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人教版新课标
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季米良捷曾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确实,特别是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更不应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地由口头传输给学生,而应利用好“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一典型特征,充分展示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数学实例在生活中的真实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几个几的整数乘法过程中,虽然非常重视强调算理:“因为是几个几相加,所以用几乘几。”但是学生只是跟着老师在讲,从来不知道为什么几个几相加,要用乘法。如果我们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去学习,那么算理的理解就简单了。比如,让学生数手指头,一只手有5个手指头,2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呢?3位小朋友6只手有几个手指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一个一个地数比较麻烦,而五个五地数比较方便,从而懂得是由几个五在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比较简便。这样既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乘法计算确实比一个个数(或加法)要来得简便,同时又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性,切实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可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欲望。
如何真正落实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呢?这就需要教师发挥独特创造性,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真实地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这情境中积极主动真实地学习。
一、情景创设“生活化”
情景创设“生活化”是指把与新课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教师诱导下,充分运用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己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课时,改变单纯的讲解,根据学生当地实际,多媒体呈示: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第六篇: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第六篇: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当前状况
从客观角度上分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结果却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在对数学公式的掌握上,只要求学生记住公式,却不要求学生记住公式的来源。对于这样的情况,由于学生缺乏对公式的理解,只要求死记硬背的话,学生容易和同类的公式搞混,从而陷入更加迷茫的状态。而在现阶段,针对这一现实,教师往往会用大量的同类习题来帮助学生记住公式,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有效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反复的练习得出的结果只是逼迫学生记住这一套公式,便于以后遇到同类试题时生搬硬套而已。数学教育中最关键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数学思维,只要掌握了数学思维,才能使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但是,现代的数学教育模式往往避开了这个精华部分,并不能训练并养成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传统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进行改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改革后的数学教育模式以贴近生活为主要目标,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对公式的死记硬背以及生搬硬套策略,着重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从生活中找到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数学例子,在缓解学生对数学陌生感的同时,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用近在身边的例子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用兴趣在学生和数学之间架起一条沟通的桥梁。但是,现阶段的教育情况还远远达不到预想中的效果。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的讲授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课堂的教学效果并未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这也是学生各个学科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小学数学论文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实进行数学教学_通用版
小学数学论文-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实进行数学教学通用版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数学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数学课堂回归到生活本位上,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由书本中“学数学”,向生活中“体验数学”和“做数学”转变。
充分有效地利用生活实际中的事实进行数学教学。
一、寻找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本身是抽象的,教师要善于用学生身边的事实为主要背景,结合生活实际教数学。
例如,有的学生到“元、角、分的认识”时,他们的表现比较出色。原来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学生经常自己买东西,家长平时也爱带领孩子去购物,这样,他们与钱打交道的次数相对来说比较多,在他们看来,这部分知识来源于他们的亲身体验,课堂上学的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就能感受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然而然地将日常生活积累带到课堂中来,真正从真实生活的体验构建起对数学学习的理解,从而获得了课堂数学学习的成功。
因此,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任意书写,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发生密切联系,让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数学。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愿望。教师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家庭生活与社会实践,使他们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数学,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时时刻刻都在身边。这样,就更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数学课堂因走向生活而精彩论文
数学课堂因走向生活而精彩
(摘要)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目标是“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因此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去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从而增强学习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想身边的事物,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导入、活化、经验、内容、应用
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将创设生活故事导入,用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开阔思维,模拟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学习知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导入课堂生活化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语,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为,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更易被他们所接受。在学习《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我设计一个生活化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口渴了,于是分吃一不西瓜,悟空说,每人吃,八戒想多吃一点……导入时从学生喜爱的形象,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二、活化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远离生活就意味着失去课程的另一半世界。教学活动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现行教材中,往往出现题目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遥远的情况,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三角形,自行车、植树时的支架,建房子时的支架……,学习《平均数》用求学生自家的一个季度内的平均每月电费,自己考试的平均成绩入课。让学生感到数学是如此的亲近,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数学知识,引起学习的需要,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真正实现了愿学、乐学、会学。
建构生活化数学课堂论文
建构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摘要:要让数学教学生活化,应做到教学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为依托,把新学到的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情境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6-084-001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数学情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凭借生活,实施生活化的数学
1.捕捉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能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就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请学生用手指表示两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教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2个月饼,平均发给小东和小兰。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1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个月饼,要平均分给小东和小兰,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
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联系生活,进行尝试探索
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简单地说,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可应用到生活中去。基于这个理念,在教《小兔安家》时,我创设了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情境:美丽的春天,小白兔们(12只)相约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森林景区游玩。小兔们被这里迷人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便决定在这里的森林酒店住几天,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景。然后让同学们想想:“假如自己是酒店的客房部经理,将怎样安排小兔们的住宿呢?”伴随老师亲切的话语,缩短了师生心灵的距离,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极大兴趣。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与同伴一起合作探索,共同探讨“帮小兔安家”的设计方案,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这里教师只是一个引路人,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寻找不同的思考方法,设计多种方案,并以评出“优秀的酒店客房经理”为契机来激励他们。学生热烈地谈论起来,人人主动出谋献策,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讨论,学生们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得到了自主解决问题的锻炼,感受到了成功的愉悦。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论文(五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几年来,数学课堂教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所认同,各种极具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方法不断涌现,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甚至是负效现象俯拾即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对新课程改革抱着一种“课改是其他教师的事,我们靠边站”的思想,没有融入到课改大潮之中,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教师教得苦,学生也学得累,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照搬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不顾班级实际情况,不研究学生特点,教学时心里没有学生,满足于是否完成了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出教学形式化的趋势。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作业增加。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满意的分数,老师们增加了大量的作业。大量的作业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批改,使得老师陷入繁重的批改任务,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
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了老师更忙,学生更苦的怪现象。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就是要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精选五篇)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精选五篇)
第一篇:走进生活,感悟数学论文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你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力量所在。
1、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分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同样,人类也离不开数学,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有人和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约定星期天一天不使用数学中的数字及方向和位臵,看是否能度过这一天。我也采用了同样的实验,果然实验后,我让学生交流体会,他们大部分都是实验的失败者,因为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如有的学生说,打电话、看电视、玩游戏时要用到数字,到商场买东西付钱时也要用到数字;还有的说,放学回家要知道准确的方向和位臵……。为了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日记中体现着他们对数学的应用与理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论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地方都有数学的存在。小学阶段的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把生活当中出现的数学和理论知识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到数学的存在。根据调查发现,传统的教学体系和生活是联系不上的,并且也满足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在展开教学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留意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这样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情境
在小学的课堂上加入生活化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到知识,并且把它运用到实际的生活环境当中。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工作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并把它融入到教学内容里,这样不但能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还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的内容不仅要贴近生活,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的教学方法一定要适应学生的步伐,并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生活场景,从而提升学生课堂的活跃度,让他们真正的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是要让数学完全地融入到生活里,而是要改变当前小学课堂的教育模式,让课堂变得不那么枯燥、乏味,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并且能和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从而发挥出它的作用,并做到学以致用。
一、树立科学的生活化教学观念
教师是学生步入校园生活之后的引导者,自身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到眼里并模仿,所以教师应该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另外,把生活化教学结合到课堂上,首先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思想,并了解该教学方法的理念,并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这样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另外,还能改变传统的教学体系,使教学工作变得不那么单一;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多观察,并把教案内容和生活中的数学结合到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论文(共4篇)_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论文(共4篇)_数学论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践
一、创设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动力功能。动力功能指个体情感会影响认知活动,即积极的,愉悦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到促进作用,反之,消极的,排斥的情感则会抑制认知活动的进行。在平时的新授课中,教师往往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开展学习活动,最终达到教授与操练的目的。但在数学复习课中,知识点较为分散,复习方法较为单一,学生比较排斥复习课,学习动力低下。如果在数学复习中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以积极愉悦的情感开展学习,那么,学生的复习效果会有所提高,也就可以轻松实现知识的再现,重组与提升。例如在一年级的第一册,学生需要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根据一道算式列出其余三道相关的算式。教师在复习这两个知识点时,一般以机械重复的计算为主。但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点时,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家里来了一群小客人,希望你能用苹果招待他们。老师边展示黑板上的苹果树边讲解摘苹果的方法:算出苹果上算式的答案,并根据这个算式说出其余的三道相关算式,就可以摘得大苹果。这样的故事情境不仅把两个知识点结合了起来,还深受学生喜爱,他们举手十分踊跃,都想要上台表现并摘得大苹果。这种健康的、积极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复习也就成为了学生主动进行的事情。
二、巧设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的稳定性较差,集中于某一事物上的时间较短,尤其是面对枯燥乏味的复习课时,学习效率更为低下。反之,他们较喜欢操作活动,一旦遇到感兴趣的操作活动时,即使累的满头大汗亦或需要绞尽脑汁,也乐此不疲。更何况国际学习领域还有这样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喜爱操作活动这一特征,在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尽可能的巧设各种操作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内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的能力。例如一年级第二册《认识人民币》的复习教学。学生在认识人民币后,人民币对学生而言已经没有了新鲜感,此时如果教师在复习课上仍然只是一味的使用讲授法,肯定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达不到预设的复习效果。因此,这节课上,我采用操作活动的方式展开复习。课上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准备一定量的学具人民币,同时准备好一些铅笔,橡皮,练习本,铅笔盒等,并在黑板上标明价格。在活动过程中,同组中的两位学生做售货员,其余学生模拟买东西(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与顾客)。活动开始了,有的学生选定东西后能很快的进行交易,而有的学生通过思考以后也能给出正确的人民币。这次操作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的认识,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与作用,学生印象深刻,复习效果较为理想。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论文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论
文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转变论文
不容否认,“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最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下功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展现思想和方法的时间、空间。数学学习是小学生打下数学基础、建立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以后数学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数学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乃至整个理科学科的兴趣,提升学生理性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从制约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入手,着重探讨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向上的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使人成功的动力,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学习和创新、发明的原动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就不可能克服求知活动中的重重困难,怀疑、思考、释疑、考证各种疑惑,最终有新的创造。”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它积极地推动学生去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探索未知世界。众所周知,读小学的孩子们正值天真烂漫的玩耍嬉戏年龄,却由于掌握知识、日后走向社会的需要,每天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数学习题和数学考卷,几乎是整天埋头于数学作业堆中,淹没于数学题海中,靠不断地练习数学来更好地学习数学。但是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习题和考卷产生抵抗情绪,因此,让学生喜欢数学,是我们数学老师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只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喜欢数学的空间,才能使孩子对数学永远有股学习的劲。首先,用真心关爱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小学数学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之外,它更是师生心灵的撞碰、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教师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教师的关爱还能使有缺陷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摆脱自卑。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地讲解,不断地鼓励,使其克服自卑,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适当鼓励加正确引导,使他们一直对数学保持冲劲。其次,要在课堂上营造轻松和谐的课题环境。老师要善于用幽默的语气让学生部畏惧课堂,不畏惧老师,而是喜欢老师的教学,喜欢数学,从而发自内心地学习数学。最后,数学教师在课余时间不要一味地写教案、批改的学习氛围加分。通过这些途径,让小孩子们对老师和数学产生喜爱之情,自然提高兴趣学习数学,为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分。
小学数学特点和趋势综述论文
小学数学特点和趋势综述论文
小学数学特点和趋势综述论文
一、小学数学学科应具备的特点
1.小学数学是大众的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人人需要用到数学知识,那么,数学教育应该为大众服务,满足不同领域的人对数学的不同水平的需求。结合这个不同的需求,数学教育有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之别。数学精英教育以培养数学方面的专门人才为目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复杂的逻辑推理或者深奥的数学理论。而小学数学则是从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强调数学与大众生活的本质联系,以促进大众数学素养的提高为目的。
2.小学数学不是科学数学。
科学数学的内容是复杂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需要对相关的定理和法则进行严格的推证,以精确阐明某些数学理论或者空间结构为目的。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以学生乐学、活学为目的,没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不是为了验证数学理论,而是用数学知识服务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的思维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要体现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而且,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否则小学数学教育将背道而驰。
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1.综合性的教学内容。
综合性是基于小学数学属于小学生自己的.数学,表现为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可以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学生社会认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学好数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在教学内容上要涉及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去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其次,小学数学改革要体现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人文关怀,以鲜活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论文
如何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摘要: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让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了亲切感,在用理论指导生活的过程中,加深乐趣。
关键词:生活化亲切感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为此,我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例题生活化,体验、感受数学
一提到数学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只是“题”、是“数字”,学生学数学只要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了,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更丰富的内涵,它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这么一个题:一个长为10米的
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米。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米,那么底端滑动的距离是1米吗?很多同学的第一反映是下滑了1米,我让同学互相交流,并且动手建立模型,操作,发现答案并不是1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相互学习,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学会解决数学问题。
在实践中学习小学数学论文
在实践中学习小学数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处处皆数学。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小学数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我们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好教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做要合一,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做是学的中心。”由此看出,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让学生直接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灵活合理地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平时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平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一、联系学校生活,学习小学数学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可以将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且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地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结合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可使数学问题形象化、简单化。例如,在教学“周长”这一课时,我先带学生到操场上转一圈,从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周长”这一概念。
二、联系社会生活,学习小学数学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数学的一片天地。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我让学生来个收集图形的大行动,找出生活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物体,再比较各种物体的异同点。这样教学的好处是,迫使学生用书上所学的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有选择、有目的地收集,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论文3篇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论文3篇
从教育现代化的高度审阅,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不少新问题。关于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你有何看法呢?本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论文,欢迎阅读!
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课程改革后,新形式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好的课堂教学首先是教师正确把握教材,课堂应能促进有效合作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造自由开放课堂合理的课堂评价方式
一、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的编写是时代的产物,教材必然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一般地说,数学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都是教学的重点。确定教材的重点,要以教材本身为依据。瞻前顾后,溯源探流,研究所教的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价值。在整个知识系统中,关系全局的这部分知识,可定为教材的重点。例如,低年级教学统计时,应把学生能够参与统计过程作为教学的重点。所谓难点,就是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有的内容纵横交错,比较复杂;也有的内容本质属性比较隐蔽,或者体现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呈现了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扰,易混、易错等。这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难懂、难掌握的内容以及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内容,通常称之为教材的难点。教学难点要根据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来确定。难点有时和重点是一致的。例如,对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一、背景
面向21世纪的教学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同时,我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历〞。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使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就在身边,感受到“在情景中学习数学是最有趣的,为生活而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基于以上的原因,我觉得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从小学低、中年级开场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很有必要。
二、理论依据及实验假设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就是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2、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为中进展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历。主动地进展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承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展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展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原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
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文(7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小学生数学教学论文(7篇)-数学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一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分析
一、开启数学中的生活体验,开展探索式数学学习
小学数学中与生活相关的教学素材极为丰富,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并逐渐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意识。教师要将数学逻辑体系融入学生身边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数学应该为生活服务。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5课《认识人民币》这一节时,教师以生活购物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人民币。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售货员,另一组扮演消费者,教师选择一些生活物品作为商品,并标明定价,购物结束后,两组互换角色,再次重现购物过程。在”课堂购物”的活动中,生硬枯燥的数学变得鲜活有趣,学生开始主动探索人民币的信息,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欢乐。
二、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生活体验是引导学生不断创造的良好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不仅要让学生听数学、看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数学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数学”。教师可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学数学,如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时,引导学生用观察、实验等途径收集数学知识,并获得探索和研究的体验,由封闭的“小课堂”走向开放的“大课堂”,拓展学生学数学的空间。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时,可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让学生学会再发现、再创造,感受到数学知识带给生活的便利。在现代小学教学中,强调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使学生亲身感受所学内容,要求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对于数学教学而言,要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感悟生活”。作为教师,应积极利用数学教学中多种形式的数学素材,通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法,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生活的世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知识真正服务于现实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回归生活,体现生活化是新课标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特征。本文主要从“教学情境”、“教学内容”“课外应用”、“数学习题”等四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进行阐述和探索,从而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提高课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教学
正所谓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标强调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那么,如何才呢个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成功喜悦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小学生走进课堂时并不是一无所知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对一些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只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或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生活经验的互相作用,来充实改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创设生活化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
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使学生学有兴趣去探究知识。
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这节课中,老师可以先布置学生到超市了解若干商品的价格,在课上让学生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6.00元、13.50元、117.80元、2.36元、4.09元……汇报后,教师接着提出这样的问题(1)商品的标签为什么都是两位小数?(2)如6.00元、13.50元、117.80元、4.09元……这些标价,如果把小数部分的“0”都去掉,商品的价格有没有发生变化?对第一个问题,学生都知道答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认为,小数部分的“0”去掉不影响商品的价格,如6.00元即6元;有的认为,小数部分中间的“0”去掉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如4.09元。在讨论中,老师则趁机引入小数的性质的学习,教学生找出第二题的答案。
这样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学起来更觉得亲切,更有兴趣。他们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效率。二、增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学习背景
尽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绝不是唯一的资源,学生生活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应该包括在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联系地方实际或学生实际,而不是照本宣科。
现在很多数学教材中的应用脱离了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由于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去参考,就无法理解这类问题的结构,解答问题中遇到很多困难。例如,“一辆汽车2小时行800米,照此速度,
6小时行多少米?”汽车行驶小学生一般不经常接触,尤其农村的孩子更是知之甚少,这就使得他们在理解数学题目时又多了一个常识盲点。老师则可以在教学中将题目用学生熟悉的并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取而代之,如上一题可改为:“小明买4只铅笔花了2元钱,那么买6只铅笔要用多少钱?”因为买铅笔是小学生平时经历过的,理解这个问题就容易多了,虽然两道题的的计算思路是一样的。三、开设“生活化”的课外应用,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拓展新视野
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学以致用,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上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老师让学生们到操场测一测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再形象深刻地认识下跑道的周长和运动场的面积分别是什么,该怎样来求。这样使学生们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快乐,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久而久之,学生们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并自己想办法去解决,乐于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改善生活,这样数学才正真实现了生活化。
四、编设“生活化”的训练习题,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数学问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编选设置一些以真实的生活和社会想象为依据的练习题,既训练学生的数
学思维能力,有联系周围的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举几例说明;
例1,小红的爸爸有180元,要买一个135元得手机,他还剩多少钱?但他付给营业员150元得整钱,他还有多少钱?营业员有找回15元钱,最后小红的爸爸还剩多少钱?你能根据小红的爸爸和营业员的买卖列出一道算式吗?这样,学生可以列算式:
180-135=180-150+15。在这个习题中,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多减去的还要加上的法则,进而上升到这一理论的简便运算。
例2,在学生们看完学校的误导表演后,抽取一个舞蹈组合,有6个男生,4个女生。让学生们以此自己设计题目,并解答。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踊跃发言,根据新学的加减运算,提出“舞蹈组合一共有几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等等。
例3,在学习计算商品的总价时,课后布置学生完成表格;
让学生们先去水果店了解各种水果的价格,再计算题目,增加了趣味性。
总之,老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并且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参考文献
[1] 杨忠裕.小学数学教学要生活化[j]教法探讨,2009
[2] 钱兴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谈[j]考试周刊,2008
[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中小学电教,2009
[4] 王迎.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08
[5] 吕秀君.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究[j]内蒙古师范
大学学报,2006.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