高层次,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珍惜亲情,并适当引发其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次理解。

(一)直面死亡温暖的午后,投影上一本《再见了,艾玛奶奶》,我们便开始了没有任何导入、设疑、提问的纯阅读。

一页页真实而极具震撼力的黑白照片串联起艾玛奶奶人生中最后一年的时光。

虽然病情日益恶化,面容日渐憔悴,但艾玛奶奶始终乐观、坚强。

她珍爱生命,正视死亡,与家人共同珍惜这最后的相处时光。

配合着老师宁静的讲述,孩子们听得凝神静气。

当死神即将降临,艾玛奶奶在“临终意愿书”上签了字,从容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与亲人一一道别时,孩子们开始动容。

儿童第一次接触死亡,可能是看到喂养的小兔子僵直不动了;可能是从电视里看到的一则交通事故的新闻。

然而,身边亲人的离去无疑是印象最深刻的。

我选择了用极具真实感的绘本《再见了,艾玛奶奶》打开孩子记忆的闸门,唤醒孩子记忆中的画面。

(二)情感宣泄有个哭得最厉害的小男孩,他记得一年前很爱他的太公去世了,那时他还不太懂。

通过观看艾玛奶奶临终前一年的生活,他猜想自己的太公在离开人世前也会有相同的经历,相似的画面和感受此刻像胶片一样通过想象和重组再现在他的脑海中。

他在日记中写道:最近脑子里总会浮现太公的样子。

记得,有一天,我的太公病了,妈妈听到了马上去看太公。

很多天过去了,妈妈看见太公的病很严重就把太公送去医院。

可是最后太公还是离开了我们,我们都很伤心。

我一到厂里就去看太公的照片,眼泪顿时就流了下来。

我好想太公啊!(谢殷东)(三)内心成长不要回避谈论死去的亲人,也不要把死者的痕迹从生活中抹掉,以期忘却这段伤心事。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死去的亲人仍有积极的影响力。

和孩子一起纪念亲人,不必担心痛苦和哀伤会挥之不去。

就像这个孩子写的:三年前我的爷爷得了癌症,去年爷爷的癌症复发。

死亡教育是一门“技术活”——我的低年级群文绘本课程尝试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小学姚君丹课程探讨152016.3爷爷被送进了医院,没过几天医生就要爷爷回家,过了几天爷爷就去世了。

爷爷你还在世的时候,我要什么你就会给我什么,你也经常来新家看我。

我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你也会奖励我。

再见了我亲爱的爷爷,虽然你不在了,但是我还会想你的,我也会更加努力年年拿三好学生的。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哭,但是爷爷看到我哭了,你也会伤心的,所以我忍住了。

(周俊豪)许多绘本取材于儿童的生活,能马上唤起儿童的共鸣。

尽管《再见了,艾玛奶奶》是以死亡为主题的绘本,并运用了日常绘本中较少见的黑白照片式。

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死亡降临时并不痛苦”这样的人生真理是每个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当认识到的。

只有更多地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活着的美好,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

这样的生命教育绘本,不仅孩子,每一个成人也值得来读一读。

就这样我们一起阅读了《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有没有穿西装》《象老爹》《爷爷变成幽灵了》《爸爸的围巾》《活了100万的猫》《当鸭子遇上死神》《祝你生日快乐》《獾的礼物》……三、群文阅读:寻找生命的礼物死亡会是生命的一件礼物吗?马克·吐温在《生命的五种恩赐》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仁慈的仙女让少年在名望、爱情、财富、欢乐与死亡这五件礼物中挑选一件最珍贵的。

少年在四次机会的挑选中,没有一次挑选死亡。

然而,他的结局却异常悲惨:他将遭受垂垂暮年时反复无常的侮辱。

很多人不想死去,但如果真的那样,一个永远不会死去的人,还有什么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与使命感呢?他还会感到幸福吗?如果死亡是生命的礼物,如何告诉孩子?需要将这么艰涩的道理告诉他们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偷偷把概念偷换,将道理留在孩子的心中。

(一)联系画面,谈感受在阅读了《獾的礼物》后让孩子们回想一幅让自己最受感动的画面。

很多小朋友选择了下面这一幅图。

孩子们感动的是一个人在死亡到来的时候,还能想着朋友的感受,用一封信来安慰因自己离去而悲伤的心情,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而且觉得獾非常伟大。

这个画面确实经典,无论你是头一次读,还是读过很多遍,最后挥之不去的就是这个画面。

这一页为整个故事定下了一个基调——悲伤而温暖。

《再见了,艾玛奶奶》这本图画书很特别,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作者用黑白胶片记录下艾玛奶奶生命的最后一年。

这样一个真实而震撼的故事,孩子又不约而同地把钦佩的目光投向了书中艾玛奶奶如常吃早餐的那画面。

这大概和很多孩子熟悉的奶奶都不一样,孩子们印象深刻。

当大家在聊这个画面时,他们感受到了艾玛奶奶给大家留下生命的尊严,对家人的爱和平静的勇气……当孩子们聊起一张一张他们印象深刻的画面,这一个一个片段组成了一幅巨大的图画,慢慢汇聚起孩子对生命的理解——什么叫眷恋,什么叫关怀……(二)对比发现,找异同蒋军晶老师说,“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老师不可能讲太多,不能提太多问题,不能发起太多讨论。

“群文阅读”只能发展“让学”,让学生自己读,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我以《獾的礼物》为主篇,整合了《再见了,艾玛奶奶》《一片叶子落下来》两本相同主题的绘本,采用以一篇带多篇的群文阅读方式,通过对比发现找异同的阅读策略,来带领孩子们感受文字的美,汲取成长的力量,感受生命的独一无二,领悟只有珍爱生命才会给世间留下美好。

孩子们的发现有意思,有意义。

1.相同点孩子们首先发现这三本书有一个共同的、永恒的主题——生命;而里面的主人公都会死亡,但不论是獾、艾玛奶奶还是叶子,他们都很勇敢;同时这三个绘本都是值得大家一读再读、细细品味的经典故事。

2.不同点孩子们最容易发现的就是这三本书有三个不同的主人公,不同的物种,不同的死法:病死、老死、冻死。

因为物种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死后去的地方也不同:艾玛奶奶觉得离世后会去天堂,獾去了地下的长隧道,叶子去了梦乡。

他们认为三个主公都给大家留下了礼物:艾玛奶奶的礼物是乐观和勇气,獾的礼物是善良,叶子的礼物是“乐于奉献”的人生态度。

3.拓展点这些发现,淡化了死亡的沉重感、伤痛感。

在比较年老的獾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晚上,在临死前给朋友们写信,告诉他们,他要去地下的长隧道了。

獾并不怕死,他只是担心离去后朋友们的感受,所以他告诉他们不久的某一天他会去地下的长隧道,当这一天到来时,希望朋友们不要太悲伤。

课程探讨162016.3发现中,孩子们自发地记录下对生命的个体感受。

今年,我养了许多条蚕宝宝。

每天放学回家,我就喂它们吃晚饭。

前天回来一看,我的蚕宝宝吐丝结茧了!我把蚕宝宝分别装在了三个盒子里。

第一个盒子装的是没有吐丝的蚕宝宝,它们还要吃桑叶,这个盒子是它们的“餐厅”。

第二个盒子装的是正在吐丝的蚕宝宝,它们个个摇头晃脑地吐着丝,有的倒挂着、有的钻在角落里、还有的爬在爸爸做的架子上……它们都在忙碌地工作着,这个盒子是它们的“工作室”。

第三个盒子放的是蛹,这个盒子是它们的“卧室”。

再过几天就会变成飞蛾飞出来产蚕卵,我听说飞蛾过几天就会死亡。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很难过,蚕宝宝的一生太短暂了。

妈妈对我说:“不用难过,蚕宝宝还会给我们留下礼物——蚕卵,这些蚕卵到了明年还是会孵出蚕宝宝的。

”(顾子叶)生命变化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苦也好甜也罢,那些都是我们的财富,切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痛苦的。

当年轮慢慢转动,我们的微笑会像艾玛奶奶一样动人,对生命的感悟会像叶子一样深刻,我们会努力让自己正在经历的每一天变得像獾一样有意义……这些变化都留存在我们的身体中,也保存在别人的记忆里。

用绘本和孩子谈死亡的话题,是让他们在追问生命的意义的同时,感受生命的美好。

♪XIAOXUE JIAOXUE YANJIU一、需求印证:我们为什么选择“伙伴德育”1.独生子女的心理缺陷决定了德育活动呼唤伙伴德育苏州大学教授陈国安曾经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教育说到底其实就是败在计划生育政策上,因为我们所学习和运用的任何一种教育理论其实都不是建立在独生子女身上。

独生子女在生命成长阶段,由于身边缺乏应有的玩伴和相仿生命的协调发展,其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替他人考虑的习惯早已消失殆尽。

加上中国式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将儿童的发展潜能完全压制下去。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实现的伙伴德育正好弥补了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伙伴的缺位,让学生在彼此合作和和谐相处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交往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2.社会浮躁心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需要伙伴德育进行弥补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接触各种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功利、浮躁的心理已经严重侵害了学生生命的个体。

正是因为如此,当代学生已经逐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其他生命早已不再包含在其生命体系中,从而形成了其生命中的严重缺陷。

而伙伴德育的实施,将学生的浮躁心态重新拉回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与其他生命的交往合作中、彼此协调中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与伙伴们共同攻克缺陷。

二、实践愿景:伙伴德育在实施过程中的目标是什么1.协作共进,增强合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其根源便在于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缺乏。

在现实生活中,合作意识的淡薄表现在缺乏沟通、闭门造车以及凌驾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