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学案2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基础知识巩固】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硬,石墨质软D.它们里面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E.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石墨F.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G.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H.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苏打、小苏打B.胆矾、绿矾C.火碱、烧碱D.纯碱、烧碱3、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最常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通过灼热的碳层C.通过水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4、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 )A.加热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D.两者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学习目标】1、了解Na2CO3和NaHCO3的相关性质。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在生产中的循环。
3、通过探究活动完成对Na2CO3和NaHCO3的鉴别。
【课内探究】1、通过阅读P64和P65页相关内容,请整理Na2CO3和NaHCO3的所有性质和化学方程式2、请试着把1题中的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3、阅读P65页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画出碳循环的网络图4、阅读P68内容,请写出所有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找出还原剂。
【重点知识整理】【巩固练习】1、以下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碳酸盐的是( )①纯碱②蛋白质③大理石④方解石⑤胡萝卜素⑥菱铁矿⑦淀粉A.只有①③④⑥B.只有①②③④⑥⑦C.只有①③④⑤D.只有②③④⑤⑥2、当下列物质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 )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贝壳④锅垢⑤白云石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④⑤C.只有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氯化钙溶液B.石灰水C.饱和碳酸钠溶液D.次氯酸钙溶液4、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其分子式为NaHCO3·10H2O,在空气里易风化C.可以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正盐D.与碳酸钠相比,若质量相同,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氢钠得到的CO2多5、要除去硫酸钠里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应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石灰水D.氢氧化钠6、关于Na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酸反应放出等量的CO2所消耗的酸比Na2CO3少B.相同温度下溶解度比Na2CO3要大C.热稳定性比Na2CO3小D.NaHCO3只能和酸作用不能和碱作用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与H2O反应:Na+2H2O====Na++2OH-+H2↑B.Na2O与盐酸反应:O2-+2H+====H2OC.NaH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O32-+2H+====CO2↑+H2OD.NaOH溶液与小苏打溶液混合:HCO3-+OH-==== CO32-+H2O8、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HCO3-+H+====H2O+CO2↑的是 ( ) A.NaHCO3+HCl溶液B.Na2CO3+HCl溶液C.NaHCO3+Ca(OH)2(少量)溶液D.NaHCO3+NaOH溶液9、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10、可以说明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的理由是()A.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B .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C .加入氯化镁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且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 .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反应现象如C 所述1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 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分别盛放 ( )A .水;无水CaCI 2固体B .饱和NaHCO 3溶液;浓H 2SO 4C .浓H 2SO 4;饱和NaHCO 3溶液D .饱和NaHCO 3溶液;稀H 2SO 412、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 学案-word文档
第1节 碳的多样性1.碳单质的多样性(1)三种重要的碳单质每个碳原子均与相邻的四个碳原子以强的碳原子呈层状排列,每一层上的碳原子以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层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碳原子在球的表面,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例如:氧元素可形成氧气(O 2)、臭氧(O 3)两种同素异形体;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C 60等多种同素异形体;磷元素有红磷和白磷两种同素异形体。
释疑点 剖析同素异形体:①“同素”指同种元素,“异形”指结构不同,“体”指单质。
②金属元素无同素异形体,部分非金属元素有同素异形体。
③同素异形体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形成单质的原子个数及排列方式不同。
④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该转化过程虽有单质参加和生成,但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3O 2=====放电2O 3。
【例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仅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C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不属于化学变化D .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解析:仅由同一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单质与单质之间为不同的物质,因而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为纯净物,而金刚石、石墨、C 60混在一起就为混合物。
既然金刚石和石墨属于不同的单质,因而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由于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所以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也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B【例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不同B.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C60和P4互为同素异形体D.H2O和H2O2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结构不同,与所含碳原子数的多少无关,A项错误;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而C60和P4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二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C项错误;H2O和H2O2属于化合物而非单质,D项错误。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导学案2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导学案2 学习目标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2.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
回顾初中知识,碳、CO、CO2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表示出来。
2。
碳在自然界中的转化阅读课本P65—P66,用物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出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预习自测】1。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主要是()A .CO 2+2NaOH===Na 2CO 3+H 2OB .CaCO 3+CO 2+H 2O===Ca (HCO 3)2C .6CO 2+6H 2O 6O 2+C 6H 12O 6(葡萄糖)D .CO 2+C △2CO二、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实验探究】现用以下试剂:石灰水 导管 酒精灯 火柴 试管夹设计模拟“溶洞”形成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拓展应用】1。
自来水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因此水壶、热水管道内壁常常积有水垢,由此推断水垢的成分中一定含有哪种物质?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水垢?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光 叶绿体___________.2. 试用化学原理解释“滴水穿石”的自然现象。
【思考总结】完成右图中CO 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相互转化三、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
请结合P65交流 · 研讨 ,探究下列两个过程中是怎样体现和利用碳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的? ①在木炭燃烧②高炉炼铁2。
你知道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碳及其化合间转化的实例?【小结】在箭号上填上相应的物质化学式实现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并 分别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述上述转化过程,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出CO 2COC碳“三角”还原剂。
四、【迁移·应用】除杂问题(1)若CO2混有CO,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是;(2)若CO混有CO2,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是;(3)若CO2混有HCl,要得到纯净的CO2,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案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 知道含碳化合物种类及其分类,能说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并比较其差异,
2.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归纳,多媒体教学。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与目标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五、教学用具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稀盐酸、药匙六、教学过程一、复习:二、Na2CO3与NaHCO3的化学性质【设问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它们属于哪类物质?这类物质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设问2】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它们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1、与酸的反应a、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Na2CO3 +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2H++CO32-=H2O+CO2 H++HCO3- =H2O+CO2↑(生成CO2速率更快)b、既然他们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谁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快呢?实验:现象:都生成气体,气球变大,碳酸氢钠的气球胀的快且大结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快C、将它们滴入盐酸有什么现象?将盐酸滴入它们现象是否相同?离子方程式又如何书写?实验:进行碳酸钠和稀盐酸互滴实验(叫两个学生到讲台是观察)现象:(学生归纳)碳酸钠滴入盐酸,马上产生气泡;盐酸滴入碳酸钠,刚开始没有气泡,后面产生气泡。
碳的多样性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和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
2 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预习: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含碳化合物可分为和。
含碳无机物中有两种重要的氧化物CO和CO2。
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由于人类活动经由多途径增加大气中的CO2,使CO2的含量猛增,从而导致效应。
2.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方案与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继续向上述悬浊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将所得上述溶液小心地加热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创造了许多奇迹,自然界溶洞中美妙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的形成,都与这种转化密切相关。
3.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原料:、、还原剂CO生成的方程式为:、。
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2)木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过程:①、②、③、④。
(3)水垢的形成我们使用的自来水中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因此水壶内壁常含有水垢。
写出形成水垢的主要化学方程式,用食醋浸泡,再用水清洗可除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用无机物NH4CNO合成出有机物(填化学式)。
4. CO2与NaOH反应产物的确定与计算: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OH +CO2=NaHCO3反应情况生成物<1:2 NaOH过量,只发生反应①,(余NaOH) Na2CO3=1:2 恰好发生反应①Na2CO3①②两个反应均有Na2CO3 、NaHCO3=1:1 恰好发生反应②NaHCO3>1:1 只发生反应②,CO2剩余NaHCO3针对性练习:1.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 A .O B .N C .C D .H 2.在①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 ③岩石的风化 ④海水的吸收 ⑤工业上制干冰⑥使熟石灰变石灰石等这些过程中,属于自然界消耗CO 2的主要过程是 ( ) A .仅① B .仅①⑥ C .①②③ D .①③④3.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3.1碳的多样性学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同素异形体由相同的组成的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氧的同素异形体有、,磷的同素异形体有、。
解读:同素异形体的性质不同是指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具有不同的结构(1)与O2反应O2充足:_______________。
O2不足:_________________。
(2)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u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2等)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碳元素是组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
1.CO__色、__味的气体,__毒,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用途作为_______的主要成分,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2.CO2(酸性氧化物)(1)物理性质色、无味的气体,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固体时俗称____。
(2)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不助燃。
②氧化性CO2与C、Mg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④与Na2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与某些盐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的多样性导学案
碳的多样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两大类;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通过活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学会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课前延伸一、填写下表【思考】我国著名文房四宝包括笔墨纸砚。
你知道墨的主要成分什么吗?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现在用的碳素墨水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讲,墨水属于哪一类?【思考】你知道碳在自然界中存在形态还有哪些?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含碳物质写出来。
并请把自己写出的物质加以分类。
【练习题】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人工采伐使森林面积锐减,导致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同时生物的新陈代谢也产生大量CO2。
大气中的CO2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不吸收,因而地表能受到太阳的辐射而增温;另一方面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特别是红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
(1)人们习惯上把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气体所产生的效应称为(选择);这种效应会使(填空)。
A 光热效应B 光气效应C 温室效应D 光电效应(2)大量采伐森林会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是。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除了植树造林,主要有效可行的措施还有等。
A.优化能源结构B.减少地球上的生物,因为它们的新陈代谢要产生大量CO2C.对燃料及燃烧进行优化处理D.将燃油汽车改为燃液化气汽车E.降低工业化程度阅读材料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
其中发现较早并已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
碳的多样性导学案
即墨二中2013-2014学年度高二文化学学案 编号:1使用时间:2014-2 编制:于雪云 审核: 高二化学备课组 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学生姓名:碳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知识点一 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探究活动】1.自然界中的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举例说明哪些物质中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哪些物质中碳元素以化合态存在?2.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碳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有哪些?3.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O 2与O 3之间的转化为例加以说明。
知识点二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探究活动】1.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有机物?哪些属于无机物? (1)酒精 (2)二氧化碳 (3)甲烷 (4)大理石 (5)淀粉 (6)碳酸镁(7)小苏打 2.如上图,按装置进行实验准备,然后将球泡内的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粉末同时倒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仔细观察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的多样性导学案
高一化学课时预习学案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⑴自然界中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然界中可以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⑶防止温室效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⑴碳在无机物间的转化 ①高炉炼铁高炉炼铁的进程是将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实际起还原作用的主要是一氧化碳。
相关反应为: a 、一氧化碳的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
b 、氧化铁的还原: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木炭燃烧在木炭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着碳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之间的转化: a 、C→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C→C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CO→CO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CO 2→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水垢的形成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自来水中的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壶底积聚便形成了水垢。
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O 2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用无机物合成出有机物,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界限。
高中化学总复习碳的多样性教学案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化学总复习教学案:碳的多样性教学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归纳四、教学过程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展示]看课本煤块、金刚石的图片[提问]1、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2、你身边还有什么物质含有这种元素?[展示]看课本溶洞、金刚石、珊瑚一组图片[引入]大家说的都很对,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首先,先来了解各种各种各样的碳单质。
[板书]碳的多样性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石墨:深灰色、硬度小、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熔点极高。
金刚石: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熔点最高的单质,无色透明的晶体,不导电。
C60:灰黑色的固体,不导电,又名足球烯阅读课本62-63页回答下列问题:1、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了解碳原子的排列情况);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5、如何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介绍史实:1797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非常昂贵的实验。
高中化学3.1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鲁科版必修1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变换课题课型新讲课讲课教师郭文本课时从木炭燃烧、沟渠形成和除掉、工业炼铁等实例论述了自然界和生活生教材解析产中碳元素的变换,为学生提招供识释或解决平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的方法现阶段,每个班都进行了高效课堂培训,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与组间竞争意识学情解析很强,课堂几乎都可以踊跃参加谈论,模式正在趋于成熟,因此本节课拟采纳小组谈论的形式完成一道习题,包括了本节课的全部知识点知识与认识 C、 CO、CO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变换技术可以解说生活中常有的现象过程与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划分单质、化合物的看法教课目标法感觉小组合作的高效率感情态度1、感觉小组合作的踊跃氛围,领会自己在小组中的重要角色价值观教课要点含碳化合物间的互相变换教课难点含碳化合物间的互相变换教课方法小组合作,教师答疑教课活动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65-P67,完成以下转变表示图,领会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学生独学,在书上画出相关要点和看法学生先独学 5 分钟完成导教案上对应的预习内(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什么?容(2)起还原作用的 CO是如何产生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写出 CO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高炉炼铁反应原理小组组长组织组员,分享交小组交流,分享预习任务:小组交流预习收获流预习收获、比较导教案预收获习答案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的相互变换,在本次研究中,学小组研究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转变关系(要点)生可以类比以上方法,研究碳酸盐和碳酸氢盐之间的相互变换关系,小组合作,完成导教案的课堂研究一小组代言人展现本小组谈论小组展现 5 分钟展现本次研究的内容结果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解析其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写出右图中物质互相转变的方程式,C课堂研究二判断哪些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①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②CO ③CO2④本研究内容较为简单,可以让基础稍弱一点的学生回答。
3.1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安丘市实验中学周月明课前学案知识回顾:一、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几个概念1、风化:风化是指在室温和干燥空气里,结晶水合物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结晶水的现象。
风化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
例如,日常生活中碱块(Na2CO3·10H2O)变成碱面(Na2CO3),就是风化现象。
(自然岩石的风化是指岩石与空气、水、二氧化碳等物质长期作用,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的作用。
)2、潮解:有些晶体能自发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它们的固体表面逐渐形成饱和溶液,这种现象叫做潮解。
九年级(初三)化学 碳的多样性学案2
碳的多样性学案2一、学习目标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2、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含碳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以及含有相同元素物质之间的转化三、学习过程[复习回顾]1、Na2CO3与NaHCO3逐滴滴入HCl现象区别及反应2、Na2CO3与NaHCO3相互转化的途径一、酸式盐与碱反应[交流·研讨]能否向Na2CO3与NaHCO3的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来鉴别两种溶液?[师生互动] NaHCO3与Ca(OH)2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1)Ca(OH)2少量;(2)Ca(OH)2过量;[迁移·应用]向Ca(HCO3)2溶液中滴入少量NaOH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Ca(HCO3)2[归纳·总结]二、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自学探究]阅读课本P65与P66,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能吸收CO2的过程主要有?(2)能产生CO2的过程[交流·研讨]由课本P67图3-1-13模拟溶洞形成的实验,写出自然界中溶洞和钟乳石、石笋的形成溶洞的形成钟乳石、石笋的形成[迁移·应用]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发生什么现象?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迁移·应用]自来水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因此水壶、热水管道内壁常常积有水垢,由此推断水垢的成分中一定含有哪种物质?它是怎样形成的?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1、高炉炼铁[交流·研讨](1)高炉炼铁过程中,还原剂CO是由焦炭产生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O是如何产生的。
在铁矿石(Fe2O3)被还原为铁的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写出Fe2O3与CO反应生成铁的方程式。
《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导学案2
《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能记住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知识点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探究活动】.自然界中的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举例说明哪些物质中碳元素以游离态存在?哪些物质中碳元素以化合态存在?F面分别是石墨、金刚石和的图片.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形成同素异形体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同素异形体吗?如何证明?.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以与之间的转化为例加以说明。
【学以致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木炭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能导电,木炭有吸附能力.造成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组成两种物质的元素不同.是一种新型化合物知识点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探究活动】.下列含碳元素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有机物?哪些属于无机物?() 酒精() 二氧化碳() 甲烷() 大理石() 淀粉() 碳酸镁() 小苏打如上图,按装置进行实验准备,然后将球泡内的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粉末同时倒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
仔细观察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离子方程式:;。
() 问题思考①为什么与稀盐酸的反应不如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②滴加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实验装置:如上图,用大试管盛装固体进行加热,用澄清石灰水对产物进行检验。
实验步骤:①按装置图进行仪器连接,②在烧杯内加入水,用酒精灯微热大试管进行气密性检验,③在大试管中装入固体(或固体),在烧杯内加入澄清石灰水,④用酒精灯加热药品,观察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
【学习目标】
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能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的有关反应。
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4.通过了解CO2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知识回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验室制取CO2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并分析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写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所发生化学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分析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尝试用图表的形式分析和概括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2.结合课本的活动·探究,完成下列表格,体验溶洞的形成过程。
3.结合课本交流·研讨,分析在炼铁过程中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CO2与碱溶液的反应
1.若向澄清石灰水中逐渐通入CO2至过量,如何用图像来表示沉淀的变化关系?
2.结合上面的有关内容思考:如何用50ml 1mol/L NaOH溶液与CO2制备纯净的Na2CO3溶液?
3.往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CO2,充分反应后,
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
M。
通入CO2的体积V(CO2)/mL(标准状况下,下同)
与M的质量W/g的关系如图。
(1)A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通入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
(2)C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通入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
(3)推算B点时M的组成________(用化学式表
示)及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4.向10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充分反应,测得最后溶液的pH >7。
(1)此时溶液的溶质如果是单一成分,可能是__;
(2)如果反应后溶液中有两种溶质,然后逐滴缓慢滴加1 mol·L-1的盐酸,所得气体(不考虑溶解于水)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加入盐酸200 mL之前,无气体产生,写出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mL。
③B点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mol·L-1(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课堂练习】《同步练习册》P43—P44,1—9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